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歷史上的今天】原運先驅高一生,白色恐怖命喪國民黨槍下

$
0
0

關於阿里山的歷史,你一定在課本裡聽過 吳鳳 ,卻沒聽過高一生。他是眾多你不認識的台灣歷史偉人之一,他的故事埋沒在國民黨政府捏造的虛假童話之下,今天(4 月 17 日)是他命喪國民黨槍下的日子。沒錯,接下來要講的是另一個只有受害者的白色恐怖故事。

鄒族第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原住民自治運動先驅者

1908 年出生在阿里山鄉特富野部落的高一生,原名 Uyongu.Yatauyungana。在父親過世後被日本郡守收養,改名矢多一生。他是鄒族第一位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也是「一生」這個名字的由來。

天資聰穎的高一生,在 18 歲那年就被保送至台南師範就讀,並在那段時間接觸了現代音樂教育,愛上鋼琴,也開始大量創作音樂。在師範學校學習的日子,他仍常常回到部落協助教育工作,也在這個機緣下認識他此生的摯愛——同為鄒族人的湯川春子(漢名:高春芳)。

兩人生活十分和睦,高一生為了他心愛的湯川春子小姐寫了一首歌:《春のさほ姫》(春之佐保姬)。春之佐保姬,是日本的「春神」,對於他來說,妻子不但是他的春神、愛神,更是他一輩子的守護神。

「田地和山野,隨時有我的魂守護著。水田不要賣。」

1947 年,因為嘉義發生二二八事件的動亂,當時的嘉義市議員請求時任阿里山鄉鄉長的高一生協助。

原本無意參戰的高一生仍在部落另一位領袖的強烈要求後下山支援嘉義民兵,鄒族青年成功將國民黨軍隊逼退至水上機場,圍堵四天後,嘉義的二二八處委會決定和國民黨政府和談,高一生將部隊帶回部落,以獲得的軍火守護家園。

不料,國民黨軍隊在獲得支援之後翻臉不認帳,不但槍殺了和談代表,更將高一生一行人逮補。

雖然在繳出槍械後,高一生成功的重獲自由,卻也成為多疑的國民政府眼中釘。終於,在 1952 年被保安司令部以貪汙罪為由逮捕,這對一輩子貢獻於部落、關心族人教育與鄒族文化保存的高一生來說,是莫大的羞辱。但是他在獄中仍沒有放棄希望,一心掛記著妻兒。

他在獄中寫給妻子的家書是這樣的:

難忘的春芳:

妳一切都好吧

「健康勝過一切 儘管那些白銀 黃金 寶玉相勝千萬數 抵不上兒女珍寶」

妳記得這一首歌吧
能再有家和土地的話更好

家裡有許多堂堂正正優秀的孩子
物品讓人取去也無所謂

我冤情日後必會昭明

取用縫紉車之前,我特別想穿妳縫製的衣服
一件白色的襯褲 (冬天的一些物品不衛生) 像短褲那樣附有繫帶 下面是西裝褲的樣式

白色的方巾 (四尺左右) 一條

田地和山野,隨時都有我的魂守護著

水田不要賣
高一生

想念父親的心思,不因功課的忙碌而消失

父親高一生因貪汙罪被捕,當時年僅 12 歲的高英傑在學校因此受到同儕異樣的眼光,但他思念父親的心卻從未停止。

儘管學校嚴格禁說日語,他仍大膽的唱出父親教導的日語歌,藉由哼唱這些歌曲來想念獄中的父親。「無罪開釋的期待在心中縈繞,租一部腳踏車,到距學校二公里的台中車站月台,目送下行(南下)列車,變成每星期天的行事。」

高一生之子,高英傑。成年之後與其他兄弟一同蒐集父親生前的資料,不僅幫助還原歷史,也在過程中更了解父親。(來源:高英傑 臉書)

1954 年 4 月 17 日,春子女士與其它同案受難家屬被帶至台北認出自池中撈出的高氏屍體,火化後攜回達邦村家園中下葬。

儘管高英傑的心願最終沒有達成,但父親留給他的回憶仍藉由歌曲繼續流傳在他的心裡。

「我冤情日後必會昭明」轉型正義的未竟之路

轉型正義做到今天,還只停留在還原歷史、賠償受害者的部分,我們在故事中看不到加害者,這代表我們還有好長一段路要走。

沒有真相,何來原諒?沒有正義,難道要人們蒙著眼「向前看」?這些反對轉型正義的聲音,都是阻止社會走向和諧的真正原因。人們的害怕、逃避,代表著威權遺緒依舊存在你我心中,整個黨國體系儘管隨著民主化而崩解,卻也還有餘力對抗轉型正義的進行。我們能說,台灣真的民主、自由了嗎?

推薦閱讀

先把原住民灌醉殺光,再搶奪黃金──英國旅行家到訪台灣的筆記揭露中國人暴行
【歷史課本不會教的事】致覺得原住民很野蠻的人:你知道你的祖先有「吃番肉」的習俗嗎?
洗腦統治的祖師爺是他──鄭成功消滅荷蘭的殖民文化,卻為原住民帶來更無情的漢文化霸權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首圖來源:wikipedia, CC licensed)

參考資料

目送南下列車,希望見到父親高一生的身影——白色恐怖原民受難家屬的日常
高一生
一首請妻子永不忘記的情歌:因為即使在長長冬夜,也別放棄春神即將到來的希望!
護國台灣神
台灣音樂群像


【你想站在前線觀察 2018 大選嗎?】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政治觀察家開始!如果你熱愛政治、對編輯工作有興趣,想理解、參與新政治的形塑,你就是我們想找的夥伴!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社群編輯(或實習編輯):(您的名字)


心靈受創讓瑞典兒童長期像白雪公主般沉睡——放棄求生症候群

$
0
0

2018 的世界新聞比賽(2018 Photo Contest)結果出爐,一位瑞典攝影師的照片在人物大賞的競賽類獲得拔籌。而這張以「放棄求生症候群」(Resignation syndrome)的照片也讓世人再次將目光聚焦到怪病上。

一睡不醒的白雪公主

照片中呈現一對姊妹躺在床上,兩人鼻子下方都插著一條細細的管子,看得出來他們昏沉地進入夢鄉。

他們是 Djeneta(右)與 Ibadeta(左),兩人臥病在床分別長達 2 年半與六個月,不僅 在長時間無法甦醒,甚至對於外在刺激與身體疼痛毫無反應。另外他們當然也不說話、不走路、不進食,甚至連排泄也無法自由控制

這樣的孩童家庭其實沒有類似的身體或神經病史,經過檢測, 他們的血壓正常,也沒有任何腦部損傷的跡象 。有如童話故事中的白雪公主,因為一些外力因素導致他們一覺不醒,而醫生也稱之為「自願死亡」。

怪病襲擊瑞典長達 20 年

雖然這張照片攝於瑞典的胡恩達爾市鎮,不過兩兄妹卻是科索沃人。這樣的怪病其實已經襲擊瑞典 20 年之久,且發病的兒童大多來自於前蘇聯、南斯拉夫移民,年齡也多半介於 7-19 歲之間。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怪病產生?且只有移民者患病而非瑞典本國居民呢?

醫學界解釋可能的病因: 有些發病兒童曾經目睹極端暴力 ,可能在移民前爸媽曾經遭到嚴重施虐,孩子當時看在眼裡造成心理創傷;或是他們 從相當不安全的移民國入境瑞典,在即將失去庇護、面臨驅逐出境時,隨即出現如此的生理現象,失去求生意志、陷入昏迷

怪病爆發後,有人質疑這些兒童會不會是父母為了取得在瑞典的居留權,唆使兒女裝病陷入昏迷?這恐怕不得而知。

這樣的病情從 2003 年到 2005 年間出現高達超過 400 件案例,近年來患病兒童減少,然而 2015 年到 2016 年仍然有 169 名兒童罹患「放棄求生症候群」。

社會病兒童的產生與瑞典難民庇護的資格有相當大的關係 ,因為瑞典從 1970 年代開始,大量接收歐洲難民,不過隨著近幾年因為戰爭導致大量難民湧入歐洲、政治風氣轉變的緣故,瑞典政府的政策有所改變,開始重新檢視所有難民庇護者的資格,許多早年來自瑞典區的難民失去庇護資格。

是否有解決方法?

目前比較肯定的一點是,大部分的病童在家人獲得永久居留權後,都逐漸恢復精神、甚至清醒。於是,2013 年瑞典的衛生福利委員會建議道:「給予永久居留權或許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

有人懷疑即使給予這些家庭永久居留權,或許也無法真正幫助發病的孩童,他們更需要的是從過去經歷的創傷中慢慢復原,找回對生命的熱情,重新恢復神采奕奕的模樣。

參考資料

World Press Photo 官網
World Press photographer captures the intriguing ‘Resignation Syndrome’
就像陷入「自願死亡」瑞典難民孩童限定的神秘疾病

延伸閱讀

皮克斯拍了一部「小籠包」短片!華裔女導演用食物溫暖移民族群
川普錯了,移民不會讓國家變糟──瑞典靠移民打拼讓經濟成長率為德國兩倍
台灣移民要選美國總統!對抗人工智慧他有一套解方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orld Press Photo 官網)


【你想站在前線觀察 2018 大選嗎?】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政治觀察家開始!如果你熱愛政治、對編輯工作有興趣,想理解、參與新政治的形塑,你就是我們想找的夥伴!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社群編輯(或實習編輯):(您的名字)

金正恩與文在寅決定邁向更和平的一步──結束軍事衝突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冷戰開始後,南北韓在 1948 年鬧不和各自產生政府,沒過幾年韓戰爆發,兩韓也於 1953 年的臨時停戰協議下結束對打互毆。

停戰協議延續至今,不過南北韓依舊有開戰風險。最新消息指出,南北現在正在討論結束兩國軍事衝突的計畫,金正恩竟然願意與文在寅和平共處了!或許,兩韓和平統一真的不遠了?(責任編輯:黃梅茹)

左為南韓總統文在寅,右為北韓總統金正恩。

南韓文化日報引述未具名南韓官員的話報導,從 嚴格意義上來說仍處戰爭狀態的南、北韓,正在討論宣布兩國軍事衝突正式結束的計畫

根據彭博,報導中說,在南韓總統文在寅與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下週的高峰會,雙方可能發表聯合聲明,表示將尋求緩和軍事緊張局勢,結束對抗。

南韓總統府青瓦台秘書室長任鐘皙今天表示, 文在寅和金正恩間的熱線電話約於 20 日開通,屆時將試通話,但兩位領袖何時首度通話則尚未確定 。目前相關國家還沒有簽署任何和平條約,取代 1953 年結束韓戰的停戰協議,美國和北韓自正式戰爭結束以來一直處於敵對狀態。

「文金會」如果成功,可能為金正恩與美國總統川普會晤鋪路,那將是美國在任總統與北韓領導人首次會晤。

朝鮮半島目前仍然分裂,美國支持的南韓軍隊與 100 多萬北韓兵力長期對峙,儘管緊張情勢偶爾升溫,雙方迄今仍避免再次爆發毀滅性衝突。

首爾延世大學中國和東亞研究副教授魯樂漢(John Delury)指出:「結束衝突狀態是整個事情的核心,和平和非核化一樣複雜。同時也必須有真正能實現和平的進程。」

延伸閱讀

北韓過去挑釁全世界,現在到處找大國元首握手——金正恩在玩什麼把戲?
在北韓空投 2500 萬支 iPhone 會怎樣?專家:可讓金正恩垮台
不只見南韓總統,金小胖為了要見川普甚至放棄核彈!他怎麼突然變乖了?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傳南北韓商討正式宣布結束軍事衝突狀態 〉。首圖來源:driver Photographer Jeon Han 合輯, CC Licensed)


【你想站在前線觀察 2018 大選嗎?】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政治觀察家開始!如果你熱愛政治、對編輯工作有興趣,想理解、參與新政治的形塑,你就是我們想找的夥伴!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社群編輯(或實習編輯):(您的名字)

小孩和婦女都被砲擊嚇出病,八張照片記錄下日本人搶奪樟木殘酷的「理蕃」過程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橫斷記

橫斷記書名取自日本總督府官員寫於 1914 年日軍征討台灣東部原住民的《台灣中央山脈橫斷記》。這本書以影像紀錄日本帝國如何「收服」原住民,紀錄下日本殖民時對台灣造成的傷害。

這篇文章就告訴你,日本當年是如何不講理的深入太平山,為了檜木剝奪當地原住民的生命。

(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高俊宏

對於侵略性的蠻族來說,戰爭本身就是一種正常的交通型態。
──卡爾.馬克思

在一片歷史的靜默之中,我感到有必要回到原點,釐清太平山林場開發初期的情況,我相信,其中必然隱藏著某種聲音。

日殖時期,太平山的檜木產量居全臺之冠,每年平均產出三萬多立方米的木材。日本如何將鐵路、林道,開進眠腦的山野?特別是這裡的泰雅族溪頭群(Mnibu’),向以兇悍著稱,這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開路

馬克思認為,戰爭是一種交通型態,而帝國主義者,本質上是一種現代蠻族,透過戰爭來擴張自己的交通網絡,並經由實體交通系統,深化對殖民地的控制。

在泰雅族的傳統領域,已經有許多因狩獵而形成的交通網絡,稱為「鹿路」。「鹿路」為各蕃社間的互動,提供了重要基礎,可說是泰雅族的經濟動脈;甚至日本入侵時,泰雅族也是透過「鹿路」系統來對抗。

要探討日本鎮壓泰雅溪頭群的過程,則不能不提及埤亞南越嶺警備道的開拓。位於嘉平林道下方不遠處的臺七甲線公路,前身大抵就是 1921 年興築完成的埤亞南越嶺警備道。日本開闢此路,意在打通今日宜蘭(大同鄉濁水)到南投(仁愛鄉霧社)之間的山地,進一步控制沿線的泰雅族原住民。

宜蘭自然與歷史研究者吳永華,在 〈埤亞南越嶺警備道宜蘭段初探〉 一文中指出,1909 年日方召集泰雅溪頭群的前山五社,聚集在多望駐在所附近,舉行和解儀式,和解條件即包含了「開路」。

往後幾年,這條以開採山地資源為主,兼以監控原住民的警備道路,就是依據這項協定而開鑿。從 1921 年《臺灣日日新報》對「蕃路」的完工報導,即可了解,以「新星」(今嘉蘭)駐在所為起點的警備道,有利於「時爾崎」(可能為四季村)與南湖大山麓的良材運送。這個區域大抵就是眠腦山區:

羅東蕃路:羅東郡下通臺中州能高郡蕃地之橫斷道路,以客秋起工,本年三月杪已略成功,現警察員仍繼續督造,完工在即,該路延長約八里,開費六萬餘圓。就中稱難工事者,有斷崖數十丈,及溪谷數處。

道以「新星」(今嘉蘭)駐在所起點,沿濁水溪右岸,越「壁蘭」(即埤亞南)鞍部,通能高郡下「社加勇」(志佳陽,今「環山村」)駐在所。傾斜緩慢,雖高六千三百餘尺之(壁蘭)鞍部,女子木屐草履,亦得往來。附近駐在所警員,向時出羅東街要數日,今則一日可到。世人素所不知之「時爾崎」山麓及南湖大山麓良材,皆得運出為世用云。

埤亞南越嶺警備道,除了思源啞口到耶克糾溪一段,還保持原初的狀態外,現今的四季村下方,也仍有一段相對完整的路徑,上面還有一座名為「甕溪游」的吊橋。這段道路寬約二至六尺,比起浮動的軍事隘勇線而言,常設的警備道更顯寬廣,也更具治理與控制的意義。

歷史研究者林一宏指出,1920 年代以後的日本警備道所部署的「集團化據點式」駐在所,已經完全改變了原住民的山地空間結構。

在隘勇線推進時期以後,為了長期治理山地,臺灣總督府修築了許多警備道,如同疤痕一般縱橫穿越臺灣的山脈。從北部的拉拉山警備道、角板山三星警備道,中部的合歡越嶺警備道、能高越嶺警備道,一直到南部的八通關警備道、內本鹿警備道以及浸水營警備道……

其中,埤亞南越嶺警備道的特殊性,尤其在於打通了宜蘭廳到南投廳的東勢郡、能高郡之間的交通孔道,像銳箭一般穿透泰雅族溪頭群,一直往南到志佳陽社(Sikayou,現在的環山部落)、沙拉毛社(Salamao,大約位於今日的福壽山農場附近),對這一線的泰雅族,形成完整的宰制。

此外,除了山地的治安維護以外,道路開通也有助於官員視察、山地行軍、科學調查以及登山活動,當然,日本在太平山的伐木事業,也因此能夠更為深入。

馬諾源:戰爭的田野影像

將來絕不再做匪行,能夠曬到如此美麗的陽光,又喝到如此清澈的溪水,這是政府(按:日本)寬大的賜予,我們將永誌不忘。

而在警備道開通之前,日方早已透過隘勇線的推進,步步進逼泰雅溪頭群的傳統領域。1905 年設置的叭哩沙屈尺間橫貫隘勇線,從今日的新北市新店屈尺一帶向南翻過雪山山脈,抵達宜蘭的松欏溪一帶,總長超過上百公里。

討伐軍隊的帳篷。(遠藤寬哉,《討伐軍記念》,1913,遠足文化提供)
馬諾源社旁邊的四季社的屋舍(遠藤寬哉,《討伐軍記念》,1913,遠足文化提供)
日軍機關槍小隊攻擊馬諾源社。(遠藤寬哉,《討伐軍記念》,1913,遠足文化提供)
馬諾源社遭日軍攻擊後逃至夫布爾(Booburu)溪谷,圖為日軍山砲兵中隊砲擊該溪谷的情形。(遠藤寬哉,《討伐軍記念》,1913,遠足文化提供)

為了強化這條被稱為理蕃「母線」的隘勇線,日方還從南勢溪龜山發電廠輸送電力,以供線上的高壓電使用。此後,國家勢力也慢慢逼近眠腦山區。

1910 年,日方開鑿宜蘭員山到埤亞南社之間的道路,於三月底抵達溪頭群的多望社;1911 年在留茂安社(Rumoan)設立「蕃務官吏駐在所」,掐住溪頭群的咽喉。然而,雖然日方勢力正逐漸逼近,前山五社中的馬諾源社(Manauyan,舊社址位於今日的四季平臺)仍然不服,屢屢發動騷擾,並「煽動」鄰社反日。在日方文件如此記載著:

溪頭蕃的馬諾源社,既頑固又不容易駕馭,從前已屢次提出報告,尤其在推進南投廳隘勇線時(按:埤亞南越嶺警備道),他們更遠赴沙拉茂蕃地,去支援逞凶。此外,又跟卡澳灣、馬里闊灣等凶蕃勾結,一方面煽動溪頭的歸順蕃,一方面在濁水溪(按:蘭陽溪)沿岸肆虐橫暴……

由於馬諾源社遲遲未「痛改前非」,而蘭陽溪的溪頭群皆已繳械,日方決定討伐尚未繳械的馬諾源。1913 年,第一次討伐作戰,從警部、隘勇到工程作業工人,日方總共動員了 2290 人,分成討伐隊與隘勇線作業隊兩組。

討伐隊由五支武裝部隊與一支運輸隊組成,自濁水溪監督所(今日的樂水村)出發。其中,武裝第一部隊的 294 人接到命令,於黑夜銜命急速前進,預計於破曉前抵達馬諾源社,以完全殲滅該社為目的。其他部隊則依序負有支援、掩護及後勤工作。另有一支部隊在四季一帶架設砲兵陣地,預計轟擊馬諾源。

即使如此此次的征討並未讓馬諾源社完全屈服。雙方的紛爭,直到同年八月第二、第三次討伐行動,才獲得解決。第二次討伐行動的拂曉日, 日軍第一部隊的第一聯隊、第二中隊與第九機關槍小隊包圍馬諾源,並遭到強烈抵抗;雙方交戰十個小時後,馬諾源社終於不支而退往夫布爾(Booburu)溪谷等地。

遠藤寬哉的《大正二年討伐軍紀念》裡,完整見證了 1913 年馬諾源被毀滅的過程。

攝影師跟隨大隊人馬從宜蘭誓師出發,經過濁水監督所、留茂安至埤亞南部落,一路拍攝了軍隊翻山越嶺、渡河架橋,最後殲滅原住民的過程。除了作戰情況之外,攝影師也拍攝了許多後勤作業場景,諸如工程人員以竹子及芒草搭建緊急房舍、醫護站的設立,以及電話線的架設。

遠藤寬哉的照片也直擊了馬諾源社被攻佔後的情況。整體看來,平臺上的家屋似乎大致保存完整,但事實上這塊土地確實是經過一番慘烈的轟炸,砲擊之猛烈,甚至連小孩及婦女都嚇出病來,文獻因而記載「已經有兩位嚇死」。

馬諾源賴以維生的穀倉也被日軍放火燒毀。照片的附註還提到,在穀倉附近的芒叢發現了 11 具原住民屍體。

馬諾源被攻陷後,社眾四處逃散,日軍繼續以山砲班小島部隊轟擊退到夫布爾溪谷的族人。另外尚有約 60 人逃到四季村的四重溪左岸斷崖躲藏,因為斷糧而開始吃蕨類,並且已經有三人活活餓死。

拿下馬諾源社之後,日軍繼續進逼上游的埤亞南社。埤亞南共百人在蘭陽溪河谷構築石頭掩堡,準備殊死抵抗。

後來經過日方派遣化蕃予以勸喻,加上同時間花蓮的太魯閣蕃被擊潰,8 月 11 日,埤亞南社頭目樂信.那侯對日人輸誠,宣示「我們的 gaga 絕不反抗軍隊」。8 月 13 日,馬諾源繳械,埤亞南繼之輸誠,從此,蘭陽溪的泰雅溪頭群抗日大抵結束。遠藤寬哉還為此拍下一張埤亞南人在馬諾源平臺與日軍的合照,圖說寫著:「蕃人為表示誠意及歡迎討伐軍隊」。

四季平臺的馬諾源社遭日本佔領後,附近茅原採伐作業中發現死屍共 11 名。(遠藤寬哉,《討伐軍記念》,1913,遠足文化提供)
埤亞南社在蘭陽溪河床的石堆堡壘
原圖說寫著:「蕃人為表示誠意及歡迎討伐軍隊。」(遠藤寬哉,《討伐軍記念》,1913,遠足文化提供)
埤亞南頭目及勢力者在馬諾源部落與日方對話(遠藤寬哉,《討伐軍記念》,1913,遠足文化提供)

遠藤寬哉記錄了許多隘勇線推進時期的影像,為今日研究臺灣理蕃的歷史提供了相當寶貴的資料。然而,從《大正二年討伐軍紀念》對溪頭群的討伐紀錄觀之,從一開始,日方便已勝券在握,在整個討伐戰裡,日方僅戰死兩人,馬諾源則是整個解體,死傷人數更是難以計數。換句話說,這是一次「展演」性質極強的軍事行動。

或許對日方而言,此次的隘勇線推進並不存在真正的冒險,反而更像一次歷險記,一種演習(drill)。而同樣作為帝國的攝影師,遠藤寬哉的照片亦不同於胡格.耶格在納粹時期為希特勒拍攝的照片――圍繞著一種救世主的光芒;遠藤寬哉的隨軍攝影,似乎承繼了更早幾年日本來臺人類學家的影像紀錄感,為戰爭平添幾分異國田野考察的意味。

推薦閱讀:

日治時期原住民是這樣被對待:為了回到被日人奪走的家園,他忍痛交出兒女當人質
【歷史課本不會教的事】致覺得原住民很野蠻的人:你知道你的祖先有「吃番肉」的習俗嗎?
花蓮原住民 40 年的血淚,為大家介紹官商勾結下的「土地轉移大法」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橫斷記》由遠足文化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遠足文化提供。)


【你想站在前線觀察 2018 大選嗎?】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政治觀察家開始!如果你熱愛政治、對編輯工作有興趣,想理解、參與新政治的形塑,你就是我們想找的夥伴!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社群編輯(或實習編輯):(您的名字)

「政府犯過的罪惡錯誤可以原諒,但不可以忘記」——紀念捍衛人權的歷史作家柏楊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柏楊原名郭定生,自 1949 年來到台灣。一生經歷政治迫害,身陷囹圄近十年,同時也成就了在文學與史學上的成就,晚年則積極推動人權教育。(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柏楊自 2008 年逝世,今年特別舉辦「十年回首憶柏楊」紀念會,懷念他所留給我們的珍貴資產。(責任編輯:周政毅)

作家柏楊逝世 10 週年,學界和出版社 29 日聯合舉行「十年回首憶柏楊」紀念會,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前右起)、藝人凌峰與作家吳祥輝(前左)出席。

遠流出版董事長王榮文表示,柏楊有獨特的人權史觀, 他主張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政治犯過的錯誤,期勉政府處理轉型正義,在追究真相和寬容理解之間,必須認真權衡輕重。

作家柏楊逝世 10 週年,學界和出版社 29 日聯合在台北華山舉行「十年回首憶柏楊」紀念特展,展出經典的創作軌跡與親筆手稿,回顧柏楊精彩一生。(圖片來源:中央社

柏楊紀念特展重現一生的作品

柏楊 1920 年出生在河南,1949 年來台。柏楊逝世至今 10 年,學界和出版界於(4/29)在台北華山文創園區舉辦 10 年回首憶柏楊紀念會,介紹柏楊涉足文學、人權領域的精彩一生。

紀念會現場舉辦紀念特展,展出柏楊 10 年小說、10 年雜文、10 年牢獄、10 年歷史、10 年人權的創作人生軌跡,,及柏楊手稿。

台北教育大學教授應鳳凰表示, 柏楊 1950 年代以郭衣洞的名字寫小說 ,是非常活躍的小說家,10 年寫了 10 部作品,包括各種文類。後來入獄,著作成禁書,直到他 1977 年出獄後,才又投入重印消失的小說。

紀念特展介紹, 柏楊 1960 至 1968 年間是他的 10 年雜文時代 ,在報紙專欄寫時事雜文,期間用筆名鄧克保出版「異域」,寫泰北撤退到台灣的孤軍的故事,發行量超過 100 萬冊,震撼當時出版界。

柏楊因文字入獄,1968 至 1977 年服刑,坐牢 9 年 26 天仍創作不斷 ,完成「中國人史綱」、「中國歷代帝王皇后親王公主世系」、「中國歷史年表」三部書稿。

王榮文表示,柏楊出獄後捨雜文就史學,接受遠流邀請,翻譯司馬光「資治通鑑」, 自 1983 年 9 月到 1993 年 3 月,花 10 年時間出版了 72 冊雜誌型柏楊版資治通鑑

王榮文說,書中「柏楊曰」傳達他獨特的人權史觀,使他成為當時及後來兩岸三地年輕人的啟蒙者。

前警大教授葉毓蘭也前來追思柏楊,她說,第一個教她人權的便是柏楊。柏楊講「尊重包容」用字精簡,讓她後來得以運到各種情境。

可以原諒政府的錯誤,但不能忘

王榮文為柏楊版資治通鑑問世 25 週年寫「後記之後又 25 年」一文,他寫說,柏楊以 10 年時間爬梳中國資治通鑑,深化他的人權史觀, 他的名言:「政府犯過的罪惡錯誤可以理解可以原諒,但不可以忘記。一旦忘記,暴政必定回來。」

王榮文寫說:「這句話一方面鼓勵人們要常讀史書,走出帝制宿命;一方面也要政府處理轉型正義時,在追究真相責任與寬容理解放下之間,必須認真權衡輕重。」

柏楊長子郭本城也說,父親說,人生倉促,歷史要原諒,但絕不能忘記。 他選擇原諒加暴人,重獲自由後一心想的是回饋社會和國家。

柏楊晚年投身人權教育,他是人權教育基金會創立時首任董事長,也是國際特赦組織 1994 年在台灣成立分會時的創會會長。人權教育基金會表示,在柏楊逝世 10 週年時,與教育部合作,啟用「健康人權教育網」,對國中生推廣健康教育教學,同時作為柏楊捐給社會大眾的禮物。

作家柏楊逝世 10 週年,學界和出版社 29 日在台北華山舉行「十年回首憶柏楊」紀念會,柏楊遺孀張香華(右 2)與好友們上台回憶柏楊的點點滴滴。

推薦閱讀

【白色恐怖時期懸案】收到傳票的隔天,莫名陳屍在台大校園:旅美博士陳文成
「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被捕了」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紀錄當年白色恐怖的真實暴政
一位投奔共產黨的男人:他為阻擋國民黨拖垮台灣,卻成白色恐怖政治犯被無情槍殺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紀念柏楊 人權史觀主張可原諒但不能忘記 〉。圖片來源: 中央社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你想站在前線觀察 2018 大選嗎?】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政治觀察家開始!如果你熱愛政治、對編輯工作有興趣,想理解、參與新政治的形塑,你就是我們想找的夥伴!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社群編輯(或實習編輯):(您的名字)

【辭世 20 周年】浪漫的政治家與台灣白鷺鷥的化身──盧修一用生命在為台灣寫歷史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盧修一精彩的 57 年生命歲月裡,曾經是個黨國教育洗腦下的樣板,忠黨愛國;留學 7 年期間,從新認識了臺灣;被捕入獄的 3 年裡,徹底扭轉他對國民黨的誤認;擔任立委從政的 9 年裡,曾經是選民的寄望‧‧‧‧‧‧

盧修一是臺灣白鷺鷥的化身,也是一位浪漫的政治家。今年是他辭世的 20 周年,讓我們用一顆緬懷的心,來感受他為台灣政治圈曾經做的努力。(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政治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已故民進黨立委盧修一辭世 20 年,即將出版的紀念專書收錄 400 多張圖片,要以影像書講盧修一和他的時代爭取民主改革的故事。書中也呈現當今活躍政壇的政治人物 20 年前的樣貌,為人津津樂道。

盧修一 1941 年出生在當時台北縣三芝鄉,曾任文化大學政治系主任,1989 年當選台北縣立委,之後於 1992 年和 1995 年連任。1998 年過世。他的妻子是鋼琴家陳郁秀,現任公共電視及華視董事長。

「盧修一與他的時代」紀念專書總策劃邱萬興表示,為紀念盧修一過世 20 週年,與陳郁秀討論後決定,出版影像書。以影像說故事,講盧修一和那個時代民主改革、以及為爭民主挺身抗爭的前輩的故事。

邱萬興為盧修一參選三屆立委的文宣操刀,熟悉他的問政經歷。

當收集盧修一和流亡海外政治異議分子「黑名單」的故事時,邱萬興在「自由時代」雜誌發現,1989 年盧修一開車送蔡正隆和羅益世兩人,遭當時是北市中山分局刑事組長侯友宜率警員包圍,攔下車朝車內噴催淚瓦斯和辣椒水的照片。

根據「盧修一與他的時代」書稿披露,當時有上百霹靂小組和鎮暴警察,包圍盧修一的車子。

邱萬興說,他判斷侯友宜當時會帶媒體到任務現場,於是到華視調資料,找到當時盧修一因催淚瓦斯和辣椒水,紅著雙眼的影像。

邱萬興說,這段影像連陳郁秀也沒看過,將在台北國父紀念館 9 日起展出的「盧修一博士逝世 20 週年影像特展」中展出。

「盧修一與他的時代」從他出生求學、思想養成,到描繪他學術和從政經歷,投身保護黑名單人士、反對軍人組閣、廢除刑法 100 條,議場、街頭都有他的身影,他個人的故事也是一頁台灣民主奮鬥史。

盧修一 1997 年拖著罹癌病弱的身軀,參加民進黨台北縣長候選人蘇貞昌在板橋的最後一場造勢晚會,盧修一下跪拜託選民投票給蘇貞昌,後來被認定是扭轉選情的一刻,至今為人津津樂道,這些影像同時出現在專書裡。

「盧修一與他的時代」訂 10 日舉辦新書發表會;「盧修一博士逝世 20 週年影像特展」自 5 月 9 日起展至 5 月 27 日。

推薦閱讀

找回民進黨的黨魂!用驚天一跪扭轉台灣政壇,最用心愛台灣的政治家:盧修一
歷史課本不告訴你的事:今天是鄭南榕殉道周年,也是言論自由日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紀念盧修一 專書回溯他的時代 〉。首圖來源:政治影像工作者 邱萬興 ,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你想站在前線觀察 2018 大選嗎?】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政治觀察家開始!如果你熱愛政治、對編輯工作有興趣,想理解、參與新政治的形塑,你就是我們想找的夥伴!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社群編輯(或實習編輯):(您的名字)

【五六七年級回憶】那是個「在重慶南路偷書,是種專門行業」的時代

$
0
0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本書:《書街舊事:從府前街、本町通到重慶南路

本書作者是立足重慶南路書街 50 年的,前「正文書局」創辦人 黃開禮。他所說的重慶南路史,回憶軌跡可鋪滿五、六、七年級生的腦袋瓜子 ……(責任編輯:鄒家彥)

文/黃開禮、心岱

那個年代重慶南路上最多的是,渴求知識的台灣年輕人

在那個時代,店面被視為不得了的金雞母,尤其從北門到西門這一帶,是臺北城最繁榮的中心, 重慶南路「書店一條街」是國家文化重鎮的象徵,這裡出入最多的就是年輕人 。年輕人是生力軍、是社會未來的棟梁,所以書店販賣的其實就是希望與隱藏的力量。

我到大中國圖書公司當學徒時,是戰爭破壞後重建的時代,民心渴望知識,對世界新知的追求十分迫切,書店如固若金湯的堡壘,提供了一種穩定與信心的抽象概念,對擁有書店的業者而言,也是一隻下金蛋的母雞。

當時書店都兼營銷售和出版,出版才是書店最大的利潤所在。至於門市,就是讓書可以曝光的地方。在資訊封閉的早年,銷售機會只有靠門市,由於雷同、重複的產品太多,擁有店面就贏了大半。

出處《書街舊事:從府前街、本町通到重慶南路》時報出版

有鑑於當時不容易在重慶南路租到門市,為了讓剛萌芽、沒有門市的出版社有機會展售書籍,於是「臺北出版同業協會」從一九六○年代開始,每年在臺北信義路國際學舍大廳舉辦為期一個月的書展。

到了一九七○年代,皇冠、遠景等五家出版社一起租下西門町新世界電影院旁、「西瓜大王」左鄰之千坪地下室,採類似百貨公司專櫃概念的規畫,由各家出版社分租經營,稱為「中國書城」。當時西門町是臺北最熱鬧、最時髦的都會中心,附近百貨公司、電影院、餐館林立,是吃喝玩樂的集散地。「中國書城」占了地利之便,看書、買書的人非常多,生意興隆不下重慶南路的書街,學生則是書城最主要的顧客。

歷經十五年左右,這五家出版社已經成長為頗具規模的大出版社了,最後五年由我的前同事華立本斥資獨自經營中國書城,直到一九八八年結束,華立本即移民定居美國至今。中國書城雖然只存在不到二十年,但它不僅是當時新興出版社迅速成長的推手,也在學子、讀者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回憶。

偷書曾經是一種專門「行業」

其實門市的利潤微薄,如果沒有自己品牌的出版品做主力,要獲利並不容易。我自己開店時,房租就占了營運成本的三分之一,人事占三分之一,稅賦、水電等開銷不說,一本書進價七折,售價八折,賣十本書可以賺一本書。

如果不巧有雅賊進門,偷了一本書,就要白做十本書才能打平。如果是書店兼營出版,自己的書在店裡經銷就是賣一本、賺三本 (成本三成)。所以,書店一定要兼做出版,才有高利潤。

當年偷書賊非常多,當場逮到時,如果偷的人不是學生,就要按照定價買下;如果學生偷了學生用書,就以折扣算,並告誡了事。偷書賊有的是個人行為,有的則是集團操作,也就是偷了書,待達到一定數量後,再轉賣到收臧的不肖書店,偷書也變成一種專門「行業」。

基於大家經濟都不富裕,有時發現有人偷書,我仍叮嚀店員不必大聲嚷嚷,而悄悄對他揭穿事實,讓他知錯就好。可是每季盤點時,短少的數量還是非常多!

還有一種人,定期出現在書店某個角落,聚精會神的看書,直到書店打烊才走,還會在書頁摺角,為下次繼續看做記號。我們並不鼓勵這種「偷呷步」的方法,但也很同情他們站了大半天,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年臺北也有圖書館,但寧可冒著被驅趕之險,也要賴在書店,可見圖書館的資源並不便民。

至於門市和出版社之間的交易規則,門市對小出版社除了進價的折扣,還有結帳時的「七折八扣」,比如進價是七折,結帳時再九扣或八.五扣、八扣。但對大出版社如中華、正中、商務等就不會這麼做,通常會開三個月的支票給出版社,但如果店家願意給現金支票,那就是再扣三%。

由於轉折進口的書籍成本愈來愈高,業主發現不如在臺灣翻印,速度快、利潤也更好。書店派人到香港、上海購買樣書,直接翻印。當年的活版印刷需要一個一個撿字之後再印,大概需要一個月,於是很快的,有人引進照相印刷術,只要一天就可以完成製版,老舊的手動印刷機因此被淘汰。

公務員是「武俠小說作者」的那個時代

我晉升為書店先生後,是臺灣從農業轉型工商業階段的一九六○到七○年代,當時物資匱乏,又有種種政治禁忌和限制,人心苦悶、壓抑,無處宣洩,由於電視還不普及,看電影又是高端消費,閱讀便成為一般人消遣情緒的出口,尤其是言情小說,厚達五百頁以上的「磚頭書」大肆流行。租書店也應運崛起,造就了大眾文學的傳播風 ,無論言情、武俠、歷史、古典小說或鄉野傳奇,都是書店的熱銷書。

武俠小說最早在報紙副刊上連載,每日刊出約一千字,讀者往往意猶未盡。因此,出版社將作品集結成書後,立即風靡全臺。但那時買書對一般人仍是負擔,租一本書只要書價的十分之一,租書店因應運而生,光臺北地區就有一千多家,雖然大多設在小巷弄裡,卻門庭若市。

為節省紙張,武俠小說採用三十六開版本,每本七十二頁。通常一部武俠小說的套書,從八十本到一百二十本不等,讀者受到情節吸引,一本本租來看,租書店和出版社都獲利不少。

為了開發更多書源,出版社鼓勵大家創作,吸引很多公務員加入作者行列,反正都是用筆名,沒人知道底細,因此有不少濫竽充數的作品,但在武俠熱潮下,武俠迷還是照單全收。

除了武俠小說,租書店另一主力是言情小說,這兩種類型成為當時的出版主流,這種創造作者、出版社、租書店、讀者四贏的「依存關係」,成為文化界的另類現象。一九七○年代,臺灣經濟起飛、國民教育普及,出版作品日趨多元,尤其開始有學院派進入,還有嚴肅的文學討論,「大眾文學」與「純文學」漸漸壁壘分明。此後,租書店雖然一度沒落,但很快的,日本漫畫興起,漫畫書又為租書店創造另一波高潮。

當西洋翻譯文學、中國古典風靡全台,本土作家卻命運坎坷

隨著臺灣經濟快速成長,不僅商學院的學生,一般生意人更想了解經濟學,臺大教授施建生寫了《經濟學原理》(一九五四年出版),自費出版,委託「三民書局」寄售。本來只有三、五十本寄售,後來這本書成為準備高普考和專業考試的必讀之書,三民書局因而向作者批斷,當獨家總經銷,給同行八折的價格。這本書暢銷多年,讓作者、經銷商都獲得極高利潤,創下寄售的奇蹟。

《經濟學原理》是寄售書的特例,多數作者自費出版再拿到書店寄售的書都賣不好。我在大中國圖書公司當夥計的年代,宜蘭頭城作家李榮春曾拿他的作品來寄售,關於寄售的成績,他在一九五七年的《文友通訊》提到:「《祖國與同胞》去年出版第一部 (一千冊)。每冊成本八元,定價十四元,大中國圖書公司經銷,以五折算,每冊虧本一元,有一部分送朋友,仍剩四百多冊,全書四部無法繼續出版。」

如作家所說,雖然委託大中國圖書公司這樣有規模的書店寄售,但上市後還是慘陪。為了還債,後來李榮春回到家鄉,在兄長的腳踏車店工作。那個年代的書雖然好賣,但是文學書的主力是西洋翻譯文學、中國古典的鴛鴦蝴蝶派等,其次是大陸知名作家,而本土文學作家的命運卻艱辛坎坷,李榮春到八十一歲過世之前仍努力創作,累積了數百萬字沒有發表。

當時,我在重慶南路擁有的三個門市,除了代銷其他出版社的書之外,正文與正元兩家出版社每年的印書量超過百種,出版書種有社會人文、哲學藝術、散文小說、財經、醫藥、生活保健和辭典、字典、高工高職教科書、電腦等。出版市場如此的蓬勃興旺,又何必在意有沒有店面?所以,大家都想開門市,好像也是一種傳統觀念的「魔咒」。

經濟起飛的年代,新人才帶動新市場

一九六三年,臺灣工業生產淨額首次超過農業生產淨額,進口零件、原料加工再出口,成為經濟迅速成長的模式。三年後,重工業首度超過輕工業,許多跨國企業來臺設置加工區,招募大量的女性作業員。女性紛紛出走家庭,投入專業領域發揮長才,因而可以經濟獨立,既分擔家庭開支,更改善生活品質。 文化消費的女性市場也因此被帶動起來 ,此時文人、作家出來經營出版社的風氣大開,文學環境開放,過去重慶南路的書商無法接觸到的本土作家,自然而然的向其聚攏。據統計,一九六六年,《聯合報》每日發行量已突破二十一萬份;從《徵信新聞》改名的《中國時報》,也在次年迎頭趕上,成為臺灣兩大報業。兩大報的副刊園地是作家寫作的沃土,閱讀文學人口也隨之大量增長。

一九七○年代前後, 臺灣出版業開始出現一批受過高等教育、具備人文素養的人才 ,最早是一九六八年,曾任《聯合副刊》主編的林海音,成立「純文學出版社」;一九七二年,記者、主編出身的姚宜瑛創辦「大地出版社」;一九七五年,小說家柯青華成立「爾雅出版社」;一九七六年,「洪範書店」成立,四位創辦人中,楊牧和瘂弦是詩人;一九七八年,作家蔡文甫經營「九歌出版社」。

出版界的新一代不僅改變了市場生態,也帶來書籍在紙張、設計、印製、裝幀的革命 。一些高中開始設有美工科,畢業於永和復興美工第一屆的高材生徐秀美,當時已是有名的插畫家,作品經常出現在報章雜誌,有一天,她帶著插畫原稿到我辦公室,因為之前正文出版了設計師胡澤民的書,她循線找來了。

這些美術相關的書籍不只版本要大,更要彩色印刷,當年彩色印製成本相當高,出版社難以負荷。我推想這些原稿已經流浪了很久,是很多學子等待參考的藍本,便不計盈虧與她簽下出版合約,做為對有才華者的致敬。

一九七○到八○年代,正文書局的出版主力放在高工教科書,其他的書種已經慢慢停頓,但這時仍有不少作者上門自我推薦,比如在臺大與師大客座的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楊勇,在我這裡出版了《世說新語校箋》、《陶淵明集校箋》、《洛陽迦藍記校箋》、《世說新語校箋論文集》等四本專著,當時他七十多歲即將退休,走訪了幾家出版社,想將大半輩子與國學相關的專著出版成書,但都沒有結果。有一天,這位陌生老人在門市店員的帶領下,走進我的辦公室,一邊自我介紹,一邊說著他的著作理念。

我想起自己也曾多次為了談業務,被冷漠的排拒於門外,不忍看老教授失望而歸,對於為師者,我向來非常敬重,雖不相識,卻當下允諾出版。這每一本都是兩千多頁的大書,當然不會是熱銷品。然而,冷門書也有其價值,我若做得到,何必計較得失?這四本大作終於在我退休之前完成出版上市,雖銷售普通,但也授權到大陸印行簡體版,算是留下了成人之美的紀念。

推薦閱讀

被中共打壓的銅鑼灣書店來台北開店了!設址西門町的原因店長這樣說
白色恐怖的痕跡,都還壓在這扇書店鐵捲門裡——拒絕承認自己是書店老闆的他
一起去重慶南路用新台幣讓這些書下架——大企業老闆愛去的書店:鴻儒堂

(本書摘圖文經時報文化授權轉載, 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黃開禮:那個時代,重慶南路「書店一條街」是國家文化重鎮的象徵 〉。首圖來源:yuen yan, CC licensed)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加拿大連軍事計畫都在上個世紀想好了,為什麼還是沒吞併美國?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加拿大與美國不僅地緣相近,也曾經都擁有英國的殖民文化底蘊。目前,它們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夥伴,難道他們一直都像表面上這般有好嗎?

並沒有,兩國在一百年前曾經為攻打彼此不但做足沙盤推演,且兩方的軍事計畫都頗有雄心壯志風範,那是什麼因素讓它們最後隱忍戰意,和平相處到現在呢?
(責任編輯:黃梅茹)

加拿大與美國(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文/小米桶;製圖者/孫綠

加拿大是國土面積是全球第二大的國家,佔據著美國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其國土西抵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北至北冰洋,南方與美國全面接壤。

美加兩國關係緊密,不僅在經濟貿易上,軍事政治上也有很好的合作。你絕想不到,就在一百年前,這兩國竟然曾在沙盤上刀兵相向。請看今天的文章為你介紹。

父子間的仇恨

1775 年,北美東海岸的殖民地就開始反抗英國統治的革命。在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為了防止英軍由加拿大進入紐約,美軍曾兩次北伐加拿大。

美軍兵臨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下,雖然沒有搶奪到疆土,但也成功地牽制了一部分英軍的主力進入美國。

暴露在美國面前的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美國獨立後的 1812 年,既為了 擴張領土 的野心,同時也為了 報復英國 在英法戰爭中對美國的騷擾,美國再次入侵加拿大。 結局是 美、英、加三方打到最後誰也沒在領土上占到便宜。 兩次沒有什麼實際成果的戰爭給兩個後來的兄弟之邦,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1812 年戰爭組圖(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加拿大於 1867 年宣佈成立自治的聯邦,但是外交和軍事事務還是受制於英國。而 當時英國和美國都視對方為最大的潛在威脅 :美國時刻想挑戰英國世界霸主地位,在南美和東南亞動作頻頻;英國雖已日落西山,卻堅守自己日不落帝國的顏面,不能被挑戰者輕易打敗,尤其是美國。

與美國地理上接壤的加拿大就成了美國壯大自己領土、進而打擊英國的踏腳石

加拿大的民族性崛起還是,在 1917 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維米嶺戰役之後,以後會有文章介紹,圖為維米嶺紀念碑(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於是,接下來的半個世紀裡,日漸強大的美國成了加拿大的惡夢。

為了防備美國,加拿大的宗主國英國在美加邊境大量屯兵,各種防禦工事當然也少不了。現在的五大湖沿岸,都還可以看到英軍留下的碉堡。

各個主要的大城市,例如魁北克城和哈利法克斯,都加築了要塞。最後,英國還特地修建了一條從蒙特利爾到京斯敦的運河──麗都運河(Rideau Canal,北美至今在用的最古老的運河,世界遺產),以免美國切斷聖羅倫斯河航道。

即使美國人切斷運河,加拿大人也有備用通道(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聖羅倫斯河是五大湖唯一的出海口,戰略意義重大,是英國往加拿大東岸輸送兵員和補給的生命線。

離不開聖羅倫斯河(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直到 1918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日不落帝國才終於承認了自己的衰敗。美國大發戰爭財,成為整個歐洲的債主。

英國政府在一戰期間向美國政府的借貸高達 8.5 億英鎊,並且附帶高額的利息。英國試圖通過各種外交管道緩解沉重的債務負擔, 美國 卻態度傲慢。他們 利用債權優勢壓榨英國,削弱英國的國力,瓦解當時英國的經濟霸權

自此,美英關係開始交惡,加拿大自然免不了捲入其中。

防衛計畫 1 號(Defence Scheme No. 1)

1921 年初 ,加拿大國防部收到情報,說 美國正在醞釀一個入侵加拿大的計畫 。大吃一驚的加拿大國防部立即召開會議商討應對之策。此時一位名叫 James Brown,外號「Buster」的中校,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按照 Brown 中校的推理,美國一旦動武,最先進攻的會是蒙特利爾、渥太華、漢密爾頓和多倫多這幾個東岸的大城市。緊接著被攻擊的目標是加拿大中部的草原三省──阿爾伯塔、薩斯喀徹爾、和曼尼托巴。最後,美軍會攻打西岸卑詩省的溫哥華。

三步拿下加拿大?(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加拿大地廣人稀,軍事實力只有當時美軍的十分之一 ,按照常規來兵分三路防守美軍進攻,必定是無法抵擋的。

他認為針對美國的入侵企圖,加拿大 應該轉守為攻 。與其坐以待斃還不如主動向美國本土出擊,發動奇襲作戰,先下手為強。

瓜分美帝計畫(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因此,Brown 中校提出的進攻計畫為:

1. 集中優勢兵力部署在加拿大西岸,在戰爭剛開始就迅速南下,攻打華盛頓州的西雅圖、斯波坎,和俄勒岡州的波特蘭。

先拿下美國西部沿海二州(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2. 草原三省的加軍從溫尼伯出發,負責攻打蒙大拿州的重鎮大瀑布城,以及北達科他州的法戈,最後攻打明尼蘇達州最大的城市明尼阿波利斯。

再拿下美國北部三州(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3. 東岸魁北克省的加軍會面對美軍的主力進攻,部署以防守為主,如果有條件的話,要攻下紐約州首府奧爾巴尼,並且繼續向緬因州推進,確保聖羅倫斯河出海口的安全。

東部的核心任務乃是自保……(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4. 加拿大海軍要盡全力守護五大湖的控制權,特別是其中的安大略湖。最後還要配合英國海軍,在大西洋沿岸對美國領土進行襲擾。

5. 加軍侵入美國後,並不需要長期佔領領土,而是在破壞公路、鐵路、以及其他後勤設施後,儘快撤離回加拿大本土。

6. 開戰後,加軍將騷擾一些美國大城市,拖延美軍的軍事行動,為英國爭取調兵的時間,集結主力來支援。

加拿大人是這麼想的(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一戰期間 的英國與日本關係密切, 雙方有簽訂英日同盟 (Anglo-Japanese Alliance),承諾在開戰時會相互支援。

因此,Brown 中校還特別提出了日本也應該會參戰。 日本海軍 將會在美國西海岸登陸, 和在東海岸登陸的英軍形成鉗形攻勢,捏住美國

至於 南方 ,加拿大人也沒打算對美國網開一面。 墨西哥 與美國南部接壤,長期忍受美國欺壓,也是一個值得爭取的戰友。北上的墨軍可以對美國南部的德克薩斯州、路易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構成威脅。

咱們五國瓜分了大宋?(加上美國內亂)。(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最後,Brown 中校還打算利用 美國國內的政治危機

從 1920 年開始到 1933 年,基於清教徒的宗教政策影響,美國制定了全國性的禁酒政策(Prohibition)。這一套嚴格的禁酒運動給當時的美國社會造成了許多問題,諸如黑幫橫行、黑市繁榮、官員腐敗等等。

Brown 中校偏見的想像美國人天生「又胖又懶,急著喝酒」,甚至認為在這一連串的社會問題下,說不定反而會歡迎加拿大人來解放他們。

(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站在今天的角度看,這個軍事計畫簡直就是一篇 幻想小說 ,理想化的成分遠遠大於可行性。當時也是如此,大部分人批評這個計畫包含了太多不切實際的因素,是個「瘋狂的自殺計畫 」。不過,軍中一個大人物卻對此青睞有加。

當時在軍中擔任少將的 George Pearkes(後來成為第 20 任加拿大總督),評價進攻美國的計畫「雖然是鋌而走險,不過也未必就不會成功」。在他的 力挺下,最終國防部正式批准了這一計畫,代號為「防衛計畫 1 號(Defence Scheme No. 1)」。

防衛計畫 1 號被國防部編列的數年後,英美的關係因「華盛頓海軍條約(Washington Naval Treaty)」的簽署而得到緩和。時過境遷的英國再也無能力重演 1812 年那次火燒白宮的戰爭。

曾經的火燒白宮(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於是,1928 年, 英國 以「美國已經不會入侵加拿大」為理由, 命令加拿大總參謀長 McNaughton 取消了這一計畫 ,大部分機密檔被銷毀,留下的只有計劃初期規劃的一些大綱。

這個計畫沒有付諸行動,不然也許人們會看到成型後的美國本土第一次被全面入侵的盛況。

紅色戰爭計畫(War Plan Red)

當年的英國是如何判斷美國不會再入侵加拿大,我們已不得而知。我們能知道的是,英國竟完全猜錯了。

美國當時不僅想要吞併加拿大,更計畫與英國以及其他英屬殖民地開戰 。這就是始於 1930 年,大名鼎鼎的「紅色戰爭計畫 」。這個計畫的提出距離「防衛計畫 1 號」被裁撤僅僅兩年。

原來美國對於加拿大的國土早已垂涎已久。沒有動手只是實力還無法與英國正面對抗,只好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在「紅色戰爭計畫」中, 美國 甚至沒有去考慮加拿大是否會求和,或者是戰後的領土歸還問題, 志在必得想要把整個加拿大納入版圖

美國第一個要攻打的,是加拿大東岸最重要的港口──新斯科舍省的哈利法克斯,由此切斷加拿大與英國的聯繫。

哈利法克斯(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然後, 美國打算兵分三路 ,一路由佛蒙特州入侵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城;另一路從北達科他州入侵溫尼伯省;最後一路則進攻安大略省。

一旦美國人掌握主動反推回來,加拿大簡直是沒法擋(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若這三路美軍配合順利 ,則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橫掃加拿大為數不多的經濟重鎮。 控制了加拿大的全部命脈,英國在北美的影響力就結束了

這個「紅色戰爭計畫」一度是美軍的最高機密,直到 1974 年之後才公諸於世。加拿大作為當時英國最大的殖民地,美國的鄰居,被列在計畫中的第一名,代號顏色為「緋紅(Crimson)」。

「紅色戰爭計畫」是美國想要取代英國,稱霸全球的最大戰略規劃 。沒想到,美國的這個計畫也沒能趕得上世界格局的改變。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隔岸觀火的美國不願意納粹德國獨大,就沒有在北美給英國後院點火。在加入盟軍之後,「紅色戰爭計畫」更是喪失了道義上的可行性,這一計畫才被擱置。

二戰組圖(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到了 二戰後 ,英國因戰爭損耗導致的衰敗已經成為定局。美國在北美終於可以暢行無阻,再也不用防備討厭的英國。 「紅色戰爭計畫」束之高閣 ,便是情理之中的選擇。

這場發生在美加之間的戰爭恐慌其實正是英美在國際上角力的寫照。而加拿大的戰略合作關係由依靠英國轉為依靠美國,便是美國實力增強的見證。

如果不是納粹德國在歐洲的崛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許會在英美之間爆發也未可知。因為無論是「防衛計畫 1 號」還是「紅色戰爭計畫」,都在揭示雙方對彼此磨刀霍霍的真相。

任何時代,世界霸權的交接,總不會如人們想像中那麼順利。

延伸閱讀

全球「保守主義」價值正在改變:加拿大可能選出毒梟版川普?
CEO 變總統會發生甚麼事?加拿大教授分析:川普的私人利益將優先於美國利益
【川普勝選塊陶啊】美國加州鬧獨立,加拿大熱情邀約:要不要併成我們一省?(愛心)

(本文經合作夥伴 地球知識局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為什麼加拿大沒有吞併美國?〉。)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我們看見了加薩的苦與難,不過以色列為什麼會輸出恐怖分子呢?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美國 5/14 正式將 駐以色列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 ,風光開幕之餘,加薩與以色列邊境卻有數千名巴勒斯坦人因抗議美國舉動,遭到以色列狙擊手槍擊,至少 60 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以色列雖然是美國的忠誠盟友,不過在結盟前早已被塗上恐怖主義的色彩,上個世紀前就有過猶太恐怖份子喬裝成阿拉伯人引爆炸彈的案例。而這個由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是如何開始與恐怖主義劃上等號呢?(責任編輯:黃梅茹)

巴勒斯坦抗議群眾 14 日在加薩東部焚燒輪胎,試圖阻撓以色列軍隊的槍彈掃射。(圖片來源:中央社)

文/易川;製圖者/孫綠

談及 恐怖主義 時,伊斯蘭、阿拉伯等字眼就會映入人們腦海之中,仿佛它們已經成為恐怖主義的代名詞。然而,阿拉伯人的死敵──猶太人歷史也並不怎麼光彩。猶太複國主義運動也在世界恐怖主義的歷史中寫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1946 年 7 月 22 日, 20 名猶太恐怖分子偽裝成阿拉伯人 ,引爆了大衛王酒店南翼西側的幾個承重柱上、偽裝成牛奶罐的 350 公斤的葛裡炸藥和 TNT 炸藥。大衛王酒店南翼西側瞬間倒塌,最終造成 91 人死亡,46 人受傷。

轟炸後的大衛王酒店(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研究恐怖主義的美國政治分析家布魯斯·霍夫曼博士在他的著作《Inside Terrorism》中寫道:「時至今日,這起爆炸案仍在 20 世紀最嚴重的恐怖主義案件之列 。」

而這起爆炸案的策劃者正是極右翼猶太複國主義組織伊爾貢。在希伯來語中,伊爾貢意為國家軍事組織。該組織的出現還要從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開端說起。

(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回到以色列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東歐人口暴漲,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問題,影響到俄國、羅馬尼亞和加利西亞的猶太人的生活。1881 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殺,俄國當局認定兇手是猶太人。俄國猶太人受到的迫害也日益加重。

歐洲眾多民族分立,卻沒有一個猶太人國家,猶太人反而往往是背鍋俠(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同時,主張返回故土的「熱愛聖山運動 (Hibbat zion)」在東歐猶太人中傳播,居住在奧德薩的猶太人猶大·勒布·平斯克發表了《自我解放》一文, 鼓勵猶太人追求自由,追求權利,回到以色列生活

之後就開始了猶太複國主義(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1881 年到 1882 年 爆發了 第一次阿利亞(猶太移民潮),大批東歐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他們 遭遇了種種困難:惡劣的天氣和自然環境,奧斯曼帝國的橫徵暴斂,以及阿拉伯人的反對。

阿拉伯人強烈反對猶太人的到來,常常對猶太移民的農作物和財產的蓄意破壞。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中,猶太人伊紮克·本·茨維開始組織籌畫,一個 護猶太定居點的組織巴爾喬拉 (בר גיורא)在 1907 年秘密成立,他們雇傭年輕強壯的阿拉伯人來保護猶太定居點的安全。

所以重點不止是猶太人,還有「俄國猶太人」(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猶太人自衛組織巴爾喬拉在下加利利地區逐步發展成為 守衛者組織 。隨著該組織不斷發展,它逐漸接管了加利利地區、猶地亞和撒瑪利亞的猶太定居點安保事務,在保護定居點的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於財政基礎薄弱等原因,它的規模始終未超過 100 人。

1920 年 4 月 19 日,協約國 6 國 (英國、法國、義大利、希臘、日本和比利時)在義大利的聖雷莫召開會議商討與土耳其簽訂和平協定的事宜。大會決定 將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交由英國託管 ,並要求英國負責落實貝爾福宣言。

現在的約旦河西岸其實指西岸的「巴勒斯坦」,但是曾經,約旦河直到海邊都是阿拉伯人的土地(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會議期間,阿拉伯人發起暴動,但英國人無心處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矛盾,對此事無動於衷。這更加使得 猶太人堅信,猶太人必須擁有自己的獨立武裝 。於是,澤維·賈伯京斯基被當時負責管理巴勒斯坦猶太事務的代表會議任命組建一個猶太自衛組織。

賈伯京斯基 是一戰中英軍猶太軍團的創建者之一。 在代表會議的支持下,組建了哈迦納,來抵抗阿拉伯人的攻擊

當時,賈伯京斯基創建的哈迦納中盛行著 左翼的克制政策 ,其核心原則以構建防禦為主,不主動進攻,不實施報復性反擊。猶太全國委員會的一項聲明中寫道:「潑灑無辜的人的血並不會使我們神聖的血液得到原諒。」

兩個武裝力量

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認同這份克制。這種和平主義的政策引起了哈迦納中一些 右翼勢力的不滿 。比如,時任耶路撒冷的哈迦納的首席指揮官的 亞伯拉罕·特霍米

可能他也沒想到自己創辦的伊爾貢成為了恐怖組織(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特霍米是烏克蘭奧德薩的猶太人,後來非法移民到巴勒斯坦。他思想激進,律令嚴苛,被哈迦納指責為「軍國主義」,「採取納粹手段」。他 堅持認為哈迦納應該成為一個軍事組織而不只是防禦 ,開始憑藉個人才能在耶路撒冷贏得了軍官和士兵們的尊重。

而與特霍米為伍的,還有一群來自奧德薩的猶太人,他們大多為巴勒斯坦各地的哈迦納的高級軍官,對於奧德薩猶太人團體十分忠誠,反對在猶太複國主義團體中流行的左翼和平主義思想, 推崇用軍事和武力解決問題

這種根本上的分歧最終導致了特霍米及其追隨者從哈迦納中分離。 1931 年 4 月 10 日 ,他帶領其支持者們脫離哈迦納,成立 了一個地下組織,即 伊爾貢

在分離之初的幾年內,伊爾貢尚未採取極端行動,而是 養精蓄銳 。他們繼續與哈迦納合作,通過分享情報等方式繼續保護定居點。成立之初的伊爾貢還從希伯來大學吸納了大量新成員。幾年內,伊爾貢逐漸在特拉維夫、海法與采法特等城市建立了分支, 發展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組織

1931 年到 1936 年間,猶太定居點規模再次翻了一倍。阿拉伯人要求英國委任統治政府禁止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並且停止向猶太人出售土地,但是英國政府並沒有作出回應,這最終引發了 1936 年又一次阿拉伯人起義

在眾多城市的「攻城掠地」也成為之後以色列領土的基礎(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起義爆發後,英國政府派出巴勒斯坦皇家委員會調查這次起義。定居點的一些領導人, 哈迦納和伊爾貢 的部分成員預計皇家委員會 將會提出巴以分治的提議,並認為猶太建國在望。

而建國後只能存在唯一的武裝力量,伊爾貢內部就是否保持伊爾貢獨立的問題產生分歧,這導致包括特霍米在內的大量高級軍官和核心成員離開伊爾貢重新回到哈迦納。

被官方支援的恐怖組織

選擇留在伊爾貢、支持伊爾貢獨立的多為年輕成員,他們大多是賈伯京斯基創立的修正主義猶太複國主義青年運動組織貝塔爾的成員。賈伯京斯基本人擔任最高領導。分裂後,賈伯京斯基對於伊爾貢的影響和控制是其他組織領導人不能比的。

1937 年 4 月,他在一封信中表示,要毫不遲疑地反擊阿拉伯人。在被稱為「黑色星期日 」的 1937 年 11 月 14 日 ,在 得到伊爾貢總部的批准後, 伊爾貢成員同時在巴勒斯坦各地發起了對阿拉伯人的反擊 。這是第一次在伊爾貢最高指揮官批准下的大規模報復行為,標誌著伊爾貢放棄克制政策,由被動轉向主動。

伊爾貢發生炸彈襲擊後的阿拉伯公共汽車(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伊爾貢還開展了大量針對英國人的襲擊,以反抗英國政府對其進行的逮捕和鎮壓。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開頭提到的 大衛王飯店爆炸案 ,目的是為了報復英國委任統治政府在 1946 年一次對包括猶太事務局在內的猶太組織的大規模搜索和拘捕行動。而此次行動的 策劃者是以色列第六任總理 ,時任伊爾貢最高領導人的 梅赫納姆·貝京

慷慨激昂的貝京(洗腦(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伊爾貢的另一起臭名昭著的襲擊則為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 ,發生在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前的巴勒斯坦內戰中。

1948 年 3 月,耶路撒冷幾乎被完全包圍。為突破封鎖,4 月 6 日,哈迦納發起了拿順行動,進攻了卡斯塔爾村。

緊接著,4 月 9 日,120 名伊爾貢戰士進攻了兩公里外的代爾亞辛村,並對村中的巴勒斯坦人進行了殘忍的屠殺 。此次屠殺共造成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 107 名阿拉伯人死亡。貝京稱讚此次行動為「堪為後世仿效的絕佳勝利」,甚至引起了哈迦納的譴責。

總統稱讚此次屠殺,國防軍譴責此次屠殺,國防軍的創始人還是伊爾貢的實際頭目,外人不管怎麼看,都是一出自導自演的好戲。猶太事務局致道歉信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但遭到了回絕, 堅定了阿拉伯各國干涉巴以衝突的決心

1965 年為紀念代爾亞辛大屠殺發行的郵票(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建國後,以色列國防軍成立,而伊爾貢剩餘力量最終也被武力瓦解並吸收進以色列國防軍,至此,伊爾貢的歷史劃上了句號。從 1937 年結束克制政策而大開殺戒到 1948 年以色列建國,伊爾貢共計策劃了至少 60 場襲擊行動,造成至少 250 名阿拉伯人死亡 ,同時還有英國人,以及其他無辜受害者。

猶太事務局、哈迦納、《紐約時報》和英國政府紛紛譴責伊爾貢的行為為恐怖主義行為,以色列政府也在 1948 年 9 月宣佈伊爾貢為恐怖組織。以色列歷史學家湯姆·塞蓋夫還曾揭露伊爾貢的部分成員在 1940 年還曾與義大利法西斯取得聯繫,以對付他們共同的敵人──英國。

恐怖主義一直以來都是危害世界安全和和平的重要原因。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恐怖主義都是不可取的,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而對於今天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來說也是如此。坐下來和談,儘早在兩國分治的方案上達成一致並付諸實踐,才是從根本上化解矛盾、解決巴以問題、促進巴以乃至中東和平的最佳方式。

好在 經過多年的征戰,阿拉伯各國其實也已經默認了以色列的存在,恐怖主義的行為也越來越難以起到作用了

延伸閱讀

台灣國際實力不如人怎麼獨立?巴勒斯坦被以色列打著玩,國際地位比台灣還高
沒有所謂的「沒大沒小」,以色列的孩子就該「凡事都很有意見」
面對中共黑手,為什麼台灣軍隊不學以色列「武裝到牙齒」?

(本文經原作者 地球知識局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以色列為什麼會輸出恐怖分子?〉。首圖來源:中央社。)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有沒有秦始皇受騙還可以讓國家更富強的卦?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中國古代的秦國,藉由君王嬴政的政治改革商鞅變法,為秦國崛起打下基礎,也對往後的建設、經濟命脈、人文方面造成深遠影響,甚至連近代的中國共產黨都與之牽連。

那你相信秦朝後來消滅六國的根本原因來自於一個美麗的錯誤嗎?被人欺騙的嬴政卻因為自己所施行的政策,陰錯陽差讓國家變得更為富強,這是一個怎麼樣的道理?
(責任編輯:黃梅茹)

圖片來源:Wiki

文/貓斯圖
製圖/孫綠

秦國統一六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場重要的變革。先秦時期的貴族分封傳統開始讓位於皇帝下派的流官制度。國家治理方式的不同也徹底改變了中國古代的文化風貌,其影響一直到晚清都沒有消散。而這一切的原點,則是秦成功地統一了六國。

今天的文章,就讓我們回到中國君主時代的發源,重新觀察秦國最終消滅六國的一個人為的原因。

(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秦國背後的經濟基礎

深究秦國的崛起和最終統一六國,人們會發現背後的原因有很多。

最為人所熟知的,是在戰國末年變法圖強的年代, 秦國最早完成了政治體制改革和軍事體制改革 。《過秦論》中所謂「奮六世之餘烈」,指的就是秦始皇借助六代秦王以來對制度的不斷完善,最終從體制上成為了一個適應新時代變化的強國,碾壓六國。再往前推,春秋時代的秦王們向西拓展的土地也為秦國奠定了疆土基礎。

強秦的四處擴張,有賴於軍隊機器的高效(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除了外部的擴張和體制改革對資源調配效率的提升,秦國 在原有的國土內部也進行了極力的開發 。提高關中盆地的產能,對於秦國鞏固原有的經濟基礎大有幫助。而這一系列工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 鄭國渠

鄭國(人名)渠(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在今天的陝西涇陽縣中部,有一條水道將縣境一分為二,這就是戰國歷史上有名的鄭國渠。鄭國並非春秋時代的鄭國這個國家,而是一個戰國晚期的韓國人。準確說,他是一名 韓國派來的間諜

弱國韓國位於四戰之地,常年受到周邊大國的威脅,突然崛起的強秦是它最恐懼的對象。趁著秦王嬴政剛剛上臺, 韓國君臣決議通過修水渠的方式讓秦國做無用功,拖入無盡的消耗當中,無暇攻擊韓國 。不過要說服秦王做這樣的決定,還是需要真正的水利專家。鄭國就是他們選出來的人。

弱國韓國瑟瑟發抖(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鄭國到達秦國以後,很快說服了嬴政引涇河水灌溉涇河到洛河之間的土地, 預計能夠為秦國帶來 110 萬畝的額外灌溉面積 。嬴政深以為然,便讓鄭國主持這一工程。鄭國帶著秦國的民夫,開始在關中平原挖掘這一條雄偉的水道。

鄭國渠局部靴子灣,繞著山走,修建不易。攝影師 @張新強

鄭國渠工程西起今天涇陽縣西北,攔截涇水入渠。利用西北微高,東南略低的地形,渠的骨幹沿北山南麓自西向東伸展,總長近 300 里。沿途攔腰截斷沿山河流,將冶水、清水、濁水、石川水等收入渠中,以加大水量。最終在關中平原北部,涇、洛、渭之間構成密如蛛網的灌溉系統,使 高旱缺雨的關中平原得到灌溉

涇河與鄭國渠滋潤下的關中沃野(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儘管鄭國最終被發現是間諜,卻因為這道渠切實提高了關中的農產量,而被關中農民奉為水神。

這道渠在中國古代被反復擴充、修建、維護,也就讓鄭國渠上游流經的 涇陽地區 成為了中國水利、地質研究的中心之一 。去涇陽縣參觀鄭國渠是很多水利、地質、歷史愛好者的必修課。同時,他們還能在涇陽縣發現 陝西水利博物館和標記中國地理定位網路中心的大地原點

尤其是大地原點,是中國科研工作者的一座豐碑。在涇陽的大地原點確定之前,中國還要使用以列寧格勒為原點的蘇聯大地網路。設定在涇陽的大地原點,則讓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大地定位網路。

大地原點,擎天一柱的感覺。攝影師 @王建剛

文雅之風與茶

鄭國渠灌溉了 關中 沃野,使得關中在四川之前就獲得了「天府之國 」的稱呼。整個關中的經濟因為鄭國渠大為發展,各種高雅的文化和與之相稱的物產開始出現。

在鄭國渠上游的涇陽縣,因其特殊的地理和氣候環境,催生出了一種讓士大夫們趨之若鶩的茶葉── 茯磚茶

好茶是文人雅士的最爱(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涇陽的茶葉產業,和中國的物產沿著絲綢之路在縱向上的傳播有關係。 漢代的絲綢之路起點是西安,連帶著整個關中都成為了絲綢之路上物產集散的中心 。茶葉的轉運主要在涇陽完成,盧坤《秦疆治略》記載:「涇陽縣官茶進關,運至茶店,另行檢做,轉運西行,檢茶之人,亦有萬餘。」南方來的茶商在涇陽轉運、打包時發現,在涇陽放過的黑毛茶葉生長出了一種「金花 」,對茶的風味提高有很大的幫助。

關中為天下之中(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直到 北宋神宗熙寧年 ,這種偶然發現的物產終於形成了製作的系統方法論,涇陽現在著名的 物產涇陽茯磚茶也就這麼誕生 了。關中學風濃郁,自古為風雅之地,連這裡的士大夫喝完原產的茯茶以後都發出了「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產名茶」的感歎。

現代科學為茶葉上的這種「金花」做出了解釋:金花其實是一種菌類,學名「冠突散囊菌」。 這種菌產生的酶能夠促進茶葉中的營養物質轉化為人類更易感知和吸收的物質,並有降脂降壓調節糖類代謝的功效 。金花越多,茶湯也就更加甜滑甘爽,對消化系統及睡眠有改善效果。

放大 40 倍的金花。

不過「金花菌」孢子是原茶自身就帶有的,卻 唯獨在涇陽才能發育出來 。原因主要在於,涇陽地處關中平原腹地,位於冶峪河和涇河兩河下游之間,北有嵯峨、北仲兩座山系,南有終南山,地勢低窪,形成了一種既具有關中氣候特點又具有濕地氣候特徵的獨特自然環境。

這一獨有氣候條件,恰好適宜「金花菌」生長、發育、繁殖。亦因此,涇陽也被譽為「中國茯茶之源 」。

再加上涇陽在絲綢之路上扮演的茶葉中轉站角色,有著濃厚的炒茶傳統,關於製作茶葉那些「存乎一心」的經驗性操作,只有在涇陽才能完成。 老茶客 都說,「離不開涇陽的水土,離不開涇陽的氣候、離不開涇陽的技藝 。」

茯磚茶的發酵過程,攝影師 @荊海星

這種茶葉是後來中原王朝在絲綢之路上的重點出口產品之一,甚至成為了一種戰略物資,用於控制邊疆外族。

在習近平總書記接待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時還被作為 陝西名片 而受到了推薦,可見其在關中的崇高地位。

兩對好奇的元首伉儷。

近年來,涇陽縣也著力於推廣這款茶葉奇珍, 吸引了大量農業資本進入 ,使茯茶得到了更廣的傳播。2014 年 9 月,一支由 100 餘人、136 峰駱駝和 8 輛馬車組成的商隊馱上涇陽茯茶重走「絲綢之路」。駝隊歷時 500 多天,步行 1.5 萬公里,穿越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最終到達中亞哈薩克。這種「絲路黑黃金 」,在此後的中國「一帶一路」規劃中,將要重拾千年的輝煌,作為陝西的特色產品,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巨商與革命家

關中自古化氣息濃厚,涇陽縣始建于萬曆年間,現存最好的磚塔之一 ── 崇文塔就是一例。

氣勢磅礴的崇文塔。

正是這種文化氛圍下,走出了陝西的地方商人群體 ── 大義秦商

涇陽文廟,有沒有一種風雪山神廟的肅穆。攝影師 @荊海星

秦商群體中最著名的就是 安吳堡吳家

粗通中國現當代文學史的人,就一定會聽說一位比較文學大師── 吳宓 。作為 清華大學國學院創辦人之一 ,吳宓與陳寅恪、湯用彤並稱「哈佛三傑」,在任清華國學研究院主任時聘請當時學術界最負盛名的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位學者為國學院四大導師,是中國文學界的一位奇人。他就是 涇陽安吳堡吳家的後人

陳丹青作品《清華國學院》,自左至右: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不過這一家人為人所熟知,近年來是因為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 》中由著名演員孫儷飾演的傳奇女子周瑩。歷史上這位奇女子只留下了「吳周氏 」的名字, 在家族男丁全部亡故之後利用高超的商業技巧和重義輕利的秦商心態繼續維持吳家的運轉 。不僅沒有讓吳家的產業凋敝,甚至將它越做越大。

看到孫儷的蜜汁微笑,有沒有覺得還真挺精明的。

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慈禧太后帶著小皇帝「西狩」,國家威儀盡失。 吳周氏 深明大義,不僅 為皇室和朝廷百官提供食宿,更毀家紓難,向清廷捐獻白銀十萬兩 ,以作皇家的開銷和軍費所用,深得慈禧喜愛,收為一生中唯一的漢族義女。涇陽茯茶在晚清的出名,正源自吳周氏進貢特產的特別介紹。

吳家大院的望月樓,亦商亦儒的氣質。

吳家雖為一代鉅賈,但也並非只和清政府保持聯繫。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家人和 中國共產黨 的隊伍也關係密切。

在涇陽縣雲陽鎮,接受八路軍改編的紅軍佇列。

1937 年 初,國民黨派重兵進駐西安,中共陝西省 委機關 遷至 紅軍抗日前敵總指揮部的駐地 涇陽縣雲陽鎮辦公 。「七七事變」後,全國掀起抗戰高潮。不久,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在雲陽誓師奔赴抗日前線。

心懷天下的吳家後人,也是 吳周氏的養子吳懷先 ,將位於涇陽縣北的吳氏莊園捐贈給共產黨用於培訓進步青年,成立了「安吳青訓班 」。安吳青訓班三年 14 期 共培訓 12000 多名學員 ,為 抗日 戰爭的勝利和中國革命培養了大批幹部。

安吳青訓班紀念館,攝影師 @荊海星

青訓班的班主任馮文彬後來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副主任胡喬木更是在後來成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在青訓班如火的歲月裡,朱德、林伯渠也經常去給投身抗日救國的青年學員們講課。

毛澤東也在 1939 年 10 月 5 日為紀念安吳青訓班創辦兩周年揮毫題詞:「帶著新鮮血液與朝氣加入革命隊伍的青年們,無論他們是共產黨員或非黨員都是可貴的。沒有他們,革命隊伍就不能發展,革命就不能勝利……」

安吳青訓班和承載這個機構的安吳吳家大院,如今已經 成為了紅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這不可不說也是歷史的奇妙轉折。

延伸閱讀

秦始皇陵動員 70 萬人修建,寶藏深藏在進不了的地宮
【回到秦朝大冒險】公務員薪水+福利超優,帶你看秦朝的國考教戰手冊
台灣把外籍人士當賊,但連兩千年前的秦始皇都知道要開放跨國人才

(本文經原作者 地球知識局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六國?〉。首圖來源:Wiki, CC Licensed)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家不成家國不是國,加薩低著頭向人們傾訴悲傷歷史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我們可以從國際新聞裡聽聞許多加薩的消息,加薩曾經被埃及、阿拉伯諸國、以色列佔領,更被稱為國際間著名的「以阿衝突」。

而不論被列強如何撕裂,受害、流離失所的依然是可憐的巴勒斯坦人。當你不疾不徐地讀著這篇文章時,彷彿直接近距離接觸這將近一世紀混沌之戰的起源。(責任編輯:黃梅茹)

圖片來源:Youtube

文/麥浩禮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女兒伊凡卡(Ivanka Trump)與丈夫庫許納(Jared Kushner)14 日雍容華貴地在以色列建國 70 年的當天,為美國駐以色列耶路撒冷大使館開幕開欣剪彩。

在另一邊,有大批住在加薩(Gaza)的巴勒斯坦人民抗議美國行動,拿著石頭試圖突破以色列「防線」,卻被以軍以實彈掃射,死的死,傷的傷,50 餘人的生命剎那間在這片黃土上消逝。

《上報》採訪小組 22 日排除萬難終得進入加薩這個被以色列嚴格限制出入的地區,帶給讀者第一手的影像,記錄不自由的加薩人民。

但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在歐洲地中海東面沿岸,相鄰埃及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東北部有一條佔地 363 平方公里的狹長地區,她的名喚加薩,海洋和暖的氣候這裡本應是風光明睸的好地方。但在這裡,瓦礫廢墟到處可見,生活在這裡的巴勒斯坦人生活艱苦,在家不成家的國度下求存。

自 2007 年加薩內戰以及 2008 年以軍與巴勒斯坦人持續衝突後,以色列對這裡封鎖已長達 10 年。

二戰後聯合國允猶太人立國

加薩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 800 多年前由當時土耳其人建立的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身為大帝國一部分,這個地方居住著信奉伊斯蘭教的阿拉伯人,且歷史悠久。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英帝國在 1918 年的西奈及巴勒斯坦戰役中打敗了鄂圖曼帝國,並將巴勒斯坦大遍土地收歸國有,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託管地。

後又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進行大屠殺,不少的猶太人到處離散,為數不少的猶太人返回猶太人的起源地,現為巴勒斯坦人的土地上居住。 二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國家戰勝後,時任美國總統的杜魯門(Harry S. Truman)構想為這批倖存的猶太人建立新國家,作為他們在西方幾近滅族的「補償」。

以色列人「鳩佔鵲巢」

1947 年 11 月 29 日,聯合國通過《1974 年聯合國分治方案》,批准了建立一個猶太人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共存的國家,並要求英國至 1948 年 5 月 14 日託管為止。但在敘利亞,黎巴嫩,約旦和埃及的阿拉伯國家支持下,巴勒斯坦強烈反對這個決議,但猶太人在英美等國的支持下,立國已是指日可待。

5 月 14 日,英國政府離開的當天,當時的猶太人領袖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旋即宣布以色列立國。翌日遭到阿拉伯國家攻打,引發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戰爭),當時加薩由埃及所控制,並在加薩建立一個基地試圖趕走以色列人,在 1949 年起草的停戰協議中,埃及仍然控制加薩。

在首次以阿戰爭中,超過 3/4 加薩地區的巴勒斯坦人在戰火中逃離,但儘管加薩由埃及軍方控制,但埃及不允許難民進入埃及西奈半島,令大量的巴勒斯坦難民在加薩困死,據統計,當年需要聯合國人道援助的巴人超過 50 萬人。

直至 1956 年,埃及政府禁止以色列船隻通過境內仍由英美控制的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以色列隨即入侵加薩,以色列翌年在國際壓力下才歸還加薩。

短暫但關鍵的六日戰爭

1967 年 6 月,由於冷戰加據地緣政治緊張,以色列一直受阿拉伯國家所包圍,長年的緊張局勢令以色列人團結及強戰,以色列在美國的軍援下,已構成一支強大先進的軍隊。

同年 6 月 5 日上午,正當埃及與約旦簽署共同防禦條約意欲對以色列「滅國」時,以色列卻先發制人,全國空軍傾巢而出對埃及進行空襲,毫無防備的埃及空軍被徹底擊敗。

以色列隨後襲擊約旦及敘利亞,奪取制空權,成功癱瘓 3 國空軍,而以軍地面部隊隨即揮軍大舉進攻西奈半島,並在 5 日間將埃及控制的加薩、西奈半島、敘利亞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約旦的西岸及東耶路撒冷成功佔領。

以色列隨後在加薩駐軍並開始在這裡建立居住點,直接在加薩進行殖民。100 多萬的巴勒斯坦人被埃及留在加薩,並由以色列人直接管治。

奧斯陸協定 以國撤軍

以軍在六日戰爭後對加薩的巴勒斯坦人進行高壓管治,但有打壓便有反抗,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建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Fatah, 法塔赫)在 1970 至 80 年代控制鄰國黎巴嫩,並對以色列發動多宗恐怖襲擊。

但隨著阿拉法特對西方及以色列態度的轉變,且經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協助下,1993 年 9 月 13 日以巴雙方簽訂《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以色列准許巴勒斯坦人在西岸及加薩建立自治區,阿拉法特亦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但隨著路線轉變,主張將以色列「滅國」的激進巴勒斯坦人,建立巴勒斯坦民族運動組織(Hamas, 哈馬斯)持續向以色列發動襲擊,和平進程受到影響。

2005 年前,以色列仍然有效管理 30%的加薩土地,70%則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理,但事實上所謂的「自治」也虛有其名,因以色列不允許巴勒斯坦建立軍隊,加薩的治安則由治安部隊及民兵管理。

強人去世 巴國分治

2004 年 11 月,阿拉法特在巴勒斯坦疑被下毒在法國逝世,法塔赫選出新任領導人阿巴斯(Mahmoud Abbas)。

2005 年 2 月,以色列決定從加薩撤軍並放棄所有殖民點,但控制加薩海岸線,並在接壤加薩的邊境,築起圍牆鐵網,防範巴勒斯坦人走出加薩。

2006 年,巴勒斯坦舉行大選,在加薩深耕細作發展本土勢力的哈馬斯贏得選舉,阿巴斯任命哈馬斯領導人為巴國總理,但在翌年,哈馬斯與法塔赫發生軍事衝突,雙方在加薩展開巷戰,最後哈馬斯控制加薩,法塔赫組織撤退到西岸,佔地已不大的加薩竟還造成一國分治的局面。

巴激進派當選 以色列經濟封鎖

哈馬斯當選後,以色列對加薩進行海陸空封鎖,對加薩進行毀滅性的經濟打擊,超過 130 萬人,80%需要人道援助,50 萬人住在殘破不堪的難民營。

巴勒斯坦人僅能在接壤埃及邊境堀地道,進行走私,運送物資到加薩,而面對以色列全天候封鎖,哈馬斯多次對以色列境內發射火箭,但隨以而來的就是以色列瘋狂對加薩空襲,以及地面部隊的屠殺。

2017 年 10 月,哈馬斯宣布與法塔赫達成和解協議,並將加薩「歸還」予法塔赫政府所管理。

如今,加薩仍在以色列嚴格控制下,人民求生不得,家不成家,國不成國,但卻受聯合國認定為「國家」的地方,所走過的路,卻是比其他地方更艱苦更淒慘。

延伸閱讀

建國 70 年,人口翻 10 倍,以色列這麼多猶太人是哪來的?
我們看見了加薩的苦與難,不過以色列為什麼會輸出恐怖分子呢?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上報前進加薩】家不成家國不是國 加薩的悲傷歷史 〉。首圖來源:Youtube 影片 截圖,圖片來源:李明維、上報國際中心)

更多上報好文請看:

【加薩觀察】活在「否認」下的以色列人 
【上報耶城現場】「子承父業」的抗爭人生 暴力出自對以色列的挫折感 
 以色列#MeToo 遊行 女團上身全裸高喊:不是男性的玩具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你以為六四只是戰車輾過學生,其實是鄧小平對手下的一場政變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我們從國高中歷史課本讀過的 6/4 天安門事件,可能對許多 90 年後的中國年輕人來說,非常陌生。依著這些年輕人「內事問百度,外事問谷歌」的網路使用準則,估計他們無法從 百度 搜尋裡的兩言三語得知事實。

而中國的上一代人視「六四」為最大禁忌,沒人想因言獲罪,所以他們將面對政治的勇氣與關注藏了起來,也鮮少對後代提起。他們也就更不清楚,其實「六四」時鄧小平無非是要鬥垮趙紫陽(當時的總書記),鎮壓學生僅只是其中一個掩蓋核心目標的手段而已。(責任編輯:黃梅茹)

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政治秘書鮑彤(圖)透露,六四事件鄧小平下令鎮壓學生是為「保自己」而非保中共,並鬥垮趙紫陽。圖片來源:Wiki

前中共總書記趙紫陽政治秘書鮑彤透露,六四事件鄧小平下令鎮壓學生是為「保自己」而非保中共,並鬥垮趙紫陽。為此,鄧小平事前刻意要趙紫陽訪問北韓,還承諾他回國後接任中央軍委主席。

鄧小平當時別有用心

鮑彤並認為, 六四事件根本不是鄧小平跟學生的矛盾,而是鄧小平和趙紫陽的矛盾

紐約時報今天起發表鮑彤與毛澤東秘書李銳之女李南央的長篇訪談內容,由李南央執筆,將分 4 篇刊出。除談到鄧小平在六四事件中的角色外,訪談還提及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政治前景。

鮑彤指出,很多人都認為鄧小平六四鎮壓學生是要「保黨、救黨」,但這是「誤區」。鄧小平是要保他自己,保證自己死後的後繼者,不會是批判他的赫魯雪夫式人物,讓他身敗名裂。為此,即使把中共打得稀爛,「用黨的名義向老百姓開槍」也在所不惜。

他強調, 六四事件除了是鄧小平為自己的利益 ,「由他個人決定、由他個人發動」的軍事行動,以確保自己的歷史形象是「100 %正確的馬克思主義者」外,同時也是一場政變, 是鄧小平「矛頭對著趙紫陽的一場政變」。因為,鄧小平認定「趙紫陽是赫魯雪夫」。

六四緣起

鮑彤表示, 前總書記胡耀邦 1989 年 4 月 15 日去世 ,18 日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議討論治喪事宜。 針對中國大學生當時自發集會悼念胡耀邦,趙紫陽說,「我們黨自己在哀悼耀邦,我們沒有理由不讓學生哀悼」。但此話一出,立刻引起鄧小平警覺。

他說,鄧小平認為,如果學生可以追悼胡耀邦,那就等於「讓學生打我鄧小平的耳光,因為胡耀邦是我鄧小平搞下去的」,這是他不能容忍的,而趙紫陽容忍了。由此,鄧小平認為「趙紫陽是赫魯雪夫,必須把他搞掉」。

鮑彤回憶,那場中共政治局常委會議是由趙紫陽召集,確定將以全國下半旗、召開 10 萬人規模追悼會、趙紫陽致悼詞、鄧小平出席、悼詞內容包含「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等方式紀念。然而,「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字眼及 10 萬人規模等項,第 2 天就被鄧小平推翻。

根據訪談,趙紫陽 1989 年 4 月 23 日赴北韓訪問前,曾請示鄧小平還要不要去,鄧小平回答「你去,回來以後你任軍委主席」。然而,這是鄧小平已經下決心搞掉趙紫陽,但又要先穩住趙紫陽的舉措。

鮑彤說,趙紫陽 23 日到北韓,中共北京市委 24 日就向政治局常委會匯報,將學生集會定性為「動亂」,還說「中央有黑手」。25 日,時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就把北京市委的匯報內容報告給鄧小平。但實際上,如果無人授意,北京市委哪敢說出「中央有黑手」的話?

胡耀邦、趙紫陽都是鄧小平選定的總書記 但鄧小平 卻以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身分, 在幕後掌控中共黨政軍最高權力 。然而, 胡、趙的執政路線卻與鄧小平漸行漸遠,導致二人都被鄧小平拉下馬。 胡耀邦最後鬱鬱而終,趙紫陽則在被軟禁 15 年後也抱憾離世。

延伸閱讀

鄉民到底有什麼資格酸陳為廷?他貼「六四」照說明,我們不該對獨裁中共沉默
英國解密六四文件爆出被掩埋的真相:裝甲車來回輾過屍體、埋伏機槍掃射逃離民眾
從六四到劉曉波,外媒解析中國人權如何惡化──靠鈔票和成長的軍火預算讓西方閉嘴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鮑彤談六四成因:鄧小平保的是自己 不是黨 〉。首圖來源:Wiki , CC Licensed)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有種恨叫憧憬】越南,其實仍然以中國為目標想成為南霸天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前幾天,越南通過「經濟特區法」草案,擬定將在國內設立 3 個經濟特區,計畫給予外商租地期限最長延至 99 年等優惠。民眾認為這項法案根本圖利中國企業為主的外商,質疑對國家領土主權、政治、移民管理等問題都會產生不利影響,憤而上街遊行抗議。

越南自古就視中國為強敵,對待外族更是竭盡全力驅逐,他們並非蠻橫;老實說,他們以中國為目標,想成為真正的南霸天,這點從他們的歷史脈絡中展露無遺。(責任編輯:黃梅茹)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  >>  詳細職缺訊息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國際政經觀察家開始!,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以及相關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越南民眾上街抗議,圖片來源:影片 截圖。

越南自古代建國以來,一直處於高頻的戰爭之中。1976 年出版的越南書籍《越南民族歷史上的幾次戰略決戰》描述了越南人從先秦時的部落到二十世紀的歷史,文中提到,「僅初步統計,從反抗秦朝侵略的抗戰開始到抗美救國戰爭的勝利結束,在大約二十二個世紀之中,我們的民族己進行了十三次極其激烈的衛國戰爭。」

但越南並不是一個被欺負的國家。相反, 越南歷史上持續地擴張,是中南半島諸多古老民族的夢魘 。從被滅亡的 占人 ,到屢受欺壓的老撾(寮國)和柬埔寨,越南的積威在今天尤甚,在中南半島的地緣政治中仍然佔據優勢。

今天的文章,就一起來看看越南的擴張腳步。

北有強敵,不得不南

1885 年,法國殖民者在天津強迫清政府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結束了越中之間的宗藩關係,越南成為法國侵略者的殖民地。但 如果沒有殖民者的干預,此時的越南已經是中南半島上的巨無霸,膨脹了 4 倍。而這增加的領土絕大部分來自於對南方的征服。

如果法國當年沒吃掉越柬老,恐怕柬埔寨也會被越南人吃掉。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越南地形南北狹長,約 1640 公里,東西最窄處僅 48 公里,東臨大海,西邊是高聳的長山山脈和高原地帶,西北與中國險峻的雲貴高原相接,東北地形較為平坦,毗鄰中國嶺南地區。「一條扁擔挑著兩個籮筐」,是對越南地理的形象比喻。

兩個「籮筐」,一個是紅河平原,一個是湄公河平原 ,無論在歷史上還是現在都是土壤肥沃,農業發達的豐腴之地。 這其中,北方的紅河平原是越族安南人的根據地,中部的狹長地帶則是占人的家園,南部的湄公河三角洲是真臘所有。越南擴張的歷史,就是越族安南人擴張的歷史。

但其實,越族安南人獨立的時間相對較晚。越族安南人所居的北方地區在五代之前一直牢牢地被中國的中央王朝所控制,而此時占城和真臘此時已經建國達幾百年。然而, 越族安南人卻在被統治的期間,蓄養了日後擴張的彈藥

中國對越南北部的控制產生了兩個重要後果: 第一, 紅河三角洲成了東南亞第一個水稻種植的中心 ,供養其稠密的人口和複雜的社會;第二,中華帝國實際上使今 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區完成由原始社會末期向封建社會歷史的跨越

這一切都為越南北部日後的獨立與擴張提供了條件。

到了晚唐時期,越南北部終於等來機會。隨著中原動盪藩鎮割據的加劇,軍閥們也開始謀求獨立發展的道路。從曲承裕統治靜海軍(905 年)到李朝成立之前(1009 年),越南先後有五個統治者掌管國家政權,即曲氏、楊氏、吳氏、丁氏、前黎等。

新的國家一誕生,就和北方的中國展開了頻繁的戰爭 。僅在半個世紀內,越南先後與南漢軍隊發生了兩次戰爭(930 年和 938 年),與宋朝發生一次戰爭(981 年)。

在戰爭中, 越南充分體現了新生國家的活力 ,雖然沒有達成發動戰爭掠奪領土的目的,但也 讓那時的中國統治者放棄了收復安南故地的打算 。同時,越南統治者邊打邊學,在朝代更迭與戰爭中飛速學習中國,不斷完善國家政權體系。

南進是越南歷史的動力

剛剛獨立的越南,其領土大體就是中國歷代王朝統治下的「交趾」故地,只是現代越南領土的 1/4。靠著這四分之一的領土,越南北部的統治者開始打算擴張了。

但在擴張的方向上,由於越南東西被天然的地理界線限制,北方又是龐大的天朝,狹窄的南方海岸線就成為越南領土擴張的主要方向。

正如 18 世紀阮氏政權的高官阮居貞所說:「西去無路,北進艱難,所以我們應盡力南征。」越南歷代的南進政策共持續了約 700 年,至 18 世紀為止,占城國被越南徹底兼併,南進後的越南領土面積約為最初剛獨立時的 4 倍。

越南南進的第一個目標是南方的 占城 (又稱占婆)王國。占城的國土範圍是從現今越南北部的橫山山嶽沿著中部海岸一直延伸到南部的藩切。相距只有約 1000 多公里,但被 連綿不斷的山區分隔成多個小型近海飛地 ,每一個平地都不大,所以此處 土地肥沃但人口相對稀少 統籌國力也很困難

占人的故土雖然面積不小,但是山嶽重重,破碎而分散
實為一個沿海城邦鬆散聯合體。圖片來源: 地球知識局

因此儘管占城王國立國比越南還早,但內部僅存在一個鬆散的國家系統,無法和越南模仿華夏體制建立的中央集權國家抗衡。

10 世紀下半葉,即 982 年,前黎朝國王黎桓親率大軍攻入占婆,佔領其首都因陀羅補羅(今廣南)。992 年,黎桓又修建了一條自北向南的道路,此後歷代越南君主都注重南向道路,眾多的越南人沿著這條道路,從人口密集的北方向南方遷移。

此後幾百年,越南通過軍事征服,武裝移民,以及政治勸誘比如聯姻要求土地作為禮金等手段,不斷蠶食向南占人的土地 。在越南地理書中,「南行路程圖」也佔有最大篇幅,南進成了越南封建國家疆域形成和擴張的方向與動力。

不過強大的越南也會有失手的時候。14 世紀後半葉,越南陳朝進入衰落的後期階段,占城在國王制蓬峨在位時期國力增強。隨後多次率軍,乘勢北上反攻,不僅收復失地,而且兩次攻陷首都升龍城(今河內)。

但在 1390 年的一次戰鬥中,因部將叛賣,占城海軍旗艦被炮火襲擊,國王中彈陣亡。此後占城衰落,節節敗退。15 世紀中葉,越南後黎王朝建立,封建君主集權制度高度發展,黎聖宗發佈《平占策》,並大舉南進,一舉佔領占人首都,奪取大片土地,占城國殘存之地被分為三個小國。

此後越南陷入內亂,占人王國得以苟延殘喘一段時間,但仍於 1697 亡國。 占城國滅亡後,越南開始把南方的真臘王國作為第二個目標

1623 年柬埔寨國王迎娶了越南阮朝的六公主,這位六公主向柬埔寨的夫王討得了這片沿海土地,准許越族難民進入普利安哥,躲避越南南北朝時期的內戰。大量越南人由此進入湄公河三角洲,此地亦開始被稱為西貢

17—18 世紀柬埔寨宮廷內亂不斷,這正給以長期覬覦湄公河三角洲地區的越南人以可乘之機。越南於 1698 年出兵佔領了湄公河三角洲地帶,形成了今天越南最為發達的南圻地區。

與此同時, 越南王朝並沒有放棄向西擴展的任何機會 。據越南古代史書記載,自李朝到陳朝的 300 多年間, 越南對老撾的規模較大的征伐戰爭就多達 13 次 。15 世紀隨著越南中央集權程度的加強,其領土擴張的能力與日俱增,更一度攻入「南掌王國」京都瑯勃拉邦,掠奪大量土地。

絲毫不懷疑越南人趕盡殺絕的決心。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南天中華的迷夢

古代的越南王朝在向中國朝貢的同時,也自居中心地仿效其這種宗藩模式,要求鄰近弱小國家,如占婆、真臘等納貢稱臣。

在對周邊國家的稱呼上,越南也效仿古代中國 。越南史書上,以「華夏」上國自居,稱柬埔寨的高棉王國為「高蠻」,稱老撾的川壙地區部族為「盆蠻」。 越南 在外不得不恭順,在內卻與中國對等, 以「南國天地南帝居」自稱為南天中華

不過與中國依靠賞賜和威懾形成的朝貢體系不同的是, 越南的天朝體系更多是武力的脅迫和征服,令弱者不得不低頭

1802  年阮氏王朝建立後 ,對外仍繼續推行擴張政策,進一步侵淩鄰國柬埔寨、老撾 。此後阮朝軍隊侵入柬埔寨,柬埔寨實際上淪為越南的「保護國」。阮朝還乘老撾王國分裂之機,向老撾擴張。版圖最大時,越南在西部伸展到湄公河畔,與暹羅隔江相望,這激化了與暹羅的矛盾。

此時名為東亞宗主的 大清王朝 和之前的列朝一樣深知干涉的代價, 再一次袖手旁觀 ,放了暹羅人的鴿子。 越南人沾沾自喜, 厲兵秣馬準備趁著北方天朝再一次沉默之時, 繼續向西擴張。只是他們沒有料到,法國殖民者的巨艦已經從更南的海面上逼近。 而這群人是戰無不勝的越南軍無論如何無法戰勝的。

越南末代傀儡皇帝親政後視察各地,法國殖民者全程監控。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短短幾十年內,越南從領土擴張的巔峰忽然墜入殖民地的泥淖之中。而 其稱霸中南半島的迷夢卻沒有因此醒悟。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統一不久的越南借助蘇聯的援助,再一次控制了柬埔寨和老撾,並向中國挑釁,得到了中國的回擊。在中國的武力打擊和西方世界的孤立譴責下,越南才從周邊國家退兵。 南天小中華的夢想,其實他們至今都還沒有放棄。

延伸閱讀

【都是南進】台灣人去越南住廠區看三立、TVBS,韓國人住市區講越南話
【越南擠入時尚圈】Nike、Adidas、Uniqlo 離開中國轉 MIV,台商還有南進機會嗎
這是我的舅媽阿換的故事:從越南農村來到台灣,餘生卻只能做一個「乖巧的外籍新娘」

(本文經原作者 地球知識局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越南为什么这么横?〉。首圖來源: 影片 截圖,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台灣人為什麼這麼瘋炒股票?一起來看解嚴後的 1988 年如何成就今天的台灣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翻開世界這本厚厚的歷史事鑑書,與現在相隔 30 年的 1988 年,是什麼樣子?

那是個全球人口只有 44  億的世界,相當於現今人口的 2/3,全球化正要開始,中國還沒「富起來」,美國總統還是演員雷根,那台灣在那時在國際上又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當時人們正為了什麼著迷?一起與我們踏上時光機回到 1988 年的現場。(責任編輯:黃梅茹)

1988 年 1 月 1 日起,開放報禁。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報橘》徵才中!和我們一起讓台灣變更好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文/王思捷

30 年前的 1988,對眷戀著 80 年代的「80 控」來說,是個連將這四個數字說出口都覺得美好的年代;不信,可以試著說說看。如果把位置站遠一點,回顧當時與後來的台灣和世界,1988 又像是個奇幻的時刻,在即將來到的巨大變化之前,這座島嶼上的人們已經開始感受那股微微震顫。

無論現在是什麼年紀的人們,回望 1988 年,都無法不承認,雖然當時的我們未曾感受到,但它在那個前網路、台灣剛要走上民主化之路的時刻,巧妙地成了架在兩個時代的一座時光之橋。不同行業領域的人們,以及台灣社會,都帶著一顆撲通撲通跳躍的心,抱著期待的心情,像是將腳伸進游泳池試水溫一般,準備勇敢向前、縱身一躍。

30 自然也是個不錯的數字,依照過往的定義,30 年為一世代,這個定義近來一直被快速改寫,大家現在普遍認為 10 年左右就有著一個世代的轉變和「典範轉移」。幸好,還能夠想起 30 年前往事的,多半是大叔大嬸,1988 這個題目,剛好可以引領我們回頭看看上一世代自己和台灣的模樣。

蔣經國之死,是 1988 年台灣的頭條大事。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蘇聖斌攝影,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期「文化+」的邀訪,有許多預定受訪者謙稱自己當時年紀還輕、「不諳世事」而婉拒,說來也是,今年 50 歲的大叔,30 年前也不過是 20 歲的小伙子。不過,即使年紀夠大的人,當時恐怕也不容易窺見時代全貌。

「時代精神」這檔事和青春有點像,人總在失去青春之後才發現它的存在,時代也一樣──當時的你,不會知道自己身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大時代裡,非得等到多年後回顧,才會有了然於胸的體會。

1988 年的世界長什麼樣子?

儘管「文化+」焦點始終會、也應該要鎖定於藝文領域,但是要從 1988 年這個時間點切入,如果忽略政治經濟,或是只看台灣而不論全球趨勢,恐怕得不到完整的結果。在看台灣之前,得先看世界。

80 年代末的世界,可以形容為第三波工業革命在前網路時代達到鼎盛的時期,資本主義尚未面臨到現在的問題,經濟上,人們財富快速累積,政治和社會則在這個背景下而人心思變,新一波的典範轉移箭在弦上,台灣與全球皆然。

右為時任美國總統雷根,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公眾領域

這還是個全球人口只有 44 億的世界,也就是只有現今人口的 2/3,全球化正要開始,中國還沒「富起來」,美國總統還是演員雷根(Ronald Reagan)。 很巧的,雷根出身的好萊塢似乎是全球想像中的應許之地。要以一個名詞形容此時的時代精神(zeitgeist),除了「樂觀」應該找不到第二個更適合的字眼。

有人這麼描繪 80 年代末期的意象:《捍衛戰士》(Top Gun)電影,它的原聲帶和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的雷朋(Rayban)太陽眼鏡,鮮艷、大膽色彩的服飾搭配或平面設計,加上一大堆 YA(Young Adult)電影、後來被稱為 Hair Metal 的重金屬搖滾和新浪潮(New Wave)舞曲、饒舌歌,還有人人不可少的隨身聽(Walkman)。

這是很西方的看法,卻很精準的描寫了我的少年世代,大致上也反映出全球多數地區的軌跡。中產階級有錢了起來,得以投入更多資本在娛樂休閒以及子女的教育,種種跡象都顯示,未來會更好。

新概念不斷的在此時迸發,全球網路(World Wide Web)和氣候暖化理論的第一次提出,都在這一年。碧納芝(Benazir Bhutto)獲選為巴基斯坦總理,成為近代第一個女領導人,霍金(Stephen Hawking)的《時間簡史》首度出版,而當時年僅 42 歲的川普(Donald Trump),首度在歐普拉秀上調侃式的提到他可能會參選美國總統。如今霍金哲人已遠,而川普真的成為了全球最有權勢的那個人。

然而,也不見得所有閃閃發亮的東西全是黃金。儘管打了 8 年的兩伊戰爭結束,蘇聯也自阿富汗撤軍,但更強大的風暴儼然正在後方。沒有人想得到,著手開始經濟改革開放的蘇聯,在大約兩年後就開始瓦解,進而造成邱吉爾口中「鐵幕」的崩潰。尤有甚者,在下一年 1989 年就發生了六四天安門事件,徹頭徹尾的改變了中國與世界的關係,卻也奏出了台灣商人「西進」的序曲,而那幾乎可說是近代兩岸關係的起點。

30 年前的台灣正在進行什麼事?

1988 年的台灣,既是全球的縮影,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容貌。台灣既迎來解嚴後的第一年和蔣經國的去世、蔣家政權的結束,也在這一年,開始了全民炒股熱與史上留名的股災 ;適逢龍年,來到世上的「台灣之子」更比平常多得多。

近代全球經濟成長期,到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達到頂峰,台灣沒有被排除在這全球浪潮之外。

主計總處統計顯示,1987-1989 年三年的經濟成長率(GDP growth rate)分別為 12.7%、8.02%和 8.75%,這在現代是難以想像的數字;相形之下,2017 年只有 2.89%。強勁的經濟成長意味著所得上揚,1987-1989 年間的國民所得年增率,達到 10.95%、7.69%和 10.86%,近 30 年後的 2017 年,這個數字是 1%。也就是說,當時每年薪資大約以 10%左右的幅度成長。

80 年代後半,台灣歷經「台灣錢淹腳目」和股災的雲霄飛車式衝擊,圖片來源:tw19831113, CC Licensed。

這樣子的成長代表著 民眾口袋裡的錢快速增加,消費力也隨之提昇。

1988 年平均民間消費支出的年增率高達 13.9%,2017 年只有 2.21%。消費的增加,代表人們在吃得更好之後,也尋求其他方面的生活品質提昇,這從以下幾個項目的消費力陡昇可以看得出來:1988 年的衣著鞋襪服飾消費年增率為 15.77%(2017 年為 2.74%),家具消費年增率 16.97%(2017 年 0.66%),交通消費年增率 32%(2017 年為 2.89%)。

最有象徵意義的一個項目是 休閒文化消費 ,1988 年年增率為 27.55%,2017 年這個數字為負 1.72%;偌大落差,成為最諷刺的現實。人總是不會變的,在豐衣足食之後開始尋求精神面的滿足和啟發,我們因此可以合理推測,正是 30 年前這波所得勁揚,使得包含音樂、電影、出版、表演等各方面的台灣文化圈,從製作、演出到觀賞、消費得到有效「金援」,得以有爆發式的成長。

另一方面, 閒錢投入了股市和房市 。台股在這一年的 6 至 8 月間從 5000 點漲到 8000 點,全民瘋炒股,而且買什麼賺什麼,直到 1990 年台股在 8 個月內又跌掉近萬點,才結束這場股災。不過在這段期間,台灣錢再度淹腳目,許多慾望和期待都靠著鈔票得以實現或加速。

但畢竟這世上有著錢無法解決的事,就在林強發行傳世名曲《向前走》再早兩年的這段時光,隨著蔣經國的離世和解嚴,報禁和黨禁的開放,遭受戒嚴法和蔣家專制禁錮數十年的台灣人,政治上的想望已然無法遏抑,強大力量準備爆發開來。許多人記憶鮮明的全國為小蔣披麻戴孝、電視三天變黑白,如今只成為被拿來和北韓比對的諷刺題材。

520 農運,圖片來源:中央社記者蘇聖斌攝影,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圍繞在立法院週邊的 520 農運,為台灣近代大型街頭社會運動揭開序曲,留下難以磨滅的畫面,也象徵著台灣尚未徹底向威權體制揮手告別。李登輝繼任總統,更為國民黨黨爭、隨後的「主流非主流」之爭埋下地雷,也成為兩年後野百合學生運動的隱形導火線。

這似乎是躁動而悸動的一年, 所有的事都在動態發展,有人忙著拚經濟,有人忙著爭自由和公平。 島嶼解除了身上的枷鎖之後,未來似乎有無限可能。

30 年前的我們又瘋迷著什麼?

召喚 30 年前的自己,或許容易落入懷舊、往日總是美好的老套情節,但回首來時路,不僅是台灣應該常作的事,或許對一個年近半百的大叔、60 歲的你和 40 歲的他,也是個不用隔太久就必須進行的儀式。記住自己的模樣,才更能往未來好好走去吧。

年僅 15 歲的跆拳道選手陳怡安,還小我兩歲,在這一年的漢城奧運示範賽中奪得金牌,第一次為台灣人塑造出踏上國際舞台、「Yes we can」、台灣人也可以的想像,在那還沒有中華職棒的歲月,似乎也提前預告了 1992 年巴塞隆納奧運棒球銀牌的狂喜。

而 1988 年的 NBA 冠軍湖人、MLB 世界大賽冠軍道奇,當年如雨後春筍爆炸開來的重金屬風潮,都來自加州那個金光閃閃、陽光普照的城市洛杉磯。艾迪墨菲(Eddie Murphy)在當年最紅的電影「來去美國(Coming to America)」扮演非洲王子,訴說另類美國夢,紅透半邊天的愛爾蘭樂團 U2 專輯「約書亞之樹(The Joshua Tree)」,也很湊巧的選擇了美國作為主題。在那個依舊是「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深受美式文化影響的年代,有多少孩子像我一樣,作著冒泡的美國夢?

30 年後看著「川普的美國」,那樣子的美國夢和世界秩序,竟感覺如此遙遠和黑色幽默了。正如同現在已經快想不起來,沒有手機、沒有網路和鄉民、沒有簡訊和 email,而只有公共電話、書報攤、雜誌和手寫情書的日子一樣。

當年在街頭上拚著民主自由、公平正義的人們,有多少已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對他們交到我們手上的台灣,又作了什麼?30 年前什麼東西都被封鎖、被禁、讀不到想讀的新聞、要不到想要的自由民主,眼見台灣即將捲入社會運動和民主化的狂潮之中,如今我們居然已經在喟嘆 Too much information 和假新聞,還有人認為台灣太民主、太混亂,懷念起專制威權了。

2014 年太陽花學運,圖片來源:綠魚 ,CC Licensed。

然而這也是 1988 年之所以成為一段奇妙時光,它為 80 年代後半段作了一個逗號式的結論,在台灣搭著解嚴、開放報禁的列車,帶著車上的我和你準備著迎向接踵而來的 1989、1990 年代初全球劇變。

所以,追想 1988 到頭來並不只是緬懷你我的青春年少而已,而如今網路上找不到的,也不是就未曾發生,只不過我們要完整的掏出這段記憶,著實困難了許多。想要完整談論 1988 年的方方面面畢竟是件大工程,本期文化+姑且以 1988 年的藝文活動和社會生活為引子,召喚 30 年前的世界、台灣和你我。

時光列車笛聲已響,一起跳上車吧!

延伸閱讀

【你會變林青霞還是宋楚瑜】不要上班來玩遊戲!看你台美斷交時會做什麼決定
二戰結束後台灣該歸誰?拋開統獨,歷史老師用史料解密台灣主權核心問題
【他的一生見證台灣人被欺負的歷史】為什麼看過「狗去豬來」的台灣人想獨立建國?
【歷史解密】為什麼以前台灣政府要鼓勵大家多吃麵,甚至連「可變聰明」超瞎理由都搬出?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當期主題】呼叫 1988 年的世界、台灣,還有我和你 〉。)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推銷台灣不是靠明星代言或民眾跳河】一張地圖曝 4 個「台灣本色」,比日韓更能吸引外國客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2018 年,來台的外國旅客突破 1100 萬人次 ,是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年,但旅客增加就代表觀光收入增加嗎?這倒未必。

或許,是台灣在旅遊宣導上,並沒有把「台灣本色」凸顯出來,就來看這篇作者透過四大重點告訴你,台灣如何能成為偉大航路的起點。(責任編輯:黃梅茹)

首圖來源:作者提供。

《報橘》徵才中!和我們一起讓台灣變更好 >> 詳細職缺訊息
快將你的履歷自傳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文/峰言峰語

台灣可當偉大航路起點的重點一:擁有你所不知的獨特

每次看到觀光局針對外國人所製作的旅遊短片,我總是懷疑,這樣的影片真的對外國人真會有吸引力嗎?

別誤會我,我並非說觀光局所拍的旅遊影片不好,相反地,他們找了最好的導演,最佳地詮釋了多數人所認為的台灣風情,但若你往旁一看,會發現日本、韓國、泰國⋯⋯ 也各自有其旅遊宣導短片,而且也拍得不會比較差,它們的民俗風情也很吸引人,相比之下,台灣並不突出。

事實上,若深究「台灣本色」,你會發現在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前,這世界的二大語系,早已在台灣交會出了最波瀾壯闊的人類史,或許,這才是台灣最「獨一無二」之處,或許,這才是台灣最吸引世人的地方。

要解開這個結,我們必須回到台灣的歷史中。

重點二:台灣人曾是最偉大的航海家

7000 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台灣早已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聚落,它位於現今新北市的八里區,稱為【大坌坑文化】。

對,你沒看錯,就在 7000 年前,所以比歷史悠久,它並不遜於現今世上所存的任何文化,而【大坌坑文化】也有豐富的考古證據,所以台灣人絕對能底氣很足地說『台灣的歷史悠久』。

開創大坌坑文化的這群先民,也是現今台灣原住民(不論是『平埔族』或『高山族』)的共同祖先,屬於『南島語族』,也是目前多數人類學家公認的南島語族源頭。

除了悠久的文化外,這群南島語族的始祖有多威呢?他們向海外的擴展歷程,被譽為人類史上最偉大的航海歷程,這群偉大的航海家,以台灣為起點,逐漸航海到了菲律賓,再到馬來西亞、印尼、新幾內亞、夏威夷……

最東,他們到達了美洲的復活島,最西,他們到達了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最南,他們到達了大洋洲的紐西蘭(見附圖),南島語族最後所涵蓋的人口有四億,並衍伸出了 1200 種子語言。而這個偉大航程起點,就是台灣。

南島語系誕生於多樣性最高的台灣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Jared Diamond 如此描述著這群台灣人先民:「南島人是新石器時代中最偉大的航海者,南島語系 4 個語族有 3 個集中在台灣,很明顯地,台灣就是今天各地南島語的發源地 ,從馬達加斯加島到復活節島,所有的南島語都起源於台灣。」

是的,如果我們給「台灣人」一個定義,是曾經在這塊土地上生活過的居民,那我們可以毫不遮掩地說:「台灣人,曾是這世界上最偉大的航海者。」

重點三:漢藏語系與南島語系的唯一交集點

而在 400 年前,代表漢藏語系主體的漢民族也陸續來到台灣,於是在這塊土地上,這二大語族起了激烈地碰撞,明鄭與大肚王朝的攻伐、清朝與平埔族高山族的爭鬥,如同其它的地方,經過了爭戰、對抗、協調⋯⋯最終歸於和平,而這二大族群與其所代表的文化,最終和諧地相融共處。

於是你會發現,在地圖上,漢藏文化與南島文化唯一的交集點,就是台灣,我們可以這麼說,台灣擁有漢藏文化的菁華以與南島文化源頭,還是這二大文化的唯一交集點,甚至可說台灣是漢藏語系與南島語系的樞紐,試問,還有什麼比這更吸引人呢?

台灣近年的新南向政策,花了不少納稅人的錢補貼了東南亞的遊客來台,雖然帶動了觀光人數,卻沒有帶動消費(有數量、沒質量),必須承認的是,東南亞的居民現階段的收入仍不如台灣,帶動觀光的效益有限。

呼籲台灣明星代言城市,找民眾跳愛河,雖然吸睛,但帶動的,可能還是本土的旅客,這群本土遊客只是在台灣不同的城市間轉換,以台灣整體來說,可能創富的效果也有限。

要透過發展觀光來創富,台灣真正要吸引的,其實是在這世界上目前最富裕的民族,而你會發現,這群人便是以歐美為主的印歐語系國家,也就是現今的美歐富裕國家的高素質人民。

對於這群高消費力、高素質的歐美遊客來說,倒底是播放台灣的山川風情有吸引力,還是告訴他們台灣擁有最菁華的漢文化與南島文化?

別誤會我,台灣的風景秀麗,人民親切,但如果和上述所談的日、韓、泰⋯⋯相比,可能歐美遊客也很難選擇。

但如果你 換個方式告訴他們,告訴他們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你可以探尋中華文化,並一路西向陸路遊玩中國(文的),也可以將台灣當成起點,來趟劃破天際的南島冒險(武的),試問,全球能找到第二個地方嗎? 而與鄰近的日韓泰相比,此時誰又更有吸引力呢?

真正的吸引力,可能不是來自風景秀麗,而是來自說故事的能力。

而這其中,除了規劃我們已熟知的漢文化旅遊, 我們也可以連結目前仍保留南島語族的國家(如菲、印、馬、紐、澳⋯⋯),共同規劃【南島人風帆之旅】, 讓他們以台灣為起點,航向各個國家 (旅客必然以南島語族的發源地台灣為起點,所以怎麼玩都不會漏掉台灣),這會不會夠吸引人?這會不會讓同為台灣人的你我已躍躍欲試?

重點四:推銷台灣,運用想像力比運用知識重要

知名文化人龍應台說:「國際化,不是將自己的庭院拆掉,將自己的傳統拋棄。而是把鐵軌接好,讓外面的火車送貨進來,同時讓自己的火車開出去,盛滿自己的東西。」

而我認為,國際化並不是單純地學習美日韓文化,更重要地,是在這些國際大浪潮的衝擊之下,了解自己的定位,那麼即使外在的衝擊如何強烈,我們都不會迷失自己,更會因為定位清楚而充滿自信、找到力量,甚至會散發出迷人的魅力。

培根說:「知識就是力量。」要找出台灣的魅力,其實只要尋找那些埋藏在歷史中的足跡,我們就可以不假外力,慢慢地發掘出台灣的美好,而這一切,都已藏在既存的知識中。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然而,光有知識還不夠,我們還需要一點想像力,除了知道台灣是二大語系的樞紐外,我們還要給自己一些想像,一些樂趣,我們可以從既存的知識中,提煉出新世代的偉大航海路線,甚至是其它更瑰麗的想像。

知識能讓我們了解過去,但只有想像力,才能為我們創造未來,「知識」與「想像力」,缺一不可。

要向世人更好地 推銷台灣,或許我們需要的不是明星代言或民眾跳河,我們需要的,其實只是慢慢地道出,真實的台灣。當然,前提是我們必須擁有知識與想像力。

推薦閱讀

【台灣中小企業比財團更值得尊敬】為什麼員工薪水佔公司營收一半,鼎泰豐還能活下去?
【別覺得台灣薪資比中國低】數據顯示:即使你領個 23K,也已輾壓了 95%的中國人
【中國菁英教我的事】花 5 年天天學習「拉開同儕差距」,才是個人競爭力的根本
「大陸領先的,台灣應該追得上;然而台灣領先的,大陸可能追不上」
四海遊龍創辦人如何在 1989 年,號召五萬人逼李登輝成功打房?
【當你節衣縮食付房租】西門町店王一個月收 3000 萬房租,直接打趴了 70%上市櫃公司
香港人想找一個地方睡覺,有多難——香港青年面臨的三種窘境

(本文經原作者 峰言峰語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作者提供。)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美國 30 年前的兩大「錯誤戰略」,造就出能與美國開經濟貿易戰的中國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美中兩國確定對彼此貨品加徵關稅 ,而讓中國經濟成長到能夠與美國抗衡,並成為 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罪魁禍首居然是美國自己?(責任編輯:黃梅茹)

左下角處為美中領導人,首圖來源:Official White House Photo by Shealah Craighead, CC Licensed。

六四事件屆滿 30 年的今天,中國崛起於東方,在世界政治舞台呈現與美國一較長短之姿。批評者說,六四之後,歷屆美國政府的對華戰略都出現重大失誤,間接造就了今日的紅色帝國。

美國知名智庫外交關係協會(CFR)日前發表特別報告指出,中國對世界秩序以及對美國和其盟友逐漸累積的危險,源於柯林頓、小布希和歐巴馬過去 3 屆美國政府誤讀了中國的戰略意圖,直到 本屆川普政府才「喚醒夢遊中的美國」,直面北京對美國國家利益和民主價值的威脅。

報告認為,華府與亞洲盟國若能早些對北京的激進政策提出質疑,「中共就會比現在更弱」。

美國對中國最早的戰略失誤,可回溯至六四

實際上,更多批評聲音將美國對華戰略的失誤溯自 1989 年的六四民主運動之後。

中共當年出動軍隊對平民血腥鎮壓後,國際社會普遍祭出制裁措施;但是美國政府一邊制裁,一邊卻擔心中國會倒向蘇聯。

六四的槍聲 6 月初才響,時任總統老布希 7 月就派特使密訪北京並向對方解釋,制裁是基於美國政治制度和國會壓力而不得不為,希望中國政府能寬大對待被捕人士,好讓美國政府說服輿論,以減輕制裁。

曾派任中國的老布希「用心良苦」,卻遭到中共領導人鄧小平的強硬回絕。

紐約時報中文網稍早前刊文指出, 美國政府的態度讓北京在此後多年都確信,不管中國國內的人權問題有多糟糕,由於西方社會需要中國在地緣政治的戰略合作和中國的巨大市場,所以不會太為難中國,「因為六四屠殺他們都容忍了」。

與此同時,北京也想儘快搭上全球化的便車,利用市場經濟機制來改善民眾生活,藉此讓中國社會迅速從六四鎮壓的憤怒中走出來並逐漸淡忘這段歷史,用經濟成功壓制政治上所有的反對。

美國對中國幻想,造就第二次重大失誤:讓中加入 WTO

六四事件發生後的第 12 年,中國在美國的支持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

據美國經濟政策研究所(EPI)2018 年公布的報告,中國入世後的 2001 至 2017 年間,美中貿易逆差逐年成長,期間全美流失近 340 萬個工作機會,其中 74% 來自製造業。

美國曾有美麗的幻想,希望中國加入 WTO 後,可以融入基於非歧視、市場准入、互惠、公平與透明原則的國際貿易體系。但美國失望了。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去年報告指出,支持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個錯誤的決定。中國入世後並未做出有助於市場化的改革,反而加強對貿易的控制以及對外商競爭設置障礙,違反了 WTO 基本原則。

美國歷屆政府還是沒讓中國理解:法治與人權

美國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放行,取消貿易與人權掛鉤,幫助中國迅速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時至今日,中國在經濟、科技和軍事等領域與美國形成全面競爭態勢的同時,中國國內人權狀況日益惡化、專制進一步強化,並且再也不理睬西方社會的指責。

旅居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李偉東在媒體發表評論說,美國本意是想利用市場和開放的力量促使中國的中產階級成長,並藉此產生民主的內生力量,讓中國和平演變為民主國家。

不過,美國忽視了六四事件以及蘇聯解體後中共對和平演變的高度警覺。北京將一切可能導致人民思想變異的因素都扼殺於萌芽階段,包括牢牢控制中產階級的經濟命脈,使之無法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必須始終依附政府和黨。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沃爾夫(Frank Wolf)曾經批評,六四事件以來,美國歷屆政府的對華外交政策並未體現人權、宗教自由和法治等美國價值觀,雙方發展關係是以貿易和市場為主。大力推動中國人權的沃爾夫抨擊,六四事件後,美國政府透過擴大和中方的貿易,「讓那些應該為六四負責的人更加富裕,更加有力量,也使得他們更加大膽」。

他還表示,美國歷屆政府在六四事件後執行的對華政策已經證明是錯誤的,「中國的經濟開放並沒有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帶來政治開放」。

批評者說,六四事件後,政治上,中共當局再次終結了人民追求民主的進程,回歸專制獨裁;經濟上則開啟權貴資本主義的瘋狂掠奪。 如今的中國已不再是任何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是對內實施權貴資本主義、對外爭霸的右翼紅色帝國。

作法明顯抗中的川普,或許也無法阻止中國的勢力擴張

高舉「美國優先」大旗的現任總統川普上任後,持續斥責北京長久以來的不公平貿易作為,以及藉由竊取美方的智慧財產來壯大自身科技、軍事和經濟力量。

衝冠一怒為美國的川普去年 7 月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並公開宣稱放棄為價值觀而戰,只在地緣政治和利益得失方面與中國較量。有專家指出,川普這種作法其實對中國大大有利,如果僅僅計較誰做生意更聰明,北京相信川普不是對手。

面對這個有別於 30 年前的紅色帝國,分析說,以美國為首的國家若不能在人權等普世價值上形成堅定的聯盟,用西方市場置換中國的極權制度,讓它轉軌並融入文明規則和價值體系,川普政府即使能喚醒美國,也無法讓國際社會免於可能形成的大危局。

延伸閱讀

中國對美 600 億美元商品加關稅回擊川普,反制清單卻讓網友笑開懷

美中貿易衝突是台灣經濟成長加速器,但政治上可能變成「收割工具」?

【讓川普下定決心發推特的藏鏡人】美談判強人萊特海澤,死守「絕不能向中國讓步」信念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六四 30 年 美國戰略錯誤造就紅色帝國 〉。首圖來源:Official White House Photo by Shealah Craighead, CC Licensed。)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綠黨專欄】玩遊戲也能玩出新高度!從「巴黎聖母院」到「白色恐怖」都是著名的遊戲題材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正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第 72 屆世界衛生大會(WHA),於 5 月 25 日做出決議,正式將「遊戲失調」認定為疾病。而世界衛生組織(WHO)也將「遊戲失調的危險群」定義為「當一個人長期沉溺於遊戲後,會因此失去去控制力,而對家庭、社會等產生負面的行為」。

為什麼遊戲只能跟「負面行為」聯想在一起呢?綠黨透過這篇文章與讀者分享,遊戲的存在不只是帶給玩家快樂,更對社會、教育有諸多貢獻。就來看看有那些益處。(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wikipedia

作者:陳冠宇(綠黨中執委)

以往談到遊戲,大家不免聯想到許多負面詞彙「窩居家中、爆肝熬夜、不務正業……」媒體甚至將其污名化,新聞斗大標題常出現:某殺人犯愛玩某某遊戲、 某某遊戲導致暴力傾向、玩遊戲使孩童學習低落……,但真的是這樣嗎?

看《刺客教條:大革命》如何幫助遭祝融的巴黎聖母院

前陣子巴黎聖母院遭祝融侵襲,由直播可看到,人類重要文明資產被摧殘到岌岌可危,歷經浩劫的古蹟,卻在這時出現一線曙光,由法國遊戲公司 Ubisoft 出產的《刺客教條:大革命》將提供聖母院 3D 模型及相關數據資料來修復重建。

《刺客教條:大革命》是款第三人稱動作類型遊戲,時空背景設定為法國大革命期間, Ubisoft 不惜歷時數年研究、考察,來塑造當時街景與歷史建物,雖不一定百分百完全一樣,但其寫實細緻的遊戲場景,確實讓玩家沉浸在那動盪,可望變革的氛圍裡,並還原如巴士底監獄、巴黎市政廳、盧森堡宮……等等著名古蹟,據 Ubisoft 內部美術師表示,光專注雕塑聖母院樣貌,就花了約兩年時間,佔遊戲開發週期近 80%的時間,可想而知這龐大資料量,對重建聖母院勢必有所幫助。

這次事件,Ubisoft 還加碼捐出 50 萬歐元(約 1745 萬台幣),並大方宣布一個禮拜內,免費讓玩家下載,並表示:「透過電玩遊戲,人們將有機會探索終其一生都未必能造訪乃至想像的各式風光景色。我們希望,透過我們或許微小的努力,能讓所有人有機會在虛擬的世界中再次為這座人類建築史上的成就感到讚嘆。」

這些舉動與決策高度,都讓人驚訝:原來透過遊戲也能認識世界啊!

【重建巴黎聖母院,有賴你我共同努力】隨著瀰漫在巴黎聖母院上空的濃煙漸漸散去,Ubisoft…

Posted by Ubisoft on Wednesday, 17 April 2019

遊戲除了好不好玩,還有更多的存在意義

從上述資料不難發現,遊戲廠商在製作單機遊戲時,除了遊戲好不好玩,還會考量是否能達到「啟發與共鳴」作用,所謂的啟發與共鳴,筆者在此認為可分為兩個層次:

  1. 對遊戲時空背景與器物是否產生興趣,並主動學習更多知識?
  2. 遊戲劇情本身是否能發人省思?

以上兩點以國產遊戲「返校」為例,此遊戲內蘊含許多台灣元素如:宗教信仰、生活器物、口號標語等,但更重要是其「白色恐怖」時期的遊戲背景設定, 相比從教科書上短短幾行話了解到這段歷史,遊戲體驗更能感受到當時政府對「思想、互信關係、人身自由、生命安全……」諸多人權問題來限制迫害

許多年輕玩家並沒經歷過白色恐怖時期,但因為遊戲,對這段歷史有更深刻認識外,更可能點燃求知慾來學習課本以外的知識與故事。

圖片來源:赤燭遊戲 臉書粉專。

在舉以故事背景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射擊遊戲「戰地風雲 1」為例,對比古代近距離白刃戰進攻,工業革命孕育出的成果讓「傷害」更有效率,飛機、大砲、坦克誕生,讓肉體之軀如螻蟻般脆弱不堪,所以在遊戲一開始,就讓玩家「體驗」不同士兵戰死的樣態,並附上角色姓名與出生死亡日期,給玩家震撼教育來傳達:戰場上,沒有什麼戰爭英雄,只有赤裸裸的痛苦與死亡。

圖片來源:steamXO ,CC Licensed。

總結,有內涵或具啟發意義的遊戲不勝枚舉,礙於篇幅關係,並不在贅述舉例,但也不否認,確實有的遊戲以「爽」為主要訴求,故內容會有暴力、色情……狀況發生,畢竟每個玩家對遊戲「定義」本就不同。

但若能透過遊戲來啟發好奇心,並當成知識敲門磚,我想可能會比直接閱讀生硬、死板的厚重書籍要來的更有吸引力。

推薦閱讀

【綠黨專欄】政治人物直播瘋玩《還願》,但遊戲火紅前有關心過這個產業嗎?

【綠黨專欄】如果台商資金回流都破 2500 億了,那國民黨為啥還忙著推「自經區」?

【綠黨專欄】同婚不是通過專法就沒事了!看英國如何用「彩虹鞋帶」推動友善包容的環境

(本文經 綠黨 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火燒聖母院,遊戲救古蹟?遊戲比想像的更有內涵〉。 首圖來源:wikipedia。)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台灣歷史上有零負評的人嗎】歷史作家大讚台灣社會運動的提款機:林獻堂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批踢踢上有一篇「台灣歷史上有幾乎零負評的人嗎?」文章引起鄉民熱議。原 PO 在文中舉出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三個台灣歷史的代表人物,卻也留下伏筆表示,這三個人真的沒有缺點嗎?

對此,被封為「台灣史上最有梗的藏書家」的 黃震南活水來冊房 透過此篇文章,要來為讀者解密「林蔣蔡」這三位歷史人物,是不是真的零負評。(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wikipedia(由左至右分別為:蔡培火林獻堂蔣渭水),再經報橘後製。

文: 活水來冊房

台灣歷史上真的有「零負評」的人物嗎?

回應批踢踢上一篇「台灣歷史上有幾乎零負評的人嗎?」文章,就先來談蔡培火。

三人裡面我對蔡培火是最熟的,不過一般人在這三人裡可能對他最不熟。原 PO 說這三人是幾乎小學就聽過的名字,我真的很羨慕,大叔我剛好早生了幾年,沒趕上台灣史正式進入課本,所以蔡培火這個名字,我要到考研究所時才真正知道。

好在我當年準備考研究所讀過這名字,否則我在舊書店看到他的親筆日記時,就不會特別注意了。就是因為知道這個人,我猶豫了兩天,就決定把整批日記買下來。

花了鉅款買這批東西,總要研究一下才不至於浪費吧,於是就一頭栽進解讀蔡培火日記和蒐集其周圍人物的工作。

這是當年我買的 蔡培火手寫日記、信件、詩歌集 :1915 年 3 月 24 日, 蔡培火寫給林獻堂的第一封信 ,草稿。

要論自我要求,蔡培火的守己克己可能是最高的,他有堅定的宗教信仰(基督教長老教會),從他日記裡可以看到他經常向「天爸」(天父)禱告,檢討自己。

當你讀到他最私密、他一輩子都想不到會被公開的日記時,有些他個人的抱負喊話和挫折悲喊,你無法不動容。

「臺灣呀!我為要汝進步,不知飲了多少無人知道的苦杯!」

但是這個人有沒有缺點?

他的缺點很明顯。有個笑話說:「不要跟戒菸成功的人交朋友,他對自己都那麼嚴格了,對朋友怎麼會仁慈。」

他嚴以律己,但也嚴以待人,其實想一想這也是很正常的,對自己都那麼嚴格的人,怎麼可能輕易放過別人。

所以在日記裡,很多被他提到的人物,都要被他嫌上幾句,蔡惠如、蔣渭水、林茂生、林呈祿、葉榮鐘…… 這些在台灣史上有頭有臉的人,在蔡培火日記裡,只是被他任意臧否的平輩(…… 也確實是平輩沒錯啦)。

他強硬的性格,卻又走委婉的路線,一下硬一下軟,很多人不爽也是應該的。在日治時代就有時人評論「蔡培火隨時都能從口袋裡掏出萬國旗。」意思是他很會逢迎,見到哪國人講哪國話。

果然呢,戰後他就加入了國民黨,成為當時國民黨內少有的台灣人高官。但這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礙於篇幅先不談,但不可否認這也是很多人討厭他的原因。

今天這篇只是要簡單列出三人優缺點,不是寫三個人的傳記

剛剛提到蔡培火在日記裡嫌過蔣渭水,這大概是蔣渭水在歷史定位上,很少有的白紙黑字紀錄的污點。

1931 年 8 月 5 日,蔣渭水病逝 ,這是蔡培火當天的日記。

密密麻麻兩三頁都在列舉蔣渭水這個人的過錯!!完全不知道什麼是死者為大啊!

蔡培火說:「第一伊絕對無信神,對到伊的私行真亂,伊對男女的貞操觀,徹底佮我反對。第二好新,伊的思想無貫串,伊做事是為著欲發揮伊家己,毋是為著大局的好歹。第三伊的見識淺薄,伊看事袂精,認人不出,伊利用人少有誠意。」

(譯:第一他不信神,致使他私生活很亂,對男女貞操觀和我完全相反。第二喜新厭舊,他的思想不連貫,做事是為了表現自我,不是為了大局。第三他見識淺薄,看事不精、識人不明,善於利用人卻沒誠意。)

蔡培火還舉例他最看不起蔣渭水的實例,說蔣渭水對自己的正室很鴨霸,蔣渭水去東京策動台灣議會請願時,還公然抽空去找他以前發生過關係的日本女子。他所得寵的小妾(就是比較多人認識的陳甜),也曾跟蔡培火訴苦,說蔣渭水還跟醫院裡的護士發生關係,並禁止陳甜下樓。

這些資料並不是我最先提出的,早在西元 2000 年吳三連史料基金會出版的《蔡培火全集》就揭露過了,當然魯叔我在網路上小有薄名,早在網路寫過,在自己的書裡又提了一次,所以大眾很多人是因為我寫了才知道有這件事,也讓蔣渭水的後人對我可能不太高興,有一次在聽演講場合與蔣先生偶遇,他在我面前批評了蔡培火這人如何如何,大概是我人生最尷尬時刻的前十名。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蔣先生那天只批評了蔡培火的為人,但對蔡氏的說法並沒有否認。

其實男女之事,在那個時代娶妾嫖妓都不算什麼,我覺得用今天的道德觀念去覺得「矮額~蔣渭水怎麼這樣~」是不恰當的。我是覺得這只算個八卦,但不算他的缺失。或者說污點是有,但是沒有很污。

至於蔣渭水的路線一直改變,這也是有的,明顯越來越左,不過這算不算負評就見仁見智,你叫我「莫忘初衷」,我這是「與時俱進」咧~

我最敬佩的是:林家三少爺,林獻堂

我最佩服的還是林家三少爺,林獻堂。 他本來可以安安穩穩跟日本人合作,與鹿港辜家、板橋林家一樣,但他沒有。 日本人來之前,霧峰林家是僅次於板橋林家的島上第二大地主,他可以不必跪著掙錢,甚至也不必站著掙錢,他根本坐著、躺著、趴著都能掙個滿坑滿谷。

但是他賺錢雖賺錢,賺來的錢大約有三分之一以上(印象數字)都投資在社會運動。聽說要去日本東京請願的有幾百人、文化協會要辦多少場活動、哪幾個年輕人想去進修為台灣貢獻…… 林獻堂大概邊聽邊摸口袋邊問「偌濟錢?」

他甘心當社運提款機、會走路的支票,每年的收入跟燒紙錢一樣燒掉而看不見回報。而且還要冒著被日本視為眼中釘的風險,還要背負養龐大家族的責任。

1916 年《台灣列紳傳》統計林獻堂資產額 60 萬圓,我推估約今日 12 億元。但因為一直在燒錢,維持龐大家庭,又要資助社會運動、慈善公益、社會教育,以及巨大的稅金,竟然有時也會入不敷出,1930 年林獻堂收支竟赤字 2 萬元。

除了為台灣社會運動付出金錢,林獻堂還做了什麼?

談錢俗氣,我們再談別的。

林獻堂溫文和善,這是認識他的人都知道的。他溫和、慈善、有領袖特質、尊重女性,有一次他的生日宴會,佃農帶香蕉來拜壽,林獻堂親自為他夾菜敬酒,甚至和他比力氣當餘興節目(比腕力?),主佃之間跟家人一樣和樂。比什麼大富豪蹲下來幫不認識的活老百姓綁鞋帶更有說服力。

他有堅定的意志,一生反抗日人,他其實能讀日文,但一生不寫不講日文,也不與日人合作。而且賺錢有分寸,在戰後初期,很多有權勢的人趁亂侵佔日產,但他也拒絕了這樣的行為。

但是他手段委婉,不直接與日方產生衝突,這一點在日治時代就常被台灣同志們批評。但如果理解到他並不是「要錢沒有要命一條」的孤家寡人,他有「霧峰林家」的招牌要扛,一定程度的明哲保身,也不能苛責。

順便再講他的感情。我剛講過在那時候娶妻娶二房納妾嫖妓都是正常事,尤其是有錢人更是如此。林獻堂的堂兄弟之類娶二房或納妾的也很多,但林獻堂本人一生只有楊水心夫人而已。在當年,以他地位而言,非常罕見。

不好意思,就算是看起來這麼完美的林獻堂,也是有負評的。在他晚年,被爆出與女傭有染,並有一子,這資料不是太多人知道,一來學者關注的畢竟是林獻堂在民主政治上的影響,二來我懷疑林家應該也盡可能在淡化這件事情。

我想,JoJo 裡的英雄喬瑟夫喬斯達,在第四部也不免蹦出一個私生子出來,就算是林獻堂,也過不了這一關。

世界上沒有完人!但我為「林蔣蔡」三人的理想與信念感到佩服

這是我簡單比較三人的優劣,世界上沒有完人,我在讀過三個人的資料之後,都為三人的理想與信念感到佩服;但也為三人終究個性不一,最後各走各路感到可惜。

但要以現在的價值觀來說誰是完人,我想林獻堂是較為接近的,也是我心目中最適合印在鈔票上的人物。(馬偕也是。)

林獻堂富有、慷慨、溫和。
蔣渭水勇於當衝組、浪漫、有明星氣質。
蔡培火嚴肅、有行動力、又超愛幹譙。

讀古人書,彷彿能夠與古人交友,我不願將他們的缺點放大檢視,我會去想像如果我與他是平輩的朋友會怎樣,這就是讀歷史的樂趣。

建議大家點連結進去看 原文 ,底下的留言補充及回應也精采。

推薦閱讀

【綠黨專欄】如果中國「54 運動」沒直接影響台灣,那我們為什麼要關心?

【外省人讓台灣年夜飯變更好吃?】台灣餐廳那麼多樣,功臣竟然是一位討厭鬼

八田與一不是日本殖民幫兇──他為了拯救台灣農民槓上政府,是真正的人道主義者

(本文經原作者 活水來冊房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 連結 。首圖來源:wikipedia,再經報橘後製。)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網友因六四發現阿輝伯是真國父】曾被當國民黨「傀儡」,李登輝帶台灣走上民主之路

$
0
0

【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中國六四前夕,台灣人在中正紀念堂辦著「傻樂」的嘉年華,想要鼓舞對岸抗爭的中國學生;接著,我們熟悉的六四發生了。

六四啟蒙台灣人的民主意識,進而引導隔年的台灣野百合學運。台灣最後沒出現流血革命,是因為當時有前總統李登輝。一起來看,許多網友稱「阿輝伯是真台灣國父」的原因。(責任編輯:黃梅茹)

前總統李登輝,首圖來源:中央社

文/madaniel

文組黨外魯叔今天看到不少人說:「六四跟台灣有什麼關係?」其實關係大著。

魯叔很久沒講古,今天來說說 1989 跟 1990 那兩年,魯叔小時候的記憶,當年的常識對現在很多人來說是爆掛了。

先下結論: 六四是讓本來覺得已經夠民主自由的台灣人,驚覺還不夠的事件,也是讓台灣的民主自由之路,與對中國血脈幻想脫鉤的事件,也是李登輝前總統,玩一票經典政治操作的事件。

先來個 1989 & 1990 台灣大事紀,好讓大家對六四前後台灣社會狀況有概念。

1989 年 台灣社會大事

4/7   鄭南榕自焚身亡

4/17 學者論政社團澄社成立

5/19 詹益樺在鄭南榕喪禮上,於總統府前自焚身亡

6/1 李煥任行政院長

6/3 孫越於「血脈相連.兩岸對歌」跨海直播演唱會上,直播了中國六四屠殺開始

6/4 聲援中國六四,五萬人與中正紀念堂集會

7/19 美國參議院通過《台灣的前途  285 號》議案

12/02 戒嚴解除後第一次總選舉,民進黨多人當選 ,立法委員 21,縣長 6

12/05 參謀總長郝柏村任國防部長

1990 年 台灣社會大事

2/11 二月政爭,李登輝擊敗「非主流」,開始有與李煥,郝柏村相埒的勢力

3/16 野百合學運,6000 學生靜坐抗議,李登輝答應學生要求,同意將廢止萬年國大

5/20 李登輝總統宣誓就職,並於同日特赦 —— 因演講言論自由被判叛亂罪的美麗島事件政治犯及其他政治犯:林弘宣、呂秀蓮、陳菊、姚嘉文、黃信介、張俊宏、林義雄、施明德、許信良等等

5/29 李煥請辭,郝柏村任行政院長(李煥拜~郝柏村失軍權仍不自知,李登輝將於政爭徹底獲勝)

中國六四發生前,台灣人還活在「台灣很民主、自由」的泡泡裡

中國六四前夕,台灣大部分人覺得自己很民主很自由,雖然爭取言論自由的鄭南榕拒補自焚了。黑名單還在,台獨聯盟闖關回台被抓或被趕,《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還在,國民憲法權利如集會自由,言論自由仍受限。「刑法一百條」還在,萬年國大還在。

但台灣人民普遍覺得自己很自由很民主,當然,這是跟白色恐怖比較。

大家都覺得自己很自由,而大家也覺得李登輝總統是傀儡,國民黨「黨國大佬」還是會繼續操控台灣。

然後中國四月學潮發生了,學生爭民主爭自由。在中國跟台灣,香港都造成巨大影響。

台灣,香港都有大規模群眾聲援(呵呵,台灣這邊有自發有黨國動員)。大家都很期待中國能自由民主,然後中港台三地有天能一統為強大的中國。當時主流風氣就是如此,台獨是少數中的少數,那個時代,成為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讓水深火熱的大陸同胞同享自由民主,才是台灣跟香港主流。

(來個題外話:當年初成立的民進黨中,黨外編聯會,後來的新潮流主張台獨,美麗島系則是先爭民主,統獨再說。民進黨台獨色彩較鮮明是後來台獨聯盟加入,彭明敏建國黨勢力加入,廖中山教授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加入,許信良勢力退出後的事惹。)

國民黨新星趙少康,馬英九都發表肯定言論,「傀儡」李登輝總統更是發表如下言論:「中國的民主化是全民所熱烈期盼的。革命的目的就在使中國人民能夠自由、正直且有尊嚴的立於天地。」

當然,中國國民黨那時說,完全沒存著學生推翻共產黨,國民黨重回中國的心思也不會有任何人相信~~~

突如其來的六四,讓台灣的傻樂嘉年華軋然而止

6/3 這一天,台灣演藝圈舉辦,血脈相連.兩岸對歌跨海直播演唱會,三萬人以上在中正紀念堂參加。

主持人孫越還跟天安門學生領袖電話打氣,雙方連線合唱「怒吼吧黃河」,「要民主要自由」,「歷史的傷口」,「為了祖國的緣故」等歌曲。

根據主辦規劃,「兩岸對歌」活動,第一波高潮,將是 3 日晚間 10 點,由侯德健在北京連線台北,一同合唱龍的傳人。然後 6/4 凌晨,連線與蒙古族歌手騰格,對著日出合唱「你和太陽一同升起」。

在六四屠殺開始之前,台灣就是這種傻樂的嘉年華會氣氛。

但在預定的晚上到來之前,6/3 下午中國北京的狀況惡化,台灣這邊無人知曉。

6/3 在孫越帶領下,台灣這邊晚會很開心的合唱龍的傳人,然後清大學生拿出一幅很有病的簽名血書,然後電話打到北京氣氛怪怪的。

然後打不通了。

6 月 3 日 11 點 13 分,人在北京安排連線的陳百忠,撥通了台灣的電話:「昨天下午第一波和第二波的軍隊進城,都被我們擋住了,今天夜裡可能會開進第三波軍人。」

但不久後,廣播新聞傳來消息:「共軍朝學生⋯⋯開槍了。」

「這是最後一次通話了,軍隊已經開進來了,逼近頤和園和公主墳附近,軍隊用機槍掃射手無寸鐵的人民,死了好多人,台灣記者在安全的地方⋯⋯(電話被掛斷)」,然後中正紀念堂就充滿了聲援的民眾跟學生。

「我們台灣⋯⋯真的很自由了嗎?」許多台灣人在中國人的痛苦中,覺醒了

當然,一樣有被教官動員的部分~不過現在跟支那分很清的魯叔我,當年可是熱淚盈眶痛罵共匪,弔念死難的大陸同胞的。(許多年後,經歷二二八的阿公,經歷白色恐怖的老爸,說台灣人哪有閒情哭別人的苦難。)

那時台灣人痛罵共匪殘暴,國民黨痛罵共匪殘暴,全世界許多國家痛罵中國殘暴,然後台灣參加聲援中國學生爭民主的學生們,許多有了這個想法:

「我們台灣⋯⋯真的很自由了嗎?」

「中國學生爭集會自由,我們難道就有嗎?」

「中國學生說共產黨萬年專政,啊我們呢?」

「在黨國體制的宣傳下,把我們形容成天堂,把大陸說成是地獄,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

「憑什麼說我們的百年國會,比中共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還要民主?這無法說服台灣學生與民眾!」

在隔年前總統李登輝的帶領下,這些質疑漸漸消散

翌年,1990 二月政爭,李登輝大挫非主流,大敗李煥與宋美齡勢力,開始不是傀儡。

三月野百合學運:「解散國民大會、廢除臨時條款、召開國是會議、政經改革時間表」。

然後主和改革溫和派李登輝接見學生領袖,跟前一年六四中國學生訴求 87 % 像,跟前一年趙紫陽向學生喊話 87% 像。

好了,美國羽翼下的台灣,可不是美國管不到的中國,郝柏村有本事在六四隔年,當台灣的李鵬嗎?

沒本事,所以李登輝借勢鬥倒了李煥,架空了郝柏村的軍權,之後就是 五月李登輝宣誓就職同一天,大赦因演講民主自由思想被判叛亂、在美國介入前許多曾被判死刑的,1979 年美麗島事件政治犯及其他政治犯, 如:林弘宣、呂秀蓮、陳菊、姚嘉文、黃信介、張俊宏、林義雄、施明德、許信良等人(說個笑話,小蔣民主推手)。

之後李登輝《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除黑名單讓海外政治犯回家;廢除「刑法一百條」;軍隊國家化;台灣民主自由開始不是笑話 ,而六四當時大家的同胞,一起共享自由的中國人呢?

抱歉,1997 台海危機,支那國叫囂打台灣殺台灣人後,支那國就不是魯叔的同胞了,1997 叫囂打台灣殺台灣人後,台獨思想開始抬頭了 。嗆聲要殺我家人還能當是自己人?可笑的是更老一輩的我家老爸,要等 2008 汶川大地震,我家捐 50 萬後真心換絕情才驚覺,支那人永遠不是自己人。

更可笑的也有,當年六四譴責共慘暴行的狗黨舔共了。當年譴責暴行的馬英九,趙少康等等等,還沒死吧?昨日種種反共譴責暴行譬如昨日死?以上就是六四跟台灣到底有甚麼關係的文章。

台灣的真國父們,屬於李登輝與每一個曾為台灣民主付出的前人

魯叔個人認為,台灣真國父們(同美國開國先賢概念),是李登輝前總統,與每一個從日治時期爭民主,到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之前,每一個為台灣民主自由做出貢獻的前輩們。

然後國民黨必須死,希望魯叔能交棒給各位,讓時代力量上來,跟民進黨一起成為新的兩大黨,國民黨不亡或不滾回支那,台灣不會有正常的民主政治。

還有,思想決定立場,而非立場決定腦袋,請大家支持理念相近的政治人物,而非支持政治人物所以他或她永遠是對的。前者是民主,後者是能投票選主人的奴才,共勉之。接下來,就交給你們了 : )

(我個人奢望國昌老師能成為 2024 年總統。)

延伸閱讀

【台獨教父】李登輝當年鼓吹的「台灣人意識」,讓今日中國的文化統戰完全失效

台灣的民主人權夠格嗎?加拿大駐台外交官「許多國家都在退步,但台灣持續進步!」

「全世界都怕中國,中國也很怕台灣」藏人談台灣對中國民主化影響

(本文經原作者 madaniel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爆卦] 1989 的今天,六四與台灣民主 〉。首圖來源:中央社 。)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BBC》拿兩岸歷史課本 PK:用 8 個歷史事件印證,台灣比中國更有面對歷史的勇氣

$
0
0
中國高中歷史課本示意圖。首圖來源:中央社

之前中正紀念堂為了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特別展出「坦克人」裝置藝術展,據《中央社》報導,當時有一位約 60 歲的男性中國遊客,看到媒體聚集拍攝,向記者詢問展覽內容,得知是與六四天安門事件相關,才恍然大悟。他表示,雖然清楚當年曾發生過這件事,但 自己並沒有看過「坦克人」照片

看來只有真正經歷過 1989 年(六四那年)的中國人,才會曉得六四存在,因為 中國的歷史課本中沒有六四 。如果拿兩岸的歷史課本比一比,會有多大的不同?

明明兩岸一起經歷 8 大歷史事件,中國課本裡卻只提到 6 件

英國媒體《BBC》注意到,在中國與台灣政治對立下,兩岸的歷史課本對共同的歷史事件,會有不同的解釋與定義。《BBC》將台灣的翰林、康熙、南一版歷史課本,與中國人民教育出版社所出的課本,逐一對照後,發現中國歷史課本刻意不提 2 件事與人物:

鄭成功
中國課本:鄭成功是民族英雄/台灣課本:建立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

太平天國運動
中國課本:農民起義/台灣課本:動亂

抗日戰爭
中國課本:中共是中流砥柱/台灣課本:共產黨趁機坐大

國共內戰起因
中國課本:蔣介石不顧人民和平願望發動內戰/台灣課本:國共爭奪日軍受降地區

國共內戰中共勝利/國民黨失敗原因
中國課本:毛澤東思想是重要原因/台灣課本:國民政府腐敗,中共獲得蘇聯扶植

文化大革命
中國課本:中共在探索中走了彎路/台灣課本:中國歷史上的一場大災難

六四事件
中國課本:沒有提及/台灣課本:中共派軍隊鎮壓抗議群眾

美麗島事件/野百合學運
中國課本:沒有提及/台灣課本:推動修憲,讓台灣民主政治更加落實

《BBC》報導中,研究兩岸歷史課本的美國學者補充,「中國歷史課本使用更強烈的形容詞,形容詞的比例、親共產黨、親國民黨的詞匯頻率、積極的形容詞對消極的形容詞的比例,相對於台灣歷史課本都更高。由於 台灣課本市場開放,客觀性在逐漸增強,而中國的主觀性在增強 ,逐漸增強學生『熱愛社會主義』和增加愛國熱情。」

《BBC》更透過以下例子,反映台灣比中國更有面對歷史的勇氣。

台灣學生去中國讀書,回台問歷史老師:為什麼六四天安門不見了?

對照兩岸歷史課本後,《BBC》認為: 台灣對發生過的政治敏感歷史事件沒有遮掩 。不論是發生在台灣的「二二八事件」、「美麗島事件」或「野百合學運」,台灣歷史課本裡都有比較詳細的描述,「因為這些運動都有利推動了台灣的民主進程」。

另外,台灣課本中也詳實報導中國的歷史:「雖然中共在經濟上推動改革開放,但仍嚴格控管政治。1989 年,北京的學生聚集於天安門廣場示威請願,要求政治改革,爭取民主。同年 6 月 4 日,中共派軍隊鎮壓抗議的群眾,造成許多人員傷亡,史稱『六四天安門事件』。」

然而,在中國的歷史課本,1989 年的天安門事件(又稱「六四事件」)卻是一段不存在的歷史。有位台灣歷史老師受《BBC》採訪時,就提到一個例子:「台灣學生去中國唸書,回來問我,『老師,為什麼六四天安門不見了?』」讓這位歷史老師深刻感受到兩岸對歷史描述的差異。

但這位歷史老師也提及:「歷史是所有科目裏面最容易表達史觀的東西,特別容易有立場,每一個政權都會這麼表達自己的主權意識,從教學上最容易就是透過歷史教科書。」不過,「現在整個政治氛圍, 政治的影響,應該超過歷史教科書的影響了。

參考資料

《BBC》《中央社》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中央社 。)


想看到每天《報橘》精選好文?趕快把我們加入你的 Line 好友

加入好友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