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台灣最後一個政治死刑犯:我經歷的二二八事件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我們有幸能夠聽聞如今最後的「二二八政治死刑犯」第一手的回憶錄。如今近九十歲高齡的陳明忠,曾在「戒嚴」期間兩度被捕入獄,是臺灣最後一個政治死刑犯,一共坐了21年黑牢。

他是真正跟隨謝雪紅革命的一份子,加入敢死隊、入霧社懇求原住民相助、最後孤軍襲擊國軍而入獄——

(責任編輯:林芮緹)

20160713155158892

文/陳明忠

1947年2月27日至5月16日,臺灣各地民眾大規模反抗政府,包括民眾與政府的衝突、軍警鎮壓平民、當地人對外省人的攻擊,以及臺灣士紳遭軍警捕殺,統稱為「二二八事件」。

這是臺灣現代史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之後臺灣緊接著實施長達38年的戒嚴,至少數萬名民眾在白色恐怖時期死亡、失蹤、監禁。

作為臺灣「統左」的代表性人物,將近九十歲高齡的陳明忠,曾在「戒嚴」期間兩度被捕入獄,是臺灣最後一個政治死刑犯,一共坐了二十一年黑牢。

他的一生,歷經日本殖民統治、「二二八」事件、五十年代白色恐怖,和黨外民主運動。

●  ●  ●

1947年2月28日,我還在農學院讀三年級。這天下午去看電影,晚上回學生宿舍,迎面碰到謝桂芳(我在高雄中學的學長):「你還去看電影啊?臺北都打起來了!」

接著臺北延平大學和台大醫學院的兩個學生來宿舍通報消息說,3月2日在台中戲院要召開市民大會,問我參不參加,我說:「當然去啊!」

第二天街上有很多人散發號召鬥爭的傳單,整個台中都鬧起來了。

3月2日,台中戲院裡人滿滿的。大家推楊克煌出來講話,他正講著,謝雪紅來了,他就介紹謝雪紅,一聽是日據時代反抗日本人坐了十幾年牢的人,大家就都很敬佩,推舉她做大會主席。

很多人跳出來講,群情激動。有人就喊:「講沒有用啦,去!」去哪裡?先去了警察局。警察局長立刻解除全體員警的武裝,把武器都交出來。我跟著到警察局,看見台中縣長也被捉來,跪在陽臺上,好像進行公審一樣。

因為貪汙,大家都很憎惡台中縣長,還有人大喊:「槍斃他!」

謝雪紅講:「他雖然壞,罪不至死。」有人又喊:「耳朵割下來!」謝雪紅說:「這也太野蠻了吧。不要吧。」又有人喊:「打他!」她說:「打可以。」就讓兩邊按著的人打他。謝雪紅對群眾還是很有控制力的,大家都聽她的。

很多人從警察局拿槍,我也拿了一杆槍。槍膛裡有黃油,這是保存槍的辦法,我在中學三年級的軍事訓練課上就學過,應該拿布伸進槍管裡擦,弄乾淨。但這時忘記了,拿到槍就走了。帶著槍和子彈回到農學院宿舍,但也不知道要幹什麼。

被擊中掃射,還撿回一條命

這一天,台中也成立了「台中地區臨時處理委員會」,並且把學生組織起來成立「治安隊」。農學院也成立了屬於處理委員會的學生治安隊,隊長是林秀棟,他是農學院僅有的臺灣人教授,羅東人(事件後被學校解聘,轉到延平學院任教,1950年被捕,判刑十年);副隊長是一個林姓學長。

3月3日,大家到市政府廣場談天,也不知道要幹什麼。

忽然國軍一輛卡車開過來,架著一挺機關槍,後面堆著沙包,看到人就掃射。我們趕緊趴下來,躲起來開槍。我專打車輪,打中了,但車沒停,稍轉一下就開走了。等車都沒了,我爬起來,發現跟著我來市政府廣場的陳保德(現在是愛之味食品公司的副董事長)不見了。回到宿舍見到陳保德,他說他從排水溝裡爬出去,先回宿舍了。

聽說國民黨的部隊集結在教化會館,下午有武器的人自動去攻,我也參加了。我日據時代受過軍事訓練,知道臥倒、跳起、進幾步。聽機關槍的聲音,知道什麼時候該臥倒、什麼時候該前進。

在教化會館,一個商業高職的學生看著我,我跳起來,他也跳起來,但我臥倒,他沒跟著臥倒,結果中了一槍,幾個有經驗的人把他抬走了。

攻教化會館的人有從東南亞回來的台籍老兵,有失業的人,多數有戰爭經驗。學生大都沒有打仗的經驗,死傷很多。

有個人提醒我:「你的槍有點奇怪喔,會發火花。」我也奇怪, 怎麼對方的火力都往我這邊來。突然意識到,啊,黃油,是我槍裡的黃油沒有擦掉。算我命大,被集中掃射也沒死。我後來才知道,那人是東南亞戰場回來的老兵,外號「老虎」。

這天,一直打到晚上,忽然一顆手榴彈落在我身旁三四米遠,我趕緊臥倒,它一直滾到我腳邊來,卻沒有爆炸。原來,這是日本留下來的手榴彈,日本的手榴彈和國民黨軍隊在大陸用的不一樣,要先敲一下再扔出去。國軍不會用,我撿回一命。

●  ●  ●

教化會館外面有圍牆,裡面二樓走廊上堆著一捆一捆棉花,用來擋火力,我們的槍打不進去。而且我們在平地,他們在高處,火力又強,所以他們損失很少。

守軍最後投降了,投降的大概有一百人,幾個年紀大的,就帶他們到學校集中管理。

我們攻的人,各方面的都有,搞不清楚有多少人,也沒有指揮,就亂打一通。但我看見一隊穿黑衣的,很勇敢,動作很迅猛,據說是埔裡來的少數民族。我後來去了埔裡才知道,他們的領導人是黃信卿,以前是台籍日本軍官,在東北做軍官。

國軍來了

台中市和近郊的一些機關都被市民佔領了——「二二八」時,整個臺灣大概只有台中被市民全面佔領。

農學院的學生負責守衛火車站。臺北來了通知,要槍和武器。我們的武器也沒那麼多,就用火車送手榴彈給臺北。

後來有個人來報信,才知道高雄很慘,希望我們台中派援軍去。我是高雄人,也想帶人去援助。

那時總共有三四十個人在火車站,但不太敢跟我去高雄。我就想到黑衣隊,決定3月17日去埔裡找他們。我到埔裡,看到幾個人還穿著那身衣服,拿著槍,我就問:「是攻教化會館的嗎?」他們說:「是。」我說:「我想去高雄,要不要去?」他們就說:「可以啊。」我說:「你們多少人?」一算,五六十個人,需要車子。怎麼辦呢?

第二天,我去找埔裡的區長。區長很客氣,還拿名片給我,我一看,張文環,不是那個日據時代很有名的小說家嗎?我問:「你是不是作家張文環?」他說:「是。」我說:「我看過你的小說啊。」他很高興。

他當時大約是能高區的區長,區公所在埔裡。但他告訴我:「沒有車。」

●  ●  ●

我決定回台中去調車,結果在埔裡的大街上碰到了謝雪紅、楊克煌。他們開著一輛巴士,後面裝著襪子、毛毯、蚊帳等很多東西。看見我,我還穿著教化會館裡繳獲的日本空軍的衣服,他們就說:「哎,學生來,幫忙幫忙。」

原來二七部隊要撤退到埔裡,他們先來,把教化會館裡的東西運過來賣,當經費。

他們問我在埔裡幹嗎?我說要帶少數民族去高雄救援。幫過之後,我就打算回台中,正好帶謝雪紅來的巴士也要回去,我們就一起走。路過草屯,碰到二七部隊的人,說:「國軍要來了,我們要撤退,你不要回去了。」我想,昨天出來還沒什麼事,怎麼一天之間就有這麼大的變化?我還是要回去。

他們又說:「你回去碰到國軍,帶著槍就麻煩了,不要拿槍。」我就把槍交給他們。

又有個人說,他們撤退時,火藥庫沒有來得及炸,拿鑰匙給我,讓我回去後把它炸掉。

死一樣寂靜的台中

我和巴士司機回到台中,發現整個台中是靜的,街上完全沒有人了。可能知道國軍要來,二七部隊又撤離,一般人都不敢出來,台中好像死城一樣,感受很不好。

回到宿舍,宿舍也是空的,桌上有林淵源留的一張條子,讓我到苗栗縣後龍鎮一個同學家裡,說他先去了,讓我也去。可是沒有車子,怎麼去?我打算先去炸火藥庫,到那裡一看,已經被流氓佔領了。

我一過去,他們就喊:「幹什麼?」我說:「我看看。」他們說:「看什麼?回去回去。」國軍進來台中之前,流氓先來「保護」。流氓是最快倒戈的,他們一般是無業遊民,之前攻教化會館之後,台中開始有人打外省人,就是一些流氓亂來。我曾見他們打一個孕婦,踩她的肚子。

我說:「打倒貪官汙吏,不是打倒外省人。」我有槍,就沖著他們喊:「再打我就開槍了。」他們就不敢打了。

●  ●  ●

之前和那個巴士司機分手時,和他約定了在一個地方等,要去埔裡也得坐他的車子。

我去炸火藥庫時,看到那些流氓倒戈,就擔心那個司機會不會也倒戈。本來也不認識,也不敢去約定的地方,決定走路去。

我帶著兩個同學,各再拿一支槍和子彈後出發,走到霧峰附近,聽到後面有車子來。就擔心是不是國軍來了?

當時整個台中沒有人,氣氛很肅殺,認為國軍隨時會來。但台中到埔裡,要走一天。我讓他們兩個在路邊蹲下,我去攔車:如果是國軍,我會給打死,你們就快跑;如果不是,我們就可以搭車走了。

我拿槍站在路上攔車,沒想到就是那個司機。他等我很久沒等到我,所以就開走了。他說:「怎麼你沒有來?」我說:「我怕你也叛變。」他說:「媽的!」

 △十八歲的我,憑著年輕和血氣與國軍對抗。 《悲情城市》劇照

△十八歲的我,憑著年輕和血氣與國軍對抗。 《悲情城市》劇照

十八歲,敢死隊憑著血氣上戰場

我回到埔裡後的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十九日,二七部隊開會。謝雪紅宣佈,二七部隊改為「臺灣民主聯軍」。有個新聞記者蔡鐵城(五十年代被槍斃)說:「埔裡是臺灣的重慶。」大家聽了很振奮,埔裡是重慶,就是革命的中心啊(就像重慶是抗戰的中心一樣)。大家朝天鳴槍慶祝。

謝雪紅去蘇聯學習過,有軍事知識,她知道埔裡守不住。只有烏牛湳橋這個地方可以守。國民黨的部隊來,一定會經過這個橋,他們如果沖過來,埔裡就守不住了。

謝雪紅想要把部隊帶到霧社去,山裡面可以打遊擊。她去霧社聯絡,霧社的鄉長高聰義說:「我們這裡的人,經過『霧社事件』,死了十之七八;活下來的小孩子長大了,參加高砂義勇隊,又死了三分之二;如果再參加這個,我們就滅族了,所以我們不希望你們來霧社。如果個別人要參加,我不反對。」

只有十幾個人跟著謝雪紅下山。

謝雪紅因為之前聽到我想要帶著埔裡的少數民族去支援高雄,就把這些霧社的少數民族給我帶,我後來跟別人說我們是「突擊隊」,實際上是敢死隊。霧社的少數民族十幾個,埔裡自願參加的人(平埔人)一二十個。

我當時只有十八歲,都不瞭解情況,就是憑著年輕和血氣。

我們在埔裡佔領了能高區署和員警所。國軍那時也進駐到二水、集集、水裡、日月潭,準備進攻埔裡。聽說國民黨要從日月潭攻來,我們打算先發制人,去攻打日月潭。古瑞雲做總指揮,分成三個隊行動,一個隊大概十幾個人。

到了涵碧樓,發現這裡已經空了,國民黨的部隊跑到日月潭的另外一個地方了。我們就往派出所方向走,當時是晚上,剛一上路不久,忽然他們的探照燈照過來,機關槍也掃射過來。我們趕緊臥倒,距離很近,但互相都不知道多少人。

總指揮古瑞雲說:「要馬上攻!」

我說,「情況不清楚,對方火力又那麼強,不能貿然進攻。」

他說:「現在不攻,等到天亮了,他們的援軍來了,我們就死定了。」我有些猶豫,他就說:「你怕死嗎?」我被他一激,就決定攻。

我打出手勢,全體敢死隊員就一起大喊「沖啊」,沖了出去。

沒想到,國軍聽到我們的衝殺聲,竟然落荒而逃。他們也搞不清我們多少人,什麼情況。原來他們也很害怕。這一仗我們俘虜了三個國軍,後來「警備總部」的檔案記載是俘虜了二百人, 這也成了我後來被通緝的罪證。

「你把我當好人還是壞人?」

攻完日月潭,我帶著我的敢死隊連夜趕回埔裡,還來不及休息吃飯,早上七點多,國軍又攻過來了。不管國軍從哪兒來,要進入埔裡,都得通過烏牛湳橋。

當時腦筋很簡單,也沒有真的打過仗,我們就守在那裡。烏牛湳橋前後有兩塊山丘,當時是我帶敢死隊十二人守著靠埔裡鎮的一邊,黃金島帶人守另外一邊。

一直打到下午四點多,忽然有顆子彈從另一側打過來,從我左邊腋下擦過胸部,我只覺得一陣灼熱。我想怎麼子彈從側面來?回頭一看,原來對面的黃金島已經撤退,國民黨的軍隊從三面上來了,我們被他們包圍了,於是就趕緊撤退,身邊只剩下敢死隊的五個人。我們匍匐前進,溜下山去。

我是最後撤退的,我記得很清楚。我躺在那裡都被打了一槍。我們回到武德殿,發現沒有人了,謝雪紅他們都不見了。

我才知道他們撤退了去小梅基地,有條去東勢的山路可以走,但我不是台中人,不知道怎麼走。我的隊員、霧社的少數民族說:「我們回霧社吧。」

我腋下被打了一槍,受了傷,先在埔裡看醫生。那個醫生給我敷藥,手直抖。我給他錢,他也不要。他說:「我是醫生,不管好人壞人我都救。」我還想逗他,問他:「那你把我當好人還是壞人?」

後來到霧社,有個張新漢醫生繼續幫我治療,他本來是基隆人,得了肺結核,來霧社養病,因為這裡空氣好,鄉長就讓他當衛生所所長。白色恐怖時他也被捕了,在監獄裡我們正好同一個房間。我問:「你為什麼進來?」他還不好意思講,原來是因為給我治療,但他沒有被判罪。

打了敗仗,賽德克人要自殺

快到霧社的時候,路邊有片林子,我們之中的一個人,是霧社的賽德克人,拐了進去,我以為他要小便,我也去,結果看見他在林子裡,槍抵著下巴,要自殺。我說:「你幹什麼?」 他說:「打了敗仗,沒臉見人。」我說:「我們也不是故意打輸的。」

到了霧社,我們找到鄉長高聰義。高是布農人,有個日本名字叫加藤,是日據時代日本人的養子,算是我農學院的學長(他念書的時候,還叫臺灣帝國大學附屬農林專門學校,我念書時,改為台中農林專門學校,光復後才改為省立農學院)。

戰爭時,高聰義參加高砂義勇隊,被派到菲律賓小島上,在那兒居然語言差不多通,他覺得很奇怪(後來才知道,少數民族和菲律賓土著都是南島語族的人)。我帶著農學院的兩個同學,躲在高聰義家,從他那兒才知道謝雪紅曾經來找過他,和他講想撤退到霧社打遊擊的事。霧社的副鄉長是個平地人,叫劉錦焜,想在山上做生意,高聰義不允許,他一直懷恨,現在正好有機會了。

我們那時每天喝酒,「二二八」怎麼打也都講,他都聽到了,就去告密,說高聰義通匪,窩藏我們。國軍來抓人,我就換下空軍軍服,逃離霧社,打算回台中去。

走到霧峰時,肚子餓得不得了,看見小吃店,聞著真香。我身上只有一碗面的錢,想,算了,把它吃掉。

人一輩子,很可能會不小心無意做了壞事。比如我走的時候,槍彈來不及處理,藏在高聰義家的屋樑上,後來國軍搜出來,給他惹了不少麻煩,那是無心做的壞事。

也有明明知道不對,還要做,就成一輩子心病。在霧峰這個面店,一碗面眼看要吃完了,肚子還很餓,我就把腋下的毛拔幾根,放進去,叫老闆來看:「怎麼這樣,這麼髒?」老闆說:「對不起,對不起,再換一碗。」這是明明知道不對,還是做了。這一碗面想起來內疚,一直記到現在。

我第二次坐牢出來,有個日本朋友來,她要去霧社找高聰義,我說:「你問他認識陳明忠吧?」晚上高就打電話來了。後來我們見面喝酒,他就說:「媽的!你走的時候槍藏到天花板上也不告訴我!」我說:「對不起,太匆忙,來不及啦。」後來他為此受到情治人員的監視和騷擾。

(本文經合作夥伴觀察者網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灣最後一個政治死刑犯:我經歷的二二八事件 〉。)


你所不知的乾隆:他是全世界寫最愛寫詩、也是最深情的皇帝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清朝盛世的皇帝乾隆以諸多德政為名,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他還是全中國寫最多詩的人!平均每天寫超過一首詩,雖然他的詩不像其他文人那麼有名,但還是有值得大家一讀的作品,這篇文章就介紹乾隆皇帝身為詩人不為人知的一面。(責任編輯:黃筱雯)

26634192
圖片取自中央社

乾隆的諸多世界第一中,有一個很有意思:他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他一生作詩四萬一千八百六十三首,而《全唐詩》作者兩千兩百多位,一共才四萬八千餘首。他壽命八十九,折合三萬兩千多天,除去童年,能用來寫詩的不到三萬天,平均每天寫詩超過一首。世界第一,當之無愧。

乾隆作詩,「下筆千言,倚馬可待」,有時一天可以寫十幾首。比如乾隆三十六年遊覽昆明湖,他不到一小時就寫了八首詩,平均七分鐘一首。他專門寫了一首詩記載這個小小紀錄的出現:「舟行十里詩八首,卻未曾消四刻時。」(《禦制詩二集》)。

然而藝術作品的質與量往往成反比,從血管裡流出來的是詩,從自來水裡一擰就出來的,只能是自來水。

由於平均每天寫兩首詩,乾隆一生的大部分詩作不過是「分行的日記」,隨手記心情記風景記事件而已。電視連續劇《宰相劉羅鍋》中有這樣一個片斷:乾隆率大臣們遊園,詩興大發,順口吟道:「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十一片……」吟到這裡,突然卡殼了。幸好劉羅鍋在側,繼上一句「飛入草叢都不見」,才完成了一首禦制詩。

事雖誇張,卻唯妙唯肖地摹寫出乾隆許多「禦制詩」的「創作」過程。事實上,為了記日記方便,他什麼時間都可以寫詩,什麼事都可以入詩,為了押韻對稱,任意增詞減字,創作出了不少中國詩歌史上最沒有詩味的「詩歌」。比如乾隆四十一年,他曾經寫下了這樣一首一般人無法讀懂的「詩」:閣報例應隔日至,均稱二寸雨欣滋,然斯乃謂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頭兩句,對歷史特別熟悉的讀者也許能猜出大概意思:在巡幸路上,內閣每隔一天送給皇帝一次閣報,通報國家大事小情。今天的閣報上說,十八日北京下了二寸的雨。可是後兩句如果不看詩注,任您多麼淵博,也不可能讀懂:過幾小時,皇帝又接到了河北地方官的報告,說十九日河北下了四寸的雨。北京所報是十八日的事情,看來當時他們還不知道第二天的雨勢更加喜人啊!

當然,任何事情總歸會有例外,在寫作四萬多首平庸作品的過程中,乾隆皇帝也捎帶著寫出了一些情真意切的感人之作。不過,這些作品大多圍繞一個主題,那就是「悼亡」。比如下面一首:

其來不告去無詞,兩字平安報我知。
只有叮嚀思聖母,更教顧復惜諸兒。
醒看淚雨猶沾枕,靜覺悲風乍拂帷。
似昔慧賢曾入夢,尚餘慰者到今誰?(《御制詩二集》)

一個獨眠之夜,皇帝突然夢到了死去的妻子。悄然而來,驀然而去,只是告訴他,她在那個世界裡過得很平安,囑咐皇帝不要惦記。除此之外,就是打聽婆婆和孩子的情況,叮嚀他用心照料。

一覺醒來,皇帝已經淚透枕巾,只聽到風吹帷幄的聲音,更襯托出子夜宮殿的寂寞悲涼。皇帝不禁悲問:當初慧賢皇妃去世後也曾入我夢,不過好在夢中哭醒後,還有你在身邊溫柔地勸慰。如今,再也沒有你這樣的人可以安慰我,我只能一個人在漫漫長夜承擔痛苦……

這首哀婉動人的詩,真切樸實,不輸於蘇軾的「十年生死兩茫茫」。其中透露的情味,更像是愚夫愚婦相濡以沫的平淡至真,而不像擁有三千粉黛的皇帝所做。這首詩證明,乾隆確系一深情之人。

這首詩,就是寫給他的結髮妻子孝賢皇后的。

(本文書摘內容摘錄自《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管理與統御的潛規則》,由合作夥伴圓神書活網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出處:〈乾隆皇帝的十張面孔:管理與統御的潛規則〉首圖來源:中央社)

【你不知道的台灣民間英雄】比起「黨國英雄」蔣介石,他們對台灣的付出才該被記得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說到台灣的民間英雄,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是義賊廖添丁。PTT鄉民就舉出了幾個不為人知的台灣民間英雄,雖然從不曾被記錄在課本裡,但他們做的事絕對值得被每個台灣人記得。(責任編輯:黃筱雯)

2530044890_a3949d8818_z

小弟讀過一點書,雖只是塵世中迷途小書僮,但知台灣英雄絕不只是「義(?)賊」廖添丁。

要論台灣英雄,過去現在未來之三世、諸佛、為台灣人之幸福而打拼的每個人都有資格,不過在PTT有限的篇幅裡, 我們仍可以先挑幾位來當作尚未開始的 「台灣英雄傳」序章前的序章。

故事從台澎諸島歷來皆是殖民政權說起, 這句話當然破梗了,此乃開門見山破題法, 小書僮在下小弟我偷學竹野內桑的: 是說,國民(黨)政府也是殖民政權, 而時值公元1947年, 亦即麥帥一般命令第一號頒布後蔣政權代管台澎的第三年, 嘴皮上宣稱不揩油的「祖國」 政府總是能讓日本移交的財產清冊與經費都快速耗損消失 (這是火耗是火耗!絕不是貪腐,貪腐只會發生在非國民黨身上)。

更因米糧各種物資大量輸出到中國支援國共內戰而經濟敗壞, 台島熱血青年壯年乃至中年們都無不既憂心又憤慨, 在這大時代裡的台灣英雄們已紛紛在歷史舞台的位置上standby, 且讓我們隨意地抽樣幾個真台派:

王育霖

在東京大學法學科畢業後參加日本司法人員考試, 取得司法官員資格,是日殖時期第一位台籍檢事。 戰後,王育霖回台擔任新竹市檢察官,積極打擊囤積走私等案件, 在偵辦「粉蟲」案的過程中,發現貪汙救濟奶粉案的主謀根本是新竹市長郭紹宗少將。屢次傳喚郭卻不到之後,王檢帶著警察去市府捉拿郭,豈料,警察到達市府後竟聽命於郭, 反包圍王育霖並搶走他手上的證據!二二八事變爆發,王育霖預料將會遭受報復而試圖逃跑, 但最終失敗被捕並囚禁於西本願寺, 三月底即被處死、棄屍淡水河,未能尋獲屍首。(日劇HERO利久生公平都沒做到送命的程度呢!)

附帶一提,其弟王育德是東京大學語言學博士, 專研台語、客語、(中國)閩語, 現在不時有人說台語之稱是福佬沙文, 或者台語=閩南語的說法,在王育德博士的著作都可以找到反駁的參考資料。

湯德章

年幼時很困苦,因此在年齡不足時就去報考警校(台北警察練習所), 雖條件不符但成績太優異而被破格錄取, 任職後最高升到警部補, 此期間曾偵辦日本醫師開車撞死台灣人的案子, 且力主追究到底, 造成幫日本醫師脫罪的日籍上司不斷打壓,於是辭職並考入東京中央大學,之後通過日本文官行政科與司法科考試, 1943年回台灣擔任辯護士(執業律師)。

國民政府代管(所謂光復)後曾邀湯德章律師進入政府體系, 湯說:『當中國官,在心理上要做貪汙準備,我不願埋沒自己的良心。』湯律師積極宣揚民主思想、保障(一般人民)人權, 為了實踐理念甚至親自入政參選候補參議員, 被推舉為1947過渡期三位台南市長候選之一。「國軍」21師清鄉進入台南時立刻就要逮捕湯德章, 但是湯仍有警察時期的武功底子,一方面頑強抵抗(「我要打十個!」乘以三), 一方面爭取時間銷毀台南市菁英與學生名冊,因為當時國民政府認為參與治安維護工作的民間台灣人都有叛亂嫌疑。

湯律師被捕之後,被倒吊刑求到肋骨全斷, 再經歷遊街示眾、 公園槍決、子彈爆頭、 曝屍三日。

簡吉

思想左傾,被後人稱為「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 他在1925年的佃農爭議事件後辭去教職,為組織鳳山農民組合奔走,之後與楊逵、趙港合作組織「台灣農民組合」, 向日本眾議院遞交抗議書。

於’26~’29年間設立「社會科學研究會」,教育民眾關於土地與改革的相關知識,並與謝雪紅等台灣共產黨員來往。一九二九年被捕,服刑出獄後繼續抗爭,三一年再度被捕判刑十年。

國民政府代管台灣時, 簡吉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高雄分團書記」,但是在四七年二二八之後,與共產黨員組織反抗國民政府的武裝民兵,原稱「台灣民主聯軍嘉南縱隊」(其下有八個支隊),後改為「台灣自治聯軍」,前述的「國軍」21師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圍剿自治聯軍。一九五零年簡吉被捕, 最後於台北馬場町(青年公園旁邊)槍決。

高一生

是鄒族人,原名Uyongu\’e Yatauyungana, 其生父過世後被日籍警部收養,改名矢多一生,是鄒族第一位接受高等教育(保送臺南師範)的學生。矢多一生讀普通科與演習科期間展現很高的文學與音樂天分,甚至在俄國語言學家聶普斯基來台期間協助田野調查, 之後編寫台灣鄒族語典。

日殖時期在達邦教育所任教同時兼任巡查的矢多一生努力改善族人的公共衛生、推廣新知、培育鄒族人接受高等教育。戰後,他擔任國民政府的首任「吳鳳鄉(現在的阿里山鄉)」鄉長。 二二八後,率領原住民組成高山部隊守護家鄉, 一邊維持嘉義市區治安, 一邊與嘉義民兵合作對抗軍隊。與民兵合作時曾圍堵水上機場四天阻止軍隊增援,但是其後與民兵「主和派」不合退出,原住民退回山區。

之後由於樂信瓦旦(漢名林瑞昌)的力保免於被捕,但是1952年時與雅巴斯勇優路拿納(漢名湯守仁)、 樂信瓦旦等多位原住民領袖一起被國民政府以叛亂罪名槍決。 高一生的長女高菊花女士,也因黨國權貴的各種壓迫(含性)而經歷苦難的一生。

相對於課本上,蔣介石蔣經國孫運璿等「黨國英雄」的清廉、勤政、愛民與天縱英才無所不能,上述隨意抽樣的台灣英雄似乎顯得很「失敗」,尤其是相信國民政府卻被國民政府奪命最為諷刺,但在下小書僮認為台灣英雄不必是完美神人, 只要台灣人能夠基於事實知道,某位英雄在何時何地何事有所貢獻,其他方面雖有缺憾, 但後世應透過省思以避免重蹈覆轍, 這才是「真相使人自由」的深意。

推薦:《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

(本文經原作者MrVector (向量先生)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問卦] 台灣除了廖添丁外還有其他英雄嗎?〉。首圖來源:Mike Ensor,CC Licensed)

【12/5 直播】「青鳥書店」正式開幕!聽她告訴我們她會在華山映照怎樣的城市光影

$
0
0

1205

台北文青打卡新聖地:華山藝文特區玻璃屋裡的「青鳥書店」,它今天(12/5)正式開幕了。(>> 認識青鳥書店

青鳥期待透過獨立思辨的書和文字,運用在松菸閱樂書店成功的書媒體模式,運用科技與智慧城市的力量開拓傳統書業的多元新契機。書店自10月1日試營運開始至今,場地的18坪講座場地於上週首度舉辦華山戶外實境轉播,讓容納量逼近200人次,證明小眾的哲學題目也能透過新媒體創造大擴散。

今天晚上她要用「詩意樂界 x 城市的光影」這場美麗的活動/網路直播正式和大家見面。

【12/05 詩意樂界 x 城市的光影】

12/5 晚上 7:45,邀請您打開 BO 收看直播
一起來聽、來看青鳥書店告訴我們
她要在華山映照出怎樣的城市光影

(本文即為直播入口,活動當天會嵌入直播畫面)

活動探討主題:
1. 以青鳥書店作為原型,創造市民之城市文化
2. 文創場域提供者、社會設計實踐者及建築領域選書人代表的公民角色
3. 書店至整體華山的延伸思考,凝聚關注生活、社會的能量
4. 透過生活遭周遭的關注度,將空間的營運設計拉至社群層面
5. 上了華山,就跨進世界 – 由真實文化的佈局開始啟動華山,跨出新的一步

活動與談人:
王榮文
1975年創辦遠流出版社,希望建立「沒有圍牆的學校」,多年來透過出版這個平台,提供讀者「一生的讀書計劃」。領銜經營「華山創意文化園區」,現任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

李清志
是一名都市偵探,專職建築與城市觀察,專長領域為建築歷史、都市空間文化、科技與空間研究,熱愛旅行、攝影、電影。現任FM 91.3 「建築新樂園」節目主持人、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副教授,為商業週刊建築專欄作家,著有《鐵道建築散步》、《建築異型》、《都市偵探學》、《靈魂的場所》……等書。

蘇民
CxCITY 從我到我們召集人。從近期的optogo外帶國家館、Taiwan Redesign、Citizens of Tomorrow未來市民、倫敦設計雙年展台灣館,CxCITY以不限特定專業、年齡與價值觀限制的跨領域多面向組織自居。以聯合策畫的方式跨界尋找合作,致力於建立群眾與都市間溝通的平台。

【歷史解密】川普稱蔡英文為「台灣」總統有啥不對? 對美國政府來說中華民國就只是個冒牌貨!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日前川普以「The President of Taiwan」稱呼蔡英文,不少人無法理解,為什麼川普不說「The President of ROC(中華民國)」?白宮出來說一個中國政策是要打川普的臉嗎?

其實「中華民國」在美國的定義中早已不被承認,那麼身為臺灣人,你該做的就是認清事實,努力讓臺灣從一個被模糊定義的泥沼中跳脫出來,才有機會能立足於國際。(責任編輯:蔡沛宇)

台灣回憶探險
圖:1979年美國洛杉磯當地支持中華民國政權人士抗議美國放棄承認中華民國轉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在2016美國總統大選勝出的川普,與臺灣民選領袖蔡英文通電後,於臉書及推特貼文披露此事,並以「The President of Taiwan」稱呼蔡英文,之後白宮出面重申「一個中國」政策。

相信應該不少人無法理解,為什麼川普不說「The President of ROC(中華民國)」?白宮出來說一個中國政策是要打川普的臉嗎?其實若搞懂這些東西的來龍去脈,就會知道這些用詞是理所當然,而且也不互相牴觸的。

事情回到二戰後的局勢,國共內戰、中國國民黨及其代表的中華民國政權潰敗逃來臺灣,在韓戰爆發的國際局勢下得到美國支持。之後中國共產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質統治中國,流亡的中華民國寄生在臺灣續命宣稱自己才是中國正統,隨著時間過去,國際間也無法再睜眼說瞎話,中華民國政權被踢出聯合國(1971,名義上自己退出),到了1979年,美國也終於轉而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與其建交。

從此刻起,中華民國在美國的定義中已不被承認,也就是所謂的「一個中國」政策(簡單來說就是世界上唯一合法代表中國的政權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美國已不承認中華民國,為了和臺灣實質往來,於是又制定了「臺灣關係法」。裡面所有提到中華民國的地方都會附註「1979年1月1日以前」、以「美國在臺協會」取代部分使館功能,並定義了「Taiwan」是什麼:範圍為「臺灣島及澎湖群島」(the islands of Taiwan and the Pescadores。出自原文 Definitions ,Section. 15. )

並視需要包含此範圍內的人民、公司及根據適用於這些地區法律而設立的其他團體或機構、及1979年1月1日以前美國承認為中華民國的臺灣統治當局,及接替的統治當局(含政治分支機構)。

所以川普用「The President of Taiwan」而非「The President of ROC」來稱呼蔡英文(「Taiwan」並不等同認為是國家,定義可參考上述臺灣關係法),而白宮當然也會重申一個中國政策(只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中國合法政府)。至於「中華民國」在1979年1月1日之後,在美國眼中就是中國的冒牌假貨了。

#以上為美國觀點

當臺灣人抱怨為什麼不被國際承認想為「中華民國」力爭時,很多人以為自己是在為「臺灣」爭取承認,實際上爭的卻是「讓被認為是假貨的中華民國取代中華人民共和國變成真貨」。如果臺灣依然被中華民國統治「維持現狀」,這樣的現實,恐怕是無法改變的。

延伸閱讀:
中華民國 = 臺灣?
臺灣關係法完整原文

(本文經原作者台灣回憶探險團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由川普臉書及推特貼文看美國觀點下的「Taiwan」與「中華民國」〉。首圖來源:台灣回憶探險團

台灣銅像就是一本政治史,象徵時代與政權的興起與終結

$
0
0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看著台灣古蹟,總有幾分苦澀湧上。

國民黨政權下的摧殘,許多古蹟成為國民黨政府手中覺得棄之可惜又嫌麻煩的雞肋,有需要就搬來搬去、拆去焚毀,沒有用途就隨意棄置。而遍地皆是的銅像則是象徵每個時代政權耀武揚威的功勳,更是無所不在的威權。

(責任編輯:林芮緹)

 

2016-12-08_160306

省政府通令毀滅日本遺留之神社文物、公家機關卻需仰賴日式宿舍

二次世界大戰後不久,中國大陸國共內戰,國民政府兵敗撤退來臺灣,當時臺灣各級政府,從中央到地方,下達公文通令各縣市要消滅日本殖民統治餘毒。

在生活面上,逐漸要求受日式教育的人民禁說日語,雖然官員仍沿用日本宿舍,許多在大陸歷經八年抗戰的人來臺,不得不住進日本宿舍並且體會「榻榻米」 ;卻在建築保存上,對於日本在臺建立的一百三十多座神社,僅留下二、三座改為忠烈祠,保存較完整者,僅有桃園神社、淡水神社以及嘉義神社,其他如臺北圓山臺灣神社則整座拆毀,其舊址改建為今日之圓山大飯店;臺北建國中學前的建功神社也改為中央圖書館,並把神社改為覆琉璃瓦的中央圖書館,在當時確實也花了不少心思,但畢竟不倫不類。

日本在臺灣的建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日式宿舍,這些佔地頗大的日式宿舍極難拆除,而當時來臺的政府官員需要宿舍,任職於學校的教職員也有大量的住宿需求,例如當時臺灣大學的教授:沈剛伯、梁實秋、方東美、臺靜農等人皆住在溫州街、青田街、銅山街以及臨沂街的日式宿舍裡。

近年被臺北市政府列入古蹟的臺灣經濟發展要人—李國鼎,其故居也是一棟木造的日式宿舍。國府要員在大陸深受日本侵凌,來臺後卻不得不仰賴日式房舍,顯露出一種歷史的無奈與諷刺。此外,當時也下達通令,要消除日本年號,連寺廟龍柱上刻有明治、大正、昭和等字樣的落款皆要清除,許多寺廟只好將年號塗以水泥。

近百年來臺灣銅像實即政治史的忠實寫照

在日本殖民治理臺灣的時期,以歐洲巴黎及維也納的都市計畫為典範,在臺灣各處設立圓環,例如今日臺北的西門町圓環、北門圓環以及東門圓環等。圓環中間通常樹立雕像,總督兒玉源太郎以及有名的民政官後藤新平、祝辰已皆有雕像樹立在臺北街頭。

二次大戰之後,雕像面臨被毀壞的命運,有的雕像被拉倒丟棄,銅製品則將其熔化,較好的下場是被收藏在博物館內。

在眾多毀壞的雕像中,有一尊名為巴爾頓(William Kinninmond Burton,1856-1899)的自來水專家雕像。自來水是一座城市進步的指標,當時的飲用水需要從很遠的地區引來,並且使用幫浦,打上之後引水到淨水池消毒,再抽到山上的水塔,以口徑不同的水管配給於需要的地區,這樣的工程是相當浩大的,可見巴爾頓對臺灣早期自來水系統工程貢獻之大。

巴爾頓的雕像原本放置在自來水博物館前院,但是卻被不知情的遷臺國民政府給毀壞,實為可惜。

此外,原本座落在西門町圓環的民政官祝辰已雕像,也僅剩下一面以花崗石雕刻的美麗石座,這面石座最後被搬運到中山堂前,放上出自嘉義雕刻大師蒲添生之手的孫中山先生站立銅像。

而今日監察院對面,原本有一座圓環,兒玉源太郎的雕像擺置在其中,戰後更換為蔣中正總統雕像,其後又因為要施作地下道,所以又將雕像移至他處,最後遷至新公園,在新公園被更名為二二八紀念公園之後,石座又因為要建立二二八紀念碑再次被移除,近百年來臺灣的銅像實即政治史的忠實寫照,誰當權誰就有雕像。

銅像的上臺與下臺,猶如政治人物的更替,可作如是觀。

古蹟逐漸崩壞於無意識的不知不覺年代

清朝時代所遺留下的古蹟,對於1950年代的政府或民間是毫無感覺的,歷經動亂年代的人們無法認知什麼是臺灣的傳統文化,特別是孔廟,在清朝時代的孔廟(文廟)都是設置在城內,但現在城市裡寸土寸金,許多孔廟就因地皮轉移商業利用而被移往郊外。例如新竹孔廟原在市中心,但卻被移至新竹東門外動物園旁;而宜蘭孔廟則被移到北門外。

孔廟何以能首當其衝輕易被移走?因為在當時,其他的廟宇,如:天后宮、關帝廟、觀音寺或王爺廟等皆屬民間私人團體所有,除了組織管理委員會,有的甚至成立財團法人,政府不易將其驅趕;反之,公有的孔子廟相較之下,在程序上所受到的阻力較小,無人有異議。

當時,不僅社會大眾,連執政者都缺乏文化及空間敏感度,文化界人士也忽視其為歷史見證的作用,連雅堂在《臺灣通史》書中早已指出,要滅國之前先要毀史,直到1970年代彰化孔廟又將面臨拆遷的命運時,才有人警覺到保存古蹟在原址的必要與正當性。

【BO精選活動】

城視城事——從華山開始,談城市記憶
活動時間|12/26 1900-2100
活動地點|青鳥書店
與談人|凌宗魁、鄭培哲
主持人|蘇民

(本文摘錄經「典藏藝術家庭 」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百年古蹟滄桑:臺灣建築保存紀事》。)

台灣建築裡的秘密:從天后宮到行天宮,每間寺廟都是活生生的台灣移民史

$
0
0

【為什麼挑選這本書】

了解台灣除了研究歷史典故,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建築。實際上台灣擁有不少相當完整的「閩南聚落」的型態——每個地方必定擁有一間寺廟,而且數量相當多。不僅如此,台灣的建築,更是活生生的台灣移民史。

(責任編輯:林芮緹)

2016-12-09_191456

「閩南」顧名思義,指的就是福建南部,但是究竟其如何界定,一直甚為籠統。

根據《閩南人》一書的定義,閩南「乃指福建南部操閩南方言的諸縣,包括昔日漳州府屬的龍溪、南境、詔安、東山、平和、長泰、海澄、漳浦、雲霄、華安、龍巖、漳平、寧洋等十三縣,以及泉州府屬的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門等八縣及廈門一市。」在古代,閩南地區應與福建大多數的地區一樣,為百越文化之地。直至唐朝,大批移民遷入,閩南才融入漢文化。

不過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閩南地區逐漸發展出與其他文化地域明顯不同的文化特徵。台灣住民的祖先,主要是來自於福建及廣東的移民,雖有各自不同的祖籍,但基本上分屬於兩大族群﹕閩南與客家。閩南人主要是來自於福建的泉州與漳州,客家人則主要來自於廣東的潮州、惠州、嘉應及閩西之汀州地區。

台灣傳統聚落與建築是台灣早期移民的一面鏡子,反映了台灣當時的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變遷。移民的原鄉以閩南最多,建築自然以閩南建築為藍本而發展,形成了閩南傳統式樣。

什麼是閩南傳統式樣

閩南傳統式樣可以說是在考量閩南地域特徵,且在尚未受到外來文化影響之下,傳統匠師表現出來的風格。

地域文化的形成,事實上存在著一些觸媒,其中地理特徵、語言與宗教信仰與儀典都可以用來檢視閩南文化。不過因為閩南地域環境多變,有沿海地區,平原地區,也有山嶺之地,因此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特殊的地理特徵是一個地域得以和另一個地域有所區別的基本因素。因為聚落的分佈、資源的取得與民生物資的分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取決於該地域的地理特徵。

閩南地區位居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境內山嶺頗多,位於台灣海峽對面的台灣也是山多平地少,又是海島;因而閩南地域可以說是山海交會之境,形成較為特別的地理特徵,進而影響人民的生活習慣與經濟生產,也影響到聚落與民居的擇址與配置,更會在宗教信仰上兼容有山海之神,產生許多不同類型的廟宇。

在多變的環境中,閩南地域出現了不同形態的聚落,有漁村、農村、市街,亦有土樓之類的特殊類型。聚落都會以自然地形地貌為主要考量,其中風水佔有很重要的角色,再以人造環境的考量因子加以修正,因此閩南地域絕大多數的聚落都是依地理特徵而形成的不規則形狀,如泉州、金門、澎湖、鹿港、淡水都是佳例。

即便連有城牆的聚落形狀仍然都是不規則者居多,如台南與泉州都是很好的例子,這與中國大陸北方城鎮以規則形制為多,有著明顯的差異。在不規則的整體環境中,閩南人於是再置入較規則的人造物(包括民居、祠廟與象徵物),以確保軸線方位的傳統觀念依然存在。

由於獨特的宗教信仰與儀典,再加上強烈的宗族色彩,閩南地域中的另一個特點就是寺廟與祠堂的數目眾多,在聚落的天際線中形成高潮。在各種類型的聚落中,寺廟不但是聚落信仰中心,也經常是居民一般日常生活的活動中心,民眾與寺廟間的關係,不只是信仰上而已,還有生活上的。

由於中國大陸在文革時期許多寺廟都遭到關閉或破壞的命運,所以台灣反而成為閩南地域民間信仰密度最高之地區,神明也十分多樣。除了傳統佛教與觀音菩薩外,媽祖信仰及保生大帝信仰可算是最受歡迎的神明。台灣的王爺信仰及鄭成功信仰也都是閩南文化中極為特別者。

當然,重視血緣而形成的宗族組織也影響到宗祠設立的風氣,使聚落中多了鄉親可以集會的空間。

另一方面,閩南聚落中也經常出現如五營之類的厭勝物或如金門風獅爺及安平劍獅之類的象徵物,對於聚落中的超物質層面,也提供了另一種力量。雖然擁有很多文化觸媒,但因為受到諸多因素之影響,閩南地域建築的表現也呈現出非常豐富的面向,要定義出一個清晰固定的閩南傳統式樣並不可能,但卻可能歸納出一些共同的特徵。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建築的發展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的發展,與十七世紀以降華人移民歷史有著密切的關係。

1661年(明永曆15年)春天,鄭成功率領大軍登陸鹿耳門,荷蘭守將在堅持數天之後終於獻城投降,結束了荷蘭人在台灣之統治,府城台南之歷史邁入明鄭時期,也開啟了閩南傳統建築在台灣的發展。

鄭氏治台後將赤嵌地方改為東都,並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1664年(明永曆18年),鄭經改東都為東寧,並陞二縣為二州,曾設立了所謂「十字街」,把市街分成東安、西定、寧南、北鎮四坊,但實質環境只能算是一種初具雛型之傳統聚落,還稱不上有「城市」之概念。

而且因為明鄭時期之移民是屬於初期墾殖,經濟上較為拮据,不太可能花大筆錢於建築之上,所以房舍多數為簡單的建築原型,亦可能參酌原住民之建築,就地取材而建。

1683年(明永曆37年,清康熙22年)八月,鄭克塽降清,明鄭成為歷史。翌年,清廷改承天府為台灣府,轄台灣、鳳山及諸羅三縣。治台初期,清廷對移民台灣採消極政策,一則海禁,一則山禁,但是人民仍用盡各種方式,甚至是冒著生命危險,希望能渡海到台灣這片新天地來開創。

1698年(清康熙35年年)施琅去世,禁令漸弛,雖然清廷重申禁令, 但仍舊無法阻擋一波波渡海的人民。這一批渡海來台之台人祖先逐漸在台灣建立起較大之聚落。直至清嘉慶年間,台灣已有不少城牆城鎮之興築。

嘉義縣城建於1704年(清康熙43年)、澎湖廳城建於1717年(清康熙56年)。然而直到1721年(清康熙60年)朱一貴事件發生之前,雖然有許多人力陳要在台灣多建城池,但清廷怕台灣殘留之反清復明之士會奪城作為據點,所以一直未曾允諾。康熙晚期,台灣各地建城之需求已不可擋。

鳳山縣城建建於1721年(清康熙60年)、台灣府城建於1725年(清雍正3年)、彰化縣城建於1734年(清雍正12年)、淡水廳城建於1733年(清雍正11年)、葛瑪蘭城建於1811年(清嘉慶16年)。較晚期的城牆城鎮則以建於1882年(清光緒8年)之台北城為代表。

政治安定之後,建築的發展日益起色,城內城外都有不少建築出現。由於台灣有城牆封圍的城鎮,有比較強的防禦系統,因而逐漸成為行政與商業的重心,所有的城門之門樓都是以閩南傳統式樣興建。

除了城鎮之外,每一處台灣漢人聚落中,必然存在著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築,其中以住屋、文教建築、民間信仰廟宇與聚落的形成最為息息相關。早期移民的經濟條件並不是特別的富裕,因而明鄭與清初台灣移民所興建之住屋建築規模都不是很大。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台灣已經可以生產品質不錯的建材用磚,並且廣泛的用之於建築之上。技術純熟的匠師與良好建材開始有充份的來源。

此時,一般漁村與鄉間以中小型的合院為主,街屋則存在於城鎮之商業區中。

1820年代(清道光年間)之後,台灣的富商士紳與進士舉人日漸增多,他們的社會及經濟狀況允許興建較大而且豪華的宅邸,大型的院落住屋於是愈來愈多,有些還附設精美的花園。

台北林安泰宅建於1823年(清道光元年)、板橋林本源園邸建於1845年至1893年(清道光25年至清光緒19年)、彰化馬興益源大厝建於1846年(清道光26年)、大溪李騰芳宅建於1860年(清咸豐10年)、霧峰林宅建於1862年至1893年(清同治元年至清光緒19年)、台北義芳居古厝建於1876年(清光緒2年)、社口林宅(神崗大夫第)建於1875年至1878年(清光緒元年至四4年)、永靖餘三館建於1891年(清光緒17年)與蘆洲李宅建於1903年(清光緒29年)都是非常精美的閩南傳統式樣合院住屋。

至於在街屋方面﹐鹿港古街道中是為佳例。換句話說,閩南傳統式樣因為民居的大量興建而廣為流行於台灣。

漢人自古崇尚儒教之說,重要城市均設有孔廟,由官方定期祭祀。台灣早於明鄭時期最於在台南設「先師聖廟」,設有國學。

1683年(明永曆37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人入台,依《大清會典》,必須於各府及縣治所在地立儒學。1684年(清康熙23年)由巡台廈道周昌與台灣知府蔣毓英將已經塌毀之先師聖廟重修,易名先師廟,並設台灣府學於此,自此儒學之數目不斷增加,目前所見尚維持古貌者為台南孔廟與彰化孔廟。

清領之後也有不少書院成立,目前尚存者中,以創建於1847年(清道光27年)的草屯登瀛書院、創建於1857年(清咸豐5年)的和美道東書院、創建於1882年(清光緒8年)的集集明新書院及創建於1887年(清光緒13年)的大肚磺溪書院在建築上保有較完整的形態與規制。

在台灣,民間宗教廟宇的發展是移民渡海到台灣發展的活見証。

移民渡海開墾之初,通常會攜帶可以庇護平安渡海的神明,媽祖是其中最重要者,因為她經常顯靈拯救危難之船隻,早期移民信奉者頗眾,歷代帝王都曾賜封「天后」「天妃」等名。

在台灣,有關媽祖的傳說很多,當移民平安到達台灣後為了感恩,於是建廟祭奉媽祖,至今各地的媽祖廟仍是台灣數量最多的廟宇之一,而且都有著悠久的年代。創建於1604年(明神宗萬曆32年)之前的澎湖天后宮、創建於1683年(清康熙22年)之台南大天后宮、創建於1725年(清雍正3年)之鹿港天后宮與創建於1730年(清雍正8年)之北港朝天宮都是有名的閩南傳統式樣建築。

從中國大陸到台灣開墾的移民,面臨的往往是瘴癘之氣與蚊蟲之害所導致之疾病,因為人民相信王爺能除此類瘟神而廣加信奉。當墾築趨於穩定之後,台灣人民更進一步興建廟宇供奉其原鄉神祇,因而會在不同之聚落中出現不同的廟宇。

當然,除了地域性的神明之外,台灣民間宗教中還有一些神祇是廣為所有人民所祭拜者。玉皇大帝、關公、城隍、觀音與土地公是為最普遍者。

閩南式樣建築一直從清朝延續到日治時期,除了民宅之外,仍有許多寺廟採用此種傳統的表現方式,建於1924年(日大正13年)的萬華龍山寺及1930年(日昭和5年)台北市孔廟都是代表之作。戰後,大多數寺廟仍然以閩南式樣繼續發展,重建於1947年(民國36年)的三峽祖師廟是最佳案例之一。

閩南傳統式樣重要元素

建築是台灣傳統營建環境之一部份。在源自於閩南文化的傳統建築中,從單殿到多護龍、多進之院落空間,甚至是城池城門的配置空間、建築座落的方位、民宅正廳與臥室之關係、民間信仰廟宇正殿與其他空間之關係,反應的不只是空間機能,還有對於空間的人生觀與宇宙觀,其中與其他漢人建築最大不同的元素為屋頂、構造系統、材料、工藝表現與特殊人文裝飾。

在造型方面,傳統的閩南式樣建築,每棟建築都有其獨特的造型,從較高等級的重簷歇山頂到常見的捲棚頂,從起翹的燕尾到平實的馬背,變化的屋頂與其上的裝飾系統多彩多姿,屋身的計劃與門窗的設計也是爭奇鬥豔,極富特色。不少都市中的廟宇,因為敷地不大,三川殿、拜殿、主殿到後殿之造型層級分明的連成一體,並於主殿達於高峰,天際線轉折起伏隨之變化,為台灣傳統建築中特色之一。

當然,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原鄉族群、不同的匠師派別,也會使建築之造型產生差異,形成多樣表現的特質。

在構造方面,每一種建築系統都有其不同的構造系統。原住民及早期移民使用的是最原始與容易取得的材料來興建房舍,竹材、茅草與泥土是主要的建材。十八世紀中葉以後,台灣已能製好品質的磚,磚材成為最主要之建材,豪華的宅邸,多是非常精美的閩南式磚石木構造混合建築、形成台灣建築多面向之建築表現。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之傳統建築中,多樣的建材選擇也是台灣建築構造之美的一部份,老古石牆、斗砌磚牆、編竹夾泥牆與穿瓦衫牆都極富地域色彩。

除了基本的建築課題外,台灣的傳統建築往往都存在著工藝表現的部份。它們讓建築中呈現出藝術特質。閩南建築中之石雕、木雕、磚雕、剪黏、交趾燒、泥塑、彩繪等都是傳統匠師表現之處。石雕之材料多為青斗石、泉州白石,部位則以石柱、龍柱、石獅、抱鼓石(門柱的強化構件)、柱礎與牆堵為主。木雕中以斗栱、吊筒、門簪、雀替(樑柱間的構件)、獅座及天花藻井的表現最為精緻。

磚雕則以應用於牆飾為主,剪黏為屋頂之主要表現,而交趾燒及泥塑則為不少建築牆堵之表現方式。在彩繪方面,除了傳統的廟宇及宗祠之門神之外,樑枋與牆壁上也有不少佳作。由於建築是與特定的人相關,興建者與匠師對於文化之涵養則會呈現於建築之中,而且不少空間與造型元素都存在著特殊的意涵。

例如合院空間可能有人倫關係之意涵或禮制之規範,門額匾聯文字之意義直接呈現出人文精神,住屋堂號是慎終追遠追本溯源的具體呈現,中舉之匾則為光宗耀祖,多數對聯更是教忠教孝勉勵後代子孫。

在寺廟中之匾聯則多為對神祇之禮讚或者是勸人為善之語。當然在許多建築中之的造型元素,如一般常見的八角窗、六角地磚、蝙蝠飾、花瓶門等建築語彙的應用,均有特別之設計意匠與文化意涵,例如花瓶門就取「瓶」與「平」同音而有平安之意。

台灣閩南傳統式樣代表性建築

澎湖天后宮

澎湖天后宮是台灣最早興建的媽祖廟之一,肇建於約1563年(明嘉靖42年)。自清代以來,澎湖天后宮曾多次整修。1922年(日大正11年)此廟已經牆垣傾毀,乃由澎湖臺廈郊商會等地方仕紳集資重修,於次年完工,乃成天后宮今貌。

1979年(民國68年)澎湖天后宮管理委員會曾邀集地方人士組織籌建委員會,準備拆除年久失修的天后宮,並重建新廟。後因時任行政院政務委員之陳奇祿多方奔走協調,始免於被拆,並於1983年(民國72年)依原樣修復。此後亦多次局部整修,直至2011年(民國100年)再度進行大修。

在空間上,澎湖天后宮為傳統的三進五開間,三進主體建築由南至北依序為三川殿、拜殿及正殿與清風閣,各進之間留有天井作為中介與過渡空間,左右設有護龍與過廊,清風閣設有二樓,此格局由日治一直維持至今。

在構造上,澎湖天后宮在台度以下為玄武岩,台度以上為老古石疊砌,牆身表面為白灰粉刷,部份開口部及牆面再輔以紅磚,門扇及窗戶為木構,非常具有地方特色。

在造型上,澎湖天后宮為標準的傳統閩南式樣,屋頂都是二坡式的處理,且自南而白順勢變高,再搭配以起翹挺拔有力的燕尾及古樸的馬背,側面諸殿相連形成的山牆也十分動人。雖然現今廟宇各部位多屬日治大正年間重建之貌,但手工精緻,三川殿門楣的八仙木雕、格扇雕花與正殿六幅格扇雕花等木作以及神龕,都有精美雕飾,深具藝術價值。

【BO精選活動】

城視城事——從華山開始,談城市記憶
活動時間|12/26 1900-2100
活動地點|青鳥書店
與談人|凌宗魁、鄭培哲
主持人|蘇民

(本文摘錄經「五南出版社 」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台灣建築的式樣脈絡》。)

藏在美國國家檔案中的臺灣歷史——連中情局都怕國民黨太弱、台灣人不到三年就投共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我們曾經分享許多國共內戰和國民黨相關的歷史,而這次我們有幸得到歷史學柑仔店分享來自歷史專家的資料,整理出在美國國家檔案館中,美國政府對台灣的一些分析檔案。

例如說:當年美國中情局對於國民黨在台灣能夠撐多久感到不樂觀,因為國民黨太過腐敗,中情局非常擔心根本撐不到三年中共就能拿下台灣了。除此之外還有孫中山的「國籍爭議史」等等,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精彩的歷史資料吧!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歷史學柑仔店-涂豐恩(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

1973年1月5日星期五,下午四點,時任中華民國副總統的嚴家淦人到了白宮,與美國總統尼克森會面。那是場短暫的聚會,不過十五分鐘。嚴家淦與尼克森兩人互相寒暄,尼克森一開始便向嚴家淦問候蔣介石的身體狀況,當時蔣已經八十六歲,擔任總統一直進入連續第二十三個年頭。嚴家淦回答,蔣的病情已然好轉,只是醫生交代不能長途旅行,所以多由他和行政院長蔣經國代為出面。

除了這段對話外,嚴家淦也向尼克森強調,將會盡可能地與美國合作,同時提到,「臺灣附近可能有石油,我們正在跟美國石油公司合作探鑽。」

圖1 1973年1月中華民國副總統嚴家淦與美國總統尼克森會面的對話紀錄。

這一段對話被記錄了下來,成為美國國家檔案的一部份,而今保存在美國國家檔案館 1(National Archive,以下簡稱NARA)中。

在NARA龐大的收藏當中,像這樣對話不計其數。如果孤立地、缺乏脈絡地閱讀,像這樣的檔案似乎難以看出太大的意義,它們不過是美國國家機器運轉時,又一個瑣碎而日常的時刻。對於利用檔案研究的人,這種情形應該是司空見慣了。

比如1974年10月15日,福特總統在白宮接見當時擔任美國駐北京聯絡處主任的老布希,當時老布希即將前往中國,啟程前雙方有個十分鐘的會面,沒有任何關於政策實質的對話,僅是互相玩笑與寒暄。即便如此,檔案還是忠實地將兩人的對話逐字地記錄了下來。(見圖二)


圖2 1974年美國總統福特與當時擔任駐北京聯絡處主任的老布希的對話紀錄。

上個月(11月)的5到6日間,我到了紐約參加一場由零時政府(g0v)所舉辦的黑客松(Hackthon)。黑客松的概念,原本是從電腦領域發展出來,通常由一群程式設計師聚在一起,宛如馬拉松一般,在短時間內集中精神地完成一個計畫或專案。隨著類似的活動逐漸普遍,黑客松似乎也不再只限於黑客參加,而吸納了不同領域的人。這一場由g0v舉辦的黑客松也是如此,因此有了像我這樣並無技術背景的人參加。

我注意到這次黑客松,先是因為主辦人員中有過去認識的朋友。後來,臺大歷史系學妹簡韻真又特別提醒我這次活動的一個專案——「遺落在世界的國家寶藏」,發起人最初所提出的構想:

「在Washington DC的國家檔案館(National Archives)目前解密開放了約六千萬筆珍貴的臺灣史料等待翻撿探索,從美方觀點詳實記錄了臺灣日治時代、二戰、國民黨接收、二二八等等歷史文件。唯這筆資料並沒有做數位化,所以志工們只能人工一頁一頁翻拍。

希望此次黑客松能開發出平台幫忙系統化整個翻拍流程,甚至將任務遊戲化,讓所有有興趣的臺灣人都能出一份力,建立一個數位開放的臺灣史資料庫。」

他們說,整個計畫已經有技術人員,但缺乏歷史研究背景的人參與。我過去雖然未曾利用過美國國家檔案館的資料,但一半基於好奇,一半也覺得這計畫或許有些意義,因此在黑客松的兩天內,加入了這個專案的團隊。

但一個歷史系的學生能為黑客松貢獻什麼呢?當其他人都在埋頭寫程式時,我們也不能閒著。其實,美國國家檔案館長期以來已經累積大量的數位化資料,並開放在網站上供人自由瀏覽。透過這些已經數位化的資料,哪怕只是龐大資料中的一隅,也能對美國國家檔案館中關於臺灣的訊息有些初步的想像,

比如以下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於1949年3月針對臺灣情勢發表的一份報告。

圖3 1949年3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於針對臺灣情勢發表的報告封面。

在這份檔案中,CIA做出了四點結論:

一、如果共產黨控制臺灣,將對美國的戰略十分不利;二、從法律角度而言,臺灣不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三、臺灣人想要獨立,但是實力不足。而隨著國民黨的政府與軍隊到臺灣的人數增加,會讓臺灣人對於國民黨政府產生更多反抗,甚至因此倒向共產政府;四、美國如果不行動,臺灣遲早會落入共產黨手中。

圖四 1949年3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針對臺灣情勢發表在報告中做出四點總結。

在這份檔案中也提到,美國無法倚賴國民黨逃到臺灣的殘餘政府(rump government)。國民黨軍隊不但戰力不足,忠誠度與士氣都有問題。除此之外,當時臺灣人對於流亡政權也有諸多不滿,所以更容易受到共產黨影響。

因此美國面對的難題是,要支援國民黨政府,則會引起臺灣人的不滿;要協助臺灣人,則意味著要從國民黨政府手中拿走權力。

既然臺灣是美國圍堵共產主義在東亞擴張的一環,這份報告建議:美國要注意臺灣人心的穩定,滿足他們對於自主的渴望。

圖5 1949年3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報告中指出,美國政府面臨支援國民政府或協助台灣人的兩難。

同年10月,CIA針對中國情勢又提出了另一份分析:

圖6 1949年10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針對中國情勢的分析報告封面。

這份報告預估,國民黨政權在臺灣頂多再撐三年。如果美國軍力不支持,臺灣很可能在1950年就落入共產黨的手中。

圖7 1949年10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預估,美軍若不投入,國民黨政權在臺灣頂多再撐三年。

但為什麼國民黨軍隊這麼弱?這份報告指出了幾個原因,包括軍隊內部的權力鬥爭、軍隊訓練不足、蔣介石介入戰略的運用、蔣介石拒絕提供足夠的資源給其他將領、資源不足,和高層貪汙腐敗。

所以,就算不管臺灣人對於國民黨政府的厭惡,國民黨也很難支持下去。

圖8 1949年10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報告中分析國民黨軍隊的弊病。
圖9 1949年10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在報告中指出,縱使不論臺灣人對於國民黨政府的厭惡,國民黨也很難支持下去。

除了1949年這個關鍵年代前後的檔案外,NARA也有不少關於戰後檔案的資料。比如以下這份檔案,記錄1975年蔣介石逝世時,美國派出的代表團,由副總統Rockefeller領軍。成員包括當時的參議員Barry Goldwater(後來曾經代表共和黨參選總統,大敗。)

圖10 1975年蔣介石逝世時,美國派出的代表團名單。

不過,如果翻到幾天前的檔案,其實美國本來只打算派出美國農業部部長前往臺灣。從以下檔案中可以看到,後來之所以層級拉高,是來自國會的壓力。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將個別的檔案放回其脈絡當中,就有可能從中看到美國內部的角力如何影響對外關係與對臺政策。

圖11 美國國會議員針對代表團人選向總統遞交陳情。

NARA當中甚至還留有孫中山的親筆信。原來1904年,孫中山企圖入境美國,但身份遭美國海關質疑,因此宣稱自己出生在夏威夷,進而取得美國公民身份,結果在美國檔案中留下一連串的文件,包括美國政府各方調查的紀錄 2

圖12 孫中山遞交給美國政府的信函,第一段便提到自己出生在夏威夷的檀香山。
圖13 美國移民機構針對孫中山公民身分的調查信件。
圖14 針對孫中山公民身份調查的對話紀錄。
圖15 舊金山政府核發的文章,其中註明孫中山是夏威夷人。

以上是我們在兩天黑客松,從NARA數位化檔案中看到一部份與臺灣相關的資料。這並非具有系統性地且完整的調查,也並非深入而嚴謹的研究,他們比較像是幾碟小菜,讓並未接觸過這方面資料的讀者,稍微想像一下檔案的模樣。

根據NARA的說明,他們所持有的書面檔案(textual records)超過了一百億頁,外加一千多萬張的地圖,兩千五百萬張的照片,和兩千四百萬張的空拍圖。其中有多少與臺灣直接或間接相關的資訊,確實還值得深入挖掘。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上本次黑客松的網頁參考,並歡迎提供想法、資訊,甚至一同「跳坑」——加入這個計畫。

除了這些資料外,同樣值得一提的是討論的過程。由於黑客松的參與成員來自四面八方,背景也各不相同,以這個專案為例,成員除了我之外,有電腦工程師、設計師、法律專家、社運工作者等等。團隊之中,對於計畫的目標、方法,自然有著不同的想法,也激發許多討論。鬆散的組織,或許不是做事情最有效率的辦法,但卻保持了開放性和可能性,這或許也是零時政府的原則與特色。

對於一個學歷史的人而言,能夠不同領域的人對話,往往是理解外人對於歷史作為一門學科的想像和認識。在此我想提供兩個例子。

第一,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團隊成員對於這個計畫的期待,比如,有人會說,這個專案如果成功推動,將可以改寫臺灣歷史。

對於這樣的說法,我是有所保留的。我想到的是二十世紀初,一段關於清代檔案研究的逸話。據說有次,傅斯年與當時同在中央研究院工作的李濟談話,傅斯年話中表達對於清代檔案研究的失望,因為似乎找不到什麼重大的發現。李濟聽了,反問他:「難道你希望在檔案中找出滿人沒有入關的證據嗎?」

太陽底下少有新鮮事,如果過度期待檔案提供什麼爆炸性的資訊,恐怕往往是會失望的。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以清代檔案為例,過去數十年來的研究,確實補充了許許多多的新資訊,也一再提供我們對於清代歷史的新視野。從這個角度看,新檔案的挖掘,還是充滿價值的。

第二,我也不免好奇,其他團隊成員既非學歷史出身,何以會對挖掘史料充滿如此熱情?當然,對於臺灣歷史的好奇與喜愛是多數人的主要原因,但也有人語帶怨嘆地說:「因為你們學歷史的手中有資料都不給別人看啊!我們就要是要讓所有人來看、來用。」

當然不都是如此的,我不免要稍作辯護。

不過,身處在零時政府這樣一個長期推動開放資料的民間社群當中,我忍不住要想,是不是在許多外人眼中,學歷史的還是太小氣了點?在一個高唱共享的時代,在一個許多政府的檔案都上網的時代,我們是否也將看到「開放」的理念,為學術研究帶來更多的動力與刺激?

註解:

[1] 文中圖片均出自美國國家檔案館
[2] 延伸參考:美國在臺協會-「孫中山先生與美國」特展

(本文經歷史學柑仔店、原作者涂豐恩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原文連結為〈藏在美國國家檔案中的臺灣歷史〉。)


【百年建築—他山之石】古蹟空間再利用,文化與商業真的能共存共榮?

$
0
0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專題:百年建築—華山】

1970's 在歐美興起的舊建築再利用風潮,台灣一直到 1997 年廢棄廠房變身「華山藝文特區」才開始,然而近年公共空間再利用的案例愈多,社會討論卻愈少。

於是,我們既羨慕中國一夜新簇的華麗建築,又讚揚歐洲動輒上百年歷史的街區,在新舊間來回顧盼,都市更新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卻從未真的熟悉。

有歷史的地方,才能思索歷史。 ❮BO❯ 製作 ⟨百年建築-華山⟩ 專題,思索台灣自己的都市更新選擇,回顧華山的歷史、探索華山這個「特區」的樣貌,在這個百年建築的基地上,我們怎麼不斷創造歷史。

第五篇,他山之石。華山以古蹟空間再利用的方式,經營公共藝文創空間,在商業化與文創個性之間徘徊,受到不少批評。建築或空間再生利用可以怎麼作?華山正在尋找新路徑,日本橫濱、美國德州的經驗也值得參考。

(專題企劃/製作:倪二林、朱詠真;責任編輯:鄒家彥/張育寧)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文:朱詠真、倪二林

身為台灣的第一個文創園區,華山的發展過程可說是相當曲折。

藝文界想要純藝術的展覽平台,但在營運的四年中,買單的民眾並不多;文建會想要華山有自給自足的營運能力,但接辦過多商業活動,卻又忽略了華山的文化特質。

而華山,究竟該呈現什麼樣貌?

2007年接下華山經營權、台灣文創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榮文說:「華山要促成跨界合作,這是華山重要的價值。」然而跨界的合作,需要時間與文化的醞釀,為了讓計畫能持續的運轉下去,賺錢依舊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華山至今還是被歸在過度商業化的形象框架裡,難以脫離。

「如何兼顧商業與藝術?」舊空間再利用轉而以文化為目標的例子很多,日本橫濱赤煉瓦就是其中一例,其作法或許可以工作參考。

日本橫濱赤煉瓦倉庫:用分棟建築切割出定位

1913年啟用的日本橫濱赤煉瓦倉庫(横浜赤レンガ倉庫),早華山一年完工, 為配合當時新造港口所建造,是日本第一座現代化的西式倉庫,由一號、二號兩棟倉庫所構成,外觀皆由紅磚砌成,赤煉瓦即為紅磚之意。

啟用的第十年,發生了震撼全日本的大災難:關東大地震。

赤煉瓦倉庫奇蹟似的只有部份受損,沒有傷到結構。建築師在內牆補上了鋼筋水泥,提高防震性。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它被指定為軍事物資補給基地,替日軍提供強大的後援。戰後,美軍看上其良好的結構和位置,強制接管十年,將倉庫改裝為美軍港灣司令部,內設有辦公室及餐廳。

直到1950年代中期,日本重啟與國外的貿易活動,橫濱赤煉瓦倉庫才又重回港灣倉庫的身份。當時的入港船舶噸數及貨物量遠超過戰前,每年都在刷新紀錄,但倉庫的空間畢竟有限,1970年代貨櫃船運興起後,傳統倉庫的機能被貨櫃取代,橫濱赤煉瓦倉庫逐漸沒落。

這座蘊含了百年歷史痕跡的倉庫,與華山同樣經歷過被時代淘汰的危機,但命運卻大不相同。

早在1970年代,橫濱地方政府就開始替這些即將被廢棄的建物思考後續的規劃。他們看見了這座倉庫的文化價值,不但沒有拆毀,反而花了九年的時間,將古蹟修復重建,以「港灣繁榮與創造文化之空間」為願景,於2002年重新開張。

橫濱赤煉瓦倉庫的營運方式相當特別,商業與文化在這裡被分為兩個區塊,由不同的民間公司經營。過去儲存羊毛、輪胎、樹脂等各類進口商品的地方,如今滿溢著民眾的歡笑、掌聲,以及食物的飄香。

一號館為文化創意園區,由橫濱市藝術文化振興財團經營,一樓是商店街,販賣工藝品和伴手禮等,以維持館場的營運,二、三樓則是純粹的表演空間,會隨著季節舉行各類活動與公演,讓當地的民眾能輕鬆地貼近藝術,替生活增加色彩。

二號館則是商業設施,由橫濱赤煉瓦株式會社負責,一樓為商店街和美食大排檔,二樓為購物中心,以販賣生活雜貨和質感飾品為主,三樓則聚集了咖啡廳、酒吧和餐廳,並聯合進駐品牌打造橫濱赤煉瓦倉庫獨有的限定商品,吸引了不少觀光客。

這樣透過建築的分棟,將文化與商業區隔,把經營權一分為二的方式,讓接手的公司能專注於自己擅長的部分,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將倉庫打造成心目中想呈現的樣貌。不論是哪一方帶入的人潮,都增加了橫濱赤煉瓦倉庫的整體人氣,可說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華山能效法赤煉瓦?青鳥書店嘗試走出不同於其他店家的路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

反觀華山,雖然擁有多棟獨立建物,但商家為了客流量,只願進駐一樓,二樓以上的空間乏人問津。華山在文化部分的經營之所以稱不上成功,就在於文創產業的商家們租用了一樓的黃金地段,但販售的商品陳義過高,無法激起買氣,營運既差,汰換率就高,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比較赤煉瓦與華山可以發現,兩者同樣想經營出商業與文化共存共榮的狀態,華山在文化部分卻總是失敗,參考赤煉瓦倉庫,可以發現其商業與文化分離的經營模式,或許是未來可以嘗試的方向。

例如今年九月甫開張的青鳥書店,選在華山二樓的偏僻角落,一般遊客若非刻意找尋,很容易就忽略掉。但該店設計師蘇民表示,青鳥一天的客流量可達到四、五百人,成績單超乎原本預期。

他觀察,傳統靠地段與店面吸引來客數的方式已經落伍了,隨著智慧型手機與數位行銷的普及化,客戶可以透過網路就確定店家位置。只要能經營出特色,在網路上打出口碑,地點根本不是問題。

蘇民認為,若能將二樓以上的空房,利用天橋的概念使彼此連結整合,就能打造出一個全新的文化交流空間,租金相對低廉,且環境具有新鮮感。這樣利用上與下的空間,區隔商業與文化,讓彼此在不受打擾的情況下運轉,並共享帶入的人潮。

不過,除了轉作文化藝術展演空間之外,廢棄空間的再利用,還能有更大遠景嗎?同樣是廢棄酒廠舊空間,美國德州的珍珠啤酒廠,採取不同的策略。

美國德州珍珠啤酒廠:復育溼地生態,變身綠建築模範

位於美國德州聖安東尼市的珍珠啤酒廠(Pearl Brewing Company),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方向。有百餘年歷史的珍珠啤酒廠在2001年關閉後,一度荒廢,卻被一間民間企業慧眼相中,開啟了它的遠大前程。

珍珠啤酒廠座落於聖安東尼奧河北岸,總佔地高達26英畝,相當於13個中山足球場,幾乎是兩到三個小型社區的規模。

涉及如此龐大的土地和建物再開發,珍珠啤酒廠的規劃不能只是「閒置空間再利用」。當時政府正在做該區的開發計畫,酒廠開發商便將此納入考量,與政府攜手合作,並捐出一塊土地做為復育濕地,讓酒廠能以最友善的方式融入都市紋理。

擁有一大片工業廢地和陳舊建築,在一般人眼裡或許是個麻煩,但在開發商眼裡,卻是個絕佳的實驗舞台。

他們利用廢地栽種耐旱植物、打造人造濕地,希望藉此減少都是的熱島效應,並在建物上增設了太陽能板和雨水回收的系統,將百年老廠房打造成了最新潮的綠建築,這樣友善環境的新舊融合,在當地開啟了新的契機。

珍珠啤酒廠以永續發展為目標,改造後帶來的大量居住和商業空間,吸引了許多新住民、小型企業、零售商店和非營利組織的進駐,儼然成為一個新的社區,曾經是當地重要指標的啤酒工廠,如今又已全新的樣貌點亮了聖安東尼市。

華山文創園區雖然沒有這樣龐大的空間,但在未來,除了靠商業與文化的互利共生,讓營運上能自給自足外,或許也能引入綠建築的規劃系統,讓華山的水電供應也能達到循環再生,替台北市民提供一個環境友善的示範,成為都市永續發展的前鋒。

延伸閱讀

【百年建築—日治酒香華山】被遺忘的故事:兩個釀酒師、一個資本家,芳釀造酒場與蝴蝶蘭醇釀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藝術能吃嗎?18 年華山藝文特區簡史的殘酷映照
【百年建築—地圖華山】1930 年代的日本工業建築美學,戰後台灣不復見的文化思維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原來我每次在那唱啊跳啊都不會壞的華山 Legacy,已在那 80 多年
【百年建築—他山之石】古蹟空間再利用,文化與商業真的能共存共榮?
【百年建築–光點華山】專訪陳伯任,在老舊的倉庫內,加蓋另一個為電影而存在的盒子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蔣家淫亂史】看完不知道怎麼教小孩!這就是通姦、3P、亂倫通通都來的國民黨偉人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天啊,看完這篇真的不會教小孩了!

我大中華民國最崇高無上的「中國國民黨」幾位偉人們,家族花邊故事真的是多到滿出來。但台灣總有一群信仰國民黨又信仰基督的人,最喜歡把「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守護神聖婚姻」掛在嘴邊,然後拿來說同性戀很淫亂。但看完我還真的不知道跟摩天輪結婚比較單純還是這些異性戀國民黨偉人們。

(責任編輯:林芮緹)

「我要怎麼教小孩?」
「你就用這張圖來教小孩就好了。」
(不想看長文的,就直接放大看圖就好了。)

最近有那麼一群人,整天把一夫一妻神聖婚姻喊得震天響,標榜自己多麼愛護家庭,把主張修民法的本土政黨說得多麼傷風敗俗。某個叫做「護家盟」的宗教團體還曾在2014年的時候特別跑去拜會國民黨,國民黨的政策會執行長費鴻泰還跟他們說:「我們是一夥的。」

前陣子深藍的臉書社團還跑去盜圖抹黑同志,一堆還喊打喊殺的威脅要對四叉貓暴力相向。以藍營軍公教體系為基本信眾的教會系統(包括王建煊與王雪紅的靈糧堂系統與新店行道會等)還大量動員參與反同活動,把守護家庭當成討伐政敵的工具口號。

本來政治人物的私生活跟性傾向一樣,都是他家的事情,他們的感情生活干我屁事,這些政治人物怎麼把公共事務做好才是我們所要關心的。但是就是有這麼一群人很愛把私領域的事情拿出來當成決定他人基本權益的標準與否定他人理念的攻擊武器,又愛把自己包裝成道德清高的假掰模樣。

偏偏這群人又以支持藍營者居多,從「護家盟」、「下一代幸福聯盟」、「搶救台灣希望聯盟」到「信心希望聯盟」都可以看到這些人操作的痕跡。看看這些人替聯盟取的各式名字,我還以為你們要出來競選環球小姐或是世界先生哩,World Peace!

婊子還想立貞節牌坊,重口味還想裝小清新。那麼愛講家庭倫理,就別怪我把這整串「家庭倫理」的肉粽拖出來給大家聞香。看看你們這些人所崇拜的黨國政治偶像,他們家是怎麼教小孩的。本來我還找不到機會給大家上上中國國民黨家庭史的課哩。

一、「非常大」總統

先從中華民國信徒心中「偉大」的國父,自稱自己非常大的總統,啊不是,我是說「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廣州二次護法時的職稱啦,你想到哪),也是中國國民黨的總理孫文(孫中山)開始說起吧。

孫文有五個老婆,元配盧慕貞、小妾陳粹芬、日本籍幼女妻大月薰、日本籍幼女妾淺田春,還有後來不顧孫文已是有婦之夫,跑來吵著也要加入五人戰隊的宋慶齡,孫文當然也是來者不拒啦。

姑且不論孫文跑到日本與台灣嫖妓的事情(註:孫文在日本嫖妓的錢還是拿日本政府給他的革命基金,難怪日後陶成章要指控孫文貪汙同盟會的錢,因此孫文老大才下令派蔣介石在上海廣慈醫院刺殺吃了誠實豆沙包的陶成章。),孫文的一夫多妻與小蘿莉認養本來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沒有什麼對錯的問題。

但是偏偏就是有一群人很愛靠北說什麼要「恢復華人優良家庭文化傳統」,說什麼會「打破數千年大華人的宗族、文化傳統。」你要不要先去看看後宮系列的動畫與幼女系列的謎片,好好溫習一下什麼叫作妻妾成群、幼女環伺的「華人優良家庭傳統」,再來湊這波一夫一妻的「護家」熱潮好嗎?

接著講到孫文有個兒子,叫做孫科。這位中國國民黨籍的資深大官也不輸給他老爸,甚至更青出於藍。他老爸孫文雖然同時娶了一堆女人(當時還沒有什麼重婚罪的概念),但是至少都還給她們一個名份。孫科呢,這位已經跟陳淑英結婚的有婦之夫,不但跟號稱「民國最高調小三」的藍妮搞在一起,還把他的前任秘書嚴靄娟給搞大肚子。

最可憐的還是OL嚴靄娟,被搞大肚子卻一輩子什麼名份都拿不到。就算是曾迷倒杜月笙的正妹藍妮,她使勁全力,也僅從孫科那裡拿到一張立她為「二太太」的手寫紙條。藍妮就這樣保留了這張破紙條一輩子,到了八十幾歲的時候還拿出來跟人炫耀說她是孫科的「二太太」,金架是悲哀。

這位搞了一堆小三通姦的孫科,還在1966年跟其他滯台中國人聯名發起「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然後建議中華民國把他爸爸孫文的生日訂為「中華文化復興節」。原來這就是勃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啊,在下真是才疏學淺。

最好笑的是,因為孫科的通姦亂搞,孫科的後代還為了誰是正室血統而開幹互罵。孫科元配陳淑英所生的兩個女兒孫穗瑛、孫穗華,跑去跟馬英九告狀,說孫穗芳只是嚴藹娟生的私生女,啊現在是在演哪一齣霹靂火。孫科私生女孫穗芳還跑到台灣立法院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華民國。」嚇死一堆中華民國寶寶。

然後另外一個由「二太太」藍妮所生的孫穗芬(看清楚,是芬,不是芳),還在2011年在台灣為了看郝兵兵的花博而發生車禍身亡。一堆把孫文的後代當寶在拜的台灣人,卻不知道孫科的通姦始末與後代血統之爭,了然。

二、3P、亂倫、婊兄弟

講完孫文一家,繼續來說說孫文身邊最年輕的秘書戴季陶。故事到這才真正精采。戴季陶就是蔣介石的好哥們,也是中國國民黨的大老。你中華民國人整天唱的國旗歌歌詞:「山川壯麗,物產豐隆…」據說就是他老兄寫的。這位老兄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他跟蔣介石找來了日本女子重松金子大玩3P,兩男共用一女,最後生下了蔣緯國。

這位戴季陶兄呢,其實也有個元配,叫做鈕有恆,曾經生過一個叫做戴安國的兒子(也有另外一說戴安國是日本黑龍社成員津淵美智子所生),這位戴安國就是復興航空的創始人,還曾經拜蔣介石為義父,可見戴季陶跟蔣介石關係匪淺。

基本上戴季陶的元配鈕有恆是出了名的恰查某(有民國三大母老虎之稱),戴季陶當然不敢把他跟蔣介石搞3P還生了個小孩的事情告訴她老婆,所以這個因為3P才生下的蔣緯國只好被好兄弟蔣介石收留,本來姓戴的,變成姓蔣的。

戴季陶是蔣介石的好哥們,想也知道一定都是風流性事的同道中人,就跟中華民國的暗殺天王青幫陳其美跟蔣介石也是結拜兄弟一樣,都是妓院狎妓的常客。戴季陶光是搞3P怎麼夠呢,他還娶了他的外甥女趙文淑,大搞亂倫,然後再加碼包了一個三奶趙令儀。這位三奶趙令儀跟戴季陶廝混,卻始終沒有一個名份,最後單身孤老於成都的暗巷中。

你以為事情已經沒辦法再扯了,比扯鈴還扯的還在後面。戴季陶跟他外甥女趙文淑亂倫生下了一個女兒,叫做戴家祥,小名叫做阿花。結果蔣緯國長大後竟然跑去玩了這個因為生父戴季陶亂倫而生下的女兒,李敖還特別指證了這件事的真實性。金罵系蝦米情形?你搞得我好亂啊!

簡單說,就是蔣介石跟他的好哥們戴季陶找女人玩3P,然後生下了一個不知道父親是誰的兒子,然後等這兒子長大,這兒子又跑去跟他生父亂倫的外甥女所生下的女兒亂倫…這樣解釋有比較清楚嗎?好像沒有。

看不懂的直接跳過好嗎?大人的世界是很複雜的。好啦,我們接著來聊聊「民族的那根燈塔」:蔣介石。蔣介石的精采程度當然更勝於戴季陶,如果不是感染梅毒的話,他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的能力可不是蓋的。

三、民族的那根燈塔

蔣介石喜歡到處拈花本來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他年輕的時候就經常跑妓院跟酒家開查某,感染性病也就不意外了。他自己都經常在日記裡寫著:「今晚出去探花。」我哩咧還榜眼哩。蔣介石因為常跑妓院而認識了一個酒家女,名為姚冶誠。姚女長得嬌小玲瓏,搞得蔣介石跟另外一個也想包養姚女的有錢人在妓院裡爭風吃醋,差點大打出手。

最後蔣介石帶著姚女逃出「蘇州樂園」的妓院火坑,遠走天涯,跟著蔣委員長四處陪睡,啊不是啦,是四處征戰。這真的是個很感人的勸世故事啊。(疑?)總之,姚女後來成了蔣介石的忠實側室與3P之子蔣緯國的養母,可以算是蔣介石整段探花史中最溫馨的一段故事。

緊接著酒女姚冶誠之後登場的,就是被蔣始亂終棄的陳潔如了。蔣介石當時看到十三歲的陳潔如身材豐滿、臉蛋清秀,驚為天人、一見鍾情,精蟲衝腦的蔣介石馬上又展開熱烈的追求。等等,你蔣介石當時不是已經有一妻一妾了嗎?算了,這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啊。

總之即使陳潔如的父母極力反對,認為蔣介石不能被託付終身,不過最後看在錢的份上,陳潔如還是被蔣介石給追到手。蔣介石與陳潔如還在上海辦了盛大的婚禮,主婚人當然還是蔣的「3P婊兄弟」戴季陶囉,蔣介石時年三十四歲,陳潔如十五歲,這就叫做呷幼齒顧目睭。

蔣介石為了怕姚冶誠跟陳潔如兩妾相遇會打翻醋罈,還特地把兩人的行程錯開,自己還在日記中寫道:「上午同冶誠將經汕頭,心殊怦怦,恐潔如不悅也。」賣假啊,還有後宮妻妾可以爭寵不是很爽嗎,再裝就不像了。

不過陳潔如這個青春ㄟ肉體終究還是不敵錢多勢大的財閥家族,蔣介石為了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力,最後還是選擇了宋氏家族的宋美齡做為第四任妻子。陳潔如當然很快地又被冰到冷宮,蔣介石為了打發陳潔如,就叫她到美國去念書,好方便他跟宋美齡成婚。

蔣介石為了取信陳潔如,還騙說他會把她迎回再續夫妻,還發了個毒誓說:「自今日起五年之內,必定恢復與潔如的婚姻關係。如果違反誓言,沒有將她接回,祈求我佛將我殛斃,將我的南京政府打成粉碎。如果十年到二十年之內,我不對她履行我的責任,祈求我佛推翻我的政府,將我放逐於中國國外,永不許回來。」

好啦,上天都聽到蔣介石你發的毒誓啦。陳潔如到美國的時候,蔣介石卻突然改口說他跟陳潔如沒有婚約關係,哇靠,翻臉比翻書還快。陳潔如經此美國行之後就再也沒有跟蔣介石在一起。

陳潔如日後還在香港寫了本「陳潔如回憶錄」,痛訴這段被蔣介石始亂終棄的過程,國民黨為了阻止她出版,不要讓蔣家的家醜外揚,還花大錢跟出版社買下版權。陳潔如唯一開心的事大概就是蔣介石把傳染給她的梅毒,也傳染給了宋美齡這位婊姊妹。哈,哈,哈。

正因為蔣介石對陳潔如始亂終棄,上天如蔣毒誓所願在1949年把蔣介石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打成粉碎,蔣還因此逃到中國國外,死於異國,永遠回不了中國。挫屎了齁?台灣俗諺:「飯可以亂吃,話袜行亂說。」啊不就夕鶴!

蔣介石終於把到了錢多勢大的宋美齡,但是他持續不斷的約砲誹聞搞得他的第四任妻子宋美齡憂鬱症大爆發,差點沒去自殺。坊間甚至還謠傳蔣介石上了他兒子蔣緯國的陳姓空姐女友,至於為什麼會被傳成這樣而大家依舊不覺得奇怪,就可見眾人對蔣介石的荒唐已經見怪不怪。

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之後,還上演過辦公室OL系列的無碼劇情:蔣介石上了CC派大老陳立夫的侄女陳穎。蔣介石見陳立夫侄女陳穎長得標誌,又是留洋的,叫他手下特務鷹犬戴笠安排叫陳穎到他辦公室當英文祕書,陳立夫這黨國走狗當然很識相地雙手奉上他的侄女。沒多久,陳穎就整天在蔣介石身邊當「快譯通一通」啦,除了「翻譯文件」外,當然就是跟蔣介石「東西交流」啊。啊不然哩。

宋美齡本來還不知道他老公蔣介石整天在他辦公室跟陳穎玩「快譯通一通」,後來經她的好姊姊宋靄齡調查與暗示,才知道了這檔事情,宋美齡氣到倒地痛哭。哭完之後,宋美齡就跑去陳穎的臥室捉姦。

蔣介石在陳穎臥室辦完事後剛走,宋美齡隨後來到,馬上就拿出幾十萬美金把陳穎給偷偷送到美國去(報應啊,蔣介石為了宋美齡把陳潔如送到美國,結果宋美齡也把他的小三陳穎給送到美國,頗呵。)蔣介石知道他的快譯通秘書被宋美齡給送去美國,只能槌著桌子內傷生悶氣。

講了蔣介石一堆的花邊新聞,我竟然忘了蔣介石還有個元配叫毛福梅啊。毛福梅之所以成為隱形人的原因就是因為蔣介石根本不愛她。蔣介石還曾經當著他兒子蔣經國面前痛扁毛福梅。蔣經國在蘇聯的時候還在真理報上寫下他爸蔣介石對他生母毛福梅家暴的過程:「母親,您還記得嗎?是誰毆打您,抓住您的頭髮,將您從二樓拖到樓下?那不是他—蔣介石嗎?」

難怪蔣介石特別愛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掛在嘴上,做不到的事情當然要天天拿出來練肖話囉,然後還要強迫國高中生去背他整天最愛練的肖話。這位到處約砲修幹打老婆的蔣介石最後還成了以愛護家庭與強調家庭倫理為宗旨的「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會長哩,厲害吧!岳不群可以去吃屎了。

四、經國號IDF(aka “I Didn’t Fxck” her.)

接下來輪到從小看著爸爸家暴媽媽的蔣經國登場了。很多人只知道蔣經國在蘇聯深造的時候把到白俄羅斯妹子蔣方良(法伊娜·伊帕奇耶夫娜·瓦赫列娃),卻不知道蔣經國在蘇聯的時候還曾經跟西北軍軍閥馮玉祥的女兒馮弗能(俄文名:妮芝達諾娃)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後來因為國民黨開始屠殺共產黨人,間接導致這段政治聯姻的破滅,也逼著蔣經國把他爸家暴他媽的家事給抖出來。

蔣經國在蘇聯共產黨機構受過特務訓練,也養成了他特別會湮滅證據與偽善假掰的性格,這種雙面性格讓他可以在私下的時候指揮特務系統濫殺無辜,公開場合還可以裝成一付清純無辜的和藹樣。看看一堆中華民國乖寶寶還以為蔣經國只是個愛吃路邊攤的慈祥親民小胖子,就知道他精於媒體包裝公關此道。這種雙面性格也顯現在他混亂的感情史中,蔣經國對於幹過的婚外情與不名譽之事,會動用最大的力量去全面滅證與否認。

章亞若就是被蔣經國滅證與否認的悲劇之一。章亞若年輕的時候曾當過江西省高等法院文書,也有過一段婚姻,不過因為其夫早逝,章亞若就成了年輕的未亡人(寡婦)。蔣經國在江西擔任專員的時候就看上了這位年輕貌美的未亡人屬下,章亞若也迅速成為蔣經國的隨身秘書。已是有婦之夫(妻:蔣方良)的蔣經國就帶著章亞若到處趴趴趴,啊不是,是到處趴趴走。

當時身為贛州(江西)專員的蔣經國,為了「革新」社會風氣,下令禁止男人嫖娼。結果哩,自己卻亂搞起婚外情,章亞若還為蔣經國這段婚外情生下了雙胞胎,一個叫章孝慈,一個叫章孝嚴。可惜好景不常,這個未亡人無碼系列很快就要領便當了。

一九四二年,章亞若生下雙胞胎不久,蔣家政權為了隱匿這段婚外情,深怕這段不名譽的事情曝光後會影響到蔣經國的政治前途,就派手下特務把章亞若給毒殺了。(章亞若之死有好幾種不同的版本,有人說是蔣介石派人殺的,有人說是蔣經國的手下殺的。)

這種蔣家情人莫名被殺的事情也曾經發生在蔣緯國的首任妻子石靜宜的身上,一般外界認為石靜宜是難產致死,但是卻有蔣緯國的手下指稱目擊石靜宜是被人強行餵毒而死,因此牽扯出可能是蔣經國與蔣緯國宮廷內鬥的殘酷情事。看到國民黨人習慣以濫殺來處理家事的方式,就明瞭這些中國黨人的冷血陰沉性格,什麼我的家庭真可愛,哥哥爸爸真偉大都是假的,也就不用意外章亞若會死於非命的結局。

章亞若死了之後,蔣經國依舊全力隱瞞這段婚外情事。當時黨外雜誌在八零年代揭露蔣經國章姓私生子的時候,國民黨還放話說是黨外人士造謠中傷蔣家。結果證明根本就是國民黨人自己白賊。他的兒子蔣孝勇甚至事後還說蔣經國臨終前都沒有承認過這件事,還兩度否認這段婚外情,真的是死鴨子嘴硬。你可以解釋成這是蔣經國對蔣方良的「善意謊言」。但是紙包不住火,這個「善意的謊言」最終還是深深地傷害到這個白俄羅斯妹。

原因就在於,蔣方良雖然曾經耳聞章亞若之事,卻不知道她跟蔣經國曾經生過一對雙胞胎(章孝慈、章孝嚴),蔣經國把這些事情隱瞞得太好了。等到這對「章姓」兄弟上了電視大談認祖歸宗的事情,蔣方良依舊狀況外,還追問她兒子蔣孝勇說:「孝勇啊!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有人要來認祖歸宗?」(中國時報1997年5月12日報導)

是啊,怎麼有人要來認祖歸宗?你不知道蔣經國這雙面人所刻意隱瞞的事情可多了。包括蔣經國為了搶京劇名伶顧正秋而不惜要跟蔣方良離婚還有陷害她的老相好任顯群的事情都被壓下來了。

蔣經國為了否認這段婚外情,連章孝慈、章孝嚴這對私生子都不肯給點錢照顧他們,兩人幼時窮得快被鬼抓走。結果蔣經國死後突然跑出來一堆人要來改姓蔣,搶著繼承政治資源與「名人」光環,你才知道蔣經國生前可是路邊攤惦惦呷三碗公的野砲王。2000年10月的時候,還突然跑出來一個76歲的邱明山,指證歷歷地說他也是蔣經國的私生子,說他也要認祖歸宗。蝦咪,你是要這白俄羅斯阿嬤再受二次打擊嗎?

看到這些狗屁倒灶的蔣家情史,請問你是要怎麼教你家的小孩?請問你要怎麼跟孩子解釋這些人的大頭還印在我們使用的硬幣上,這些人的名字還用在我們開車的馬路名上,這些人的生日忌日還曾經是台灣的國定節日。別問我怎麼教小孩,我只知道蔣家還生了一堆他們也不知道該怎麼教的小孩。

五、通通有蔣

看到蔣家第三代的子孫表現,我開始相信「子女教育、父母決定」的這句話,蔣家的這群中國爛父母果然教育出了一群中國爛子女。這群黨國後代的表現還真是應證了「炎黃子弟、血脈相連」的口號。

我要是一條一條把中華黨國第三代太子黨幹過的鳥事全寫出來,這篇文大概會在你的手機上刷到天荒地老。套句我朋友的幹話:「要幹的人太多了,那就幹林老師吧。」你可以好好想想為什麼學校老師以前怎麼沒教過你這些歷史,然後為什麼那些看似最「守護家庭」的一群人對這些事情都視若無睹。

我們繼續看下去。

跟蔣家正室三兄弟(蔣方良所生)搞出來的事情相比,章孝嚴傳出跟李紀珠鬧出來的婚外情(後來被傳成跟王筱嬋鬧緋聞),還在酒店留下紙條說要跟妻子黃美倫離婚的這件事根本就是清粥小菜,去年2015年才放棄美國綠卡就選上立委的蔣萬安(章孝嚴他兒子)應該可以替爸爸鬆一口氣。

說到蔣經國的大兒子,蔣孝文,只有一句英文可以形容他:He’s totally fxcked up.(他根本徹底地挫屎。)這個人因為被蔣家溺愛,從小就變成個廢材。年紀輕輕就拿著槍械在到處亂打槍,上面的真槍打不夠,下面的小槍也跟狗一樣隨地亂打。蔣孝文年紀輕輕就跑去強暴福利社的女服務生,導致女服務生因受辱而上吊自殺。

這廢材保送進陸軍官校的時候也經常不假外出,還為了爭奪舞女在高雄市第一舞廳開槍鬧事。蔣孝文還差點開槍射殺衛兵李之楚,雖然未擊中要害,李之楚卻因胸腔受傷而終身氣喘。完全就是Louis CK口中的「洨屁孩」(Jizanthapus)乘以十倍。蔣孝文搞出那麼多事情,結果還是一點事情都沒有,你還在懷念這種狗屁的黨國戒嚴體制嗎?

槍擊事件後,蔣介石叫他的走狗手下(教育部長張其昀)用公費赴美留學考試的名義把蔣孝文給送到美國。想也知道用正常方式,蔣孝文這廢材根本考不上,於是這教育部長走狗就用作弊與特權加分的方式,把別人的名額擠下來好讓蔣孝文得以錄取。

蔣孝文到了美國依舊是一灘爛泥,到處打砲,到處闖禍。不過蔣孝文此時也在美國認識了他的妻子徐乃錦,兩人在美國完婚。不過爛泥終就扶不上牆,蔣孝文在美國酒駕肇事撞爛公物,出庭地方法院的時候還抓狂發飆,鬧到蔣孝文被美國移民局列為「不受歡迎人物」而被舉紅牌驅逐出境。同樣也壞掉的第四代蔣友青跟他大伯蔣孝文比起來根本是秩序整潔模範生。

回到台灣後,他老爸叫蔣孝文到台電公司當「應收帳款」的門神。本來一堆國民黨軍人與軍眷跟土匪一樣只想吃霸王餐,用電都不想要繳電費,導致台電有三分之一的呆帳就是被這些國民黨軍人軍眷拒繳電費給搞出來的。結果蔣孝文一來催繳,這些欺善怕惡媚上欺下的鐵藍軍人軍眷馬上就乖乖繳電費,果然惡馬還真需要惡人來騎。蔣孝文的「應收帳款」業績馬上一飛沖天。這大概是蔣孝文一輩子中對社會最有貢獻的一段時光。

不過蔣孝文依舊夜夜笙歌,吃喝嫖賭樣樣都來,不但感染了梅毒,梅毒還侵蝕了他的腦細胞。蔣孝文更欠了一屁股賭債,還想叫他老子蔣經國拿台灣銀行的公家錢來還他賭債,他老子一開始還真答應了哩。(別懷疑,國庫通黨庫就是這麼回事。)

她太太徐乃錦看她老公爛成這樣,只好到外面去修課充實自己,也因此在台大認識了一名外籍學生好友。這個到處約砲修幹的蔣孝文看到他老婆交了個異性好朋友,竟然醋勁大發、氣到認定他老婆搞外遇。蔣孝文開始自暴自棄,更變本加厲在外酗酒,經常爛醉到半夜才回家。他還曾因為無照酒駕,撞死路人張慧雲之後,找了司機陶錦藩出面頂罪。

好啦,您的好運帳戶已無餘額,蔣孝文在一次爛醉當中,終於因為糖尿病導致腦細胞受損而變成智障,智商退到五歲小孩的程度。蔣孝文在病床上癱瘓躺了十九年才死掉。

講到二子蔣孝武,你就把上面看到的蔣孝文段落拷貝下來,把「文」換成「武」來看就八九不離十了,基本上這蔣家文武二少都差不多廢柴,一樣感染性病,一樣都追過演藝圈的女星。蔣孝武比他哥更厲害的就是因搶奪別人的人妻而導致谷名倫之死的傳聞。

當時有個男星叫作谷名倫,他有個已經準備訂婚的未婚妻叫作張璐。據傳蔣孝武看到這個女歌星張璐很漂亮,就想搶來用。當時已經接手黨國特務體系的蔣孝武就帶著手下把谷名倫叫到大樓樓頂,說是要談判,結果是把對方給丟到樓下去。谷名倫當場墜樓慘死。外界都認為谷名倫是因為其他因素而自殺,但是卻無法解釋為什麼自殺的人還會在大樓上留下許多試圖用手抓住東西的抓痕。

還不止這樣,當時已經是有婦之夫的蔣孝武(妻:汪長詩)還跟女星崔苔菁談過一場婚外情熱戀。跟蔣孝武傳出緋聞的女星多如過江之鯽,從崔苔菁、張艾嘉到胡茵夢,他還真的把自己當皇太子在選妃哩。蔣孝武還因為愛戀張艾嘉而惡整過她的香港男友。他老婆汪長詩看他跟女星傳出一堆不堪入目的緋聞,氣得直接離開他老公。

蔣孝武跟他老婆汪長詩離婚十年之後又是一條好漢,又跟他女兒的幼齒家教老師蔡惠媚結婚。蔡惠媚的侄女蔡依珊就是鼎鼎大名的連勝文他老婆。這張黨國聯姻之藍色隻豬網全貌,咳,藍色蜘蛛網全貌也慢慢地浮現出來。

可能是文武雙廢材平時生活都太糜爛了,幹的鳥事太多,蔣孝文跟蔣孝武在1989年與1991年分別死亡,死的時候都才四五十歲。最小也最乖的弟弟蔣孝勇在蔣經國死後,也逃命似地帶著家人移民到加拿大當加拿大人了。疑?不是要當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嗎?蔣孝勇年輕時跟女星胡燕妮與甄妮勾搭的事情我就懶得多說了。蔣孝勇在支持完新黨總統候選人林洋港與郝柏村之後,很快也尾隨他哥哥們的步伐,於1996年死亡,死時才四十八歲。

蔣家三太子死後,留下一堆黑衣的未亡人,來自中國的蔣家皇朝也到此買單收攤。

結語

好啦,講完這一長串的黨國家庭史,你現在回頭看看這張中國政治家庭系譜圖,你覺得這看起來正常嗎?你看看裡面有哪個人是同性戀?你說說看「濫交」為什麼會跟「同性戀」畫上等號?你覺得讓同性戀結婚會破壞家庭倫常,還是圖中的這群異性戀會破壞家庭倫常?你覺得你如果真的跟摩天輪結婚,會不會比這張圖裡面的關係還來得更單純些?

如果異性戀婚姻有所謂的信用額度,那這張圖所顯示的就是這種婚姻制度根本已經瀕臨破產還一堆呆帳,而現在的同婚支持者根本是「國安基金」來進場護盤收爛攤的。別說公眾政治人物的性生活就是會比較亂,你確定一般平民的性關係就不會這麼亂?

你在這張圖中甚至還可以看到一堆關鍵人物都是基督徒(方框黃底),蔣介石、蔣經國、蔣緯國、章孝嚴、蔣孝文、蔣孝勇、連戰等人,全部都是基督徒,只有蔣孝武是全家唯一的非基督徒,你覺得真正的基督徒會怎麼想。從這張中華黨國家庭圖中,請問你看得到「神聖婚姻」與「守護家庭」這種東西嗎?

別忘了,這張圖裡面的許多政治人物與基督徒還曾經主導過台灣政治數十餘年,請問這些主張「一生一世、一夫一妻」的父老鄉親兄弟姊妹們當時或是後來有出來屁過任何一句話嗎?阿不就欺善怕惡,柿子挑軟的吃而已。

護家?我看你護的是姓黨的那家。

(本文經原作者Mock Mayson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中國國民黨史之家庭倫理篇(文長)〉。)

臺北城內店屋的混血身世—從亭仔腳看台灣殖民下的城市發展史

$
0
0

【為什麼推薦這本書】

尋訪每一條老街,幾乎都能拍到騎樓下拱柱接連的美麗畫面。亭仔腳(騎樓)大概是台灣最具標誌性的建築特色之一,雖然在多雨的國家可都有類似騎樓的形式出現,但台灣特殊的歷史背景,讓台灣的騎樓有了混血基因,也就多了專屬於台灣的韻味。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段歷史發展吧!

(責任編輯:林芮緹)

臺北城內店屋的混血身世

日本人在臺灣的建築經驗,有許多是在殖民地的創新嘗試,並未在日本推行。除了因應氣候需求的陽台與騎樓,日本將台灣的長條形店屋「牌樓厝」法制化,可視為其中代表。

清代到日本時代的建築法規

台灣在二十世紀初進行市區改正(包含新建店屋建築),臺北城誕生了一種臺灣獨有的建築形式。最早在臺灣有系統推廣「亭仔腳」(即為騎樓),是來自清代的官方政策,著名的例子是劉銘傳在大稻埕規劃的現代化街區。到了一八九九年,臺北縣知事村上義雄提案制定全台適用的建築法規,次年總督府公布實施「台灣家屋建築規則」,規定在自家房屋地界縣內必須留出公共通道。

一九O三年公布「街屋取締實施標準」,進一步對亭仔腳的撲面、構造、材料、尺寸、看板摘牌設置、遮陽、消防設施、落水管設置、修繕、清潔保養、使用維護、維持暢通和轉角作法等進行非常詳盡嚴格的規範,從此打下日本時代臺灣美觀市容的基礎,但也反映公權力強制介入私有地的情形,直到一九三六年公佈「臺灣都市計畫令」,才將亭仔腳面積從私有產權上劃出。

日本時代延續清代及華南地區的臨街面亭仔腳空間,又因日本人的生活習慣而產生新的組合形式。這是一種將正統西洋建築語彙的立面,安裝在合乎台灣氣候、設有亭仔腳的華南式玷污空間,建好後提供給日本商人承租,日人再於其後建造合乎生活習慣的日式木造住宅,這是因為臺灣特殊的歷史背景,而出現的建築風格與組合式的空間。

延續亭仔腳空間的街道風景

一九一三年,總督府公佈「產業組合規則」,金融機構「信用組合」逐漸發展。不同於一般銀行純以營利為目的,信用組合注重同業互助、救濟與服務的精神,集合會員的儲蓄投資,定期派發利息回報,亦提供會員低息貸款,解決中小型商社日益蓬勃的資金需求。

隨著中小企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交易邁入現代資本主義的經營模式,商家之間透過強而有力的商會制定業界規模和互通資訊,也需要足以代表商會的醒目地標。

臺南州商工經濟會

臺南州商供經濟會,形式延續自從林百貨開始、有「臺南銀座」之稱的末廣町連排店屋。連成一氣水平陽臺與遮陽板,在當年非常新潮。末廣町造街的內部空間形態與其他地方的店屋類似,但外部表情更具統一性。與關東大地震後,由財團法人同潤會為解決居住問題,在東京與橫檳建造的連排公寓群相當類似,同樣具有反映時代美學風潮及材料演進的簡潔表情。

臺南州商工經濟會以接收清代府城三郊(南、北、糖郊)為基礎,戰後分之為臺南、雲林及嘉義商會,現主體構造仍存,立面被使用商家「寶島鐘錶」廣告帷幕包覆,雖經臺南市觀光局協調溝通,目前商家尚未有拆除招牌恢復立面的意願。

臺南州商供經濟會位於與酒樓林立的西門路交叉口轉角,曾為酒樓「醉先閣」的營業場所。沿西門路往北走,穿過昔日的西門町來到永樂町,即可望見昔日著名酒家「寶美樓」。此樓今日仍然存在,只是如同商工經濟會的命運,被使用者「法國臺北」婚紗攝影公司裝潢包覆住原本帶有時代特色的裝飾藝術風格外觀。

【BO精選活動:城視城事-從華山開始,談城市記憶】

活動時間|12/26 1900-2100
活動地點|青鳥書店
與談人∣凌宗魁、鄭培哲
主持人|蘇民

詳情請見:活動網頁

(本文摘錄經「遠足文化 」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紙上明治村:消失的臺灣經典建築》。)

蔣公生日不能觸霉頭!連小學生為參加祝壽而溺斃都變「不能報導的秘密」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雖然光輝十月已經過去,但這種習性還真的是深植台灣政治之中,若要說始祖是誰還得歸功於國民黨與偉大的「空一格蔣公」。拍馬屁不惜一切,種種荒謬的迷信都顯得正常,那些年彷彿帝王「避諱」似的只要任何看起來不吉利的,通通都馬賽克處理或直接黑箱。沒錯,連小學生為了祝壽而溺斃或地震之類的都是不能說的秘密。

(責任編輯:林芮緹)


31號是獨夫蔣介石的誕辰紀念(圖取自中天新聞)。

文/新一

話說中國國民黨的「光輝十月」中,最後的壓軸高潮便是,10月31日所謂「空一格蔣公」之誕辰紀念日。如果台灣民間有「三月瘋媽祖」之風,那中國國民黨徒馬屁精,則有所謂「十月瘋蔣公」了。

十月瘋蔣公?

當年,蔣介石轉進台灣之後,造神不落人後的馬屁風氣,一時猖獗盛行。國民黨政權不僅以「空一格蔣公」的封建名號稱之,每每蔣介石生日,社會必然掀起一陣簽名祝壽、懸旗結綵、打造富麗堂皇的壽堂、吃壽麵壽桃、鑄銅像獻壽、化妝遊行、祝壽美展、祝壽歌唱、祝壽猜謎、祝壽釣魚比賽…等等諂媚獻殷的活動。彼時媒體失心瘋的程度,相較時下灑狗血的媒體反智現象,一點也不遜色。

既然,十月是普天同慶的雙十跟獨夫強人蔣介石生日,任何觸霉頭的新聞都得小心過濾處理。如同資深記者盛竹如曾言:「雙十節這天,不能發生不吉利的新聞,任何火警、兇殺、搶劫、車禍等社會新聞案件一律不播出,就連地震都不能發生。」、「十月三十一日蔣介石總統華誕,所有報紙的電影廣告,任何不吉利的片名都會被塗抹掉,例如『決死突擊隊』成了『○○突擊隊』…」。

果真,1960年的蔣介石生日,新竹南寮國小的一群學童搭乘渡船橫越頭前溪準備往學校參與祝壽活動之際,卻不幸發生沈船事件,造成20多名學童溺斃之慘劇,但由於時值救星偉人的敏感壽誕日,此事件遂成了當年報紙新聞中「不能報導的秘密」。後來,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的畫家父親李澤藩,便用畫筆將心扉間的痛澈鬱悶凝結成「斷我心腸(舊港翻船)一九六0」此一畫作。

如果,深覺國民黨政權此種歷史往事過於荒謬,端看系出「列寧式政黨」同源的對岸中國共產黨,其在2012年11月舉辦的「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期間,即曾要求電視台播出的歌曲中,不能有「死」跟「下」等不吉利的字詞,否則一律禁唱,足見威權政體的類似慣性素行。如果人類歷史是彼此的倒影,那從中共現今的種種荒謬行徑看來,某種程度不也是當年台灣威權政權離譜統治光景的映射嗎?!

由於,「十月瘋蔣公」的各種祝壽活動越演越烈,馬屁的創意發想益發困難,因此馬屁腦筋動得快的政客,便開始有「獻公園」以為祝壽之舉,宛如一頁馬屁較勁史。

例如,1970年10月30號,台北市議會便通過楊黃秀玉議員的提案,把台北圓山公園正名為「中正公園」,並在公園內建造一座蔣介石銅像為國人之精神堡壘,以為祝壽。此後,全台遍布著中正公園、中正文化中心、中正路、中正湖、中正橋…等等以「中正」為名的公共設施,讓外國人誤以為台灣罹患「中正癖」。

究極馬屁學的出世?

於是,當年全台國民黨徒馬屁精們,在輸人不輸陣的比拼之下,落居高雄的一路幹到死的「萬年立委」黃玉明,也在1970年矯情地以高雄小市民的身份,發起請願運動,要求高雄市政府把「愛河」正名為「仁愛河」,「壽山」加乘為「萬壽山」,並在河畔興築「仁愛堂」,山巔打造「萬壽塔」,並敦請南部佛教高僧外加卅位百歲人瑞,共同舉辦萬人法會,發功加持遠在陽明山的蔣公,以期仁德蓋世之蔣公,能與山河併壽。

馬邦伯的麾下,也是馬屁精一堆(圖取自FTV)。

事實上,黃玉明馬屁請願運動與法會脈絡,是為了讓在1969年9月16日下午,蔣介石車隊欲回陽明山官邸之際,於仰德大道發生車禍的蔣介石能「龍體康泰」。因為,那一次的車禍之後,蔣介石的健康便每況愈下。

不過,說來也離奇,不知是否偉人跟救星被叫慣了,真以為自己的命令可如呼風喚雨的神諭一般,早在車禍發生前的20天,蔣介石便親自下了一道「手諭三軍『杜絕車禍』的指示」,要求在三個月內杜絕車禍發生,責成交通部主其事,並由省市相關單位、警務處與警備總部相互配合,否則將予嚴懲云云。結果,蔣介石手諭不僅無法阻絕車禍的發生,連自身陽壽竟也在車禍中嚴重折損哩。

事後觀之,黃玉明在高雄搞出來的套裝馬屁之舉,應可睥睨全台。因為,以河山雙報的壽禮,並利用新建壽堂與壽塔為玄異的「生基風水」中之壽墳概念,再輔以高僧法會中的拔渡功德迴向與人瑞的共聚集氣,終算完成替蔣介石補運固元、延年益壽的生基改命之功。

此種利用隱而不彰的風水玄學為包裝的馬屁,真可說是馬屁政治中的極品呢,高雄何其有幸,竟有此奇人,使出馬屁政治學中之究極奧義,一舉通殺的秘技囉?!不過,生基風水學的補運固元之法,依舊無法讓蔣介石逃離死神召喚,而於數年後掛點往生。

然而,不幸的是,「空一格蔣公」雖早已遠離,但以「中正」為名的各種威權強人的遺跡,卻依舊遍布全台各地。此外,更可悲的是,如果「馬屁當道」的後果是反智與無知,端看台灣在馬邦伯惡治之下全面性的倒退之際,再對照無能善後竟可繼續尸位素餐的官員們,我們便不得不合理懷疑,不僅「中正」還在,連「黨徒馬屁精們」,也都還在啊?!

(本文經合作夥伴想想論壇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打狗吹水】光輝十月的高潮:一段國民黨徒的究極馬屁奧義〉。)

 


BO 熱情招募實習編輯,歡迎你的加入!工作內容與需求如下:
  1. 一週可到辦公室至少三個整天,實習期間至少半年(含以上)。
  2. 英文成績多益 700 (或等同托福、雅思成績)以上,英文聽力、閱讀無礙,多益 800 分以上為加分條件。
  3. 善用 Google 線上工具協作,熟悉影音製作、社群媒體操作為加分條件。
  4. 無新聞操作經驗可,但需具備肯學習、細心、主動、肯溝通等人格特質。
  5. 需負責議題操作工作:協助編輯台議題資料蒐集、採訪逐字稿整理,建立好書書摘文選等。
  6. 需負責影音活動工作:協助編輯台影音直播企劃、執行,以及實體社群活動企劃、執行。
  7. 時薪/月薪制:視工作內容與方式決定。
  8. 實習編輯未來可優先考慮錄取正職。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您想要應徵的頻道:【應徵】BuzzOrange 實習編輯:您的大名

【百年建築—文青華山】在二樓角落的 18 坪書店,青鳥書店能再度翻轉華山的文創夢?

$
0
0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專題:百年建築—華山】

1970's 在歐美興起的舊建築再利用風潮,台灣一直到 1997 年廢棄廠房變身「華山藝文特區」才開始,然而近年公共空間再利用的案例愈多,社會討論卻愈少。

於是,我們既羨慕中國一夜新簇的華麗建築,卻又讚揚歐洲動輒上百年歷史的街區,在新舊間來回顧盼,都市更新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卻從未真的熟悉。

有歷史的地方,才能思索歷史。 ❮BO❯ 製作 ⟨百年建築-華山⟩ 專題,思索台灣自己的都市更新選擇,回顧華山的歷史、探索華山這個「特區」的樣貌,在這個百年建築的基地上,我們怎麼不斷創造歷史。

第八篇,青鳥書店。在不能裝設電梯的百年古蹟裡,二樓以上的空間利用率大幅下降。山不轉路轉,遠流在兩棟古蹟之間增建野台,然後在這個野台上開設一家書店,運用網路行銷創造一天400人的客流。

(專題企劃/製作:倪二林、朱詠真;責任編輯:鄒家彥/張育寧)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

文:朱詠真

作為華山1914成立以來第一間獨立書店,青鳥從進駐的第一天起就註定是文創園區裡最特立獨行的存在。

座落在千層野台二樓的角落邊間,沒有清楚的指示,第一次踏進華山,還得問一樓服務台的工作人員才知道青鳥所在的位置。爬上樓梯後右轉,灰撲撲的一棟小屋,窄窄的萊姆綠小門,尋找這間書店的過程,就像一場小小的冒險。這樣的空間,如何打造成一個獨立書店?

插畫/圖片來源:鄭培哲

這得要從華山的建築結構說起。

經營一個由古蹟構成的文創園區,董事長王榮文很早就發現到這些結構老舊的獨棟建築,無法配置電梯,會讓二樓的使用成為問題。因為找不到解法,遲遲未能動工,直到建築師邱文傑所提出了「千層野台」的構想。

邱文傑突破了獨棟建築的限制,在清酒工場與高塔區之間的空地,增建一個一層樓高的野台,並配上電梯,在二樓與其他建築做連接。這等於是在古蹟之外增設新式建築。如此一來,便能夠在不破壞古蹟的前提下,串連起二樓的空間,向上擴大華山的展區。

在電梯旁,邱文傑設計了一棟兩層樓高的新式建築,作為二樓的入口標誌。一樓是玻璃屋,二樓則是由淺灰色的水泥牆構成一個簡單的矩形空間。其中,最特別的設計是採光,他開了兩扇和比門還大的長方形窗,並將屋頂的三個斜角切除,讓缺口成為三角窗。

攝影:朱詠真

這樣的採光方式,能使陽光以最溫和的方式,從四面八方照入室內,而邱文傑想藉此傳達「人類是無法獨自生存,必需與大自然孕育共生」的概念,希望進到這個空間的人們,能在這樣平衡採光的結構下感受溫暖與幸福。

一般店家追求人潮川流,不可能會選擇把店面開在二樓,但前閱樂書店店長蔡瑞珊,第一時間竟然就被這裡吸引。她說,「我一看到這個地方,就覺得它是個書店!」

儘管當時閱樂才開幕沒多久,諸事紛雜,她依舊無法將這個遺世而獨立的氛圍從腦中揮去。她篤定的告訴華山營運長李正芳,「如果有一天這個地方空下來,請告訴我。」

正巧當時王榮文也正在構思規劃增設一間書店,兩人剛好一拍即合,青鳥書店就在這樣的契機下誕生了。

「一個空間有沒有生命,建築師賦予它第一次的機會,但是一個經營者給它第二次經驗。」經營華山文創園區多年,王榮文重視園區內每家店的空間氛圍,他明白,一旦經營者無法好好利用建築空間的特色,便會失去經營優勢。

決定以「設計」做為書店的主軸,蔡瑞珊找來了「CxCITY」召集人蘇民,這個重視公民參與、期盼以設計改變世界的建築師加入合夥,並請他打造出青鳥的樣貌。

灰,是青鳥建築的主色調,如何讓低彩度的空間散發出親切感,是蘇民本次的挑戰。

於是,他在灰色的外牆上釘上了白色的硬網,彷彿替這些冷硬的水泥牆加上了柔焦,並增加視覺上的層次感。內部,利用原本優秀的採光設計,以白色為主軸,加入了線條簡潔的書架、桌椅、咖啡吧台等,並在天花板上吊起一束束乾燥花,柔和了整體氛圍。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

在蘇民眼中,青鳥書店的特色有二:一是地點,二是經營方式。

關於地點,他指出,華山過去為了能生存,在一樓導入了許多商業化的營運模式,受到了不少藝文圈人士的詬病,青鳥若開在一樓,只是落入原來的營運脈絡,但若開在二樓,就能開闢新的文化交流面積。

依循著一開始邱文傑「以廊道連結建築」的設計理念,蘇民看見以青鳥為起點,所能延伸出去的可能,「我們想在二樓創造一個不同於商業化華山的平行時空,而不是去對抗一樓那些商業化的店家,畢竟華山靠此賴以維生。」他期待,「這裡會成為華山的轉捩點,帶入高水準文化。」

關於經營方式,他認為,作為華山未來二樓展區的入口,青鳥要做的,是翻轉民眾對於華山商業化的印象。因此在空間規劃和經營上必須要有足夠的特色和行銷手法,展現文化素養之餘,還要吸引足夠的客流量,讓民眾改變過去只停留在一樓的逛街習慣,願意爬上樓梯,踏入一個全新的空間。

店長是書店的靈魂,一般來說,獨立書店的店長必須在文化圈具有一定的份量和影響力,店長即為策展人,透過選書傳達自己的意識。

媒體人出生的蔡瑞珊雖然相對資淺,卻將此轉換為優勢,她逆向操作,挑選了一群非專業出生,卻對該領域有一套自己想法的選書人,以新鮮的眼光擺脫以往專家所定義的經典名著,將書本詮釋出新意。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

她也頻繁的舉辦作家座談、詩歌朗讀、哲學討論等講座活動,藉著臉書的串連和各媒體平台的行銷,即使青鳥的地點偏僻,依舊能在這十八坪的小小空間裡,創造出一天約四百人的客流量。

這間小而巧的獨立書店,不只是對華山有特殊意義,在台灣的獨立書店圈內,也是個新的里程碑。

空間的價值是由人來創造,青鳥在試營運與開幕不久後,有如此活躍的表現,讓王榮文刮目相看,並對蘇民提出整合二樓以上空間的計畫更加篤定。這隻傳說中會帶來幸福的青鳥,肩負著翻轉華山的重任,未來,如何穩定的輸出高水準的藝文活動,並穩定大量的客源,是她的一大挑戰。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

延伸閱讀

【百年建築—日治酒香華山】被遺忘的故事:兩個釀酒師、一個資本家,芳釀造酒場與蝴蝶蘭醇釀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藝術能吃嗎?18 年華山藝文特區簡史的殘酷映照
【百年建築—地圖華山】1930 年代的日本工業建築美學,戰後台灣不復見的文化思維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原來我每次在那唱啊跳啊都不會壞的華山 Legacy,已在那 80 多年
【百年建築—他山之石】古蹟空間再利用,文化與商業真的能共存共榮?
【百年建築–光點華山】專訪陳伯任,在老舊的倉庫內,加蓋另一個為電影而存在的盒子
【百年建築—人物專訪】王榮文:什麼叫做文創?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
【百年建築—文青華山】在二樓角落的 18 坪書店,青鳥書店能再度翻轉華山的文創夢?
【百年建築—夜色華山】廢棄警衛室裡重生的台北夜色:Trio Café
【百年建築—隱士華山】藤森茶屋望北茶亭,新舊日式建築的對話
【百年建築—音樂華山】在歲月斑駁裡聽當代的聲與樂,華山 Lagacy 打造獨立樂人舞台
【BO 直播專訪】請問華山 1914,文創能當飯吃嗎——專訪台文創基金會執行長王沛然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BO 熱情招募實習編輯,歡迎你的加入!工作內容與需求如下:
  1. 一週可到辦公室至少三個整天,實習期間至少半年(含以上)。
  2. 英文成績多益 700 (或等同托福、雅思成績)以上,英文聽力、閱讀無礙,多益 800 分以上為加分條件。
  3. 善用 Google 線上工具協作,熟悉影音製作、社群媒體操作為加分條件。
  4. 無新聞操作經驗可,但需具備肯學習、細心、主動、肯溝通等人格特質。
  5. 需負責議題操作工作:協助編輯台議題資料蒐集、採訪逐字稿整理,建立好書書摘文選等。
  6. 需負責影音活動工作:協助編輯台影音直播企劃、執行,以及實體社群活動企劃、執行。
  7. 時薪/月薪制:視工作內容與方式決定。
  8. 實習編輯未來可優先考慮錄取正職。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您想要應徵的頻道:【應徵】BuzzOrange 實習編輯:您的大名

【百年建築—夜色華山】廢棄警衛室裡重生的台北夜色:Trio Café

$
0
0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專題:百年建築—華山】

1970's 在歐美興起的舊建築再利用風潮,台灣一直到 1997 年廢棄廠房變身「華山藝文特區」才開始,然而近年公共空間再利用的案例愈多,社會討論卻愈少。

於是,我們既羨慕中國一夜新簇的華麗建築,卻又讚揚歐洲動輒上百年歷史的街區,在新舊間來回顧盼,都市更新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卻從未真的熟悉。

有歷史的地方,才能思索歷史。 ❮BO❯ 製作 ⟨百年建築-華山⟩ 專題,思索台灣自己的都市更新選擇,回顧華山的歷史、探索華山這個「特區」的樣貌,在這個百年建築的基地上,我們怎麼不斷創造歷史。

第九篇,夜色華山。酒廠警衛室荒廢,調酒教父王靈安進駐,於是台北有了調和咖啡與酒的全新夜色。

(專題企劃/製作:倪二林、朱詠真;責任編輯:鄒家彥/張育寧)
攝影:朱詠真

文:朱詠真

踏入華山1914文創園區的大門,Trio Café是迎接遊客的第一個門面。

第一眼的印象,是生意盎然的綠,Trio Café的屋頂和牆面攀附著各種植物,門口的大樹,枝葉茂密,旁邊的平台花園裡也有著嫩綠的草皮和幾株小樹,從遠處望去,像是一間隱藏在樹林裡的小屋。

在這重重綠色屏障底下,是一間小小的長方型單層建築,採用平面式的屋頂,四面灰色的水泥外牆上大量開窗,乍看宛如玻璃屋,正面更是採開放式設計,不用走進餐廳裡,內部情況即一目瞭然。

或許是想要融入自然,窗框和門框皆為木造,門口的視覺重點也是一個木頭打造的吧台。整棟建築沒有刻意的裝飾,這樣簡單的設計,給人一種輕鬆自在的氛圍。

受到這樣愜意氛圍吸引,有些園區裡的客人,即使沒有要用餐,也會坐在門口大樹下的木台上乘涼、休息,融入 Trio Café 這幅由鮮豔的綠和溫暖的木質色調所繪製的畫面裡。

Trio Café 的前身是警衛室,這棟小小的長方型單層建築,在四十多年前可是保護台北酒廠的安全前哨。酒廠荒廢,文建會與民間團體接手後,陸續被當成資訊站、咖啡店等用途。

在 2011 年,華山的領導團隊邀請了調酒界教父王靈安進駐,讓 Trio Café 不單純只是文藝咖啡店,更洋溢著調酒豐富歡快的氛圍,再搭配上店家特製的酒食料理,這樣咖啡、美酒、美食的組合,形成一個美好的三重奏。

曾在紐約學習調酒文化的王靈安,與園區所推廣的「展中有店,店中有展」具有相當的共鳴,因此,Trio Café 除了提供酒食料理與創意調酒外,也致力於舉辦酒類知識講座、品酒、調酒等相關課程,希望藉此提升台灣民眾對於調酒文化的認知,再造台灣酒文化的新素質與生活品味。

延伸閱讀

【百年建築—日治酒香華山】被遺忘的故事:兩個釀酒師、一個資本家,芳釀造酒場與蝴蝶蘭醇釀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藝術能吃嗎?18 年華山藝文特區簡史的殘酷映照
【百年建築—地圖華山】1930 年代的日本工業建築美學,戰後台灣不復見的文化思維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原來我每次在那唱啊跳啊都不會壞的華山 Legacy,已在那 80 多年
【百年建築—他山之石】古蹟空間再利用,文化與商業真的能共存共榮?
【百年建築–光點華山】專訪陳伯任,在老舊的倉庫內,加蓋另一個為電影而存在的盒子
【百年建築—人物專訪】王榮文:什麼叫做文創?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
【百年建築—文青華山】在二樓角落的 18 坪書店,青鳥書店能再度翻轉華山的文創夢?
【百年建築—夜色華山】廢棄警衛室裡重生的台北夜色:Trio Café
【百年建築—隱士華山】藤森茶屋望北茶亭,新舊日式建築的對話
【百年建築—音樂華山】在歲月斑駁裡聽當代的聲與樂,華山 Lagacy 打造獨立樂人舞台
【BO 直播專訪】請問華山 1914,文創能當飯吃嗎——專訪台文創基金會執行長王沛然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百年建築—人物專訪】王榮文:什麼叫做文創?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

$
0
0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專題:百年建築—華山】

1970's 在歐美興起的舊建築再利用風潮,台灣一直到 1997 年廢棄廠房變身「華山藝文特區」才開始,然而近年公共空間再利用的案例愈多,社會討論卻愈少。

於是,我們既羨慕中國一夜新簇的華麗建築,又讚揚歐洲動輒上百年歷史的街區,在新舊間來回顧盼,都市更新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卻從未真的熟悉。

有歷史的地方,才能思索歷史。 ❮BO❯ 製作 ⟨百年建築-華山⟩ 專題,思索台灣自己的都市更新選擇,回顧華山的歷史、探索華山這個「特區」的樣貌,在這個百年建築的基地上,我們怎麼不斷創造歷史。

第七篇,王榮文專訪。九年前以ROT模式標下華山,九年後,華山被批評除了餐廳還是餐廳。遠流董事長王榮文接受BO獨家專訪回應批評,面對公民社會的期待與台灣藝術家社群要求,華山如何取得商業可持續營運的平衡?

(專題企劃/製作:倪二林、朱詠真;責任編輯:鄒家彥/張育寧)
圖片來源:財團法人台灣文創發展基金會

文:倪二林

一年吸引 360 萬人次買票進場,創造整體產值破 30 億,整個園區開出的發票總額達 5 億,替公司帶來兩億營收,這是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自2007 年接手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經營權九年,所繳出的成績單。

儘管自接手的第一天起,外界批評的聲浪就沒有斷過。

國民黨立委陳碧涵曾抨擊,華山文創園區從「進入大門到離開大門,只有消費」、「沒有充分激發民眾的美感體驗」;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更砲轟華山文創園區是「餐廳、餐廳加餐廳」。

在文化與商業之間掙扎徘徊,然而華山不只生存下來,營運表現成長,卻是不爭的事實。2015年出版的年報中揭露,華山已由虧轉盈。王榮文在受訪時更表示:「華山已經走過前五年打底的過程,現在是可以往前一步,做一些『不賺錢』的事了。」

以下是專訪紀要。

「餐廳太多?」政府要學會分辨什麼該管、什麼不該管!

BuzzOrange(以下簡稱「BO」):從立法委員到官員都批評,華山的餐廳太多,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評價?

王榮文(以下簡稱「王」):開餐廳不是罪過,這是一個空間裡必然的文化設施。你可以批評我的餐廳不夠好,但不是這是有建設性的批評,飲食文化不也是「文化」的一環嗎?這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

林洲民這段話其實很有殺傷力。

台灣的官員治國向來是看媒體、看立法委員。「餐廳、餐廳加餐廳」這個句子出來以後,他們沒有仔細的去看合約。合約中載明,我們跟政府部門的比例(編按:指ROT合約中民間與政府需要各自經營負責的比例),附屬設施部分本來就有30%的空間。當時我們的餐廳比例是13%,也不是30%全部都做餐廳,但當時的文化部長洪(孟啟)部長在立委逼問下,說要來要求華山降低到10%。

後來我跟洪部長在不同的場合見面,我跟他抗議:「你沒有資格說這個話!」因為這是違反合約精神。你可以來跟我商量、討論,但不是用命令的方式。他也跟我說:「我沒辦法,是被立委逼的。」

雖然我們現在的確是降到10%以下,但這是我在經營過程中自然調整的結果,有些合約到期自然離開,不是因為你命令要求來的。這才是ROT的精神。

BO:你覺得在一個ROT案中,政府與業者的角色應該如何區分?

王:ROT的目的本來就是促參,就是政府做不到的事情讓民間業者來做,但你又要ROT,又要抓著我的手叫我該怎麼做,這不是違反促參精神嗎?我覺得政府在這個部分最大的功課,是要分辨什麼是政府該管的,什麼是不該管的。這是一個國家的文明素養。

我很少抱怨,喜歡正面看事情,所以我很容易健忘以前那些無聊的事情。我常跟文化部官員說為什麼要討論這麼小的事情。華山現在已經這麼成功了,應該是要借力使力,想辦法再把產業做大,而不是一直糾結餐廳不餐廳這些事。這個連我都不管了,是我下面的團隊在處理。

「什麼叫做文創?」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

BO:所以你認為餐廳也是文創產業的一環?或者說,什麼才叫作文創?

王:這其實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這十幾年來都耗在這裡。所有的學者專家都在吵定義問題,現在我講我的定義也沒有人會同意。馬政府時代召開多次論壇,每個人上台都在講什麼是文創,結果到目前為止還是沒有共識,我們用英國人的觀點比較容易理解。

「文創」這個名詞是從英國出來的,是在既有的產業上加值或升級。後來我演化出一個觀點,十五加一,都是既有的產業。你若把它當成一個新產業,永遠定義不了。

過去文建會有個口號,叫做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元多用:one source, multi use。最常見的是一本書延伸出去成電影、電玩、漫畫。韓國文化,像大長今,先從電視劇開始,延伸出園區、觀光旅遊景點,那是更進一步。如果你是一個設計師,你策了一個展,這展很精采,他反過來變成一本書,也是文創。這樣的定義,可以擴及到音樂、服裝。

產業文化化,這個的原創不是從文化來,例如鳳梨酥,把它變成微熱山丘,把糕點用故事、歷史去加值,這個產業就被升級。一個鳳梨酥因為這樣有了兩百億的產值。日本的白色戀人,本來是做巧克力的,做成觀光工廠、博物館,把日本的飲茶文化、瓷器文化等脈絡都帶進來,那就跳脫出很多侷限。所以你說餐飲是不是文創?當然是文創啊!

BO:回到ROT上,以華山的經驗,應該怎麼做才能雙贏?

王:我很簡單,政府給我一個要求,我去發展出一個具體可行的指標,來跟政府、社會溝通。所以你到處看到,我就是三個指標,來檢驗十五年後我算不算成功。

第一個是文星匯聚。對一個文青,你要給他一個朝聖之地。像以前我們的明星咖啡廳,白先勇、黃春明他們很喜歡去那裡,這個是我們要創造的空間。這是我們在選餐廳辦活動的目標。你要用大明星來吸引年輕新秀,明星要拉拔新秀,才能形成群聚效應。

第二是觀光。要創造文化的感動回憶的感動。這個句子講起來很簡單,要化成具體的結果,背後要有多少的執行去支撐?我們樓上有籐森照信的茶屋,這個就是創造日本茶文化的感動。

圖片來源:青鳥書店

理念與實踐之間不一定會完全 match,有想法也要有對的人。這是商業與藝術間的平衡。你可以說我眼高手低,但至少要眼高嘛!(笑)

第三是創投資金進駐。矽谷的科學組長楊啟航,現在是我們的顧問。華山要以矽谷為師,要怎麼吸收人才、做新創事業,吸引資金。這個就是跟平台有關。要把華山打造成一個平台。

創投總是要有投資標的,在這裡的標的就是策展。每年寒暑假一天同時有五、六場。以吉卜力為例,三個月的展覽進帳三億,這個是很驚人的數字。一個有才華的策展人是可以被投資的。在這邊一個展覽成本三千萬,一旦成功了就能移動到中國去,這裡就成了一個創意江湖、實驗江湖。明星、新秀,都能在這裡打擂台,來這裡,就有能見度。

比方一個插畫家,他原本在誠品、中山北路的店一個月做四十萬,我們把他招進來,給他兩個月,一個月營收變成一百四十萬。然後又被香港、東京爭取過去。這個就是我們對年輕人的幫忙。

如果他要出去,需要資金,創投就可以進來。有些事情不見得是我們自己做的到,但是我們可以幫忙對接,例如中國大陸、日本,與我們串接,這個對台灣年輕的文創工作者才會有貢獻。

「華山有可能賺錢嗎?」如果我是在中國大陸做就可以!

BO:但這聽起來還是比較理想化,華山現在實際的經營狀況如何?

王: 我們一年開出的發票大概五億多,真正的收入,包含抽成、租金,差不多兩億。這是園區裡的消費。有一種錢是你看不到的。吉卜力的 3 億就不在這裡面。他是園區外的售票系統,只要你活動是用外面繞過去。像Legacy,我們這邊很重要的live house,他辦演唱會的門票,都不在這裡面。但如果你把我們辦活動、硬體裝修,創造整體國家經濟活動的產值,那至少 30 億。若再把就業機會等等的算進來,60 億都不誇張。

華山的產品是「會、展、演、店」,我們一年有一千五百場會展演活動。ROT也要求我們要蓋一千三百坪的新建築,我現在要蓋的就是華山別院,我要經營出雅俗共賞,不斷加值升級。現在的群眾基礎已經有一年 365 萬人。

以前我們是大眾喜歡。如果有機會做一個新建築,現在就是要升級,把「雅」的部分再提昇。現在華山的文創商品售價三、四千塊已經是極致。如果我有一個美術館,可以賣藝術家的原創原作,那平均售價就是幾十萬塊,再甚至有古董,可以到幾千萬,這就是要有美術館的支撐。這就是要成為台灣的藝術大使,對台灣原創藝術就是有貢獻。

BO:你自2007年起取得十五年ROT(整建、營運、移轉)特許權,今年是第九年,一路走來的心情是?

王:我當時帶著忐忑不安的心來標這裡,本來找一個建商朋友來當股東一起做,我問他誰可以來做華山,他只講三個:「有心、有錢、有閒」。他做建築的人知道,修理古蹟、處理古蹟,這個部分的痛苦(停頓三秒)……我們就不講了、不要抱怨(笑)。

每天在簽字就知道,為什麼沒有錢賺?下一個雨,我就得要付出多少?古蹟的維護,背後的成本很多人都看不到。你沒有賺錢,我們來這裡,難道是為了把股東的錢賠光嗎?沒有賺錢給他們已經很過分了,我後來也只能跟他們說「當成社會企業做好了,最後會把本金還給你,加上一點點利息,但賺錢大概不用想了」。不太容易啦!

BO:真的不可能賺錢嗎?

王:不是說完全不可能,你如果用太商業的手段……在中國大陸沒有這個問題,如果我是在中國大陸做,哦那想賺多少錢都可以!但在這裡,我必須「劫富救貧」。因為我們的藝術家社群,以及我們對公民社會的期待與要求……你必須維持、一個平衡。說真的我怎麼維持都還是會被罵,但如果連這個都不維持,那………我現在正在蓋一個烏梅演劇院、烏梅酒廠。那個一定不會賺錢。

我的願望是,讓觀眾到華山、隨時都有劇可以看,像電影一樣。但是要做成這件事,我估算是很難。不可能像百老匯一樣。台灣這個條件,不行。只有兩百多個座位,又是歷史古蹟改造,我們的競爭者很多,國家戲劇院、士林,政府又有要求……

「在台灣做ROT不會覺得吃力不討好?」把好東西送上全世界就是我的安慰劑!

BO:有人說華山是政府的地,應該要讓藝術家進來駐村,你怎麼看?

王:華山的總空間不過六千坪,建坪喔,每天都塞滿人不過六千坪。你想想,六千坪,夠嗎?台北市有那麼多閒置空間可以當工作室,為什麼不讓藝術家去?我只有六千坪,我沒有辦法做成一個「生產基地」,我只能作為消費體驗中心,這是根據這裡的地利條件去做規劃。

你去看看韓國,他有一個出版城,總共兩百四十公頃,其中一半作出版產業園區,他可以做上中下游的垂直整合,所有出版業都可以在裡面蓋漂亮建築。我沒有他這種資源。

如果你真的要做成這種產業園區,那麼華山、台灣的五大酒廠,那個叫做便宜行事,氣度太小了。你有種,去做中興新村,那裡就有 240 公頃,三千戶的舊房子。你讓國際藝術家可以來駐在那裏,中部周邊的精密工業、機械工業來支持這些藝術家,相互加值,那個才叫做文創產業園區。他才有足夠的腹地,可以蓋新房子、放入新的儀器設備,也有足夠的舊房子,可以成為好的參觀場所。

中國大陸來研究台灣的文創,他們歸納出「商、旅、文」合一。就是文化觀光、旅遊、商業,三者彙總。所以他們後來的造鎮、造街,處理古蹟遺產、閒置空間…………每一個城市都有閒置工業空間需要再利用、活化。我在經營華山就是在經營這件事。這是要有創意,根據當地的地理條件、文化背景,創造出符合當地城市特色的空間。

我把台北市政府交給我的這一塊,做成創意江湖,用的是我的人脈、關係、資源。做成今天這樣,是我能力所能做到的事情。若換成另一個人做,那就是另一個味道。不是說只有我做的最好。沒有一個城市可以被複製,但累積的經驗,可以作為參考。政府如果沒有要自己做,而是扮演規劃者、定義者的角色,那就是要找到有能力的人來做。

BO:既然你做這件事不賺錢,又要忍受許多批評,為何要這麼吃力不討好?

王:做任何事情都有痛苦的一面也有快樂的一面,差別在如何用最快的速度擺脫痛苦。我過去做紙本出版、數位出版,現在做華山,是做一個空間出版。出版這一行是做平台,本來就是幕後的工作,我們的成就在於把好的東西送上全世界。接下來的七年,我希望華山的經驗可以傳承到別的城市,甚至別的國家,這就是我的安慰劑!

延伸閱讀

【百年建築—日治酒香華山】被遺忘的故事:兩個釀酒師、一個資本家,芳釀造酒場與蝴蝶蘭醇釀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藝術能吃嗎?18 年華山藝文特區簡史的殘酷映照
【百年建築—地圖華山】1930 年代的日本工業建築美學,戰後台灣不復見的文化思維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原來我每次在那唱啊跳啊都不會壞的華山 Legacy,已在那 80 多年
【百年建築—他山之石】古蹟空間再利用,文化與商業真的能共存共榮?
【百年建築–光點華山】專訪陳伯任,在老舊的倉庫內,加蓋另一個為電影而存在的盒子
【百年建築—人物專訪】王榮文:什麼叫做文創?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
【百年建築—文青華山】在二樓角落的 18 坪書店,青鳥書店能再度翻轉華山的文創夢?
【百年建築—夜色華山】廢棄警衛室裡重生的台北夜色:Trio Café
【百年建築—隱士華山】藤森茶屋望北茶亭,新舊日式建築的對話
【百年建築—音樂華山】在歲月斑駁裡聽當代的聲與樂,華山 Lagacy 打造獨立樂人舞台
【BO 直播專訪】請問華山 1914,文創能當飯吃嗎——專訪台文創基金會執行長王沛然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百年建築—隱士華山】藤森茶屋望北茶亭,新舊日式建築的對話

$
0
0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專題:百年建築—華山】

1970's 在歐美興起的舊建築再利用風潮,台灣一直到 1997 年廢棄廠房變身「華山藝文特區」才開始,然而近年公共空間再利用的案例愈多,社會討論卻愈少。

於是,我們既羨慕中國一夜新簇的華麗建築,卻又讚揚歐洲動輒上百年歷史的街區,在新舊間來回顧盼,都市更新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卻從未真的熟悉。

有歷史的地方,才能思索歷史。 ❮BO❯ 製作 ⟨百年建築-華山⟩ 專題,思索台灣自己的都市更新選擇,回顧華山的歷史、探索華山這個「特區」的樣貌,在這個百年建築的基地上,我們怎麼不斷創造歷史。

第十篇,藤森茶屋。日本知名建築史學家與建築師藤森照信受邀在百年建築華山特區裡,打造一座新、舊對話的新建築。引入日本茶道的精神,再利用台灣自然素材建造、隱藏在華山不起眼的小角落,在華山流連往返的你,是否曾經發現?

(專題企劃/製作:倪二林、朱詠真;責任編輯:鄒家彥/張育寧)
攝影:朱詠真

文:朱詠真

在華山的紅磚區,一間有著不對稱斜屋頂的小木屋由竹子高高架起,屋頂的楮紅色銅片閃爍著曖昧柔和的光芒,宛如童話中才會出現的場景,吸引人潮的目光,這是日本知名建築師藤森照信替華山打造的茶屋「望北茶亭」。

今年70歲的藤森照信在年輕時是日本著名的建築史家,專攻近代建築史,44歲那年,他半路出家,從學者轉為建築師,開始將心目中的理想建築一一打造成真。作品範圍從家庭住宅到博物館皆有,而他在台灣最為知名的,就是一間間別緻的茶屋。

藤森照信曾說:「我的設計主題有二,其一是木、土、石、草等自然素材的運用方式, 其二是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該如何具體地以植物姿態融入建築之中。」

或許是年輕時見多了各樣前衛創新的建築理論,從史學研究跨到實際操刀,不像一般崇尚現代主義的建築師追求「建造符合科學、技術時代的建築」。而是另外開創出一套反璞歸真的理論,認為建築應該是「回應當地的歷史與自然」。

茶屋,正是實踐其思想理論的最佳場域。

日本的茶屋最早出現在西元14世紀,最初的雛形只是間蓋在寺廟旁的小屋,販賣茶水給參拜的民眾。到了16世紀,一位被後世譽為「茶聖」的和尚千利休,將茶道發揚光大,並將茶屋的定義更上一層樓,他透過茶室低矮窄小的入口,讓進入茶室者,皆需彎腰曲膝,甚至跪爬,這樣謙卑的姿態,是希望在茶室中,沒有階級之分,品茶之時,人人平等。

藤森照信將千利休的思想與自己崇尚自然的態度融合,設計出與日本過往型態大不相同的茶屋,他將茶屋打造成一塊與世隔絕的仙境,並以植物的姿態融入週遭環境中。

如何能與世隔絕呢?「望北茶亭」這次靠的是「高度」,整間茶屋由八根粗壯的台灣孟宗竹架高,離地約三公尺,想入茶亭,還需使用專屬梯子。從外面看來,這間有著這間僅四坪大的茶屋,最多只容納六位成人,一張大桌、兩排長椅,就填滿大部分的空間了。

茶屋的前後各開了兩扇方形小窗,開窗探頭望向北方,是一片綠油油的華山大草原與遼闊的天空;而往南方看去,則是被認證為歷史建築的樟腦昇華工場紅磚屋。重視環境與建築關係的藤森照信,期盼「望北茶亭」期盼能以歷史為倚靠、鳥瞰自然景致。

為了符合與自然連結、以植物姿態融入環境的概念,「望北茶亭」的內外牆為台灣杉木,非天然建材方面,藤森照信提倡「手工藝復興」,他邀請了華山園區附近的居民、忠孝國小學生和大專院校學生,一起以傳統木棍敲打茶亭屋頂銅片的方式,使銅板凹凸有致,這些小而密集的平面,在陽光的照射下,反射出不同的光芒。

藤森照信表示,每建造完一間茶屋,總會有股想私心收藏的衝動,因為每間茶屋都是傾盡心思的手造之作,到最後,已經在心目中產生一股強烈的親切感。

而這股親切感,也透過了建築傳遞給周遭的人。

藤森照信的茶屋散見日本與台灣,儘管造型各異其趣,卻總能輕易地與當地融合,彷彿是種理所當然的存在。「望北茶亭」就是這樣的一個作品,他聯合當地居民親手打造的茶屋,會透出一股質樸而原始的溫度,吸引著人們靠近。

延伸閱讀

【百年建築—日治酒香華山】被遺忘的故事:兩個釀酒師、一個資本家,芳釀造酒場與蝴蝶蘭醇釀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藝術能吃嗎?18 年華山藝文特區簡史的殘酷映照
【百年建築—地圖華山】1930 年代的日本工業建築美學,戰後台灣不復見的文化思維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原來我每次在那唱啊跳啊都不會壞的華山 Legacy,已在那 80 多年
【百年建築—他山之石】古蹟空間再利用,文化與商業真的能共存共榮?
【百年建築–光點華山】專訪陳伯任,在老舊的倉庫內,加蓋另一個為電影而存在的盒子
【百年建築—人物專訪】王榮文:什麼叫做文創?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
【百年建築—文青華山】在二樓角落的 18 坪書店,青鳥書店能再度翻轉華山的文創夢?
【百年建築—夜色華山】廢棄警衛室裡重生的台北夜色:Trio Café
【百年建築—隱士華山】藤森茶屋望北茶亭,新舊日式建築的對話
【百年建築—音樂華山】在歲月斑駁裡聽當代的聲與樂,華山 Lagacy 打造獨立樂人舞台
【BO 直播專訪】請問華山 1914,文創能當飯吃嗎——專訪台文創基金會執行長王沛然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BO 熱情招募實習編輯,歡迎你的加入!工作內容與需求如下:
  1. 一週可到辦公室至少三個整天,實習期間至少半年(含以上)。
  2. 英文成績多益 700 (或等同托福、雅思成績)以上,英文聽力、閱讀無礙,多益 800 分以上為加分條件。
  3. 善用 Google 線上工具協作,熟悉影音製作、社群媒體操作為加分條件。
  4. 無新聞操作經驗可,但需具備肯學習、細心、主動、肯溝通等人格特質。
  5. 需負責議題操作工作:協助編輯台議題資料蒐集、採訪逐字稿整理,建立好書書摘文選等。
  6. 需負責影音活動工作:協助編輯台影音直播企劃、執行,以及實體社群活動企劃、執行。
  7. 時薪/月薪制:視工作內容與方式決定。
  8. 實習編輯未來可優先考慮錄取正職。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您想要應徵的頻道:【應徵】BuzzOrange 實習編輯:您的大名

【主題書櫃推薦:百年建築—華山】用書看建築,思索台灣自己的都市更新選擇

$
0
0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主題書櫃:百年建築—華山】

1970's 在歐美興起的舊建築再利用風潮,台灣一直到 1997 年廢棄廠房變身「華山藝文特區」才開始,然而近年公共空間再利用的案例愈多,社會討論卻愈少。

於是,我們既羨慕中國一夜新簇的華麗建築,又讚揚歐洲動輒上百年歷史的街區,在新舊間來回顧盼,都市更新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卻從未真的熟悉。

有歷史的地方,才能思索歷史。 ❮BO❯ 製作 ⟨百年建築-華山⟩ 主題書櫃,以「建築出發,策展台灣建築歷史書目、國外建築與城市設計書目,以及未來城市設計想像書目——用書看建築,思索台灣自己的都市更新選擇。

(選書人:張育寧、責任編輯:鄒家彥)
插畫/圖片來源:鄭培哲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BO 熱情招募實習編輯,歡迎你的加入!工作內容與需求如下:
  1. 一週可到辦公室至少三個整天,實習期間至少半年(含以上)。
  2. 英文成績多益 700 (或等同托福、雅思成績)以上,英文聽力、閱讀無礙,多益 800 分以上為加分條件。
  3. 善用 Google 線上工具協作,熟悉影音製作、社群媒體操作為加分條件。
  4. 無新聞操作經驗可,但需具備肯學習、細心、主動、肯溝通等人格特質。
  5. 需負責議題操作工作:協助編輯台議題資料蒐集、採訪逐字稿整理,建立好書書摘文選等。
  6. 需負責影音活動工作:協助編輯台影音直播企劃、執行,以及實體社群活動企劃、執行。
  7. 時薪/月薪制:視工作內容與方式決定。
  8. 實習編輯未來可優先考慮錄取正職。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您想要應徵的頻道:【應徵】BuzzOrange 實習編輯:您的大名

【百年建築—音樂華山】在歲月斑駁裡聽當代的聲與樂,華山 Lagacy 打造獨立樂人舞台

$
0
0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專題:百年建築—華山】

1970's 在歐美興起的舊建築再利用風潮,台灣一直到 1997 年廢棄廠房變身「華山藝文特區」才開始,然而近年公共空間再利用的案例愈多,社會討論卻愈少。

於是,我們既羨慕中國一夜新簇的華麗建築,卻又讚揚歐洲動輒上百年歷史的街區,在新舊間來回顧盼,都市更新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卻從未真的熟悉。

有歷史的地方,才能思索歷史。 ❮BO❯ 製作 ⟨百年建築-華山⟩ 專題,思索台灣自己的都市更新選擇,回顧華山的歷史、探索華山這個「特區」的樣貌,在這個百年建築的基地上,我們怎麼不斷創造歷史。

第十一篇,Lagacy。當台灣的音樂不再在國際間居領頭羊地位,還剩下什麼來和國際競爭?觀察了兩岸三地的市場後,Lagacy創辦人張培仁得出的結果是:「生活風格」,於是,台灣有了這個中型的獨立樂人舞台,台北有了更豐厚的獨立音樂土壤

(專題企劃/製作:倪二林、朱詠真;責任編輯:鄒家彥/張育寧)
攝影:朱詠真

文:朱詠真

說到聽團,位於華山1914的Legacy是近年來獨立樂迷們最夯的聖地。

Legacy 的前身為再製酒作業場,落成於1934年,負責釀造藥酒和洋酒,外觀方正由堅固的紅磚打造,外層敷上洗石子塗料。灰色的山牆上是由八個小窗所組成的拱型窗,窗框為木造,整個拱形窗嵌在一個六角形的凹槽裡,這樣幾何型態的裝飾,為當時日本人從歐洲古典風格建築所簡化、發展而來,反映了日治時期台灣的建築技術和時代風格。

而一間有82年歷史的工廠,為何會成為各類風格樂迷的聽團聖地?一切,都要從2006年的第一場簡單生活節說起……

簡單生活節的策劃人是中子創新執行長張培仁,在流行音樂圈內打滾二十多年,是極為資深的業界大人物。過去,台灣一直是華人流行音樂的大本營,但唱片業沒落後,地位大為動搖。他開始思考:當台灣的音樂不再居領頭羊地位,還剩下什麼來和國際競爭?觀察了兩岸三地的市場後,他得出的結果是:「生活風格」。

他明白,所謂的文化產業經營,是創造出當代、當地的文化特色,進而輸出這種生活風格。於是,他策劃了簡單生活節,替華山帶來了極佳的人潮和消費量,同時,也看見了華山這個文創園區所蘊含的能量。身為音樂人,一直以來他推動了許多流行與獨立歌手登上舞台,而今,他想創造出一個能廣納各種音樂風格的展演廳。

張培仁發現再製酒作業場的方正格局、內部挑高8米的設計,以及沒有高大樑柱阻礙視線的規劃,相當適合做為音樂表演場地。工廠佔地225坪,可容納人數約1200人,這樣一個可大可小的空間規劃,讓流行歌手們不必等到觀眾人數足以包下小巨蛋,才能開演唱會;獨立歌手們也不用輪流擠在小小的咖啡廳和live house表演,讓音樂只有少數人聽到。

Legacy,便由此而生。

場館的設計維持了歷史建築質樸的風貌,國際級水準的表演硬體設備背後是充滿歲月感的斑駁牆壁,營造出一種在廢墟中演唱的意境,不論台上的是搖滾、電音還是小清新,都給表演者和歌迷們帶來與一般演唱會截然不同的感受。

Legacy自2009年成立至今,不斷地接納國內外各式音樂風格的表演者,成為一個音樂唱作人必訪的指標型舞台,期許未來,也能繼續傳承音樂的美好。

【回味一下那些年Legacy帶給大家的經典演出吧!】

2009,《今夜伍佰》,甫開幕就迎來了本土重量級搖滾巨星伍佰和 China Blue。

2012,《林憶蓮:蓋亞Gaia》睽違六年後,林憶蓮選擇在專輯發售當天,在Legacy舉辦新歌演唱會,並在演出結束後直接辦簽名會,給歌迷最近距離的接觸。

2014,《BUMP OF CHICKEN Live in Taiwan 2014》這個在日本大型搖滾音樂節都擔任壓軸的重量級樂團BUMP OF CHICKEN,首次來台開唱,就獻給了Legacy!

2015,《萬能青年旅店:河北墨麒麟臺灣巡演》這支來自中國河北省會石家莊的搖滾樂隊,可說是台灣最推崇的中國樂團,台北場一千三百張門票迅速銷售一空。

延伸閱讀

【百年建築—日治酒香華山】被遺忘的故事:兩個釀酒師、一個資本家,芳釀造酒場與蝴蝶蘭醇釀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藝術能吃嗎?18 年華山藝文特區簡史的殘酷映照
【百年建築—地圖華山】1930 年代的日本工業建築美學,戰後台灣不復見的文化思維
【百年建築—文化華山】原來我每次在那唱啊跳啊都不會壞的華山 Legacy,已在那 80 多年
【百年建築—他山之石】古蹟空間再利用,文化與商業真的能共存共榮?
【百年建築–光點華山】專訪陳伯任,在老舊的倉庫內,加蓋另一個為電影而存在的盒子
【百年建築—人物專訪】王榮文:什麼叫做文創?這是一個很無聊的問題!
【百年建築—文青華山】在二樓角落的 18 坪書店,青鳥書店能再度翻轉華山的文創夢?
【百年建築—夜色華山】廢棄警衛室裡重生的台北夜色:Trio Café
【百年建築—隱士華山】藤森茶屋望北茶亭,新舊日式建築的對話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BO 熱情招募實習編輯,歡迎你的加入!工作內容與需求如下:
  1. 一週可到辦公室至少三個整天,實習期間至少半年(含以上)。
  2. 英文成績多益 700 (或等同托福、雅思成績)以上,英文聽力、閱讀無礙,多益 800 分以上為加分條件。
  3. 善用 Google 線上工具協作,熟悉影音製作、社群媒體操作為加分條件。
  4. 無新聞操作經驗可,但需具備肯學習、細心、主動、肯溝通等人格特質。
  5. 需負責議題操作工作:協助編輯台議題資料蒐集、採訪逐字稿整理,建立好書書摘文選等。
  6. 需負責影音活動工作:協助編輯台影音直播企劃、執行,以及實體社群活動企劃、執行。
  7. 時薪/月薪制:視工作內容與方式決定。
  8. 實習編輯未來可優先考慮錄取正職。

意者請提供履歷自傳以及文字作品,寄至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您想要應徵的頻道:【應徵】BuzzOrange 實習編輯:您的大名

讓「孫悟空」紅遍全球的不是《西遊記》,而是七龍珠──為何中國永遠只能當文化小國?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全世界最知名的「孫悟空」,不是《西遊記》裡那隻武藝高強、天不怕地不怕的潑猴,而是日本漫畫家鳥山明筆下的那位超級賽亞人。

由此可見,中國雖然有豐富的文化底蘊,但是轉化為通俗文化產品的能力實在太弱,以至於這個世界對漢文化仍然相當陌生。看看美國、日本有能力將各國「文化」包裝成受歡迎的娛樂產品,反觀中國的魔幻電影卻建立不了自己的文化價值,一起反思我們到底缺少了什麼?(責任編輯:蔡沛宇)

「中式魔幻」若沒有解決根本的課題,再過幾年也不會真正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觀。因為從文化上來說,中國是一個小國,是文化輸入國而非文化輸出國。

文化的強勢與否不是靠人多,也不是靠歷史,不管古埃及文明或兩河流域如何了不起,非洲大陸人口眾多歷史悠久,但我們就是無法在市場上看到他們的文化商品,意識形態、娛樂產業、價值觀完全不受其影響。

美國與日本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兩個文化強國。超過半個世紀,全世界電影市場八成被好萊塢一個城市主宰,日本光光是「Manga(漫畫)」這個以一國之力獨創獨撐的商品類型,就能夠讓全世界都知道七龍珠、海賊王和火影忍者。

中國是文化小國,就算古代漢族有什麼了不起的文化,但實際上現在的漢人並無力將其轉化為文化商品。

要有一個成熟的文化商品輸出,需要有完整而獨特的世界觀,需要有成熟的產業鏈,需要有健全的分工,足夠熱情而龐大的市場,以及能夠引起跨文化共鳴的普世價值觀。最重要的是,對當代市場的尊重和理解。

Bahrfeldt, CC Licensed.

吸血鬼、武士、外星人、AI、機器人、龍與地下城、劍與魔法、西部牛仔、薩滿、喪屍、超級英雄、妖怪……

東洋、西洋創造出的要素無不擁有完整的世界觀,豐富的衝突、足夠深刻的文化意涵,以及讓當代觀眾喜愛的理由:共鳴、樂趣和普世價值。

相較之下,中國(算了不要再用中國,我不懂滿族、藏族、蒙古族,不要那麼不要臉扯什麼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了,但我文化和血統絕對大部分是漢人),漢文化的創作者,抱著古紙堆卻不思考如何轉化,只將外來文化的公式拿來套用,拿幾個老祖宗的故紙翻來的花巧當作妝點,才是愧對先賢的做法。

老祖先的東西不會是理所當然成為自己的東西,伊拉克和敘利亞除了地理上也實在看不太出來多少繼承了兩河文化的東西,那有什麼道理剛好血緣和空間上可以沾上古漢人的邊,就說那是自己的東西?

當真要把漢文化的東西發揚光大,日本人才是真正貢獻良多。全世界最著名的孫悟空不是吳承恩的作品,是鳥山明的作品,漢文化圈的青少年對三國歷史的印象,超過一半來自光榮公司的遊戲。

少數幾個有建立起完整世界觀的類型,像是武俠,若是不能找到普世價值,找到有別於東洋西洋傳統獨樹一格卻能與之對話的立足點,找到當代觀眾喜歡的理由,找到成熟的形式和建立起健全的產業鏈,並且繼續沉迷於夜郎自大的天朝心態,那活該繼續文化輸入。

看著美國人的電影,翻著日本人的漫畫,再來說嘴漢文化如何豐沛華美五千年浩浩湯湯泱泱大國,實際上全世界對你文化的理解還是近半世紀前那個到好萊塢拍了幾個功夫片的香港武打明星李小龍。

目前中國文化在世界上最受歡迎的仍然是東方主義式的眼光,矮化自己貶為徒有奇技淫巧而沒有中心思想獵奇他者,或者是從自個兒慘痛過去中消費歷史傷痕,從貧困中發展所謂的第三世界美學,這樣的作品不是不好,但局限性極強,且難建立主體性。

成熟的文化商品轉化能力遠大於繼承能力,所以日本漫畫家隨手拈來南歐西亞歷史的歷史之眼、北歐歷史的海盜戰記、法國歷史的凡爾賽玫瑰,歐洲文化煉金術的鋼之煉金術士、中世紀氛圍的烙印勇士、羅馬泡湯文化的羅馬浴場,都有模有樣,做到世界級的水準。

而好萊塢的消化能力更不用談,一家迪士尼公司可以化用全世界的童話素材,但到最後每一部推出時都是道道地地的美國價值觀。孩子是最先看了好萊塢製作的獅子王,長大後才有機會認識東非。甚至我們要看詮釋中國元素最好的動畫片,可能還是要看夢工廠做的功夫熊貓。這就是最為強大的話語權,無孔不入的文化霸權殖民。

Kooroshication

漢文化要從傳統轉化到當代,並且可能開啟未來,唯有建立自己的類型。問題不是怎麼「長城」(電影)好不好看,而是還要幾年之後,才能夠看到漢文化圈真正出一個不再是販賣奇技淫巧的花招以及慘痛歷史創傷,真正做出立足於漢文化,並且能在跨文化的觀眾引起共鳴的真正成熟文化商品。

若沒有一群足夠理解產業,學貫中西並有足夠自覺的創作者和消費者,漢族雖然是世界第一大民族,但漢文化依然是輸入文化而無力輸出,沒有自己聲音的失語弱小文化,比韓國還不如。

但改變不用多久,五年十年即可完成。明治維新也不過一個世代的功夫。一旦能夠建立起來,則產生的效應將不可思議。

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本文經原作者 蔡坤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首圖來源:Francisco Whelan ,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文化台灣】台灣原本可成為文化輸出的寶地──為何現在會瞧不起自己的文化呢?

【老照片的故事】台灣第一位「麥當勞叔叔」目擊了24年前轟動全國的爆炸案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這不只是台灣第一間麥當勞。在這裡,曾經發生轟動全台的「麥當勞爆炸案」,也是促使政府改善台灣警員執勤安全的重要事件之一。

1992年,歹徒在包含這間民生店七家麥當勞男廁安放炸彈,而負起拆除炸彈重責的警員楊季章不幸因公殉職。警局因此制定了相關法規,並徹底改進防爆人員的裝備與訓練。從此,警方防爆人員幾乎達到「零傷亡」的紀錄,警員危險加給的待遇也有所提升了。

(責任編輯:林芮緹)

台灣第一家麥當勞(台北民生店)1984 vs 2013(張哲生提供)

文/張哲生

上圖拍攝於1984年1月28日,麥當勞台北民生店開幕日。下圖由張哲生於2013年12月19日在同地拍攝。

1984年1月28日,美國速食業者麥當勞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家餐廳正式開幕,當時的地址為台北市民生東路689號(1991年6月23日整編為台北市民生東路三段135號),就是畫面中這家「麥當勞餐廳001號 台北民生店」,其東側(畫面右側)近敦化北路。

這家麥當勞所在的「吉祥大樓」由劉玉波起造,洪聰明設計,橋福營造有限公司承造,1981年7月28日開工,1983年6月22日竣工,為一棟7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造建築,工程造價約為新台幣1607萬元。

這間台灣第一家麥當勞,曾在1992年發生過一起轟動全台的爆炸案。

當年歹徒陳希杰和潘哲明因缺錢花用,竟利用偷自軍中的TNT黃色炸藥製造了七個擁有水銀抗動裝置的精密炸彈,分別放置在麥當勞包括民生門市在內的七家門市的男廁所天花板內,然後向台灣麥當勞勒索新台幣600萬元,而當時台灣麥當勞的總經理孫大偉召開記者會宣布拒付並報警處理。

1992年4月28日,保安警察第一總隊派駐刑事警察局防爆小組獲報後立即前往民生門市處理,主處理隊員楊季章著防爆衣處理炸彈時,不慎引爆炸藥,結果雙手被震斷,送往長庚醫院急救後仍然不治,得年24歲。

所謂的水銀抗動裝置是利用水銀會流動且能導電的特性來防止炸彈被移動,當水銀因為晃動而流動,並同時接觸到兩端的電極時,就會引爆炸彈。當時楊季章在處理時已知道炸彈內有水銀抗動裝置,還因此叫同仁與記者們遠離,獨自小心處理炸彈,卻還是不幸發生了憾事。

1992年5月26日,警方逮捕陳希傑和共犯潘哲明。法官最後判陳希傑無期徒刑、潘哲明15年6個­月有期徒刑。而因公殉職的楊季章則獲得總統李登輝頒發「忠勇足式」輓聯,亦獲得內政部部長吳伯雄頒發警察獎章並晉陞一線四星分隊長。

爆炸案發生後,刑事警察局長盧毓鈞痛定思痛,制定了「因公殉職人員遺族生活慰問辦法」,並徹底改進防爆人員的裝備與訓練。從此,警方防爆人員幾乎達到「零傷亡」的紀錄,刑事局也一併提高危險加給的待遇。

楊季章用他的死換得了其他弟兄的安全福利。

楊季章的父親楊文光在1999年2月向當時的內政部長黃主文請求讓楊季章入祀忠烈祠,是年3月29日,楊季章入祀忠烈祠,此為國內首度有警察入祀忠烈祠的開端,與開國先烈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共同受到國家春秋國殤兩祭的追思與表揚。

(本照片、文字經原作者張哲生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台灣第一家麥當勞(台北民生店)1984 vs 2013〉。)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