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轉型正義】村上春樹要全日本正視南京大屠殺:忘記過去或竄改記憶是嚴重錯誤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歷史是集合的記憶,忘記或竄改都是不對的。但是,日本教科書鮮少有南京大屠殺相關論述,加上右翼人士不停弱化南京大屠殺的影響,這段歷史在日本國人記憶中可說是十分模糊。此外,前陣子更有一位日本學者將南京大屠殺視為 謊言 ,著書並流於全國 APA 連鎖旅店中。過度修正歷史的種種舉動令人質疑,文人村上春樹強力宣示:「我們必須對抗歷史修正主義」。
(責任編輯:鄭伊真)

經常被點名有望獲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在 2 日刊出的媒體專訪中,呼籲 對抗歷史修正主義 。他在 2 月出版的新書裡提及南京大屠殺。日本連鎖旅館業者元谷外志雄(Toshio Motoya)今年初因在書中宣稱 1937 年南京大屠殺是「捏造」,引發中國大陸強烈反彈。

法新社報導,批評人士說,日本民族主義派首相安倍晉三上台後,修正主義人士越來越大膽。安倍晉三主張, 日本必須擺脫過去限制,包括修改放棄戰爭的和平憲法 ,因這部憲法是美國占領者在二戰後強加於日本。

元谷外志雄不只在書中稱南京大屠殺是謊言,還自豪地將這本書放在全國 APA 連鎖旅館房間裡。根據中國的說法,日軍自 1937 年 12 月起在南京大肆殺戮、性侵和破壞,6 週內共有 30 萬人遇害。

若干為人敬重的學者估計遇害人數低於 30 萬,然而主流學者並未質疑這起事件。

村上春樹在 2 月出版的「騎士團長殺人事件」提及納粹大屠殺和南京大屠殺。「每日新聞」在訪問中詢及為何要提及這些議題,村上春樹答道:「因為 史是國家的集體記憶,我想,忘記過去或拿其他東西取代記憶,是個嚴重錯誤。

他說,「我們必須對抗」歷史修正主義

村上春樹表示:「我們小說家能做的有限,但是我們有可能以說故事的形式對抗那樣的勢力。」村上春樹經常批評日本躲避二戰侵略責任。

村上春樹:忘記或竄改歷史是錯誤的

2 月推出長篇小說「騎士團殺人事件」(暫譯)的作家村上春樹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及納粹大屠殺和南京大屠殺。他認為,歷史是集合的記憶,忘記或竄改過去都是不對的。

68 歲的村上接受日本「朝日新聞」、「讀賣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騎士團殺人事件」這書名,他一開始就有這想法。小說中的騎士團長是莫札特的歌劇「唐‧喬凡尼」(Don Giovanni)中登場人物。

村上說:「我每次聽,都在想騎士團長是什麼,我被那語詞感觸的奇妙所吸引,我很好奇,如果有騎士團長殺人事件的小說,那將會是什麼內容。」

村上在執筆撰寫「騎士團殺人事件」時,確實感覺到相較於過去的作品,技術上已有所提升。

他表示,距離推出作品「發條鳥年代記」至今已逾 20 年,感受到時隔 20 年,以前無法描寫出來的,現在可以描寫了。小說「騎士團殺人事件」中,隨著孩子誕生的同時也迎接結束,內容是「發條鳥年代記」一書中所沒有的鋪陳。

前年秋天,村上在撰寫這部小說時,因參加一場在福島縣舉辦的文學活動,曾單獨開車到東北的海岸,去到盡可能靠近福島第一核電廠的地方。他說,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在某些意義上是受創傷的,與日本整個國家受災是重疊的。身為小說家,對這可能無法做什麼,但想盡力去做些什麼。

他表示, 人類背負戰爭的深度創傷是具有重要意義的 。納粹併吞奧地利與日軍發動的南京大屠殺,西洋與東洋幾乎同時期發生的暴力,與這部小說中描繪謎樣畫作的老畫家有所連結。

村上說:「歷史是集合的記憶,所以忘記或竄改過去,是不對的。一定要負責,大家一起去背負才行。」

去年在丹麥舉行的「安徒生文學獎」頒獎典禮上,村上發表演說指出,「無論建起多高的壁壘,嚴酷地把外來者排除在外,那樣的行為只會傷到自己。」

村上受訪時說,「最近世界各地那種『排除異物,這人世間就會變好』的想法增強,設法要排除社會陰影的趨勢漸明顯,但我認為那是政治上的語言,我是不太相信的。我以小說的形式去描寫。」

至於推出長篇小說的原因,村上表示,長篇小說剛好與推特或臉書這種社群網站相反,當今是短訊被消費的時代,他認為撰寫讓人一讀就欲罷不能的作品是很重要的。

他認為,雖然小說並無立即產生效應的力量,但相信,時間會站在自己這一邊,一定會帶給人力量,他希望盡可能是帶給人正面的力量。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村上春樹提南京大屠殺 籲抗歷史修正主義 〉。首圖來源:Gianpiero Addi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宜蘭外海的日本國】揭開與那國島的神秘面紗,這裡的日本人為何都超愛台灣?
日本皇室說話了:請安倍首相正視!慰安婦不該是被漠視的歷史血淚


【歷史解密】連蔣介石都得讓出「首富」的位置!「東北王」張作霖父子有錢到難以想像

$
0
0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時光回到中國民初時期,當時各大軍閥想來都是獨霸一方的武裝勢力,但若要講到誰最有錢,恐怕連「中國四大家族」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都得向張作霖拱手讓出這個寶座。究竟多有錢?當時日本沒收張家財產時,光金銀一項就清點出了 2.5 億元!

注:美國史丹福大學所藏的 張嘉璈檔案中 ,侵華日軍特務機關對國民政府官員在上海外國銀行存款所做的秘密報告顯示:「蔣介石擁有資產 6639 萬(809 萬美元)、宋美齡有 3094 萬(377 萬美元)、宋子文有 5230 萬元(637 萬美元)、孔祥熙有 5214 萬(635 萬美元)、陳立夫 2400 萬元(292 萬美元),並列出國府高層政要 29 人總計存款額為 78606.7 萬元」故本文標題以蔣介石為題。

(責任編輯:林芮緹)

民初首富究竟是誰?這個問題無法輕易得出答案。不過美國人倒是曾經提出一個答案:宋子文。 在一份美國刊物上,宋子文被捧為「中國首富」,甚至還同時是「世界首富」。單憑這個「世界首富」我們就知道這個說法可信度不高,這只是宋子文的政敵所採取的一種宣傳策略罷了。

宋子文是不是首富,涉及到著名的「四大家族」問題。「四大家族」是中國共產黨對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四個家族的一種政治定位,按照這個說法,蔣介石大概算是民初首富,但這種「首富」和現代的富豪概念不太相同。「四大家族」是針對家族對國家的影響力來說,並不是說他們名下私人財富真到了四家各佔據中國四分之一財富的地步。

一九七一年四月,七十七歲的宋子文已經移居美國多年,離開中國前,他長期擔任中華民國財政部長,監管各大銀行,「國舅爺」的身份固然有一定的影響力在,但他本人作為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確實是當時中國最頂尖的理財人選。這一天,他到舊金山看望老友。在氣氛輕鬆愉快的晚宴上,他食欲大開,但不幸有一塊雞骨頭卡在喉頭,沒等取出他便窒息離世了。

宋子文的死是當時重要的金融事件,因為全世界都知道他曾經被稱為「世界首富」,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他的遺產將是一筆能引起金融動蕩的鉅資。

消息很快傳到了紐約—那是宋子文移居美國二十多年來的家。 當地政府相當振奮,因為很有可能從這個傳說中的世界首富身上課到可觀的遺產稅。一想到那筆可能是天文數字的金額,官員們就興奮得想吹口哨。

紐約州政府的稅務官員們認真調查了宋子文的財產。事實令人大失所望。

在紐約遺產法庭關於宋子文遺產分割執行書中,清楚記載了調查結果:宋子文的非固定財產為一百多萬美元,加上二十年間升值的少量房產,不過是七、八百萬美元之譜,或者說,最多也就一千萬美元。 這筆錢當然不少,但在美國只能算是一般水準,距離世界首富尚天差地遠。 這筆錢放到中國當然更是一筆相當大的數字,但是離傳說中「四大家族」的經濟實力,也是差了十萬八千里。需要注意的是, 宋子文的遺產之中,絕大部分還是他利用自己的經濟頭腦在美國投資理財得來的,並非來自於在中國的搜刮。

由宋子文延伸至蔣介石和其他幾個家族,情況基本上相差無幾。

早在一九二六年,《民視日報》這份四川的報紙就提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統計數字, 其中七十一個官僚軍閥要人私產總額達六億三千萬元,而張作霖個人則獨佔五千萬,高居榜首。 這只是民國初期的數據,隨著後來張作霖勢力不斷擴張,總財富應該遠高於此。

其實,統計個人財富價值並無太大意義,觀察財富力量背後的經濟實力才是最可靠的指標。 張學良晚年時曾經說了一句耐人尋味的話:「為什麼東北人那麼支持我們老張家?因為我們張家父子從不刮地皮。」在所有新舊軍閥中,或許只有張家父子敢誇下這等誑語。

「不刮地皮」的意思是:維持張作霖父子奉系軍隊龐大開支的並非政府稅收,而是老張家的個人財富。 其他軍閥如吳佩孚、孫傳芳等,無不是靠著設立苛捐雜稅來供養軍隊,正因如此,一旦財政吃緊便捉襟見肘,而張作霖卻能在關外立於不敗之地,最後竟然也當了一任「國家元首」。

從這個角度來看,「民初首富」的桂冠,張作霖可說是當之無愧。 他當然佔了很多別人佔不到的便宜:東北物產豐富,張作霖透過各種手段將大量煤礦、鐵礦、鐵路、土地等極其重要的資產收歸自己名下,藉著這些資源,他又能和各國做生意,利滾利,快速累積財富,供養龐大的奉系軍隊自然綽綽有餘。評估當時軍閥軍事實力時,張作霖一直佔有優勢,空軍實力甚至強過日本關東軍,其背後的經濟實力自然無庸置疑。

可惜的是,張作霖的錢來得容易,丟得也快。九一八事變後,張氏父子的財產絕大部分落在了日本人的手中,據說光金銀一項,日本就清點出了二點五億元,即使只看這個數字也可以保證張氏父子穩坐首富之位了。

九一八事變後的張學良和東北軍變得十分窮困,在後續許多戰鬥中都喪失了競爭力,最後一敗塗地。其實不光是他們,所有曾經叱吒一時的各路軍閥中,一旦戰敗,往往一夕之間窮困潦倒,甚至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不穩定的財政是個大問題。 歷史給予張學良這位曾經暫居第二代首富的補償是:讓他活得比其他富豪都更老,當所有人的財富已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無蹤時,他還有精神回憶當年的榮光。

另外還有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 兩位首富競爭者張學良和宋子文是最好的朋友。 當張學良在囚禁生活中,窮得連走路都只能挑軟的路走以免磨損襪子時,是宋子文及時出手接濟他,同時,也是因為反對蔣介石對張學良的態度,宋子文憤而和蔣介石決裂,首富候選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也不失為一段佳話。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活在民國也不錯》,由野人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中國漢人最矛盾的煩惱:不爽滿清說不留辮子就殺頭、民國政府叫你剪辮子卻嚇得自殺
宋、明、清哪個朝代最腐敗?秦檜、劉瑾、和珅,中國史上三大貪官家產比一比
誰是史上最有錢的人?比爾蓋茲居然只能排第九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八田與一不是日本殖民幫兇──他為了拯救台灣農民槓上政府,是真正的人道主義者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嘉南大圳設計者八田與一銅像遭斷頭引發熱議,有心者將八田打為日本殖民走狗,說他建設嘉南大圳只是為了日本資本家的利益。但是,種種事蹟證明:八田是個無國界的工程師,更是一位真正的人道主義者,他對台灣人、台灣土地的關懷,甚至連許多台灣人都望塵莫及。(責任編輯:蔡沛宇)

來源:維基百科

文/  活水來冊房

上大學的那年暑假,我第一次聽到「八田與一」這個名字。

水圳是早就熟悉的了。我的故鄉,嘉南平原上的農村,大小水圳如同動脈流經大地,野孩子們也常相招去水圳玩水。但是,我已經準備要讀大學了,在國小、國中、高中的課本中,卻沒有一字提到故鄉的水圳是誰建造的。

嘉南平原,來源:維基百科

當時我和父親正在合編《台灣詩三百首》,家父選出三百首台灣古往今來他認定的傳世之作,逐字台語標音,然後交給我註釋和賞析。這疊書稿完成不久,市面上突然冒出許多類似詩選,更有《全台詩》集大成的浩瀚工程起始,遂打消出版的念頭,至今手稿仍靜靜躺在書櫃上。

書雖沒出成,倒也不打緊,出了也只是書市多一本「票房毒藥」罷了。真正的收穫在於,我在逐字爬梳整理台灣詩的過程,有系統地認識了古今傳統文人及其作品,包括了他們所歌詠的寶島風情、故事、人物。

包括八田與一。

八田與一,維基百科

應該是註解這首詩的時候吧:

大圳巨霸奪天工,縱貫嘉南處處通。萬物向榮流德澤,農村擊壤樂堯風

出自戰後詩壇俗稱「烏皮的」之工具書《台灣擊缽詩選》,作者是鄭海涵。

同題 〈嘉南大圳〉 還有另一首謝喜三的詩:

建壩艱難不計工,嘉南農戶沐深功。為懷當日技師苦,千古烏山像鑄銅。

為了註解這些詩,我去翻找了原本不認識的這些人這些事。八田與一,今天連小學生都知道他是誰, 但課本沒有講得更清楚的是── 除了嘉南大圳,台北的下水道工程、桃園的桃園大圳、南投日月潭水力發電所、台南自來水計畫、高雄港建設,從北到南,都有他的足跡。

日月潭發電工事,來源:維基百科

而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嘉南大圳,興建的起因是嘉南平原雖然廣闊,但原本大多是「看天田」的荒地,老天不下雨,就沒有水灌溉。

清代雖然統治台灣兩百餘年,但由於採取中央集權制度,地方並無財力興築水利工程;再者興建水利工程失敗率很高,萬一虧損,官員須自行賠償,因此 清代官吏除了少數如曹瑾興建高雄「曹公圳」之外,大多藉口「休養生息」,也不願興建水利工程救助農民。

而八田與一,不惜與上頭抗爭,所需經費幾乎可說是動搖國本的程度,也要實現嘉南大圳的夢想,相比之下何等偉大!

嘉南大圳主要灌溉渠道,維基百科

這麼大的水利工程,初提出計畫時,上頭抱持懷疑態度,底下的民眾也曾抱怨興建費用太高。這些九十年前質疑的聲音,非常令人訝異地,至今仍然在網路的某些 line 群組流傳擴大:「台灣農民根本沒有因為嘉南大圳而賺到錢。」

我不知道這是平行宇宙還是曼德拉效應,嘉南大圳的興建令台灣的農產提昇了好幾倍是不爭的事實;就算當時日本學者矢內原忠雄批評嘉南大圳是為了資本家開設的糖廠而建,但 依現代學者的估算,大圳對甘蔗——也就是糖廠的獲益並不大, 大圳實質提昇的,是一般農民的所得。(參見古慧雯.吳聰敏.何鎮宇.陳庭妍:〈 嘉南大圳的成本收益分析 〉,經濟論文叢刊,國立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出版)

大圳的意義,直接反應在情感上的具體表現是:民眾感念其功績,在八田與一在世時,便執意鑄造銅像紀念。

來源:維基百科

這尊銅像,並非偶像崇拜或殖民主義下的產物。台灣人在水利工程結束時,往往會建造寺廟祭祀功勞者 ,如高雄曹公圳的曹公廟、彰化八堡圳的林先生廟、嘉義十股圳的蔡葉二將軍廟等,與其說是信仰,不如說這是台灣人的人情味。

八田與一的銅像,想必繼承了台灣過往水利工程完成後,農民感念建廟的情感。包括剛剛提的那兩首歌詠嘉南大圳的詩作,請注意都寫成於戰後,是一個根本不須拍日本馬屁的時代。

這是跨越了時代、超越了政權的感恩。

或曰「八田與一就是日本殖民政府的幫凶,建設水庫的目的只是讓日本賺錢而已,根本剝削台灣人!」

他身為日本人,處於那個時代,為日本國效力,豈不是正常的事?批評他是為了殖民而建設的人們,根本與戰後告狀說「林獻堂等人在日治時代也當過官方代表,所以是漢奸」的民眾素質一樣愚昧。

喔,所以日治時代領公家薪水的都是殖民幫凶就對了?當時的人一定要跨海幫中華民國建設才不是漢奸就對了?

那我可以再告訴大家一件事: 八田與一還真的幫中華民國建設過——1935 年,八田與一受聘為中華民國福建省顧問技師,赴福建擬定福建省水利灌溉設施計畫書,聘請者就是鼎鼎大名的陳儀。

再說是否剝削台灣人這件事。從紀錄上來看,八田與一未曾有歧視台灣人的紀錄。反倒是建設過程中,他舉家搬至工地與工人一起作息。當國家經費不足必須裁去一半員工時,他認為臺人勞工若被辭退,臺人全家生計恐怕出問題,因此他先考量辭退日本技師。而水圳完成之日,立碑紀錄十年來工程罹難人員,他也主張名單不可依職位高低排序,應公平依姓名順序排列。

請各位務必留意到: 他的偉大,並非建造了當時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水庫,也並非他設計的圳道,長度加起來足足可以繞地球半圈。

而是 種種事蹟證明:他是無國界的工程師,真正的人道主義者。

嘉南大圳,維基百科

十八歲的我,面對這些資料,真真正正地震撼了。於是我紅著眼眶,一字字寫下這首詩的賞析。這是我人生初次讀台灣史,讀到想掉淚的經驗。

今天八田與一銅像雖被破壞,但幸好台灣人的記憶開始延續了。有形的銅像能被毀壞,無形的情感卻無法動搖。只會因為外界惡意的破壞,而更加強與歷史的連結羈絆。如果今天的悲劇能讓更多人了解八田與一的事蹟,那麼我們的淚水,就有價值。

延伸閱讀:
日治時期才是台灣起飛的黃金 50 年?台灣早在日治前,就是全中國最有錢的先進地區
蔣中正造就台灣經濟奇蹟?數據打臉國民黨假歷史:日治時期才是台灣起飛的黃金 50 年
農夫告訴你真正土鳳梨的滋味:你吃的土鳳梨,其實是日治時期進口的夏威夷鳳梨

(本文經原作者 活水來冊房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一張圖看懂蜀漢亡國的真相──姜維擋下曹魏 10 萬大軍,為何後主劉禪還是輕易投降?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三國末期曹魏滅蜀的故事非常精彩,身為孔明大弟子的姜維為何阻止不了蜀漢滅亡?有人認為姜維北伐窮兵黷武,必須負起亡國的責任;也有人認為劉禪投降明哲保身,救了自己和蜀地百姓。今天就讓三國說書人跟大家聊聊這段故事。(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說書人柳豫

三國說書人又來了,這次來談談蜀漢的滅亡。有人認為姜維北伐窮兵黷武,必須負起亡國的責任,這句話我只同意一半。有人認為劉禪投降明哲保身,救了自己和蜀地百姓,這句話還是只能同意一半。

姜維並非像《三國演義》所說九伐中原,前 2 後 9,總共打了 11 次,只有一次大敗、一次小敗,其他都是勝利或和局退兵 ,重大戰績為繼諸葛亮之後,另遷三縣狄道、臨洮、河關縣民回蜀地,人力即戰力,姜維此舉與當年孔明收天水相若,算是對他師父的致敬。

另外姜維還曾大破雍州刺史王經數萬大軍,一度攻陷雍州,達到孔明都無法打下的紀錄; 當然,其後也有不忍卒睹的慘敗, 有興趣請參閱

我們直接快轉到最後兩次戰事。這兩次都不是北伐進攻,而是魏國主動攻打。

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維本羈旅托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 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 懼,不復還成都。

姜維奉命迎擊,再次敗給了老對手鄧艾,兵敗之後,姜維懼怕流言而不復還成都,在沓中屯田。 為什麼姜維寧願在沓中種麥也不回家呢?原來姜維見宦官黃皓干政,曾建議後主殺黃皓,劉禪這個人很有意思,你永遠看不出他到底是真傻還是假傻,半昏卻不昏、似睡卻不醒。 劉禪跟姜維說:

「將軍啊,莫要跟一個太監計較,以前董允常常說黃皓壞話,跟你講一 個秘密,大家以為我寵信黃皓,其實我也很討厭這個死太監!真心不騙!我明天就叫他過 去跟你道歉!」

姜維終於體會到當年諸葛亮為什麼要寫出師表,因為跟劉禪說話太累了。後主既沒有殺黃皓之心,說再多屁話都是枉然 ,別說除奸賊,只怕哪天就先被黃皓殺害。

想起了丞相,姜維只能含著眼淚種田去,正是: 鋤禾日當午,淚滴禾下土。

《三國志‧姜維傳》,維表後主:「聞鐘會治兵關中,欲規進取,宜並遣張翼、廖化詣督 堵軍分護陽安關口、陰平橋頭,以防未然。」皓徵信鬼巫,謂敵終不自致。啟後主寢其事 ,而群臣不知。及鐘會將向駱谷,鄧艾將入沓中。

姜維雖然在外面當農夫,聽聞鍾會在關中練兵,連忙上表請後主遣兵守住陰平、陽安等重要關口,劉禪問宦官黃皓意見, 黃皓相信鬼巫之術算定了敵軍不會攻來 ,於是後主閉上眼睛,直到魏軍將至,蜀漢眾臣竟都不知道此事…… 阿斗,我真是猜不透你啊!

司馬昭這次大舉伐蜀,勢在必得,鄧艾率三萬人在沓中牽制姜維,另外鍾會更以十萬大軍進取漢中,蜀軍失了防守先機,節節敗退,丟失漢中,姜維與廖化不敵鄧艾,先退守陰平 ,再退守劍閣。

光看這次南征滅蜀, 大將鄧艾率領一隻軍隊,只專門對付姜維, 可見大家都很清楚誰是蜀漢最後的王牌 ;而姜維判斷鄧艾無法越過群山天險,故與張翼、董厥退保劍閣,他認為鍾會的主力軍隊才是眼前最大的威脅。

事實上, 姜維這個選擇不能說是重大錯誤,他的確擋下了鍾會的十萬大軍。 姜維軍死守,鍾會大軍久攻不克,甚至因軍糧問題,有了退兵的打算。就在這時候── 後主劉禪投降了, 蜀漢滅亡。

各位看官看到這裡一定滿頭問號。殺小?我到底看了什麼? 沒錯。姜維當下肯定就是這樣的心情。 那一日,鍾會帶著笑容前來詣見姜維。 「投降吧。」 鍾會拍拍姜維肩膀。「你已經很努力了,也該好好休息了。」 「要我認輸?下輩子吧!」 姜維拔劍就要決鬥。

鍾會伸手入懷,抖出了一紙後主敕令。 「你好像誤會了,並不是我要你投降,是你們家貢丸叫你投降。」 雖然鍾會擅長仿造他人筆跡,但這敕令模仿不來,確確實實是劉禪的手筆。 「丞相……先帝……」 姜維除了拔劍砍石頭,還能說什麼呢。

而鄧艾自陰平由景谷道傍入,遂破諸葛瞻於綿竹。後主請降於艾,艾前據成都。維等初聞 瞻破,或聞後主欲固守成都,或聞欲東入吳,或聞欲南人建寧。於是引軍由廣漢、郪道以 審虛實。尋被後主敕令乃投戈放甲,詣會於涪軍前,將士咸怒,拔刀斫石。

鄧艾奇襲成都,說起來簡單,實際上簡直不可思議,他自陰平轉「邪徑」行無人之地七百餘里,這個無人之地,不是無人防守之地,而是人湮絕跡、自古無人攀越之地。

馬謖你看到了嗎?超越你的大登山家,終於出現了。 鄧艾鑿山通道,爬到上不去的險處,搭橋而上,走到下不去的低谷,用毛毯裹住自己再轉推而下,行軍到天昏地暗、糧盡兵絕,終於帶著殘破的軍隊來到成都外圍。 雖然姜維未能牽制鄧艾,有失在先,但其實後來是有機會擋下魏軍的。

面對鄧艾這隻疲憊的登山軍,諸葛瞻(諸葛亮長子)未能聽黃崇之言果斷出兵,猶豫不決,處處受制於人, 後最與兒子雙雙戰死沙場,讓人惋惜。

劉禪見大勢已去,縱有其他選項,但顧全大局,選擇投降也在情理之中,而世人多半以 劉家的浪漫就斷送在這一代,其實不然。 北地王劉諶,這個名字值得我們在心中念上三次。

劉禪的兒子劉諶,聽到父親欲從譙周之言投降,怒道: 「你的爸爸、我的爺爺打下這個社 稷江山,如今窮途末路、大禍臨頭,正是我們父子君臣出城跟他們拼死一戰的時候,這樣 也就勉強對得起先帝了,你說對吧?」

劉禪說不對,仍交出大漢玉璽投降,當天 劉諶來到昭烈廟,在劉備面前痛哭,先殺妻子, 而後自殺,左右侍衛僕從沒有一個人不哭泣的。

說書人含淚作詩一首,詠姜維與劉諶:

鋤禾日當午,淚滴禾下土。誰知劉備孫,真正有傲骨。

說到這邊,諸葛亮子孫以身殉國,劉家死的死、降的降,故事總該結束了吧?

不。還沒。 姜維:(喃喃)先帝是先帝,丞相是丞相,那麼……我是誰? 還有這個男人。 姜維:(燦笑)對了,我是永不放棄的男人──姜伯約!

浪漫派的餘毒,可畏可怖,可歌可泣,今天若理性分析,劉諶、姜維的行為當然不值得我 們仿效,但是你很難否認,沒有人像他們這麼悲劇,這麼帥。 如果你是姜維,聽聞劉禪投降的消息,接下來你會怎麼做呢?下篇文章將繼續為大家帶來姜維華麗的逆轉秀。

延伸閱讀:
【解密三國演義】別再說魯肅是個沒用的濫好人了,他才是開啟三分天下的世紀天才
【死得好羞恥啊】江東戰神孫策如果沒被一箭射在臉上,三國歷史會改寫嗎?
【歷史翻案】原來日本人讀得才是正版的三國演義啊!難怪奸臣曹操在日本會大受歡迎
【三國第一創業家】從賣草鞋到三分天下,解析劉備靠成功稱王的「創業心法」

(本文經原作者  說書人柳豫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作者提供)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你不知道的韓戰八卦】盟軍打死了一堆自己人,法軍每個月還能喝到新鮮空運葡萄酒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北韓揚言進行第 6 次核試,川普大動作派軍進逼,東北亞情勢再度陷入緊張。大家都憂心韓戰是否再度爆發,在此緊繃之時,讓我們來回顧一下 60 多年前,大家不知道的韓戰歷史八卦。(責任編輯:蔡沛宇)

Expert Infantry CC Licensed

文/ Fed

趁著時事來寫韓戰現在八卦與歷史八卦:

一、韓戰期間美國給韓軍是每日發一份 ROK 口糧,不是每餐發一份。每份包裝裡有近 800 克米,比 Costco 魚罐大一點,塞很實的沙丁魚罐,1/3 包營養口糧、(我相信很多鄉民也吃過 舊式餅乾口糧都差不多那樣)、辣椒、鹽和 500 韓元。會發錢是因為韓國口味和其他國家差太多,乾脆直接發米、魚、餅乾、辣椒、鹽,再貼個 1 天 500 元, 總部本意是要韓軍先吃飽,想補充甚麼副食品自己買,要存錢回家請便。

維基百科

不過,因為部隊有行動管制,個人煮飯也不方便,故通常是部隊把大家的口糧袋拆開,米一起煮飯,副食品也是收集每袋鈔票統一採買。但我實在合理懷疑不少狗官和伙夫會暗幹大家的副食費…

二、我的懷疑也不是空穴來風,美韓雙方的事後調查,有 90000 韓軍是因副食費貪汙 ,甚至是口糧、魚罐被盜賣而直接、間接而死(營養不良導致寒冬凍死、生病,或因此而逃不過解放軍追擊。)

三、土耳其旅是非美軍中,個別作戰和戰鬥意志很兇猛的。但整體組織好像不太靈光。 剛到韓國戰場時(1950.11.26), 把前線撤退來的韓軍當成攻來敵軍給幹了,擊斃百餘人 , 也俘擄 125 人… 乖地隆地冬,其他盟軍軍官發現後,趕快解救了這批可憐的韓軍。

四、法國參戰部隊編制只有 1 個營,部隊本身也還算合群,其實作戰也認真。補給由美方負責,但 高層為彰顯法國獨特性,每個月派一架飛機送法國葡萄酒給法軍士兵。 每人每天配半品脫,大約 3 天有 1 瓶的量。(直接發錢給部隊買酒或是請盟軍總部就近代買不是更方便更省錢嗎?但法國高層的神奇毛很多不是一天兩天,見怪不怪了)

五、在舊年代,給部隊配發香菸是必要工作。標準的盟軍野戰供應口糧,每份還特別放 4 支香菸。這個規矩到 1973 才廢掉。

六、 兩韓現在的分界線不是 38 度線,叫停戰線。 北韓取得開城附近的平原區,但東邊丘陵區被聯軍向北推進了不少。北韓土地戰後較戰前淨損失 3900 平方公里。

這一條停戰線可說是李奇威將軍的傑作。既然總統不願意全面開戰擴大戰事,他就盡全力爭取最有利結果:停戰線是橫越朝鮮半島的線中,平原距離最短的線。這樣可使北韓如再度南侵時,韓軍能在大批美軍抵達前有效遲滯攻勢。

維基百科

七、北韓開戰時人口有 980 萬人,水力、鐵、煤、鉛、鎢、錳礦均豐富有開發。 南韓有 2080 萬人,殘破的農田、破碎的掠奪式農業經濟(為服務日本帝國全力供米)。當時北韓確實佔盡上風,不過,難民潮在韓戰爆發前早就開始了。從大戰結束到韓戰爆發 前,200 萬人從較發達的北邊跑到南邊…. 嗯,跑得好。

八、韓戰初期北韓可以快速推進,除了蘇援軍火,還有金日成的卓越安排… 閱兵大典。非常重要的原因,甚至可說主因,是 北韓的先鋒是 3 個精銳解放軍老兵師。你沒看錯,因為毛澤東在 1949,把經歷東北大小戰役、平津戰役的朝鮮族老兵師,應蘇聯指示,轉移給金家政權作主力。

所以當這些身經百戰的老兵部隊遭遇到多數為昔日輔助警察的韓軍與緊急上陣、空軍也還在集結的菜鳥美軍部隊時,自然打得他們屁滾尿流。所以共軍真正的抗美援朝早在 1950 年 6 月 25 日就開始了。

九、現在的北韓,每人每日平均配糧不到 360 克。北韓新兵平均身高只有 150 公分。

十、北韓的外派勞工,90%的薪水是要交給勞動黨當忠誠資金。

十一、許多大陸漁民愛越界捕魚不是新聞。但近 1 年陸韓關係惡化,薩德是導火線,遠因包括頻繁的海上糾紛。原因出在金三胖為了給李雪主當 Prada 的惡魔,還有採購奢侈品,大量賣北韓的海上漁權給大陸漁船。但金三胖常把實際上屬南韓的交界海域漁權也一起賣給大陸漁船。

十二、金三胖怕現在的大陸政府推翻他,所以把跟大陸關係較好的人都殺了。其實最可能取代金三胖的叫張成澤,他姑丈。他把邊境鴨綠江上 3 個島都租借給大陸 100 年,讓大陸企業在上面開工廠,利用北韓便宜勞工生產,然後利用這些勞工領到的薪水,徵收 90%來解決北韓危機(即使剩 10%,還是比北韓一般高薪,諷刺吧)。但金三胖花他姑丈幫他掙來的錢時,用他姑丈喪權辱國、勾結外國的名義殘殺他。

十三、上述的租借百年島嶼中,其中一個叫威化島的,主要投資者還是台商呢(Google 關鍵字就可得部分訊息)。

十四、北韓最高貴的肉類是豬肉,因為金正日說過,豬肉最好。

十五、 金三胖惹毛老共的原因,除了他很中二,更重要的,是他錢不夠時除了偽造美鈔,也偽造人民幣。而且他也販毒… 在東北賣。 所以老共現朝不喜歡金三胖早有理由。先說到這,一鞠躬。下週如果金三胖還沒大幅度屈服,繼續分享北韓八卦。

延伸閱讀:
北韓竟然不是共產國家!3 個冷知識顛覆你對北韓的刻板印象
三點帶你秒懂北韓核武這些年到底在吵什麼
要開戰了?北韓預告將有「大事件」發生,傳金正恩命令 60 萬人撤離首都
(本文經原作者 Fed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陸之駿專欄】荷蘭身為前殖民國,卻制定法律讓曾經的殖民地回歸自由(反觀中共)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荷蘭是由多個小國共構而成。在國土爭議上,本土國制定一個高位階的《章程》,使得各個小國與本土地位平等。比起荷蘭最謙卑、寬大的處理手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而使用最暴力的手段,殘害與之領土爭議的地區,其中包括香港、西藏、新疆以及台灣。借鏡荷蘭尊重包容的處理方式,或許將使得兩岸「一國兩制」不再只淪為空談,值得我們深思。(責任編輯:鄭伊真)

圖片來源:Pixabay

文/陸之駿

尼德蘭王國,也就是俗稱的荷蘭,歷史上與台灣頗有淵源。現實上,尼德蘭王國的構築,也恰好對台灣的兩岸問題,極具啟發深意。

1954 年 10 月 28 日《尼德蘭王國章程》(Statuut voor het 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通過以前,尼德蘭王國指的就是歐洲的尼德蘭本土

(當然也包括它的殖民地在內),也就是我們一般所認定的荷蘭。

《章程》通過以後,尼德蘭王國由三個地位平等的「構成國」(landen)組成,分別是:尼德蘭、尼屬蓋亞那與尼屬安的列斯。

1975 年 11 月 25 日,尼屬蓋亞那退出尼德蘭王國獨立,國名蘇利南。1986 年 1 月 1 日,尼屬安的列斯的六個島之一阿魯巴(Aruba),脫離尼屬安的列斯獨立建國,但加入尼德蘭王國成為構成國。

2000~2005 年間,尼屬安的列斯其餘五島相繼舉行公民投票,其中古拉索(Curacao)與聖馬丁(Sint Maarten)獨立建國並成為尼德蘭王國構成國;BES 群島波奈(Bonaire)、聖佑達修斯(Sint Eustatius)及沙巴(Saba),則選擇成為尼德蘭本土的海外特區。

尼屬安的列斯六島,總共佔尼德蘭王國國土總面積不到 3%,尼德蘭面對人口不到 30 萬的島嶼殖民地,卻驚人的 選擇了高度尊重 ,非但允許公民投票,還甚至為了這些前殖民地,把原來的尼德蘭王國重組,在尼德蘭本土的憲法之上,訂定一個 更高位階的《章程》,使阿魯巴等獨立的構成國和尼德蘭本土地位平等。

在《尼德蘭王國章程》中,王國只統籌 防務、外交、國籍、引渡 四大項,其餘均由各構成國自治(包括司法、貨幣… 等等)。除了聯合國和歐盟以外,其餘國際組織,各構成國分別獨立參加。各構成國各自有憲法,稱為 Grondwet 成 Staatsregeling , 法律地位完全平等,均從屬於《章程》之下

尼德蘭選擇了用最謙卑、寬大的態度,創造一個《章程》,解決了它的歷史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卻用最霸道、粗魯的方式,對待它宣稱血濃於水的若干爭議領土,包括西藏、新疆、香港以及台灣。

尼德蘭王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相對照,毫無疑問,「一國兩制」很顯然是不夠充分、不夠高明的提法。

「國家」這個概念,並没有絕對的定義。國家的形式,是人類創造發明出來的。不僅僅民主領先的西歐尼德蘭發明了解決歷史難題的尼德蘭王國,甚至連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那(Bosna i Hercegovina)這麼一個南歐小國,為了解決它的族群紛爭,也創造了一個由三個政治實體(穆克聯邦、塞族共和國、布爾其科特區)共構的新國家形式。

尼德蘭王國的偉大發明,值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領導人共同深思,共同解決兩岸的歷史難題。

延伸閱讀:

【荷蘭大選脫歐派戰敗】荷蘭人不願脫歐,因為他們有著「合作至上」的小國戰略思維
洗腦統治的祖師爺是他──鄭成功消滅荷蘭的殖民文化,卻為原住民帶來更無情的漢文化霸權
除了淡水紅毛城,荷蘭人在台灣還留下了什麼?土芒果、豌豆、還有一個你怎麼也想不到的習慣

(本文經專欄作者陸之駿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三國翻案】劉禪不是昏庸誤國的蠢材,他只是一位「沒有夢想的劉備」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究竟樂不思蜀的劉禪是人人所稱之的蠢材、還是看透世事深謀遠慮的天才?本文告訴我們,歷史上的劉禪,只是一位沒有夢想的劉備罷了。(責任編輯:鄭伊真)

圖片來源:大豫言家-說書人柳豫粉絲專頁

文∕ 大豫言家  (三國說書人)

蜀漢後主劉禪,究竟是平庸誤國的昏君,抑或是深謀遠慮的天才?

身為擁劉派說書人,劉禪一直是我想說但又不忍心說的人物──其實,一句話就可以道盡劉禪, 他就是沒有夢想的劉備

什麼?沒有夢想的劉備不就是個廢物嗎?

嗯那是你的心聲,不是我說的……平心而論,劉禪不蠢,但也絕對說不上有什麼智慧,他很平凡,現今有少許評論推崇劉禪,主要是因為他 該投降時且投降,拋棄夢想、只重實際,符合現代人認同的觀點

而說書人以為,莫要抬舉劉禪、妄自菲薄,平凡如我們,每一個人穿越回蜀漢都可以當個不錯的阿斗。這話是有根據的,從前有一款 DOS 的電腦遊戲「皇帝」,如果你曾玩過這個老遊戲,各位好漢開局是先上御書園增加智力、或是先跑武道場增加武力呢?

沒錯,答案當然是先上後宮,增加快樂。

這番話父權思想太重,那麼我們替女性鄉民著想,如果你是一國之主,今天下一道命令召集全國年滿十八的壯丁,脫去上衣,一字排開,各種小鮮肉任君挑選,你說刺激不刺激、快樂不快樂?

《三國志‧董允傳》後主常欲採擇以充后宮,允以為古者天子后妃之數不過十二,今嬪嬙已具,不宜增益,終執不聽。後主益嚴憚之。

你看,劉禪跟我們多麼相像,畢竟手中沒有軍政大權,閒來無事翻看表特板,便想要採擇美女以充後宮;侍中董允屢屢直言反對,劉禪雖然害怕嚴肅的董允,卻終究不聽諫言。

董允之言可謂正論,我們常說後宮佳麗三千人,但最初並非如此,遠古時期舜帝三妃,夏商周時說天子娶十二女,所以董允認為嬪妃最多十二個,不能再高了。

那劉禪怎麼會有擴充後宮的想法呢?原來 「選妃」目前記載最早始於東漢 ,於洛陽鄉間進行萬人海選;東漢末年政局混亂,外戚、宦官爭權,自然與皇帝荒淫無道脫不了關係,荒謬大師漢靈帝在位時,甚至在西園泳池與多位年輕宮女大開轟趴、裸泳嬉戲,實在太令人羨慕……不、實在太令人髮指了!

此處無意放大劉禪的行為,人皆有欲望,不過請注意時空背景,蜀漢開國是個很尷尬的國家,曹丕篡漢,劉備為延續漢室正統建國號「漢」,但終究只是自立為帝,好比鄉民自立為高雄打狗王、板橋金城武,沒有多大實質意義,當時正是需要以道德為號召、以仁義收民心的時候,不得不吐槽一句,阿斗你應該有比儲值擴充後宮更重要的事要做才對吧!

諸葛亮出師表有云:「侍中、侍郎郭攸之、費褘、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所言不虛,董允直言敢諫,當後主年紀漸長,寵信宦官黃皓,多次想要讓黃皓升職,都是被董允給擋了下來。

《三國志‧董允傳》後主漸長大,愛宦人黃皓。皓便闢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則正色匡主,下則數責於皓。皓畏允,不敢為非。終允之世,皓位不過黃門丞。董允從來不畏懼老闆臉色,上斥劉禪、下責黃皓,在他有生之年,黃皓只做了個黃門丞的小官,不敢胡作非為。

《三國志•董允傳》: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相表裡,皓始預政事……陳祗代允為侍中,與黃皓互相表裡,皓始預政事。祗死後,皓從黃門令為中常侍、奉車都尉,操弄威柄,終至覆國。

董允死後,陳祗上位,撰寫《三國志》的陳壽認為陳祗與黃皓是蒙蔽主上的元兇,兩人狼狽為奸,終致大禍,姜維雖為大將軍,但常常遠征不在家,劉禪當家時,「祗上承主指,下接閹豎,深見信愛,權重於維。」難怪陳壽說蜀人無不悲痛,追思當年勇於跟老闆對槓的董允。

陳祗深通占星、卜筮之術,又會哄劉禪開心,阿斗也開始相信自己不只是個阿斗,想起亡故的董允有眼不識泰山,反而「後主追怨允日深」;至於陳祗死後,後主痛惜,發言流涕,下詔封為「忠侯」,亦可謂之奇觀了。

諸葛亮出師表有云:「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歎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也,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再讀出師表,便知道為何孔明「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東漢連續劇十常侍之亂上一季才剛演完,虧得後主能夠讓黃皓升任中常侍、奉車都尉,歷史教訓立時拋在腦後,親賢臣,遠小人,字字血淚,顯然他也沒有聽進去,出師表每讀必哭, 不只是因為諸葛亮太神,更因為隊友實在太蠢 ……我沒有罵誰,誰搭腔就罵誰。

諸葛亮獨攬大權時,劉禪倒是非常乖巧,以大禮事之,但孔明上出師表時恐怕就想到了他身故之後的未來,不得不讓人唏噓。

以上論述,雖多取自史書,但不免有斷章取義之嫌,有人提出諸葛亮於 234 年病逝,蜀漢 263 年才滅亡,後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是的,諸葛亮死後,劉禪開始自攝國事,廢除丞相制,設立尚書令、大將軍、大司馬,軍政分權,看起來蜀漢慣老闆集團終於不再像以前壓榨諸葛亮那樣了,且看下一任接班人蔣琬的記載:

亮卒,以琬為尚書令,俄而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封安陽亭侯……延熙元年,又命琬開府,明年就加為大司馬。

靠你分了三個職位結果還是都壓在同一個人身上啊!

然後蔣琬就被壓死了。蜀漢又少了一個優質員工,很不方便。

諸葛亮曾說蔣琬:「公琰託志忠雅,當與吾共贊王業者也。」陳壽也說:「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認為蔣琬、費禕循諸葛亮成規,撐起了蜀漢的一片天。

《三國志•費禕傳》禕為後軍師。頃之,代蔣琬為尚書令……琬自漢中還涪,禕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延熙六年,加輔國將軍。《三國志•董允傳》七年,以侍中守尚書令,為大將軍費禕副貳。九年,卒。

費禕曾多次出使東吳,外交修好,蔣琬過世後,蜀漢採取閉關修養生息之策,充分培養國力,這個功績要算在後主身上,或是費禕和他的副手董允身上,後世公論更傾向於後者;畢竟觀察當時官職的任命,蜀漢還是換湯不換藥,繼續壓榨這些老員工。

然後,當董允過世,費禕身上的重擔更重了,這也是他壓抑姜維北伐的原因,軍政事務繁瑣,又要憂心魏軍前線戰事,又要擔心成都烏煙瘴氣的朝廷,你說說看,世界上怎麼可能有人可以獨自撐起這一切──

說書人忍不住又想起那位搖著羽扇的丞相,只有他,萬古雲霄一羽毛。

詩聖杜甫恐怕每隔一陣子就會邊讀出師表邊含淚寫詩,他留下許多名句,與其說言語感人,實則是情意真摯, 歷史上的諸葛亮未必料事如神,然而他死後,你才知道武侯到底有多神。

撐起蜀漢後期 20 年的重臣,全部都是在出師表中,諸葛亮請陛下「親之信之」的英傑──人們常說死而後已,但武侯想必仍默默守護著這塊土地吧。

恭侯蔣琬 246 年過世。敬侯費禕 253 年逝世。「忠侯」陳祗 258 年逝世。蜀漢 263 年滅亡。

此文主要寫後主劉禪,就不多加討論費禕、譙周、陳祗、姜維等人對於北伐戰略的立場,姜維征戰失利拖累蜀漢是不爭的事實,但也別忘了陳祗、黃皓對政局的影響,而陳祗與黃皓得勢,說穿了源頭還是在同一個主子。

最後,多半會有人舉出劉禪「可次齊桓」一語。身為山寨版齊桓公,尊王攘夷,成為中原霸主,莫非阿斗教準備強勢掘起了嗎?

不,還是請坐下吧。

此話的後半段如下,對曰:「齊桓得管仲而霸,用豎刁而蟲流。安樂公得諸葛亮而抗魏,任黃皓而喪國,是知成敗一也。」

這句話白話文就是說, 劉禪之勝,在於他用了能夠跟管仲匹敵的傳說級神卡諸葛亮,劉禪之敗,在於他蓋牌任黃皓玩弄政權 ,這根本不能算是什麼好話──

不過,這確實也是少數正面的評價了,畢竟劉禪真的很聽話,在諸葛亮過世之後,仍能把軍政大權交給忠良之士,也讓蜀地沒有重大的民亂叛變;至於後來寵信陳祗與黃皓,就像大家知道的,我們家阿斗最乖了!他會變這樣一定都是別人帶壞他的!

對比吳國,先有逼死忠臣、不聽良言的老番癲孫權,後有濫殺宗室、好施酷刑的暴君孫皓,劉禪真的、真的算是不錯了。

故事的結尾,還是得說個老掉牙的故事, 劉禪投降魏國做了個安樂公,對比他的父親,劉備一生在馬背上征戰,看到大腿復胖曾嘆息道「髀肉復生」;而劉禪聽著蜀樂,拍手而笑,確實安樂

如果是我們,投降魏國時,看到魏軍竟以蜀國後宮賜給諸將,恐怕是笑不出來的,而劉禪這點倒是有劉備的精神; 能忍人所不能忍者,能成人所不能成

《漢晉春秋》魏以蜀宮人賜諸將之無妻者,李昭儀曰:「我不能二三屈辱。」乃自殺。

《漢晉春秋》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這兩則記載未必為真,若為事實,我同意劉禪 肯定是為了保命才如此回答 ,阿斗本來就有明哲保身的聰明之處,這點應無爭議。

說書人始終以為, 劉禪不笨也不壞,仍是那句話,他就只是個沒有夢想的劉備

劉禪能夠與司馬昭周旋,於豺狼虎豹之地安享天年,他的高超演技,讓人想到了劉備當年輾轉流浪於公孫瓚、曹操、袁紹、劉表,那足以奪得奧斯卡影帝的表演能力與政治手腕

劉備逃命時,每次都是拋家棄子、不顧一切只求全身而退,可見劉家家訓: 先練演技,再練逃命,腳底抹油,天下大吉

俗話說得好,言教不如身教,這點阿斗確實是學了個十足。

後主的人生哲學,現代讀來,一點兒也沒錯。


畢竟不努力真的是很輕鬆呢。

原出處: 批踢踢八卦版
原作者:willowm4(說書人柳豫)
粉絲專頁: 大豫言家-說書人柳豫

(本文經投稿作者三國說書人柳豫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三國茶館】劉禪二三事 〉。意投稿者可寄至:edit@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

延伸閱讀:

【死得好羞恥啊】江東戰神孫策如果沒被一箭射在臉上,三國歷史會改寫嗎?
【歷史翻案】原來日本人讀得才是正版的三國演義啊!難怪奸臣曹操在日本會大受歡迎
【解密三國演義】別再說魯肅是個沒用的濫好人了,他才是開啟三分天下的世紀天才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連路名都可以洗腦?「中山路」不紀念國父,而是灌輸統治者的歷史神話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美國紐約(New York)過去是英國新移民為了要紀念當時的約克公爵(英國國王詹姆士二士)才以此命名。但如今人們想到紐約大概只會想到自由女神以及大蘋果。地名與街道名稱乘載當地歷史社會的變化軌跡,但台灣的路名與地名大多不是用來紀念歷史或是人文,而是用來紀念統治者的神話,比如全台皆有的「中山街」與「中正路」。偉人的名字被殖民者隱藏,強加在台灣人民日常,使得人民不得不接受。(責任編輯:鄭伊真)

圖片來源:CNN

What’s in a name? that which we call a rose
By any other name would smell as sweet;
「名者何物?吾人所謂玫瑰者,易其名,未能減其甜香」(筆者譯)
──〈羅密歐與茱麗葉〉,第二幕第二景,莎士比亞

文/ 林志都

在筆者曾經長年居住之布宜諾斯艾利斯的巴勒摩 Palermo 區中,有塊區域在近幾年來因許多藝術家與酒吧聚集,被當地人稱為巴勒摩好萊塢 Palermo Hollywood。在這裡有條寂靜的街道,街名是洪保德,當然,這是用以紀念曾走遍中南美洲,發現多種物種的普魯士帝國有名博物學家與科學家洪保德(Alexander von Humboldt)。

由這些名字的組合,就可以看出當地歷史社會的變化軌跡: 布宜諾斯艾利斯 Buenos Aires 是西班牙征服者給那片土地與城市所取的名字,而 Palermo 區的起源,有一說是來自當地義大利移民為了紀念其故土城市,西西里島上的 Palermo 取的名字,Humboldt 是獨立後的阿根廷政府,為了彰顯其城市與世界接軌,而將街道廣以當地史地人物,以及世界各大國家城市與偉人命名後的結果:而 Palermo Hollywood 則純粹是近幾年當地人因該處高級酒吧餐廳眾多,明星文青常流連與此地,故以美國電影工業大城暱稱之。

街道名稱是一門大學問: 它可以提供一個與自己國家歷史地理,以及世界文化接軌的機會,提醒居民們,他們與這個世界緊密的結合 ;也因此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除了以其獨立紀念日命名的世界最寬大道「七月九日大道 Avenida 9 de Julio」與以歷任總統與各省為名的街道外,甚至還有「美國街」與「甘地街」。這也凸顯了當年阿國統治菁英對於「全球化」的雄心壯志,即使在當時還不存在這個名詞;即使他們之後的作為剛好相反,讓這個國家陷入越來越孤立的世界觀。

對於獨裁政府與殖民者,街道與紀念碑上的名稱都是彰顯其真實或虛擬誇大的功績,強加其歷史於被殖民者的工具 。以台灣為例,殖民者們相繼在台灣這塊土地上貼上他們的地理史觀,制約形塑了居民們建構自己在世界上位置之心理想像,以及自己與世界關係的機會,不管這名字叫做三貂角(Santiago,以西班牙守護聖人為名之地名)、普羅民遮城(Fort Provintia,今台南赤崁樓)、五條通六條通(今以中國人林森為名的林森北路兩側)、末廣町(今台南市中正路)、銀座或是台灣每個地方都有的中正路與中山路。

長久以來,台灣的路名與地名不是被用來紀念台灣歷史人文,而是用來紀念統治者的歷史與神話 ,像是日治時代紀念日本在台首任總督樺山資紀總督的 樺山町 ,之後又被國民黨改成很中國風味的「華山」的原台北火車站貨運站(今華山特區),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用這樣的方式, 當權者企圖建立不存在或強化薄弱到看不見的文化連接,以催眠被殖民者,讓殖民政權與文化較易被接受,或是不得不接受 :想想,現在若要把全台的中正路與中山路路名住址全部改掉,要花國家多少成本?

事實上,除了本地的史地人文外,台灣也有著自己許多與國際連結的人物與文化歷史:不管是二戰時被日本人派至印尼作戰,戰後卻協助印尼由荷蘭獨立的台灣人陳智雄與李柏菁、或是創始日清拉麵的吳百福。曾與幾位印度政治人物聊過,他們對台灣的唯一印象就是曾先後投靠納粹德國與日本帝國,與英軍在緬甸奮戰的印度獨立運動鬥士玻斯(Subhas Chandra Bose)在台北機場逝世。但是 這些人的名字都被殖民者給隱藏,被我們自己給遺忘;就像我們都常常忘記,台灣在南島語系的拓展普及化,以及大航海時代、甚至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全球貿易網路中,佔有多麼重要的角色一般。

該是時候讓我們回想起這些人物與歷史,以路名或其他紀念碑紀念他們的時候;該是我們超越這些殖民者留下的名字,建構我們自己的歷史的時候:現在沒有人會記得紐約(New York)與英國約克郡(Yorkshire)間有甚麼關係;現在當大家提到聖地牙哥 Santiago 時,大部分人會想到的是智利的首都,而不是西班牙的守護聖人。 只有不斷地重新建構新成就,我們才能超越殖民史觀,紀念我們自己的原有歷史,打造自己的未來

不管台灣這片土地被安上了甚麼名字,台灣土地的芳香不會改變,就像莎士比亞劇作裡所提及的玫瑰,就像筆者年輕時寫下的詩句一般:

殖民者在這土地上種滿了他們的古老名字,死去
我們卻在這些名字上勤於灌溉,
讓它們長出了新的故事記憶,活著

(本文經合作夥伴想想論壇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街道的名字,土地的名字 〉。)

延伸閱讀:

為何台北有這麼多「中國路名」?南京東路、杭州南路,其實不是為了懷念故國江山而命名
新營、柳營、林鳳營:一段無關鮮奶的地名史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為何八田與一之妻最後投水自盡?他一生為台灣奉獻,妻兒卻被國民政府這樣對待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八田與一的銅像遭狠心斷頭,這幾天出現不少文章探討他對台灣付出的奉獻。然而鮮少人知道的是,將一生獻給台灣農民的八田與一,妻子最後卻不得善終─選擇投水自盡。

這背後,到底是怎麼樣的故事?(責任編輯:黃靖軒)

八田與一銅像。(圖片:作者翻攝自 YouTube 日本人技師 [台湾にダム建設] 八田與一さん)
台灣是個多山的島嶼,一望無際的嘉南平原是多麼的珍貴;然而,過去的嘉南平原多還是旱田,也就是俗稱的「看天田」,不僅水源完全來自天上的降雨,還可能遭受洪水、乾旱與鹽害。

這樣的情形,直到日本時代總督府確立「農業台灣、工業日本」政策後,才出現改變。

1910 年,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土木工學科畢業的八田與一,飄洋過海來到台灣,他希望能在亟需建設的台灣,發揮所學和一身長才。

八田與一從最基層的「技手」做起,很快就受到上司重用,要他全台走透透,從南到北看台灣每一個地方,需要那些基礎建設。四年之後,八田與一升任「技師」,負責桃園台地的灌溉工程,282 公里的水路,可灌溉 22000 多甲的農地。

之後,八田與一繼續他的台灣水源調查,並向台灣總督府提出「日月潭水力發電廠」和「嘉南平原灌溉計畫」。

來台已經七年了,懷抱建設夢想而來的八田與一已經 31 歲了,日本的家人都要他趕快回去,成家立業。八田與一順家人之意,回到故鄉金澤,並透過媒妁之言與米村外代樹認識。

八田與一與妻子外代樹。(圖片:作者翻攝自 YouTube 日本人技師 [台湾にダム建設] 八田與一さん)
外代樹是醫生之女,家境非常優渥。她的母親聽聞八田與一還想回去台灣,她認為,台灣是一個很落後的地方,還有瘧疾等傳染疾病,因此強力反對女兒嫁給八田與一。
所幸,外代樹的父親是一位非常明理的醫生,他要妻子好好檢討,要結婚的是外代樹,不是你!你怎麼可以干預女兒的人生。

八田與一和外代樹終於順利成婚,婚後八田偕同妻子,定居台灣。

回到台灣之後,八田與一先前提出的「嘉南平原灌溉計畫」在土木部裡引發討論,若真的動工,將會是全亞洲最大的工程,然而,高額的興建經費恐怕拖垮財政;八田與一面對各方質疑,不改立場,他說:「有錢沒錢,我們的財政部門要去考量,我是在做我自己該做的事。想該如何把台灣的經濟、民眾的生活照顧好……」

八田與一的計畫極具前瞻性,卻因預算問題遭到駁回。

然而,1918 年日本本土發生「米騷動事件」,總督府決定興建「嘉南大圳」。

台灣嘉南大圳貯水池堰堤工事。(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公共埤圳官佃溪埤圳組合」於是成立,由八田與一率領 80 多位專業技術人員完成興建之前的實地測量以及相關設計規劃、工程事宜。

到了雲嘉南,八田與一看到當地農民的辛苦,要水卻苦無水可用,他更加深了要好好建設嘉南大圳給嘉南平原送水的信念。

讀土木工程的八田與一,念書時教授曾跟他說:「如果你要造橋,要做一條可以長久的橋,你做的這座橋,要讓大家 100 年後還能走。」

八田與一深受老師啟蒙,他希望他規劃的嘉南大圳,也能夠讓百年後的台灣農民都能夠有水可用,這就是他的初心。

他規劃嘉南大圳的心臟就是「烏山頭水庫」的建造,將引曾文溪上游的溪水,蓄水量可達 1 億 5000 萬噸,規模是當時東亞第一大、世界第三大。

除了烏山頭水庫還不夠,八田與一又規劃引濁水溪的給水路及其他錯綜的引水道,水道長達 16000 多公里,光是水道長度足足可以繞台灣 13 圈,總灌溉面積達到 15 萬甲地。

烏山頭水庫舊放水口。(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大家都認為經費太高、工程太浩大了;八田與一堅持他的理想,人工加上重機械的配合處理,經過 10 年的努力,1930 年 4 月 10 日,全亞洲最大規模的水利工程「嘉南大圳」順利通水使用。

興建工程艱險,耗盡了人力和物力,更有 134 位同仁在興建過程中不幸因意外或是瘧疾等疾病殉職,因此特別立了「殉工碑」作為紀念。

石碑下的碑文是重情重義的八田與一親自撰寫,其中這麼一句是這樣寫的:

如果曾文溪的溪水慢慢地還是在流,你們的英靈永遠和烏山頭水庫,照映了我們整個嘉南平原。

碑文一筆一畫不分台灣人或是日本人,依照殉職時間先後,題寫了每一位殉職者的姓名。

烏山頭水庫殉工碑。(圖片:Wikimedia Commons)

完成嘉南大圳偉大工程,將嘉南旱田變水田,農作物產量大增了約四倍,從此奠定了台灣的農業經濟基礎。

當地人為了感念八田與一的貢獻,特別請日本雕塑家都賀田勇馬製作八田與一銅質塑像,1931 年開始,這座身穿工作服、工作靴、席地坐在堤堰上沉思的八田與一,目視著一手建造的烏山頭水庫。

八田與一的銅像很特別,和一般做得又高又大的威嚴政治人物或是軍事人物銅像截然不同;他的存在,是因為大家的尊敬,因此顯得特別生活化、平凡又親民。

八田與一在嘉南大圳竣工後,則繼續台灣各地的水利發展規劃,他花了六年多的時間完成「全島土地改良計畫」,希望能夠提高土地的生產力,另外也提出大甲溪發電計畫等。

1930 年完工的嘉南大圳。(圖片:作者翻攝自 YouTube 日本人技師 [台湾にダム建設] 八田與一さん)
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無情的烽火,擾亂了日常。由於戰爭需要,政府到處收繳銅製品,佇立在烏山頭的八田銅像也就此消失。

而八田與一被派遣至菲律賓進行「棉田灌溉計畫」,但是他所搭乘的輪船「大洋丸號」卻在航行途中遭到美軍魚雷轟炸,「大洋丸號」就此沉沒,人在船上的「嘉南大圳之父」八田與一連同全船 817 人沉入海底,結束短暫卻貢獻非凡的一生。

約莫一個多月後,八田與一的遺體奇蹟似的被漁民尋獲,他的胸前放著一本羊皮記事本,雖然泡在水裡很久了,卻仍然可見筆跡寫下的地址;八田的遺體火化後,由長子將骨灰帶回台灣,從此長眠在烏山頭水庫。

八田與一與外代樹合葬之墓。(圖片:Wikimedia Commons)

而妻子外代樹一個人要帶著八名兒女,在戰爭中努力的生活,後來因為美軍空襲台北城,她們被疏散到烏山頭,這個永遠難忘的地方。

1945 年,日本戰敗,所有日本人都要遣返離開台灣。

當時外代樹和子女都避居在這個丈夫投注畢生精力、歷經千辛萬苦建造的烏山頭水庫,她想大半輩子都在台灣了,如今丈夫因戰爭身亡了,她和八個子女竟落得狼狽遣返的悲慘命運…..

悲從中來的外代樹留下一封遺書:「愛慕夫君,我願追隨去……」

她在兒女熟睡之際,毅然跳入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投水自盡。八田與一夫妻倆,從此合葬在烏山頭珊瑚潭北側的大壩,夫妻再也不分離了。

而八田夫婦身後留下的二男六女共八名子女,全都在台灣出生、在台灣長大,台灣就是他們的故鄉,在戰後,全數遭到國民政府遣返,被迫離開台灣。

八田妻子帶著小孩的塑像。(圖片:作者翻攝自 YouTube 日本人技師 [台湾にダム建設] 八田與一さん)
儘管國民政府來台之後,氣氛巧妙轉變,嘉南農民感念八田與一,不僅為八田夫妻合葬立墓,更在每年的 5 月 8 日,八田與一罹難那一天舉辦紀念追思會,從不中斷。

多年之後,那尊為了戰爭收起來的八田與一銅像,竟由一位水利會員工在台南官田火車站的倉庫中發現,立即向政府申請設置許可。

然而,申請一直沒有核准,直到 1981 年,政府終於核准八田與一銅像設置許可。闊別多年,八田與一重新回到烏山頭水庫,守護嘉南平原的生命泉源。

2017 年,適逢八田與一逝世 75 周年,豈料佇立烏山頭水庫的八田與一塑像卻遭利器破壞,頭部遭到割除。

知道歷史的人,知道八田與一是這麼一位深愛台灣的日本人,費盡千辛萬苦,讓嘉南從此荒漠變良田,看見風吹動一望無際的金黃色稻田。

身為台灣人,是不會忘記八田與一的。

直到今天,烏山頭水庫的水還是涓涓地流著,幾十年,溪水不僅灌溉了良田,也讓農人的每一滴辛苦汗珠終成稻穗,溪水也流入台灣人的心田。

飲水思源!在八田與一的銅像前,我們感謝他在台灣泥土中播下希望都來不及,我們慚愧自己愛台灣這塊土地竟不如一位日本人,怎還有人會去破壞呢!

(本文經合作夥伴想想論壇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人心人術】飲水思源!一位深愛台灣的日本人,讓嘉南荒漠變良田:八田與一 〉。)

延伸閱讀:

砍頭八田與一銅像是為哪樁?原來又是國民黨為選舉黨內惡鬥
台灣人都該認識的日治官員:八田與一不只蓋了嘉南大圳,而是真正改變這塊土地
八田與一不是日本殖民幫兇──他為了拯救台灣農民槓上政府,是真正的人道主義者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電纜被鯊魚咬釣出超專業鄉民!原來人類史上第一條海底電纜,整整花了血淚十年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中華電信海又傳出海底電纜故障,導致網速下降,在海底鋪設電纜確實非常困難,電纜可能遭到地震、錨或鯊魚破壞,像是跨越大西洋的海底電纜,每年就要多達 50 次以上的維修工作。人類史上第一條海底電纜花了 10 多年才完工,馬上來看它的辛酸血淚故事。(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jfsu

說到 海底電纜 ,唯一能想到的就是 凱爾文‧威廉 湯姆生Kelvin, William Thomson, Lord,1824.6.26-1907.12.17),他是英國物理學家。

Kelvin, William Thomson, Lord 來源:維基百科

大部份人可能對他很陌生,但如果提到 絕對溫度 (K),我想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在漫畫中, 冰河卡妙水晶聖鬥士 等冰戰士之間的戰鬥是以寒氣來分勝負的,誰能夠把寒氣提昇至接近絕對零度(物理學定義為零下二百七十三點一五度)的低溫便可以擊敗對手!

水晶聖鬥士。擷取自網路

其中的 K,國際單位制中熱力學溫度單位,就是以凱爾文的姓氏為縮寫,用以紀念這位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 「熱力學之父」

他對於科學的貢獻更涉及電磁學、工程科學、電工儀錶與測量(製作可提高儀器測量 靈敏度的鏡式電子檢流計、可自動記錄電報信號的虹吸記錄器、絕對靜電計、凱爾文 電橋等並建立了電磁量的精確單位標準)。

此外,他亦涉獵彈性力學、以太理論和 地球科學(但他在一些觀點上亦犯了一些科學家常犯的錯誤),並壓縮出液態氮與想出同位素放素理論。

當然啦,本文將著墨於 鋪設了第一條橫跨歐美兩洲的大西洋海底電纜 的事蹟。

由於電報只能在陸地上使用,傳統的郵船無法滿足歐美兩地之間的通信需要。在當時, 英國記者在紐約採訪的消息,通過 郵船需要 12 天 才能送達,新聞早就成了舊聞。

維基百科

為了克服通信不便的問題,凱爾文前後共進行了四次的鋪設,整整耗費十年與數百萬英鎊…。 在這項工程實施中,他研究了電纜中信號傳播的情況,匯出了信號傳播速度減慢與電纜長度平方成正比的規律,後來因為他在科學上的成就和對大西洋電纜工程的貢獻,獲英女皇授予凱爾文勛爵頭銜,所以後世才改稱他為凱爾文。(不過,以下本文仍以湯姆生稱呼。)

略過他兒時,我們將場景直接拉到某公司的股東大會上…。 1856 年,資本額 35 萬英鎊的大西洋海底電纜公司,蘇格蘭的股東選定年僅 32 歲 的湯姆生為新任董事,因為他出生在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港口城。

俗話說,殺頭的生意有人作,賠本的生意沒人做,按照規定,湯姆森在股東獲得 10%的紅利之前是沒有薪水, 但他這一作,就是 10 年,以目前的眼光來看,算是 作「口碑」跟作「功德」的。 不過,他並不在意酬勞,他只想在第一條大西洋海底電纜工程大展身手。(湯姆生在 1855 年提出 海底電纜信號傳遞衰減理論,解決了長距離海底電纜的重大問題。)

1858 年的大西洋海底電纜網。維基百科

「什麼?公司為什麼選他當電氣設計工程師?我幹你古味!」湯姆生口中的他就是懷特豪斯 (E. O. W. Whitehouse),這位沒有電學背景,而只靠著後台、做事喜歡獨斷專行的老兄。

工程開始的前期,他靠著權力壓服別人,甚至否決了湯姆生一些技術上的建議。 不過,最嚴重的問題正悄悄來臨…。

「懷特豪斯先生,我覺得這部份的電纜線徑可以略作修改,加大一點可以提高導電率。」

會有這樣的要求是因為負責的總工程師發現設計圖上的電纜直徑比理論值小很多,不合規格標準。

「很抱歉,所有的設計圖早在一開始就已經交給承包商,現在也已經在製造了…」懷特豪斯以不屑的眼神餘光瞄著。

「為什麼不先知會我?」湯姆生問。

「你?我可是電氣工程師,你只不過是無權無職的董事!」懷特豪斯輕蔑地哼了一聲,「而且,現在片面更改與承包商的合約,可會讓公司遭受巨大的損失!我可負不起這個責任!」

湯姆生一聽,氣得雙手顫抖不已。「你給我記住!在這裡,只有一個是頭!」

懷特豪斯大喊道!「跟我鬥! 小子!你未夠班啊!」懷特豪斯在湯姆生離開之後嘲弄地說。 猶如敗犬般,湯姆生回到自己的辦公室,頹然地坐在椅子上。 「現在放棄的話,這條電纜就完了啊!」湯姆生心中響起了安西教練的話。

在無法加大電纜的直徑下,他著手研究如何提高銅的導電率。他以在格拉斯哥大學的教授(University of Glasgow) 身份,利用自己在那的實驗室進了一連串不同商用電纜銅線的測試。

由於這條大西洋電纜共計分為 1200 段,每段長 2 英里,若各廠商不按相同的電導率製作 纜線,那焊接起來之後,總體的參數將會 「走精」(台語)。 為了補救這個錯誤,他發現參入微量的元素可以提高電導率: 「電纜摻了金坷垃,一條能抵兩條拉;銅線用了金坷垃,導電提高一千八!」

之後,他更發提出一套實用的測量方法,並制定相同的製造規格參數。 當他拿著一疊資料到華特霍思的辦公室據理力爭時,一些承包商竟然附合懷特豪斯的 意見:他們反對變更工程設計! 湯姆生忿忿不平地將資料扔到桌上:「踹共啦!」 於是,湯姆生便提議召開董事會聯席會議進行辯論。

他列舉大量實驗數據,說明制定規格標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還好,他的建議最後被總經理費爾特採納,廠商也只好按新的規格標準重簽合同。 懷特豪斯沒想到自己居然敗在這位最年輕的董事手中,從此便懷恨在心。

1857 年,電纜造好了,大西洋電報公司採用了以兩艘船阿伽門農號(HMS Agamemnon)和尼亞加拉號(US Niagara)共同運載並鋪設作業:一半從愛爾蘭到大西洋中心的電纜鋪設,另一半則是從中心交會處到紐芬蘭。

「懷特豪斯先生,身為電氣工程的負責人,今天的鋪設工程你會上船吧?」湯姆生問到。

「對不起,今天咳嗽的厲害,加上牙齒痛。」懷特豪斯皺著眉頭說。

其實,懷特豪斯有意刁難,藉口身體不適,拒絕隨船出航。 「老狼嫂,黑姑穿嫂,掐凜明,齒痛五分珠 !」此時,廣播正播放著藥品廣告…。 眼見於此,董事會只好請湯姆生代理其職責。 英美兩國各派出一艘海輪,並把電纜一海浬一海浬地沉放。

不幸的事發生了,當電纜沉放到 330 海浬時,意外地發生了斷裂。 第一次的沉入作業以失敗告終。哈哈哈哈你看看你! 這小子終於嘗嘗失敗的滋味了吧!」懷特豪斯更是幸災樂禍地嘲笑著。

有的董事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湯姆生,並要求義務役全體 08(洞八),放假當天早上開軍紀檢討會,12 點才能走。咳咳…sorry,弄錯棚了。

湯姆生不因此氣餒,也不把別人的議論掛在心上,而是認真地思索著事故以外的事。 他心裡明白,「電纜斷裂是因為外層機械強度不夠。」 這並不難解決。麻煩在於,在沉放電纜的過程中,他發現了信號極其微弱,使得接收變得非常困難。 即使電纜鋪設成功,也無法接收到信號,整條電纜也不過是造價昂貴的裝飾品。 隨即,他意識到 「必須製作靈敏度更高的接收與發送機!」

若有電學背景的鄉民,聽到這樣的想法,多半會想到使用放大器。不過,在湯姆生的年代,別說是電晶體,連真空管都尚未出現!他試著尋找解決的辦法,試驗了許多 方案,結果都失敗了。 這天,湯姆生決定給自己放鬆一下,連日為了信號放大而大傷腦筋,也夠他頭疼了。

他租來一艘游艇,並邀請一些朋友來船上。 他的一位朋友, 赫姆霍茲(Helmholtz,1821-1894),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生理學家, 拿著一面小鏡子反射著陽光,對著他照著,因為湯姆生竟然趁著大夥在準備出港的空檔, 獨自一人跑到船艙內再度思索信號放大的問題。

這讓赫姆霍茲有點不悅,但他隨即釋懷, 因為,湯姆生的個性就是如此。「唷呵~」湯姆生回過頭,發現,眼前一閃一閃著。「怎麼了?」赫姆霍茲看著幾乎呆若木雞的湯姆生 突然他欣喜若狂,抱著赫姆霍茲又叫又跳,「You Got it! You Got it!」因為他發現,赫姆霍茲手中的鏡子在陽光下只要稍微動一點,照在他身上的光點就會大幅度跳動!這不就是將信號放大了啊!

不久,湯姆生就發明了鏡式電流計電報機。 湯姆生抓住這個原理不放,不久就發明瞭鏡式電子檢流計與可自動記錄電報信號的虹吸記錄器。這種機械的靈敏度很高,解決了長途海底電纜通信接收微弱電信號的問題。

終於 1858 年初夏, 大西洋海底電纜進行第二次沉放。

「懷特豪斯先生,身為電氣工程的負責人,今天的鋪設工程你會上船吧?」

「對不起,這幾天感冒、咳嗽的厲害…」懷特豪斯露出痛苦的表情說。

感冒用斯斯,咳嗽用斯斯,痠痛疲勞用斯斯!」此時,廣播亦是播放著藥品廣告…。 其實,懷特豪斯藉口身體不適,又拒絕隨船出航。 湯姆生只好再度以代理電氣工程師的身份,出海沉放電纜。

此時,懷特豪斯心中盤算著:失敗了,湯姆生一個人的責任,剛好可以踢他出去;成功了,自己是湯姆生的頂頭上司,功勞自然不會少!

不幸女神再度降臨。船隊尚未到達大洋中間的預定地點前,就遇上了暴風雨。船上的電纜在風暴碰撞受到了嚴重的損害,加上由於雙方無法精準確定對方的位置,只能打道回府。

經歷了再次失敗後,四周都是質疑的聲音,董事會幾乎要放棄。但是在湯姆生、菲爾德等 人的遊說之下,決定再做一次努力

於是, 黃金梅莉號 ,呃,說錯了,是阿亞墨加號海船載著電纜從北美出發,東渡大西洋, 前往 偉大的航道 。同年 8 月,橫跨大西洋的電纜終於實現了。然而,運氣這種東西, 並不是多踩幾次大便就會有的。這次成功只是曇花一現。

幾天之後,北美接收不到歐洲傳來的訊號。 懷特豪斯決定施加 2 千伏特高壓來啟動另一頭的接收器,結果可想而之, (∩ ・ω+ )⊃━☆゚Explosion! 電纜被擊穿而徹底報廢。

懷特豪斯因此被開除,湯姆生則接替了他的職位。正所謂, 湯姆生 Nice,懷特豪斯 Jizz。 公司為了鋪設一條電纜耗盡了資金,最終卻落得如此悲慘的結果。在董事會上, 不少股東決定退出。

這時,湯姆生站了出來,振臂高呼:「56 不能亡,電纜不能斷! 我們應該繼續做下去!」菲爾德亦表示支持湯姆生的意見:「湯姆生教授說得有道理!我們必須堅信這一 工程終將取得成功,勝利的一天一定會到來。I’ll Be Back!」

1865 年,菲爾德果然帶著 60 萬英鎊的資金回來,重新啟動電纜鋪設計畫。新的 海底電纜製造出來了,裝在「偉大東方號」(Great Eastern)上。當他們航行到 大西洋中部時,電纜意外折斷,墜落到 12000 呎深的海溝。

湯姆生和他的同事們呆望著,心情比上墳還沉重。但是這一次失敗的打擊並未動搖 他的決心。第二年,偉大東方號再次進行鋪設工作。這次終於成功了,湯姆生高興得 幾乎發了狂,此時他的心中,正如印象派大師孟克的名作「吶喊」一般,早已在心底吶喊了無數次!

電影《投名狀》中,龐青雲花了十天打下舒城,而湯姆生為橫貫大西洋的海底電纜 付出整整 10 年的辛苦!

幾個月後,總經理費爾特和湯姆生又一次出航,尋找丟失的電纜,幸運地在大西洋的中部把斷掉的電纜打撈了上來,然後接上一段新電纜。公司因禍得福,一下子有了兩條橫貫大西洋的海底電纜。 這不僅使英國在海底電報通信上居世界領先地位, 還對現代大型工程的建設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1907 年,他的愛妻,長年纏綿病榻的瑪格麗特死於中風,傷心欲絕的湯姆生在 同年十二月 17 日也隨之而去。然而,誰會想到,當人們讚頌他的偉大歷史功績時,他卻只是淡淡地說說:「有兩個字最能代表我這 50 年在科學上的奮鬥,這就是『失敗』。」以上。
延伸閱讀:
天才的生平告訴我們父母的重要:照台灣人養小孩的概念,愛因斯坦也只能去領 22K 
神人數學家用數位平台解數學,帶你用流行打通對數學怨恨的心結
甲午戰爭打輸怪慈禧太后?我來替老佛爺翻案:A 走北洋海軍軍費的其實是這個人

 

(本文經原作者 jfsu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擷取自 youtube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一位被祖國背叛的男人:張七郎張燈結綵歡迎國民黨,最後卻換得破腸槍殺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本書】

張七郎父子的慘案,連馬英九都曾說過這是他所接觸過最悲痛且最殘忍的案件。國民黨殘暴這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但殺害一位張燈結綵歡迎國民政府遷台,期待回歸祖國的同胞,實在沒有什麼道理。屠殺背後真相到底是什麼,恐怕已隨著當事人闔上的眼,被封印在偌大的歷史中。
(責任編輯:鄭伊真)

張七郎家人手牽著手,彼此緊握著,在醫院前合影,彷彿要把握全家人在一起的時光。圖片取自:民報

「兩個小兒為伴侶,滿腔熱血洒郊原。」位於花蓮縣鳳林鎮太古巢的「張七郎、宗仁、果仁父子罹難之墓」,張七郎的大哥張采香寫下這對令人椎心泣血的墓聯,並署「民國三十六年四月四日夜屈死」。

張七郎在鳳林行醫,深得人望,他創辦鳳林初中,當選花蓮縣參議會議長、制憲國大代表,並遠赴南京參加制憲會議,但一九四七年返台,二二八事件不久,父子四人突被軍方帶走,除次子張依仁獲釋外,張七郎與長子張宗仁、三子張果仁都遭槍決,是二二八最慘絕人寰的悲劇。

張家受此打擊,一度「在台不留男丁」,張依仁在海外行醫仍被監控;張七郎、張果仁遺孀張詹金枝、張玉蟬,婆媳相依為命,度過數十載「悲慘歲月」,直到馬英九擔任總統,才代表政府親自到墓前獻花道歉。

一九一○年張七郎考進總督府醫學校,與蔣渭水同班,一九一三年與台北第三高女(現中山女高)畢業的詹金枝結婚,一九一五年他從醫學校畢業,先到基隆鐵路醫院服務,一九一六年轉到淡水執業,並擔任「滬尾偕醫館」醫師。

那時馬偕博士之子偕叡廉剛在淡水創立淡水中學校(現淡江中學),與張七郎成莫逆, 張七郎佩服馬偕遠渡重洋到台灣行醫,體認到基督教博愛精神,奠定他日後遷徙到後山花蓮行醫。

日治大正年間、昭和初年,配合殖民政府開發東部,掀起一陣「島內移民潮」,不少西部人遷徙後山,張采香先到花蓮探路,認為東部急需西醫,張七郎於一九二一年春毅然從淡水東遷到花蓮鳳林行醫,為紀念父親取名「仁壽醫院」;詹金枝為協助丈夫行醫,也取得「產婆」資格。

張七郎夫婦生有五子,依序是宗仁、依仁、果仁、秉仁、存仁,為讓兒子學醫,張七郎將較長的三子都送往日本、東北學醫、行醫,那時東北屬偽滿洲國管轄,是日本扶植的殖民政府,張七郎也曾在遼寧擔任醫學院系主任。

張七郎在日治時期除與日衙門或日本人溝通外,都是操客語、閩南語,平日衣著是客家衫或西服,拒穿和服,日本殖民政府曾徵詢他入衙,都為他所拒,推動「皇民化運動」,他也拒絕配合

熱愛「祖國」的張七郎,家中懸掛的不是日本天皇照片,而是孫中山玉照 ,他嚮往「祖國」山水,曾多次前往東南各省、長江流域、上海等地旅遊;為探望在滿洲國學醫、行醫的兒子,足跡亦到達東北。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台灣回歸中國統治。張七郎在鳳林搭建了高大的牌樓,寫著:「萬眾回春事事須把握現在,一元復始處處要策勵未來」對聯,上款「天下為公」、「國為民有」; 但他萬萬沒想到充滿「祖國情」,熱烈歡迎「祖國官兵」,不但未受到「祖國」眷顧,反帶來殺身之禍。

偽滿洲國重返中國後,因國共內戰日熾,民生凋敝,張七郎也要求三子放棄在東北的醫院返回鳳林,父子四人也擴大「仁壽醫院」的醫療服務網,成為東台灣舉足輕重的人物,卻遭人眼紅。

轟炸驚天動地,收復歡天喜地,接收花天酒地,政治黑天暗地,人民呼天叫地。」張七郎與三子團圓時,已感到政局的不安,他在筆記上摘錄了這首台灣流行歌,反映當時民心的失望。

張七郎也發現 接收官兵到花蓮港、鳳林後,軍紀散漫、生活習性很差政府重要官位都是外省人,並霸占日人留下的財產台灣人生活再陷苦境,「狗去豬來」的不滿聲浪在民間流傳。 張七郎除勸台灣同胞要寬容對待大陸人外,也在會議中直諫,為民請願,結果卻埋下殺機。

一九四七年一月底張七郎從南京返台,二月二十七日台北因查緝私菸,行政長官公署處置失當,造成槍殺人命,引爆「二二八事件」,但國民黨政府不檢討對台民施壓、不公,反視參與民眾為暴民,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也下令派兵來台鎮壓。三月八日,國民黨軍隊在基隆上岸後,隨即進行逮捕、槍殺、鎮壓行動,到處風聲鶴唳。

四月一日,國軍廿一師抵達花蓮縣,其中第二營第五連駐紮鳳林鎮,四日晚鳳林各界設宴歡迎,張七郎因身體不適,派長子張宗仁代表參加。宴席結束,張宗仁返家,但不久軍方以阿兵哥拉肚子為由,要張宗仁帶藥品前往治療;不久張果仁回來,被強行綑綁帶走;接著派兵帶走臥病在床的張七郎及張依仁,並在張宅架設機關槍,派有哨兵。 前晚帶兵前來逮人者,是從去年起就常進出張家的外省人方廷槐

五日一早,張七郎妻張詹金枝、張果仁妻張玉蟬,帶著四個便當到駐軍處,被退回三個,只留一個,已覺不祥;同一時間一名士兵到仁壽醫院告知,昨晚有三人在公墓被槍殺。張詹金枝馬上跟三個媳婦及親友找尋,結果發現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陳屍鳳林鎮郊的亂葬崗,分成兩堆,生前都遭凌虐,死狀極慘,只著內褲,外衣、帽子都被剝走,張果仁連大腸都外露,子彈都從後背穿過前胸。

六日天未亮,請人駕牛車將三具遺體運回太古巢農園,上覆蓋芒草,連牛也感受到悲涼的氣氛,一路狂奔下山,難以駕馭。三名遺孀張詹金枝、葉蘊玉、張玉蟬含悲將丈夫的身體洗淨,將外露的腸子裝回去縫合,再換上平日喜穿的衣服。

張依仁被士兵帶走當晚,他的太太在他的口袋放了枚國軍軍醫上尉證章,結果因這枚軍醫證章,得知他曾在東北病院服務,才免遭殺身之禍,被關三個月後釋放。

張家遭逢巨變,頓時有如人間煉獄,張詹金枝、葉蘊玉、張玉蟬三名醫師娘,突變成含悲的寡婦,而張家悲苦的日子也才開始。張詹金枝到處訴狀申冤, 但得到的答覆卻是莫須有的「背叛黨國」、「煽動高山族暴動」,就連父子被剝走的外衣、帽子,士兵竟然拿到鳳林街上強迫人家買,張家得知後才原價購回,殘酷、冷血行徑,令人不寒而慄。

「我們部隊是自上海就接獲蔣介石命令,到台灣後進駐鳳林為執行張家『人犯』槍決工作的。你們家人死得太悽慘了。你們一定得告知蔣委員長。」兩次身分不同的士兵同情這起慘案,偷偷到張家陳述。

張詹金枝從一九四七年六月起向南京蔣委員長、行政院、國民大會、台灣省政府、台灣高等法院遞交「訴冤狀」未果,八月再親書「訴冤狀」遞送台灣警備總部白崇禧,最後僅獲台灣高等法院察處函覆:「……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等叛背黨國,組織暗殺團,拒捕擊斃一案,經前台灣警備總司令部電准備查在案。再,張依仁係鳳林事變人犯,在戒嚴時期經當地軍警拘送本部偵訊,以情節輕微,當即送東部警備區勞動訓導班受訓于五月五日結訓返籍。」

國安局檔案中的台灣省二二八事變正法及死亡人犯名冊, 張七郎的犯罪事實是:「與共黨有關,煽動高山族暴動。」兩份所謂犯行均嚴重悖離事實

張家一門孤寡雖一再訴冤,不但未獲昭雪,莫須有的罪名更讓張家蒙受不白之冤。張家後來回想,早在一九四六年十月,有名叫方廷槐的外省人就常到張家走動,日久張家還待他為座上客,並常留在家中用餐,卻沒想到方廷槐竟是潛伏的情治人員,不知已引狼入室?

一九四七年四月四日晚張七郎父子遇害當天,是方廷槐帶六名荷槍士兵到仁壽醫院,先撫摸張宗仁衣褲,張宗仁對他舉動不悅,方竟回答:「沒什麼,沒什麼。」接著才謊稱部隊官兵餐後拉肚子,請帶足藥品前往診療。

張宗仁隨六名士兵前往,方仍留在醫院,待張果仁返家,在方的指認下,隨即被在外面等候的三名荷槍士兵,將其雙手反綁帶走。張七郎、張依仁在農園內,也被架著兩挺機關槍的士兵帶走。

方廷槐繼續留在醫院監視,張家婦女見大事不妙,取出家中所有現金交給他,請求他幫忙救人,方廷槐卻冷漠地說:「這是中央命令,我無能為力。」當晚張家父子遭槍殺,方廷槐還留在醫院就寢,直到天色微白,方始起身離去,未曾道別,之後也未再出現。

張宗仁的次子張安滿後來調查到方廷槐下落,發現方曾在花蓮高中任教,但已過世。他到方家拜會,望著方廷槐遺照中那抹淺笑,他真希望托夢說個清楚:「那段日子發生什麼事?」他從國家檔案局、警備總部都找不到中央幹校當期學員的資料與紀錄,不然就是缺頁少了附件,沒有一件檔案公文,可以拼湊出真相。

「如果開槍打死父親者還活著,我會提著禮物去拜訪,問他父祖臨死前的遺言。」張安滿不禁感慨。面對自己身上所背負的血海深仇,張安滿暗中也積極地查證那晚悲劇,直到一九八八年宜蘭縣羅東仁愛醫院老院長突然來電:「有個快死老兵,拜託聯繫鳳林張家人,有事想跟張家講清楚。」

可惜張安滿趕到時,老兵已闔眼,只留下幾句遺言,意指:「當年從上海開拔來花蓮的部隊,收到祕密指令,要『處理』掉一些台籍人士,張家父子也在內,下指令者直指最高當局蔣介石。

張安滿百思不解,蔣介石怎認識遠在台灣的祖父?莫非有人提名單給老蔣核,還嫁禍給老蔣?張七郎父子三人何以被列為密殺名單?張家遺族懷疑與當時花蓮縣官派縣長張文成嫌隙有關,疑點有:

一、張七郎擔任參議會議長,對預算動支之不符曾經質詢,導致縣長不悅。

二、張文成不得人心,張七郎卻被參議會及地方人士推舉成縣長人選,引起縣長恐慌。

三、張七郎爭取鳳林初中設校,張文成索取六萬元賄款後才准設校,擔心醜案曝光。

四、張氏父子擔任鳳中校長期間,對縣長安插的學歷不足的外省籍老師人事予以回絕。

二二八事件後,陳儀面對全島各地要求「縣市長民選」的聲浪,准許各縣市推選縣市長候選人三名,呈報陳儀簽定,而 花蓮縣以最高票推舉張七郎為花蓮縣長候選人,沒想到這份民眾的擁戴,卻埋下他父子慘遭殺害的禍根

張家遺族質疑,報給南京當局的花蓮縣十六名「必殺」名單中包括張七郎父子四人,是否為張文成所報?縱使是張文成所報,方廷槐當內奸,但真正下令的元凶又是誰?這是張家至今仍未獲得的答案。

張家父子慘案發生後,親友怕遭波及,往日門庭若市的家,變得門可羅雀。張詹金枝為支撐門風,撫育兒孫,回到太古巢農園務農,長媳葉蘊玉到小學教書,帶著兒子文滿、安滿搬到街上住;三媳張玉蟬已懷了遺腹子至滿,陪著張詹金枝相依為命,靠著信仰與生命的韌性,一門孤寡再將張家撐起來。

「張家子孫一定要想辦法出國,縱使做奴才、乞丐,也不要留在台灣當紳士,給國民黨軍隊殺。」張詹金枝一再叮嚀兒孫,致張家男丁大學畢業就出國,唯一留在台灣的男丁是張安滿,他也直到十七歲念高中時,才知道自己身上背負著血海深仇。

張詹金枝甚至告訴兒媳:「萬一我走了,不要通知孫子們回來。」果真一語成讖,一九八二年張詹金枝以九十一高齡去世時,兒孫們無法取得領事館的回台簽證,無法即時趕回台奔喪,令兒孫們感到遺憾,但「遠離殺戮台灣」卻是老媽、老祖母的期待。

太古巢老家最後只剩張詹金枝(一八九二—一九八二)、張玉蟬這對母女、婆媳,張詹金枝晚年臥床八年,臨終前她感謝張玉蟬對張家的犧牲,對她的照顧,並說她十分滿足,「上帝會祝福妳」;而張玉蟬能忍受孤寂、辛苦,亦有份對養父張七郎栽培、呵護的感恩之情,直到一九九○年十二月,她在懷恩堂才勇敢說出她隱藏四十餘年的心聲。

張依仁為躲避國民黨,一生顛沛流離,一九六一年前往巴西行醫,一九八五年曾回到台灣,後又再前往巴西、葡萄牙,直到二○○四年才隨女兒回台中定居,他於二○一一年二月去世,他生前受訪曾說:「一輩子不會原諒國民黨。」

張七郎父子慘案,馬英九總統曾代表政府親自到墓前獻花道歉,並在台北舉辦「張七郎父子受難紀事暨文物展」。

張七郎父子命案,張家遺族靠著信仰、堅毅,走過了近七十年,有關單位雖公布了部分案情原由,但至今並沒有真正揪出命案的元凶,家族也未真正走出傷痛,仍有待政府查出真相,還遺族們一個公道。

(本文內容主要參考:台北市文化局、台北二二八紀念館編《張七郎父子受難紀事暨文物展》專輯。張炎憲撰《走出陰暗的幽谷—張七郎家族的動人故事》。何來美主編《客家身影》,田俊雄、洪肇君撰 〈二二八遺族 究真相泯恩仇〉。)

注釋:
1. 張采香(一八七○—一九四九),新竹湖口人,張仁壽長子,漢學、書畫家,曾受聘擔任牛津學堂漢文老師,晚年遷居花蓮,平時出門騎驢及一條狗跟隨,加上自己兩足,有「十足先生」稱號。
2. 朱真一撰,〈張七郎、張仁壽前輩與馬偕牧師〉,《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二○一五年第五十九卷第二期,頁七五—七六。
3.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自由時報》曾韋禎報導。
4. 張文成是福建龍岩人,花蓮縣第一任官派縣長,任期從一九四六年一月十一日至一九四八年一月二十六日。
5. 二○○九年二月二十七日《自由時報》記者林嘉琪、楊宜中報導。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台灣客家政治風雲錄》,由野人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國民黨掩埋的辛亥革命真相:一段不下於納粹的種族屠殺史,孩子的娛樂就是比賽數屍體
【國民黨屠殺史】你沒聽說過的台灣歷史──46 年前的今天,5 名台獨烈士在泰源監獄遭中華民國處決
國民黨才是戰後台灣糧荒的元兇──陳儀的部下拿機關槍逼農民:不交米就聽我演奏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ROC 歷史課本隱瞞的事:中華民國 1927 年就滅亡了,而不是 13 億人認為的 1949 年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ROC 的歷史課本到底隱瞞了什麼? 為何中國流亡作家余杰會認為「中華民國早在 1927 前就算是滅亡了,而不是 13 億人認為的 1949 年。」。

只要轉型正義一日不面對,就一日無法揭開歷史事件的馬賽克,那些大家忌憚不敢談及的內容無法被討論的話,真正的歷史就不可能出現。(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KAOKAOKAO

編按:有網友在 PTT 發問,ROC 的歷史課本到底隱瞞了什麼?網路上近代史戰得很兇, 但很多人會出來給人打臉 他們常常迴避或錯誤解讀重要史料(民盟、美軍撤中白皮書等) ,這些人是 歷史課沒學好,還是課綱裡壓根都沒提? 

單看這個標題, 除了最紅、最「忠誠」、最激進以及最不要臉的那一群人之外, 應該這時代大部分人都有回答「是」的衝動。 但我想,有些問題更要先釐清,比方說這個問題裡面的 ROC 指的到底是什麼東西?

最近看了中國流亡作家、史家余杰的翻案之作:「1927 民國之死」。 真的非常推薦各位去看看, 雖然非常大本,但是一路看來淋漓酣暢, 關於史料的部份字字句句考証分明, 議論的部份又有詩的意境與小說的節奏。

同該書標題, 余杰認為:「中華民國早在 1927 前就算是滅亡了,而不是 13 億人認為的 1949 年。」 加上如今華派、中華台北派認同的 ROC 的話, 過去百年間就有三個版本的 ROC, 這就按下不表, 且看為何是 1927 年。

1927 年有兩個指標性的事件。 其一是 4/12 的上海清共 , 國民黨偏蔣派系的人感受到極大的威脅,使用極其暴虐的手段在上海展開屠殺,大量共產黨員與無辜者在沒有受到審判的情況下死去。 前幾年網路上有一套號稱「228 事件真相!」的組圖, 後來被發現是 412 的照片。

幫派負責人杜月笙助蔣清黨。維基百科

事實上,這根本就是 228 的暖身之作, 也就是蔣介石已經可以為了政治目的放任手下屠殺。 清共帶得走不少人命, 卻沒有辦法洗清赤化的思想。 其二是 北伐戰爭 當時蔣介石在學習蘇俄現代化力量之後, 佐以中央統一的主義思想, 使得部隊具有一定的凝集力。 利用孫傳芳與吳佩孚的矛盾心結, 成功突破中原地區, 來自廣州的「正義之師」取得南京、一路向北。

小弟國中是國編本最後一屆,北伐大概就這樣結束了, 課本沒有提到為什麼要北伐? 因為追求統一的中國是個不證自明的前提然而統一真的比較好嗎? 課本卻不提當時國際承認的是北洋政府。

擷取自網路

北伐成功後,中華民國國旗才變成青天白日滿地紅, 之前的五族共和雖然是個笑話,但是蔣介石根本也不理會滿蒙回藏; 這時候國歌才變成國民黨的黨歌。

維基百科

國父倒是個意外。余杰的評述是, 孫文生前恨中華民國恨之入骨 ,更早前推舉大總統之時,外界紛紛說「論德應為汪精衛、論功應為黃興、論才應為宋教仁」看看這些傢伙後來都「被歷史」成什麼樣子?

原本在北洋軍閥的均勢之下,還曾經勉強有個議會(雖然後來被解散),但是等到蔣所謂統一之後,直接進入不需要議會的「訓政」模式。

人不要臉天下無敵,不得不說以前歷史課本避重就輕的功力真的很神, 真的都沒人懷疑過憲法 1946 年才作、那 1927 年北伐成功後實施訓政、訓政是以憲政為目標的過渡期,是何等粗製濫造的彆腳笑話?

在那個「數千年未有之變革」的大時代裡面,該如何展現整體的氣氛? 余杰選取了各個面向的 25 個人物,佐以與他們有密切關係的其餘 75 個次要人物, 總共 100 人的民國初年百人誌。

鏡頭近距離抓取在 1927 年北伐前後,他們的生命樣貌是如何, 聽聞到、經歷到北伐之後,又是以什麼樣的心態與行動去應付那個巨變。

有些人物是在歷史課本出現過的, 他們雖是人物,卻代表著千萬人以上的大型勢力, 如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你知道他是第一個上 TIME 雜誌的近代中國人嗎)、蔣介石、汪精衛等, 毛澤東當然也是不可少的,儘管 1927 年還不是他大展身手的時刻。

1924 年 9 月 8 日《時代》封面上的吳佩孚像。維基百科

有些人物則是學者,在精神思想上默默影響著世界,如清華大學國學院導師王國維(他聽說國民黨軍要攻入北京之後投湖自盡)、後來也來到台灣,在就任中研院院長時當面嗆蔣介石的胡適(推薦接著百年追求下冊繼續追蹤胡適的故事)。

有些人物你聽都沒聽過,因為國共兩黨的歷史舞台劇中容不下那樣的角色, 如四川的實業家盧作孚,在紛紛擾擾的時節中他毅然決然帶動社區營造, 打造在地的科學研究機構與航空公司,他看透國民黨的惡劣而押注在共產黨身上,他原有機會從香港逃去別處卻回到了四川, 最後被共產黨批鬥致死。

有些人物在那個時代散發出無比的大愛, 如石美玉,她在海外學醫,回到中國之後行醫濟世, 用行動破除時代與性別的雙重限制, 同時推廣基督教,企圖在心靈上給予當代中國人救贖。 有人一生追求藝術、卻不明不白地被暗殺。

有人一出生就被扣上民族大義的終極目標,終起來已經身不知道自己為何而活。 那時在五大民族中的滿、蒙、回、藏都有獨立的企圖, 至今仍未天光。 讀完之後真的掩卷長嘆,那不過是不到百年前的事情, 表面上看全是過眼雲煙,其實現實中殘留不少痕跡,只要用心思索就會發現的。

光譜上比華獨更獨的朋友們可能會覺得,台灣人為什麼要關心 ROC,為什麼要看這本書? 我想,至少這塊招牌借了這麼久,期間雖然有些鳥事,但也不是一直都全然沒有用處, 理解一下 ROC 這個東西在那個歷史截面上的一些事件與人物, 縱使在尺度更恢宏的今日國際世界中,或許也有一些可以借鏡的地方。

最後還是回到題目,ROC 的歷史課本到底隱瞞了什麼?我不確定近幾年的怎麼樣,但只要轉型正義一日不面對,就一日無法揭開歷史事件的諸多馬賽克,那些大家忌憚不敢談及的內容無法被討論的話,真正的歷史就不可能出現。 我們現在已經在路上了,繼續努力!

延伸閱讀: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事:誰是第一位登上 TIME 雜誌封面的華人?
歷史課本裡沒有寫的孫中山:在把他當國父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興中會、同盟會打天下,這些歷史其實是被建構出來的

(本文經原作者 KAOKAOKAO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排 1 小時搶書算正常,書商數錢到手軟的年代:從歷史消逝的台北書街

$
0
0

【為什麼要推薦這篇文章】

「書店在這裡,愛書人也在這裡。」每個時代的人們都需要精神食糧,現在的我們可以透過手機快速取得,那時的人們人手拿著一本,細品書香。回頭看看這些老照片,不禁感慨書店曾有的黃金歲月。相信現今愛書的人依舊不少,但若能在那個年代在當下駐足觀察這樣的風景,也是種醉人的浪漫。(責任編輯:鄭伊真)

說起閱讀,出版業和書店業者都深刻地感受到讀書的人變少了,買書的人更少了。台北曾經有過輝煌的書店一條街、舊書攤一條街,還有成為觀光勝地的 24 小時書店,隨著網路時代推演,書店風情漸漸改變。

說起台北的書街,殆無疑義,絕對是重慶南路。日據時代最大的書店-新高堂書店,就在這條路上,也就是後來東方書店(東方出版社)的原址。

1949 年政府遷台,中華書局、正中書局、世界書局都在重慶南路。然後,東方書局成立了,三民書局、黎明文化、遠東圖書公司都開在這裡,拐個彎往武昌街,騎樓下是詩人周夢蝶的書攤,樓上是明星咖啡店。往台北車站方向走,補習街南陽街的學子們,都是參考書的消費大戶。

台北市重慶南路書街從民國初年後逐漸形成,書店越來越多,60 年代全盛時期超過百家書店競爭,每天滿滿人潮,都是旺季,書商數錢數到手軟。在那個閱讀年代,重慶南路好文青,是世界華文書籍的重鎮。

重慶南路一段這短短幾百公尺,聚集上百家書店、很多文具店、筆墨行,還有攝影社,1960-70 年代這裡就是台北最潮的一條街。平日學生們來來去去,隨時有人在買書,年底賣耶誕卡的宣傳看板大得嚇死人。

書店在這裡,愛書人也在這裡」百家書店漫溢至騎樓的書香氛圍,讓重慶南路文青又浪漫。

武昌街明星咖啡館騎樓周夢蝶書攤子上的文學刊物和詩集、北門郵局旁的黨外雜誌攤子、騎樓書報攤流動的暢銷查禁品書刊如李敖千秋評論,還有聚集藝文人士的明星咖啡館,讓重慶南路成為人文薈萃的一條街,和通往思想的一條街。

台北市重南書街促進會理事長沈榮裕也在重慶南路經營書店,他回憶,書街風光時,一樓是書店,樓上就是出版社,不光是台北人,全台灣民眾要買書,都會想到重慶南路,不少人甚至搭火車特別來書街找書、買書。

沈榮裕表示,尤其在學校開學時,書街更是大爆滿,學生搶著要買參考書,排隊排 1 小時都算正常,書店的書就早早就銷售一空,這是現在書商難以想像,也不可能出現的景象。

那個年代,台北常常舉辦全國書展,春天一次、秋天一次,地點通常是在信義路的國際學舍。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那是什麼地方,說穿了它算是早年的世貿中心,專門辦商展、活動、頒獎典禮,位於現在的大安森林公園上。

到書展買書便宜嗎?或許沒有什麼厲害的折扣,但當年光是把很多出版社、書店聚在一起賣書,就是件不容易的事。也常邀請副總統、新聞局官員剪綵、帶頭買書。

買不起新書沒關係,台北有很多厲害的舊書攤。建國中學附近的牯嶺街是一處,國際學舍旁邊的矮房子也有一小區,舊書攤沒有什麼裝璜陳設可言,很多書甚至積滿灰塵,連擦都不擦。窮學生在這裡撿點便宜,至少是定價打五折,內行人在這裡尋寶,偶爾會找到珍貴的初版書。

講到撿便宜,愛書人或許還記得「六一二大限」,著作權法實施後,不符合版權規定的既有著作緩衝期在 1994 年 6 月 12 日屆滿,在此之後不能再販售。於是,書店趕在大限前清倉跳樓大拍賣,愈到大限逼近,書賣得愈便宜,很多人拖著行李箱搶買書。

後來牯嶺街舊書街拆了,國際學舍也拆了,台北人的舊書店集中到八德路光華商場。在還沒有被 3C 商品攻占前,高架橋下的光華商場裡塞了滿滿的舊書店。等到光華商場改建,台北的舊書店也換了個形象,散落在公館周邊,不叫舊書店,改叫二手書店,乾淨、明亮,有的還兼賣咖啡。

當然,這時候的台北書店樣貌已經不同。重慶南路不再熱鬧,但還有幾家大型書店鎮場;台北小知青和海外華人的注意焦點移到 24 小時營業的誠品書店,國外電視節目爭相拍攝全球罕見的深夜書店,台北人愛書、好文化的形象應運而生。

等到臉書(Facebook)取代實體書,成為年輕一代最常「讀」的書,重慶南路書街的書店一家家收攤,出版業不得不殺價搶進網路書店,這又是另一個年代的故事了。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世界閱讀日 回味台北書街與書店本事 [圖輯]〉。)

參考文章:
好文青 六零年代重慶南路書店一條街
世界閱讀日 回味台北書街與書店本事 [圖輯]

延伸閱讀:
建中校長不該為升學搞「戒嚴」,這位教授回憶翹課、瘋社團的建中歲月:這是人生的啟蒙時刻
【老貓出版偵查課】出版產業振興更根本的問題
每年送進焚化爐的報廢書竟有 10 萬噸,這些書難道都不能看了?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才掙脫殖民地統治,卻又迎接另一個再殖民暴虐——《日曜日式散步者》見證台灣的悲涼

$
0
0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無論台灣詩人們所追求的藝術有多現代、有多前衛,卻無法遁逃台灣人的歷史宿命。最前衛的詩人,卻遭到前近代威權體制的凌虐,彷彿那是全世界殖民地的共同命運。《日曜日式散步者》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見證:台灣掙脫了殖民地統治,卻又迎接了另一個再殖民的統治,這是《日曜日式散步者》的悲涼詮釋,也是殖民地前衛運動的悲劇終結。(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陳芳明

風車詩社的文化暗示──為風車詩社及《日曜日式散步者》紀錄片而寫

1.

殖民地現代主義運動所展現的藝術,一直是相當迷人的議題。一九三三年成立的風車詩社,發行詩刊僅僅四期,卻引發了文學史上無盡的討論。為什麼乍起乍滅的詩社,能夠釋放出致命的吸引力,確實是饒富興味的問題。風車廢刊後的一九三五年,毫無疑問,是殖民地史上極為關鍵的一年。

那年,台灣總督府在台北舉辦了「始政四十週年台灣博覽會」,顯然透過這樣的豪華展覽向整個東亞宣告,台灣正式進入成熟的現代社會。對於曾經是瘴癘之地的台灣而言,在短短四十年,就從傳統社會徹底改造成為現代資本主義的殖民地,等於是把人類的歷史進程,濃縮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現代化。風車詩社的誕生,似乎也為這樣的社會改造做了最佳旁證。

縱然只是發行了四期的《風車詩刊》,卻為台灣殖民地文學史投下一道燦爛的光芒。即使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也不能不讓人投以專注而深情的回眸。從文學史的演進來看,一種美學的誕生往往需要漫長歲月的釀造。同時也必須容許更多創作者的參與,才有可能展現藝術特質。

這份詩刊,為殖民地文學綻放了奇異的花朵。它完全沒有任何歷史軌跡可以遵循,也沒有任何社會條件足堪前衛藝術的實驗。詩社的城市台南,其實也並不屬於現代化都會。如果要解釋它的存在,也許只能從帝國範圍內的美學發展來觀察。

必須是經過大都會文化的洗禮,也必須是心靈受到現代主義運動的衝擊,才有可能在亞熱帶的土壤上開出異端之花。當時殖民地台灣的文學,基本上是以寫實主義為主流,作品裡往往暗藏著濃厚的社會反映,而且也充滿了批判與反抗。風車詩社無疑是逆著時代潮流而前進,為台灣文學突破了時代限制,也為台灣作家帶來全新而陌生的美學。如果說風車詩社是文學史上的意外與例外,亦不為過。

然而,一旦有具體作品正式誕生,便深刻在殖民史上留下鮮明的痕跡。藝術的評價,從來不是檢驗它有多少讀者,也從來不是測量它在讀書市場上的流傳多廣,而是在探索作品本身的內涵與深度。其中表現出來的美學極致,才是文學史家的重要關切。

風車詩社的重要詩人楊熾昌、林修二、李張瑞,走在殖民地社會的最前端。蓄積足夠的勇氣,為台灣人心靈進行大膽的文字實驗。他們所結晶出來的前衛藝術,與當時台灣庶民的生活方式,簡直是處在兩個極端。他們遭到的抨擊,無非是寫出來的詩行脫離整個社會,或者他們被指控耽溺在自己的唯美而孤立的想像。

寫實主義詩學的代表,正是台南郊外的左翼鹽分地帶詩人。他們無法忍受超現實的藝術,它不能勝任傳達受壓迫的台灣人心聲。他們以「薔薇詩人」或「貝殼詩人」的稱號,來概括風車詩社的格調,顯然有其焦慮的理由。在殖民地社會,台灣人永遠次等於日本人,而無產階級永遠次等於資本家。

這種不公平現象,才是殖民地作家所要揭露的殘酷事實。薔薇或貝殼的命名,就在指控風車詩社無視於台灣社會被壓迫的事實。

從《風車詩刊》的作品來看,可以發現楊熾昌或林修二的批判精神顯然相當薄弱。或者確切地說,他們對藝術的高度關切,遠遠超過對社會的深度關懷。但是從文學史的角度來看,他們的反抗精神也許較弱,卻從未喪失被殖民者的立場。

更進一步而言,身為詩人,最重要的實踐並非只是在反映現實或批判現實,而是在創作過程中,如何追求飽滿的藝術性。在批判的實踐上,這群超現實詩人也許繳了白卷,卻不能因此而否定其文學史的位置。

恰恰相反,他們的想像引導著殖民地的讀者,走到最遙遠的邊境,觸探到被壓抑的心靈是如何生機勃勃。他們通過文字實驗,鍛鑄新的語法與句式,把內心世界幽微的感覺挖掘出來。那樣的實驗,其實也牽動了許多敏銳的神經,為殖民地藝術找到全新疆界。

在他們的詩行之間,讓我們後世讀者察覺,多少飛翔的意象,承載著殖民地知識分子的無窮追求。殖民地文學的精神內容,並非永遠處在緊繃的反抗情緒。在某些鬆軟而神祕的時刻,對於無法企及的感情世界,殖民地心靈也會憧憬著,嚮往著,試探著。相對於鹽分地帶詩人的寫實傾向,風車詩社創造了另一個精神出口,使生命中的多少苦悶、多少壓抑找到紓解空間。那是殖民地文學的另一種高度,可以看見知識分子在抵抗之餘,並沒有放棄藝術的夢想。

2.

《日曜日式散步者》的拍攝,可能是電影工作者的第一部嘗試,以影像方式詮釋殖民地的前衛運動。風車詩社所獲得的藝術啟示,無可懷疑是來自帝國的影響。尤其是帝都東京,在一九三○年代就已經是充滿了速度感的都會,從街車到霓虹燈,從戀愛到現代舞,正好與殖民地台灣的城市劃清界線。

風車詩社的詩人都曾經在帝國留學,也汲取了都會的帝國美學。所謂留學,並非只是在追求知識而已。在帝都生活中,他們也受到異國情調的濡染,從而北國的顏色、氣味、溫度,在無形中也注入他們的血液。在那繁華的都市裡,殖民地心靈簡直毫不設防。讓這些南國知識分子,默默接受人格改造。縱然停留的時間何等短暫,他們內心所承受的文化震盪,恐怕無法以簡單的語言交代。

帝都東京是一隻巨大的蜘蛛。在那裡留學的殖民地知識分子,彷彿是飛蛾那般遭到捕捉。鄉土的本色,木訥的性格,在節奏迅速的都會生活裡,逐漸遭到消化。百貨店的燈光,音樂會的聲調,十字路口的人影,使他們的內心不再寧靜,他們必須敞開胸懷,讓新感覺、新語言、新節奏逐漸改造原有的生命。當他們離開帝都返鄉時,其實是帶著全新的靈魂回到台灣。

殖民地知識分子都有各自不同的回家方式,有些人受到左翼思想的衝擊,最後投入了殖民地的反抗運動,如小說家楊逵,鹽分地帶詩人吳新榮。有些人則受到前衛藝術的影響,使自我靈魂更具敏銳而纖細的感覺,終於把細微的藝術帶回家鄉。新感覺派小說家劉吶鷗,便是在上海租界地開啟新的天地。

而小說家翁鬧,則心甘情願駐留在東京的浪人街,最後窮困病逝。風車詩社的創作者,選擇回到故鄉台南,也把帝都的異國情調一併帶回。如果沒有經過帝國美學的洗禮,如果沒有深刻體會都會生活的速度,如果沒有閱讀日本現代運動的作品,楊熾昌、林修二、李張瑞就不可能建立他們的詩風。《日曜日式散步者》所呈現出來的光與影,無論是色調、節奏、氛圍,不能不使觀賞者也陷入那喧囂吵雜的都會空間。

影片中出現的人影、高樓、火車、汽車,甚至是商品招牌、摩登女郎的意象,相當準確呈現了帝國都會的繁華與憂鬱。許多重複的節奏感,也彰顯了現代都會的無聊、孤獨、寂寥。都市景象是那樣熱鬧,卻掩飾不住內心的空洞與單調。而那種疏離感,或是孤島那樣的人格,正是前衛藝術所嘗試要去表現出來的。在錯綜複雜的幢幢人影間,內心孤獨的感受反而特別鮮明。如今回頭捧讀風車詩社的作品,看來是那樣唯美,那樣憂愁,又那樣乾淨。那是經過多少心靈的洗刷與提煉,才能獲得那樣精緻的詩句。殖民地台灣沒有風車,那純粹是帝國的舶來品,卻暗藏了過於豐富的異國情調。

一九三○年代的前衛詩人,帶著後現代與後殖民的讀者回到前衛的都市。我們幾乎可以想像,這群詩人浮沉於大都會的亂流中,也許曾經失去了文化方位,但是他們終於沒有沉沒。他們帶著飄搖的心靈,泅泳回到故鄉,也帶回陌生異質的現代感,回到亞熱帶的鄉土懷抱,為文學史的流變,創造了一幅全新的圖像,證明殖民地的知識分子,無懼於時代的阻撓,勇敢向前衛藝術飛奔而去。

《日曜日式散步者》為我們做了最好的見證,影片中的最後一幕,是戰後李張瑞無可遁逃的命運,慘死在白色恐怖的冷酷判決中。無論他們所追求的藝術有多現代、有多前衛,卻無法遁逃台灣人的歷史宿命。最前衛的詩人,卻遭到前近代威權體制的凌虐,彷彿那是全世界殖民地的共同命運。台灣掙脫了殖民地統治,卻又迎接了另一個再殖民的統治,那是《日曜日式散步者》的悲涼詮釋,也是殖民地前衛運動的悲劇終結。

——2016.5.5 政大台文所

BO 精選活動-拾起遺失的建築拼圖──談歷史建築與人文記憶
時間:04.29 ㊅ 14:00-16:00 青鳥書店
講者:凌宗魁(建築史與文化資產研究工作者)

(本文摘錄經「行人」出版社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日曜日式散步者:風車詩社及其時代(共兩冊)》。)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將一生創作獻給台灣,卻被蔣介石當成「漢奸」—— 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民族作曲家,江文也

$
0
0

【為什麼要推薦這篇文章】

江文也,他是台灣奧運奪牌第一人,將一生創作能量全獻給台灣。然而,出生在日治時代的他,不被日本人認同;國民政府遷台後,他手抄樂章獻給蔣政府,卻被當成「文化漢奸」入獄;輾轉逃到中國,卻又因鬥爭而下放勞改。江文也一生命運多舛,但不論環境為何,他依舊眷戀著台灣,譜出一首又一首的樂章。身為台灣人,必要知道這位偉大的民族作曲家– 江文也。(責任編輯:鄭伊真)

台灣作曲家江文也。(圖片: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文 ∕ 張肇烜

你可知道, 台灣奧運奪牌第一人,不是運動員,竟是一位台灣音樂家 !他是台灣音樂界的傳奇人物 江文也 ,日本人認為他是台灣人,過去的台灣政府卻認為他是漢奸,到了共產中國,他又被視為台奸,被下放勞改……。

1936 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奧林匹克運動會設有藝文競技項目,台灣新銳作曲家江文也以《台灣舞曲》擊敗各國好手,奪得評審團特別獎,他是台灣有史以來在奧運奪牌的第一人。

江文也出生在日本時代的台灣大稻埕,小時候舉家搬遷到廈門,他念的是專門讓台灣子弟就讀的旭瀛書院。13 歲那年,江文也的母親病逝,做生意的父親無暇照顧孩子,於是他跟隨大哥到日本讀書。

江文也到了日本長野縣讀中學,畢業後依照父親的期望進入武藏高等工業學校就讀。「務必修備德意志式的生產技能」,這是父親的期待,卻不是江文也的興趣。他的興趣是音樂,利用課餘的時間,江文也到東京音樂學校進修,學習聲樂。

工業學校畢業後,江文也曾到印刷工廠當學徒,他看到哥倫比亞唱片公司正在招募歌手,興奮地趕快跑去應徵,成功獲得錄取。以「江文也」之名,灌錄了人生的第一張唱片《肉彈三勇士》,是 78 轉的「蟲膠唱片」。

江文也發片之後一炮而紅,他接連參加多次全國性音樂比賽,年年入選,卻總是拿到第二名。那麼第一名是誰呢?「從缺!」

江文也彈琴時專心的神情(圖片: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身為台灣人,難以出頭,彷彿是種宿命。

1934 年台灣同鄉會在東京成立,組成鄉土訪問音樂團,江文也也跟著回台灣巡迴演出。出生在台灣的江文也,求學歷程多在日本,回台灣受到故鄉人情以及一景一物的觸動,江文也的靈感突然大量湧現,過去不曾作曲的他,創作了他的第一首鋼琴曲《城內之夜》。

同年他再受邀回台巡演,故鄉台灣彷彿是江文也的創作泉源,巡迴結束他在返日的顛簸船上,創作了《白鷺鷥的幻想》,白鷺鷥,就是代表著「台灣的意象」

《白鷺鷥的幻想》譜成了管絃樂,獲得當年日本全國音樂比賽作曲組第二名,江文也彷彿是「永遠的第二名」,難道台灣人永遠只能屈居第二名嗎?

奧林匹克運動會 1936 年在德國柏林舉辦,那時的奧運設有藝文競技項目,江文也將他的處女作,來自台灣靈感寫下的鋼琴曲《城內之夜》,改編為管絃樂《台灣舞曲》,《台灣舞曲》一路過關斬將,成功通過日本國內初選,和其他四位日本教授級的音樂大師一起參加奧運,在世界的舞台上與各國好手競技。

學作曲只有三、四年時間的江文也,卻以人生第一號作品《台灣舞曲》,獲得奧運「特別獎」,而其他四位日本音樂家沒有獲得任何獎項,那年,江文也只有 26 歲。

《臺灣舞曲》樂譜封頁(圖片: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在日本永遠第二名的江文也,即便獲得國際級大獎肯定,日本媒體卻是低調以對;消息傳回台灣,造成空前轟動,報紙頭版報導。

有感於被殖民者的無奈,江文也永遠被日本人視為台灣人,永遠不是自己人 ,他決定接受北平師範大學音樂系邀請,到中國教書。

搭船到了中國,江文也開啟新的生活。生活的點滴,都成了他的創作素材。這時期的江文也,融合中國古典元素,創作了大量作品,他也將中國祭孔古樂改編為管弦樂曲《孔廟大晟樂章》,並請來東京交響樂團演奏,由江文也親自指揮。

江文也創作《孔廟大晟樂章》。(圖片: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時局動盪不安,1945 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江文也人還在中國,此後他終於再也不是被殖民者了!

滿心歡喜的江文也, 將《孔廟大晟樂章》手抄總譜呈獻給蔣介石國民政府;卻因曾為日本電影配樂,36 歲的江文也被冠上「文化漢奸」的罪名,羅織入獄。

日本時代才華洋溢的作曲家江文也,被國民政府囚禁在外籍戰犯拘留所。「忘了人生還有黑暗、虛偽的一面……」黑牢底下,江文也心酸地寫下他的獄中日記。

在台灣熱心人士組成「台灣光復致敬團」,積極到中國奔走營救之下,江文也終於出獄。出獄後,他認識了天主教神父雷永明,在墜入人生深淵時不斷地鼓勵他。因此,江文也協助創作了有史以來第一首中文歌詞譜曲的《天主教聖詠》,陸陸續續創作了許多聖歌。

1949 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江文也即使想回到自己的家鄉台灣,然而他被當局指為「漢奸」甚至逮捕入獄,只好選擇留在中國。

隔年,江文也受聘為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本以為人生終於安穩下來,誰知是另一段悲愴樂章的前奏。

他仍舊是不斷地創作,持續蓄積創作能量。然而, 共產黨發起「反右運動」,江文也被列為「右派份子」,遭到批鬥,教授職務竟然遭到撤職。

沒有工作,江文也為了生活,只好忍痛賣掉鋼琴;儘管沒有了鋼琴,音符仍在江文也的心中,他還是沒有放棄作曲。

一谷還有一谷低!隨後而來的「文化大革命」,江文也再被批鬥,被打入「黑五類」。60 歲的他,被下放中國人民解放軍第 38 軍部隊接受勞改,江文也由一位音樂系教授,淪為掃廁所的工友。他的所有創作及手稿,不是被沒收,就是遭到銷毀。一代音樂家的創作生命,徹徹底底遭到扼殺……。

直到「四人幫」垮台,江文也才獲平反,恢復教職。然而,多年的勞改生活,江文也的健康每況愈下,如同風中殘燭。

病榻之上,江文也沒有一刻忘記他畢生最熱愛的音樂,他要繼續創作!

多年勞改之後,江文也病倒。(圖片: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多年之後,在美國的海外台灣人包括林衡哲醫師和藝術家謝里法等人,積極去函北京,尋找「消失的台灣音樂家」江文也。卻發現,多年勞改之後,他已病倒、中風癱瘓,臥病在床了。

1983 年 10 月 24 日江文也病逝北京,他的最後遺作是交響樂《阿里山的歌聲》,這是從小母親唱給他聽的山歌旋律,他始終沒有忘記。

他的一生是傳奇 ,歷史終究要還給江文也一個公道。

在日本時代,江文也是永遠的第二名,他被認定是被殖民的台灣人;在國民政府時代,江文也因曾幫日本電影作曲,被蔣政權視為文化漢奸,逮捕入獄;在共產中國時代,江文也又被打入黑五類,下放勞改,從音樂系教授淪為掃廁所工友,連他的小女兒,都到長大後才知道原本以為掃廁所的父親,原來是位傳奇的音樂家!

我還認為,南海那個美麗的白鷺之島的血液,是無比的美麗、優秀。我抱著它而生,而將死去,這不僅僅是願望,而是這樣作下去。」這是江文也晚年親筆寫下的手稿。

從小出生在台灣的江文也,始終對台灣有著最深的依戀,他的第一號作品是《台灣舞曲》,接著是《白鷺鷥的幻想》,到他人生的最後一曲《阿里山的歌聲》,流著台灣血液的江文也,在在都以台灣這塊土地作為創作的母體。

身為台灣人,應知台灣事,我們不能忘記,這位台灣的作曲家,江文也。

江文也人生的最後一首作品,《阿里山的歌聲》。(圖片: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本文經合作夥伴 想想論壇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人心人術】從次等國民到漢奸到台奸 奧運奪牌的台灣傳奇音樂家:江文也 〉。)

延伸閱讀:

不被歷史課本記錄的小人物:從女學生與公務員身上看第一次世界大戰
他戳破「反攻大陸」神話,被國民黨囚禁 17 年——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民主鬥士,魏廷朝
一位被祖國背叛的男人:張七郎張燈結綵歡迎國民黨,最後卻換得破腸槍殺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所謂牆頭草】老蔣這樣對待愛將杜聿明:被共軍俘虜就封殺、得諾貝爾獎就極力討好他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本書】

杜聿明曾為蔣介石愛將,卻因被俘投共遭蔣介石棄之如敝屣。殊不知,在杜聿明人生轉捩點的徐蚌會戰,他原可指揮大軍向南突圍,走向江南,卻因老蔣的亂命,全軍匱乏。會變成叛將,最終歸責還是在蔣介石身上。

戰役過後,蔣介石對杜聿明家屬的態度逆轉,幾乎不聞不問;直到家族中有人得了諾貝爾獎,蔣政府變臉比變天還快,極盡所能討好杜家。只是沒有人知道這嘴臉之下,平安穩定生活的日子還剩多少。當這位歷史大將出獄後,他帶著一家人,逃離台灣。(責任編輯:鄭伊真)

圖片來源:PIxabay

文 ∕ 鄭佩芬

在臺灣,每逢談到抗日戰爭或國共內戰的戰役與軍事將領,總會提到孫立人英勇善戰的輝煌事蹟;但幾乎沒人記得出身黃埔一期,抗日與勦共時期與孫立人齊名,而且身為孫立人的長官,卻與孫立人相處極為不睦的當代名將 ─ 杜聿明將軍。

孫立人遭軟禁三十五年

孫立人與杜聿明兩位曾經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的名將,後半生雖然遭遇有別,但都是悲劇收場。常勝將軍孫立人在臺灣因意圖謀反的罪名,被蔣介石軟禁了大半輩子,一九九○年獲釋時,已是白髮蒼蒼的老人;杜聿明則是一九四九年一月九日在徐蚌會戰中全軍覆滅,被俘投共,國民黨將他定位為叛國,一九八一年,病逝北京。

杜聿明的母親、妻子、兒女,除了已於一九四七年赴美留學、並在一九四九年嫁給楊振寧的長女杜致禮外,全家人均隨著國民黨政府播遷來臺,在當時木柵景美鎮落戶,直到一九五八年赴美。

一九四二年日軍進攻緬甸,中國派出遠征軍赴緬甸作戰,當時的第一路軍副司令官就是蔣介石的愛將杜聿明。在那同時,父親是軍政部第八十四兵站醫院院長,所以與杜聿明夫婦是舊識。

得知杜聿明的妻子住在我家附近,搭乘公路局的車子只有一站距離,步行約二十分鐘,所以小時候曾隨母親到景美探視杜聿明的妻子。依稀記得她家有竹籬笆的圍牆,進口處還有竹籬編成的拱門,院子很大,庭院中也養了雞隻。在來臺之初,算是講究且有規模的人家。

蔣介石對杜聿明家屬不聞不問

政府本以為杜聿明在徐蚌會戰中陣亡, 後來得知他被俘投共,蔣介石對杜聿明家屬的態度逆轉,幾乎不聞不問。 一九五三年,他的長子杜致仁前往哈佛大學就讀,一九五六年向蔣介石上報告,希望再向臺灣銀行借貸三千美元,完成最後一年學業。

蔣介石只同意准予增加借貸一千美元,分兩期支付,杜致仁收到五百美元支票後,十分失望,無助之餘,便在姐姐杜致禮家中服安眠藥自殺。

一九五七年杜聿民的女婿楊振寧與李政道同時獲得諾貝爾獎,蔣介石才再度關心杜聿明的家屬,恰遇杜聿明的母親過世,黨政大員亦紛紛前往弔唁。一九五八年,蔣介石要杜聿明的妻子到美國遊說楊振寧回臺灣,楊振寧當時並未立即回臺,而是於事後與李政道聯袂回臺,轟動一時,物理系也成為當時年輕學子嚮往的熱門科系。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杜聿明獲得中共特赦,杜聿民的妻子從美國轉往大陸與杜聿民會合,從此與國民黨分道揚鑣。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近看兩蔣家事與國事:一九四五~一九八八軼事見聞錄 》,由 時報出版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他戳破「反攻大陸」神話,被國民黨囚禁 17 年——台灣人一定要知道的民主鬥士,魏廷朝
蔣介石本該被推翻!美國官方檔案揭密:寧可支持台獨也不願讓國民黨統治台灣
「生是台灣人,死是台灣鬼」——身為台灣人必須記得的名字,為台獨而死的烈士陳智雄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宋朝平民打趴現代魯蛇?武大郎靠賣餅爽住信義區透天,我連廁所都買不起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本書】

我們一想到武大郎,便浮起《水滸傳》和《金瓶梅》中身型矮小、佝僂的模樣。你曾有想過,矮胖無能的他,在那個時代怎麼能夠憑著「賣麵食」養得起潘金蓮和弟弟武松,又住在市中心二層樓高的房子?雖然武大郎很有可能只是一位描繪出來的虛擬人物,但他的時代被設定在北宋,反過來說,這樣一位「武大郎」在北宋真的可以過上這樣的生活嗎?(責任編輯:鄭伊真)

圖片來源:Michelle & Roy CC licensed

文 ∕  吳鉤

「武大郎」們的生活水準到底如何?

一個矮個子青年,住在位於市中心的兩層樓房,靠著在市場賣麵食的收入,
有漂亮妻子,還不用妻子上班。這不是夢,青年名叫武大郎。

有人真的以武大郎的例子來證明宋代的富庶—這當然是胡扯,因為 武大郎只是虛構出來的文學形象 ,一個被設定為生活在北宋末年的尋常底層市民。問題應該反過來求證:假如宋朝確實有一個武大郎,他可能過上段子所形容的生活嗎?

要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當然需要估算出一名宋朝平民的收入水準與生活成本 。感謝歷史學家的研究成果—他們從浩如煙海的史料中梳理出非常翔實的宋代物價與日常收入資料(如河南大學教授程民生先生的《宋代物價研究》),靠著這些資料,我們完全可以重建一份宋朝「武大郎」的生活帳目,並大致描述他們的實際生活水準。

宋朝平民的收入

說到宋朝人的經濟收入,也許我們印象最深的就是 官員俸祿 。許多人都知道宋朝官員的工資高,事實是不是如此呢?我大略計算了一下:宋代宰相的月俸為三百貫,加上各種補貼,如「職錢」、「祿粟」、「薪炭錢」、「芻粟」、「傔人衣糧」以及職田租金等,加起來不會少於五百貫,相當於 年薪四十萬美元 ,這個水準和美國總統的年薪差不多。

知縣的月俸為十八貫,加上各類津貼,不會少於四十貫,折算成臺幣,月薪少說也有九萬元,雖說不是很高,卻也不算低。但我們要說的「武大郎」們並不是官員,顯然不能以官員薪俸的標準來衡量宋代小市民的收入水準。

武大郎是一名在城市街巷叫賣炊餅(饅頭)的小商販。那麼宋代的商人群體收入幾何呢?建康府的「房廊之家,少者日掠錢三、二十千,及開解庫、店業之家,家計有數十萬緡者,營運本錢動是萬數」。

大城市的富商,每日單房租的收入就有二、三十貫,一年下來近萬貫。南宋棗陽有一個叫作申師孟的專業經理人,「以善商販著干聲於江湖間。富室裴氏訪求得之,相與歡甚,付以本錢十萬緡,聽其所為。居三年,獲息一倍,往輸之主家,又益三十萬緡」。申師孟是個經商奇才,用十萬貫的本錢,三年獲利二十萬貫。

生活在城市底層的武大郎當然不可與這些大富商相提並論,我們要直接看宋朝小商販的收入情況。南宋慶元初年,饒州小商販魯四公,在城裡「煮豬羊血為羹售人,以養妻子。日所得不能過二百錢,然安貧守分,未嘗與鄰里有一語致爭」。

饒州賣豬羊血羹的小商販,日收入不到二百文錢。吳中也有兩名小商販,「同以鬻鱔為業,日贏三百錢」,靠賣活黃鱔為生,每天收入約三百文。比較有意思的是一個叫樂生的小販,每日「得百錢即甘休,以其僦屋飲食之餘,遨嬉於邸戲中。既歸,又鼓笛以歌,日以為常」。每天賺夠一百文,便不再做生意,回家吹笛唱歌。可見一名宋朝小商販的日收入一般在一百文至三百文之間。

工匠、傭工的日收入也維持差不多的水準。北宋中葉的「淮西達傭」,「翳茨為居,與物無競,力能以所工,日致百錢,以給炊烹。或時得羨於常,則盡推贏易酒肉以歸。」這名「達傭」每日出賣勞動力所得約一百文錢,若多賺了十幾、幾十文,都盡買酒肉。

宋朝官員雇請搬家的苦力,「日給雇錢人二百(文),往往遠指程驛,務多得雇錢」,受雇的苦力往往還以路途遙遠為由要求加價。崇寧年間,京師校書省雇請人抄書,「每月各人支錢三貫五百文,每日寫字二千五百」,即每日工價約一百一十六文。

南宋紹興末年,舒州官營酒務「每日合用雜工一十二名,每名日支工食錢二百五十文省,酒匠一名日支工食三百文省」,酒務雜工的日工價為二百五十文,酒匠為三百文。紹熙三年,潭州修築城牆,「日須支工錢三百」。可知宋朝工人的日工價一般也為一百文至三百文。

其他職業的社會下層人日收入通常也有一百文左右。樵夫:北宋張耒有一首詩描述了洛陽西部山民的生活水準:「山民為生最易足,一身生計資山木。負薪人市得百錢,歸守妻兒蒸斗粟。」每天賣柴所得為一百文錢。

漁夫:南宋袁說友亦有詩描寫長江三峽漁民的窮日子:「春和夏炎網頭坐,茫茫不覺秋冬過。賣魚日不滿百錢,妻兒三口窮相煎。」日收入不足一百文。自耕農:有學者統計了宋代第四等戶的收入:除去稅費之後,每年餘糧約有七十石,假設糧食的市價為八百文每石,年收入約為五萬六千文,平均每日一百五十文左右。甚至一名乞丐也是「每日求丐得百錢,僅能菜粥度日」。

看來 每日一百文的收入水準應該是宋代社會底層人日收入的基準線 ,高於這條基準線,基本上可以解決溫飽;低於這條基準線,則有饑寒之虞。南宋時一位知縣勸諭百姓的公告也可佐證我們的推斷:「農工商販之家,朝得百金,暮必盡用,博弈飲酒,以快一時,一有不繼,立見饑凍。」因此, 在陽谷縣叫賣炊餅的武大郎,只要手腳勤快一點,每日至少賺一百文錢是沒有問題的。

宋朝平民的開支

每日一百文錢的收入在宋朝可以過上什麼水準的生活呢?這又需要來核算宋人的生活成本。南宋慶元年間一位士大夫說:「人之一身,每日所食不過米一升,終年所衣不過一、兩匹,若酒食雜費,歲計不過百千,此切身誠不可缺。」以他的生活標準來計算,一個人年均需要消費一百貫,日均約二百七十文錢。

北宋司馬光說:「十口之家,歲收百石,足供口食;月掠房錢十五貫,足供日用。」即每人日均消費五十文。但這是中產階層以上家庭的生活成本。生活在城市下層的宋朝「武大郎」們過日子顯然不需要這麼大的開銷。

讓我們先從維持基本溫飽的最低生活成本說起。 宋朝政府對貧民的救濟標準一般都是每口人「日給錢二十」。 程民生先生認為「官方的救濟標準,可以視為生活費用的底線」。一名成年人每日約需要口糧兩升米,每年又需要一匹布做為衣料。

北宋時,在市場上購買二升米約需十六文錢,一匹布則需五百文。算下來, 每日二十文錢恰好可以維持一個人的基本溫飽。 換言之,一名日收入一百文左右的城市下層人,大約可以養活五口之家—但日子無疑會過得非常艱難。

如果想過上稍微體面的生活,除了吃飽穿暖,每日還要一點肉菜吧?南宋寶祐年間,建康府實濟局(福利院)的「鹽菜錢」每日每口人約三十文錢(不考慮通膨)。按這個標準,一個成年人每日的副食費用大概需要三十文。

還需要一間可以棲身的房子吧?要知道,《水滸傳》中的武大郎可是住著一棟臨街二層小樓。不過,看小說所描述,「武大在清河縣住不牢,搬來這陽谷縣紫石街賃房居住,每日仍舊挑賣炊餅。此日,正在縣前做買賣。」

這棟樓房是租賃的,並非武大郎的產業。宋代城市中,租房居住的情況非常普遍,房租有高有低,在開德府,「每間賃錢有一百至二百文足,多是上等有力之家。其後街小巷閒慢房屋,多是下戶些小物業,每間只賃得三文或五文」。日均三、五文錢的租金應該是相當便宜的。

在開封府,政府「樓店務」管理的公租房,房價每日也不過十五文上下,這個租金水準是城市下層人可以承受的。陽谷縣這種小地方的房租肯定要低於京師,即使是臨街樓房,租金也不可能高於京城的尋常房屋。

像武大郎這樣的二口之家,如果想在宋朝城市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每日成本大致如下:口糧與衣料費用四十文;肉菜副食費用六十文;房租十五文;雜費若干。

合計約一百五十文。 如果武大郎每日賣饅頭能夠賺一百五十文,就完全租得起二層小樓,養活老婆。如果每日賺一百文,也足以養家糊口,只是日子會過得拮据一點。如果每天賺三百文,小日子就可以過得比較舒服了—根據宋代小商販的收入情況,每天賺一百至三百文都是有可能的。

這麼看來,網路段子所說的 「一個矮個子青年,住在位於市中心的兩層樓房,靠著在市場賣麵食的收入,有漂亮妻子,還不用妻子上班」並不是傳說,而是完全可以成立的歷史情景。

藉著賣麵食發家致富也極有可能,來看一個例子:「湖州城南市民許六者,本以貨餅餌蓼糤為生,人呼曰『許糖餅』。獲利日給,稍有寬餘,因出子本錢於里閭之急缺者,取息比他處稍多,家業漸進。」這位許六,便是一名武大郎式的宋朝市井小人物。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宋朝妙新聞 》,由 時報出版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宋、明、清哪個朝代最腐敗?秦檜、劉瑾、和珅,中國史上三大貪官家產比一比
【歷史奇案】能和關羽並列「武神」只有他──為何關公變關聖帝君,岳飛只剩「盡忠報國」?
誰說文組不能治國?重文輕武的宋朝不但有錢到爆,還是當時全球的科技龍頭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5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台灣為何無法建立主體性?從八田、老蔣被斷頭看台灣人低級的價值觀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主體性的真實基礎何在? 就是誠實面對自己的歷史!在人類文明和文化的進程上,台灣雖然已經高於世界上的一些地區國家,但是比起許多其他的地區國家,例如歐洲,台灣還是屬於相當低級落後的那一層。(責任編輯:蔡沛宇)

台灣因為不誠實面對自身歷史的偶然,因此成熟不了,形成不了自己的主體性。(圖片來源:上報。攝影:陳品佑)

文/ 范疇

八田與一銅像的頭和蔣介石銅像的頭先後被割下。前者被割下的頭已經修復後恢復原狀,而後者被割下的頭還無人理會。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在 1945 年結束,而中日戰爭還在台灣繼續開打。

台灣還沒有統一

台灣還沒有統一,因為台灣人不誠實。用金庸小說中的人物令狐沖為比喻,令狐沖自己清楚自己體內有六股互相抗衡衝撞的真氣,但他誠實面對,從來不用什麼高深的理念或哲學來掩飾這個事實,也從不去硬分哪股真氣為「正氣」,哪股為「邪氣」。

他知道,自己的狀態只是歷史的偶然,不必掩飾,不必騙自己,面對過日子就好。疾病發作的時候,他會自己承受不賴人,幸運不發作的時候,他精進自己的武功。最後,他找到了一套心法,融合六股時常打架的真氣為一爐,成為了不世之材。

而台灣,因為不誠實面對自身歷史的偶然,因此成熟不了,形成不了自己的主體性,成為一個被武林中其他方定義的不自由人。

再說一次,融合力和包容力,才是台灣的出路

本系列的第二篇,《融合力和包容力,才是台灣的出路》中說:

台灣主體性的真實基礎何在? 簡言之,就是誠實面對自己! 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若缺少一段百分之百誠實面對自己的心理歷程,它就不可能出現可持續的主體性。

台灣必須同樣誠實的面對自己文化中的四個文化要素:先民的南太平洋文化要素、中華文化要素、日本文化要素,還有近 50 年來的美國(西方)文化要素。站在這四類要素面前,我們得負面和正面都看,好處和壞處都正視……

台灣的政治人,若學不會同時誠實面對這四類要素,成不了政治家;台灣的人民,若學不會同時誠實面對這四類要素,成不了公民而只能停留在良民、順民、刁民的境地。

不誠實的台灣人,其實就是一個不誠實的令狐沖。明明自己體內有「反中、親中、反日、親日、反美、親美」六股歷史偶然注入的真氣,卻不願意尋求一套心法來提升自己的境界。

有一番話,我一直不願意直白得說,怕得罪了所有的台灣人。但是,現在看來,得罪就得罪了吧。

這話就是:「在人類文明和文化的進程上,台灣雖然已經高於世界上的一些地區國家,但是比起許多其他的地區國家,例如歐洲,台灣還是屬於相當低級落後的那一層。

提醒:這兒所談的高級與低級、先進與落後,和經濟收入水平關係不大,主要指的是世界觀和價值觀。

低級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在這個地球上,因為歷史偶然和地緣帶來的各種衝突:暴力衝突、文化衝突、社會階級衝突,複雜性及強度比台灣激烈的國家多了去了。例如歐洲,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都還處在一個殺來殺去的狀態,要談社會內部衝突和歷史的不幸,台灣比起它們來連排名都排不上。

但是,一位義大利人曾對我說:

我們歐洲,每次打完戰後,都能很快的克制自己的仇恨,立刻開始理性的建設自己的社會,並和過去的敵人展開各種合作。

許多德國人家裡都有從法國搶來的戰利品,無數的義大利女人在戰爭中被強姦,歐洲人要記仇的話,歐洲早就完了。

我覺得你們在台灣的人有點奇怪。一百年前、幾十年前的歷史記憶,竟然還能主宰今天二十歲的年輕人。

二戰前後的緬甸,比起台灣的遭遇更慘吧?殺人無數,翁山蘇姬被囚禁二十年,這種仇恨豈是容易忘記的?但是,翁山蘇姬再起之後,提出了一個觀念,叫做「隔代寬恕」;用前文所用的概念來看,這就是一種超越體內矛盾真氣的「心法」。

近代史上,最慘烈的事件莫過於發生在柬埔寨的「紅色高棉」大屠殺;兩三年內屠殺了二、三百萬人。但是,你到今天的柬埔寨去看看,雖然還是貧窮的讓人不忍,但多數人民朝氣蓬勃,邁向一個或許永遠不會到來的明日繁華。

五十年前的越戰夠慘了吧?從記憶來講,台灣誰敢說台灣的歷史記憶比越南更慘?那麼,為什麼今天台灣的媒體充滿了擔心越南再過十年就要超過台灣的報導和文章?

1945 年吃了兩顆原子彈的日本,戰後心理建設的速度奇快。我收藏有一本 1955 年,日本投降後 10 年的國家經濟圖冊,那叫一個現代啊!如果不是日文,幾乎會讓人誤會那是一本來自美國的國家經濟圖冊。

為什麼只有台灣這麼悽苦?心理這麼弱勢?「相對剝奪感」的比爛情緒那麼強? 整個台灣,似乎已經只有向後看的能力,而無向前看的能力,就像一部只有後視鏡而無前視窗口的汽車,一部只有煞車而無油門、方向盤的汽車。

來源:上報提供。攝影:李隆揆

只有誠實,才能帶來主體性

請告訴我,如果這不叫做文化水平問題,什麼才叫做文化水平問題?

小小台灣,披著一件「中央以預算籠絡地方、地方以選票挾持中央、上下交相賊、官民兩相吃」的大政府外衣;號稱民主,卻依舊「誰執政誰通吃公共資源」。如果這不叫自己騙自己,什麼才叫做自己騙自己?

一個自己不懂得統一自己的台灣,難道等著被別人來統一嗎?一個不懂得包容自己體內矛盾的社會,難道還期望得到其他人的包容嗎?不好意思直白的說,再不誠實面對,還想要孕育出真正的主體性,這不是在做白日夢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台北京觀察站:八田與一的頭和蔣介石的頭 〉。首圖來源:上報,攝影:陳品佑)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讀完你也可以學會黨國洗腦術!完美破解黑心歷史寫作攻略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一位好的歷史學家,可以從史料中篩選出重要的資訊,盡可能客觀的還原歷史,然後參考各方學者的意見,對於需要解釋的地方做出一個相對客觀的詮釋,最後則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對於這一段歷史作出一個主觀的價值判斷。

但顯然我們所接受的歷史教育不是如此,經過各式各樣的刪改雕飾,最後成為今天「探討陳儀功過的時候拚命忽略當時社會對他的批判、卻記得引述陳儀外甥讚美陳儀的七言絕句」的扭曲歷史文本——究竟身為讀者該怎麼破解、避免被洗腦?那你一定要看這一篇。

(責任編輯:林芮緹)

中岑 范姜 , CC Licensed

文/ 吳傳立

黑心史學的寫作原則

史學家寫歷史,不外乎三種內容:「客觀」的陳述、「相對客觀」的詮釋、以及「絕對主觀」的價值判斷。

所謂「客觀的陳述 」,比如說,秦始皇的兒子、孫子是哪些人,曾經幹過哪些事情。這些是客觀的事實。雖然因為年代久遠,不同的書上可能有不同的說法,但是大致而言不會錯得太離譜,至少不會「老子變兒子」、「兒子變老子」。

所謂「相對客觀的詮釋 」,比如說,秦始皇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那樣作。這些是「相對客觀」的詮釋。每個歷史學家都可以說一套自己的「詮釋」,但是至少這些詮釋必須各自基於一套說得通的邏輯,所以說「相對客觀」。

所謂「絕對主觀的價值判斷 」,比如說,秦始皇做這件事情「好不好」、「對不對」。這些當然是「價值判斷」。問題是:「誰的價值」?「由誰判斷」?這當然是絕對主觀的事情。

一位好的歷史學家,可以從卷帙浩繁的史料中篩選出重要的資訊,盡可能客觀的還原歷史,然後參考各方學者的意見,對於需要解釋的地方做出一個相對客觀的詮釋,最後則是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對於這一段歷史作出一個主觀的價值判斷。

相對而言,要如何讓歷史書「看起來很客觀,實際上根本是一本為了特定目的、強化特定價值觀而量身寫作的歷史書」呢?或者說,要怎麼把客觀的歷史史實捏塑成我想要的樣子、符合我想要傳達的、內建「我認同的價值觀」的史觀呢?

比如說,要怎麼樣把中華民國的罪行淡化呢?

首先,把所有的客觀史實攤開來仔細審視。在各個大小事件中,仔細檢視:在那些「有利因素」中,哪些客觀事實說出來對自己最有利?在那些「不利因素」中,哪些客觀事實說出來對自己的傷害最小?

然後,如果自己有錯,挑出自己錯誤相對最小的事件來代表全部的惡行,同時挑自己「說起來最體面」的部分來宣揚政績。

關於「挑最小的錯誤來說」,比如說,二二八事件的發生,當然不能說中華民國佔領台灣後的種種倒行逆施這些結構性的惡行、遠因,而要說「因為查緝私煙引發動亂」的這種稱不上近因、只能說是「導火線」的「小事情」來下詔罪己。

關於「挑最體面的事蹟來宣揚」,比如說,「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戮力建設」,要說什麼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宣揚自己如何讓貧苦的小農有地可耕,但是當然不能說如何利用日「據」時代成立的農會如何剝削農民。

接著,嚴重的事情要輕描淡寫的說。

第三,要保持自身的「高度」。比如說,中華民國派遣/默許/縱容/要求陳儀在台灣的種種壓榨行為,一旦出事了,就說是「陳儀處置不當」、「蔣委員長嚴令妥善處置」、「旋即撤換陳儀」之類的,把錯歸於下。這不只是「切割」(都是部下的錯),更是「洗白」(你看,我一發現事情不對,就立刻斷然處置,撤換陳儀)。

由 Jun Li (Rong-zan Huang) (1916-1952) – note: the source of new file: 公有領域,

更細緻的手法

上面這些只算是初階的手法,就好像敲鑼打鼓地說「中國國民黨是壞人」、「中國共產黨是好人」只是國共鬥爭最低階的宣傳手法。調控思想需要更細緻的手法,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被調控」、「被思想調控之後還自以為自己透過閱讀發現了真實」。

怎樣算是比較細緻的手法呢?

  • 第一招叫做「善用定義」

比如說「二二八事件」其實是一場對於當時的政治制度忍無可忍而發生的革命~~當時可是全島性的動亂,闖進電台、闖進軍營、民間接管軍隊、接收武器、與政府軍隊對戰,只差沒有要求台灣獨立!這還不算是革命?

但是,教科書一定要把它定義成「事件」。因為,一旦說是「二二八革命」,那麼大家一定會聯想到教科書最喜歡說的「清朝末年,政府腐敗,民不聊生,於是孫中山起義革命」云云、進而探究「政府接收台灣初期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就不容易自圓其說了。把二二八說成「事件」而不是「革命」,就是一種「善用定義」,在討論問題之初就讓讀者產生一個「定錨效應」。

  • 第二招叫做「潛移默化」

比如說,討論陳儀這個人的時候,如果你是中國共產黨,你要如何「描述」這個人呢?因為陳儀最後是因為投共而被蔣介石槍斃,所以這個人對於中國共產黨是「有利因素」。這種時候,你只要把陳儀說成是個好人;日後的某一天,當讀者從另外一位學者的另外一篇文章發現「啊!原來陳儀是因為投共而被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槍斃了」的時候,「蔣介石的國民政府是壞人」這個觀念就會在潛移默化中深植人心。

  • 第三招叫做「善加詮釋」

同樣一個陳儀,其實也可以「一魚多吃」。除了把陳儀拿來作為「切割責任」、「洗白高層」的籌碼之外,還可以把因為投共而遭到槍斃的陳儀「詮釋」成「陳儀犯的過錯太大,所以蔣中正決定槍斃陳儀」來平息民怨!偉哉!領袖英明啊!

  • 第四招叫做「貫通脈絡」

如果你是中國國民黨,你要如何在歷史教科書上描述陳儀這個人呢?因為二二八事件實在太慘烈了,所以歷史教科書上能不提就不提。只是事發過了六十年之後,終於不得不提的時候,又該怎麼下筆呢?

把陳儀寫壞一點?那豈不是間接暗示蔣介石的國民政府事前識人不明、督導不周?這麼糟糕的人選,  蔣公這麼偉大的民主燈塔怎麼竟然看不穿呢?

把陳儀寫好一點?那又要如何讓他背這個「處置不當」的罪名?陳儀這麼優秀的人怎麼會做出這麼不當的處置呢?

都不行啊!這樣子寫的話,脈絡就不通了!於是就輕描淡寫地帶過「因為查緝黑煙引發動亂」、「因為陳儀處置不當,旋即遭到撤換」。

總之,要「貫通脈絡」,就要「善用定義」、「適當地取捨材料」、「巧妙地詮釋事件」,不只要在表面字義上力求「前言符合後語」,更要在文章的脈絡上前後貫通。

總之,只提陳儀「施政不當」之處,對於陳儀「本人」的好壞避免著墨、對於陳儀先前統治福建的諸般事蹟與評價就視而不見、對於那些制度性/系統性的因素~~比如說,當時中華民國當時的制度如何、錯誤的制度如何必然地產生錯誤的結果、那些大官由哪些集團陣營全面地壟斷、誰又該負起怎樣的責任…… 這些制度性、系統性的因素,通通避而不談。

因為,這些問題一旦加以深究,那就一翻兩瞪眼,什麼「適當取材」、「巧妙詮釋」、「脈絡貫通」等等伎倆就不容易發揮功用了,所以還是給它一個諱莫如深、著毋庸議的好。

tomscy2000, CC Licensed

黑心史學的破解之道

身為一個史學家,怎麼可能在探討台灣現代史的時候忽略蔣介石、卻又強調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戮力建設」? 在探討陳儀功過的時候怎麼可能忽略當時社會對他的批判、卻記得引述陳儀外甥讚美陳儀的七言絕句?

這樣的錯誤表面上看起來是「不用心」、「不嚴謹」,而「不用心」、「不嚴謹」背後的原因, 究竟是因為「能力不足」、還是「動機不單純」?這就不能不啟人疑竇了。 對於這樣的史學著作(不管是書店裡面的史普書、還是雜誌期刊裡發表的學術論文),懷疑這些作者因為「執著於偏頗的價值觀」甚至「基於特定的政治目的」而扭曲歷史事實,也只是剛好而已。

換個角度說。身為一個讀者,如果發現一篇討論歷史的文章有下列幾種情形,那就必須要特別提高警覺了。

  • 第一個,就是「取材的偏頗」。

比如談到中華民國的創立時,只談孫中山的功與袁世凱的過、卻刻意忽略袁世凱的功與孫中山的過;又或者剛剛提到的,強調陳儀如何一生如何「清廉自持」,但是忘了討論當蔣介石任命陳儀的時候,上海的社論如何嚴詞批評陳儀,更別提進一步檢視批評的內容是什麼、批評的內容是否經得起檢視驗證。

  • 第二個,就是「在表面的現象上大量地運用形容詞」。

比如說形容某個偉人「衣著簡樸、清廉自持、身後蕭條」。一個衣著簡樸的當權者,就表示他「清廉自持」嗎?「衣著」與「財富」之間有必然的關係嗎?「財富」與「廉潔」之間有然的關係嗎?有錢的人能不能穿著很廉價的服裝?很窮的人代表他一定不貪污?貪很多的人會不會因為要打理各方關係而花費甚鉅、導致最後一無所有?會不會其實,之所以「不貪」,是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正只要我想要,開口伸手都是我的,我平常又何須汲汲於聚斂?)?

有問題的歷史書通常在這些「衣著簡樸、刻苦向學、才情很大、清廉自持、身後蕭條」之類的表面層次歷史資訊典故上,用大量的形容詞打轉,而刻意忽略那些可受公評、可具體檢視的「在什麼時空背景下」、「基於什麼目的」、「做過什麼事」、「用了什麼方法」、「產生了什麼效果」、「有什麼樣的客觀資料可以佐證」。

第三個,就是「忽略系統/制度這些脈絡」。

「在什麼時空背景」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事情。只要你在人在地球,就逃不過地心引力的影響;只要是絕對的權力,就無法避免絕對的腐化。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剝皮實草,用各種慘絕人寰的酷刑整治貪官,想要讓天下當官者「不敢貪、不能貪、不想貪」,結果天下貪官越殺越多。為什麼?因為環境讓為官者不得不貪(大家都貪,如果我不貪,就死定了;但是貪污情事一旦被揭發,我就死定了;更慘的是如果我堅持不肯上任當官,表示我心裡有鬼,要不然就是看不起皇上、要不然就是我有異心、膽敢藉此批判官場黑暗之類的,總之我還是死定了;既然都是死定了,那就先幹一票、先求苟活一陣子,還能撈點錢呢!)。這些論述,在吳思的「潛規則」一書裡面有了詳細的說明。

其實,歷史如果重要,不在於研究「哪些時代出現了哪些重要的人事物」而影響了歷史,而在於釐清「怎樣的時空環境下出現了怎樣的人事物」而影響了歷史。有了這樣的認知之後,我們才可能(雖然也僅僅是「可能」而已)從歷史學到丁點教訓。

當然,相對的,對於那些黑心史家而言,如果一開始就只是要「塑造特定史觀」,那麼自然也就無需在乎這些什麼教訓不教訓,就算把歷史反著寫,也只是剛好而已。

最後,身為一個讀者,要怎麼破解這些黑心史書文章的騙術呢?

有四招。

  • 第一,「區分客觀事實與主觀評價」

不管是黑心史學還是黑心社論,最常看見的弄鬼方式,就是「把論說文當成抒情文寫」,具體的作法就是「把作者不想被看見的傷疤用形容詞修飾、再把作者想要強調的小雀斑用紅筆加以圈點凸顯」。

身為讀者,我們永遠要記得:「形容詞」只是「主觀評價」,「人事時地物數」這些資訊才是客觀事實。其實只要明確紀錄「那個傷疤/雀斑有多大/多長/多深」,就自然可以破除這些擦脂抹粉的伎倆。

  • 第二招,叫做「釐清事實」與「探究結構性/制度性的因素」

比如說「二二八事件」,時空背景是怎樣?遠因近因是什麼?哪些原因是結構性/制度性的因素?哪些屬於個人/偶發的因素?因此得利的有哪些人?因此受害的有哪些人?當時政府有哪些作為?事後有哪些作為?對於後來產生怎樣的影響?弄清楚這些,黑心史家做假的空間就變小了。

  • 第三招,叫做「尋找對照,對比評價」。

關於「尋找對照、對比評價」,比如說「中華民國光復台灣」。同樣是「依照盟軍的一般命令第一號佔領日本屬地」,盟軍佔領日本不叫做「日本光復」,為什麼中華民國佔領台灣就叫做「台灣光復」?為什麼大清帝國在甲午戰爭後把台灣白紙黑字移轉給日本叫做「佔據」、叫做「日據時代」?為什麼中華民國未經過買賣合約或戰爭和約即佔領原為日本屬地的台灣叫做「光復」?

  • 第四招,叫做「想想其他可能」

但凡做一件事情,可能基於多元的動機;一件事情做了之後,可能產生多元的效果。「真正最主要的動機」只有當事人自己知道,但是總也不能阻止旁人後人猜想,說「別人猜的一定是錯的」;「產生的效果」有時在當事人的預想之內、有時在當事人的意料之外,但總也不能禁止旁人後人的各種評論,說什麼「當事人又不是故意造成這種效果的,你怎麼可以亂說」之類的話。

這些都是必然存在的模糊空間,而有心操弄歷史的黑心史家,則擅長利用這樣子的模糊空間,說出一套「自己最喜歡」的動機、強調那個「自己最在乎的效果」。要避免受到這種操弄,除了多讀不同的書,然後再加以比對之外,似乎也別無他法。

結論

中華民國自由地區,也就是台灣島上的居民,尤其是筆者這種四五六年級的人,從小背多了歷史教科書,以至於對於有問題的歷史、有問題的邏輯毫無思辨能力。 只能期望新的一代在網路時代的資訊洪流下,一點一點沖刷這些代代相傳的思想餘毒,台灣才有進步的可能。

(本文經合作夥伴想想論壇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黑心史學的寫作原則與讀者的破解之道 〉。)

延伸閱讀:

【歷史解密】誰說如果國民黨沒來,台灣就會被中共統一?1949 年美國駐台副領事的一封信道出真相
【國民黨不告訴你的事】台灣本來有機會以「Taiwan」參與世界組織,卻被國民黨硬生生改成「中華台北」
【歷史解密】沒有老蔣帶來的黃金,就沒有今日的台灣?


【BuzzOrange 徵才:實習影音編輯】

 BuzzOrange 徵實習生囉!如果你對社會、政治、新型態的媒體經營形式有興趣,你就是我們要找的人。  >> 詳細職缺訊息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實習影音編輯:您的大名 

從讀經班學生跪拜父母看傳統孝道之惡──中國式的孝道就是用恐懼來統治人的工具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日前 新聞報導 ,宜蘭一處幼兒讀經班,讓一百多位小朋友向家長進行三跪九叩的儀式,再向父母親奉茶,只為彰顯中國傳統孝道。

本文就要反思並批判所謂的「孝道」,中國對「孝」的標準,不是行為的合理性或結果的有效性,而是你可以為了父母自我傷害到什麼程度?馬上帶大家來看看中國歷史上的跪拜之禮,是一個多麼恐怖、有效的統治工具。(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周布雅

網路上常看到『明清前無跪禮』的說法,其實可以說正確,也可以說不正確。

說它正確,漢唐人因為是跪坐,因此以坐姿行禮時,先挺直身體抬高屁股,然後如同站姿那樣鞠躬拱手,就會變成類似拜伏的動作,這跟現代意義的跪是完全不同概念的,應該視為坐姿狀態的作揖禮。

而說不正確呢,是因為這種跪禮是有分等級的,最高級的禮必須雙手往前作揖身體下伏直到頭點地為止,稱作「稽首」,這是對身分高貴者使用,平輩者行禮時是「空首」,大致類似,但是先把雙手放到頭觸地的位置,也就是頭會點到手上而非地上,所以相對於空首,表現尊卑用的跪拜可以說它其實還是存在的。

Gisling, CC Licensed

跪拜最早是用於祭祀,後來才慢慢用於貴族間的社交,貴族間社交用的禮儀是每個動作都有嚴格規範,不能隨意亂改的。

因為 在古代,禮儀是外交的一種延伸,在貴族之間由於地方語言文字各有不同,交涉時必須有一種不需要語言也能判斷對方態度的遊戲規則,避免因為誤會擦槍走火 ,這時候就需要嚴格的禮儀,即使語言不通,觀察對方的禮儀表現也能大致掌握對方態度,因此古代禮儀是貴族專用的。

『禮不下庶民』的意思其實不是瞧不起人民,而是說,不需要制定一個繁複的禮儀給人民遵守,因為人民之間的交流不牽涉複雜的利益關係,讓人民用最自然的交流方式解決就好,但是貴族因為一個錯誤的表態就可能造成嚴重後果,因此必須遵守嚴格的禮儀規範。

中國歷代君臣是怎麼個跪法?

由於 跪禮屬於一種禮儀,因此先秦時代它是雙向的,受禮者必須還禮 ,如果對方用空首跟你行禮你也必須以空首還禮,否則可能被視為一種惡意的鄙視,上級接受了貴族的稽首行禮,如果在坐姿就必須空首還禮,站姿也必須按照對方的身分以相應方式行拱手禮還禮,因為不同身分還禮方式不同,所以先秦國君開趴時其實很累的。

漢代以後建立帝國,君王的權威提高了,跪禮從一種帶有外交社交性質的禮儀再演變成一種確認統治權的禮儀,禮儀方式大致相同,但是君王不須還禮了,變成用以展現上下尊卑的儀式,但是漢唐的君臣之間雖然建立了尊卑,大致上地位還是接近的,如果相談甚歡或者為了表示尊重,君臣並坐還是很常見的,而且君王對老師或年老大臣行最高的稽首之禮也還很普遍的。

宋代因為椅子已經普遍了,君臣之間不再行跪禮,剛開始的時候朝廷開會是君臣都坐著的,後來皇室為了展現權威變成君王坐而朝臣站,對君王行禮採行站立禮。

從元朝開始,中國對君王才用匍匐式的跪禮,而且隨著明清演變,對跪禮的要求也越加繁複。

我們可以看到, 中國整個跪禮的演變,就是從先秦上下間帶有合作性的關係,一路把臣下奴僕化的過程,每隔一代臣子的地位都變得更低 ,最明顯就是表現在臣下的行禮方式上面,從先秦的君臣對等行禮,到漢唐的毋須還禮,到宋代臣子失去坐的資格,再到元明清的匍匐於地以額撞地。它就是一個透過折辱人來強化控制的過程。

匍匐式的跪禮還具有一種象徵意義,這種胸口貼膝額頭扣地雙手拜伏的動作,它是一種求饒的動作,而且是最高等級的求饒姿態,比較文雅說這個姿勢就是引頸待戮。

在這個姿勢下你表現出來就是徹底放棄任何抵抗,因為這個姿勢下面你是不可能做出任何攻擊動作的,而對方只要一刀就能砍斷你的脖子,由於你露出脖子而且雙眼貼地,遭受屠殺時你連閃躲都不可能,主動表現像這樣的姿態,在動物界的意思就是表達徹底地順從。而中國的君王非常享受這樣的順從姿態。

中國文化的孝道,就是控制跟恐懼

所以說跪禮,就是『中國文化的孝道,就是控制跟恐懼』最好的詮釋。

每天進行這種匍匐式的跪禮,向父母表達任由父母生殺奪與毫不反抗的順從,透過每天這種儀式的反覆加強,強調控制跟恐懼。

每次看所謂二十四孝三十六孝,這類故事,只會讓人覺得寒毛發冷,因為這些故事,比如臥冰求鯉拉,賣身葬父拉,恣蚊飽血拉,這些故事毫無合理性跟必要性,根本是腦殘才會做的事情,卻成為被用認真態度傳頌的故事。

因為 中國對『孝』的標準,不是你行為的合理性或結果的有效性,也跟你行為的出發點完全無關,其衡量標準是你可以為了父母自我傷害到什麼程度? 你能為了父母自我傷害程度越高,你就越孝順,至於趴在冰上面溶化冰的行為到底多腦殘,不是衡量標準,看到恐怖之處在哪裡了嗎?

中國文化的孝道,它居然是零和的!它居然他媽是零和的!

你必須自我傷害來證明你孝順,否則那就是不孝順!
你必須生殺奪與無條件順從,否則那就是不孝順!
能把親子之間的情感詮釋成零和的關係,根本恐怖到令人髮指!

我講過很多次,中國式的孝道,它就是一個統治工具,一個用控制跟恐懼來統治的統治工具,跪禮就是一個很好的詮釋。


延伸閱讀:
儒家文化阻礙華人進步?會有這種想法,其實是中了歐洲中心主義的毒
是什麼讓西方文明和東方拉開差距,一躍成為世界霸權?答案是對真理的態度
【儒家扼殺了航海夢】為何明朝有世界最強的海商,中國卻無法成為海權強國?

 

(本文經原作者周布雅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關於跪拜 〉。首圖來源:David Sun, CC Licensed)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5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