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人類史上最獨裁】屠殺總數超過希特勒、史達林,毛澤東屠殺將近 8000 萬人

$
0
0

【我們為什麼編譯這篇文章】
歷史上曾出現過幾次極權主義的強人統治,在他們的權力鬥爭的戰爭中,許多生命逝去。令人驚訝的是,簡單粗暴的屠殺人數竟遠少與高舉理想主義旗幟,推展的計畫經濟或者種種以改革為名的「政策」。
或許最可怕的,不是血腥的手段,而是集體的瘋狂。(責任編輯:鐘映庭)

獨裁者權力爭奪導致超過一億人的傷亡

也許新世代未曾體會,但過去的二十世紀確實是經歷了一場極大規模的傷亡及屠殺。這是大屠殺及兩次世界大戰的世紀,超過一億人在共產主義、共產主義、納粹黨、法西斯主義及軍事極權主義的拉鋸下成了權力爭奪的刀下魂。

而韓國、阿爾及利亞、越南或是阿富汗及伊拉克等與美國、英國和法國有關的戰爭傷亡人數仍被排除在計算之外,理由是他們被視為帝國主義之下的殖民地之戰,而非獨裁者的鬥爭。

有些人會做出錯誤的決定、有些人是壞總統、有些人嗜血、有些人極端、還有一小部分的人是溫暖的,而綜合以上的幾位政治領導成了過去 130 年最可怕的種族滅絕、計畫謀殺、思想控制、殘忍征戰及政治改革的建築師。

你知道『種族滅絕』(genocide)這個詞是因為在 1915-1917 之間,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三巨頭之一的恩維爾・帕夏對亞美尼亞人進行亞美尼亞大屠殺,造成造成 150 萬人死亡。直到這時才出現了這樣的特有名詞。今天要簡單的介紹 前五名政治領導者們 ,在他們的執政之下無數的無辜生命逝去,你可以坐下來慢慢瀏覽,但別放鬆,因為這些都是歷史。

讓我們先從第五名開始介紹:

第五名:東條英機(五百萬人死亡)

日本軍國主義代表人物──東條英機。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東條英機曾是日本皇軍的大將,也曾是內閣總理大臣及陸軍及陸軍關東軍參謀長,當然這些其實還不夠,他其實還擔任過內務部長、外交部長、教育部長及財務部長。而他對於教育的主要貢獻則是帝國主義及民族主義。他對於國家安全的視野是優生學,例如將將日本家庭區分為純血及混血。

在二戰時在他的領導之下贏了不少戰爭後而漸受到大眾的喜愛。他也確實帶來了納粹的援助而與德國齊肩。只是當海水退去後,敗戰不斷,一連串的打擊讓他隱居。但他依然受到了戰爭法的審判,他對於許多國家所發動的侵略性戰爭違反了國際法,更甭提他對於戰俘的不人道對待了。

第四名:利奧波德二世(兩百至一千五百萬人死亡)

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他是來自比利時的國王,篤信著殖民主義。他深信著海外殖民地之於國家的的重要係的重要性並總是計畫著,但問題是比利時並不在乎,他也就因此開始做起了他自己的生意了。

他開了間公司叫做國際非洲協會(nternational African Society),生意似乎不錯,一年後便開始藉著這間公司來往剛果。宣稱這塊相當於 14 個比利時大小的土地將為他及他的私兵自由使用,並要求其他含美國在內的 14 個國家同意。這個地方被稱為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為了他的橡膠王國,他強迫了當地居民成為他的工人。

第三名:阿道夫・希特勒(一千七百萬人死亡)

納粹黨領袖──阿道夫‧希特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他在 1933 年被任命為總理後開始了第三帝國,自此希特勒對於權力之渴求更如地獄般,除了極度厭惡猶太人(也包含了其他人種)外,他還想要稱霸歐洲。為了完成這項這項霸業,除了屠殺德國的猶太人外,還對其他國家發動了許多清略性外交,這被視為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原因之一。

納粹有規劃性的謀殺了一千七百萬人民、六百萬猶太人以及一百五十萬羅馬納粹有規劃性的謀殺了一千七百萬人民,其中包括了六百萬猶太人以及一百五十萬羅馬尼亞人。

第二名:約瑟夫・史達林(兩千三百萬人死亡)

蘇聯前最高領導人──約瑟夫‧史達林。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史達林在 1922-1953 年之間為全聯盟共產黨的總書記,在 1924 年列寧去世後也擔任著蘇聯最高領導人。他推出的新經濟策略不但扭曲了全國的糧食生產,還造成了大規模的饑荒。

這個黑暗的時期在烏克蘭,被稱為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而這更廣被認知為是蘇聯造成並設計針對烏克蘭民族主義的恐怖攻擊。這次的傷亡人數約 260 萬人至 1000 萬人。

在 1930 年代晚期史達林更發起了一項稱為「大清洗」(Great Purge,又為 Great Terror)肅清活動。在這極度偏激的活動力,只要反抗或違背他的人,都難逃毒手。

1939 年,史達林與納粹簽下互不侵犯條約後,德國最終還是違反條約,蘇聯轉向同盟國加入戰爭,因此死亡人數最終提升至 2390 萬人。

第一名:毛澤東(四千九百萬至七千八百萬人死亡)

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毛澤東。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毛澤東是中國人民共和國的革命家、政治家及共產黨的領導人。毛在他統治的最初五年(1949-1953)裡,被據傳有系統的殺害了四百至六百萬人,除了判他們死刑外,又或者送他們去「勞改營」,但他仍被多數民眾認為他做了七至八成的「好事」。他組織這樣大規模的鎮壓, 對這些早年的行動採取保護,都是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他的社會計畫中的「大躍進」與「文化大革命」更是其中最讓人無法從字面辭意來體會是褒還是貶的政策。一開始他致意於讓中國快速工業化,將重點放在出口鋼鐵,接著他要求人民跟他一起生產製造,在問題在於民生練出得鋼鐵不但沒有價值還把自己的吃飯傢伙一起賠了進去。沒有煮飯用的鍋碗瓢盆,練出的鋼鐵也不值錢買不起食物,許多人就這樣餓死了。

光這個「大躍進」就讓兩百萬人死去。你可以想一想,若你是人民的話,你會繼續讓這位做出如此惡劣決定的人重掌大權嗎?

但僅僅過了幾年毛澤東再度端出社會主義教育運動。這次他將目標瞄準了年輕人,因為他們將取代中老年人成為這會的中堅份子。然而到了 1964 年後,這運動發展為「四清運動」,他們的目標是清除關於政治、經濟、思想和組織上的反動者,此為「四清」,也是「紅衛兵」的組成因素之一,他們的任務為鏟除毛的政敵以及除四舊:舊風俗、舊文化、舊習慣、舊思想。

毛澤東十分相信摧毀及混沌會帶來重生,於是他要求他的追隨者們摧毀建築物、神像、與長者辯論並處罰他們甚至殺害那些不同意他們的人。1968 年,一切照著毛澤東的計畫一樣進行得十分順利,接著他提出了「上山下鄉運動」,將這些年輕的知識份子送進農村「再教育」,可悲的是,這些年輕人都是幫助他獲取權力的紅衛兵們。

在這十年的浩劫了死亡人數在 4900 萬到 7800 萬人之間 ,而確切的數字取決於你問誰。

雖然目前尚未能肯定的確認真實性及正確性,但是受害數字明顯的高於中國官方所稱的兩千萬人,即使文化大革命的傷亡人確切數字尚未能完整確認,但它確確實實是以血淚所發生的歷史,而現在人數的多少都無法增加合理性,而更重要的事,我們遲早會得到正確數目,這不僅僅是要記住這些無辜的受害者,更是為了歷史的真相及正義。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Thomas Fisher Rare Book Library, UofT,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被納粹掩埋的歷史:一場 90 分鐘的秘密會議,將 1100 萬個猶太人送往地獄
希特勒的邪惡不是發揮暴力,而是建立一個讓殺人變得像報稅一樣麻木無感的「官僚系統」
在文革下放的農村裡,遇到台灣──關於那些我當紅衛兵的日子

資料來源:
From Stalin to Hitler, the most murderous regimes in the world
Top Ten Most Evil Dictators of All Time (in order of kill count)
How many people actually died because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國民黨掩埋的辛亥革命真相:一段不下於納粹的種族屠殺史,孩子的娛樂就是比賽數屍體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台灣人真的知道雙十節是在慶祝什麼嗎?在辛亥革命時,只要被抓到跟我們如今「標準國語」一樣口音的人,就是滿人要抓去處決——這是一場不下於納粹的種族屠殺,台灣人卻被國民黨徹底洗腦,把這場無關的血腥歷史當成「國慶」大肆慶祝。那台灣人既然要慶祝十月十日辛亥革命,要不要對從辛亥革命演變成滿人種族屠殺的歷史事件真相來進行檢討、負責、道歉與賠償啊?

(責任編輯:林芮緹)

圖片取自作者臉書

文/Mock Mayson

十月十日雙十節,很多台灣人想到這個日子,腦中就會自動跳出「四海同心、薄海歡騰」的意象,要不然就是想到「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創建了中華民國」的國立編譯館洗腦金句。 但是台灣人,你真的知道一百多年前發生在中國的辛亥革命到底是怎麼回事嗎?

資深影評李幼新的外婆是南京人,他的外婆曾經目睹中華民國誕生,他外婆說當時革命黨進到南京,要人數數字,「一二三四五六」的「六」用江蘇話說成「ㄌㄛ」,是漢人,不殺。唸成「ㄌㄧㄡˋ」的,是滿人,一刀砍下,人頭落地。

很多台灣人都不知道你現在發音的「標準國語」(Mandarin Chinese),在辛亥革命的時候,聽到是要被革命黨人當街砍殺的。 孫文喊的「驅逐韃虜」就是呼喚種族屠殺的口號。 所以李幼新才在「破報」上說:「把反清復明與國民黨建國當成聖戰救國救民,你別傻了!」

李幼新外婆所見到的狀況,就是大多數清國老百姓在當時所見到的「中華民國開國實況」。你一定會說,革命就是要殺人啊! 那我問你,你有沒有想過革命該殺的是哪些人呢? 你覺得十月十日的辛亥革命就只是殺了那些「腐敗的滿清政府官兵」,然後「革命先賢建立了中華民國」那樣地單純嗎?

中國國民黨給你洗腦的歷史課本通常都只會講前半段,後半段卻不會跟你講。就像中國國民黨只會跟你說八百壯士四行倉庫熱血送國旗的楊惠敏愛國故事,卻不會跟你講楊惠敏送完中華民國國旗之後,因為無辜捲入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的戀情,而被國民黨以日本間諜與共產黨的罪名抓去關了四年黑牢,楊惠敏從此以後超級痛恨國民黨,連事後國民黨想要補償楊惠敏都被她拒絕。這就是「八百壯士」這部電影的真正隱藏版結局。(DVD 跟藍光片都不會收錄,你別找了。)

那你想知道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發生之後的隱藏版結局嗎?

一九一一年十月十四日,辛亥革命發生後第四天,一名路透社的記者來到辛亥革命的起源地湖北武昌,發現滿地都是滿人的屍體。如果那是清帝國的官兵屍體那就算了,偏偏一堆都是無辜婦孺的屍體。 基本上這就是場無差別的種族屠殺,對,就是像盧安達大屠殺那類的事情。

你覺得這個時候你分得出誰是「正義之師」誰是「革命先烈」嗎?你覺得殺婦女與小孩的人,他們的革命理念是什麼?還有那個「鐵拳無敵孫中山」當時人在哪?(當時他人在美國打工端盤子,看到報紙才知道武昌新軍叛變。)不要跟我說清帝國曾經對漢人平民「嘉定三屠」與「揚州十日屠」,所以現在屠回來剛剛好,你知道你自己在講什麼東西嗎?

美國歷史學者路康樂(Edward J. M. Rhoads)在他的著作「滿與漢︰清末民初的族群關係與政治權力(1861—1928)」提到一段歷史記錄:

「一個將要被殺害的旗人婦女可憐的哀求:『我們是無罪的,我們也憎恨我們的祖先,因為他們虐待漢人』,另一位老夫人哀求:『殺死我們這些沒用的婦女和孩子,你們能得到什麼呢? 為什麼不釋放我們以顯示你們的寬宏大量呢?』士兵們雖然有所觸動,但不敢回應,還是將她們殺死了。」

路康樂也提到革命黨進入武昌之後,當地旗兵雖然沒有抵抗,但是革命黨通通把他們抓去殺了。而且革命黨人還會在街頭隨機把長得像滿人的叫下來,命令他們念出數字六六六,若有滿人口音,把六念成「ㄌㄧㄡˋ」,就會立刻被抓去處決。(這段美國歷史學者的敘述雷同於前述李幼新外婆所形容的狀況。)

美國著名漢學家,同時也是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現代中國史教授周錫瑞(Joseph W. Esherick)對於辛亥革命有著這樣的看法:「那差不多就是屠殺。… 如果旗兵被殺是因為他們具有潛在危險的話,那麽殺害婦孺似乎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辛亥革命發起之後,漢人殺滿人殺到眼紅,滿人也對起義的漢人進行屠殺,中國文學家沈從文在「辛亥革命的一課」描述了他小時候在家鄉湖南湘西鳳凰縣目睹的辛亥年慘狀:「一有機會就常常到城頭上去看對河殺頭… 與其他小孩比賽眼力,一二三四計數那一片死屍的數目……」是啊,這才是辛亥年「光輝十月」的中國人日常 ,也是往後半世紀的中國人日常。辛亥革命的發起地武昌更是殺到滿街屍體,外國領事館甚至得出面向新成立的湖北軍政府干預才能避免更多無辜民眾遭到濫殺。

中國各大城市,包括西安、荊州、杭州、廣州、南京的滿人居住城鎮都遭到全面式的種族屠殺。杭州與河南被砍下的滿人頭顱,把各村的井桶裝得滿滿的。許多原是長期大量駐紮數萬旗兵的區域被殺得乾乾淨淨,廣州三萬旗兵,被殺到只剩一千餘名。

許多滿人家族,見到革命軍殺來,知道對方一定不留活口,乾脆全家服毒自殺。最慘的就是滿人婦女,除了她們的服飾與漢人不同之外,最明顯的就是她們不像漢人有纏足傳統,一雙大腳馬上就會被認出,很快就會成為被凌辱、綁架與殺害的目標。有的滿人家族就趕快把幼小的女孩送去纏足,想要裝成漢人女子的樣子,結果痛得小女孩哇哇大叫。

以被屠殺最慘烈的西安城為例,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Timothy Richard)在「親歷晚清四十五年」的回憶錄中說道:「1911 年 10 月 22 日,陜西首府西安爆發瞭可怕的流血事件,一萬五千名滿族人(有男人、女人還有孩子都被屠殺)。」陜西的革命黨事後也承認,攻破西安滿城後,戰鬥隊伍分成小隊在城內逐巷逐院進行搜索戰,在此其間,一些士兵和領隊官殺死一些不必要殺死的旗兵和家屬。

另外一個名為凱特的英國傳教士也描述過西安城的慘狀。

西安城的滿人城被攻破之後,革命軍衝入城之後,無論長幼,男女,甚至小孩子,通通被殺,房子被燒光搶光,那些希望躲過這場風暴的人最終也被迫露臉。革命軍在一堵矮墻後,放了一把無情的大火,把滿人城焚燒殆盡。那些試圖逃出來並進入漢人城鎮的滿人,一出現在大門,就被砍倒在地。

殘酷的無差別屠殺導致不下萬人的死亡,也造成多名無辜的外國僑民被殺。存活下來的人,有錢人被敲詐,小女孩被綁到富人家做婢女,年輕的婦女則被迫成為窮苦漢人士兵的妻子,其他的人都被驅逐出西安。

當然革命黨人中也還有部分保有人性者,時任江蘇監察使的嚴庄,在西安看見旗人的小孩,拿了刀砍了四五下,小孩子沒死,嚴庄心軟放下刀,結果回去還被陝西革命黨人笑他軟弱無用。

也有一些參與革命的成員對於屠殺滿族很不以為然,當時的革命團體共進會會員郭寄生事後曾經回憶:「我曾在街上親見便衣數人,手持雪亮大刀追殺旗籍婦孺事情,力言革命宗旨主要在推翻清廷政權,挽救危亡,若任意殺戮,甚至婦孺不免。此則暴徒行為,不但為國際上所反對,且必定惹起種族仇恨。」只可惜在中國的醬缸政治文化中理性的人終究難成主流,多的是開口閉口皆曰殺者,動不動就想當槍決可也的「判官爵德」。

中國社會黨的創始人江亢虎,也對武昌起義革命軍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中對辛亥革命引發的種族屠殺提出了針貶,內容提及:「種族革命,有悖於人道,易失民心,並且與自由平等博愛的民主共和精髓相牴牾﹔以復仇為義,冤冤相報,本為大謬,也容易引起外人干涉,導致瓜分慘禍。」

好啦,江亢虎這封仗義執言的媒體投書,沒有上海的報社敢幫他刊登,最後只剩一間「天鐸報」願意幫他匿名刊登。不刊還好,一刊一堆革命黨軍來函痛罵,還有一堆寫給江亢虎的匿名警告信,痛罵他「倡邪說以媚滿奴,疑亂軍心,當膺顯戮」,還用「漢奸」、「滿奴」的字眼痛罵江亢虎,只差沒罵他是滿清鬼子跟旗民餘孽,甚至還有人宣稱要用炸彈炸死他。你看中國人是不是徹底沒救,一百多年來幾乎都沒什麼變過。

中華民國創立時的血洗式種族屠殺把一堆滿族給嚇死了,許多滿人不得不隱瞞自己的身分與姓名,甚至遠離家鄉,直到死前才敢承認滿人身分。滿族人唐日新日後還寫了一首詩來表述辛亥種族屠殺的恐懼:「自從民元到如今,民族沈怨似海深。旗族傷殘如草棺,誰敢自言滿洲人。」

這場中華民國開國屠殺把滿人殺得消聲匿跡之後,再來跟他們講五族共和一家人,漢滿蒙回藏苗傜,一起開心來合照,雙十國慶闔家歡,你覺得他們笑得出來嗎?看完這一整系列的辛亥屠殺,你還覺得這十月過得很光輝嗎?

就這樣,中華民國就在種族大屠殺的不祥開端中誕生啦。

中國人向來習慣以濫殺來「解決問題」的無腦慣性也註定了它接下來將歷經長期自相屠戮的悲慘輪迴。 許多參與中華民國開國的「先賢先烈」,在接下來的五十年,不是死於孫文一幫指使的黑道追殺、黨眾互鬥、中原大戰的軍閥互殺、蔣介石的特務暗殺,就是死於國共內戰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鎮反與鬥爭運動當中。 中國人最愛講「成王敗寇」,結果通通都是寇,然後個個都以為自己是王。

你可以說參與這場開國無差別種族屠殺的中國「革命先烈」並不代表其他所有志在革命的中國人;你也可以說革命軍組成份子複雜,總是少不了失去控制的混亂與失去人性的濫殺;你甚至可以跟我論辯說不應該用現代的人道主義立場去質疑前現代的屠殺,畢竟那是個你不砍他頭,他就砍你頭的時代,但是中華民國為了宣傳辛亥革命與雙十國慶的正當性,長期以來都一直刻意隱瞞這段血腥的種族屠殺史。你覺得這樣對嗎?

好啦,我講了那麼多,最後問你一句話, 台灣人既然要慶祝十月十日辛亥革命,那你台灣人要不要對從辛亥革命演變成滿人種族屠殺的歷史事件真相來進行檢討、負責、道歉與賠償啊? 要不要成立「辛亥屠殺無辜滿人受害者真相調查委員會」啊,然後再從台灣人的稅金中編預算撥款賠償受害滿人與其後裔啊?搞不好金溥聰跟關中還可以拿到賠償金哩。你腦中是不是馬上爆出「幹!這干我屁事」的句子啊。

這就對啦! 十月十日的辛亥革命,干台灣人屁事! 你可以期待與支持台灣鄰近的國家施行民主與享有自由,但是沒事不要去湊中國的熱鬧與醬缸,把鄰國的招牌與恩怨扛到自己的身上。

中國人這一長串淵遠流長的濫殺政治包袱,你台灣人擔得起嗎? 台灣人被當成鍾無艷這麼久還當不夠啊你?中國民主要你台灣人來拼,中國革命要你台灣人來坦,中國開國要你台灣人來慶祝,中國內戰還要你台灣人來參一腳,盧小夠了沒。給我閃到旁邊去 吃冰淇淋 ,好嗎?

(本文經原作者 Mock Mayson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台灣人,你真的知道「雙十節」是什麼嗎?〉。)

延伸閱讀:

【歷史課本沒說的事】武昌起義的策動根本和革命無關,就連孫文也是「看報紙才知道」
【國慶你個頭】從鄭成功到中華民國,怎麼台灣人都在慶祝別人的生日?
你爺爺有參與辛亥革命嗎?為何台灣有這麼多「紀念中國」的節日?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原來韓國也曾經「超愛中國製造」,讓朝鮮國王命令全國「禁買中國奢侈品、愛用國貨」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雖然現在大家總說中國就是山寨貨、便宜貨、假貨,但曾經中國的商品也被稱為奢侈品(唐物),甚至因為全韓國瘋狂買中國貨,讓朝鮮國王下令禁止購買中國商品。究竟朝鮮為什麼要這樣做,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歷史因素呢?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吳政緯

1734 年,朝鮮國王英祖(李昑,1694-1776)召集臣子,命令他們從過去的法律叢書中,尋覓出每一項關於「禁止奢侈」的條文,整理成一份針對「禁止奢侈」的告示,要求全國上下一體遵行。

英祖在韓國歷史上號稱名君,當時在位已逾十年,不是一位剛剛登基、不明事理的君王,此次行動必定考量已久。他擔心平民百姓看不懂漢字,特地請人翻譯成民間流行的「諺文」,即現在朝鮮半島上通行的韓文,務必令人人知曉這份公告。

朝鮮英祖朝服像

從今日的脈絡理解「禁止奢侈」一事,借用中國大陸媒體「打奢」一詞,頗能道出其內涵。簡而言之, 朝鮮英祖不滿當時過於奢侈的風尚,決定徹底根除這種現象,於是決定禁奢。

針對這件事情,另有一個稱呼:「禁紋令 」,指的是禁止使用有紋樣的布料。因為這些織有漂亮花紋的布料,幾乎不產自朝鮮境內,而是從中國進口的高級商品。換句話說, 禁紋令、禁奢令,目標直指中國,朝鮮希望百姓能夠少買中國商品。

朝鮮官方的禁奢行動似乎成效有限,在英祖宣告禁奢的三十五年後,他又重新申明,禁止婚禮時使用「唐物」,也就是中國商品。同時取締在北京購買絲織品的朝鮮人,違者重罰。

然而,禁奢三十五年後再次高舉旗幟,不免令人質疑禁紋令沒有實質功效,於是官方必須屢屢申誡。惡性循環的結果,朝鮮君王多次斥責、頒布命令,凸顯根本無法禁止的現象。中國商品宛如洪水,席捲而來。

朝鮮國王為何對中國商品如此深惡痛絕,頻繁地禁止奢侈風俗?

首先,中國商品數量之多,以及使用階層之普遍,幾乎涵蓋當時朝鮮全境。英祖命人將法律條文翻譯成諺文,顯見即使是處於社會底層的升斗小民,也能夠獲得中國商品,並與其他朝鮮人一樣喜愛。

其次,發生於朝鮮宮廷的這件歷史事件,彰顯當時朝鮮、清朝兩國貿易多麼密切。朝鮮官方承認當時習俗不貴土產,必貴華物。在這樣的情況下,朝鮮使用白銀向中國購買貨物,大量中國商品流入朝鮮,換來的是朝鮮流失大量白銀。

朝鮮英祖禁止奢侈的政策背後,考量的就是減少輸入中國貨,以期降低白銀外流的速度。 朝鮮的富人連居處都仿效中國風,器皿必貴唐物,朝鮮即使有再多的白銀都不足以支應,最終必定導致通貨緊縮,經濟危機迭生。

那麼,這些「中國製造」的唐物從何而來?

朝鮮英祖面對的問題,是一個漫長累積的結果,必須追溯到清朝、朝鮮兩國交往的開始:1637 年。歷史學家將這一年視為兩國締結「宗藩關係 」之始,宗藩關係是當時國際政治的互動模式,由一個國家擔任「宗主國」,數個國家則是「藩屬國」。在政治上,藩屬向宗主效忠,並受其冊封才算獲得統治的合法肯認。換句話說, 藩屬國必須得到宗主國的承認,才算是擁有統治藩屬國的合法權力。

1636 年底,清朝皇帝皇太極(1592-1643)領兵十萬,征伐朝鮮。1637 年初,南漢山城的朝鮮國王仁祖(1595-1649)決定出城投降,宣誓此後與明國斷絕關係,改奉大清為宗主國,使用清國年號,並定期派遣使節團前往清國首都朝貢。 朝鮮英祖苦思解決的奢侈貨物問題,就是從這裡開始的。

清國定鼎中原之後,朝鮮使節定期前往中國的制度,在戰亂之後日漸穩固。朝鮮官方組織一個約三百人的使節團,年年代表朝鮮國王進京朝見。這不僅是一個肩負政治使命的使節團,同時兼具文化、經濟的功能。

文化層面,朝鮮使者利用遊歷北京的機會,結識清朝的讀書人,探聽中國的政治情報,學習中國的學問。更重要的是, 透過定期的北京旅行, 朝鮮使節團上下沿路趁機貿易 。根據清朝官方的規定,使節團在北京的居所「會同館」,經由官方安排,可帶貨物來此貿易。

除此之外,一過鴨綠江,進入清國境內,或正式或走私,各種交易管道流通著兩國的貨物。關於朝鮮使節團前往清國的路線,可由這幅《盛京輿地全圖》略窺一二。

《盛京輿地全圖》(1734,局部),來源:Library of Congress。 從這張圖,可見朝鮮使者的路程。他們從下方的義洲出發,沿著紅線前行,經過盛京瀋陽,直抵北京。

「使行貿易」與「邊境互市」是兩國經濟交往的重心所在,朝鮮方面曾一度日進斗金。 從兩國締結宗藩關係算起,至 1700 年之前,堪稱朝鮮商人的黃金歲月。當時朝鮮透過與日本的對馬島貿易,獲取大量的日本白銀。經由使行貿易,朝鮮人花費白銀向清朝購買中國商品,再轉手賣給日本。 此一國際轉手貿易的利潤極為驚人,朝鮮等於是做無本生意,他們利用中國貨物換來日本白銀,交互循環,生生不息。

然而,好景不常,1700 年以降, 清國開始直接與日本貿易,國際轉手貿易的需求降低。 同時日本國內培植人蔘的技術不斷革新,對朝鮮的貿易需求減弱;且日本官方也想管控白銀存量,希望白銀不致大量外流。

綜合上述的國際情勢,朝鮮使行貿易的利基持續削弱。相形之下,對外貿易的情勢益發惡化,朝鮮國內對唐品華物的需求卻是連年增加,倘若放縱朝鮮百姓繼續依賴中國奢侈品,則朝鮮的白銀必將花費殆盡。因此發生 1734 年的禁奢令,以及之後針對中國商品的禁紋令。

一隻蝴蝶在巴西振動翅膀,有可能在美國引起一陣暴風。

朝鮮英祖的時代,兩國透過貿易打造的緊密連結,將逾一百年,沒有一方能夠片面切斷這張商業網絡。清朝內部也針對朝鮮的使行貿易,發展出完整的產業生態,例如依照朝鮮人品味而織造布匹的中國商人,或是專門運送朝鮮使節團貨物的「物流業」(攬頭)。 當英祖開始下令禁奢,無異於引發連鎖效應,重擊千里之外的清國產業。

鄭世泰就是專營朝鮮生意的北京商人,他主要賣布疋,當時使行貿易購買的綢緞皆出自其家。鄭世泰熟知朝鮮人喜歡那些紋樣,每年向江南預先訂製,運至北京,等待朝鮮貴客上門。朝鮮使節,乃至朝鮮宮廷裡的人,無不喜愛鄭家的商品,於是不論大小買賣,皆奔鄭家。當朝鮮正祖(李祘,1752-1800)繼承祖父英祖之志,更徹底的實施禁紋令、禁奢令時,長年把持朝鮮生意的北京鄭家仍渾然不知。最終,鄭家那些迎合朝鮮人品味的貨物,因為禁紋令而乏人問津,又不受中國本地人喜愛,只能堆積在倉庫,成為無用之物。

朝鮮英祖抵制中國商品的故事,不僅僅是「朝鮮的歷史故事」,一如北京鄭家的境遇難逃「朝鮮因素」的影響。 貿易打造了一條連結兩國的鎖鏈,任一方皆無法擅自切斷,而雙方必須共同承受後果。

這段關於貿易的精采故事,出自張存武《清韓宗藩貿易 1637-1894》一書,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第三十九種。本書初出版於 1978 年,三十八年來為中外學界譽為經典。雖然書名以「宗藩貿易」命題,分析的範疇實不止於經濟層面。作者詳實地重建相關歷史事實,遠從兩國如何締結宗藩關係,析論各種歷史陳因;近至使行貿易、邊市貿易在不同時期的經營狀態,總結興衰成敗的緣由,在在提出開創性的見解。

《清韓宗藩貿易》書影

當代以中朝關係史為志向的研究者,無法繞開的兩堵高牆,一是日本學者藤塚鄰(1879-1948)的《清朝文化東伝の研究―嘉慶・道光学壇と李朝の金阮堂―》(国書刊行会,1975),另一即是本書《清韓宗藩貿易 1637-1894》。前者奠定中朝文化史研究的取徑,後者則是廓清兩國交往的史實,並建立起一個從「比較性視野」探討中朝關係史的方法。本書值得一讀再讀,其中不惟展現作者令人既佩服又嚮往的洞見,更藏有諸多值得深入的問題,留待讀者從漢城出發,朝著北京緩緩而行。

* 張存武先生的著作目錄

* 關於朝鮮與日本的貿易,詳參田代和生,《近世日朝通交貿易史の研究》,東京:創文社,1981。

* 當時朝鮮面對的問題,亦涉及亞洲白銀流通不足的現象,相關研究見林滿紅,《銀線:十九世紀的世界與中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

「說書會員募集中」

(本文經原作者 說書 Speaking of Books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18 世紀的朝鮮國王突然下令全國「禁止奢侈」,背後真正的考量動機是?〉。)

延伸閱讀

上一堂最好玩的韓國學:為什麼韓國招牌都是韓文,偏偏只有名字是漢字?
【我不只會寫詩】唐代的讀書人數學一級棒,勾股定理、三次方程式通通難不倒!
兩岸貿易是「互惠」?一心只想靠中國的台灣產業,卻「死於安樂」輸掉所有競爭力
臺灣經濟不想依賴中國,但有沒有被第二大貿易夥伴邊緣化的風險?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漢字、羅馬拼音寫台語不倫不類?漢字不等於「中文」,這種說法只是表現你的無知罷了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前陣子因為有一位家長把孩子的台語課本 PO 上網大喊「這是要逼死誰」引發熱議,有些人則批評「是在學拼音還是學台語,應該要用正統的台語寫法吧」,或是「乍看還以為是越南語」等等,但這樣的說法卻充滿了漏洞,更是一種無知的表現。雖然語言和文字密不可分,但是終究文字只是一種工具——如果可以讓更多人傳承下我們的母語,用什麼樣的文字又有什麼好酸的?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rutw

首先,「語言」和「文字」在傳承上密不可分, 一種語言要能夠「永久傳承」下去,勢必需要利用文字上的方式來記錄才可以, 但是這兩個在本質上是不同的東西,應該要分開來看。

就舉新聞裡的越南文來說好了,為什麼越南文要用拉丁文字來記錄? 你知道嗎?過去的安南也曾經用過「漢字和字喃」來表示「越南語」的 前者是「文字」,後者是「語言」, 直到印度支那半島被殖民後,因為歐洲人看不懂漢字, 才把過去傳教士那一套拼音方法拿來當成公文,沿用至今,(更新:真正定型的時間應該是直到被越共放棄,感謝鄉民糾正)所以這套以拉丁文字為基底的「越南國語字」就變成了越南的文字。

那這篇新聞這樣寫「看起來好像越南文」,是要醜化越南文嗎?他知道歐洲三大文字體系其中之一就是他覺得「是要逼死誰?」的拉丁文嗎? 怎麼不覺得一長串的德文要逼死人?問句開頭要有顛倒問號的西班牙文要逼死人呢? 鬼島家長憑什麼去歧視人家越南文? 還是說歧視東南亞文化已經變成一種家長該教小孩的東西了?

同理,現在外蒙古主要是用西里爾字母去拚寫出蒙語, 東歐國家也用西里爾字母來寫自己的語言、 西歐國家大多也是用拉丁字母來寫自己的語言、 同樣都是用別族的文字來拼寫啊?這有什麼問題嗎?

每個文字都是需要學習的,並不是說你看不懂就說他「是要逼死誰」。

在過去,朝鮮李朝世宗之所以創造「諺文」(文字), 是為了讓平民百姓沒有受過「漢字」(文字)教育的人, 可以利用「諺文」(文字)去「拼音」出韓語(語言), 因為在諺文創造之前,韓國跟越南一樣,只有語言而沒有屬於朝鮮族的文字, 當時的朝鮮民族是使用「漢字文言文」來紀錄他們的語言和文化。

就像日文在假名(文字)出現之前,日本人也是用漢字來紀錄, 從文言文取其意(《古事記》、《日本書記》),到萬葉假名取其音(《萬葉集》)最後才出現漢字 + 假名(文字)這種拼寫方式。 就像你現在看日文,也不會因為看到裡面的漢字就覺得奇怪吧? 因為這已經變成他們的一種「書寫系統」了。

在當初諺文被創造出來時,上層社會的讀書人曾經非常反對, 因為他們認為不使用漢字後,會和中華文化產生斷層。(這邊是指唐宋以降的傳統中華文化喔)

韓國人開始廢漢字使用諺文是 19~20 世紀的時候朝鮮民族主義興起, 主張和當時頹廢不已的清國劃清界線,發揚朝鮮文化而使用, 正如同以色列人在二戰後發起的復興希伯來文運動一樣, 儘管如此,最近的韓國也有聲音要復興漢字了,這跟韓語本身的問題有關, 這個問題在全拼音的台語裡面也會遇到,後面會說。

回歸正題,現在這些寫教科書的台灣文學界學者和作家主要分裂成多派, 有人認為就算是用台灣普通話書面語書寫,只要和台灣有關的,都叫台灣文學。 有人認為台灣文學就該使用「台灣字」來寫 , 因為我只懂台語,所以這邊我只提台語的方面。

這一派的人又分成

(1)純粹使用漢字。

從音韻關係(如《廣韻》裡的切音)找回台語的本字,有本字用本字來寫, 沒有的話就採漢字六書造字方法造字或假借。 這個方法中,失敗的叫喃字,就是上面安南過去自己自創的字,後被拼音取代 成功叫粵語,現在香港人和廣東人仍然在網路上使用粵語字。

(2)純粹使用羅馬拼音。

因為教會羅馬字在台灣已經使用百年以上了,可以說是成熟的文字了。

(3)漢羅併寫。

就像日文那樣使用雙軌文字系統來表意一樣, 有本字的時候使用漢字,外來語、疊音字因為本字沒有或是難考,而使用羅馬拼音。 至於注音符號加方音符號,我現在還沒看過有人純粹就這樣寫文章的? 就先不討論了。

這每一派其實都有優點,也有幾個問題。

像是 主張(1)全使用漢字拼寫的,因為漢字就是漢字, 懂台語又稍微讀過台灣散文或小說的人很快就能上手。

問題就是有些本字難考的需要假借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使用的字, 即使教育部有規定 700 個常用台語推薦漢字, 但因為 700 個真的很少、又沒有強制性推動, 所以常常有一樣的詞在不同作品中有不同的漢字。而且這種單純用漢字來寫的或許最後還是要用反切、拼音系統來標示其音, 就像大家小時候的課本都是全注音→到有部分漢字和全注音→幾乎都是漢字沒注音一樣 。

(2)主張全羅馬拼音的,因為羅馬字可以拼寫出一套規則所以很穩定(除非是地方口音)而且有國際音標可以配合,發音有一個標準, 問題就是在很多沒學過羅馬字的人眼裡,因為沒有漢字,很難入門。

(3)漢羅併寫的,優點同(1)、(2),缺點也同(1)、(2)。(我曾經想過為何過去政府不一同推動相關的拼寫系統讓台文得以久之成習慣, 可能就是讓這些人繼續吵繼續分化,讓台文沒有統整的一天吧。 但即使如此,一個文學的推動仍然需要大家的參與,有人願意寫,總比沒人要寫來的好。)

最後,我想提一下漢字在世界文明上的特殊意義。 如果你一直把「漢字」當成一種語言(紀錄現代標準中文)的話, 理所當然地認為用漢字來寫台語不倫不類, 或是繼續認為台語本身就沒有文字。

「漢字」對於東亞文化圈來說,應該是一種語言「容器」, 他在不同的文化和語言裡都能表達不同的意思和發音。 語言是會跟著歷史發展改變的,漢字他不像西方拼音文字一樣足以表音去創詞, 他一直以來都是表意的。

就像明朝後才終於發現「蓋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至」上古漢語、中古漢語、近代漢語(這邊都先指中原雅音,不然講不完)、 到現在的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的發音都不一樣(這故事很長,有機會再說), 但是一個有點讀書的人去故宮看唐代書法或碑文你還是看得懂對吧? 毛公鼎那種的不保證每個人都看得懂,但是加上注釋的話你還是知道他在寫什麼對吧?

這就是漢字神奇的地方,一個讀過書的人,只要看得懂字體(不要什麼草書之類的)就能直接閱讀以前人留下來的書或是碑文了 , 和西方一比,古英文光是拼寫法現在以英文為母語的人士都看不懂了,何況懂意思?

同理,台語如果用漢字來記錄的話,不妨把他當成一種容器來看待, 所以不要再覺得什麼漢字表台語不倫不類了,只是透露你的無知而已。

感謝你看到這裡,希望若你的母語是台語的,可以對你的母語有較深入的了解, 如果不會說、或是忘記說的話,希望你能會去找你阿嬤阿公老爸老母重新學一次, 如果會說的話,請以後好好的教你的小孩或是朋友們,不要讓母語斷在你這一代。 如果你的母語就是現代標準漢語(普通話)了,能夠一起來保存台灣的文化。 如果你的母語是客語或原住民語的話,他們現在也有推行相關的書寫系統,請好好學習。

(本文經原作者 rutw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Re: [新聞] 國小台語課本全是羅馬拼音 大人喊苦:是 〉。)

延伸閱讀:

為何台灣人會認為「學校不必教方言」?他用 6 個 QA 說明:別成為讓台語死亡的幫兇
【世界上最難語言】為什麼台語 40%的字都有兩種唸法?藏書達人為你解析有趣的台語發展史
【我講台語,我驕傲】同樣被殖民過的芬蘭努力保護語言文化,台灣人卻覺得講台語很「俗」
是誰讓台灣人覺得母語粗俗?這四本台語醫學書,揭露國民黨「國語政策」前的台語盛況
拼音字母寫成的台語日記,解碼 85 年前日本欺凌霧社原民的暴行惡狀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誰說文組不能治國?重文輕武的宋朝不但有錢到爆,還是當時全球的科技龍頭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歷史課本告訴你,宋朝依賴文官治國,大量冗官冗員拖累政治,武力也積弱不振,北宋戰勝遼國,卻簽下喪權辱國的澶淵之盟,歲幣求和…。但是這些其實全都是片面的刻板印象。本文作者分析宋朝超強的經濟、科技實力,讓你看看這個中國歷代最強王朝的真面目。(責任編輯:蔡沛宇)

宋欽宗。圖片來源:擷取自 維基百科

文/ 米絲肉雞(神話故事說書人)

關於宋朝,你必須要知道的幾件事與歷史課本沒告訴你的事情:如果你是個國高中生,你的歷史老師說澶淵之盟…. 中國喪權辱國,明明戰勝還要歲幣求和,你可以舉手問:「老師?請問你懂歷史嘛?」,雙手擺在腦勺後方,高歌「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然後霸氣走出教室。

一、宋朝的年代

960-1269,對應到的西方文明是「神聖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賽爾柱土耳其人」。

圖片來源:玖巧仔 – 自己的作品 ,CC licensed

二、宋朝的人口

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圖片來源:User Zhuwq on zh.wikipedia ,公有領域。

唐朝最鼎盛時,全國約五千萬人,而宋朝突破一億。唐朝突破十萬人口的城市約有 15 座,宋朝至少 50 座。高人口聚集的城市代表都市管理發達,生活機能完善,可見宋朝的都市管理能力已經是遠遠勝過唐國好幾條街。

三、宋朝的經濟(重點)

(1)宋朝的 GDP 約佔全世界的 50%左右,按照不同的計算方式,甚至有學者認為佔 80%,順帶一提,現代美國的 GDP 大約佔全世界 25%左右而已,宋朝就是用最悲觀的計算方式,都屌打美國兩倍以上!

(2)宋朝的每年稅收約是 15000 萬貫的銅錢,明朝是 1500 萬兩白銀,一般在研究這個的學者認為,1 貫銅錢約可以等值 1 兩白銀,換句話說,宋朝的經濟實力是明朝的十倍!

(3)清朝稅收跟宋朝差不多,但是人口是四億,換句話說,宋朝一個人賺的錢跟清朝四個人賺得一樣多!

四、宋朝是中國唯二沒有爆發大型民亂的朝代

為什麼人民會想造反?什麼宗教煽動、為了復興文化正統都是假的,人民會造反的根本原因是「吃不飽」,而宋朝做到了!至於另一個朝代是西晉,順帶一提,西晉國祚 52 年,宋朝 300 年。(P.S 大型民亂是像黃巢之亂這種動搖國本的。)

五、四大發明有三個在宋代

我們提中國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除了造紙是漢代發明以外,其他三者都是宋代發明,另外,全世界考古發現最早的火槍應該也是宋代的。

宋代,霹靂炮。由 PericlesofAthens – 自己的作品 (My book),公有領域,維基百科。

六、澶淵之盟,宋朝賺翻天!

這是我最生氣的歷史教學內容,如果你是個國高中生,你的歷史老師說澶淵之盟,中國喪權辱國,明明戰勝還要歲幣求和,你可以舉手問:「老師?請問你懂歷史嘛?」接著把書扔在他頭上。

首先,必須談一個歷史事實,澶淵之盟的確是歲幣求和,但這不是喪權辱國,因為宋朝他媽太有錢了!如果今天一個乞丐要跟你打架,而你是郭台銘,你是西裝脫了跟他認真打?還是給他錢叫他別囉嗦?

再者,宋朝因為跟遼國談了澶淵之盟,光是貿易賺的錢就遠超過歲幣,到最後遼國甚至被經濟戰玩死。這就是宋朝,這就是有錢人的霸氣,給你錢,還能給到你破產!

 七、宋朝,守城科技最強的年代!

宋朝有火炮、火槍、連弩,當西方被蒙古鐵蹄 10 年光陰攻進維也納時,宋朝離蒙古最近,反而還撐了近 40 年!宋朝是中國最強的一朝,沒有之一,什麼冗官冗員冗兵老實說都不礙事,宋朝的錢多到翻掉!

《武經總要》中記載的投石機。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維基百科。

而且這不是我一個人這麼說,根本就是國內外所有歷史學家的一致觀點。甚至有學者認為,把人類歷史攤開一看,把古今中外所有偉大國家一比,比如羅馬啦,唐朝的阿拉伯啦!通通不是宋朝的對手!

而為什麼宋朝這麼屌,還是被忽必烈亡國?我覺得主要的問題在於那個年代,經濟轉換成軍事的能力沒有現在強,現在有錢,就能買飛機大砲,就算你是呂布,我都能用衝鋒槍打死你,但那個年代,馬就是戰爭的最強武器,而蒙古有馬,中國沒馬,野戰上就被打假的。

宋代戰船。圖片來源:公有領域 ,維基百科。

再來,鐵木真也的確是歷史上少見的戰略天才,如果讓他再多活五十年,說不定非洲、日本、不列顛群島都打得下來。宋朝遇到這種逆天級大魔王,也是撐得最久的。

最後,我認為宋朝的禮教其實不會對科技發展造成阻礙,真正促使科技發展的原動力是「錢」,為了商業活動,縱使朝廷沒有考這科,商賈巨擘們也會出資贊助,當官的確光宗耀祖,但宋代當個科學家也並不丟人。

可以說,如果蒙古馬沒有那麼多,如果不要好端端的生出一個鐵木真,宋朝一定可以領先世界開啟工業革命。我跟你就可以寒暑假去歐洲旅遊,白人妹子看到黃種人眼睛就變成愛心,交友軟體隨便滑隨便約。

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至少宋朝絕對不弱,不對,他是最強的一朝!希望能改變大家過去被歷史課本誤導的觀念喇,謝謝大家。

【作者補充】

補充 1:假設歷史發展本來就有滿多種可能性的,也不代表我講的全然是真,如果有說錯的我也虛心接受,我不是專家教授,大家也要多看不同比對文章喔。

補充 2:由於我覺得討論這個會有點火藥味,所以我也不會強迫大家接受這樣的看法,原本初衷只是幫宋朝發聲。對了,我發現我有個地方表達的不好,我知道滅宋是忽必烈不是鐵木真,但我認為如果鐵木真活久一點,蒙古內部權力鬥爭不會來得那麼快。

延伸閱讀:
你以為「消費券」是近代才有的嗎?早在宋朝就曾經被玩到「通貨膨脹」了!
歷史小百科來一發──原來早在宋朝,就有安樂死的例子了
【鄉民談歷史】歷史課本只寫到宋代,其實同時期「金朝」的貨幣政策才叫狂!
原來宋朝也有 KMT,「三不一沒有」、「不當黨產處理條例」早就不是先例了!
【可惡想喝】你所不知的宋朝「瓶裝礦泉水」──就連文人歐陽修都為之著迷!

(本文經原作者 米絲肉雞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想看更多有趣的神話、歷史故事,請見 米絲肉雞部落格 。首圖來源:擷取自維基百科)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放假就是要看電影】薄薄一本歷史課本算甚麼,網友整理超強「戰爭電影編年史」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搶救雷恩大兵》是戰爭片的經典神作?會說這話,表示你看得戰爭片還不夠多,本文作者整理超完整的二戰電影片單,配合二戰的歷史,完成一部超強二戰編年史。(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BigMidDay

(編按:有網友在 PTT 發文,認為 《搶救雷恩大兵》是戰爭片的經典神作,至今 20 年還沒有任何一部戰爭片能超越。並引述 當年高中軍訓課教官曾經說過的話:「  你想知道戰爭有多殘酷,你想知道戰爭大概的寫實情境是什麼樣 ,就一定要看搶救雷恩大兵」。對此,本文作者用超完整的「戰爭電影編年史」,做出以下回應。)

神不神,要看你用什麼標準。 教官說的話──什麼想知道戰爭的寫實情境,一定要看雷恩大兵,科科。

至於神作與否? 到底哪一部能超過或不能超過?也是要你看過片子夠多,才能說。不然我也可以說,台灣最美的是白冰冰,而不是林志玲。

我就簡單貼一下二戰的就好,古代戰爭、一戰、二戰後現代戰爭我就不貼了,當初整理片單跟找片累死我了。

「戰爭編年史」選片標準有三:

1. 以戰爭片 (也就是大場面) 為主 ,劇情片、反戰片為輔,串起歐陸西線為主幹的編年史。

2. 為增加欣賞度,避免枯燥,也加入爽片,或其他戰區的的片子。

3. 可以找到片,或透中國網路可看到片子為主 。另外,二戰劇情片,另行有整理專篇,有興趣者,可以到 PTT 電影版看。

首先是必看的迷你影集:

諾曼地大空降 (Band of Brothers) (2001)

太平洋戰爭 (The Pacific) (2010)

我們的父輩 (Generation War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2013)(德片,東線) (習慣看米國商業大片,推薦真的要看這齣。)

【戰爭編年史】

1939/05 蘇日戰爭,難得有諾門罕戰爭,韓片:
登陸之日 (My Way) (2011 )

1940/05/26 ~06/04 敦刻爾克大撤退。後者有一段長達 5 分多鐘的一鏡到底撤退畫面):

敦刻爾克大撤退 Dunkirk (2004) (TV Moive)
贖罪 Atonement (2007)

1941/12/07 珍珠港事件;虎虎虎乃是超級經典,完全依照史實拍:

虎虎虎 Tora! Tora! Tora! (1970)
珍珠港 Pearl Harbor (2001)

1942/07 最強的日軍!! 美軍日裔 442 步兵團。戰損率高達 320%,二戰米軍第一。 21 人領過紫心勳章。電影小子難纏的那位空手道師傅,是 442 團退伍的。 據日文粉朋友說法,2010 年日本有拍 5 集致敬影劇,可惜,我不懂日文找不太到:

珍珠港 — 孤軍 Only the Brave(2006)

1942/06/04 太平洋戰爭,中途島,航母開幹。後者也依據史實拍:

太平洋之嵐
Hawai Middowei daikaikûsen: Taiheiyô no arashi (1960)

中途島 Midway (1976)(註: 中途島片中,有拿不少前者的畫面)

1942/08/07~1943/02/09 太平洋戰爭,瓜達康納爾島戰役:

紅色警戒
The Thin Red Line (1998)
太平洋戰爭 (The Pacific) 第二集:浴血奮戰(主角:巴西隆)

1942 北非戰場,英美軍撤退,偏劇情 (純粹為了整體撥放爽度) :

薩哈拉戰役
Sahar (1943) (1995)

1941/02/14 ~ 1944/12/14 隆美爾傳,北非戰場:

沙漠之狐 The Desert Fox: The Story of Rommel (1951)

1941/04 托布魯克包圍戰;英軍出擊紓解北非托布魯克守軍澳軍第 9 軍被包圍的壓力:

沙漠之鼠 The Desert Rats (1953)

1942/10/23 北非戰場,義大利片史詩片、德義撤退 :

血戰阿拉曼 El Alamein – La linea del fuoco (2002)

1943/07 橫掃 43 屆奧斯卡。主要事蹟就是非洲,跟突出部戰役解救 101,所以就放在這邊 :

巴頓將軍 Patton (1970)

1942/12/13 肯塔基 332 戰鬥機大隊成立 (有劇情,完整說明,符合史實)(為了整體爽度) :

黑色轟炸機 (The Tuskegee Airmen) (1995) (TV Movie)

1939 332 黑人戰鬥機飛行團 (無腦但一點都不爽) (為了整體爽度) :

紅色翼尾 (Red Tails) (2012)

1943/05/17 陸軍第八航空隊 B-17 空中堡壘:

英烈的歲月/曼菲斯美女號 (Memphis Belle) (1990) http://www.imdb.com/title/tt0100133/

1943「血腥暴力派」祖師山姆畢京柏名作:

鐵十字勳章 Cross of Iron (1977)

1944/06/03 登陸前幾日,盟軍統帥的掙扎:

諾曼地大風暴 (Ike: Countdown to D-Day) (2004)

1944/06/05 真實故事,大空降前 30 分,82 空降師必須標註空降點:

開拓者/陌生的兄弟連 Pathfinders: In the Company of Strangers (2011)

1944/06/05 101 空降師,諾曼地大空降:

諾曼地大空降第二集-諾曼第登陸日(Day of Days)(註:空降經典,奪炮陣地更是西點軍校後來的戰鬥教範)

1944/06/06 諾曼地登陸,史詩大場面,幾乎照史實拍,講述完整。

最長的一日 (The Longest Day) (1962) ( 註: 本片也把遊騎兵奪取死守奧克角 拍進去 ) (OS: 史匹柏為什麼不把我們 Ranger 拍進去。我們可是搶灘的大功臣耶 )

1944/06/ 諾曼地登陸相關:

搶救雷恩大兵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1944/09/17 市場花園作戰;史詩,14 位大咖影星

奪橋遺恨/遙遠的橋 A Bridge Too Far (1977)

1944/06 太平洋戰爭,塞班島:

獵風行動 Windtalkers (2002)
太平洋的奇蹟 Oba:The Last Samurai (2011)

1944~1945 阿爾及利亞人參戰,經典:

光榮歲月 Days of Glory / Indigènes (2006)

1944/09 義大利山區,真事改編:

聖安娜的奇蹟 Miracle at St. Anna (2008)

1944/12/17 突出部之役的馬爾梅第大屠殺,倖存的美軍:

馬爾梅第戰役/冰雪勇士 Saints and Soldiers(2003)

1944/09/19 ~ 1945/02/10 賀根森林戰役;28 步兵師在此被慘電,幾乎要滅團。 退下休整,又遇上突出部戰役,全美最倒楣的部隊。

戰鼓平息 (When Trumpets Fade) (1998) (TV Moive)

1944/12 94 步兵師是美軍在突出部之役最先跟德軍接觸,且潰敗的其中一師:

榮譽勳章 (Everyman’s War) (2009)

1944/12/16 德軍的守望萊茵行動,美軍稱為突出部戰役:

坦克大決戰 (Battle of the Bulge) (1965)

1945/02/07 ~ 03/23 萊茵蘭戰役 Rhineland (2007)

1945/03/07 美軍第九坦克師攻佔德國雷瑪根市橫跨萊茵河「魯登道夫大橋」雷瑪根鐵橋 (The Bridge at Remagen) (1969)

1945/02 太平洋戰場,硫磺島,舊版就不列了。

硫磺導的英雄們 Flags of Our Fathers (2006)

來自硫磺島的信 Letters from Iwo Jima (2006)

1945/04 太平洋戰場,沖繩島:

永遠的零 The Eternal Zero / Eien no 0 (2013)

1945/03 其實,前面可以再放一齣德國片 [橋]:

帝國毀滅 Downfall / Der Untergang (2004)

1942 原子彈問世。年代很難定,順序也難排,就擺在天皇投降前面:

直接武力/胖子與男孩 Fat Man and Little Boy (1989)

1945/08 落日真相/天皇 Emperor (2012)

1945/11/20 紐倫堡大審判 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主要人物傳記專區】

1941/02/14 ~ 1944/12/14 隆美爾傳,北非戰場 沙漠之狐 The Desert Fox: The Story of Rommel (1951)

主要講述隆美爾他人生的最後一年: 隆美爾 Rommel (2012) (德片 TV Movie)

1943/07 橫掃 43 屆奧斯卡: 巴頓將軍 Patton (1970)

麥克阿瑟傳 MacArthur (1977)

邱吉爾傳記 ,二戰開戰前後,得獎片,最佳男主角 集結風暴 The Gathering Storm (TV movie) (2002)

講邱吉爾,二戰快結束:  不懼風暴 Into the Storm (2009)

希特勒傳/ 希特勒: 惡魔的崛起 Hitler: The Rise of Evil(加拿大 TV Mini-Series)(2003) http://www.imdb.com/title/tt0346293/

【德蘇戰爭/ 蘇聯東部戰線 專區】

衛國三部曲 (或稱五部曲) ( 註: 真槍實彈的超級大場面。解體前蘇聯整個國防部下去支援 拍片。整部很長很長,想不開者,可以挑戰 )

《圍困》(Блокада, or The Beslege,蘇聯,1973-1977)1941 年至 1944 年的列寧格勒

《莫斯科保衛戰》(Битва за Москву, or The Fight for Moscow,蘇聯 、捷克斯洛伐克、東德、匈牙利,1984-1985)1941 年至 1942 年的莫斯科。 衛國三部曲其一。影片分兩部:侵略、颱風,共四集。

《斯大林格勒大血戰》(Сталинград, or Stalingrad,蘇聯、美國,1988)1942 年至 1943 年。衛國三部曲其二。

《解放》(Освобождение, or Befreiung, or Osvobozhdenie, or The Great Battle,蘇聯,1969-1972)1943 年至 1945 年。衛國三部曲其三。 影片共分五部:弧形火力網、突圍、主攻方向、巴爾幹人、柏林戰役

《自由戰士》(На Cвободата Bойници, or Soldiers of Freedom, or Soldaty Svobody,蘇聯、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1977)

1943 年至 1945 年 1941/06/25 波蘭和白俄羅斯邊界上的一個重要城堡

布列斯特要塞 (Brestskaya krepost) (2010)

1941/09/08 列寧格勒 (Leningrad / Attack on Leningrad) (2009)

1942/07/17 ~ 1943/02/02 史達林格勒戰役 (註:首推 1993 1989 版本,其次就 1993)

史達林格勒保衛戰 The Battle of Stalingrad (1949) (1949 俄國版)

史達林格勒大血戰 Stalingrad (1989)  (1989 俄國版)

史達林格勒 Stalingrad (1993)  (1993 德國版)

史達林格勒 Stalingrad(2013) (2013 俄國 3D 版 )

大敵當前 Enemy at the Gates (2001)  (註: 拿著狙擊槍的美版倚天屠龍記)

1944 末 德寇殲滅戰 (2006)(德片) [無相關資料、imdb,有待高手]

【蘇芬戰爭專區】

 1939/11 ~ 1940/03 冬季戰爭/蘇芬戰爭/家園保衛戰

【德波戰爭專區】

1939/09 西盤半島戰役。205 人 PK 3400 人:血戰西盤島 Battle of WesterPlatte / Tajemnica Westerplatte (2013)

【二戰海戰附註區】

大西洋之戰 Battle of the Atlantic (2002) (TV Mini-Series;3 集)

獵殺 U-571 (U-571) (2000)

最經典、最真實的潛艦片 有五種版本,但主要是三版本。 電影+影集共有五種版本,但主要是三版本。最長片長的版本是超過 300 分鐘。

從海底出擊 (Das Boot / The Boat ) (1981)

聯合艦隊始末:  聯合艦隊 Rengo kantai (1981)

1945/04/07 鹿耳島的坊之岬海戰:男人們的大和 Otoko-tachi no Yamato (2005)

【歐陸空戰專區】

 1940/08/12 德國鷹日計畫 不列顛戰役 Battle of Britain (1969)

(捷克空戰) 烈日長紅 Dark Blue World/ Tmavomodry svet (2001)

1942/12/13 肯塔基 332 戰鬥機大隊成立 (有劇情,完整說明,符合史實) :黑色轟炸機 (The Tuskegee Airmen) (1995) (TV Movie)

1939 肯塔基 332 黑人戰鬥機飛行團 (無腦但一點都不爽) 紅色翼尾 (Red Tails) (2012)

【轟炸機專區】

美國第 918 轟炸大隊、領導統御的經典:  晴空血戰史 Twelve O’Clock High (1949)

豬豬人的叔叔,挪威場景: 633 轟炸大隊 (633 Squadron) (1964)

1943/05/17 陸軍第八航空隊 B-17 空中堡壘 :英烈的歲月/曼菲斯美女號 (Memphis Belle) (1990)

講 B-17 普普片: 偏離航道 / 要塞 Fortress(2012)

【太平洋空戰專區】

神風特別行動隊,主軸戰機是隼: 吾为君亡 俺は、君のためにこそ死ににいく / Ore wa,kimi no tame ni koso shini ni iku(2007)

主角的原型是杉田庄一,山本五十六被擊落時,倖存的護衛飛官。 零戦燃ゆ/零戰燃燒/零式戰鬥機/燃燒的零式戰鬥機 Zerosen moyu (1984)

1941/12/07 珍珠港事件: 虎虎虎 Tora! Tora! Tora! (1970)

1945/04 沖繩島: 永遠的零 The Eternal Zero / Eien no 0 (2013)

聯合艦隊始末: 聯合艦隊 Rengo kantai (1981)

【戰俘營專區】

1942/08/09 基輔的真實事件,主角原型是烏克蘭人,以迪那摩足球隊為班底。 沒記錯,主角是史特龍演的: 勝利大逃亡 Victory (1981)

1942 沒戰鬥畫面,沒有女生;坂本龍一配樂,親自演一段斷背山;日片全英文戰場上的聖誕快樂 / 俘虜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1983)

1943 經典,著名死亡鐵路,1942 開始動工,桂河大橋是其中一段: 桂河大橋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1943 回憶錄;著名的死亡鐵路: 戰俘集中營 To End All Wars (2001)

【零散區】

 1943 希臘羅德島。經典: 六壯士 The Guns of Navarone (1961)(美)

1943 經典特戰片;杯麵管家: 猛鷹突擊兵團/天降雄鷹 The Eagle Has Landed (1976) http://www.imdb.com/title/tt0074452/

1944/06/06 諾曼地。經典: 六月六日斷腸時 D-Day:the Sixth of June (1956)

1945 搶救菲律賓美軍戰俘: 搶救前線/大偷襲 The Great Raid (2005)

1945/04 有地獄之輪 (Hell on wheels) 稱號的第 2 裝甲師: 怒火特攻隊 Fury (2014)

 

延伸閱讀:
電影常出現的「亡靈書」、「真知之眼」究竟是什麼來頭?帶你讀懂古埃及石板裡的故事
我在寶萊塢學到一堂文化課:印度沒有「看電影」的概念,買票進場就是要一起跳舞

(本文經原作者 BigMidDay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擷取自網路)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見證黨國洗腦教育】50 年來歷史課本都這樣教 228,別再怪年輕人對它一無所知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隨著「轉型正義」的觀念越來越受正視,越來越多人重視白色恐怖等相關事件歷史教育的重要性,而究竟這些年來學生們是如何學習「二二八」這段歷史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歷史課本的歷史」!

(責任編輯:林芮緹)

隨著社會環境變遷、教育政策調整與思潮轉變,歷史課本內容也常常也跟著改變。中央社特地到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圖書館查找民國 51 年至今的歷史課本,觀察 228 事件在歷史課本中的內容變化。(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教育部於民國 103 年推動的課綱微調掀起爭議,引發反課綱與支持課綱兩派論戰。隨著社會環境變遷、教育政策調整與思潮轉變,歷史課本內容也常常也跟著改變。根據教育部「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修訂經過」,高中課程綱要(標準)曾修訂 10 多次。中央社特地到國家教育研究院教科書圖書館查找民國 51 年至今的歷史課本,觀察 228 事件在歷史課本中的內容變化。

國立編譯館 統一編印課本時期

民國 51 年 ,教育部順應世界教育潮流,修訂課程標準。歷史課本只寫到台灣光復,隻字未提「二二八事件」。

左:民國 51 年歷史教科書:右:民國 60 年歷史教科書。(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51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60 年 ,因應九年國民義務教育的實施,教育部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歷史課本隻字未提「二二八事件」。

民國 60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72 年 為配合高級中學法,修訂高級中學課程標準,73 年實施。據此課程標準編印的國編本至 78 年版本仍然沒寫到「二二八事件」。

民國 78 年至 84 年的國編本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78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80 年代,黨外運動興起,台灣社會陸續出現平反二二八的聲音與行動 ,直到民國 79 年 2 月 27 日,立法院集體為二二八事件受難者默哀一分鐘,行政院並為此成立「研究 228 事件小組」。

民國 79 年 歷史課本,首度出現關於「二二八事件」的描述:

惟陳儀擔任行政長官期間,因取締私煙引發衝突,致釀成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政府迅即撤換陳儀,改組省政,並宣撫民眾。

民國 79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此後一直到民國 84 年,隨著政府調查與民間努力,「二二八事件」歷史輪廓逐漸清晰,課本裡的篇幅也有所成長。(畫底線者為新增部份

民國 80 年

惟陳儀擔任行政長官期間, 軍政措施失當 ,適因取締私煙引發衝突,致 引發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 頗多傷亡。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嚴令陳儀負責制止報復;否則以抗命論罪。 旋即撤換陳儀,改組省政,並宣撫民眾。

民國 80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81 年

惟因戰時的嚴重破壞,戰後的動亂與經濟恐慌,人民失業眾多,生活困難,復以 陳儀擔任行政長官期間,軍政措施失當,適因取締私煙引發衝突,致引發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頗多傷亡。

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嚴令陳儀負責制止報復;否則以抗命論罪。旋即撤換陳儀,改組省政,並宣撫民眾。

為了平撫事件帶來的創傷,行政院特於 79 年成立「二二八專案小組」,研究事件的真相,對歷史作一交代;並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以慰不幸死難者在天之靈。

民國 81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82 年

惟因戰時的嚴重破壞,戰後的動亂與經濟恐慌,人民失業眾多,生活困難,復以陳儀擔任行政長官期間,軍政措施失當,適因取締私煙引發衝突,致引發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 無辜人民遭受波及 ,頗多傷亡。

國民政府主席蔣中正嚴令陳儀負責制止報復;否則以抗命論罪。旋即撤換陳儀,改組省政,並宣撫民眾。為了平撫事件帶來的創傷,行政院特於 79 年成立「二二八專案小組」,研究事件的真相,對歷史作一交代;並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以慰不幸死難者在天之靈。


民國 82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83 年

台灣光復之初 ,因戰時的嚴重破壞,戰後的動亂與經濟恐慌,人民失業眾多,生活困難, 社會問題相當嚴重。

陳儀擔任台灣省行政長官期間, 當時台灣省行政體制特殊,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連中央政府在台灣的派出單位亦均受行政長官節制,其權力與日據時期的台灣總督無異,使得朝暮等待光復、回歸祖國的台灣同胞大感失望。

加以行政長官公署軍政措施失當,實行經濟統制,部分官員貪瀆及軍紀不良,更造成人民的不平。適因取締私煙引發衝突,引發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無辜人民遭受波及,頗多傷亡。

國民政府主席 蔣中正先生聞變, 嚴令陳儀負責制止報復,否則以抗命論罪。旋即撤換陳儀, 改組行政長官公署為省政府,革新省政 ,並宣撫民眾。

為了平撫事件帶來的創痛,行政院特於 79 年 11 月成立「二二八專案小組」,研究事件真相,俾對歷史作一交代;並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以慰不幸死難者。

民國 83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83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84 年

台灣光復之初,因戰時的嚴重破壞,戰後的動亂與經濟恐慌,人民失業眾多,生活困難,社會問題相當嚴重。

陳儀擔任台灣省行政長官期間,當時台灣省行政體制特殊,行政長官兼警備總司令,集軍政大權於一身,連中央政府在台灣的派出單位亦均受行政長官節制,其權力與日據時期的台灣總督無異,使得朝暮等待光復、回歸祖國的台灣同胞大感失望。

加以行政長官公署軍政措施失當,實行經濟統制,部分官員貪瀆及軍紀不良,更造成人民的不平。適因取締私煙引發衝突,引發 36 年的「二二八」事件,無辜人民遭受波及,頗多傷亡。

國民政府主席 蔣中正先生聞變,嚴令陳儀負責制止報復,否則以抗命論罪。旋即撤換陳儀,改組行政長官公署為省政府,革新省政,並宣撫民眾。

為了平撫事件帶來的創痛,行政院特於 79 年 11 月成立「二二八專案小組」,研究事件真相,俾對歷史作一交代; 並由李登輝總統向死難者家屬道歉 ,政府發給補償金及建立「二二八」紀念碑,以慰不幸死難者。

民國 84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民國 84 年國編版歷史課本。(中央社記者李怡瑩翻攝)

88 課綱─高級中學課程標準

因應社會變遷,民國 79 年教育部成立「高級中學課程標準修訂委員會」,修訂歷時將近 6 年,在 84 年確立並發布高級中學課程標準,於 88 學年度開始實施。88 課綱最大變動就是採取「一綱多本」編寫模式,開放民間根據課綱編寫教科書,由教育部審定。

95 暫綱─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

教育部為銜接國中小九年一貫課程與大學通識教育,並改善當時高中課程學科數目與授課時數太多等問題等。90 年著手進行「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修訂」,台灣史首次獨立成冊,於 93 年發布,95 學年度開始實施。

98 課綱,95 暫綱微調版,國文歷史科暫緩上路

98 課綱以 95 暫綱為藍本微調,目的是研修更理想的課綱內容,97 年發布後原預計隔年實施,但因社會對國文、歷史科內容多有疑義,2008 年馬英九總統上台後,決定暫緩一年實施,除了國文、歷史 2 科仍需再討論,其他科皆在 99 年實施。

101 課綱

教育部 100 年 5 月 10 日召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會」審議過歷史課程綱要,從 101 學年度高一起逐年實施。

104 課綱微調

教育部課程審議會 103 年 1 月微調高中國文和社會領域課綱,預計於今年 8 月正式上路,其中部分內容如公民科「人權保障與立法」章節, 刪除白色恐怖、良心犯等詳細舉例 ,一般化為「政府濫用權力對人民的迫害」以及「殖民政府對殖民地人民的歧視」;歷史科「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接收」臺灣 改為「光復」臺灣等修改,引發爭議。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歷史課本的歷史 50 年來高中生怎麼學 228〉。)

延伸閱讀:

台灣最後一個政治死刑犯:我經歷的二二八事件
如果二二八沒有加害者,為什麼知識份子施儒珍要躲在牆縫內過一生?
年輕人對黨國教育的怒吼:我根本不知道二二八是什麼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中國要重建「朝貢體系」維護亞洲和平?笑話,歷史上的中國王朝從來不管藩屬國的死活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中國近年出現一股「明朝熱」,在學術圈媒體圈大行其道,其背後的政治目的,不外乎藉由強調明朝「海上霸權」、「東亞共主」的形象,來增強現代中國在亞洲的主導地位。

但是從歷史上來看,中國朝貢體系並沒有在東亞的安全體系中起到過重要作用。所謂「中國中心」的秩序是一個偽命題,是一個想像中的秩序,而不是真實存在過的秩序。(責任編輯:蔡沛宇)

日前,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James Mattis)第一次出訪目的地就是東亞。訪韓時,繼續強調部署薩德計劃。訪日時,重申釣魚島屬於《美日安保條約》的覆蓋範圍(本屆政府第一次作出這種承諾)。

儘管他強調要用外交手段解決東亞問題,卻私下把中國在東亞的行動與戰略目標,視為「回復明朝的進貢體系」,並向日本官員表示無法接受。這似乎是首次報導出來的,美國内閣成員對東亞體系與國際關係有這種認識。

這種説法並非沒有根據。事實上,近年來中國的明朝熱與對朝貢體系的推崇,都發放出這種信號。中國向來喜歡借古論今,輿論場所對不同朝代的評價導向,是判斷中國政治走向的指標之一。

馬蒂斯是「學霸型」的軍人,擁有七千多本藏書。他有這種認識,可與川普的經濟顧問納瓦羅對中國經濟運作的熟悉程度相媲美,不枉了學霸型軍人的稱號。

這表明,新一屆美國政府要員,對中國的認識,已經不再停留在表面膚淺的層次,這對塑造美國對華新戰略乃至構建整個新東亞體系,都有重要意義。

但西方對中國歷史的理解,經常會被中國的誇大之詞所迷惑而墮入中國的「歷史性權利」的話語圈套中。爲此,必須分析到底中國宣傳的朝貢體系的内涵是什麽。

中國推崇明朝的背後

中國近年來興起明朝熱(圖左為明成祖),這固然與《萬曆十五年》與《明朝那些事兒》這些優秀的學術或普及型歷史著作在商業上的巨大成功有很大關係,但當中也有不可忽略的微妙政治因素。中國政府對蒙元及滿清的態度,與對明朝的態度,有耐人尋味的區別。

對蒙元滿清的態度在於「守」。中國現代疆域和聲稱的疆域範圍,大部分形成於這兩個北方和東北方民族統治中國的時代。清末民初開始,蒙元和滿清是不是中國的問題,成爲「中華民族」構建過程中激烈爭論的問題。

這既是一個學術問題,也和當時東亞錯綜複雜的現實政治有很大關係。日本興起的「東洋學」,提出元清非中國的理論。

日本戰敗後,東洋學衰落,但西方學者魏復古(KARL A. WITTFOCEL)的 1949 年的巨著《遼:中國社會史》(History of Chinese Society: Liao (907-1125)),從更廣闊的人類學與社會學的角度把這種爭論延續到西方學術界。

90 年代,西方興起新清史與内亞史,進一步挑戰「元清是中國」的理論。中國政府與主流學術界在這方面的主要任務是抵抗新清史,捍衛「中國疆域」(滿蒙疆藏台)。

但中國對明朝歷史則呈現「攻」的態度,這有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人的皇朝,傳統史學界多以「保守」(沒有開疆拓土)、「黑暗」(宦官政治)、「怠政」(皇帝長期不上朝)等負面形容,乃至「揚清貶明」。

中國現時的明朝熱則努力為之而平反,暗藏彰顯「漢人」朝代的偉大的目的。這正是漢民族主義情緒的上升(所謂「皇漢」)的表現,也是本質上仍然是「大漢族主義」的「中國民族復興夢」的必然。

其次,密集宣傳鄭和下西洋以配合中國多種戰略。第一,配合中國的「海軍強國」戰略,論證中國「自古以來」不但是大陸國家,也是海洋國家。

中國認爲,鄭和七下西洋,還在哥倫布之前將近 100 年;而且航海隊伍規模巨大(據說最多一次有 2 萬 7 千人),船隻堪稱巨艦(據説最長有 44 丈,即 125 米長的萬噸巨輪:根據隨行的翻譯官馬歡所著《瀛涯勝覽》中的說法),這與哥倫布的的三艘「小帆船」形成鮮明對比。

當然,無論鄭和出行的規模與船隻大小都 充滿爭議 ,非常不可信。最重要的分別是,鄭和下西洋的路線都是以前阿拉伯人等記錄過的航線,與哥倫布自行探索的航線不可同日而語。

第二,配合「一帶一路」工程,宣傳中國和沿線國家,特別是穆斯林國家,「自古以來」的傳統友誼。這時,鄭和的穆斯林身份發揮了作用。中國學者甚至強調,印尼、馬來西亞及汶萊等國家的伊斯蘭教,是鄭和傳入的,或者鄭和是 最重要的傳播者

第三,論證中國自古以來就管轄南海,繼而論證東南亞歷史上是中國的勢力範圍。這當然也是誇大其詞。所謂鄭和下西洋到過南海諸島,既沒有歷史根據,即便真的到過,也不能説明主權歸屬(黎蝸藤 《被扭曲的南海史》,3.10 節)。東南亞各國(除越南北部)並不屬中華文化圈,而是先屬於印度文化圈,再伊斯蘭化,再被西方殖民。整個區域的總體發展過程和中國沒有太直接的關係。

最後,最大的戰略目標就是如馬蒂斯所言,宣傳從明朝開始的「朝貢體系」。鄭和下西洋又在此起到關鍵作用。

中國對鄭和下西洋的描述。(維基百科)
明朝是真正形成中國朝貢體系的時代。對於急於為世界提供一整套「中國解決方案」,以取代「西方體系」的中國來説,朝貢體系無疑是一種最順手的工具。

其話語邏輯是:

1)朝貢體系在歷史上存在過,中國回到這個系統有「歷史上的正當性」。

2)朝貢體系雖然有等級之分,但在歷史上發揮了「好」的作用(鄭永年 〈如何實現東亞的持久和平〉,西方人則有 David C. Kang, East Asia Before the West,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2012.):一曰實現東亞的持久和平;二曰有別於「西方的殖民主義」體系,不帶壓迫性質;三曰能為加入體系的國家帶來經濟和文化上的好處。3)

因此,現行體系應該加以改造為朝貢體系。這裡不用「替代」而用改造,是因為中國一再強調自己不是要顛覆現行體系。當然,是改造還是替代,不過是語言僞術。

只要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套邏輯是誇大其詞。

第一,有實質意義的朝貢體系在空間和時間上都很有限。現在說的東亞,歷史上主要由三個文化板塊所構成:中華文化圈(即包括中國本部、朝鮮、日本、琉球和越南)、印度文化圈(印度、東南亞)以及北亞遊牧文化圈(蒙古、突厥,以及邊緣的小板塊如藏滿等)。

當中能長期保持穩定的朝貢體系主要局限於中華文化圈。但即便在這個圈子中也問題多多:中日之間不存在朝貢關係,反而是爭奪朝貢國的對手,朝鮮與琉球又成爲兩國拉鋸的爭鬥地,琉球長時閒是「兩屬」之國。

現在被整合到現代中國的遊牧文明,長期與明朝互相攻伐,更不是什麽「和平」的朝貢關係了。而東南亞國家(除越南),在明清的絕大部分時間内的「朝貢」關係都很虛,對它們來説,經濟意義遠大於政治意義,實際上是其他國家以向中國表示低姿態而換取和中國貿易的手段。

中國通常大量回贈是朝貢品價值數倍的禮物,是「為面子」的花錢買虛榮行爲。鄭和下西洋對現在中國之所以重要,是在那約 30 多年中,中國短暫地在東南亞有較爲實質意義的朝貢關係。

第二,朝貢體系是否能實現長期的和平?以及中國滿足於朝貢體系而不擴張,是否維持和平的原因?這些都有疑問。

就中華文化圈來説,朝鮮和越南不進攻中國,純粹是中國太大了。中國主動不進攻朝鮮,可以成爲朝貢能維持和平的例證。

但中國不進攻越南,純粹是實力不足:中國歷史上多次侵略越南,但被越南一一擊敗了。礙於實力,中國也無法攻擊日本(蒙元侵略日本被擊退了,後來倒是有倭寇之禍)。

對東南亞來説,中國若對東南亞進行擴張,實力更不足。事實上,整個古代史中,中國都不具備「海上」擴張的能力。

鄭和時代的海軍較為強大,但即便有能力擊敗東南亞國家,亦難言必定能征服它們。就在 100 年前,以蒙元的強大,對占城和爪哇的海上入侵也以失敗告終。鄭和之後,中國海軍極為衰弱,沿岸海防尚且不足,以致長期的倭患,更不具備遠征攻打東南亞的能力了。

清朝曾經攻打緬甸,最後也無功而返(緬甸「稱臣」,但反而奪得了原先中國控制的幾個州)。

但中國並非沒有擴張領土,只不過主要不在海上而在內陸。中國儘管沒有「西方式的殖民主義」,卻有與俄羅斯類似的「東方式的帝國主義」。

中國不認為在滿清時期對內亞的侵略和擴張是殖民主義,但從很多角度看,其對本土人民的殘酷程度和後果有過之而無不及。而在海上,中國唯一有能力擴張的地方就是台灣。

清朝兼併台灣與西方殖民主義可以類比:中國在台灣的拓殖,時間上在荷蘭和西班牙之後,也比英國在北美拓殖要晚;漢人拓殖的方式,通過大量移民侵占原住民的土地,也和西方人相似。

當然,這又歸結到滿清是否屬於中國的問題上了。對此,中國面臨兩難問題,滿清是中國,則不能說自己沒有擴張,滿清不是中國,則會動搖領土「自古以來」的理據。

第三,中國有否承擔「大國責任」,盡責維護朝貢體系也成疑。在中華文化圈,琉球一開始朝貢明朝時,分爲三國,三國都向中國朝貢,但最後中山國把其他兩國兼併了,明朝也不維持秩序。

琉球後來被薩摩藩入侵,中國也不聞不問,甚至不知。在 16~18 世紀,越南長期分裂戰亂,中國也沒有加以調解。在東南亞,鄭和年代有在東南亞「剿匪」的事例,確實可以解釋為「維護和平」。

但除此之外,中國對東南亞「藩屬」的安全極少過問:既很少調解它們之間的矛盾與戰爭,也不去管它們被外來勢力侵略的事。

比如,16 世紀初,麻六甲遭受葡萄牙人侵略,向中國明朝皇帝求援時,明朝置之不理,導致麻六甲蘇丹被滅。麻六甲和明朝的關係算是不錯,連國王都曾親自到訪過中國。中國對此尚且不聞不問,更不要說其他國家了。總之,除了朝鮮等個別事例,中國對這個體系中的紛爭似乎大都袖手旁觀。

因此,中國的話語邏輯並不成立,在歷史上的中國朝貢體系並沒有在東亞的安全體系中起到過重要作用。所謂「中國中心」的秩序是一個偽命題,是一個想像中的秩序,而不是真實存在過的秩序。

中國現存的長城遺蹟,主要為建於 14 世紀的明長城。

現代化的朝貢體系

當然,中國志不在恢復「以前的朝貢體系」,況且,朝貢體系這樣看似如此過時的概念,當然要經過現代化的包裝。雖然現在還缺乏系統性的論述,但 中國近年來在國際的姿態,已經帶有很強的朝貢體系特徵。

首先,中國要宣揚「恩德」,在近幾年把國與國之間互通有無的正常互利貿易,歪曲為「歡迎世界搭中國的便車」,仿似外國占了便宜,就是例證。這是利用話語權灌輸「恩客思想」。讓外國漸漸接受不平等的暗示。

其次,中國宣揚在經濟上「讓利」(主要表現為開放市場、准許中國旅客到該國旅遊等),有時也不介意真的 「大撒幣」(類比了朝貢賞賜),但一切要以「聽話」為基礎,一不聽話,明裏暗裏的制裁就蜂擁而至,直到壓服爲止。而是否聽話的解釋權,又掌握在中國之手,標準可能永遠 「搬龍門」

第三,中國的亞洲版 門羅主義 ,希望把外國軍事勢力排除出勢力範圍(目前目標是東亞),讓中國一國獨大,維護東亞安全。夢回鄭和年代。

第四,通過加大投入新聞機搆,爭奪國際話語權,推廣「中國模式」與「中國價值觀」,取代「西方模式」,以中國式的道德教化為準則,重建(和擴大)「中華文化圈」。

以上只是一個不完整的列表,但已經可以看到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不平等的、對其他國家有強烈控制力的國際體系的影子。 與歷史上的朝貢體系相比,現代版朝貢體系簡直就是一個加強版。

客觀地說,加入現代中國朝貢體系,有利有弊;各國願意加入則見仁見智。但可以肯定,美國絕對不會希望被加強版朝貢體系趕出亞洲,馬蒂斯的回答已經説明了美國的態度。

延伸閱讀:

(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被誇大的東亞朝貢體系 〉。首圖來源:擷取自 維基百科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說「轉型正義撕裂族群」太膚淺了──我在奧地利最殘暴的集中營裡,看到人性最光明的一面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二戰最大禍首希特勒來自奧地利,日後奧地利投機份子也成為納粹黨的最大幫兇。如今,奧地利卻能坦然面對那段不堪回首的黑歷史,作者分享奧地利的轉型正義教育──在參觀完最殘暴的奧地利集中營後,他卻感動落淚:「轉型正義並不是要撕裂,它是要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出口。」(責任編輯:蔡沛宇)

毛特豪森集中營(圖片來源:By Bundesarchiv, CC-BY-SA 3.0)

我在奧地利接受了中學教育,也實際感受到,轉型正義可以帶給人怎麼樣的正面影響。奧地利這個國家形象優雅,有著美麗阿爾卑斯山脈、古典音樂之都維也納,身為中立國,更是在擔任國際上許多糾紛的和平使者。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國家曾經孕育出了著名的獨裁者希特勒(Adolf Hitler)。

是的,希特勒不是德國人,而是土生土長的奧地利人。他從一個潦倒的奧地利畫家一路攀爬德國的政治最頂端,最大的願望之一,就是把他的家鄉奧地利納入德國的版圖。

他所率領的納粹黨,一方面系統性的對奧地利人民進行大徳國思想的洗腦,另一方面也大力滲透奧地利的政治。上演幾場逼宮戲後,在 1938 年,滴血未流的佔領了奧地利,奧地利就此喪失了國家身分。

二戰爆發後,奧地利人因為身分上成為德國人,所以男子們也必須為德國軍效力。二戰後,因為奧地利連同德國成了戰敗國,被盟軍軍事代管了 10 年,於 1955 年真正光復,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新興國家。

我於 1992 年開始在奧地利上中學,那時正是奧地利的轉型正義剛起步,開始面對自己於二戰時候該付的責任,不同的戰後補償會也一一成立了起來。

二戰後,奧地利的教育偏向著重自己是納粹主義下的受害者、是被德國強迫併吞的,如果有什麼不光彩的事跡,也是被德國逼迫的。 活過當代的人,大多選擇了沉默。許多歷史真相似乎就要這樣消失,而奧地利的課本開始面對歷史。

我們學到了,原來納粹主義成就了不少出生於奧地利的投機份子, 許多最殘暴的納粹軍官以及政治人物,都是奧地利人。

我們學到了,奧地利被併吞的時候,希特勒親自前往維也納,市中心的英雄廣場被擠得水洩不通,民眾以恭賀榮耀返鄉的奧地利之子夾道歡迎。我們學到了,原來當時有許多奧地利菁英不願意加入納粹,反抗德國政權,最後消失在集中營。是的,我們學到了奧地利有集中營,而且還不少。

我的中學導師安排了我們這些十五、六歲的學生去參觀奧地利在被「併吞」後最大的集中營, 位於奧地利中部的毛特豪森(Mauthausen),在七年間,這裡關了來自超過 40 個國家的、近 20 萬人次的囚犯(異議份子、同性戀者、他國戰俘、身障人士、智障人士、猶太人、吉普賽人等),其中不到一半在二戰結束後活著離開。

老師很詳細的為我們做準備,還看了剛上映不久的一部叫做「獵兔行動」(Hasenjagd)的電影。

內容就是敘述毛特豪森集中營曾有一個大逃脫:當時差不多三百名在死亡名單上的俄國戰俘,嘗試逃亡,一部分的囚犯甚至犧牲自己做人牆,撲在通電的圍牆上,讓其他人爬在他們的屍體逃出去。當時外出圍捕逃犯的納粹士兵們笑稱,「兔子逃跑了,我們要去打獵了!」

我們也得知毛特豪森也有毒氣室、死亡階梯(就是直接把沒有力氣做工的囚犯丟下階梯)、焚燒屍體室等。老師與我們做了仔細的功課以及討論後,我們浩浩蕩蕩的坐著遊覽車,開著山路,繞啊繞,一路到了毛特豪森。

一到那裏,馬上就能感受到空氣中的凝重。吱吱喳喳的青春年華小女孩們,突然都乖乖的安靜下來。我們一一參觀了所有集中營的設施,聽到了許多教人肝腸寸斷的故事。過了二十多年,很多當時看到的聽到的,我都不記得了。但是有一幕,直到今天,都牢牢的嵌在我腦海裡。

那是一張照片。在參觀所有的設施後,出口前有一個攝影展。其中有一張照片,是拍一個看起來就像一般奧地利農民家裡庭園,角落整齊的疊了很多件不同大小的衣服。攝影展中模擬著照片的場景,也搭了一個庭園的角落,一疊衣服整齊堆放。

原來是重現當年「獵兔計劃」的一個真實情景:

集中營的管理階級要求附近村民,如果看到逃犯就須立刻通報。但有的村民不願意配合,卻也不知道該如何幫助這些逃犯,就趁半夜把家裡不同尺寸的衣服放在庭園的樹叢中,就是希望他們在逃亡的時候,躲到一般人家庭院時候,可以把那件很顯眼的集中營囚犯服換掉。

也有人冒著生命危險,把逃犯藏在家裡。300 名逃犯,最後只有九名存活了下來,其他的都被獵殺了。

心中的洶湧波盪,在這時候整個淹出來。我站在那一疊衣服前面,淚水完全停不下來。我看到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都還可以自制。但是,看到在最黑暗的時候,還是有人知道如果被發現可能自己也性命不保,還是願意對這些逃犯伸出援手,那股力量太大了,徹底撼動了我。

踏出了出口,外面的太陽灼灼曬著,我的眼淚還是一直流個不停,整個參觀的最後一幕,像溫柔的手,輕輕撫慰著一個年輕女孩的心。那次的參觀還有最後的那張照片,像顆種子,靜悄悄地落在我心中。陪伴著我長大,也影響到我的人生觀:

轉型正義並不是要撕裂,它是要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出口,也是要給予後來的人新的力量以及希望。

延伸閱讀:
轉型正義最徹底的國家──家人、朋友都是「抓扒仔」…柏林圍牆倒塌讓東德祕密警察的檔案一夕曝光
瑞士面對「惡鄰」的生存之道:二戰時靠著強大的文化國防,擋下希特勒的入侵野心
【走過大屠殺】在路上踢到這塊「絆腳石」時請留心,那是德國人最溫柔的轉型正義
掩埋過去不會帶來和諧──走過納粹、國家分裂,一窺德國 70 年來兩次轉型正義之路

(本文經合作夥伴想想論壇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奧地利教我的事:轉型正義,是為了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出口 〉。)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偽譯解密】為什麼戒嚴時期名著翻譯都是「吳明實」?

$
0
0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美國作家梭羅在台灣最知名的譯本,就是「吳明實」譯的《湖濱散記》,但「吳明實」其實是個假名,而且是個充滿政治歷史色彩的假名——那年,為了保護出版社這些譯者不要被捲入政治鬥爭,出版社一咬牙決定把譯者們的名字通通改為匿名,而最後就用了這樣的名字:「吳明實(無名氏)」…….

(責任編輯:林芮緹)

吳明實即無名氏——用假名的始作俑者是美新處

美國作家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在台灣最知名的譯本,就是「吳明實」譯的《湖濱散記》(Walden),一九六四年由香港的今日世界出版社發行。不過,這個「吳明實」並不是真名,真正的譯者是徐遲(1914-1996)。

但「吳明實」也不是徐遲專用的假名。另一本今日世界的《小城故事》(Winesburg, Ohio),譯者也署名「吳明實」,譯者卻是吳岩(孫家晉,1918-2010)。事實上,今日世界出版社署名「吳明實」的譯本還有《夏日煙雲》、《傑佛遜新傳》、《浩浩前程—論民主》等書,都不是徐遲或吳岩所譯,因此「吳明實」可能是美新處內部編輯共用的假名。

這不禁讓我們好奇, 今日世界又不是台灣戒嚴期間的小出版社,而是直屬香港美新處,又不怕國民黨,為什麼他們也要用假名? 說起來有點冤枉。《湖濱散記》和《小城故事》都屬於一九四九年上海晨光出版的「美國文學叢書」,而這套書原本就是上海美新處處長費正清(John Fairbank)籌畫的。根據趙家壁一九四九年的 〈出版者言〉:

「『晨光世界文學叢書』的計畫擬議時,知道中華全國文藝協會上海分會和北平分會與美國國務院及美國新聞處合作,已編譯好了一套美國文學叢書,約五百萬言,計十八種。我們便和文協負責人鄭振鐸,馬彥祥兩先生接洽,經獲同意後,由本公司出版發行,同時就編入『晨光世界文學叢書』作為第一批新書。」

根據趙家璧的回憶,費正清在重慶擔任美國駐華大使館文化參贊時即已提出合作計畫,由美國「負擔部分譯稿費」,一九四七年確定由晨光出版社發行,約定出書前後在全國各大報刊登大幅廣告,「廣告費用可由美新處負擔一部分」。

但這套書在一九四九年上半年推出,十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成立了,中美成了對立陣營,美新處撤出中國大陸。這套美國文學叢書立刻成了燙手山芋:譯者都在大陸,如果用真名出版,不是陷他們於險境? 但策畫經年,譯者都是名家好手,一時之選,出版這套叢書正可以宣揚美國文化,符合美國利益。

於是,亞洲基金會(一九五○年由美國國務院和中情局成立)資助的香港人人出版社,就在一九五二年以「世界文學精華編輯委員會」的名義,出版了這套叢書中焦菊隱的《愛倫坡故事集》和徐遲的《華爾騰》(改名為《湖濱散記》),又以「葉雨皋等」的名義出版了吳岩的《溫士堡.俄亥俄》(改名為《安德森選集》)。

而章鐸聲、周國振的《頑童歷險記》也因為是重要的美國文學經典,雖然並非晨光所出,也同樣以「世界文學精華編輯委員會」名義出版。 可以說人人出版社率先開了匿名先例,後來同樣有美國官方色彩的今日世界才又改以「吳明實」(無名氏)的名義重出了《華爾騰》(改名為《湖濱散記》)和《溫士堡.俄亥俄》(再次改名為《小城故事》)。

美國官方出資,中美合作的美國文學譯本,譯者卻不能以真名示人,已經夠尷尬了;這些書又因費正清與國民黨政府交惡,而且所有晨光的譯者皆「附匪」,晨光的書在台灣盡成禁書,左右不是人。然而,儘管在所謂「自由世界」的香港和台灣都不得以真名出版,這些大陸譯者仍然在劫難逃。 趙家璧在一九八○年回憶這套書時說:

「十年浩劫期間,為了和這套叢書沾了邊,許多編委,特別是譯者都受到了無理的審查,吃盡了苦頭。我是叢書的出版者,當然被誣為『美國文化特務』,全套叢書被稱為『大毒草』。所有譯者工作單位的造反派,幾乎個個都派人來向我外調,無一倖免。」

譯者羅稷南和焦菊隱死於文革;為這套叢書牽線的鄭安娜(曾在重慶美新處任職)和譯者馮亦代(鄭安娜的丈夫)被指控為「美蔣特務」而下放,馮亦代因而中風;譯者徐遲被指控為「反動學術權威」而下放五七幹校;譯者馬彥祥也在五七幹校養過豬。

諷刺的是,雖然趙家璧說,「這套叢書印數少,又逢戰亂,知道的人不多,影響也不大」;但其實這套書在台灣的影響可謂相當深遠,十八種書裡至少有十二種在台灣確定有盜印版本,而且多半不只印行一次。以徐遲的《華爾騰》為例,在港台至少有十四種版本。

晨光成立不過四年,其美國文學譯本就有十三本在台灣改名發行,來自大陸的種子在台灣開枝散葉,並不像趙家璧所說的「知道的人不多,影響不大」。只不過知道真正譯者的人不多而已。

到了一九八○年代,這些挺過文革風暴的譯者,知道自己的譯作改名在外流傳,又是什麼樣的心情?上海譯文在一九八三年重出《溫士堡.俄亥俄》,改名為《小城畸人》,譯者吳岩寫的 〈譯後記〉 就提到這件事(遠流版改為譯序):

「這部安德森的傑作,原是我三十多年前的舊譯,曾列入「美國文學叢書」,由晨光出版公司在解放前夕的上海出版的。

當時我直覺地認為書名如譯作《俄亥俄州溫士堡城》,也許會被認為是一本地理書,於是便硬譯為《溫士堡.俄亥俄》,其實是不合適的;但因為初版後一直沒有重版,也就無法改正了。

這書在香港倒是再三印過的,叫做《小城故事》,……譯者署名雖不是我,但那十四篇的譯文卻基本上是我年輕時的舊譯;有些錯、漏的地方,也跟著我錯、漏了,這使我感到不安;也有幾處替我改正了錯誤,我在這裡表示感謝。」

這件假名案,涉及了複雜的中美關係。當初今日世界用假名出版,實出於保護譯者的一片苦心,但譯者吳岩的「譯者署名雖不是我」讀來卻有點酸楚。

【BO 精選活動:我們都在翻譯中長大。】

講者:翻譯偵探 賴慈芸(師大翻譯研究所教授)
時間:3/17(五)19:00-21:00
地點:青鳥書店(台北市中正區忠孝東路二段 55 號 華山園區玻璃屋)
入場費:150 元/人(活動當日現場繳交)附乙罐台灣在地茶飲。

活動流程:
18:30-19:00 開放入場
19:00-20:30 翻譯偵探分享
20:30-21:00 問答與簽書時間

(本文摘錄經「蔚藍」出版社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翻譯偵探事務所:偽譯解密!台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


問卷抽獎活動推薦:謝謝您閱讀、分享 BuzzOrange 的文章,BO 姐妹站 TechOrange 正在舉辦 問卷抽獎活動

花 10 分鐘完成問卷,就有機會獲得價值 $2,800 元《TechOrange》Connect 新科技.新經濟國際論壇入場票乙張 >> 問卷連結

【歷史解密】5 千年前沒有紙,為何蘇美人卻能製作出一本本厚重的百科全書?

$
0
0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人類的書寫文字起源於蘇美 這是一個 5 千年前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古老文明,他們發明了世界上最難解讀的楔形文字。可是那個時代沒有紙該怎麼寫字呢?聰明的蘇美人把黏土做成的泥板當成書寫工具,一本本超厚重的「泥板書」就此誕生。(責任編輯:蔡沛宇)

擷取自網路

文/ 亞歷山大‧孟洛(Alexander Monro

那些紙頁仍然是一片空白,但是卻讓人有一種不可思議的感覺,認為文字就在那裡,由隱形的墨水寫成,吵嚷著要浮出紙面,被人看見。

──伏拉基米爾‧納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文學藝術與常識》(The Art of Literature and Commonsense

書寫是紙張的必要條件。回頭看看兩千多年之前,紙的早期歷史,在它還未成為書寫文字的載體以前,看來有如一個更加久遠龐大故事的序曲。

以麻布為主要材質製成的中國包裝紙,自西元前二世紀末即存活至今,它是紙張在文字出現以前的遺跡;而當距離中國古都長安(今天稱為西安)三百二十公里遠的放馬灘,出土一張時間標定為西元前二世紀初期的古地圖時,表明了一個紙張的新角色。

關於紙張上書寫文字的證據,另有若干可以將時間標定為西元前一世紀後期的例證,但是這些證據的數量相當稀少,而且幾乎都只剩下碎片。

馬可‧波羅記載道,早在紙張經由人們努力嘗試後,被用來當作書寫的平面以前,中國人將紙張拿來做風箏(風箏在當時被稱為「紙鳶」),運用紙張來發送軍情信號、做為窗紙和裝飾之用。

紙鳶。維基百科

要是沒有書寫這項功能,紙張的成就雖然不會那麼光輝璀璨,卻也能有相當豐碩的成果,不過,當我們回顧紙張初始使用那蹣跚的起步時,我們就如同坐在書桌前的納博科夫一樣:對著一張空白的紙頁,確信隱匿在紙面之下的文字,終將浮出紙面,被人看見。

因此,書寫的問世是紙張「史前史」的一部分,這個「史前史」是紙張其中一項角色的背景因素,而這項角色將能改造世界。而 書寫則是人類的各種發明裡,最為奇特、也最巧妙的一項,因為它保存了最是轉瞬即逝的事物:話語。

畢竟,話語是人們彼此間包裝自身理念與經驗的方式。而話語做為一種溝通工具,自然是有缺陷的;作家福婁拜(Gustave Flaubert)寫道,人們的言語「只像走江湖賣藝人耍猴戲時敲打的破鑼,哪能妄想感動天上的星辰呢?」

可是,這種遲笨而缺點多多的工具,仍是我們所擁有最為通用的溝通方式;語言仍然是溝通交流時使用的貨幣。它將我們的思緒和經驗從歷史長河裡搶救出來,再存活一小段時間。

然而話語的最大缺陷,並不在於它們不夠精確,而在於它們必將消逝。話語通常在我們說出口的那一瞬間就告消逝。有某些字句的生命可以維持數十年,而某些話語則能夠傳衍好幾個世代。

但是即使如此,這些話語在由男人說給女人聽,以及女人告訴男人時,在形式上都發生了變化。由於沒辦法查證,這種口述歷史的過程顯然就成了一種傳話遊戲。

然而 在五千年前,事情有了巧妙的變化:語言開始有了具體物質的形態,有時候是信筆塗鴉,有時則是雕刻銘記。 突然,就算已經沒有人記得它們,這些話語或許還能繼續存在好幾年、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之久。

書寫文字的起源

書寫文字起源於蘇美, 這是一個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王國(位於今天的伊拉克南部),這裡像是定居文明的某種原型版本,是目前已知首先懂得廣泛運用車輪、灌溉、耕犁和拱門的地方。

距今八千年前,這群「黑髮人」民族(這是蘇美人對自己的稱呼)停止原先的四處徘徊,或者只是向南方遷徙(他們的發源地至今仍在爭議當中),開始建造城市。 在這些蘇美人建造的城市裡,有一座名為烏魯克(Uruk),在西元前四千年時,開始以記號圖示保存話語。

牆上一道畫有一頭野牛與獵人的雕刻,或許就可以說明一個故事。這些圖畫的出現,距今已經超過三萬年。

不過,隨著蘇美人口的增加,其統治者需要將財產歸屬、商業貿易、神廟占卜的解釋等記錄下來。蘇美社會的複雜性質,因而就促成記號的誕生,而由這些記號,再演變為形象,這些形象不但代表物體,也代表這些物體名稱的發音。

慢慢的,形容詞、動詞和連接詞紛紛出現,而蘇美人從中造出一種原始的字體。這種語音的起源,也就是將模仿實體的圖像變為抽象的聲音符號,被稱作「通假原則」(rebus principle,即假借同音字表達意思)。

舉例來說,依照這種原則,通常可以畫一隻眼睛(eye)來表示「i」的發音,而不去管它的意思;這種重要連結的產生,不會晚於西元前四千至三千年之間,產生的地點,則可能是蘇美人的京城烏魯克。

關於如何定義「文字書寫」的爭論,則尚未獲得定論。某些人認為這些記號就是某種「文字」,而另有人堅持主張,這些記號只有在它們用來表示某種聲音(或音位)時,才算得上文字。不過,在人類溝通交流的歷史上,形式上向語音轉變是一項劃時代的創新之舉,這一點很少人抱持疑義。

蘇美人的發票:一塊塊泥板

可是,在書寫上的創新發明並不意味著文字可以快速傳播。 蘇美城邦的抄寫人必須以尖銳的針作筆,在泥板上寫作。

這項器皿,連同他們在泥板上雕刻的文字,被稱為「楔形」(cuneiform),意思就是「以楔狀物刻出的文字」。 因此,蘇美人的文字看起來就像是一連串彼此呈直角的高爾夫球球座,即便它們是取材自日常生活中物品和形狀的圖案。

刻寫文字的泥板很重,通常是長方形,不過偶爾也有呈筒狀的泥板,或甚至呈稜柱狀,六或八角柱體,每一柱面都能夠刻字。有些泥板的尺寸小於今日我們使用的信用卡,它們通常做為收據使用。 例如:一群羊的購買證明、土地款項或稅賦的繳納證明等等;至少它們是方便人們攜帶的。

有一塊西元前二十一世紀時的泥板,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它是一份交易的收據,上面記載了交付一頭羔羊。這塊泥板長大約一英吋,寬一點五英吋,重量大約為一盎司(等於二十八點三五公克)。

要寫下一首詩,或記載一個故事,所需的泥板體積要大上許多;那些用來記載重要歷史事件或政治文件的泥板,通常有半英吋厚,長、寬可能為十二英吋和十八英吋─幾乎是一張 A4 紙的兩倍長度。

黏土做為人們用來書寫的平面,最起碼相當的牢固耐用;一等泥板乾燥以後,刻在上面的文字就算是定型了。但是泥板卻沒能廣泛流通,原因出在它們的大小、重量和易碎脆弱。

體積小的生意收據泥板便於攜帶,但是很少能用在其他方面,而且也很少有菁英階層的人士,能夠負擔得起小泥板的昂貴成本,用來記載重要文件。

就算蘇美人沒能將他們這項發明的作用發揮到極致,它同樣還是一項令人激動的技術。

文字改變了以下這些事情:我們決定事情、和人溝通、述說故事、記憶要事、建立信用、勝任工作、表達自我,以及找尋一個與社會上不同團體對話的共同基礎。

自從頭幾個率先使用書寫文字的文明開始,這項發明或發現就太過於神奇,以至於它和季節遞嬗、農業耕作、生產繁衍和當空照耀的太陽一樣,需要神的解釋。從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到埃及和中國,因此而產生諸多神話故事以闡釋這項奇蹟。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紙的大歷史:從蔡倫造紙到數位時代,跨越人類文明兩千年的世界之旅》,由聯經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歷史翻案】原來日本人讀得才是正版的三國演義啊!難怪奸臣曹操在日本會大受歡迎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本文作者藉日本光榮公司電腦遊戲「曹操傳」在日本的火紅,帶出一個文化層面的話題:為何被中國人視為大奸臣的曹操,日本人卻如此喜愛他?(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danny12381 

龐統之死,孔明可得血債血償!

(編按:三國歷史中劉備曾經同時擁有兩位 S 級謀士──「臥龍」諸葛亮與「鳳雛」龐統,但是不料龐統在入川作戰中意外死亡,得年僅 36 歲。有網友在 PTT 發文問說「龐統如果沒死的話,曹操會敗給劉備嗎?」。以下這段是遊戲「曹操傳」中的劇情設計,這段故事純屬博君一笑。認真內文在後面喔!)

龐統沒死,會怎麼樣我不知道,但如果龐統死了。

孔明,就一定要血債血償。

話說從頭,回到那至今仍使無數史學家心醉神往的三國年代。龐統死的那年正是西元 214 年,距離赤壁之戰不過六年之久,彼時的劉備一行人,為了實現「三分天下」的戰略版圖,好不容易聯合孫權,在赤壁之戰給了曹操一個痛快,接著雄踞荊州,望向益州與劉璋聯盟。

然而之後聯盟決裂、劉備與劉璋爆發益州之戰。為求奪勝,軍師龐統當仁不讓,請命領兵。

鳳雛龐統親自出手,焉有不得之理?豈料,出兵前夕,鳳雛夜觀天象,竟發現死兆星就位於本命星旁..

作者提供

若是出征,龐統, 必死無疑。 幸虧離發兵尚有時日, 軍師孔明同為絕世雙傑,必然已觀測到此一星象。

劉備:不如向孔明求援? (設計對白)

作者提供

龐統:就照這樣縮回去求救好了 QQ (設計對白)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甚至就連無關的路人都知道此事了 可以說是軍師界的大事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沒想到孔明接到信竟然…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龐統崩潰 QQ。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咬牙出征的龐統,始終無法違背天命。 落鳳坡, 鳳雛殞落。

作者提供
作者提供

一代重臣謀士,在孔明算計之下,終於黯然收場。自從陷害龐統得手以後,孔明更是食髓知味,不錯過任何賣友求榮的機會,而機會,比他想像中的還早到來。

趁著關羽求戰定軍山,孔明巧妙將劉備及張飛轉調到荊州。劉備萬萬沒料到,前方等著他的是孔明積心處慮設好的陷阱,東吳正在向荊州進軍!

等到關羽聽到後方告急,孤身回馬支援荊州。趕到白帝城時卻遲了一步,只見劉備重傷彌留,吐露孔明已經徹底背叛了蜀國,並聯合假死的周瑜出賣荊州,

臨死前劉備託付了身處麥城的張飛予關羽,就此撒手歸天。蜀君劉備魂斷白帝城,在關羽身旁闔眼而逝,依然是孔明的算計。悲憤交加下的關羽,全速趕往張飛所在之處。

卻再度.. 遲了一步…

關羽就此與敗走麥城的張飛天人永隔,始終是孔明那廝的算計。對蜀國再無留戀的關羽,就此投曹,

彼時彼刻的他,再無旁念,只求一事:「此生不殺孔明、難消心頭之恨。」

作者提供

總算天理昭昭,報應不爽, 孔明一生為惡, 最後終於被曹操的正義之劍制裁手刃,也宣告三國統一的到來。

可惜後世天橋底下說書人 以訛傳訛, 坊間所流傳的三國故事已非當年的歷史正本, 更有甚者,將名輔良將司馬懿構陷為奸臣賊子云云..

所幸還極有嚴謹的日本人,當年日本光榮 Koei 曾推出紅一時的英傑傳,系列作中的曹操傳,便完整考據收錄了這段往事,才使得歷史不至於埋沒。曾經的三國風雨能在這個年代重新翻案見世, 龐統在天之靈也可以含笑而逝了吧?

(以上純屬唬爛)

日本最受歡迎的歷史人物調查:曹操排名第 4

廢文打完,來談正經的:

傳統華人在認知上,直到最近有翻案作品以前,曹操一向代表著奸雄,京劇裡面曹操形象也是奸白臉的代表。但在日本人眼中卻不是如此。

前兩年日本人曾經做過一個最受歡迎的歷史人物調查,其中三國時期的曹操在排行榜中排名第四 ,僅落後織田信長、坂本龍馬跟戰神源義經 ,甚至贏過了豐臣秀吉、武田信玄、山本五十六、伊達政宗、德川家康等知名日本人物。

當時日本 2ch 上也曾引起一陣討論 「吉川英治、蒼天航路、橫山光輝的三國志影響很大啊!」 、「織田信長與曹操境遇、性格是很相似的。」、「曹操比劉備優秀是常識,殘存的詩作也具有非常高的評價啊!」

同樣在排行榜前十的還有孔明 (第九),可見日本人對三國歷史的癡迷, 這也大概是為何光榮 Koei 可以靠三國就走遍天下,以及為何當年英傑傳後連出孔明傳跟曹操傳的原因。

那到底為什麼日本人那麼愛曹操呢?可以從四個地方說起。

(一) 三國演義傳入日本的時間

三國演義在江戶時代 (明朝) 傳進日本,當時日本那邊很快就出了自己的一套「繪本通俗三國志」, 用繪本的方式加入三國志的正史資料,立刻就風靡社會上下,甚至變成培訓官員和高級知識分子的教材。

而且 因為傳入的時間較早,日本版比我們熟悉的毛版更貼近羅貫中原版, 直到清後毛宗崗改編才對曹操抹黑比較多, 時間點的差異使得日本曹操沒有像在中國變成全然奸臣形象。 (可以參考這篇文章「曹操到底被抹黑的多嚴重的八卦」)。

作者提供

(二) 吉川英治的《三國》

到後來近代影響力更大的,是吉川英治的小說《三國》(1939-1940) 除了依據史書,去除了不必要的抹黑,強化曹操傳統的愛才、知人善用形象外, 並以曹操常常賦詩創作的歷史事實,及吉川英治自身的解讀,突顯出曹操有詩人般激情,性格中人的一面。

(見吉川英治三國志篇外餘錄) 像在曹操第二次張繡討伐戰,在宛城中了誘敵深入之計兵敗後, 吉川版加了這一段評論:

(引用自吉川英治三國志卷三 望梅止渴二)

古今戰將中,越戰越勇,連獲大勝的大將很少, 但像曹操那樣經常遭遇如此慘烈失敗的大將也很少。

曹操發動的戰爭,總而言之,就是曹操創作的詩歌。 如同酷愛作詩一樣,曹操也非常熱衷於作戰。 那種熱情,那種構想, 就如同詩人將金玉之辭和著自己的心血創作詩歌,兩者十分相似。

在戰爭中,曹操將此付諸實踐,這就是曹操的戰法。 所以說,曹操的戰爭就是曹操的創作—— 既有非常傑出的佳作,也有損失慘重的敗筆。

總之,他是個好戰之人。 正因為好戰,所以即使遭受慘敗也絕不會委靡消沉。 但是,這次失敗畢竟太慘烈了, 就連曹操這樣的英雄在大敗後的歸途中也終日緊鎖愁眉,面容慘淡。 他作詩嘆息道:「 梅酸心酸,敗戰心酸,形異性同,心舌猶甘。」 騎在搖晃的馬背上,他也吟成了好多詩。 即使在逆境之中,他也充滿著向往美好人生的不屈精神,而且決不退讓。

另外還有一段:

(引用自吉川英治三國志卷三 望梅止渴一)

建安三年。新年。 曹操已有四十幾歲了,他威容、人品兼備, 霸氣和激情也與日俱增,具有溫文爾雅的貴人風度。

他喜歡閑暇時一人看書、作詩, 終日不出那個名叫春蘭之室的書齋。 有時他還以慈父的面目出現,充滿慈愛地和年幼的兒女們玩著各種游戲。

他聲威顯赫,又身居丞相高位,且已功成名就。 但他現在的所為又使人不禁為之生疑: 他的頭腦裡是否已經忘掉了弓馬劍槍之事?

雖然好像是不重要的描寫, 但是吉川版的曹操加了很多類似內容, 可以看到吉川英治想要突破傳統忠奸善惡二元論, 描述出一個活生生的真人。

雖然曹操除了優點外,也有不可抹煞的缺點, 但是他的氣質氣魄和生存方式還是有令人欽服的地方。 和三國演義中完全就是一個貪圖利益的梟雄不同, 更加以一個浪漫豪情的角度來看待, 曹操,開始變成偶像。

影響到之後 1994 年,漫畫蒼天航路,就是曹操的角度描寫,後來還改成動畫;前述的 1998 年光榮推出曹操傳更是以曹操作為遊戲主角,可以自由選擇要扮演忠臣或梟雄路線,彌補了曹魏迷的遺憾。

在娛樂活動逐漸增加的現代社會, 曹魏方的支持者透過有別於傳統書籍傳播的方式, 從漫畫、動畫、遊戲的方式,多方營造,終於成為一股雄厚翻案聲浪。

(三) 《三國演義》 VS 吉川英治《三國》

上面看完了吉川英治的三國對曹操的描寫, 那如果跟三國演義比呢?可以從「曹操殺呂伯奢」的過程說出 「寧願我負天下人」 的知名黑到底千古名言的橋段來檢視。

話說曹操刺董失敗與陳宮逃亡到了故友呂伯奢家中, 卻因誤會故友前往告密,進而殺害故友全家, 三國演義中是這樣說的:

(引用自三國演義第四回 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操與宮坐久,忽聞莊後有磨刀之聲。 操曰:「呂伯奢非吾至親,此去可疑,當竊聽之。」 二人潛步入草堂後, 但聞人語曰:「縛而殺之,何如?」 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獲。」 遂與宮拔劍直入,不問男女,皆殺死,一連殺死八口。

搜至廚下,卻見縛一豬欲殺。 宮曰:「孟德心多,誤殺好人矣!」急出莊上馬而行。 行不到二里, 只見伯奢驢鞍前□懸酒二瓶,手攜果蘋而來, 叫曰:「賢侄與使君何故便去?」 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 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豬相款,賢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請轉騎。」 操不顧,策馬便行。 行不數步,忽拔劍復回, 叫伯奢曰:「此來者何人?」 伯奢回頭看時,操揮劍砍伯奢於驢下。

宮大驚曰:「適才誤耳,今何為也?」 操曰:「伯奢到家,見殺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眾來追,必遭其禍矣。」 宮曰:「知而故殺,大不義也!」 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陳宮黯然。 當夜,行數里,月明中敲開客店門投宿。 餵飽了馬,曹操先睡。 陳宮尋思: 「我將謂曹操是好人,棄官跟他;原來是個狼心之徒!今日留之,必為後患。」 便欲拔劍來殺曹操。 正是: 設心狠毒非良士,操卓原來一路人。

這一個忘恩負義,誅殺好友全家的橋段,來看看到了吉川英治手中如何為曹操洗白:

(節錄自吉川英治三國志卷一 偽忠狼心)

這人殺得毫無意義!可憐一家八口啊, 為了撫慰我們旅途的勞頓,專門買來了豬,是要款待我們的。」 「你是在後悔這事,朝房裡雙手合十嗎?」 「我想,起碼念念佛,請求饒恕斬殺無辜的罪過再走……」 「哈哈哈哈……這可不像武人啊。做都做了,已然無奈。 戰場上一天要埋葬生靈成千上萬。 就算自己,不知何時也會被殺。」 曹操有曹操的人生觀,陳宮有陳宮的道德觀。兩人不同。 …(中刪)

「如果他去報告縣官,便是曹操大患。丟卒保車吧。」 「可是,濫殺無辜,有悖人道啊。」 「否。」曹操像吟詩一樣大聲道, 「這就叫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 好了,趕路吧。」 「此人可怖。」 聽曹操一言, 陳宮重新深思曹操的為人和行為,心生恐懼。 此人並非拯救天下苦難之人, 並非真正憂世之人,而是欲奪天下的野心家。 … (中刪)

陳宮盯著曹操的睡臉出神,既憎恨又佩服。 「自己過高評價此人了。 此人才不是真正的憂國大忠臣呢。 人事難料,他不過是一個心如虎狼的大野心家罷了。」 陳宮心想。但還有佩服的一面。 「可是,不管他是野心家也好奸雄也罷, 他的大膽、熱情和我不得不高看一眼的雄辯之舌, 卓爾不凡。定能成為一方英傑啊……

於是在吉川英治妙筆之下, 三國演義中,著名的塑造曹操狼心狡猾形象的橋段, 也被這樣輕描淡寫帶過,甚至突顯出曹操不拘泥過往,當機立斷的梟雄性格。 是個粗中有細的大人物啊!!

(四) 日本文化

曹操的人物性格,在日本社會也比中國古代更受歡迎,在中國講究的是三綱五常、忠臣義士,曹操無疑是樣板的反面人物。 日本因為對戰國歷史的喜愛,更崇拜白手起家的英雄人物,曹操更是常常被拿來跟織田信長 (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第一名) 類比。

曹操本身幾個特點: 理智務實的功利主義有野心大志想創下一番事業以及難得的風雅 , 這些正好都跟日本人喜好不謀而合。 像 Koei 社的織田信長和曹操就是用同一個頭像改出來。

作者提供

所以總結, 曹操開始洗白走紅是從日本的吉川英治開始, 再經過光榮社曹操傳的影響力反過來影響了現代日本人及華人。

但說起源頭,吉川英治為什麼會幫曹操翻案呢? 最後的八卦。吉川英治在回憶中有這麼一段: 在 1929 年的中國,他曾經聽過一場學術演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以一個比較公平的觀點看待曹操,啟發了他後來三國創作的思路。

有趣的是,這個主講人他姓周,名樹人, 也就是那個很喜歡亂講名言的魯迅。 這場演講進而啟發吉川英治, 進而影響後世華人圈, 所以… 原來現在曹魏支持者的源頭,是魯迅啊!

延伸閱讀:
【歷史解密】原本《三國演義》的曹操是帥又聰明的「好英雄」,究竟是誰抹黑了曹操?
以古鑒今!重溫「官渡之戰」:一場打倒權貴的戰役
【三國第一創業家】從賣草鞋到三分天下,解析劉備靠成功稱王的「創業心法」

(本文經原作者 danny12381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作者提供)

【儒家扼殺了航海夢】為何明朝有世界最強的海商,中國卻無法成為海權強國?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明代中國東南所謂的「倭亂」,其實大部分是中國流民、海商發動的內亂,中國在當時擁有精良的航海技術、海上貿易規模也是世界第一,然而中國為何無法像歐洲一樣開創自己的大航海時代呢?這跟儒家思想治國又有何關係呢?(責任編輯:蔡沛宇)

1695,廣東福建與台灣海圖。來源:維基百科

文/  周布雅

之前講到近代中國史對倭寇之亂重新研究(請見作者另一篇文章),我所謂的重新研究倒不是說『發現了』倭寇之患是中國本地發動的動亂,這部分其實最權威的發言者應該是戚繼光吧?

明朝的抗倭將領戚繼光。來源:維基百科

戚繼光本人都說倭寇十有八九都是東南沒有土地的平民,鋌而走險往海上營生,所以 倭寇絕大多數是中國人,這點其實明朝就知道了,只是基於顏面繼續裝傻 ,後代史家對這種丟臉事情也不會特意澄清,但是他們心裡有數,近代才被拿來作反日宣傳大作政治性文章。

倭寇。來源:維基百科

近代的史家研究是從經濟角度看倭患如何發生,為何發生,以及 為何中國當時已經具備如此強大的海上能量,卻無法走入海權。

我們不要誤以為剿清倭患以後中國就沒有海商了,海商依然非常強大 ,後來的鄭成功父子幾乎壟斷了整個東亞海上貿易,只是因為 隆慶開市 以後,既然可以重新做生意,市場跟手工業就業恢復,所以沒必要繼續鬧了而已,能夠有秩序的做生意事實上海商會更強大的,所以討倭阻礙了海權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 要討論 中國當時具備更強大的航海技術跟貿易規模,為何卻無法進入海權,就必需思考為何西方可以進入海權時代。

海上貿易是充滿風險的,一個船隊出去往往是壓上船主全部身家,如果投資不如預期或者船隊遇到災難,一去不回,往往就因此破產(關於船主跟船長的生活我看過比較寫實描寫的小說:《活船商人》,很棒的小說有興趣可以參考)。

假如十次出海平均一次破產,其實就意味你只要出海久了就一定會破產,一定會破產誰敢做?那海上貿易就起不來了,因此荷蘭的商人就想出來一種奇葩概念──「股份有限公司」,把一艘船的價值折算股份,等船回來之後看盈虧多少折算給股東。

因為遠洋貿易獲利最高可以達到百倍,至少也有十倍,因此民眾熱烈投資,船長拿到錢一來可以避免發生風險破產,二來可以用這筆錢再投資再擴張船隊迅速發展。

當船長有這種類似先把船隊股權質押換取現金,不等船隊回來套現就能先有現金買更多船艦作更多貿易,等於賺了一年金流時間這樣的需求,更多金融產品跟保險期貨概念交易就出現了。

這些『跨越時間的投資』讓船主們不用等待船艦一去一回就能有源源不絕的現金瘋狂擴張船隊,讓整個歐陸以超現實的速度在擴軍,這是任何國家的力量辦不到的,要靠國家力量這樣瘋狂造船,連中國都會破產,這是第一點,「金融制度的支持」。

而要有金融制度的支持,前提就是國家不可以隨意去沒收或干涉金融領域,否則如果保險跟股票隨時都有可能因為國家干涉,甚至只因為縣太爺的兒子不開心,就變成廢紙,這種金融投資跟保險是沒有人敢參與的。

金融制度能夠建立前提就是兌現的信用,因此國家必需給予『私有財產絕對神聖性』的保證 ,國家不會也不可以隨意不經過擁有者同意,更改轉移私有財產,這必須經過法律的明文以及國家長久時間的建立信用才能確保,沒有對私有財產的保障,缺乏信用保證的金融制度是不可能建立的,這是第二點。

那麼要建立私有財產保障的法律跟行政規範,不是空口白說就可以的,國家侵害的時候誰來救濟?民間跟民間出現糾紛的時候誰來仲裁?

像中國這樣以道德精神跟上下階級來決定是非,是絕對不可以的,假如誰的道德名聲好,或者誰輩份高誰就是對的,那沒有人敢信任契約了,因為如果對方社會地位高,無論合約內容怎麼寫都會變成只對對方有利的霸王合約,因此,專門的財產法以及民法法庭就是必需的,否則私有財產保障制度根本是空話,這是第三點

第一:金融體系對海商的支持有沒有?
第二:私有財產保障的建立有沒有?
第三:財產法跟民事法庭的建立有沒有?

從這三點任何一點去看,中國不要說明代,直到清代都還在原始時代,因此無論東亞貿易規模多大,都沒有能力走向遠洋,也就更加不可能進入海權。

如果海商一出海,家產隨時可能被土豪貪官用隨便理由充沒,是沒有任何海商敢走向印度甚至跨過非洲的。

而假如海商覺得只有自己擁有武力才能防備國家侵害自己財產,海商武裝無論多驚人,砲口永遠是對準國家而非對外的。

阻礙這三點的,都是儒家把政權綁定在土地,因此故意阻礙人口流向工商,也故意阻礙金融制度與私有財產保障的思想。 因此,就算讓東亞貿易規模再擴大十倍,再放一百年,中國都不可能走向海權的,去怪明、清的海禁還真的是冤枉了。

延伸閱讀:
儒家文化阻礙華人進步?會有這種想法,其實是中了歐洲中心主義的毒
中國要重建「朝貢體系」維護亞洲和平?笑話,歷史上的中國王朝從來不管藩屬國的死
是什麼讓西方文明和東方拉開差距,一躍成為世界霸權?答案是對真理的態度
死板的國文教育有助競爭力?錯了,明朝就是太八股才會走向衰敗

(本文經原作者 周布雅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死得好羞恥啊】江東戰神孫策如果沒被一箭射在臉上,三國歷史會改寫嗎?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三國歷史上,孫權的老哥孫策驍勇善戰,靠著從袁術手上借來的幾千兵馬,就打下了江東六郡。連曹操都曾嘆道:「獅兒難與爭鋒」,但是這位不世出的猛將卻在打獵途中遭人暗殺,26 歲就英年早逝,如果孫策活久一點,三國鼎立的歷史有可能被改寫嗎?(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ArkingChen

在談孫策之前,可以先談跟他際遇有些雷同的兩位前輩。就是「西楚霸王」項羽,以及漢朝抗匈奴名將霍去病。這三位猛將兄分別在漢朝萌芽、興盛和衰落的三個關鍵時間點,引領風騷、笑傲江湖。

項羽從小就不屑念書、不屑練劍,只有在學習行軍佈陣的兵法時,才稍微提起了一些興致 ,不過很快又覺得無聊;霍去病更是狂妄,漢武帝劉徹大開金口要傳授他孫子、吳起的兵法,霍去病對此僅是冷冷地道:「學那幹嘛?打仗看情況臨機應變就好。」

如果只是看到這裡,根本就覺得項羽跟霍去病簡直就是中二屁孩,不懂得大人世界的殘酷 ,但讓人不甘心的是,他們偏偏就是萬中選一的奇才。

項羽分封諸王、雄霸西楚時年僅二十六;霍去病則以區區十九歲之齡,便擔任大漢帝國軍事統帥的二當家-驃騎將軍,把匈奴打得滿地找牙。

孫策雖然沒有這類狂妄言詞的記載,但他卻也是年紀輕輕,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氣勢平定江東,為孫吳帝國打下穩固的基礎。

有時我們真的不得不承認,世上就是會有這種不太需要付出努力,就能直接登上頂峰的人類。他們的血液裡似乎都蘊含著一種能量,姑且將這種能量稱之為「軍神基因」。

這種基因使他們在軍事這塊領域上,完全沒有成長期,一出道就是能力值全滿的不世出奇才。寒窗苦讀、勤能補拙這些詞彙跟他們無關,那是凡夫俗子才需要做的事。

話雖如此,「軍神基因」卻也不是全無壞處。福與禍相倚,才能可以天賦,但歷練卻一定需要時間累積。這三位猛將兄獲取的成就太大,也來得太快,使得他們根本沒有時間去沉澱省思,也不知道自己需要時間沉澱省思,於是「軍神基因」的「基因缺陷」就慢慢顯露出來了。

項羽佔領關中、火燒咸陽後,便急著搜刮金銀財寶跟美女回到大本營炫耀一番。除此之外,相信當時項羽多少也有「推翻暴秦高牆,從今由我話事」的少年血性。

電視劇《楚漢傳奇》中的項羽。擷取自 大紀元日報
火燒阿房宮想像圖。擷取自網路

可項羽如果能再有多一點政治歷練和敏感度的話,就會清楚保存咸陽眾多的大型硬體建設,絕對能更加穩固自己的霸業。

試想項羽若就此立足咸陽,憑藉秦朝長年以來的經營,以及關中地區絕佳的環境優勢,劉邦想出頭是難上加難。 從項羽意氣用事捨棄關中開始,就注定了他日後的衰亡,「鴻門宴」跟「楚河漢界」都不過是後續的餘波罷了。

再來說到霍去病,由於他的舅舅是當時漢朝的大將軍衛青,而她的姨媽衛子夫是皇后的關係,從小就不知道什麼是苦。仗是很會打,但平時帶兵就犯了許多相當離譜的錯誤。

電視劇《天降雄師》中的霍去病。擷取自 網路

當時霍去病遠征匈奴後班師回朝時,麾下兵士因糧草不繼而餓得發昏,然而霍去病自己卻是食物多到吃不完,甚至都放到腐爛發臭。但這並不是說霍去病為人小氣,而是他根本沒有想到底下的人可能沒東西吃了,他只想到他自己。

更搞笑的是,霍去病還毫無眼色地吆 喝大家陪他踢足球,也不管人家受得了受不了。《史記》中記述霍去病這段故事後,緊接著就說他三年後就死了,死時才二十四歲。怎麼死的?不知道。有沒有可能跟他對待部屬的態度有關呢?這就不好說了。

至於孫策的下場大家都很熟悉了,他在一次打獵時遇到了行刺,傷重而亡。孫策可不像劉表或劉焉那樣,是運用謀略稱雄一隅的,他完全就是靠鐵跟血,一刀一槍打江山,可想而知在這過程中,孫策結下多少仇家,結果這位小霸王還敢毫無警覺地擅自行動,會被人暗算也只能說不意外。

《三國志》引裴注《吳歷》在補充孫策的死法時,我認為完全體現了一個年輕人會有的心境。 當時孫策雖然受了傷,但要是好好靜養,倒也不至於危及性命。

後來孫策忍不住照起鏡子 ,想看看自己傷得如何。不看還好一看不得了,原本帥到沒朋友的面容被傷得慘不忍睹, 孫策一時情緒激動,槌桌怒吼:「臉變成這副德行,我以後才怎麼混啊!」結果好不容易癒合的傷口又再次迸裂,當天晚上就拜拜了。

性格決定命運,當時孫氏立足江東,根基本就不穩。 如果沒有年少輕狂的孫策提早退場, 讓當時各方面皆未成熟的孫權掌舵,加上身邊張昭與周瑜輔佐,江東孫氏不會這麼早走向一個集體決策的政治模式。

孫策的強人統治不是大好就是大壞,而後者的可能性極高。

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順風順水、無憂無慮,但有時候來點挫折跟苦難,反而能讓自己有機會停頓一下,回頭看看自己哪邊疏忽了、哪裡做錯了,在事情沒有發展到無法挽回的地步時趕緊修正,之後的路便能走得更穩當。從這個角度來看,人生不時有些挫折跟苦難,反而才是福氣呢!

延伸閱讀:
【歷史翻案】原來日本人讀得才是正版的三國演義啊!難怪奸臣曹操在日本會大受歡迎
【三國第一創業家】從賣草鞋到三分天下,解析劉備靠成功稱王的「創業心法」
三國時代的神級職業──這些「術士」們不但會占卜還能化為鬼怪,讓曹、劉、孫都敬畏三分
【歷史奇案】能和關羽並列「武神」只有他──為何關公變關聖帝君,岳飛只剩「盡忠報國」?

 

(本文經原作者 Somebody Sue/普通人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 。首圖來源:擷取自 網路

同學們來上殖民課嘍,身為老是被殖民的台灣人,你知道國民黨的殖民是哪一類嗎?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同學們來上殖民課嘍,身為長期被殖民的台灣人,你知道「殖民」也是有分不同種類的嗎?美國人對印地安人是內部殖民;日本對台灣也是內部殖民;而國民黨對台灣卻是更凶暴的「外部殖民」,平平都是殖民該如何區分,馬上來看看。(責任編輯:蔡沛宇)

文/  提姆の博物學會社

十八世紀移居至北美的歐洲人,雖然認同當地,但他們建立的國家,卻對原住民而言產生高度迫害。這種情況,就屬於既是移民也是殖民的-內部殖民。

作者提供

各位同學大家好,你今天殖民了嗎?在上次的課程之中,我們談論到簡單區分移民與殖民的方式,那就是──「認同」,或正確地說是對「土地」的認同。

(延伸閱讀:【第四百一十三課,移民與殖民有何差別呢?】 、【第四百一十七課,從電影《阿凡達》區分移民與殖民】 )

而有些同學可能會有疑問:美國的艾森豪將軍雖然來自德國,並認同美國而與納粹作戰,但對於北美原住民而言,這些「移民」來的歐洲人,事實上就是「殖民」,美國是個「殖民國家」才是。

作者提供

老師必須說:這個答案是對的,但必須要區分清楚,美國的歐裔族群對於這塊土地是有「認同」,建立的國家也屬於以美國優先的國家,可說是「移民」。

對北美原住民而言,雖然身處同一個國家之內,卻受到歐裔族群的壓迫,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皆然此時,我們就會說:北美原住民受到「內部殖民」。

至於什麼是「內部殖民」呢?

內部殖民(Internal colonial),1960 年代由墨西哥的人類學家-岡薩雷斯.卡薩諾瓦與魯道夫.斯坦夫海根兩人共同提出, 指的是同一個國家之內,透過政策、社會制度、經濟手段,達成對不同區域、不同族群的剝削與歧視。

舉例來說──台灣在日本時代,雖是合法的日本領土,但統治台灣的日本總督府,使用與日本本土不同的特別法,台灣人在政治上、社會上多受到限制,經濟上則是以「會社」制定的價格收購農產品。

因此我們會說:即便台灣與日本是同一個國家,或著是部分日本人,是真心想移民台灣,長久居住於此。但整體而言,台灣依舊是受到大日本帝國殖民無誤,且就是今天所說的「內部殖民」。

作者提供

若以美國的例子來說,這些歐洲移民,雖說是以長久居住在北美大陸上為目的
不會有那種身在「鬼洲」心在「祖國」的情況,但其建立的國家,透過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制度,對於北美原住民造成巨大的壓力及迫害,因此我們會這樣說:

在變成同一國之前,那叫做「征服」、「強勢移民」,而變成同一國之後,就稱作為「內部殖民」。

當然反觀今天台灣,就算中華民國真的擁有台澎主權,這些透過不公不義的「各省定額制」上位的老公務員,領台灣人納稅錢支付的「退休俸」「18%」及各種優惠,但心中從未「認同」台灣為自己的家鄉。

甚至覺得這是「鬼島」,心中只有那偉大的「祖國」,你說這是「移民」還是「殖民」呢?


我想無論從「認同」或是「內部殖民」的判斷依據來看,這答案都很明顯吧。

不過老師還是要提醒各位同學: 中華民國事實上絕對不是「內部殖民」,因為自始自終,中華民國就從未取得台澎主權,因此這不僅是一種「殖民」,還是最為凶狠的「外部殖民」。(延伸閱讀:【第一百四十九課,被遺忘的紀念日-臺澎主權自由日】)

【BO 延伸閱讀】
【揭穿中華民國百年真相】國民政府來台,是移民還是殖民?
國民黨沒來,台灣早已是獨立國家──70 年前這份蔣介石手稿揭露國民黨不敢說的歷史
【華獨與台獨立場之爭】寧願「中華民國」而不要台灣,害怕台獨的人到底是在怕什麼?
只要中華民國還宣稱擁有臺灣,中共就有權繼承本島——15 個你應該懂的臺灣主權觀念

(本文經原作者 提姆の博物學會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第四百二十六課,認同當地也可能是殖民-內部殖民 〉。首圖來源: 維基百科


【連柯 P 都讚不絕口】桌遊「台北大空襲」喚起七十年前被遺忘的台灣歷史

$
0
0
圖片來源:柯文哲臉書

1945 年 5 月 31 日,日治時期的台北遭到盟軍美國第五航空隊超過一百架次的轟炸機空襲,雖然美軍事先使用空照標明預定轟炸的政府機關、軍事機構等,但仍造成 3000 餘名臺北居民死亡,受傷及無家可歸者達數萬人。

這段二戰期間真實存在的大事件,在台灣卻鮮為人知。一群熱愛台灣歷史的七年級生製作了這款桌遊──《台北大空襲》,要讓玩家體驗那個動盪時代的小人物故事。

從故事發想、背景調查、遊戲設計、插畫構圖,製作團隊細心的與歷史學者查證,就是希望透過桌遊這種富有趣味性的載體,讓更多台灣人認識這片土地的歷史故事,製作團隊說:

為求《台北大空襲》桌遊的美術構圖盡量符合史實,我們請教了許多學者。從 B-24 轟炸機的引擎數、機翼機身比例、龍山寺正殿破損程度、台大醫院戰前的屋簷角度,甚至從機隊飛往總督府的方向,都進行了大量的討論。

圖片擷取自 迷走工作坊

玩家遊戲中的角色橫跨家族三代,正好囊括了一段歷史巨變的時期。從清領時期出生的爺爺奶奶、生活於日本大正年間的爸爸媽媽,到成長在日本昭和年間的兄弟姊妹。 這個遊戲最大特色是「它是一個求生的遊戲,而非求勝,只要一個人死掉,全部就輸了。」所以玩家必須共同合作,撐到戰爭結束才能贏。

製作團隊說,在戰爭背景下用「家庭」來設定人物角色會非常有戲劇性效果。很多人玩的時候只要抽到「戰爭結束」的卡牌,一定是全場歡呼,因為戰爭結束對那時代的人就是一種解脫。

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也在臉書貼文,大讚《台北大空襲》對歷史考究與美術設計相當用心:

我對任職過的台大醫院特別有興趣,製作人強調,戰前原是台北帝大病院的台大醫院,屋簷是平的,經過學者的建議後,團隊將原本圖案裏斜邊的屋簷修改,製作團隊對於考究與美感的堅持相當用心。

台大醫院繪圖,圖片擷取自 迷走工作坊

柯文哲也鼓勵這種文化創意發展,桌遊在台灣還是小眾市場,但面對世界的競爭,他相信台灣原創的能量仍然充滿機會,希望能夠創造屬於年輕世代的創新文化。「愈在地,愈國際。」,將遊戲與本土歷史結合,玩家除了從遊戲體驗當時的台灣情境,也期許能因此產生更多的思辨與討論。

延伸閱讀:
玩遊戲學國民黨黑金史──超狂桌遊「黨產大亨」要讓人人都成為黨國特權階級
【募資 4 天超標 400%】這些「本土妖怪」你認識幾隻?民間傳說變桌遊讓全世界認識台灣!
【文化台灣】台灣原本可成為文化輸出的寶地──為何現在會瞧不起自己的文化呢?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解密三國演義】別再說魯肅是個沒用的濫好人了,他才是開啟三分天下的世紀天才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三國演義中魯肅的形象就是個木訥的濫好人,身為東吳大都督,卻被劉備、諸葛亮唬得一楞一楞,今天就讓三國說書人講推翻大家的刻板印象,讓大家看看魯肅在歷史上真正的模樣。(責任編輯:蔡沛宇)

真三國無雙七,魯肅頭像。圖片由 大豫言家 提供。

文/ 大豫言家  (三國說書人)

大家都知道,三國就是曹操與劉備相愛相殺的故事,沒有太多孫權的戲份。

三國演義為了強調劉備與曹操的感情線,一刀 nerf 東吳所有四星卡片,於是大家只記得那些年,曹操追不到的大喬、小喬,被孔明氣死的周瑜,被劉備盧的魯肅

然而,關於魯肅,你可能不知道的 23 件事有這些 (標題引用皆為三國志原文):

1、家富於財,性好施與

魯肅,字子敬,出身富豪人家,與周瑜同在袁術手下做事。

2、周瑜為居巢長,將數百人故過候肅,並求資糧

有一天,周瑜突然問魯肅:「安安還記得我嗎?我是隔壁辦公室的,最近手頭緊,想跟你借點米,三天後一定還,好嗎?」

3、肅家有兩囷米,各三千斛。肅乃指一囷與周瑜

魯肅不怕周瑜跑路、不怕被詐騙,一口答應,竟然借了周瑜一倉共三千斛的米。
(1 斛=1 石=10 斗=120 斤,三千斛米換算價值超過新台幣一千萬!沒錯!一千萬!)

4、瑜益知其奇也

所以別再問魯肅為什麼肯借荊州了,有錢人的觀念跟我們不一樣,懂?

5、遂相親結,定僑、札之分

周瑜很驚訝,跟魯肅結為摯友,認為這傢伙若非蠢才,就是天才。

6、瑜之東渡,因與同行

當周瑜離開袁術轉投老朋友孫策時,魯肅也跟著同行。

7、可惜孫策並不覺得魯肅是天才。

8、孫策死後,周瑜再次將魯肅推薦給孫權,這次,孫權相信他是天才了。

9、權即見肅,與語甚悅之。眾賓罷退,肅亦辭出,乃獨引肅還,合榻對飲

魯肅在榻上與孫權談論天下大勢,認為鼎足江東,進伐劉表,未來伺機可得天下,此計與諸葛亮千古留名的隆中對有 87 分像,史稱榻上策 beta.1.0 版。

10、今表新亡。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若備與彼協心,則宜撫安,與結盟好

劉表病亡,魯肅知道天下情勢有變,自薦以弔唁為由出使外交,希望能結交劉備、安撫劉表部下,方能共抗曹操。孫權點頭答應,此為榻上策 1.5 威力加強版。

11、曹公已向荊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備惶遽奔走

魯肅出使後發現,劉表的兒子劉琮竟已降曹,日夜趕路,同時曹操軍大破劉備軍,情況危急,玄德施展漢高祖家傳絕學:凌波微步,這才勉強逃過一劫。

12、肅徑迎之,到當陽長阪,與備會,勸備與權並力

當時,蜀漢諸將全員逃走中,幸得張飛在當陽長阪嚇住對方,趙雲也從獵人手中搶回阿斗。魯肅就是在這個時刻與逃走中的王者劉備相會。

13、備甚歡悅。時諸葛亮與備相隨

劉備差點玩到整團滅團,聽到有人要跟自己結盟當然很開心,悄悄握了握身後的小手,果然諸葛亮也很開心。

14、 在此稍微暫停一下,赤壁之戰看似由東吳出錢出力,拯救劉備又讓劉備撿了便宜,但實際上結盟只是各取所需,劉備有名聲、有號召力,又能聯絡劉琦的江夏水軍,魯肅與周瑜本就是主戰派,拉攏劉備自是戰事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15、 由此可知,無論是諸葛亮與周瑜說服劉備、孫權,時間點都在魯肅之後,最早看穿三國情勢並發動外交的不是別人,就是演義中看似一無是處的魯肅。

16、肅謂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備遂到夏口,遣亮使權

魯肅與諸葛亮套關係說我跟你哥哥很熟,於是,兩人手牽著手回去答復孫權,同時劉備前往偕周瑜商議戰事,所以也 別再謠傳周瑜被孔明氣死了,他們兩個未必相熟,更不會說:「既生瑜,何生亮」。

17、肅勸追召瑜還。遂任瑜以行事,以肅為贊軍校尉,助畫方略。曹公破走

借瑜千萬,用在一時──孫權原本雖有迎戰曹操的念頭,但幾乎眾臣都持反對意見,就連託孤重臣張昭也力主求和,不過在魯肅、周瑜、諸葛亮等人努力下,終於組成明星聯隊,赤壁之戰後也正式開啟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18、張昭非肅謙下不足,頗訾毀之,雲肅年少粗疏,未可用

至此,魯肅的遠見才華展露無疑,以前被張昭輕視,往後再沒有人敢說他比不上他老婆。

19、 就算魯夫人在偉大的航道中,但魯肅在諸葛亮、周瑜這種等級的軍師旁絲毫不遜色──絕對不是民間傳說中只會划個小船陪孔明借箭、只會被劉皇叔哭得束手無策的魯蛇。

20、後雖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損其二長也 (一長為榻上策、二長為抗曹操)

最後,關於魯肅借荊州 (其實並非借荊州,是借數郡之地) 一事,被孫權評為唯一的過失,此事無論學者專家鄉民都難有定論,但說書人卻認為,這步棋正是魯肅最高智慧的展現。

21、 魯肅的榻上策 2.0 最終旗艦版,更新如下:借南郡與劉備,好處為養肥蜀漢、吸引大野狼曹操,避免江東分兵駐守、拉長戰線的問題 ;而且魯肅戰略並非一味退讓,當蜀漢奪益州一步步壯大後,東吳軟硬兼施,呂蒙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關羽南下被魯肅擋住,而後魯肅與關羽兩人談判,這也就是有名的「單刀赴會」,兩軍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22、 說書人以為,三國這種微妙的勢力平衡如桌遊、如大富翁,第二名和第三名聯合對付第一名是必要手段,就算借地有資敵之嫌,但恐怕整個江東沒有人目光遠大如魯肅。

魯肅死後,孫吳再次對荊州用兵,孫權認為借地是最大缺失、呂蒙奪荊州是不世奇功,當然,那時蜀漢正如日中天,孫曹前後夾擊似乎也合情合理,但事後諸葛分析忍不住對碧眼小兒說上一句:年輕人畢竟是年輕人,太沉不住氣了。

23、劉備佔荊奪蜀,固然強大,但曹軍仍然強盛,孫權未免太早出手。

第一,即使放任劉備坐大,曹魏也受不了,他比你更急於出兵伐劉,第二,玩過大富翁的都知道,在這節骨眼用陷害卡害盟友肯定翻臉,於是兩弱互相殘殺,便宜了曹魏──關羽死後,曹操同年過世,劉備三年後過世,孫權若選擇等待時機、趁亂起事,肯定會有不同局面。

但如果論也難有定論了,當曹操、劉備這對絕代雙驕辭世,在說書人心中,三國最輝煌的時刻也過去了…

最後,關於魯肅的 23 事結語:

呂蒙,陸遜,當然都是一代英才,但在我心中推崇的仍是諸葛亮、魯肅,原因無他,打一場大勝仗不容易、但擬定一個大的戰略更不容易,當時在沒有「三國」這個劇本的狀況下,能在遊戲初期就看出整個遊戲的必勝法,不覺得魯肅這個看似普通的大都督有點猛嗎?

延伸閱讀:
【死得好羞恥啊】江東戰神孫策如果沒被一箭射在臉上,三國歷史會改寫嗎?
【歷史翻案】原來日本人讀得才是正版的三國演義啊!難怪奸臣曹操在日本會大受歡迎
【三國第一創業家】從賣草鞋到三分天下,解析劉備靠成功稱王的「創業心法」

(本文經原作者 大豫言家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圖輯回顧】從鐵路變捷運的淡水線,在夕陽中靜靜地陪伴我和他 20 年

$
0
0

【為什麼我們要推薦這篇文章】

淡水捷運線自 1997 年通車至今已過了 20 年,起初改建於鐵路,至今已有 60 億以上的高乘載量。民國 103 年淡水線與新店線正式分離,淡水線改與信義線直通,兩線合稱淡水信義線。本文將由中央社記者拍攝的照片帶你回顧整個歷史,深入體會淡水信義線興建的各項細節。
(責任編輯:鄭伊真)

民國 82 年,興建中的捷運劍潭站。(中央社檔案照片)

文/吳家昇、徐肇昌

大台北第二條通車的捷運淡水線,從 1997 年通車至今,已經滿 20 歲了。繼承前身台鐵淡水線, 成為台灣第一條由鐵路改建而來的捷運路線,也是北捷第一條高運量捷運路線。20 年前淡水線通車大大地縮短了淡水和台北市的交通通勤時間。

民國 84 年,24 小時捷運施工人員日夜趕工中的淡水線。(中央社檔案照片)

民國 77 年 2 月 24 日淡水線北投機廠舉行開工典禮,直到民國 86 年 3 月 28 日「淡水-中山」段正式通車啟用,同年 12 月 25 日,「中山-台北車站」段也通車啟用。民國 87 年 12 月 24 日,「台北車站-中正紀念堂」段啟用,民國 88 年 11 月,因新店線全線通車,淡水線營運模式改為「淡水-新店」。民國 103 年 11 月 15 日,淡水線與信義線正式貫通,營運模式改為「淡水-象山」。捷運淡水線通車迄今屆滿 20 年,是台灣 首條由傳統鐵路改建而成的捷運路線 ,也曾在民國 90 年的納莉颱風造成北市全面性大淹水,淡水線也因此停止營運達數個月。

民國 79 年,雙連站主體工程。(中央社檔案照片)民國 79 年,雙連站主體工程。(中央社檔案照片)
民國 81 年,施工中的新北投車站。(中央社檔案照片)
民國 81 年車廂運抵基隆港。(中央社檔案照片)

現在捷運「淡水信義線」以中正紀念堂站為分界,是台北捷運一條營運中的高運量路線,沿途經過台北許多著名的景點。台北捷運運量至民國 103 年 10 月 7 日突破 60 億人次,捷運的乾淨度與舒適程度,屢受外國遊客稱讚,歸功於政府、捷運公司與民眾的配合及維持,共同營造一個安全舒適的捷運搭乘環境。

民國 86 年的淡水線關渡段,行駛中的捷運列車。(中央社檔案照片)
中央社記者吳家昇、徐肇昌攝
今日的淡水線,景色依舊美麗。(中央社記者吳家昇、徐肇昌攝)
今日的淡水線,景色依舊美麗。(中央社記者吳家昇、徐肇昌攝)

延伸閱讀:

高雄是怎麼崛起的?看日本人如何填海造陸,讓一條鐵路成為港都百年風華的起點
連阿里山都「神還原」!日本超強設計把全台灣的鐵路都畫進一張圖了
紐約地鐵 40 年蓋不完比機捷更扯,原因出在民主政治「大家的事就是沒人的事」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首條鐵路轉捷運 北捷淡水線 20 年了【圖輯】〉。首圖來源:中央社。)

「五月天 40 歲還在唱夢想根本裝年輕!」但台灣就是需要他們啊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最近五月天 20 周年演唱會,重返首次登場地點讓許多人都湧入了大安森林公園。我不是五迷,但是心裡很能夠理解為何這麼多人還是會想到現場、聽著五月天。對某些人來說,五月天寫下了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某些時刻,在迷惘時變成一首首推動他們往前努力的心靈支柱。

很多人說,五月天到了 40 歲還在裝年輕,寫的歌永遠都在講「人生」和「夢想」,就像是網路上的雞湯文一樣,我也非常同意。但或許台灣還是需要這種內容,因為如果不知道自己人生應該是什麼模樣、成為主體,又怎麼可能開始思考這個社會,進而行動呢?

(責任編輯:林芮緹)

雖然自己稱不上是五月天的粉絲,但在一個對我來說有點重要的樂團,要在成軍 20 週年的時候,重返當年首次登台的地點開演唱會,總覺得還是值得寫下一些五月天跟我自己的故事。

我不是老五迷。

因為我家沒有第四台,所以也沒有 MTV 台可以看,我小時候的流行資訊非常落後。

我是國中的時候(2003 年之後)才因為一個國中同學的介紹而認識他們的,當時他們剛服完兵役、發佈了第四張專輯《時光機》。我記得我喜歡《九號球》,但推薦我的那個同學喜歡的是《恆星的恆心》,國中的我們幾乎天天講電話,她今年六月就要結婚了。

我也稱不上是五迷,因為我沒有買過任何一張他們的專輯。

但在國中的 mp3 時代,我的 mp3 裡面還是會有一些五月天的歌,是從「琉璃仙境」下載的,騎腳踏車上學跟回家的時候聽,還有午休時間把耳機線穿進外套的袖子,再從袖口拉出來放到耳朵旁,自以為很叛逆。

大學的時候,應該是 2011 年暑假、我升大四的時候,曾經自己跑到台中體育大學聽了一場他們的演唱會,應該是 DNA,但我也忘記我為什麼要去聽,又為什麼是自己去聽了。唯一的印象就是最後一首《憨人》快要唱完時, 全場怎麼「拉」也拉不完,滿滿的藍色螢光棒的畫面吧。

到了 (2011) 年底,我已經到了大學的最後一年,五月天經過三年終於發行了第八張專輯《第二人生》。當時全世界都在討論的一件事情:「2012 年 12 月 21 日到底是不是世界末日?」

這張專輯裡面也在講這件事,但大四下我修了孫維新(現任台中科博館館長)的普通天文學,當然不相信。

如果要問我最喜歡五月天的哪一首歌,我的答案跟很多五迷很不一樣,我會選這張專輯裡的《乾杯》。

對我來說,重點不是「2012」或「世界末日」,而是「第二人生」。其中《乾杯》的 MV,打中當時正對人生極度迷惘的我。

MV 裡面的內容就不再贅述了,但裡面的這幾個畫面真的很打動我,因為太具體、太有細節、太像真實的生活。就像接觸寫作以來,我就不斷被提醒、也提醒別人,要讓讀者進入情境、要打動讀者,細節很重要。

身為一個武陵高中的學生,當然也翻過牆啊

第一次看 A 片應該是國小六年級吧

大三的寒假我也買了單眼

這個戳臉頰的動作,應該是從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開始的吧,高中的時候竟然是跟楊志偉去看的。

這方面的第一次就不說了……

如果人生的一個大目標就是結婚,實在是很不自由啊

這是在暗示「打高爾夫」就是人生勝利組嗎?

一定要擁有雙 B 才算是功成名就嗎?

打麻將之於我真是太熟悉了。一看到大四喜這一幕,就知道下一秒這老人就要掛了。

從出生到死亡,出社會之前的部分,我已經經歷過了,很有共鳴。但出社會之後的描繪,卻讓我開始不斷懷疑這樣的「主流人生」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

《乾杯》的 MV 是 2012 年 2 月 3 日發佈的,然後在隔 (2013) 年 6 月拿下第 24 屆金曲獎的「最佳音樂錄影帶獎」,《第二人生》這張專輯橫跨 2 年拿下金曲獎。MV 導演是陳奕仁,他在得獎時表示,阿信某天晚上傳了這首歌給他,「你一定要幫我拍,我寫了一首歌,這是我寫詞的顛峰!」

與其說我很喜歡這支 MV,不如說這支 MV 對我個人來說真的很重要

從大三下學期就開始對於人生感到茫然,大四一整年都在「探索自己」。

在總圖翻天下雜誌,看那些專欄雞湯文;修了一堂工科海洋開的演講課,聽那些「成功」的系友回來跟學弟妹分享出社會後的建議;在網路上亂看東西,不小心看到 Steve Jobs 在史丹佛大學 2005 年畢業典禮的那場經典演講。

大四下學期還發了一篇臉書網誌,標題是《人生學-理論與實務》。

一年半後,已經栽進社會運動的我,又回頭把這三支影片貼到這篇網誌的下面:

總之,雖然很多老五迷會說,「五月天的前三張才是本體」,或是批評他們當時以「獨立樂團」的方式崛起,後來卻向人民幣低頭,這些批評我都同意,但我還是得說,至少這首歌給了我「第二人生」。

20年前的表演rundown、有沒有看到兩晚壓軸團?老實說、我當天在大安森林公園舞台旁看五月天還比蘿蔔腿無聊、我也覺得我能撐起一片天。可市場告訴我、今日是五月天的世界、沒什麼好可惜的。如果你反對市場、可是會鬧出不少笑話喔(不怕來戰)。轉啊轉貼別問我、請自轉…

應蔚民 发布于 2017 年 3 月 24 日

市場化的五月天我不忍批評

對於五月天的批評,我可能也有一些「阿扁情結」或「民進黨情結」。

這種情結指的是,當時這些人也許都是改革派,但取得權力之後,就迅速體制化、保守化了,可是,過去的革命情感,總讓你無法真心的指責他們。

三年前太陽花的時候,3/18 晚上,五月天的粉絲頁發佈了《起來》的 MV,被中國網友認為是支持反服貿。

但後來就刪文了。

而且阿信本人親自在微博上澄清「我們非藍非綠更非獨、沒有反對服貿、我爺爺祖籍泉州」,五月天因此被 PTT 鄉民諷為「泉州樂團」。

隔幾天,正在紐約麥迪遜花園的五月天,做出如此(不痛不癢的)回應。

(我真的不是五迷,所以不會被這種 talking 感動)

昨天晚上 Amber 傳來一篇 PTT 上 2012 年的文章 〈 再多的五月天,怕也不夠我們沈醉 〉,我覺得寫得真的很好,我看完之後,她才說這篇就是她寫的。

文章裡的老師解釋,在 1999 年正式出道的五月天之所以會紅,跟當時全台灣正在邁向民主化的自由氣息有關,因為他們的「叛逆」形象,代表的就是自由,這正是那個時代的「個性」。

隔年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本土化成為台灣的重要政治議程。

在五月天的前三張專輯中(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愛情萬歲、人生海海),都有將近一半的曲目是台語的。從第四張專輯到最近的第九張專輯,就只剩下《垃圾車》(第五張)和《出頭天》(第七張)這兩首台語了。(五月天作品列表

40 歲的五月天還在唱人生和夢想,但台灣真的需要他們

另一種批評是,五月天到了 40 歲還在裝年輕,寫的歌永遠都在講「人生」和「夢想」。

的確,直到最近一張、去 (2016) 年 7 月的第九張專輯《自傳》,其中《頑固》的 MV 背景是台灣的「火箭博士」吳宗信的故事,講的仍然是關於人生和夢想。

也許對於很多進步派來說,這些歌和 MV 就像是網路上的雞湯文一樣,只是比較高級一點。但我想說的,就像去年轉貼這支 MV 時說的一樣,台灣還是需要這種內容。一個人關心的事情,一定是從自己開始的,如果不知道自己人生應該是什麼模樣、成為主體,又怎麼可能開始思考這個社會,進而行動呢?

五月天大概是台灣歌手中把「人生學」唱得最好的了。

即使知道他們長久以來就是擅長操弄(非貶義)這些「人生、夢想、自由、希望」符號,這次多了「頑固」(噢,還有「倔強」),但看到這種 MV 時,心裡還是會感動。

就像當年《乾杯》的 MV 一樣,在五六分鐘內,把主流人生的各個階段如跑馬燈跑了一輪,讓我開始思考「人生的終點」這回事。

台灣還是很需要這種價值召喚的。畢竟,多數人在年輕、求學時期,都很難有機會思考自己的「人生、夢想、自由、希望」。而且過了這段期間,「現實」的包袱越來越重,就更難再有機會了。

賺錢也好,成為人妻人夫也好,成為好爸爸也好,成為太空人也好,成為總統也好,人總要先找到有動力的目標,在努力的過程中,才會有意識的感覺到「個人以外的因素和限制」,也就是所謂的「結構」,是會限制自己的,而且經常是不公平的。

很多人都還沒踏出第一步,要他們直接跳到第二步是有些奢望。希望五月天能夠讓更多人踏出他們人生的第一步。

五月天教了我們,在這個瘋狂世界,要倔將、要頑固、甘願做憨人,也許我這一杆,又沒辦法進球,就像我的生活,一直在出差錯,但其實我們都一模一樣,無名卻充滿了莫名渴望,一生等一次,發光。

(本文經合作夥伴 吳學展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乾杯》給了我第二人生:40 歲的五月天還在唱人生與夢想,但台灣仍然需要他們 〉。)

延伸閱讀:

「當你覺得熟練,就得打掉重練」五月天無預警宣布閉關宣言
五月天貝斯手瑪莎:搖滾樂可能改變世界嗎?
不斷用「夢想」賺進人生金桶,五月天總能美夢成真的秘密是?
讓五月天連續三年到高雄唱跨年的幕後推手:史哲

【台灣下一個邦交國】只有兩棟建築的超迷你國家,揭開馬爾他騎士團神秘面紗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馬爾他騎士團──一個看似在以歐洲中世紀為主題的 RPG 遊戲或電影才會出現的組織,為何可以在沒有領土的狀況下成為主權,而它為何會與台灣關係密切?台灣在主權上為何還不如這個神祕的「國家」?(責任編輯:蔡沛宇)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今年三月富比世(Forbes)報導 台灣近來與歐洲的「馬爾他騎士團」(Sovereign Military Order of Malta)關係密切,並臆測雙方有建交的可能。報導中記者轉述馬爾他騎士團傳播部部長的說法:「基於雙方合作,我們對於發展及深化與中華民國的關係深具信心。」

馬爾他騎士團位置。擷取自維基百科

以人道活動為主軸的馬爾他騎士團,無論在外交或國際法上,都有相當特殊的地位。它與 106 個國家有邦交關係,有發行自己的護照、郵票、車牌。

擁有著義大利軍服且服役於義大利軍隊下的「特別輔助性志願部隊」, 馬爾他騎士團以「其他實體」(other entity)的身份,在 1994 年成為聯合國的觀察員。然而,它實際上卻是一個「沒有領土的主權國家」。

藉此機會,筆者將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討論,馬爾他騎士團──一個看似在以歐洲中古世紀為主題的 RPG 遊戲或電影才會出現的組織──是如何成為沒有領土的主權國家,而它又為何會與台灣──一個世俗性極高的非天主教國家──產生聯繫。

馬爾他騎士團的前身:聖約翰騎士團

現今一般多依據 1933 年美洲國家所簽訂的《蒙特維多國家權利義務公約》(Montevideo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States),以「人民、領土、政府、與他國交往能力」為一國主權獨立與否的判斷標準。若要探討馬爾他騎士團成為國際法上特殊存在的來由,則須從其相當於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勢力對抗的發展史來看。

談到馬爾他騎士團的起源,得追溯到西元 1023 年,當時來自阿馬爾菲公國(Duchy of Amalfi)的商人,獲得耶路撒冷地區的統治者埃及哈里發的允許後,得以在當地建立醫院,不分宗教、種族協助來往的商旅與朝聖者。

西元 1048 年,「聖約翰耶路撒冷醫院騎士團」(Order of Knights of the Hospital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簡稱「聖約翰騎士團」,即現今的「馬爾他騎士團」)正式成立。

隨著 1099 年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佔領耶路撒冷,聖約翰騎士團獲得分散於耶路撒冷的領土與財產,1113 年又透過教皇帕斯卡二世(Pascal II)的敕令,成為獨立的修道會。自此,除教皇外,聖約翰騎士團便不再受任何教會或世俗政府的管轄,無須繳納什一稅,還能獲得許多政治與經濟上的特權。

1120 年開始,除醫療與服務工作,騎士團開始發展軍事化組織,並在當時,成為西方在巴勒斯坦地區,所扶植的耶路撒冷王國(Kingdom of Jerusalem)之一股重要軍事力量。

西元 1291 年,隨著耶路撒冷的陷落,聖約翰騎士團撤退到賽普勒斯島(Cyprus),獲得當地國王賜予的柯洛西城堡(Kolossi Castle)為據點,並開始對伊斯蘭世界及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進行海上騷擾。1309 年,騎士團佔領了 12 個包括羅德島(Rhodes)在內的拜占庭帝國沿海島嶼,並以其為據點,抵擋穆斯林西進。

1453 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攻陷君士坦丁堡後,開始掃蕩小亞細亞及東歐地區殘存的基督教勢力。聖約翰騎士團在 1480 年,成功抵抗鄂圖曼帝國的攻勢,卻難以抵擋 1522 年鄂圖曼 20 萬大軍的來襲,七千名騎士團員堅守羅德島長達半年,雖成功削弱五萬名土軍,最後仍選擇撤返歐洲本土。

勒班陀海戰。圖片來源:HTTP://PPT.CC/LF55D

騎士團殘餘勢力遊居歐洲各地,直到 1530 年,奉教宗克雷芒七世(Clement VII)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Karl V)之命,他們來到了馬爾他島(Malta)。騎士團象徵性地向西西里國王「每年上繳一隻老鷹」,作為取得該島統治權的代價。

1565 年,聖約翰騎士團擊潰土耳其海軍的圍剿,1571 年又參與以西班牙無敵艦隊(Spanish Armada)為主力的勒班陀海戰(Battle of Lepanto),聲名因此大振,騎士團也進入了全盛時期。1651 年起,騎士團甚至統治過加勒比海上的四個小島,並於 1655 年賣給法國西印度公司。

喪失領土的馬爾他騎士團

1798 年,拿破崙在遠征埃及之際,順道入侵馬爾他島,騎士團所剩成員大多逃至俄羅斯,得沙皇保羅一世(Paul I)的支助庇護。多年後,雖然騎士團在馬爾他島的主權在 1802 年《亞眠條約》(Treaty of Amiens)中獲得英、法等國的承認,但 最後從法國手中奪得馬爾他島的英國,並沒將該島歸還至騎士團。

在 1822 年的維隆那會議(Congress of Verona)中 ,完全喪失領土的聖約翰騎士團,仍受到列強承認為「主權國家」。終於,1834 年輾轉各地的騎士團從教廷手中,在羅馬取得一棟建築物作為永久根據地,命名為馬爾他宮(Palazzo Malta)

1869 年,義大利政府給予聖約翰騎士團在馬爾他宮治外法權的地位,騎士團官員也享有外交特權,無疑是承認其主權地位。

喪失軍事功能的聖約翰騎士團,將心力大量投注在醫療與人道服務上,並再次活躍於兩次世界大戰期間。1961 年正式更名為「耶路撒冷、羅得島和馬爾他聖約翰主權軍事醫院騎士團」(Sovereign Military Hospitaller Order of Saint John of Jerusalem of Rhodes and of Malta)。

位於羅馬近郊,目前作為馬爾他騎士團外交部、駐義大利及教廷大使館所用的「馬爾他部」。圖片來源:GIORGIO MINGUZZI VIA FLICKR

目前馬爾他騎士團有兩棟享有治外法權的建築物,一為羅馬市區的馬爾他宮,二為以及在羅馬近郊目前作為騎士團外交部、駐義大利及駐教廷大使館的馬爾他部(Villa del Priorato di Malta)。馬爾他騎士團在 120 個國家設有大使館、辦公室及無數的醫療中心。

騎士團目前有 13000 名團員、80000 名志工以及 25000 名醫護人員。自 2001 年起,馬爾他騎士團與馬爾他共和國簽訂條約,向其租借不享有治外法權的聖安傑羅堡(Fort St. Angelo)上半層 99 年,作為騎士團維護其自身歷史文物及觀光收入的依據。

馬爾他騎士團與中華民國

騎士團官網記載,與我國第一次官方接觸為 2012 年 9 月。當時應前總統馬英九的邀請,馬爾他騎士團的外務大臣及醫務大臣率團來訪台灣,尋求在人道服務上的合作機會。記載表示,中華民國在國際上所進行的人道服務、醫療和技術指導,與騎士團在全球進行的活動高度吻合,雙方合作能助於世界和平與人道救援工作。

2013 年 12 月,我國駐薩爾瓦多大使館,透過捐助電腦等高科技儀器,參與馬爾他騎士團的援助計劃,解決鄉村地區醫療的資源不足。2014 年中,我國駐希臘代表處也協助騎士團救濟保加利亞水患以及重建學校。

2015 年,除了捐款資助騎士團在越南胡志明市痲瘋病醫院的照護計畫,我國也參與其駐塞爾維亞大使館所推動的災區兒童援助計畫。近年更參與騎士團援住非洲難民經地中海逃往義大利南部。

高層互訪上,前副總統吳敦義在 2014 年 4 月訪問教廷與義大利,參加教宗若望廿三世及若望保祿二世的封聖典禮時,也與位於羅馬近郊的馬爾他部的騎士團外務大臣會面。2014 年 10 月,前外交部長林永樂在馬爾他宮與騎士團財務大臣見面,提及雙方未來將在非洲、南美與亞洲等地深化衛生與醫療部門的合作。

2015 年 11 月,馬爾他騎士團元首費斯汀(左四)大教長應前總統馬英九的邀請訪問台灣。圖片來源:馬爾他騎士團官方網站

2015 年 11 月,馬爾他騎士團元首費斯汀(Matthew Festing)大教長率團偕同醫務大臣訪問台灣,還特別訪問我國衛福部以及國合會,商討未來在醫療衛生方面的合作事宜。

馬爾他騎士團是否可以被稱為「國家」?

最後,馬爾他騎士團究竟能否是「主權國家」?筆者希望花些篇幅來討論此國際法的定位問題。

在土耳其邊境協助敘利亞難民的馬爾他騎士團成員。圖片來源:馬爾他騎士團 FACEBOOK 專頁

從主權國家組成的四要素「人民、領土、政府、與他國交往能力」來看。其人民為騎士團的「騎士」(雖各自有其原始國籍);其政府為三權分立體制;高達 106 名邦交國家且在各地自主進行人道救援活動,能顯示其具有與他國交往的能力。

關鍵的是,在領土上,馬爾他騎士團在義大利的馬爾他宮與馬爾他部,不僅享有治外法權,在實際運作上,義大利對這兩個地方也不享有任何主權。馬爾他騎士團的主權平等地與環繞這兩地的義大利主權共存。只是這兩棟建築物要被稱為「領土」,恐怕也很有問題。

其次,基於馬爾他騎士團人道援助上的貢獻,聯合國 1994 年邀請它為觀察員。聯合國邀請時所用的名義並非「非會員國家」,也不是「國際組織」,而是「其他實體」。換言之,聯合國意識到,雖馬爾他騎士團具有一般國際組織沒有的主權獨立性、建立邦交的能力,同時仍欠缺被為傳統「主權國家」的要素。

從國際法的角度來看,對於馬爾他騎士團的國際法人格(international legal personality)1 看法相當分歧。有些學者認為,應該完全拒絕騎士團的國際法人格;亦有學者認為騎士團的國際法人格不是基於自身條件而擁有的,而是「基於某些特定理由被外加的」;也有學者認為騎士團享有類似國際組織的國際法人格;另外也有部分論者認為主權實體不一定要是主權國家,像騎士團從 1988 年到 2008 年邦交國從 49 個倍增為 100 個就是其獲得承認的例證。

1953 年,教廷發表敕令表示,為了確保馬爾他騎士團在世界各地的活動擁有主權機構(sovereign institution)的功能且為國際法主體,其享有特定權力但是不具備主權「字面意義」上的整套權利。

馬爾他騎士團在其 1961 年所制定的憲法第三條中表明「騎士團為國際法主體並行使主權功能」,官方網頁中也自稱為擁有 106 國及歐盟承認且互派使節的中立、公正與無政治性的(neutral, impartial and apolitical)國際法主體,並提到其運作與一般國家政府無異。

由此可見,馬爾他騎士團雖欠缺的主權國家要素,也並無因此被國際社會認為是「隸屬國家下的人道組織」、「跨國政府組織」或「跨國分政府組織」。其元首及政府官員訪問邦交國時,也享有相應的外交禮遇。發行的護照為大多數國家接受,郵票也能通行 56 國,包括與其無邦交的加拿大與蒙古。

整體而言,馬爾他騎士團普遍認為被有別於一般的「國際組織」。雖與其他「事實國家」(de facto state)相比,還欠缺相當多國家組成要素,但它在國際社會上的獨立性,和被承認的程度,卻遠比那些「事實國家」還高。

以國家元首規格歡迎馬爾他騎士團元首費斯汀的前菲律賓總統艾奎諾。圖片來源:馬爾他騎士團 FACEBOOK 專頁

筆者認為,無論是否看待馬爾他騎士團為主權國家,深化與擴大與其在人道活動上的合作,是對台灣相當有利的。這不僅為台灣在國際社會上爭取到朋友(或「友邦」)、增加國際曝光度,亦可為我國推行的國際援助活動,拓展更多的機會與空間,盡做為國際社會一份子之心力。

延伸閱讀:

(本文經合作夥伴洞見國際事務評論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台灣可能的邦交國?神祕的馬爾他騎士團 〉。)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