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被捕了」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紀錄當年白色恐怖的真實暴政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疼愛的春蘭: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被捕了」——這是來自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遺書,而這位受難者的女兒在父親死後 58 年後才終於讀到來自父親的訣別,忍不住淚流滿面。

許多受難者的遺書也都是因為被國民黨扣留,時隔多年才送到家屬的手中,而這些「遲來的愛」讀來格外讓人揪心……

(責任編輯:林芮緹)

「最疼愛的春蘭: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被捕了」

「最疼愛的春蘭: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被捕了」——這是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的遺書。9 月 22 日起,在屏東文化處「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中展出。

文化部所屬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與屏東縣政府文化處合辦「遲來的愛:白色恐怖時期政治受難者遺書特展」,展出 10 名白色恐怖受難者的遺書,即日起至 10 月 15 日在文化處一樓展出,今天舉辦開幕茶會。

屏東縣文化處長吳錦發表示,這次的展覽中,受難者前屏東縣春日鄉衛生所主任黃溫恭的遺書出土,本身就是一則血淚的傳奇故事,2007 年在一場「再見,蔣總統」展覽中,展出了黃溫恭被控涉案,原判 15 年,蔣介石親筆寫下「黃溫恭死刑」的公文書,直接證實「加害者」身影。

吳錦發說,黃溫恭在 1953 年遭槍決前寫下給家人的 5 封遺書,經過家屬努力不懈的查訪,58 年之後才回到家屬手中,閱讀這些「遲來的愛」的字句令人沉重,也表示「轉型正義」的工作猶待繼續努力。

黃溫恭的女兒黃春蘭。

黃溫恭的女兒黃春蘭目前是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教授,她今天出席開幕茶會表示,父親被捕時,她還沒有出生,當她第一次讀到「最疼愛的春蘭,你還在媽媽的肚子裡,我就被捕了」,頓時淚流滿面,思緒既懊惱又憤慨。

黃春蘭表示,我們對過去歷史的了解仍流於片段零散,甚至誤解,政府有不可逃避的責任與義務,應該更積極整理研究,將歷史正義還給受難者家屬,將歷史真相還給下一代台灣社會。

這次特展展出的是何川、黃溫恭、黃天、高一生、黃賢忠、王耀勳、郭慶、蔡鐵城、陳振奇、邱興生等 10 位政治受難者的遺書,遺書裡,還有人寫著「請在黎明來臨時來為我收屍」的字句,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編審杜劍鋒表示,這些珍貴的遺書是政治受難者在備受凌遲的過程或告別世間前,最令人動容的告白與傾訴。

關於黃溫恭的故事

一封無法送達的遺書,道出白色恐怖中失落的真相
一位投奔共產黨的男人:他為阻擋國民黨拖垮台灣,卻成白色恐怖政治犯被無情槍殺

更多白色恐怖故事

「爸爸在很遠的地方送給你幾千萬個的吻」這些無法送達的遺書,揭露國民黨埋葬的台獨抗爭
你在戒嚴時期可以活多久?沃草最新推出的網頁遊戲,神還原那段做什麼都會死的時代!
她只因斷人情路就遭陷害入獄,寫下「期待清明法官」仍遭槍絕…… 比《返校》更恐怖的真實臺灣
讓地給國民黨士兵住,親人卻被強姦「被自殺」……〈返校〉 讓他道出白色恐怖真實暴政
憑什麼要我原諒二二八 ?我的母親至今都不敢拍照,因國民黨用一張照片就把她的兄弟當「叛亂份子」凌虐一生……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遲來的愛 屏東展出白色恐怖受難者遺書 〉。)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傳說看過會有七世福報】阿扁潦倒時「密覽」的故宮鎮館之寶,背後還有這段故事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故宮裡面有不少修復師負責修補文物,雖然想像起來很有趣,但其實是一項講求耐心細心的枯槁的工作。

但究竟這項工作樂趣在哪?其中一位修復師蔡旭清就在工作的過程中,有了意外的發現。在她修復故宮鎮館之寶《龍藏經》時,在經文外包覆的「黃緞織花袷經衣」發現裡面繡有象徵帝王的 7 團龍紋,而開啟了另外一段研究的開始。

而說到這個有故宮鎮館之寶之稱的《龍藏經》,除了是現存世界上歷史最久遠、也保存最完善的宮廷手抄本《大藏經》之外,更流傳不少 神秘故事

相傳這部經典有法力,能夠讓親眼看見經典的人獲得「七世福報」,因此前總統陳水扁在執政晚期聲勢低迷時,曾經要求進入故宮密覽《龍藏經》以求好運,後來 故宮副院長馮明珠也證實 ,陳水扁在 2008 年確實看過《龍藏經》。此外,故宮也經曾拿《龍藏經》做為「鎮邪」之用,據說解決鬧鬼問題相當見效。 XD

(責任編輯:林芮緹)

「一針一線像修行」,在故宮負責修復織品的修復師蔡旭清說:「織品修復的重複動作也許很單調,但過程卻很有趣」,因為修復「龍藏經」有了意外發現,見證歷史更甚修復。

國立故宮博物院登錄保存處助理研究員蔡旭清,在大學念西畫組時,創作遇到瓶頸,好在有個「好老爸」,資助她到歐洲流浪。

行經米蘭恩寵聖母修道院,大熱天的,只見兩個女生穿著長袖長褲,還戴上防毒面罩,全副武裝在修復達文西名作「最後的晚餐」。

修復觀念好比時尚,每 10 年就換一個論點,達文西最早使用油彩與蛋彩的混合顏料畫,顏料塗的很薄,導致「最後的晚餐」在 50 年後就因濕氣而開始嚴重剝落,修道院費盡心力修補多次。

那天蔡旭清看到的兩位修復師,正在洗去過去修復繪上過多的油彩,要把壁畫回復到它應有的色度。她們一天只清洗 1 平方公分的面積,在台灣習慣講求效率和速度,蔡旭清忍不住問:「這樣做得完嗎?」修復師笑笑地說:「我做不完,還有我的兒子和孫子可以做啊!」一語道出修復是條漫長的道路,一點都急不得。

回到台灣,蔡旭清興奮地和媽媽說:「有個工作可以做,也許很單調,但很有趣。」大學畢業後她到西班牙學油畫修復,後來投入織品修復領域,赴香港進修,4 年前因應故宮南院設立,開缺徵求修復師,蔡旭清也因此踏上織品修復路。

為何要做「無趣」的修復師?一段見證歷史的插曲

修復很無聊,為何還要做?蔡旭清露出神祕的微笑,悠悠地說起修復「龍藏經」的意外發現。

「龍藏經」是清朝康熙皇帝的祖母孝莊太皇太后看到慈寧宮藏經閣中的大藏經「甘珠爾經」,自明朝抄寫後,因為年代久遠已破損不堪,於是孝莊太皇太后請康熙皇帝下詔動員僧俗二眾,重新用泥金以藏文抄寫,費時 2 年,在清康熙 8 年(1669 年)完成,共 108 函。

為慶賀中華民國建國 100 年,故宮策劃「龍藏-院藏大藏經特展」,在整理「龍藏經」裝幀配件時,發現包覆經文的「黃緞織花袷經衣」脫線處破了一個洞,直到民國 102 年參與修復的蔡旭清說:「一直覺得下面有個圖案,於是用類似醫療用的內視鏡穿進去看,看的時候彷彿看到一個龍眼,猜想:『莫非是龍嗎?』」

在院長批准下,獲准拆開「黃緞織花袷經衣」,才發現這是由三塊黃緞布縫在一起,當中的「黃緞織花袷經衣夾層」,裡面繡有 7 團龍紋,至於為何是 7 團,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圖書文獻處副處長胡進杉指出,使用龍紋象徵帝王之尊。

這起因為修復有的意外發現,讓故宮上上下下頗為振奮,蔡旭清笑說:「這絕對不是最難的修復,但歷史工藝發現的意義大於修復」,這就是修復過程中有趣的地方。

修復織品耗眼力,放大鏡是蔡旭清不可缺少的好夥伴,在修「龍藏經」時,為了保留當時的「針路」,每拆一個洞,就再穿一條新的線,好讓修復完成後,還能按照原本的縫針路線縫回去。

從事修復工作多年,蔡旭清耐得住這份工作的寂寞,有時還要拿著燒杯,自己染布,像是做色票一樣,把每個顏色的布料都染齊。修補「龍藏經」的破洞,她把透明薄紗式的絲帛絹染成淡黃色,襯在原有的布下,彷彿留下一扇窗,讓日後的研究人員可從這扇窗,再去研究這 7 團龍紋的意義。

「這樣一針一線像修行」,蔡旭清笑說:「這樣講好像冠冕堂皇,但做修復,第一就是要喜歡這個工作。」不少人覺得修復工作「聽起來很有趣」,躍躍欲試,往往蔡旭清會揚起嗓音說:「好啊,那你在旁邊看我做」,通常不到 5 分鐘就投降,於是她又再把聲音提高了些,自信地說:「有興趣之外,還要熬得住。」

「故宮修復師幾乎是處女座的集合」,蔡旭清笑說,要是縫線縫不好就拆掉重做,「經常跟自己過不去」,最終能讓她在這條「修復如修行」的道路上走得堅定,還是那份想要保存文物的心。

也許你還想看這些文章

「站立亞洲、放眼世界的文化高度」全在一夕間變調⋯這是一段關於故宮南院的坎坷歷史
【普天之下莫非黨產】黃金和故宮寶物都是黨產,不承認一個中國就不准碰!
一秒變唐朝人 PK 朝珠耳機!「兩岸故宮」誰的腦袋洞比較大?

(本篇圖、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龍藏經修復 意外之間見歷史 〉。)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馬偕的神技除了一小時拔 100 顆牙,課本一定沒告訴你他還是超強外交人才

$
0
0

【為什麼要挑選這本書:《「小的」與 1895》

歷史課本裡雖然寫下了馬偕牧師對台灣的貢獻,但我們對他的認知卻很呆板無聊,他究竟是個怎樣的人呢?

當時的人嚼檳榔、抽菸導致牙病一堆,馬偕用神乎其技的技術改善台灣民眾醫療水準;他還講台語、娶台灣女子、全家都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那除了這些之外呢?

《「小的」與 1895》 這本書,就記錄了這些歷史課本沒寫盡的人物,要用一個形容詞來描繪他,我會說他很有「商業頭腦」,懂聽眾想聽什麼,再用對方能買帳的詞彙說服,這不是談判高手,什麼叫談判高手?以下書摘內容就是馬偕如何讓殺遍教徒的日本人乖乖讓他傳教的過程,讓我們一起來讀!

(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李進億

馬偕是清末開港通商後來台傳播基督教的著名宣教師。乙未割台動亂之際,馬偕正返回加拿大故鄉休假,一八九五年十一月返台之後,隨即投入受戰亂波及而百廢待舉的教會復員工作,與日本人多所接觸。

為了整頓被日軍破壞與佔據的教堂、援救因抗日而被捕的教徒,馬偕發揮過人的行動力與口才,直接面見前後任台灣總督乃木希典與兒玉源太郎,陳述教會毀損與教徒被捕被殺的慘況,終於得到官方保障傳教自由與教徒安全的承諾。

日治初年,馬偕積極協助日本宣教師在台創設教會,也親身向日本信徒傳講教義、為他們施洗,從中獲得的友誼與愛戴,也有助於馬偕在日本統治下的宣教事業推展。

應許之地──「黑鬚番」馬偕與台灣結因緣

一八六○年代台灣邁入開港通商時期,為台灣帶來了舶來品之外,也引進了西方宗教的傳播,其中以基督教的長老教會最為成功,而台灣長老教會宣教師的代表人物即為馬偕。

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1844-1901),漢名「偕叡理」, 台灣人看他蓄有
濃黑長鬚,加上民間視非漢人為「番」,而給了他一個「黑鬚番」的稱號。 馬偕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佐拉(Zorra)鄉,父母為蘇格蘭農業移民。佐拉鄉為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宣教重鎮,宗教氣氛濃厚,另受到一些曾遠赴異國宣教的宣教師影響,馬偕從小就立定了到國外宣教的志向。

一八七○年,馬偕修完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神學院課程後,回到加拿大宣教,並
向加拿大長老教會申請海外宣教師職務,但因該會從無海外宣教經驗,一時未獲批准。馬偕於是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研究科進修,課程結束後,教會終於決定由馬偕擔任該會首位海外宣教師,派赴中國地區宣教。

馬偕初到中國,人生地不熟,於是尋求經驗豐富的英國長老教會協助。馬偕在英國長老教會的引介下,最後決定渡海到台灣傳教。一八七一年十二月,馬偕抵達打狗,一面學習台語,一面參訪各教會了解台灣情勢,發現台灣北部人口漸增,卻完全沒有教會組織,於是決定北上宣教。

一八七二年三月九日,馬偕搭船進入淡水河口之際,望見河海相接的遼闊美景,他在日記裡描述當時的心情:「我舉目向北向南看,然後向內陸遙望青翠的山嶺,心靈非常滿足,心神安寧且清靜,我知道此地就是我的住所。有一種平靜、明晰的聲音對我說:『此地就是了』。」從此認定淡水就是上帝賜予的「應許之地」,以此作為最初據點,展開了長達三十年的北台宣教事業。

馬偕定居淡水後,積極學習台語與漢文,發揮善於演說的才能,以漢人容易理解的觀念與說法傳播基督教義,進而逐漸克服歧見,迅速擴大信徒層。除了宣教事業之外,馬偕也將一批信徒收為學生,教導他們羅馬拼音、天文地理與醫學藥理等西方知識,並帶領他們至北部各地傳教,培養宣道師的種子。

此外,馬偕以醫療輔助宣教事業,將新式醫藥觀念帶進台灣,取代迷信、不科學的民俗療法,更一手創建西式醫院「偕醫館」,救人無數,從而得到許多病患與民眾的信任和感謝,也使其教務推動更加順利。 馬偕還創立牛津學堂與淡水女學堂,對台灣知識開化、男女平權與新知傳播的提升有很大的貢獻,使原本封閉的台灣人漸漸能接受西方文化,有助於台灣近代化的開展。

暴風雨中上帝的聲音── 日治初年馬偕遭受的挑戰

一八九三年九月六日,馬偕返回加拿大故鄉休假,此時北部長老教會已有六十所教會、兩名宣教師、六十名傳道者與九名神學生,並有醫院與學校各一所,信徒人數達二千六百四十一名,宣教成績斐然。然而,一年後的甲午戰爭與接下來的乙未之役,卻讓他一手創建的教會深受打擊,有待馬偕返台後的重建與振興。

馬偕在加拿大休假時聽聞台灣已割讓給日本,於是安撫信眾應以堅信上帝的無懼心,面對政權轉換帶來的挑戰。馬偕休假期間,受加拿大長老教會之託,向加拿大人士介紹台灣的風土民情,於是著手寫作 From Far Formosa(中譯《台灣遙寄》、《台灣六記》或《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一書,並於一八九五年出版,他在該書結尾處提到:

台灣北部的佈道事業新面臨的另一問題,是日本人的到來。我們並不恐懼。王中之王是比任何皇帝或天皇更偉大的。祂將會統治世間的一切。我們並不過慮,也不預先安排。我們已經應付過許多困難,對於日本人的問題,也要用盡可能適應環境的計畫,以及即使在暴風雨中也能聽到上帝的聲音那樣堅強的信心應付之。

這段話可作為馬偕面對日本殖民政權時推動宣教事業的指導方針──就像過去遭遇清朝官員與民眾的刁難阻撓、最終皆能迎刃而解一樣,只要堅定相信「統治世間的一切」、「比任何皇帝或天皇更偉大」的上帝,努力適應新環境,再怎麼困難都可以克服過去。

但教會受戰亂波及的情況比馬偕預期的更嚴重, 許多教堂被日軍佔用作為軍營,有教徒參加抗日被殺、被捕或者失蹤,教會蒙受慘重損失。 日軍登陸之前,也有信徒被懷疑與日軍串通,遭受迫害,彷彿清法戰爭期間的仇外風潮重演。

日軍登陸後,信徒又被日軍指稱唆使暴民抗日,而被搜捕、拘留、虐待與殺害。馬偕曾在一八九六年的《加拿大長老教會總會報告書》中,提到當時噶瑪蘭平原上風聲鶴唳的局勢:

不論我們走到哪裡,都受到漢人、原住民、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歡迎,數個城鎮與村落,都有樂隊出來迎接我們,但是這裡的人卻都有著深重的不安與焦慮。由於發生突襲日本軍隊的事情,使得我們沒有辦法拜訪平原南部的教會。

反抗軍以為新年假期期間日本軍隊的防備會比較鬆懈,但是他們卻是誤判形勢,雖然士兵的人數不多,但是卻士氣高昂隨時備戰。因此有許多無辜的人遭到殺害,在這當中也有三位傳道以及許多信徒。

那些反抗軍不僅騷擾日軍,也毫不容情的搶奪、綁架手無寸鐵的台灣人,要求被綁者親友以金錢贖回,否則肉票將會遭到殺害。在噶瑪蘭平原上的傳道師與信徒,夜晚時必須躲藏到森林與草叢中,逃避土匪的追索。

除了傳道師與信徒的人身安全堪慮之外,北部長老教會所屬的教堂也大量被日
軍佔用,讓教會無法進行例行教務活動。總計北部長老教會的禮拜堂被日軍佔用者達二十所,信徒被殺與失蹤者共有七百三十五名。即便到了乙未之役兩年後的一八九七年,教會重建的情況仍不理想,信徒下落不明者還有七百名之多,信徒總數較戰爭前減少了五百零九名。

彼等皆誠實之人也── 馬偕與日本官員的往來

日治初年,馬偕迫切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分別是教會禮拜堂被日軍長期佔據,與教徒被日軍逮捕或殺害的狀況, 馬偕採取的辦法是對新政府表達善意,並直接與官方交涉。

為求教會復原與教徒安全,馬偕運用過去與清朝官員往來的經驗,直接求見當時的最高權力者──台灣總督,請求協助宣教事業的振興。

馬偕剛來到台灣宣教時,清廷對外戰爭不斷失利、被迫簽訂許多不平等條約,民間的排外風潮頗盛,官員也對外國宣教師不友善並加以防範。但也有一些例外,像是比較開明的台灣巡撫劉銘傳,對馬偕的態度就相當親切,當馬偕要求賠償清法戰爭期間教會蒙受的損失時,他立即撥出一萬元賠償金,日後也支持馬偕的傳教行動,更對偕醫館的經營加以贊助,而得到馬偕「一位有能力、正直且寬大的好官員」的評價。

更重要的是,與劉銘傳往來的經驗,讓馬偕體認到要在東方國家宣教順利,得到層峰官員的支持是很關鍵的,特別是最高權力者的支持。因此,當教會的復興之路困難重重,宣教事業又飽受基層官員「禮貌性的干擾」與層層監視時,馬偕立即前去求見台灣總督乃木希典。

馬偕返台了解教會情況後,立即趕赴總督府,尋求面見總督的機會,但並不順利。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馬偕首度前往總督府,但無法見到總督,只能向負責接見的民政長官水野遵陳訴日軍「佔據了半打以上的教會」,水野遵向馬偕承諾會處理這件事。

同年十二月五日,馬偕在日本基督教會宣教師細川瀏與三位學生的陪同下,前往總督官邸求見總督,馬偕在日記中記述當時的情形:

「一位官員拿我們的名片,去見過總督後,返回對我們說,我們無法見到他,因為我們是在總督的私人住宅等等。他對我說:『你是自負且無知』等。我回答他說:『抱歉,先生,是這位日本先生帶我們到這裡的』。然後,在官員與他的同胞之間有一些爭執。我與我的漢人跟隨者離開。」顯然,此時的馬偕還未獲得總督乃木希典的信任與重視,而不被接見。

於是,馬偕開始在各種場合對新政權表達善意,將天皇與上帝置於同一地位,即便他內心仍是「上帝比天皇更偉大」。

一八九五年十二月四日,馬偕在艋舺教會的講道重點,即為「對天皇的忠心與對耶穌基督的忠心」;一八九六年一月二十六日,馬偕前往八里坌教會佈道,也規勸信徒「做上帝的僕人,臣服於日本人」;一八九六年十月二十三日,馬偕更在淡水教會用台語及英語向信徒喊話:「效忠日本天皇!與效忠耶穌基督!」可見馬偕此時的策略是宣示對新政權的認同與服從,以換取總督的信任,藉以確保信徒安全與宣教順利。

再回過頭來看看總督府方面的態度,由於日治初年醫療資源相當匱乏,須仰賴偕醫館在公共衛生重建上的協助,更需要北部長老教會廣大信徒對於新政府的支持。 因此,在馬偕多次表達效忠天皇之意後,總督府也釋出善意,派遣士兵或警察護送馬偕至宜蘭宣教,軍隊也逐漸從佔用的禮拜堂撤離。

一八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馬偕終於獲得總督乃木希典接見。馬偕在日記裡詳述與總督會面的整個過程:

三好先生作為翻譯者,河合、宋忠堅和我按照約定去總督府那裡與總督乃木會面。我們被親切的接待,總督整個過程都很愉快,但當我敘述基督徒是忠誠的,而叛軍卻因此威脅並殺掉他們。之

後日本士兵和小官員們也沒有詳加分辨,而濫殺不少人。當這段翻譯給總督聽的時候,他的眼睛散發著激動,他的腳彈跳而起,抓住我的手,握著它說:「我會保護基督徒等等。」他好像非常認真,並向宋忠堅和我保證,正義必然會在島內貫徹執行。

就此,馬偕終於得到總督保證信徒人身安全的正面承諾,後來也發給馬偕與全體傳道者特別通行證,方便他們到各地宣教。馬偕對此相當感激,形容乃木希典「言寡而意長,語簡而中肯。余見將軍之風采,不禁回憶巡撫劉銘傳將軍,彼等皆誠實之人也」。

將乃木希典與劉銘傳並列為「好官員」,並讚譽有加,實因他們皆對馬偕的宣教事業有實質幫助, 可見馬偕心中的第一順位還是宣教事業,天皇與總督只是需要適應的「新環境」罷了!

與馬偕在總督府會面之後,乃木希典也曾到淡水拜訪馬偕,參觀馬偕的博物室,並多次邀請馬偕至官邸參加宴會與共餐。乃木希典離任後,馬偕與繼任者兒玉源太郎也保持不錯的關係。

一八九八年六月二十二日,馬偕見過兒玉之後,形容他是個「廣博、思想自由、進步的人」;其後兒玉也造訪了馬偕的住所。總督之外,一些官員、科學家與醫師也會參訪馬偕的博物室與醫館,向馬偕學習與台灣有關的知識學問。馬偕與日本官員維繫著亦師亦友的關係,也有助於宣教事業的推動。

互相意志氣脈相通── 與日本宣教師的交遊合作

日治初年,日本內地教會也派遣宣教師來台,經營殖民地的教會組織。一八九五年九月二十八日,日本教會以慰勞軍人為名義,派遣三名慰問使節──日本基督教會牧師細川瀏、浸信會牧師士川龜、美以美教會牧師武田芳三郎來台。

其中,細川瀏由南往北參訪各教會,拜訪教會人士,最後於十二月四日在艋舺教會禮拜堂與馬偕會面,共同舉行日本人與台灣人的聯合禮拜。細川瀏後來在他的回憶錄中提及這次會面:

十二月四日黃昏,前往艋舺教堂,探訪馬偕博士,他是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師,到明治二十八年,在北部台灣傳教二十四年,其後幾年繼續同樣服務,在悲境中惡戰苦鬪,而逐步完成偉大的勝利。……馬偕博士是個英雄偉大的人物,來到此野蠻未開化的本島人間,為開拓宣傳福音,貢獻特殊該受表彰。

馬偕博士在淡水為根據地,完成各種的事業……在此尊貴富含意義的教堂,此夜聚會者約一百三十、四十人,其中內地人不過是十三、四人。開始馬偕博士以台語向本島人講道,後我為內地人主持禮拜。

馬偕博士為內地人作一場教訓,由我翻譯為日語。後來我也對本島會眾用英語作簡單的感言,由馬偕博士譯述為台語。於是互相意志氣脈相通,在主內互相得無限的喜樂。

細川瀏對馬偕的堅定意志與宣教事功讚譽有加,而彼此同為長老教會牧師,雖然國籍、種族與母語不同,但對上帝共同的信仰可打破軫域,在這場共同禮拜中「互相意志氣脈相通,在主內互相得無限的喜樂」。

其後,日本基督教會著手台灣傳道事業。一八九六年六月, 日本基督教會派遣宣教師河合龜輔來台,他們與馬偕相處時日不到七年,但都能感受到他的虔誠、熱心、慈愛與淵博,讓初到異地的他們得到依靠與慰藉。

綜觀馬偕的台灣宣教歷程,不論面對的是漢人、原住民還是日本人,都能以耐心、毅力與策略,傳講他所堅信的教義,並抱持誠懇的態度,獲得清朝與日本官方的信賴。因此,不論政權與時代如何轉變,馬偕都能克服一道道難關,實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焚而不燬」的信條,維繫台灣宣教事業於不墜。(撰文者/李進億)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 《「小的」與 1895》,由玉山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維基圖庫 。)

推薦閱讀

【歷史課本沒講的事】1895 年偷放日本人進台北城的,不是什麼漢奸是這個歐巴桑啦 法國神父創造了第一部阿美族語字典——來台一甲子,他終於拿到台灣身分證
這才叫正港愛台灣!柯彼得醫師行醫 32 年終於拿到身分證:台灣就是我的家
  這才叫正港愛台灣!奉獻異鄉半世紀,四瑞士神父棄祖籍也要當台灣人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我媽對我說,我們是來自中國的「山地人」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管你幾歲都給你抓來,他用騙的手段!」「那個時候我們村子是真的需要槍」「越走越遠⋯⋯ 回不去了!」
「我跟我老公差了 40 歲,那不是願意的,是勉勉強強⋯⋯」

被國民黨掩埋的歷史還有太多太多,不只是台灣老兵,當年被中華民國帶離家鄉、替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還有這群人: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

他們是在歷史中被遺忘的人,卻從未忘記自己的故事,現在就讓這位阿卡族人慢慢說給你聽:

(責任編輯:林芮緹)

1960 年代的緬甸勐勇,最左的少女即為筆者的外婆。最左應為游擊部隊二軍軍長吳祖伯,後面兩位男士的其中一位是台灣派去的教導總隊人員。(作者提供)

文/張博濤(瑪努文化工作室

「對阿!我們是山地人⋯⋯ 你外婆的媽媽是巫師。」兒時媽媽的一句話,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但一直到我 21 歲的那年,我才從舅公和表舅口中,第一次知道那個藏在我內心很久且不得而知的身分 —— 阿卡族。

「我們是南坎阿卡列(廖)車股*。南坎*(音近似:Na Kha)(註 1) 是我們的祖居地,在現在雲南西雙版納車里(今景洪市)的南坎阿卡寨。在中國,我們這一族被叫做哈尼族 (編按 1),在西雙版納被特別叫做僾尼族,其實就是我們「阿卡」(編按 2)。列(廖)車股*是我們的姓,少數民族的姓,是祖先流傳下來的⋯⋯」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才真正知道帶我長大的外婆真正的名字叫做「布珠」*,阿卡話的意思是白白淨淨的小女孩。

被中華民國騙出自己的家鄉,我們的轉型正義何在?

為了這個不知道哪裡來的軍隊,他們離開自己的部落、族人與土地,他們的歷史正義在哪裡?

「小弟我跟你講我怎麼出來的,那時候游擊隊到我們村子裡面來,他等於是招兵買馬啦!管你幾歲都給你抓來,給你排隊,他用騙的手段!那個時候我們村子是真的需要槍,然後他說:『我帶你們去拿槍!』我大哥就跟我講「你不要去」,我沒聽,結果越走越遠⋯⋯ 過了幾條江。越走越遠,回不去了!⋯⋯」

佤族的李大爹幾近憤怒地跟我講了這段話。聽著他敘述著當年如何從雲南瀾滄縣內的一個小部落被「騙」出自己的家鄉,我不禁問自己,到底有多少的少數民族耆老遭遇過這樣的對待?

「我跟我老公差了 40 歲,那不是願意的,是勉勉強強⋯⋯」講起這段搶婚過往,傣族(擺夷)的玉大媽眼神中透露的無奈,訴說著許許多多滇緬少數民族大媽們的共同生命經驗。講著家鄉西雙版納的潑水節,玉大媽開始與我唱跳起擺夷歌舞,與我的姨婆講起兒時模糊記憶中的擺夷話,「這個語言真的還沒有死亡!」我內心不禁一陣心酸,想著她們真的是台灣這塊土地上僅存的滇緬少數民族耆老,她們身上背負的是一段中華民國在建立過程中被埋沒的不正義。

我們的語言還沒有消失 (註 2),但正在隨著老人家的身影,離我們越來越遠。

台灣原住民族在 總統道歉 後,開啟了轉型正義的各項政策。但我們滇緬少數民族當年為了中華民國在異域叢林奮戰,少男被抓去當幼年兵,10 歲的孩子背著跟自己一樣重量的彈藥。少女不到 15 歲就被搶婚,在逃難的時候臨盆生產。

為了這個不知道哪裡來的軍隊,他們離開自己的部落、族人與土地,他們的歷史正義在哪裡?

我們被歷史遺忘,但我們從未遺忘自己

從沒想過媽媽兒時的一句「我們是山地人」,背後所蘊藏的是深刻的族群文化與歷史記憶,而我們正是那一群在歷史中被遺忘的人。

「來的時候都很小,什麼阿卡、擺夷、老黑⋯⋯ 不記得了。」老人家每每講起自己的族群身份,總是會先講這句。

但真的是如此嗎?

邊放著我從西雙版納阿卡族部落朋友傳來的音樂,我的舅公與表舅不約而同地都唱出了一首阿卡族男女對唱的情歌:

「『Osha mia naw lee amen o』*,意思就是『我好痛苦啊,是為了思念妳好痛苦!』男的唱給女的聽是『Amee』(阿悶)*,amee 是女人;女的唱給男的聽就是『阿威』*⋯⋯ 因為我們阿卡工作的時候,有的時候是中間隔了一個河谷,兩個山面對面嘛!這邊山唱歌對面也聽得到啊!他所思念的人在那邊他就唱啊!」

不只是歌曲,許多阿卡族重要的生活文化習俗,老人家其實也都記得很清楚 ,我的表舅甚至能夠追述五代祖先的名字,還能清楚講述禁止生雙胞胎的習俗。

「雙胞胎是鬼,不能要。」

「生雙胞胎給他弄死,拿那個我們在家裡面燒木材的灰,用那個灰把那兩個小孩給悶死,悶死拿去丟掉;然後他一家人不管有幾口,趕出這個村莊,去外面流浪一年⋯⋯ 這一年,任何人都不能跟他們講話,不能跟他們接觸。它的理由很簡單,我們阿卡講『錯呸』(tsaw peh),就是鬼附身,邪靈附身。就因為邪靈附身,你們那個家才會生兩個小孩,所以把你們整個家趕出去⋯⋯ 流浪,等你們把這個邪的東西弄乾淨,才可以回來。」

聽著家中耆老講著在泰國北部的親戚,講著當年逃難之前兒時在緬甸時的部落童年生活,我像是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我的家人 —— 從沒想過媽媽兒時的一句『我們是山地人』,背後所蘊藏的是深刻的族群文化與歷史記憶, 而我們正是那一群在歷史中被遺忘的人。

除了 平埔族群 ,別忘記我們;僅以此篇與原住民朋友和廣大的社會大眾分享。

並敬我已逝的外婆與所有在那個時代遭遇苦難的人們。

語言和文化並未消失,需要的是紀錄與傳承。

附註

1.  所有*皆為族語,暫時無法以正確的羅馬拼音紀錄,若有相關語言學、人類學專業的專家有興趣,歡迎隨時來信聯繫,若能提供協助,感激不盡。

2.  仍有部分耆老能夠完整、流利地以擺夷話溝通。
編按

1.  在中國,阿卡族被稱為哈尼族(Hani),列名中國第 16 大民族,在文獻有「和夷」、「和蠻」、「和泥」、「離泥」、「倭泥」、「哈尼」、「斡泥」等外稱。祖居地為中國雲南,目前在緬甸、寮國、泰國、越南等國均有族人分佈,總人口約 175 萬。

2.  一說,阿卡族(Akha)意思是「我是遠方來的人」。

延伸閱讀

行政院將正名平埔!但你知道為何是「平埔原住民」而非「平地原住民」嗎?
草莽沒有錯,草包才是問題──為什麼民進黨不應分開處理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

看更多被遺忘的歷史

【歷史課本不會教的事】致覺得原住民很野蠻的人:你知道你的祖先有「吃番肉」的習俗嗎?
將外婆口中的歷史搬上漫畫舞台——《北投女巫》不談女巫,談當代青年與台灣認同的曖昧
【國民黨不會承認的歷史】這位美國記者記錄二戰後,台灣受 KMT 的蹂躪不比日本被丟原子彈小
原來歷史課本少教了!荷蘭趕走西班牙不是為了爭奪台灣,而是一場「獨立戰爭」

關於作者

張博濤,台大森林系,大學時期遇見人類學後對原住民族土地議題甚感興趣。兒時曾被阿卡族的外婆在龍潭的干城五村帶大,但遲遲到這一年才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希望能逐漸投入族群文化的復振和耆老歷史的重新撰寫,回到異域尋根。

目前正希望能以紀錄片和書籍的方式重新記錄,期盼能找到與自己一樣有這樣血緣的人一起投入,歡迎以臉書方式聯繫 瑪努文化工作室

(本文經合作夥伴 Mata Taiwan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原文標題為 〈我媽對我說,我們是來自中國的「山地人」〉。)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歷史比電影狂】《金牌特務》弱掉了,這位靠一把雨傘打二戰的英國紳士才真的猛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金牌特務》續集上映,又讓英國紳士特務的穿著訂製西裝拿著雨傘優雅地殺人放火兼耍帥的魅力,席捲了台灣影迷的心。

但其實歷史上,真的有個拿著雨傘上戰場的瘋狂英國軍官,還被設計成電影人物。而他會拿著一把雨傘在二戰戰場穿梭的原因,實在讓人哭笑不得……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GO for Taiwan

〈金牌特務 2〉 上映之後,果然又引發一股熱潮,金士曼特務們穿著訂製西裝拿著雨傘優雅地殺人放火兼耍帥的場面再次席捲各地院線。

是的,金士曼的雨傘進可攻退可守,乃片中前後兩代 Galahad 都愛不釋手的高檔兵器;不過信不信由你, 歷史上還真的曾經有人拿雨傘(當然不是能開槍防彈的特務傘)上戰場,而且還同樣登上過大螢幕。

1944 年 9 月 17 日,盟軍動員了三個空降師,同步奪取荷蘭境內一條南北向大道上的重要橋樑,任務代號「市場花園作戰 (Operation Market-Garden)」。

攻擊最北端目標──橫跨萊茵河的安恆 (Arnhem) 大橋的部隊,是英國第一空降師第一傘兵旅第 2 營,而該營的 A 連連長 塔桑-華特 (Digby Tatham-Warter) ,戰前駐守印度,以精於打獵(包括獵虎和獵野豬)而在社交界小有名氣;

1942 年底他的兄弟在北非陣亡之後,他自願請調傘兵部隊,以爭取上陣對決德國人的機會,此刻終於如願以償。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然後這位打老虎的老兄就從小有名望的狩獵高手晉階成為軍事史上聞名的瘋狂英國人之一了:

● 在訓練期間他就 要求官兵學習 如何以號角彼此傳遞指令 ,理由倒不是懷舊復古,是覺得「無線電性能太差不值得信賴」。

 上陣時一向拎著把破破爛爛的雨傘 (友軍官兵證詞:他就甩著他那把五癆七傷的爛傘鼓舞官兵作戰)

在安恆郊外落地之後,率領士卒穿街走巷(避開大馬路上可能出現的德軍重兵),七小時內朝目標步行八英哩,順便俘虜了 150 名德軍。在大橋北端拎著雨傘,對來襲的德軍裝甲車隊發動衝鋒(嗯?), 並以雨傘尖端穿過一輛德軍裝甲車的觀景窗戳瞎了駕駛人的眼睛(嗯?)

撐著雨傘護送一名隨軍牧師通過馬路,「不要怕,我用雨傘罩你!」旁觀的一名部屬在他成功護送軍牧之後終於忍不住開口吐嘈:「你那把爛傘根本沒屁用吧?」塔桑-華特聽完之後正色曰:「你嘛拜託咧,怎麼會沒用, 萬一下起雨來怎麼辦?

奪橋遺恨 (A Bridge Too Far)》。圖片來源:PINTEREST

● 包括塔桑-華特在內,衝到安恆大橋北端的數百名英軍在 9 月 20 日因為彈盡援絕而非死即降。他也因為受傷而被德軍送進醫院,但很快就趁機逃亡,並輾轉得到荷蘭地下反抗組織的接濟,靠著荷蘭反抗組織製作的假證件,搖身一變成了個啞巴荷蘭人,大搖大擺騎著腳踏車到處尋找失散躲藏的英軍敗兵,偶爾還日行一善,幫忙德軍把陷到溝裡的德軍汽車推回路面之類的。

他成功地將百餘名失散的英軍官兵湊起來,在 10 月 22 日夜間渡過萊茵河撤回到盟軍控制區。在 〈諾曼第大空降〉 影集第 5 集的結尾,也曾提到過這場被稱為「飛馬作戰 (Operation Pegasus )」的撤退行動。

(影片中被救出的英軍在慶祝會上高呼「唷吼,穆罕默德!」,那就是英軍第一空降師在戰場上用來彼此識別的口令,理由是「德國人好像無法順利念出這個詞」)

● 二戰結束後塔桑-華特在肯亞退役,並在當地安家落戶。1960-70 年代英國記者雷恩(Cornelius Ryan)為了撰寫市場花園作戰的專書而四處尋訪參戰人士,花了一番工夫才在肯亞找到他,並且終於透過訪談得知塔桑-華特在戰場上雨傘不離身的原因

「我記性不好,老是忘記口令,所以只好隨時帶著傘來當作識別符號──人家看到我拿著雨傘,就知道我一定是個他媽的北七英國人。

雷恩的大作《奪橋遺恨 (A Bridge Too Far)》在 1977 年改編成電影上映時,塔桑-華特這麼唬爛…. 這麼富有戲劇性的人物,當然也被寫進劇本了,劇中以他為藍本的角色名叫卡萊爾少校(Major Harry Carlyle),不過這個角色的結局是「傷重戰死」(劇本還特意安排他在臨終前交代自己帶傘上陣的原因)。

雖然(在片中)不幸殉職,但「卡萊爾少校」登場的那一幕還是蠻帥的。

● 他退役之後倒也沒有忘情於昔日打獵的樂趣。不過與年輕時不同,此時的塔桑-華特開始提倡「以拍攝代替射殺」的新觀念。

正所謂「金士曼特務只有在必要時才會殺生」……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Digby Tatham-Warter
考李留斯.雷恩,《奪橋遺恨》

也許你還想看這些文章

亞瑟王的故事到底在紅什麼?沒有他創的圓桌武士,就沒有金牌特務裡帥氣的紳士風度
【TED 教你黑歷史】跑步機原來是英國刑具!停不下來的跑步原來是發明來虐犯人的
胃痛至死的英國首相:張伯倫在敦克爾克後的最後時光
他待的船曾在短短一分鐘內被擊沉,卻拼死活著回家——看英國士兵在二戰時如何戰勝死神

(本文經原作者 GO for Taiwan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歷史上的這幾天] 拎著雨傘打仗的英國紳士 〉。)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我是基隆人】為什麼曾經繁華的雨港基隆,會窮得只剩下廟口夜市?

$
0
0

【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同樣都是海港聚落,高雄和基隆如今的狀況簡直是天壤之別。究竟基隆為什麼會變成落寞的漁村、好像只剩下廟口小吃?

《BO》曾經專訪過 民進黨立委蔡適應 、分享過「柯文哲夜問劉文雄」的對談,都曾經深入討論過扭轉基隆困境的方法。

但現任市長林右昌曾經說過:「眼睛看過去統統不歸基隆市府管」,過去基隆長期由中國國民黨執政 (除了 1997 年的民選 DDP 市長和一任 DDP 代理市長),歷任市長不願積極管理基隆、解決 產業落後 等等問題,才是造就基隆逐漸衰敗真正原因。

而這篇來自曾經的基隆人 Verola 在《批踢踢實業坊》上分享的看法,雖然寫於 2013 年,但依舊能深刻反映現在幾乎毫無就業機會的基隆的真實情況,現在就來看看當地人怎麼說:

(責任編輯:林芮緹)

維基百科)By Flickr user jeff – , CC BY 2.0

文/Verola(前基隆人)

那些說什麼基隆腹地太小發展不起來什麼之類的,根本不知道基隆以前多繁榮。基本上,整個大台北、北台灣本來都是基隆的腹地!

一句話, 成也基隆港,敗也基隆港 。整個基隆的繁榮就是靠一個基隆港,所以當基隆港不行了,基隆也不行了。

有很長的一段日子,遠在台北開始發展以前基隆就已經繁榮了!

台北最早也是港,從新莊板橋一直退到大稻埕,淡水, 自從日本人打通「基隆—台北」的山以後, 基隆就奠定了北台灣最大港、整個北台灣的吞吐港無可取代的地位。 北基隆,南高雄,大概是這樣的局勢。 一直到竹科開始起飛,基隆港都還是主要的吞吐港,沒理由到高雄去出貨。

這些年來媒體總愛說高雄港沒落,明明從總量來講高雄港還是有上升, 真正沒落的基隆港反而沒人敢提,這當然是因為兩個港一藍一綠。 只是排名退步總量上升的高雄被講的快死掉, 真正快死掉的基隆港,卻從來沒有媒體政客敢出來講這個事實。

從海關來看也是最明顯的,最早台北關根本是附屬基隆關之下, 現在不知不覺已經超越基隆關了。 弄一個台北港真的不知道在想什麼,也沒弄起來,可是等於宣判基隆港死刑了。(那些說有繁榮八里的,想想八里有沒有變成第二個基隆就懂了)

另一個死因當然是 產業外移 ,製造業上中下游整個都外移了, 港口要運什麼? 台灣沒有能源沒有原料,一直是進口原物料然後出口產品, 這些就是台灣國內運輸/港口/貨櫃等一大串行業的衣食父母。 產業外移不是只有死上中下游,是連相關的服務業都一起死, 國內運輸業就是沒貨可運才開始做宅急便 (不然以前最討厭送住家了)。

回到基隆,基隆港的沒落=基隆的沒落, 基隆市就好像一個得天獨厚的公主,從年輕就莫名其妙的過好日子, 也沒想過要發展天生美貌以外的一技之長,反正光這樣就吃不完了。 有一天忽然發現青春不再,繁華散去,一切都來不及了。

更慘的是也沒有出過要面對這一切的市長,只出了很多個混蛋。 基隆現在的人口組成跟以前有很大不同了。 據我所知,大部份能搬到台北的早就都搬到台北了, 現在的基隆很多是跟新北一樣,當作台北郊區而進駐的新移民。

這些人對基隆的感情大部分也不深,只是找個買得起的地方。 國民黨這些年來對基隆的發展路線跟苗栗王沒什麼不同, 市郊弄了一大堆市鎮,蓋滿了跟林口淡水一樣的密密麻麻大樓, 市區就放給她爛,只剩下一個廟口夜市。

而這些新移民大部分都比較偏國民黨,這也是為什麼基隆越來越藍。 不然基隆以前對國民黨也是深仇大恨的,228 基隆首當其衝, 軍隊一上岸就瘋狂掃射,市區的山溝全都流著紅的水。(這部分這邊不提了)不過還記得這些歷史的人大部分也搬到台北或離開基隆了。

新移民很多挺國民黨的理由很簡單,因為好不容易買了房子, 而且會買遠離台北市區的通常都是全部身家僅有這一棟房產。 這些首房階級比誰都更不希望房價下跌,不然沉重的房貸就變成負資產。

因此當初朱喊個三環三線全面炒房就輕鬆獲勝, 這幾天的汐止基隆線捷運停建事件引起軒然大波也是出於同樣心態。 超諷刺,結果最支持剝削者的正是這些被剝削者。

最後來 看一篇好文 吧,梗埋很深,請看到最後。

作者補充

關於基隆港的興起和沒落,之前 在另一篇也有提到過 ,大致上基隆港的興衰也是伴隨台灣外貿對象的轉移而起落的:

【一】基隆港是與當時的內地-日本本土最近的港口,而日本是當時台灣最主要的外貿對象,基隆港興起是自然的。基隆港甚至還是台北從未開發北部小鎮轉化成台灣第一大城的決定因素之一。(另一個當然就是日本人選擇為首府的政治因素)

【二】基隆港是台灣第一個,也是亞洲最早的幾個現代深水港之一。其實基隆港是最早日本軍方建造的,為了停靠軍艦打造了現代規格的深水港跟碼頭,還有周邊的造船工業,這奠立了基隆成為亞洲早年重要國際港口的地位,大約到 70 年代以前基隆都還是台灣第一大港。

【三】高雄港的興起與取代基隆港,與其說是高雄港的優良港灣,更重要的是更接近世界石油動脈的麻六甲航線,在台灣積極開拓外貿重新接軌國際的年代,高雄港自然成為台灣的新窗口。

【四】一樣還是貿易對象的轉移,台中港跟台北港成為重要港口,是伴隨近年跟中國的貿易往來大幅增加成為台灣主要外貿對象的結果,並不面向中國的基隆港跟高雄港,運輸量自然相對下降。

也許你還想看這些文章

【歷史解密】中華民國政權如何蒙騙台灣人?從松山機場和基隆港詭異的啟用年談起
從海運鼎盛的「不夜城」到如今稀落──基隆碼頭工人的人生,訴說了城市沒落的故事
基隆是讓大台北地區成為世界級城市的最後一塊拼圖——民進黨立委蔡適應:但機會在台北縣升格後就消失了
柯文哲夜問劉文雄:10 年一千億,讓基隆有機會脫離邊緣化的落後地位

(本文關於基隆發展問題的引述部分,經《批踢踢實業坊》作者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獨裁者希特勒的遺囑到底寫了什麼?只想和這位女子成為夫妻共度人生最後 40 小時…..

$
0
0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阿道夫.H:希特勒,一個獨裁者的一生》】

在世人眼裡,希特勒就是十惡不赦、冷血屠殺猶太人的惡魔。但是除此之外呢?

那一晚,納粹德國落敗只剩下時間的問題,驕傲的希特勒感謝所有人的付出、解除僕人的效忠他的誓言,選擇帶著他人生最後的伴侶伊娃布朗死去。而曾經叱吒風雲的大獨裁者希特勒,在此刻確實也只剩下妻子伊娃與左右手戈培爾願意追隨他死去。

其餘人則據說在他死後就立刻在希特勒的城堡裡抽起他曾下令禁絕、最厭惡的香菸;甚至即便他死前曾叮囑過,希望部屬確認屍體不留殘骸遭人凌辱,但無人真的確認、最後他與妻子的假牙則躺在一只香菸盒裡。

透過作者桑德庫勒既理性陳述卻不失歷史幽默諷刺的文字,我們終於有機會更深入地認識希特勒、從不同角度看看這位獨裁者。而這場世紀人物的末路,在他的筆下也彷彿一場電影般生動。

(責任編輯:林芮緹)

1945 年秋天的國家總理府花園,背景左側是被炸彈摧毀的外交部建築,右側是「地堡前翼」上方的節慶廳殘餘,前方(圓錐形屋頂)是觀測塔,左前方是「領袖地堡」的緊急出口。出口大門的不遠處,就是希特勒和伊娃屍體火化的地方。(本圖片由出版社提供)

希特勒的遺囑到底寫了些什麼?

4 月 28 日深夜,希特勒召喚他的祕書到戰情室,當時格特勞德.楊格根本不知道是為了什麼事情而找她。結果讓她大吃一驚的是,希特勒開始口述遺囑讓她打字。

過去普魯士諸王往往都會立一份私人遺囑來規範財產問題,同時再留下一份政治遺囑。在這份政治遺囑中,他們會對自己在位期間做出總結,並且給予他們的繼承人組成自己的統治班底一些指導方針。希特勒自認為是普魯士諸王的繼承者,所以他也口述了私人遺囑與政治遺囑各一份。

私人遺囑很簡短,首先是表達他希望和伊娃.布朗結婚的意圖:「她自願做為我的伴侶,伴隨我一直到死。」這裡完全沒有提到愛情。希特勒親自要求他和伊娃都要在帝國總理府的院內火化,他的財產全部留給德國納粹黨。如果納粹黨已經不復存在,就捐給國家。

政治遺囑對於楊格女士來說,完全是場失望。

她本來期待的是,終於可以聽取關於希特勒和他的統治的真心話。但是他講來講去只是自我辯護,同時不斷重複他那眾所周知的仇恨,特別是針對猶太人。戰爭是國際猶太人強加給德國的,希特勒堅持這一點。他認為幾百萬「亞利安」士兵的死亡都應該歸咎於猶太人,「而且還使用比較陰柔的手段」欺騙人民,讓人民付出代價。對此希特勒負起了大屠殺的歷史責任─大屠殺是他預言的實現。

此外,他不希望他的遺體被拿到一齣「由猶太人精心安排的劇場」裡凌辱。透過他的死亡和士兵的犧牲,他很關心國家社會主義的復興。但是講這句話的人,也就是想讓德國人民落入毀滅深淵的那個人!

他的遺囑最後一行是:「最重要的,我訓令民族的領導人,一定要嚴格遵守種族法律,並且和世界各民族的投毒者─國際猶太人─毫不留情地對抗到底。」

希特勒也安排了一個繼任政府,儘管他在這裡面已經取消了「領袖」這個權力位置。「領袖」只能是他自己,其他人無權擔任此大位。 在希特勒的安排中,帝國總統由鄧尼茨擔任,帝國總理是戈培爾,黨魁是波曼,警政部長是布列斯勞大區黨部領導卡爾.漢克。希特勒也堅持把戈林和希姆萊這兩個「叛徒」開除黨籍,並褫奪所有職務。

伊娃.布朗,阿道夫.希特勒的長期伴侶,並於人生最後近 40 小時內為希特勒妻子。(維基百科 。由 Bundesarchiv, B 145 Bild-F051673-0059 , CC 3.0)

「元首」最後的謝幕:放所有人都自由

楊格女士必須把這份政治遺囑繕寫成一式三份。在她打字的時候,希特勒和伊娃在 28 日午夜/29 日凌晨過後不久結婚。是誰提議要舉行婚禮的,目前還不清楚,但明顯地希特勒想給他長久以來的女朋友一個名分。她不應在前往黃泉之前還維持「領袖」不公開的祕密情人身分,而是應該以他的結髮妻子身分赴死。

婚禮由戈培爾從宣傳部帶來的一個官員證婚,在火砲的轟鳴聲中,希特勒和伊娃相互給予了同意的誓言。因為太過激動,伊娃.希特勒在結婚證書上簽名時差點寫成她的娘家姓布朗。戈培爾和波曼擔任婚禮見證人,還留在地堡裡面的人紛紛祝賀這對新婚夫婦,接著大家一起享用香檳和夾心麵包。參加婚禮的賓客都強顏歡笑,不讓他們內心的壓抑顯露出來。

不久之後,大約凌晨 4 點,楊格女士剛剛完成遺囑的繕寫, 戈培爾(編按:保羅·約瑟夫.戈培爾,納粹德國時期的國民教育與宣傳部部長)雙眼噙淚跑來找她,要求在希特勒的政治遺囑上再加一段。「領袖」命令戈培爾一有機會就離開地堡,但戈培爾要楊格寫下,這道命令他必須拒絕,因為希特勒死後他也覺得了無生趣,無法勉強自己在這個時候棄「領袖」於不顧。

在所有留下來的人當中,瀰漫著一股悲觀的情緒。希特勒之前已經把毒藥膠囊分發給所有想要的人,也給了馮.貝洛 (編按:希特勒的副官),雖然他根本不想要。

毒藥是一顆薄薄的玻璃體,裡頭裝著氰化物;據說是由集中營的囚犯製造,送到黨衛軍處,再由斯圖菲格醫生交給希特勒。但是自從 希姆萊 (編按:希特勒曾經的左右手,稱他為「忠臣」,納粹德國內政部長、親衛隊首領) 背叛之後,希特勒連帶也不再相信他所製造的毒藥。因為之前「領袖」已經和伊娃說好,由她服下氰化物,所以藥效必須先經過測試。

因此希特勒在下午召見哈瑟(Werner Haase)教授。哈瑟是一名黨衛軍軍官,在附近的柏林大學教學醫院擔任醫生,同時主持一家位於新帝國總理府地下防空洞中的野戰醫院。這家野戰醫院人滿為患,亂成一團,不停有負傷者經由一直敞開的樓梯間被送進渥斯街這裡,裡面充滿了糞便和尿液的味道。士兵和平民死亡後的屍體,就冒著蘇聯的彈雨埋在帝國總理府的花園當中。

雖然哈瑟一定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但他還是必須去見希特勒,他的任務就是殺死布隆迪。 這隻母狗比起其他人類都更貼近希特勒,甚至還超過伊娃。 希特勒的飼犬師把狗的嘴巴掰開,哈瑟利用一隻鉗子夾碎一粒氰化物膠囊,布隆迪立即死亡。整個過程希特勒雖然沒有親眼目睹,但不久之後他就過來了。他沉默地看著狗的屍體,然後面無表情地回到自己的房間。

這時時間已經非常緊迫了,因為總參謀長克雷布斯和擔任政府機關區的戰鬥指揮官的黨衛軍將領威廉.蒙克(Wilhelm Mohnke)兩人都預言,紅軍最晚在 5 月 1 日就會攻抵帝國總理府。

之前希特勒在大約凌晨一點半已經與工作人員訣別過,20 到 25 人列隊在中央走道兩排, 他和他們一一握手,感謝他們的貢獻,並且解除他們對於他個人的效忠誓言。他希望裡面所有的人都能逃出帝國總理府─然後投奔美國人或英國人。 他也用同樣方式和帝國總理府野戰醫院的醫生與護士們訣別。

戈培爾夫婦與六名子女,以及妻子瑪格塔與前夫的孩子哈羅德。(由 Bundesarchiv, Bild 146-1978-086-03 / CC 3.0, 維基百科

一代風雲人物的末路:長眠在一只香菸盒裡

希特勒再次召開戰情會議。會中他再次詢問俄羅斯人什麼時候會到達,之後他叫波曼在中午時分來找他。希特勒告訴波曼,他打算在下午時舉槍自殺,他的妻子也會自盡,之後他們的屍體必須火化。接著他召喚副官根舍,下令根舍準備相關事宜,確保他和妻子將會完全火化,不留任何殘骸。根舍當時雖然十分震驚,但還是打電話給希特勒的司機埃里希.坎普卡,請他弄一些汽油過來,愈多愈好。

一點左右,希特勒和他的祕書格爾達.克里斯提昂與格特勞德.楊格共進午餐,陪同的還有他的營養師,伊娃並不在場。希特勒完全不動聲色,也絕口不提他的自殺。不久之後,希特勒和根舍以及他那大幅縮水的內臣們、所有男男女女訣別。他彎著腰,穿著平常的制服,伊娃陪在他身邊。希特勒跟所有人握手,說了幾句話,接著回到自己的工作─起居室。

伊娃一開始還和 瑪格達.戈培爾編按:納粹德國宣傳部長約瑟夫.戈培爾的妻子,也是希特勒的親密盟友和支持者。)一起坐在戈培爾的寢室裡。戈培爾夫人不停哭泣,因為她知道,很快就輪到自己與孩子們赴死了。

她在最後一刻還試圖避免這場災難,所以請求根舍帶領希特勒過來。希特勒雖然對這個干擾很不高興,但還是走了過去,並且和這位絕望的部長夫人說上幾句話。她可能再次請求他離開柏林,但是希特勒拒絕了,然後回到自己的房間; 伊娃直接跟著他回去。然後,大約 3 點半,希特勒關上了他前廳的大門。

沒有人聽到槍鳴聲,因為地堡內的機器轟鳴聲蓋過了所有聲音。 大約 10 分鐘之後,林格打開門,和波曼一起進去。希特勒和伊娃都已經死了,他們一起坐在小沙發上,「領袖」射擊了自己的右太陽穴;伊娃則無疑地在希特勒飲彈之前,就咬破了一粒氰化物膠囊,然後雙唇緊閉滑倒在希特勒的左側。

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在蘇聯士兵攻進來之前,依照命令毀滅屍體。

林格匆匆忙忙拿了兩床被子蓋住屍體,然後搬往上面的花園。林格和另外 3 名黨衛軍成員抬著希特勒,波曼一開始抬著伊娃,但在走廊時由根舍接手。屍體被放在地堡通往花園的緊急出口鐵門不遠處,因為砲擊持續不停。接著他們倒了大約 200 公升的汽油到遺體上,火很難點得起來,但最後還是成功了。為了避免被飛騰的火焰波及,送葬的人趕緊躲到門後面。在緊急出口樓梯間的保護之下,所有在場的人高舉手臂,最後一次向希特勒致敬,然後他們回到地堡。

沒有人檢查過屍體是否已經完全火化,包括曾經承諾此事的根舍在內。國家社會主義的權力與希特勒的大眾影響力已經蕩然無存,所以外面燒得如何,連最死忠的追隨者都不再關心。

根舍命令兩名黨衛軍軍官將火化之後的殘骸埋葬。當他們在 6 點半左右出去辦理此事時,屍體已經幾乎認不出人形,不但嚴重燒焦,而且還被榴彈炸裂。接下來兩天的持續砲擊,讓被埋葬的殘骸進一步四分五裂,和之前埋葬在花園裡的帝國總理府野戰醫院大量死者混在一起。

當蘇聯情報軍官在 5 月 2 日尋找希特勒和他妻子的屍體時,只有找到假牙,經過鑑定確實屬於希特勒和伊娃。

此時希特勒和伊娃長眠在一只香菸盒裡,其他部分皆不復存在。

美國報紙刊登希特勒的死訊。(維基百科

戈培爾之前被希特勒任命為新的帝國總理,他立刻派遣總參謀長克雷布斯前往俄羅斯人的戰線,和紅軍商討部分投降事宜。就像之前美國人堅持所有德國部隊必須無條件投降,此時俄羅斯人也是如此。 然而因為這個投降要求,蘇聯領導階層才首次得知希特勒的死訊。

但這個消息,當時德國人民和國防武力還有一段時間被蒙在鼓裡。直到 5 月 1 日晚間,廣播才報導希特勒今天「和布爾什維克主義對抗至最後一口氣」,最後壯烈成仁。兩者都是謊言。

鄧尼茨害怕告訴士兵們真相,因為鄧尼茨認為,如果他們得知希特勒死於自殺,或許就不想再戰鬥下去。柏林的最後一位城市指揮官魏德林(Helmuth Weidling)將軍就是在 5 月 2 日要求他的士兵放下武器投降,因為希特勒已經自殺,拋棄國防武力了。

5 月 1 日瑪格達.戈培爾和約瑟夫.戈培爾殺死了自己的孩子,一共 5 個女孩一個男孩,年齡從 4 歲到 12 歲。帝國總理府的一名黨衛軍醫生先為他們注射嗎啡,讓他們陷入昏迷不省人事,接著斯圖菲格醫生在每個孩子嘴裡都夾碎一粒氰化物膠囊。之後屍體被放置在地堡前翼。5 月 1 日深夜,這對父母也在帝國總理府花園服用氰化物自殺。屍體也被澆上汽油,並在希特勒的火化處不遠焚燒。但是因為汽油不夠,瑪格達.戈培爾的屍體大部分都已火化,而約瑟夫.戈培爾的屍體還隱約可以辨認。

鄧尼茨政府 5 月 1 日在弗倫斯堡(Flensburg)成立,一開始他們想要和西方列強達成一項新的和約,避免全體無條件投降,同時還能繼續和紅軍作戰;但這只是一廂情願。

5 月 7 日,凱特爾、馮.弗里德堡(von Friedeburg)和斯圖普夫(Stumpff)三位將軍在法國城市漢斯(Reims)的盟軍總部簽署了 無條件投降降書 。兩天之後,他們在柏林─卡爾斯霍斯特(Berlin-Karlshorst)的蘇聯第 5 軍總部再簽一次。5 月 9 日的簽署溯及 5 月 8 日生效,因為在這一天,所有歐洲戰場都一致停火。

也許你還想看這些文章

為什麼希特勒會仇恨猶太人?他只是考不上大學的魯蛇,被反猶小冊子洗腦成憤青
解密希特勒的洗腦術:舉手投足都有戲,為何希特勒演講不靠講稿也能讓你信?
當希特勒回到現代,宣示「改變貧富不均、拯救勞工處境」——你真的會反對他嗎? 希特勒的邪惡不是發揮暴力,而是建立一個讓殺人變得像報稅一樣麻木無感的「官僚系統」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阿道夫.H:希特勒,一個獨裁者的一生》,由 麥田出版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冷知識】孔子生日其實不是 928 !如果賴神還我們七天假,就可以放雙十教師連假了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勞工發起「還我七天假」聯署活動,而且已經通過了聯署門檻,讓勞動部必須在 11 月底前回應提案。如果政府真的還勞工七天假的話,接下來這個消息可能還不錯:

其實孔子的生日很可能不是 9 月 28 日,而且可能可以讓我們放個快樂的連假!當然,教師節的意義比起在教師節在哪一天要來得更重要,不過如果可以選的話,我舉雙手贊成用孔子的真實生日!

到底孔子生日是哪天呢?來看看數感實驗室的分析吧:

(責任編輯:林芮緹)

http://klarititemplateshop.com/ , CC Licensed

文/ 數感實驗室

教師節是老師的節日,更是至聖先師孔子的生日。

根據《孔氏祖庭廣記》記載,孔子出生於魯襄公 22 年 10 月庚子日,換算到夏曆是 8/27。推算回國曆是 9/28。

但,有些科學考據覺得不一定是這樣。

比《孔氏祖庭廣記》更接近孔子年代的《春秋穀梁傳》裡有記載:

二十有一年春⋯⋯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庚子,孔子生。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要是根據更早《春秋穀梁傳》來看,孔子出生年是魯襄公 21 年,而非 22 年。要再早一年。

那麼,魯襄公 21 年庚子日該對應到幾月幾號呢?

穀梁傳裡出現了幾個重點干支數字,我們先來複習一下干支,這個中國古代使用的計數方式。

你可以想像它就是從 1 數到 60,只是 1 對應的是天干的第一位「甲」和地支的第一位「子」,2 對應的是各自的第二位「乙」和「丑」。一直到第十一位,又會回到天干第 1 位「甲」,但此時地支是第 11 位「戌」。

所以呢,干支的週期即是「把 10 個天干和 12 個地支都剛好輪一輪」,數學上就是 10 與 12 的最小公倍數 60。

回到穀梁傳,幾個關鍵的干支分別是九月「庚戌」,十月「庚子」,用 1~60 來表示,他們各自代表了 47 與 37。也就是 47 往後數到 60 數完一輪後,再往下數到 37,一共差了 50 天。

剛好,在另外的史料中有記載,魯襄公 21 年九月庚戌日有一次日蝕,那天對應回國曆是西元前 8 月 20 日。換句話說,8 月 20 日之後再多 50 天, 就是 11+30+9=10 月 9 日。比 9/28 還要再晚一個多禮拜。

當然,教師節的意義比起在教師節在哪一天要來得更重要,不過如果可以選的話,我們舉雙手贊成 10 / 9,並且積極爭取教師節放假,如此一來,就能跟國慶日一起連假了啊!

也許你還想看這些文章

「長輩講的一定要聽」台灣這種歪風原來是儒教害的:孔子嘴炮出來的論語養出一堆慣老人
孔子也算是政治家?跟唐、宋優秀的儒生相比,他其實只是個愛打嘴砲的老頭而已
精通六藝的孔子也有不擅長的事情?子曰:我可能不會寫作

(本文經原作者 數感實驗室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數感生活—明天真的是教師節嗎?〉。)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原來臥虎藏龍裡的兵器都是真的!國寶級打鐵師述說《臥虎藏龍》青冥劍背後的故事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說到「打鐵」在你的心中會浮現什麼樣的印象?粗工、傳統、夕陽產業?但這位打鐵師傅可不這麼想。

他不僅是在 1970 年代,就創業成為台灣第一位專製食品專用刀片的師傅,更是一手打造李安《臥虎藏龍》裡青冥劍等大小兵器——在他眼裡只有跟上時代不斷創新才是唯一的活路。而他打造兵器的名氣也傳到了海外, 連外國人都慕名而來拜師學藝 。但與此同時,他也為了守護這項產業的傳統文化,而開設了一座鐵器博物館。

不是只有年輕人才懂得創新,比起台灣許多企業原地打轉、不願改革的態度,在這位老師傅身上讓人看見真正的專業態度。

(責任編輯:林芮緹)

郭常喜強調,火候及鑄鐵的時機掌握至關重要。(生命力新聞提供,攝影/那滈)

文/ 生命力新聞(記者盧于農、那滈/高雄市報導)

農村生活的啟發:堅毅認份、敢試敢闖

郭常喜的爺爺、父親皆是鐵匠,七歲他便開始跟著父親鑄煉,「環境不好啊!我一出門就沒人分攤家務,燒飯、提水。讀完小學索性留下來跟我爸一起工作。」,郭常喜表示,當時想替爸爸分擔工作外,也出於對未來徬徨:「以前工作沒現在好找啦!雖人說『打鐵只夠吃』(賺不多),但繼承家業總比每天往外跑心裡踏實些。」

二十多歲時父親早逝,只留給他一把鐵鎚、砧子:「做下去,靠你了!」,一肩扛起家計、扶養弟弟責任的他,為賺取足夠資金養家,決心改造打鐵模式,很快成了台灣第一位專製食品專用刀片的師傅。

「六十幾年切台鳳水果罐頭的刀片就我做的啦!那時台灣沒有不鏽鋼技術,只好一下跑日本,一下申請證明、接受外商檢驗⋯⋯」,創業過程十分艱辛,也經歷了產業更迭:「賠到血本無歸過!光去日本買台機器就八十二萬,那時一甲土地才四千!倒閉後又想辦法週轉,進口半成品回台加工再賣,才終於有點利潤⋯⋯」。郭常喜認為,正是創業讓他得以反思傳統產業轉型的必要,以跟上時代的需要。

郭常喜對自我要求極高,至今仍強調「沒有最好的作品」。(生命力新聞提供,攝影/盧于農)

與時俱進,向年輕世代學習

郭常喜說,能一路堅持打到七十多歲靠的便是長遠的眼光:「機械刀做到沒(錢賺)又如何!改做文化啊!一切隨著時代變動去走!」。他接觸打鐵的過程雖有些誤打誤撞,卻深知是自己真正熱愛、願為其排除萬難而不打退堂鼓的事物。而要如何在這產業中求存,又如何在做了一輩子的事物中尋覓新鮮感以延續熱情,答案皆在於「求新求變」。

郭常喜為人師的經歷十分豐富,勞動部也曾在大前年「明師高徒」活動邀他參與教授傳統技藝的長期計畫。但他相信,教藝不只是傳承,也是和外界對話:「人家都說我很厲害很會打,要來跟我學,我又何嘗不是透過他人來學藝、參觀、拜訪而跟上世代?」

他相信,所有技藝都是一生學不完的,自己也因稟持這信念才海納百川、更深度鑽研細部:「也是很晚才了解素材上知識啊!那時看西方『大馬士革鋼』一支(刀)賣到三十幾萬,我想說何不自己試著打,開始自學研究各類『積層花紋鋼』製法。」

除收徒弟、傳技藝,郭師傅更希望將自己畢生鐵器收藏,透過展覽引起大眾對鑄鐵藝術的重視。(生命力新聞提供,攝影/那滈)

重鑄干將莫邪 為傳奇名劍注入新生命

師傅對東方兵武歷史興趣濃厚,從年輕便夢想搜羅古往今來兵器,讓更多人從見證歷史的角度重視鑄鐵文化。為此他投注了自己四十多年金錢、心血,在離工廠不遠處規劃了小型的「郭常喜兵器藝術文物館」。

「剛開始還沒什麼錢,幾乎是傾家蕩產啊!好幾次特別存錢去大陸跟人家交涉才願意賣!找不到的、絕版的的就靠自己研究古籍去打造、仿製!」,

他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重鑄傳說中的雌雄劍 — 「干將莫邪」,及為李安打造電影《臥虎藏龍》中青冥劍等四百餘樣兵器。「將鐵放入鼓風爐後,要等六百度才能開始敲,同時要維持溫度,再去做熱處理、打磨⋯⋯」,師傅說打造名劍的秘訣就在夠多層次的融、打,「很多劍脆弱易斷就是密度不夠就做熱處理了,那再怎麼磨都別說會多鋒利多堅固了」。

大徒弟童佳仁分析道,戰國時將生鐵在爐內退火成鋼的技術是中國鐵藝科技的重要突破,只有將多片鐵料一齊翻覆、重新打鍊才可能重現《吳越春秋》中所記載,「干將」、「莫邪」的龜裂紋及水波紋,而這對名劍也成了師傅苦學研究「積層花紋鋼」後的結晶與回報。

多角化經營 從各層面提升鑄鐵師意義

除各類交織著軍事文化與歷史意義的兵器,師傅強調戰爭只是鐵器文化的分支,雖說打寶劍十分吃香,總讓他成為媒體寵兒,或是觀光客、蒐藏家探訪的對象,但鑄鐵師的價值並不僅限於此:「打寶劍一支可以賺到十多萬啊!農具就幾百幾千塊在賺,打起來時間功夫也沒差到那麼多倍。但我既是鑄鐵師,怎能忘記自己本是各類刀具打上來的?」,「我還是堅持打兵器打日用品是要花同款心血的,我們店裡、網路販售各種器物的比例不也都差不多?」

在他看來,職業不應有貴賤之分,而要重視所有「靠鐵器吃飯的職業」的需求、文化推廣。他常跟人說:「還不是有菜刀藝術大家才有飯吃,但偏偏沒人想去報這個。所以打鐵有被人家重視,只是沒受人家尊敬!」。

精益求精 鐵藝求好無終點

太太鄭世珍說,鑄鐵文化若要受重視,前提是擺脫普世對其存有的「粗工」成見:「常有人來問,說師傅有什麼作品他最滿意的?他總回答:『沒什麼滿意不滿意啦!還在研究!』,一項技藝五十年還沒到精髓嗎?師傅相信還太早!」。他和徒弟們有項共識:不卑不亢,功到自成。正如郭常喜所言:「明年會不會做出更好的寶劍、更方便的農具都不知道哩,一直走下去就對了!」

類似的觀念也被郭常喜延伸到經營小博物館和傳承技藝上。他說,既然有提升眾人鐵器素養的宏大理想,那即便再貴、再珍稀、再難打的器物都要想辦法購得、打造。

他曾多次婉拒奇美集團許文龍等收藏家高價收購他的器物的要求,認為保養、導覽器物須親自執行才放心,且只有在自己鑄鐵師身分的主持下,才有助實現展覽的文化意涵。「就是種事必躬親的精神,別人經營起來肯定跟我做不一樣。教學也一樣啊!有心、不怕熱我一定收,而且一定親自教到會!」

看完整專訪:

延伸閱讀:
祖傳手工吉他大師 三代承一技 三年磨一琴
創意手工繡花鞋 打造刺繡新風貌
失智阿嬤「手」護草編文化

生命力新聞》創立於一九九七年,由輔仁大學新聞傳播系師生經營。報導角度鎖定「社會創新創業」,也就是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的精彩故事,包括小農經濟、開放政府、文化創意、青年創業、社區產業、通用設計、嚴肅遊戲等;在每個動人故事中傳達知識和感性,具有帶動個人成長、社會進步的力量。 >>  點我到官網 

也許你還想看這些文章

13 歲就上街頭賣藝,守護台灣傳統藝術 70 年——台灣阿嬤的「唸歌」專輯讓德國設計大獎都驚豔
痛批歌仔戲「低俗趣味」禁唱、強迫改國語,看 40 年前國民黨如何扼殺本土文化
【逆思】傳統市場賣的不只是菜,還有現代化超市無法取代的歷史記憶

(本文經原作者 生命力新聞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菜刀、農具到名劍 ,最潮老鐵匠打造鐵器博物館 〉。)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他的一生見證台灣人被欺負的歷史】為什麼看過「狗去豬來」的台灣人想獨立建國?

$
0
0

【為什麼要挑選這本書:《賭鬼的後代》】

「狗去豬來」是台灣社會在戰後初期流行的用語,用「狗」形容統治台灣近 50 年的日本人,以「豬」形容戰後來台接管的中國人。狗雖然兇狠且吵鬧,但做條看門狗,還是能發揮作用,然而豬卻只會吃而不做事——這句俗語充分表現台灣人對國民政府的失望與不滿,也是「二二八事件」爆發原因的一項佐證。

台灣民主鬥士之一魏廷朝,他的一生幾乎是台灣近代歷史的縮影,他的血、汗、肉都熔鑄在其中,那樣的年代裡發生什麼事呢?讓我們看看魏廷朝早期的人生故事,藉此了解那段「光復」前後的歲月。

(責任編輯:余如婕)

圖片取自 Youtube 影片 截圖

從ぁぃぅぇ到ㄅㄆㄇㄈ

魏廷朝十歲時日本戰敗投降,致他僅受三年多的日語教育;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受中文教育,他銜接得很好,日、中文俱佳,尤其日文受父親薰陶,成為他語言強項,是他日後求學、謀生的利器。但教育內容讓他錯亂,被罵「鬼畜米英」者,竟擊敗「神國日本」﹔物價飛漲,貪汙腐敗,也讓他失望,「狗去豬來」成民間耳語。

接受皇民化教育

「日治時期一般小孩剛進公學校,因聽不太懂日語,一、二年級常是本省籍老師教,三、四年級才改由日籍老師教;我受父親薰陶,日語不錯,一年級就已完全聽得懂日語。」

魏廷朝一、二年級念龍潭國小,一年級導師是日本人井田,多數同學聽不太懂老師在講什麼,他卻聽得津津有味。二年級老師李雲秀是客家人,受皇民化運動影響,已改為日本姓名,她跟學生授課常是半客語、半日語,學生也易吸收。

二次世界大戰如火如荼, 他跟著大聲背誦「我們衷心感謝生為大日本帝國臣民」,高唱日本軍歌,深信「神國日本」必將擊滅「鬼畜米英」,皇家指日攻占重慶,活捉「蔣介石、宋美齡」。

「直到有一天,在龍潭庄役場皇民奉公會擔任課長的父親,在忘年會酒後,不滿警察出身的庄長宮內罵他『蔣哥囉』(清國奴),氣得將庄長推落水溝,被迫辭職,安排到後龍的『鋯礦株式會社』擔任副廠長兼總務,情況才發生變化。」

那年魏廷朝九歲,父親告訴他,我們是「台灣人」,不可以忘本,雖然不滿意,他還是認了,趁盟軍空襲,公學校長期放假,他跟著父親讀「昔時賢文」、「三字經」、「白話尺牘」,但似懂非懂。

轉學到後龍河洛庄

「我三年級轉到後龍國小,才知道有河洛人,而河洛人排斥客家人非常嚴重,班上五十餘名學生,我跟近半打過架,被欺負得很慘,常被罵『幹!幹!幹!河洛幹客郎』。」

但不打不相識,後來多數河洛同學不但接納了他,他還當選為班長。

日本戰敗 朝廷顛覆

「爸非常高興,認為我的名字『廷朝』取對了,真的顛覆『朝廷』,改朝換代了。」 往日耀武揚威,自認高人一等的日本人,變得相當低調,為迎接國民政府來台接收,以往念ぁぃぅぇ,現在為學北京話,則開始念ㄅㄆㄇㄈ。

日本戰敗投降,國民政府來台接收後,日本人必須在半年內分批遣返,因每人只能帶卅公斤重的家當回日本,房舍、土地、家具、單車等東西都帶不走,只能廉價變賣,致市面上出現了專門收購日本舊貨買賣的行業,稱為「剝狗皮」。

為何稱「剝狗皮」﹖乃因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台灣人不滿被視為二等國民,私下都罵日本人為「狗」,現日本人要變賣家產回日本,有如剝了他們一層皮,故稱「剝狗皮」。

日治時期做過期貨生意的魏維崇,腦筋動得快,也做起「剝狗皮」生意,且賺了些錢,但最後都賭博輸光光,為了餬口,只好重做馮婦,回到楊梅國小擔任教員。

國語課從日語變華語

「日本戰敗投降,我還在念四年級,因沒有教材,也缺乏懂中文的老師,本來教ぁぃぅぇ的老師,只好先用閩南語教『國語課』,老師下課後再去學ㄅㄆㄇㄈ拼音,第二天就現學現教,上課一團亂。」

魏廷朝記得「國語課」所採課本,一到六年級教材都一樣,是小冊的漢語書,記得有這段:「人有兩手,一手五指,兩手十指;指有節,能屈伸。我來,你來;來來去去,同去同行。門外有草地,草地有牛羊;牛羊同啃草,牛大羊小。高高低低,來拍皮球。」

因後龍也有些客家子弟,校長還特別開了一班「客語班」,用客家話教,一星期上兩節,記得第一課是「一陣風,一陣雨,路上行人苦。小學生,上學去,上學有決心,風雨豈能阻﹗」

學校也開始教唱中文歌曲,魏廷朝最先學會的是《義勇軍進行曲》,沒想到後來變成中共的國歌。

一夕之間 教育錯亂

不僅「國語課」突然從ぁぃぅぇ變成ㄅㄆㄇㄈ,以往每天要「東方遙拜」的日本天皇,變成戰敗皇帝,帝國英雄變成了戰犯;而美國羅斯福總統、英國邱吉爾首相,竟是終結二次世界大戰的英雄,那是紅鬼、青鬼?這世界怎一夕變了? 魏廷朝曾問老師「這世界怎變得那麼快?連價值觀都變了」,老師也無法回答。

「二戰後,日本老師都回到日本,國小教員大為缺乏,連很多工友都變成老師。父親先帶大弟、二弟回楊梅國小重執教鞭,我與母親及兩位姊姊則稍後才搬回。」

魏廷朝本以為日本戰敗,日本人走後,台灣生活環境會更好,更富裕、更充足,更有人權,結果卻讓他失望了,他發現國民政府來台接收的七十師、六十二師部隊,竟都是三流雜牌軍,一、二流的國軍都到東北、京滬(南京、上海)接收復員了。

狗去豬來 耳語四起

這群雜牌軍綁腿是裹腳布,肩揹雨傘、鍋子,看來死氣沈沈,軍心喚散,與昔日所見日軍雄赳赳的印象,形成強烈對比。「這豈是祖國的部隊﹖」台灣人懷著歡欣鼓舞的心迎接祖國部隊來台接收,結果卻失望了,加上軍紀很差,物價飛漲,來台官員又貪汙腐敗,漸漸地民怨滋生,沒想到「日本狗」剛走,卻來了「中國豬」,「狗去豬來」的耳語,在民間開始傳開。

魏廷朝轉到楊梅國小就讀,父親也在那兒教書,但薪水卻一拖三個月,原因是官派縣長劉啟光積壓公教人員薪水,拿去炒作米、糖及茶葉生意。日治時期的新竹州,台灣光復後改為新竹縣,接收縣長是郭紹宗,後再派「半山」劉啟光接任縣長,他是軍統特務出身。

當積壓的薪水撥下來時,學校派兩名工友拿著布袋到縣政府領錢,揹著回來,但隨著物價的飛漲,卻買不到什麼東西。

「全家住在學校宿舍,父親的教員薪水連買米的錢都不夠,還好母親克勤克儉,利用宿舍工地種地瓜葉、空心菜,勉強餬口,但全家卻吃到怕。」

魏廷朝感覺日子過得比日治時期還慘,台灣回歸祖國、光復的歡欣,很快地就成幻影。

二二八事件 父親坐黑牢

果然,隨著省籍衝突的加劇,物價的飛漲,民怨的升高,一九四七年初終爆發「二二八事件」,全台各地接連發生暴動。來台的七十師、六十二師部隊,在召募兩萬多名台灣兵後,因剛調回大陸投入國共內戰,造成國府在台維安出現真空現象,乃派廿一師部隊於三月初來台鎮壓,結果大批台灣菁英慘遭殺害。

「二二八事件發生不久,有天父親突然失蹤,沒有回家,全家人心急如焚,後打聽得知是跟一位情治人員起衝突,該員竟公器私用,將父親關進保安司令部軍法處看守所。」

魏廷朝那時念楊梅國小五年級,已感受到威權政治的可怕,學校老師為營救父親,學日治時代的作法,集體聯合簽名陳情到新竹縣政府,「魏維崇是學校最優秀的教員,不可能犯法,妻子兒女嗷嗷待哺,也不要影響學生的受教權,請趕快釋放。」但陳情了兩個月一直沒有下文。

魏廷朝每天到楊梅火車站等父親,都沒等到,但兩個多月後的一個大白天父親竟突然回來了。「據父親說,他被關在十餘人住的大牢房,依法被關兩個月應該被起訴或釋放,乃陳情速『裁判』他, 結果軍事檢察官發現根本沒有他的案子,是遭人公器私用關進來,乃當場釋放。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賭鬼的後代》,由 前衛出版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Youtube 影片 截圖。)

推薦閱讀

他戳破「反攻大陸」神話,被國民黨囚禁 17 年——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民主鬥士,魏廷朝
【民進黨真男人】讓蔣介石超不爽的勇者!當年就開嗆國民黨沒資格代表台灣和中國 【台獨先知】戳破「反攻大陸」的謊言!52 年發不出的「台灣人民自救傳單」,讓他們遭逮捕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台灣中秋節烤肉習俗,原來是一位小市民無心插柳的結果?

$
0
0

今天是中秋節,每年到了這個期間各地都會瀰漫一股肉香,家家戶戶搬出小板凳坐在騎樓或自家頂樓,一邊賞月一邊話家常。不少人再看到這篇文章的此刻,可能就在採買肉品的路上。然而你知道,台灣中秋節烤肉的傳統是怎麼來的嗎?

嫦娥沒有在月亮上和吳剛烤肉,所以烤肉這個習俗,沒意外的話是在台灣被發明的。一般最常聽到的說法,是和兩家醬油商的分庭抗禮有關。1986 年,萬家香推出一隻堪稱經典的電視廣告,「一家烤肉萬家香」這句台詞一直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而和萬家香對抗的,就是金蘭醬油。金蘭在 1989 年推出了超洗腦的「錦嵐~錦嵐~」,請來一整排烤肉大軍搖頭晃腦刷肉。在兩家醬油商狂催猛幹的行銷之下,當時的大賣場、量販店如萬客隆、家樂福都推出烤肉配套產品,於是烤肉風氣就逐漸盛行起來。

金蘭和萬家香醬油為中秋烤肉習俗的發明助力不少,但中秋烤肉的習俗,其實還能再往前推。

中秋節烤肉,一開始其實是露營活動

PTT 八卦版上曾有一位作者「星期天的歷史學家」,發現 1978 年《民生報》的一則新聞中藏有線索。文中提到,「烤肉是露營的必要條件,露營者無不烤肉,而中秋只是露營的充分條件。」

換句話說,烤肉最早作為中秋賞月的餘興節目,是出現在 1978 年前後。《民生報》當時羅列了各地賞月活動供民眾參考,12 項活動中和烤肉有關的就有三項,三項都和露營有關。

有此可知,初期的中秋節烤肉習俗和露營有關。此時大家還不會在自家前門擺烤肉架,而是多跑到風景區烤肉。1979 年《民生報》就提到:「溪山道上摩托騎士多,溪床上盡是烤肉、嬉水的人,內雙溪附近也是一個賞月重點。昨天,外雙溪的攤販大發利市,都是賞月人帶來的。」

所以中秋節烤肉的濫觴,可能就是從當年露營興盛演變而來。

中秋節烤肉習俗,新竹人竟然是幕後推手?

然而還有一個問題沒回答,中秋節烤肉是何時從露營「搬」回家門前?1982 年《民生報》一篇報導提到:

新竹地區今年中秋賞月盛行烤肉,不但風景區到處烈火熊熊,有些不外出的人也在家中門口或陽台點起烤爐,煙霧濛濛,肉香撲鼻。在以往中秋節大都是吃月餅、柚子,一面談天、一面賞月,今年卻興起烤肉,有人認為這種方式增加了朦矓美,但有人卻認為破壞皎潔的氣氛。

重點是這篇報導的附註提到:

據說:今年中秋盛行烤肉,主要烤爐外銷不景氣,廠商大量轉為內銷,而新竹地區又是製造烤爐大本營。有人說:看不到明亮月光,也是經濟不景氣的副作用之一。

換句話說,大家會把烤肉從營地搬回家門口,有可能是因為烤爐廠商從外銷轉向內銷。烤爐便宜了,自然能帶動大家烤肉風氣。

所以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的答案很清楚了,一切都是商人的「陰謀」啦。1989 年經濟日報記載:

原本為烤肉用具工廠廠長的劉興宸指出,該公司高價位產品本來以外銷為主,國內只提供五金業者價格在 1、2 百元以內的烤肉網盤,根據歷年經驗,光是一次中秋節,就可賣出 12 萬套簡易烤肉用具。

從這段文字可推論,中秋節烤肉成為全民運動的原因,和烤肉用具的降價、便宜的烤肉網盤取代烤爐有關。90 年代後,中秋節就越來越常被人認為是「烤肉節」了。

你們都別吵了,讀者投報爆料:我才時引領中秋節烤肉的先知

除了上面從大環境的變遷來解釋中秋節烤肉習俗的出現,還有一則有趣的小故事。10 年前左右有一位讀者投報說,中秋節大家會烤肉是他無心插柳的結果。這位民眾說 1990 年時,他們家本來 5 月要舉辦烤肉卻因雨取消,到了中秋節時兒子就問說可不可以烤肉,於是他們一家就跑到台北市立圖書館後面的籃球場烤肉了。

隔年中秋節時,他們家又跑到籃球場烤肉。因為實在很香,許多鄰居都跑去圍觀,這家人因此提議不如接下來中秋節舉辦「社區烤肉大會」好了,之後活動擴大到整個李,烤肉人潮甚至延伸到大安森林公園四周。

以上就是從中秋節為什麼要烤肉的可能原因了,不管你信哪一個版本,今晚都好好和家人團聚、大口吃肉吧!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Simon Lee CC licensed)

推薦閱讀:

Yay!中秋節連假之我要狂吃吐司夾烤肉,但是我怕致癌怎麼辦?
【台鐵中秋節繼續爆肝】勞基法凸鎚「七休一」延兩月,受害勞工只好「共體時艱」

本文資料來源:

商業週刊:「一家烤肉萬家香」廣告紅了 20 年、原來新竹人是幕後推手… 台灣人「中秋節瘋烤肉」的真正原因
漫遊於歷史與現代之間:中秋節烤肉的由來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課本不敢寫的人妻獵艷史】為何曹操到處搶人老婆,連關羽的女神都難逃魔爪?

$
0
0

【為什麼要挑選這本書:《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

「曹操,字孟德,三國之中「曹魏」的創建者。他在那個時代有許多作為堪稱驚世駭俗,可說是像風一樣的男子,更可怕的是還引起了一波模仿潮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舉動,往後兩晉南北朝的篡位模式,基本上都是參照曹操的 SOP。

這麼樣前無古人、後有來者(而且很多)的曹操,妻妾成群也就不是什麼特別的事。《三國志》的紀錄當中,曹操至少就有十五位妻妾 1 ,子女更是可怕,可考證者高達三十一位 2 !拍張全家福照會搞得跟畢業典禮一樣場面盛大。然而曹操的妻妾之中,有不少人都曾有過一段婚姻。這是曹操一項非常特別的嗜好,他對於人妻的熱愛近乎狂熱,甚至可以為了人妻不惜失去性命。」

他到底多愛人妻?為什麼接收人妻會有好處?讓我們細數曹操的人妻獵艷史:

(責任編輯:余如婕)

天生熱愛追求刺激

曹操對人妻的興趣,從他的年少時代便可看出端倪。

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歷經東漢皇帝四朝,深受信任的大宦官—曹騰養子,曹嵩後來也子憑父貴,一路當到大鴻臚(負責外族來朝事務,相當於今日的外交部長)。

曹騰去逝之後,曹嵩不惜砸下重金打點朝廷內部,買下太尉一職。太尉是漢朝「三公」之一,乃國家最高軍事首長,但到了曹嵩那個時候,太尉已成為虛職,就像「榮譽主席」那樣只是頭銜掛好看的。

雖然曹操是宦官的養孫,家世並不是太光彩,但當時曹騰的名聲非常之好,並不如我們印象中權勢滔天的變態公公;加上父親曹嵩好歹也是三公之一,因此就地位而言,曹操是官三代無誤。

曹操有一個兒時好友,名叫袁紹。袁紹出身汝南郡的袁氏,是當時漢朝赫赫有名的世家大族。袁紹從曾曾祖父開始算,就有五個家族成員擔任過三公職位,因此人們稱呼他們袁家為「四世三公」,可說是極致奢華、尊榮不凡,曹操家族只有一個(還是買來的),完全被比下去。

曹操與袁紹雖然在日後為了稱霸北方而兵戎相見,但在他們慘綠少年時,卻是死黨兼換帖。《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曹操年少時「任俠放蕩,不治行業」,根本是仗著家世到處耍無賴的權貴子弟,相信當時袁紹也受到曹操的影響,常常跟著他胡混。

在那個沒有夜生活的年代,到了晚上他們能做的事情就是—搶人家老婆!

南朝劉宋時期問世的筆記小說總集《世說新語》當中有一則故事,敘述曹操與袁紹有次在人家洞房花燭夜時,製造混亂將新娘偷抱走,新郎家的人發現後緊追不捨,曹操為了脫身只好犧牲袁紹,害得袁紹差點被抓 3 。至於最後新娘子有沒有被曹操怎麼樣,便不得而知了。

自此之後,曹操就好像開了竅一樣,展開了他成為人妻王的偉大航程。

人妻的致命吸引力

之後漢朝發生了接二連三的動盪,造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成年的曹操也投入了這場權力遊戲之中。

當時有個叫張繡的小軍閥占領著宛縣(今河南南陽),遭到曹操的攻打而投降。張繡的伯父早死,伯母雖然是寡婦,但頗有姿色,應該屬於輕熟女一類。在歷史上,這位輕熟女並無名字紀錄,但在《三國演義》中她姓鄒,因此姑且用鄒氏來稱呼。

曹操進入了宛縣,接受了張繡的投降。此時曹操無意間望見鄒氏的身影,不禁怦然心動。眼見這位鄒氏雖然有點年紀,卻仍婀娜多姿、風韻猶存。曹操心想還等什麼,今晚就叫她來陪酒,順便嘿嘿嘿。

張繡投降已經夠窩囊了,自己的伯母給人吃免錢的還要打包!張繡越想越氣,當夜立刻帶兵奇襲,曹操還沒能來得及穿上褲子就得趕緊落跑。他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隨扈典韋為了保護他,都在這場戰役中身亡,甚至連座騎名馬「絕影」都不幸犧牲。

為了攻略人妻,曹操死了得力護衛、長子、侄子,還有愛馬,人妻王的偉大航程才正要開始呢,就遇上了空前的挫敗。

從此以後,曹操就深刻學到教訓了……嗎?

不!身為一個目標遠大的人妻殺手,這點兒破事,不足以阻擋曹孟德內心的渴望。

「我是誰?對了……我是曹孟德,永不放棄的男人!」曹操如此地嘶吼著。

若為人妻故,情義皆可拋

曹操在與「飛將」呂布激戰時,得知呂布有個屬下名為秦宜祿,他的老婆杜氏也是個大美人。至於曹操是如何得知消息的呢?這就得講到義薄雲天的關二哥—關羽。

當時曹操與劉備聯手,大軍包圍呂布所在的下邳城(今江蘇邳州)時,某日關羽隻身來到了曹操帳前求見。

「是雲長啊,今日前來有何要事啊?」曹操伸了伸懶腰,問道。
「關某有一小小心願,望曹大人成全。」關羽眼神堅定,語氣鏗鏘。
「喔?難得雲長竟有求於我曹操,但說無妨。」曹操略感訝異,身子不禁向前趨了一些。
「關某仰慕呂布部將秦宜祿之妻杜氏已久。盼曹大人在下邳城破後,能將杜氏許給關某為妻。」關羽說到此處,不禁有些臉紅,名副其實的「面如重棗」。
「原來如此。雲長特地前來請求,我若拒絕也未免太不講人情。好吧!這事我應允你,待滅了呂布後,杜氏就是屬於你的了。」曹操一口答應。
「關某在此先行謝過曹大人!」關羽神情雀躍地回道。

沒想到一直以來給人正氣凜然形象的關羽,竟然也對人妻有興趣,畢竟當時他也是個正當盛年的男子漢呀!

可能關羽平時都是正經八百,突然提出這種要求,讓曹操對這位杜氏感到非常好奇。究竟這個女人有多漂亮呢,漂亮到關羽都肯拉下臉來拜託?曹操暗自記下,決定到時候要親眼見識見識。

就在下邳城破,呂布被處死之前,秦宜祿碰巧擔任呂布的使者,出使拜會割據淮南地區的諸侯袁術。袁術也許是想討好呂布,或者純粹看秦宜祿一表人才,於是自作主張地將一名不知哪弄來的劉姓皇族閨女,許配給秦宜祿。

秦宜祿有了新歡,就再也沒回下邳,髮妻杜氏只能每日折一枝楊柳,在小村外的溪邊河口默默等著他。

曹操處理完呂布後的第一件事,就是三步併兩步跑到秦宜祿宅邸,想親眼見見秦夫人的模樣。不看也罷,一看驚為天人,杜氏的美貌果然是名不虛傳,當下把對關羽的承諾拋到了九霄雲外。

「這位太太,尊夫長期不在家,一定是寂寞難耐、每晚垂淚到天明吧?」曹操「壁咚」著茫然不知所措的杜氏說道。

望著杜氏梨花帶淚的容顏,曹操下半身「火車快飛」,趕緊把她帶回家,用身體好好地嚴加拷問。

當時關羽得知朝思暮想的女人被曹操橫刀奪愛的時候,反應是「心不自安 4」,得不到心上人而失魂落魄兼超級不爽。之後關羽短暫降曹時,曹操對他百般討好,想必也有一些補償的心理吧?

爭「甄」有意思

再回過頭來說曹操。歷經了搶新娘、泡人家伯母、奪關羽心頭所好,甚至連寡婦也不放過,此時的曹操在人妻攻略上,已經到達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不!只有超越、沒有極限,這位亂世奸雄豈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所想的如此簡單!

把時間拉回漢末時期,初步平定黃河以南的曹操與統一河北的袁紹,兩個少年時代的好友,為了爭奪北方霸主地位,不惜生死相搏。這場決戰以袁紹失敗告終,曹操趁勝追擊,一路攻陷了袁軍大本營—鄴城(今河北臨漳)。

《世說新語.惑溺》中記載,曹操進入鄴城之後,所心心念念的就是袁紹次子袁熙之妻,名曰甄氏。甄氏在河北一帶是出了名的美人胚子,曹操早就慕名已久。

正當曹操準備要召甄氏前來之際,身旁的下屬回道:「啟稟大人,甄氏已被公子曹丕搶先一步了,大人下次請先記得來電預約。」
曹操:「幹!」

曹操的人妻攻略出現了意外的挫敗,對手竟然是自己的兒子,原本唾手可得的愛妾,變成了自家兒媳婦。 後來曹丕與甄氏所生的兒子,就是先前提到的魏明帝曹叡。

這段逸話後來還加入了曹操的另外一個兒子曹植,一說曹植因為心中思慕兄嫂甄氏,而寫了 〈洛神賦〉 來表達情意,不過這種說法並沒有確切的根據,只能當作是一種假說。隨著後世的穿鑿附會,曹氏父子三人與甄氏之間的愛恨情仇,被改編成了戲劇《洛神》,在民間廣為流傳。

甄氏到底有多美,從另外一則故事也能窺得一二。曹丕有次舉辦酒宴,邀請了眾多文人參與,宴中酒酣耳熱之際,曹丕讓甄氏出來與賓客們致意。甄氏一出現,眾人盡皆伏拜,不敢多看甄氏一眼,深怕冒犯了曹丕。唯有一個名叫劉楨的文人,見到甄氏的面容時不由得呆了,雙眼直盯著甄氏看,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之後,氣得下令將劉楨逮捕。原本曹操打算處死劉楨,但大概是念在劉楨頗有文采(名列建安七子之一),基於惜才而改罰服勞役。可憐的劉楨,就為了那短暫的「小確幸」而遭受無妄之災。

互蒙其利的好事?

總體而言,漢末三國時期娶寡婦為妻的例子並不罕見,當時對於女子貞節的觀念不像宋朝之後如此看重及嚴苛。 比如劉備入蜀後,就娶了正在守寡的劉璋弟媳吳氏為妻;劉備稱帝後,吳氏更被立為皇后。

戰亂頻繁的世道,失去丈夫的女子很難獨自生存,何況還要養育孤子? 能夠找到一個有權有勢的男人依靠,或許是比較務實的辦法,因此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攻略人妻其實不是什麼標新立異的事。

話雖如此,像曹操這樣對於人妻有特別渴望的,的確是稀世少有,因此我想以這句話,為曹操畢生對人妻的狂熱作一番總結:「無人妻,毋寧死。」

【補註】

1. 據《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與 〈武文世王公傳〉 記載,曹操妻妾共十四位;尚有一位陳氏,見於《三國志.魏書.趙王幹傳》裴注所引《魏略》。
2. 據《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記載,曹操兒子共二十五位;還有六個女兒,三位嫁給了漢獻帝劉協,見於《後漢書.孝獻帝紀》,另外三位分別許配給何晏、荀惲和夏侯楙,見於 〈曹爽傳〉、〈荀彧傳〉、〈夏侯惇傳〉。
3.《世說新語. 假譎》: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游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云:「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不能得動,復大叫云:「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4.《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裴注引《蜀記》:「曹公與劉備圍呂布於下邳,關羽啟公,布使秦宜祿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許之。臨破,又屢啟於公。公疑其有異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

(本文書摘內容、圖片出自《非普通三國:寫給年輕人看的三國史》,由 方寸文創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你可能也想看這些文章

【歷史翻案】原來日本人讀得才是正版的三國演義啊!難怪奸臣曹操在日本會大受歡迎
【歷史解密】原本《三國演義》的曹操是帥又聰明的「好英雄」,究竟是誰抹黑了曹操?
【三國浪漫史】曹操與劉備廝殺一輩子,竟然是因為太過深愛彼此
【三國有嘻哈】第一位因為用文言文唱嘻哈被哥哥討厭的人:曹植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不認同你就變成「惡魔黨」?從國慶主視覺不放國旗爭議,看見歷史成「一言堂」的荒謬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雙十國慶快要到了,一位時常分享歷史照片的粉專放上了今年的國慶設計,質疑政府為何不在主視覺上放上國旗,引發討論。

本篇文章想讓讀者知道,人有各自的立場很正常,但重點是你能不能接受不同的「史觀」?如果一味將你不認同的言論打成「科學小飛俠」中的「惡魔黨」,來證明自己的正確性,那麼我們都可能成為阻礙國家進步的老古板。(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 焦糖 陳嘉行(焦糖哥哥)

從婚姻平權運動開始,我大概就無法假裝自己是對政治無感、沒興趣的人。

讀了歷史,我能理解為什麼談政治很危險,因為在以前,政治不正確不是只有吵架而已,很容易就莫名其妙的消失或死掉。

時至今日,這種揮之不去的恐懼還潛藏在島嶼人的心中。

但不討論政治,不去了解臺灣與日本、中國的歷史糾結,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相互理解;沒有究責沒有真相,怎能要求受害者一定得放下!?

如果鄭捷會讓你憤怒,為何我們會原諒殺害無辜百姓的政權?

我們看鄭捷事件、看小燈泡、看湯姆熊小孩被割喉,我們會同樣難過與氣憤;只是換成歷史事件,一個政權殺害無辜百姓,不論這政權替這些老百姓扣上什麼罪名的帽子,這種行爲就是可惡至極,怎麼會有人反而開始檢討受害者呢?

遣責「無辜的人被殺害」不該受政治立場而有所不同,這標準放到現在自由民主的社會,所有人都會同意不管哪一個政黨執政,都得保障老百姓的人身自由安全。

公眾人物碰政治議題,都得付出代價;但我還是決定要與更多人討論政治與歷史,因為我對島嶼上的人民素質有信心,即便吵吵鬧鬧最終也能成為公民素養更好的國家。
有個粉專常分享一些懷舊影片與照片,

我也是其忠實觀眾;但最近他熱愛的青天白日滿地紅沒有出現在 106 年國慶主視覺,發了許多批評政府的文章。

就美學設計來看,今年主視覺才算有設計,以往就是在雙十的 logo 上加點東西而已。但對方覺得醜覺得不堪,完全是不符他的意識型態,這點大家絕對要尊重,因為這是他自己對國家認同的自由;就像有些人覺得十月十號就得吃冰淇淋一樣。

我們太多人只接受單一史觀,對史料視而不見

讓我覺得比較難過的是,我們太多人只接受單一史觀,即便坊間有太多史料而成的書籍,很多人還是選擇視而不見 ;不是跟你立場不同或是你不喜歡的言論,對方就是惡魔黨,而你間接驗證成了科學小飛俠。這種邏輯就像許多一神信仰的宗教崇拜者,我信的是真神,其他的理所當然是魔鬼了。

很多單一事件看似不同,但只要追根究底,其實都是因為對歷史的認識不夠全面。我們都知道德國對於納粹那段喪盡天良的歷史選擇承擔面對與道歉。但德國政府要嘴硬,其實也有許多開脫之詞。

如,希特勒又不真的是德國人、沒有當時納粹科學家的貢獻,我們能享受這些科學成果嗎?!沒有納粹把蘇俄殺到不要不要的,逼得共產國際向英美求救,才得以加速共產國際瓦解,全世界現在能享受自由民主,還不是要謝謝希特勒(咦!)

要不是達爾文發表物種演化論,納粹哪會拿來執行,所以英國才是始作俑者(咦!)
如果你覺得這邏輯太荒謬(ㄇㄧㄡˋ),乃哥別生氣。那我再問問各位:

印度要謝謝英國殖民
非洲要謝謝歐洲殖民
馬雅文化要謝謝西班牙殖民
臺灣要謝謝日本殖民
臺灣要謝謝中華民國殖民

這個「謝謝」背後是多少血淚?冤獄與人命換來的!

只因為日本帝國政府給你鐵路、農田灌溉系統與自來水就要謝謝?還是因為中華民國給你十大建設就要謝謝?

接受多元歷史,才不會成為阻礙國家進步的老古板

我能體會要承認所愛的所支持的人並非完美曾做過壞事,在情感上是不容易的事;但唯有理性的把那些被傷害的人也考慮進去,我們才能真正放下,放過別人接受自己。
在我之前的長輩如果無法接受多元史觀,我們很難去改變,因為他們就是活在那時代的人,他們只能相信自己所見所聞。

而我們這輩的人不去了解臺灣史,以現在學校的歷史課綱,學生在多元資訊,學校在不受政治干擾下教授歷史;十年二十年後,我們老了,這些學生長大入社會,我們這些老人就會成為他們眼中搞不清楚狀況,阻礙國家前進的老古板,我們可能會成為我們現在覺得不可思議、邏輯衝突、史觀、自我與國家認同錯亂的人。

十月十號,你想揮舞青天白日滿地紅或臺灣獨立,那都是每個人愛國的表現;只是悲哀的是,在中國政權眼中,大家都是搞祖國分裂,企圖顛覆國家政權的反動份子。
我最常被說「歷史是過去的事,現在開心生活就好。」

在人類還沒有到達澳洲大陸時,澳洲有幾十種巨型的有袋動物,當智人開始在那生活,帶來了傳染病;這些動物來不及透過演化來告訴下一代「這些外來者危險」就滅種了。

還好,人類可以只透過學習來避開危險與分辯善惡。

(本文經原作者 焦糖 陳嘉行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請見 連結 。)

推薦閱讀:

國民黨掩埋的辛亥革命真相:一段不下於納粹的種族屠殺史,孩子的娛樂就是比賽數屍體
【國慶不放國旗你支持嗎】鄉民推「奧會模式」,蘇嘉全:現在還有家家戶戶掛國旗嗎?
別再拿「紅綠藍」政治用色酸國慶設計了,設計師告訴你這次雙十圖案有那些優點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我媽對我說,我們是來自中國的「山地人」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管你幾歲都給你抓來,他用騙的手段!」「那個時候我們村子是真的需要槍」「越走越遠⋯⋯ 回不去了!」
「我跟我老公差了 40 歲,那不是願意的,是勉勉強強⋯⋯」

被國民黨掩埋的歷史還有太多太多,不只是台灣老兵,當年被中華民國帶離家鄉、替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的還有這群人:來自中國的少數民族。

他們是在歷史中被遺忘的人,卻從未忘記自己的故事,現在就讓這位阿卡族人慢慢說給你聽:

(責任編輯:林芮緹)

1960 年代的緬甸勐勇,最左的少女即為筆者的外婆。最左應為游擊部隊二軍軍長吳祖伯,後面兩位男士的其中一位是台灣派去的教導總隊人員。(作者提供)

文/張博濤(瑪努文化工作室

「對阿!我們是山地人⋯⋯ 你外婆的媽媽是巫師。」兒時媽媽的一句話,至今仍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但一直到我 21 歲的那年,我才從舅公和表舅口中,第一次知道那個藏在我內心很久且不得而知的身分 —— 阿卡族。

「我們是南坎阿卡列(廖)車股*。南坎*(音近似:Na Kha)(註 1) 是我們的祖居地,在現在雲南西雙版納車里(今景洪市)的南坎阿卡寨。在中國,我們這一族被叫做哈尼族 (編按 1),在西雙版納被特別叫做僾尼族,其實就是我們「阿卡」(編按 2)。列(廖)車股*是我們的姓,少數民族的姓,是祖先流傳下來的⋯⋯」

也是在那個時候,我才真正知道帶我長大的外婆真正的名字叫做「布珠」*,阿卡話的意思是白白淨淨的小女孩。

被中華民國騙出自己的家鄉,我們的轉型正義何在?

為了這個不知道哪裡來的軍隊,他們離開自己的部落、族人與土地,他們的歷史正義在哪裡?

「小弟我跟你講我怎麼出來的,那時候游擊隊到我們村子裡面來,他等於是招兵買馬啦!管你幾歲都給你抓來,給你排隊,他用騙的手段!那個時候我們村子是真的需要槍,然後他說:『我帶你們去拿槍!』我大哥就跟我講「你不要去」,我沒聽,結果越走越遠⋯⋯ 過了幾條江。越走越遠,回不去了!⋯⋯」

佤族的李大爹幾近憤怒地跟我講了這段話。聽著他敘述著當年如何從雲南瀾滄縣內的一個小部落被「騙」出自己的家鄉,我不禁問自己,到底有多少的少數民族耆老遭遇過這樣的對待?

「我跟我老公差了 40 歲,那不是願意的,是勉勉強強⋯⋯」講起這段搶婚過往,傣族(擺夷)的玉大媽眼神中透露的無奈,訴說著許許多多滇緬少數民族大媽們的共同生命經驗。講著家鄉西雙版納的潑水節,玉大媽開始與我唱跳起擺夷歌舞,與我的姨婆講起兒時模糊記憶中的擺夷話,「這個語言真的還沒有死亡!」我內心不禁一陣心酸,想著她們真的是台灣這塊土地上僅存的滇緬少數民族耆老,她們身上背負的是一段中華民國在建立過程中被埋沒的不正義。

我們的語言還沒有消失 (註 2),但正在隨著老人家的身影,離我們越來越遠。

台灣原住民族在 總統道歉 後,開啟了轉型正義的各項政策。但我們滇緬少數民族當年為了中華民國在異域叢林奮戰,少男被抓去當幼年兵,10 歲的孩子背著跟自己一樣重量的彈藥。少女不到 15 歲就被搶婚,在逃難的時候臨盆生產。

為了這個不知道哪裡來的軍隊,他們離開自己的部落、族人與土地,他們的歷史正義在哪裡?

我們被歷史遺忘,但我們從未遺忘自己

從沒想過媽媽兒時的一句「我們是山地人」,背後所蘊藏的是深刻的族群文化與歷史記憶,而我們正是那一群在歷史中被遺忘的人。

「來的時候都很小,什麼阿卡、擺夷、老黑⋯⋯ 不記得了。」老人家每每講起自己的族群身份,總是會先講這句。

但真的是如此嗎?

邊放著我從西雙版納阿卡族部落朋友傳來的音樂,我的舅公與表舅不約而同地都唱出了一首阿卡族男女對唱的情歌:

「『Osha mia naw lee amen o』*,意思就是『我好痛苦啊,是為了思念妳好痛苦!』男的唱給女的聽是『Amee』(阿悶)*,amee 是女人;女的唱給男的聽就是『阿威』*⋯⋯ 因為我們阿卡工作的時候,有的時候是中間隔了一個河谷,兩個山面對面嘛!這邊山唱歌對面也聽得到啊!他所思念的人在那邊他就唱啊!」

不只是歌曲,許多阿卡族重要的生活文化習俗,老人家其實也都記得很清楚 ,我的表舅甚至能夠追述五代祖先的名字,還能清楚講述禁止生雙胞胎的習俗。

「雙胞胎是鬼,不能要。」

「生雙胞胎給他弄死,拿那個我們在家裡面燒木材的灰,用那個灰把那兩個小孩給悶死,悶死拿去丟掉;然後他一家人不管有幾口,趕出這個村莊,去外面流浪一年⋯⋯ 這一年,任何人都不能跟他們講話,不能跟他們接觸。它的理由很簡單,我們阿卡講『錯呸』(tsaw peh),就是鬼附身,邪靈附身。就因為邪靈附身,你們那個家才會生兩個小孩,所以把你們整個家趕出去⋯⋯ 流浪,等你們把這個邪的東西弄乾淨,才可以回來。」

聽著家中耆老講著在泰國北部的親戚,講著當年逃難之前兒時在緬甸時的部落童年生活,我像是重新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我的家人 —— 從沒想過媽媽兒時的一句『我們是山地人』,背後所蘊藏的是深刻的族群文化與歷史記憶, 而我們正是那一群在歷史中被遺忘的人。

除了 平埔族群 ,別忘記我們;僅以此篇與原住民朋友和廣大的社會大眾分享。

並敬我已逝的外婆與所有在那個時代遭遇苦難的人們。

語言和文化並未消失,需要的是紀錄與傳承。

附註

1.  所有*皆為族語,暫時無法以正確的羅馬拼音紀錄,若有相關語言學、人類學專業的專家有興趣,歡迎隨時來信聯繫,若能提供協助,感激不盡。

2.  仍有部分耆老能夠完整、流利地以擺夷話溝通。
編按

1.  在中國,阿卡族被稱為哈尼族(Hani),列名中國第 16 大民族,在文獻有「和夷」、「和蠻」、「和泥」、「離泥」、「倭泥」、「哈尼」、「斡泥」等外稱。祖居地為中國雲南,目前在緬甸、寮國、泰國、越南等國均有族人分佈,總人口約 175 萬。

2.  一說,阿卡族(Akha)意思是「我是遠方來的人」。

延伸閱讀

行政院將正名平埔!但你知道為何是「平埔原住民」而非「平地原住民」嗎?
草莽沒有錯,草包才是問題──為什麼民進黨不應分開處理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

看更多被遺忘的歷史

【歷史課本不會教的事】致覺得原住民很野蠻的人:你知道你的祖先有「吃番肉」的習俗嗎?
將外婆口中的歷史搬上漫畫舞台——《北投女巫》不談女巫,談當代青年與台灣認同的曖昧
【國民黨不會承認的歷史】這位美國記者記錄二戰後,台灣受 KMT 的蹂躪不比日本被丟原子彈小
原來歷史課本少教了!荷蘭趕走西班牙不是為了爭奪台灣,而是一場「獨立戰爭」

關於作者

張博濤,台大森林系,大學時期遇見人類學後對原住民族土地議題甚感興趣。兒時曾被阿卡族的外婆在龍潭的干城五村帶大,但遲遲到這一年才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希望能逐漸投入族群文化的復振和耆老歷史的重新撰寫,回到異域尋根。

目前正希望能以紀錄片和書籍的方式重新記錄,期盼能找到與自己一樣有這樣血緣的人一起投入,歡迎以臉書方式聯繫 瑪努文化工作室

(本文經合作夥伴 Mata Taiwan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原文標題為 〈我媽對我說,我們是來自中國的「山地人」〉。)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日本最殺的政治家】碰到事情就用暗殺解決!因為殺太多人被天皇討厭的男人

$
0
0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改變時代的日本人》】

德川幕府帶給日本長達 300 年的太平盛世,但是美國海軍駛入日本江戶灣的「黑船事件」,不僅讓日本陷入恐慌,也掀起了「尊王攘夷」的革命風潮,要重新擁戴天皇以抵抗外敵入侵。面對內憂外患的空前危機,日本卻能成功地脫胎換骨、躋身世界列強,就是靠著多位「維新志士」推動改革。

英雄造時勢,但時勢也造了英雄;能夠改變命運的始終是「人」,從這些關鍵人物身上,也許可以找到值得同樣在大國夾縫求生的台灣借鏡的道路。

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知名的坂本龍馬的好友武市半平太,因為非常耿直甚至有些不知變通,而使得他最後卻成為了政爭的犧牲品——或許也適合期望改革台灣社會的人們看看吧。

(責任編輯:林芮緹)

維基百科

武市半平太是個不懂變通的人,他一心推動「尊王攘夷」,因此成立了「土佐勤王黨」,希望藉著組織土佐地區的下級武士,共同來推動王政復古的理想。但當理想窒礙難行,他想到的,卻是利用暗殺的方式,除掉阻礙他實踐理想的人。他不僅指使殺死藩內重臣吉田東洋,勤王黨人也在京都殺了不少佐幕人士或公武合體派的倡議者。

但暗殺的路不長久,等到政治情勢發生變化,半平太就成為犧牲者,被問責並要求切腹,結束了他絢麗而短暫的從政之路。

保守派的領導者:雖出身低賤卻無人敢輕視他

土佐藩編按:約為現在的日本四國高知縣)出身的武市半平太,是個飽讀詩書、德行崇高,受到地方人士敬重的人。在階級森嚴的土佐,他雖然出身下級武士,卻因為能力超強,被提拔為最低階的上士「白札」,對藩政有進言權。

藩裡對他一向不敢小覷,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他背後有兩百多名下級武士組成的「土佐勤王黨」撐腰。

「勤王黨」出了不少優異之士,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 坂本龍馬 。龍馬是「勤王黨」很早期的成員之一,但也很早就淡出勤王黨的活動。他淡出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喜歡好友武市的作風,另一方面,武市也知道,能力不在他之下的龍馬,需要去更遼闊的地方發展。

龍馬曾經勸過武市乾脆棄藩,因為只有打破體制,才能夠創造新時代。不過武市的想法顯然沒有龍馬那麼跳躍,因此他還是堅持在藩內推動改革跟「一藩勤王」的夢想。

為了天皇!不惜暗殺政敵也要達成政治目標

「一藩勤王」的意思,就是由土佐此一「雄藩」(編按:日本江戶時代具有強大經濟、政治影響力的藩國)來勤王保駕, 希望控制朝政後,再透過朝廷來宣示攘夷。

保守的武市半平太,本身深受 尊王攘夷 思想的影響,曾經在江戶和長州藩的久坂玄瑞(吉田松陰的學生、妹婿,後來死於「禁門之變」)、薩摩藩的樺山資紀(後來出任首任台灣總督),簽訂了「三藩密約」,相約要說服藩內實行攘夷。只是三人回到藩內,都遭到保守派反對而不了了之。

半平太有一回被叫到城內,跟藩內重臣吉田東洋辯論,東洋是一位務實主義者,他質問武市,一旦推動王政復古,將國政交給不問世事、缺乏能力的公卿,是否有辦法實行攘夷?武市辯不過東洋,最後翻桌走人。但這一場翻桌,奠定了後來土佐的政局轉變。

武市回到家裡,越想越氣,從「勤王黨」當中找了幾位精幹之士,決定暗殺吉田東洋,再跟藩內的反東洋派合作,奪取政權。

這批暗殺團選在一個下雨的夜裡,趁著吉田東洋帶著酒意返家途中,半途殺出,三兩下就將他斬死。 吉田一死,藩內有能力佐理藩政者所剩無幾,能力很強的武市因此得到「他藩接待職」的官位,簡單來講,就是藩的外交官,負責跟他藩來往溝通。武市於是開始力推「一藩勤王」的夢想,帶著「勤王黨」的夥伴上京。

從暗殺變成「濫殺」,連天皇都忍無可忍

在京都,武市巴著「攘夷派」公卿三條實美,希望能夠為皇室效忠,盡棉薄之力。在當時京師一片攘夷氣氛下,他扶搖直上,還帶兵護送攘夷派公卿三條實美、柿小路公知前往江戶質問將軍到底何時才要實施攘夷。

只是政治當然沒那麼簡單,攘夷派有動作,敵對的「公武合體」派,也沒有閒著。這一段時間,陸續發生了和宮下嫁等事件,「公武合體」派逐漸抬頭。武市等勤王黨人,於是深深覺得朝廷公卿之所以無力要求幕府推行攘夷,都是因為太多「公武合體」派人士的阻撓。這位來自土佐鄉下的武士,採取的方法跟在土佐一模一樣──暗殺。

他派遣手下幾位劍術高強者,盯著「公武合體」派人士,採取暗殺行動。這些暗殺弄得京裡雞飛狗跳,他手下主要負責執行暗殺任務的岡田以藏,也得到一個「人斬以藏」的渾名。

暗殺行動越來越囂張,這些暗殺者以「天誅」為名,在京都簡直無法無天。許多「公武合體」派人士都不明不白地喪了命,京都治安陷入一團混亂。而這些死亡者,大多也不是重要大臣,而是江戶方面的命令執行者、或者「公武合體」主張的倡議者而已。

武市的行動果然招惹來許多不滿,包括孝明天皇本人,都對這種目無法紀、徒增治安混亂的暗殺事件感到生氣。 等到原先主張攘夷的孝明天皇轉向「公武合體」立場後,來自會津、親幕府的新任「京都守護職」松平容保來到京都,開始對攘夷者的行動展開壓迫。

政治沒那麼容易!濫殺政敵的下場就是遭到報復

一八六三年,攘夷派在京都引起騷動,「公武合體」派發動「八一八政變」,大舉彈壓攘夷人士,朝廷急進派的公卿幾乎都遭到免職,跟著長州兵逃離京城,先後流落長州、太宰府。孝明天皇從此徹底轉向支持公武合體。情勢急轉直下,原先得意的攘夷志士在京都頓失依靠,「公武合體」派全面掌握權力。

這一場政變也造成了攘夷勢力全面激進化,後來的「池田屋事件」、「禁門之變」,都是如喪家之犬的攘夷志士所發動的失敗武裝起義。這些行動,也造成了重大死傷,甚至讓京都不僅僅是治安堪憂,還再一次陷入戰火。

半平太很快地回到土佐,原先是希望能夠在土佐重新整備再出發,奈何土佐的政權再一次落入老藩主山內容堂手裡。山內容堂正是當年重用吉田東洋的人,他再一次啟用東洋的手下,比如後來領導土佐邁向現代化、維新之後力挺自由民權運動的東洋姪子後藤象二郎,就在當時出任主導藩政的「大目付」職務。

東洋黨人再次執政,目標當然是為東洋報仇。 在容堂、東洋黨人的追究下,勤王黨的岡田以藏先被逮捕,在不斷拷問之下,供出了這些殺人行動,都是武市半平太所指使。半平太先被關押問責,又被命令切腹。

改變了時代,卻不知變通的革命家

一八六五年,武市半平太受命切腹,短暫的人生只有短短三十七年。他的死也讓勤王黨就此解散,黨人四散流離,比如後來跟龍馬一起為「薩長同盟」奔波,也一起被刺殺身亡的中岡慎太郎,就是勤王黨解散之後,脫藩的志士。

勤王黨曾經一時改變時代,但因為武市個人過於迷信暗殺、不知變通,終至災禍。而武市的死對頭後藤象二郎,後來卻成為維新的大功臣,下令武市切腹的山內容堂,後來還被尊稱為推動大政奉還的「四賢侯」之一。

這中間當然有一些轉折,但也意味著 在大時代之中,如果沒有體會到氣氛的變化,而貿然採取過於激烈或者偏執而不變通的行動,就可能帶來災禍 。學養俱佳的武市半平太可以說是最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也許你還想看這些文章

【史上最衰日本政治家】沒有他日本現在還是戰國時代,卻被當「奸臣」暗殺刺死在街頭
美國革命運動教會我們的事:民主的真諦不是投票,而是願意犧牲自己的自由
【堅持做對的事】發敬老卡彌補取消敬老金,柯文哲霸氣:只會發錢是沒腦的政府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改變時代的日本人》,由 平安叢書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台灣為什麼沒有宮崎駿?50 年前國民黨一個念頭,讓文化沒落數十年

$
0
0

【為什麼要挑這本書:《台灣時光機》】

原來台灣的漫畫也有過這樣的美好年代,如果好好發展下去,台灣未必不能成為堪比日本的動畫大國,但國立編譯館(當時下轄行政院教育部)一個錯誤的觀念徹底地斷送了台灣的機會、浪費台灣人的天份,錯誤的政策不會比貪汙來的不可怕啊。

沒有好的文化,何來文化產業之有呢?現在台灣的文化受到太多遺毒傷害,和娛樂有關的事物都會被當成罪惡,過去黨國威權的眼中只有夢幻中國,沒有台灣,如果有時光機真想穿越回去問:「殺人魔蔣介石是看漫畫學壞的嗎?」(然後立刻被槍斃)

(責任編輯:余如婕)

兒時家裡親戚聚會,常有人會問我:「你長大要做什麼啊?」我都回答:「我長大要當畫家!」記得有一位八嬸婆總是親切地警告我:「當畫家賺不到錢喔!」

的確那時代,台灣還沒有人可以預測這種可以發展無限商機的文化創意產業。台灣現代無人不知的哆啦 A 夢,出現於 1969 年,最近彩繪飛機飛上天空的 Hello Kitty 出現於 1974 年,老牌迪士尼推出的「冰雪奇緣」大賣,也順勢推出主題館,這些創意無限、商機也無限的動漫,難道台灣早期都沒有培養出半個人材嗎?

其實 1950 年代,台灣漫畫一度風起雲湧 ,報社像《新生報》、《中央日報》的漫畫連載叫好叫座,新竄起的兒童雜誌《學友》、《東方少年》等,也對兒童漫畫的發展推波助瀾,漫畫家劉興欽便崛起於此時,他的《阿三哥與大嬸婆》、《機器人與阿金》風靡全台。

葉宏甲也應邀為新創刊的《漫畫大王》畫連載,諸葛四郎系列首本《大戰魔鬼黨》一炮而紅,粉絲瘋狂來信,逼得葉宏甲從一早醒來畫到半夜,之後諸葛四郎兩度拍成電影,香港版由女星上官靈鳳反串,電視劇則由衛子雲飾演四郎。

可是好景不常,有人認為漫畫書會教壞小孩,於是 1966 年開始,國立編譯館嚴格執行漫畫審查,溯及之前未送審漫畫,造成租書店漫畫被大舉沒收,創作者只好轉業或停筆。 後來出版社乾脆直接引進日本、歐美漫畫(類似現在的 A 片都是沒版權反而節省經費),直至 1980 年,敖幼祥的《烏龍院》風靡全台,帶動本土漫畫復甦,葉宏甲試著再度提筆,卻屢遭退稿,大師時代宣告結束。

有自己的文化,就可以創作出與別人不同的作品,美國文化出現各種超人系列, 日本文化產生宮崎駿的作品,外國長期孕育他們的文創經過數十年開花結果,我們卻左手打右手,讓好不容易在二戰後蓬勃產生的本土漫畫,因為衛道人士的反對,因而斷層數十年。

歌手羅大佑的熱銷單曲 〈童年〉,這句「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到那支 寶劍?」講的便是我們這些四年級生,幼時腦袋瓜魂縈夢繫的大哉問,不過經過這麼多年後,我猜那寶劍應該是被隱匿在政府裡面的魔鬼黨搶走了。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台灣時光機》,由 玉山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 維基百科 。)

【BO 精選活動】

10/18(週三)晚上 7 點,台灣知名文物收藏家,秋惠文庫庫長林于昉醫師將與有「藏書界竹野內豐」之稱的活水來冊房黃震南先生,共同舉辦「老文物的台灣史」講座,講述台灣老文物的故事。

講題:  老文物的台灣史
對談:秋惠文庫庫長林于昉醫師、活水來冊房黃震南先生
時間:10/18(三)晚上 7 點至 9 點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閱樂書店
費用:150 元(附飲品)

你可能也想看這些文章

【文創困境】曾出過動畫、和灌籃高手一樣紅的本土漫畫《Young Guns》,為何最後無疾而終?
16 年來我們都沒看懂的神隱少女——千尋最後能一眼認出父母不在豬群裡,其實隱藏雛妓的悲劇
台北主燈是如何通過評選把關?這位動畫師說出福祿猴背後四點「潛在風險」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你也覺得一貫道是邪教嗎?解密蔣光頭 40 年前如何靠「抓邪教得獎金」制度洗腦台灣人

$
0
0

【為什麼要挑這本書:《台灣時光機》】

如果你也認為一貫道是邪教,不妨看看這位被國民黨密員告密的桃園女工,你會發現台灣社會很多的可能是戒嚴時期就貼上,過了三十年還是沒撕乾淨的標籤。

(責任編輯:余如婕)

在報紙的徵人廣告上,一間佔地三千多坪的桃園塑膠工廠正在召募員工,對沒學歷、沒背景的年輕人來說,這職缺雖然沒什麼前景,但起碼三餐溫飽。獲錄取的女工林秀華,離鄉背井來上班,只為求一口飯吃。

白天,塑膠廠的作業單調而無聊,只有夜裡在宿舍休息時才能稍稍喘息,為了讓心靈有個寄託,林秀華有了祕密,就藏在枕頭下;深夜,她趁室友都睡著了,偷偷把枕頭下面偷藏的小冊子拿出來看,裡面全是修道修佛的文章。

一天,警察突襲廠內,林秀華及另一個女同事葉明玉被揪出,宿舍床位也被搜,總共找到 23 本冊子。她們被控參加「邪教」,「罪證確鑿」百口莫辯,慘被開除。這是 1975 年發生的事,所謂「邪教」即是一貫道。

開除事件後沒多久,星期三下午,在台北市福州街 15 號經濟部大樓的第一會議 室內,來了一群西裝筆挺的政商界人士,主席是孫運璿,委員包括辜振甫、吳舜文等人。會議名稱為「中國國民黨生產事業黨部第一屆委員會第十五次的委員會」,會議內容機密。

會中,鄭重地報告了華孚工業桃園廠內有兩位女工林秀華、葉明玉被開除、依法究辦,因為一貫道是政府明令禁止,為匪諜及不法份子所利用的外圍活動組織;至於密報有功的「黨員」黃同志,獲頒發 500 元獎勵金。

獎金相當於五分之一月薪

500 元獎勵金多不多呢?當時的基本工資大約是 2 千 4 百元,500 元相當於五分之一月薪。以上故事不是胡說,好幾年前一份機密文件輾轉流到秋惠文庫,記載得清清楚楚,我把它公開,希望還她們一個公道。

一貫道於 1950 年被禁,1987 年解禁,被污名化為邪教、裸體拜教,全都拜獨裁專制的黨國黑手所賜。凡是集會、讀書會等與思想有關的,最容易被盯上,以叛亂、通匪羅織罪名,我身邊的人也有受害者。

兒時,父親的林秋江診所忙碌,家裡幫忙煮飯的是鳳嬌阿姨,她的先生姓蘇、苗栗人,在 50 年代,去參加一場讀書會後,無端被抓走,以叛亂名義被判刑,在綠島關了 10 年。要不是鳳嬌阿姨個性堅強,為了孩子出來工作,一個家早就散了。蘇伯伯出獄後,去開公車,一直到退休,後來獲得冤案補償。

蘇伯伯和二二八受難家屬等到了遲來的正義,但一貫道的這兩位女工,可能從 頭到尾不知道是誰密告的;她們被開除後,或許做生意賺了錢,人生有了轉機,但也有可能長期失業,全家陷入悲慘。無論如何,她們永遠沒有機會得到一個道歉、平反或補償。

二二八和平紀念碑雖然已經高高豎起,但在碑底下,巨大陰影處,曾經有無數 個命運如螻蟻般脆弱的女工們,莫名被害,卻連向外界唉叫一聲的機會都沒有,就被急速飛奔的時代與人們遺忘。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台灣時光機》,由 玉山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  維基百科  。)

【BO 精選活動】

10/18(週三)晚上 7 點,台灣知名文物收藏家,秋惠文庫庫長林于昉醫師將與有「藏書界竹野內豐」之稱的活水來冊房黃震南先生,共同舉辦「老文物的台灣史」講座,講述台灣老文物的故事。

講題:   老文物的台灣史
對談:秋惠文庫庫長林于昉醫師、活水來冊房黃震南先生
時間:10/18(三)晚上 7 點至 9 點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閱樂書店
費用:150 元(附飲品)

你可能也想看這些文章

那些年,我被慈濟洗腦的歲月
【當直銷改叫宗教】台灣宗教領袖病了——為什麼想讓師父「法喜」只能送車子?
解密中國洗腦工程:你的願望其實是他的願望,讓黨成為每個中國人心中唯一志向
走過戒嚴,他見證黨國勢力入侵校園的荒謬── 老校長用一生阻擋洗腦教育,拒立「民族救星」銅像
讀完你也可以學會黨國洗腦術!完美破解黑心歷史寫作攻略
為什麼中國沒有自由?從儒家至上到黨主席萬歲,中國人早就習慣被「聖人」洗腦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50 年前《時代雜誌》的性愛正妹照讓蔣光頭氣炸!解密這段課本不能教的台灣外交秘史

$
0
0

【為什麼要挑這本書:《台灣時光機》】

1967 年 12 月 22 日出刊的美國《時代雜誌》策劃了「在越南的聖誕節」專輯,宣傳了美國軍方推出的「休息復原計畫」,讓當時的美軍有機會選擇到日本、泰國、香港、南越或台灣北投「抒解放鬆」一下。

都是健康成年人,這個「放鬆」當然不是泡溫泉純聊天,當時《時代》上刊登了美軍和兩位台灣美女裸浴雙飛的照片,這不僅讓蔣中正氣炸,也讓台北在外國人的心中久久無法擺脫「買春之城」的形象,甚至台北全面禁娼、性產業走入地下社會,也是因此而起⋯⋯來看這段課本不敢教、也不能教的外交秘密。

(責任編輯:余如婕)

圖片來源:截自 Time December 22, 1967

近年流行「肉搜」,其中一個焦點人物,就是 21 歲時曾經來台的美國人亞倫貝利,若健在,應該 69 歲了,他的生死之謎至今仍是話題。

1967 年,美國《時代雜誌》一張北投浴照,惹火蔣中正。依現代標準來看,照片香豔但不色情,標題會寫成「美國大兵的雙飛裸浴之旅」,而圖說內容是:

「從台北搭計程車去北投只要 20 分鐘,就有 75 家旅館提供熱硫磺浴,其中 CP 值最高的就是文士閣,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丟下台北的樂子特地去享受,但來自辛辛那堤的 21 歲陸戰大兵亞倫貝利(Alley Bailey)是不會後悔這個決定的。」

北投溫泉自日本時代出名,去旅舍吩咐女中一聲,就會安排女性侍應生,這種 脫衣陪酒服務,台語叫作「做涼ㄟ」。泡湯、吃飯、聽那卡西藝人伴奏的溫柔鄉, 一時流行,日本人走後,美軍跟著來。

對於自己拋下台北旅館裡的小浴缸,改到大浴池泡湯的選擇,亞倫貝利顯然很滿意。但亞倫貝利能夠來台, 全拜「休息復原計畫」(R&R Program)所賜。1965 年越戰開打,越共刁鑽,美軍浴血作戰滿 3 個月,就有資格享受「休息復原計畫」的 5 天歡樂假期 ,任選遠東渡假圈中的某個城市,機票免費招待。

用女色換外匯是事實

在《時代雜誌》的報導中,比較了遠東各渡假城市的特色,包括日本、曼谷、香港、新加坡、檳城、馬尼拉、吉隆坡、澳洲及夏威夷等地, 台灣的介紹詞是:台北除了故宮收藏豐富外,只有少數文化景點,因為有柔順女人和精美食物,入選為美軍渡假城市。 對比日本的季節美景、泰國的按摩及寺廟,顯然,台北是靠「原始本錢」在搶觀光財,在地文化景點乏善可陳。

這樣露骨的評價,氣炸蔣中正,指示新聞局嚴詞抗議,痛斥報導傷風敗俗,為何明明日本、泰國及香港等地也有娼妓,卻唯獨台灣登了風俗照!

但其實,用女色攬客,當局心知肚明甚至歡迎。當年美國大兵每人約有 200 塊美金元的消費能力,而 蔣中正為了迎接美軍,特別指示整飭計程車、旅館業、妓女戶健檢等;據統計,1965-1970 年間,來台美軍人次超過 20 萬人,外匯收入逾 10 億台幣。

從 60 年代起,不管是台北德惠街、雙城街、農安路一帶的美式酒吧,或是林森北路六條通一帶的日式酒店,這些可敬的台灣上班女郎,不知替台灣賺進多少外匯!可是只要外國媒體一報導或日本出版一本《極樂台灣》,就倒楣了,酒店、理容院像過街老鼠被掃蕩,但食色性也,到頭來也只是化明為暗,從來沒有成功禁絕過。

如果《時代雜誌》的報導告訴了我們什麼,那就是觀光不能只靠美食或人情味, 忽視在地文化等軟實力。 蔣中正的暴怒顯然無理;那些看不起酒吧女,生氣與不屑的人士,也只是暴露自己的無能、虛偽與沙文主義。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台灣時光機》,由 玉山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Free-Photos,CC liscened。)

【BO 精選活動】

10/18(週三)晚上 7 點,台灣知名文物收藏家,秋惠文庫庫長林于昉醫師將與有「藏書界竹野內豐」之稱的活水來冊房黃震南先生,共同舉辦「老文物的台灣史」講座,講述台灣老文物的故事。

講題:  老文物的台灣史
對談:秋惠文庫庫長林于昉醫師、活水來冊房黃震南先生
時間:10/18(三)晚上 7 點至 9 點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光復南路 133 號 閱樂書店
費用:150 元(附飲品)

你可能也想看這些文章

你也覺得一貫道是邪教嗎?解密蔣光頭 40 年前如何靠「抓邪教得獎金」制度洗腦台灣人
台灣為什麼沒有宮崎駿?50 年前國民黨一個念頭,讓文化沒落數十年
【蔣中正這樣教小學生】「你這OO怎麼OO有OOO」你知道這些空格要填啥嗎?萬萬稅好頭痛怎麼辦?這是妓女獨門的避稅方法:「大姨媽來不准收稅!」
「這是我這麼貧窮,還想唸書的懲罰」一個日本女大生的告白,道出性產業的真相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現正發生!驚悚的國小歷史教育】試卷問「戒嚴的好處」,老師解答:沒有反對聲音

$
0
0

台灣解嚴已經 30 年了,但你相信嗎?如今的教科書竟然還會要學生寫戒嚴的「正面影響」!一位補習班老師臉書上貼出一份小學作業,題目問戒嚴的正面影響,學生該題留白卻被改題老師用紅筆寫上「沒有反對的聲音」。

根據 2009 年「白色恐怖基金會」統計,台灣 228 事件後到解嚴後兩年史稱白色恐怖的 43 年間,因思想、言論涉及叛亂罪,被依動員戡亂時期檢肅條例逮捕受難者有 8296 人,其中 1061 人被執行死刑。根據法務部公開資料,白色恐怖期間軍事法庭受理政治案件近 3 萬件,無辜受難者約 14 萬人。

這道難以痊癒的歷史傷疤,為何如今小學教育還會用「戒嚴正面影響是沒有反對意見」來教導學生?難道叫有反對意見的人去吃牢飯、甚至槍斃他們,叫做正面影響嗎?BO 獲授權轉載,以下全文貼上該名補習班老師的臉書內容:

文/吳俊泓

華國鬼島安親班的日常:這是我安親班小六的學生上禮拜的社會課作業,然後這禮拜收到老師批改後的結果。幫忙檢查並訂正學校作業是工作內容的一部分。

作業內容是社會老師作的學習單,內容是關於「戒嚴的影響」。上禮拜當下,看到下面的題目問說戒嚴的正面以及負面影響,看到「正面」整個超級大傻眼…. 戒嚴到底是有三小正面影響?

我當時叫學生填寫:沒有正面影響,然後讓學生繳交。結果這禮拜收到老師批改後的結果差點吐血。

戒嚴正面影響:「沒有反對意見」

原來社會上對有反對意見的人就讓戒嚴去吃牢飯、甚至死刑叫做正面影響 ? 這民主素養真是棒!這真的是一個 2017 年台灣小學社會科老師給予戒嚴的態度,而且居然是以學習單的方式讓學生這樣寫……

(本文授權部分經原作者吳俊泓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 。)

推薦閱讀:

講方言的罰款拿去買飛彈打共匪了?看看在戒嚴時期,各種被洗腦的荒謬日常
你在戒嚴時期可以活多久?沃草最新推出的網頁遊戲,神還原那段做什麼都會死的時代!
偽譯解密!國民黨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龜兔賽跑原來是反共抗俄故事?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26 件事讓你秒懂孫文多渣:對幼女始亂終棄、雷翻袁世凱….. 這人憑什麼當國父?

$
0
0

【為什麼要挑選這篇文章】

週末台北市長柯文哲去 交大演講 ,説國父十次革命才成功的事跡是最不好的示範;又説國民的素質未到所以他不能選總統。

國民黨中央委員連勝文對此 7 pupu,在臉書貼文表示,這樣的發言只是再一次曝露了這個人對歷史的無知,以及他無可救藥的的自戀!這些歷史,對後代年輕人的意義,就是鼓勵他們堅持理想,絶不屈服,在逆境中忍耐,再重新出發的這種正面價值!柯文哲既然如此不屑國父事跡,又覺得自己如此了不起,乾脆參考袁世凱的作法,直接稱帝就好了!

致連公子、認為我們的國父是孫中山的朋友:你們真的知道孫文的真面目嗎?

(責任編輯:余如婕)

文/  2F 與 找回真正的中華民國  共同撰寫

我們可以列舉看看,孫先生的事蹟,各位來評評理。到底孫先生有沒有資格,當中華民國的國父?

孫文,1870 年 11 月 24 日出生在夏威夷火奴魯魯(檀香山)為美國人(資料來源 AIT)。

1. 堅信基督教聖經,抵觸中國傳統教育,砸毀村廟神像遭鄉人驅逐。
2. 19 歲娶 18 歲盧慕貞。
3. 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在澳門行醫。
4. 上書李鴻章,未得接見。
5. 24 歲娶陳粹芬,列為側室。
6. 成立興中會檀香山分會,加入香港興中會總會。
7. 廣州起義失敗,害興中會會長楊衢雲被殺。
8. 倫敦脫險後,由日本黑龍會協助印書,牟名聲。
9. 惠州起義失敗。
10. 加入黑社會組織:洪門。
11. 經日本黑龍會援助,整合中國革命組織成立同盟會,但兩年即因內鬥瓦解。
12. 到處爆破暗殺滿人,嚴重撕裂族群,製造恐怖。
13. 31 歲娶 15 歲淺田春,32 歲喜歡上 10 歲的日本女孩大月薰,四年後結婚,婚後一年始亂終棄。
14. 武昌起義爆發後,看報紙知悉,由黑龍會引渡回中國進行收割。
15. 由自己的派系將自己選為臨時大總統。
16. 因為太過卑劣被宋教仁與黃興排擠架空,宋教仁另行成立國民黨。
17. 向袁世凱求官,任命為鐵路督辦,執行進度為 0%
18. 50 歲娶 24 歲宋慶齡。
19. 草擬亡國的二十一條草案,並向日本首相大隈重信條件交換,以請求支持,但不受理睬。
20. 二次革命被袁世凱擊敗流亡日本。
21. 成立獨裁性的中華革命黨,必須無條件服從領袖孫先生。
22. 在廣州成立軍政府,妄行共產主義被廣州鄉親陳炯明趕出廣州。
23. 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鮑羅廷合作以列寧式組織重組中國國民黨與創建黃埔軍校任蔣介石為校長。
24. 聯俄容共,讓中國共產黨加入中國國民黨以擴建基層組織。
25. 稱三民主義中的「民生主義」就是共產主義。
26. 中國國民黨在全面取得政權後,由黨中央決議通過孫中山為國父。

好了,您覺得孫先生有資格當中華民國的國父嗎?

(本文、圖片經原作者 找回真正的中華民國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假面孫文 〉。)

推薦閱讀

【嘴砲革命家】革命十一次孫文才出席兩次,你跟我說他是偉大的國父?
為什麼國父逝世紀念和植樹節同天?一面提倡保護的國民黨,其實才是戕害森林的元凶
【歷史解密】你所不知的孫文:我們口中的國父,其實是曾與日本首相密謀賣國的「國賊」?


【BuzzOrange 徵才:社群編輯+實習編輯】

► 如果你的臉書關注的全是政治公共議題
► 喜歡思考,找到別人沒發現的觀點、盲點,而且敢寫敢批判
► 很好奇什麼是「新媒體」,喜歡編輯/策展工作
► 喜歡挑戰、討厭一成不變,是個希望找到發揮舞台的冒險家
►   細心、主動、獨立思考、追求事半功倍、有問題不怕舉手

快加入我們!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 詳細職缺訊息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