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歷史解密】好意思說是「光復」?兩篇報導揭開國民黨71年前來台造成的傷害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一年一度的光復節又要來了,雖然這一天是國定假日,讓大家可以放一天假在家裡休息,但我們還是要思考,光復節之所以被「慶祝」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台灣回憶探險團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權以代表盟軍身分前來臺灣接受日本投降,並進行軍事代管。臺灣人歡天喜地迎接,對未來充滿期待,卻不知道迎接來的,卻是疾病、貪汙、社會不公、經濟崩盤最後演變為暴動及228血腥屠殺。

到了1949年,代表盟軍接管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於內戰中徹底潰敗,選擇全面逃亡來臺並宣稱擁有臺灣主權長期佔領,臺灣也為此付出大量資源、金錢、人力去幫中華民國政權處理他的問題,並承擔戰爭威脅,以及不被全世界承認的命運。

結果他們中華民國說,這是「光復」,要我們臺灣慶祝,更要我們「感恩」。我們就來從各種面向,看他們口中的「光復」是什麼?

14711644_1081975988589751_5069380410829844585_o上圖為1946年6月的臺灣物價,時為中華民國代盟軍接管臺灣後約半年多,由於日本戰敗,原有貨幣管制措施結束,物價迅速恢復原有水位,大約漲了10倍,可視為戰爭時期通貨膨脹的影響(詳見:吳聰敏在《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論文),在這一年日本時代的臺銀券被強制兌換為臺幣後即脫鉤,這時的物價雖然已較終戰時漲了一截,但大致上看起來平時花錢大約還是幾十元的規模。

到了2年多之後,1949年4月,雞蛋一粒竟然要2800、豬肉一斤2萬、小罐裝(一磅)奶粉28萬!!而在這個過程中,中華民國政權每隔幾天一直不斷告訴大家「已經實施xx對策平穩物價」、「物價很快就會穩住」、「其他省都漲9千倍了臺灣才漲幾十倍」,一路鬼扯到1949年6月實施「四萬換一塊」,數不盡臺灣人畢生心血化為烏有。

延伸閱讀:國民黨不想告訴你的事:66 年前的現在,4 萬元只能換 1 塊新台幣

14713089_1082883158499034_2168616964745923895_o

另外,上圖則為1946年9月民報報導「台灣社會病態報告書」「物價飛漲、失業成群、持槍行劫」,時為中華民國政權接管台灣約一年。文中提到了中產階級沒落、貧富差距擴大,大官奸商投機者大發「光復財」「接收財」,在花天酒池中奢侈度日。
另提到「復員的無計劃性造成無數失業群眾」「除了上吊跳水以外只能選擇男盜女娼」、「米價漲到一斤十五、六元」、文末質疑「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化嗎?」「光復帶來了什麼?」

作者無法想像的是,幾個月後全島就被大屠殺、兩年後一斤十五、六元的米已經漲到一斤七、八萬。

覺得民報有立場?是綠的?沒有公信力?那來看看同一年1946年4月,外媒如何報導臺灣的悲劇。

延伸閱讀:1946 年的一份報紙,揭開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的真相

請問發生這款代誌,臺灣人是該憤怒還是慶祝?

(本文經原作者台灣回憶探險團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物價篇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社會篇〉。)


抹黑百年後的翻案!袁世凱不是賣國漢奸,而是阻止《二十一條要求》滅國的功臣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袁世凱到底是賣國漢奸,還是穩定民初中國局勢的關鍵人物?時勢造英雄,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國民黨書寫的教科書中,其實一直都抹黑他在中國近代史中的貢獻。

101年前他因為和日本簽下一只《二十一條要求》的不平等合約而背負臭名,但真相到底是如何呢?(責任編輯:黃靖軒)

758px-Ztysk_(2)

文/金哲毅

自十九世紀開始,國際政治的主旋律可以用一句話大略描述:「今天你不欺負人,明天別人就欺負你!」尤其對於被歐美霸凌的亞非等國,一方面對侵略者充滿恨意,另一方面卻又想成為相同強大的強國。因此,中國在英法聯軍慘敗後,學習西化的自強運動;而被美國以黑船敲開國門的日本,則進行所謂的明治維新。直至一八九四年的甲午戰爭,日本勝、清朝敗,決定了日本霸凌中國的外交發展。

其實公道來說,日本霸凌中國也有它的不得已,往北會碰到老牌強國俄羅斯、往南則是英法把持的東南亞,這兩個方向遇到的阻力,都不是新興的日本所能承受。至於往東……那可是太平洋,難不成教日本人去侵略海裡的魚蝦蟹?或是跨越一整個大海,向當初強迫他們開國的美國討公道?柿子挑軟的吃,西邊的中國自然成為日本最能發展的侵略方向。

話雖如此,日本要在中國撈利益也是不容易啊。相對英法俄這些西方列強,日本在中國真是後生晚輩,通常只能撿前輩留下的殘羹剩飯塞牙縫,不時還要被西方列強打壓一下。不過這樣的情況,在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有了改變。

當時日本趁著西方列強深陷大戰無暇他顧之際,由駐華公使向袁世凱投遞《二十一條要求》,內含五大主要項目:

一、關於山東省

中國允許日本繼承德國在山東的一切利益。山東省內及其沿海土地島嶼不得讓與或租與他國。煙台或龍口至膠州鐵路,由日本建造。

二、關於南滿、東蒙

中國承認日本在該地的優越地位,並享有土地租借權及所有權。

中國在該地向外借債,聘請政治、軍事、財政顧問 ,均需得日本之同意。

吉長鐵路由日本管理。

三、關於漢冶萍公司

該公司改為中日合辦,屬於該公司各礦的附近礦山,不准他人開採。

四、關於中國沿海港灣、島嶼者

所有沿海港灣、島嶼概不讓與或租與他國。

五、關於全中國

中國政府須聘用日本人充政治、軍事、財政顧問。

中國警察改為中日合辦。

中國所需軍械的半數以上,只能向日本採辦,軍械廠需中日合辦。

日本在中國所設醫院、寺廟、學校享有土地所有權。

允許日修築多條鐵路並在福建可優先投資籌辦鐵路、礦山、整頓港口(含船廠)。

袁世凱接到此通牒後,立刻召集外交部人員商議,而外交部次長曹汝霖看完《二十一條要求》後,著急地說:日本的要求,勢力由東北至福建,權利由建鐵路、開礦產以至開商埠、內地雜居;甚至要求各機關設立日本顧問、軍警由日人管理,這種苛刻條件,跟要我們亡國沒啥兩樣啊!

袁世凱何嘗不知?他說:「日本這次意義很深,他們趁歐戰方酣、各國無暇東顧,才提出這些要求,意在控制我國,決不可輕視。」

於是袁世凱和外交部展開一連串的策略,試圖解決亡國危機。

【策略一】讓陰謀見光死!

其實這次日本駐華大使的談判方式非常奇怪,因為在一戰以前的外交規則:任何外交事務應該經由「外交部」進行處理,而不能直接透過一國元首進行轉達。從日本人破壞外交規則,加上駐華公使還威脅:「你們不可以洩漏這個機密,不然定招致嚴重後果!」這代表……日本人不想,也認為不可以讓這二十一條要求曝光!

畢竟西方列強在中國擁有巨大利益,若真按照二十一條要求,讓日本獨占中國利益,那麼西方列強準定找小日本算帳。

「永遠別照敵人的想法做事,因為敵人想要你這麼做!」

──法國將領 拿破崙

袁世凱的應對方式很簡單:「我偏要讓這事見光死!」

於是他告訴日本大使:「你直接找我談外交事務,不合規矩,請你找外交部商談此事。」這使談判對象從一個人擴及一個部門,增加洩密的可能性。之後袁世凱還將二十一條要求的事情透露給報社;這讓中國老百姓知道了,很激動!外國列強也知道了,他們更激動,於是正在酣戰的英國、沒加入大戰的美國,立即派遣大使詢問日本:「你們真有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嗎?」

日本沒想到竟有外國勢力跑來干涉,先表示:「傳聞二十一條要求有五大項內容,其實沒這事,我們只有提出傳聞中的第一、第二項要求。」

後來又說:「好啦,第三、第四項也有。」

最後說:「呃……其實,第五項也是有的。」

日本人發現,美國人臉色變得相當難看;因為美國人向來主張「門戶開放」政策,也就是各國都可以在中國享有利益。日本的第五項要求卻等於要獨霸中國利益,小日本……你日子過太爽,想搶我們美國人利益,欠K啊!

面對老美的憤怒,日本人連忙表示:「這第五項,我們只是『希望』中國答應,不會強求啦!」

【策略二】拖延戰術,以時間換取空間

在《二十一條要求》曝光,需由外交部進行談判後,袁世凱吩咐外交人員:「我已逐條細閱批示,你們照此商議;與日本談判時,應逐項逐條商議,不可籠統並商。」

負責對日談判的外交總長陸徵祥明白:談判時間拖越久,日本面臨的輿論壓力會越大,到時中國就有可能增加談判空間。於是當日本大使要求:「盡速開會!而且每天都要召開會議達成協議!」

陸徵祥說;「開會沒有問題,但是各國沒有在星期天開會的慣例,而我身為外交總長有許多事務需要處理,因此每次談判只能在下午五點開始進行。」

日本大使抗議:「五點太晚了,最好下午兩點開始,夜間也必須持續!」

陸徵祥表示:「兩點鐘談判OK啊,但是我身體太壞,夜間就無法開會了。」

總之陸部長找盡各種藉口,就是要減少談判時間,好拉長整個談判的會期,甚至等到雙方進行談判時,陸徵祥總是先不疾不徐地說:「請貴國大使入座。」

按外交禮節,日本人也只好客氣地說:「不,請貴國先入席。」雙方客氣來、客氣去,光讓座就糾纏個十幾分鐘;等到就定位,日本人要直切主題時,陸徵祥又說:「請上茶。」然後日本人只好依照外交禮儀,喝著茶聽陸徵祥開始天南地北地亂扯

你說日本人知不知道陸徵祥在玩拖延戰術?答案是:當然知道!但是陸徵祥的一切行為都依據外交禮儀,為免有損國家形象,日本人又被拖延個幾十分鐘。

等到進行談判時, 陸徵祥更是遵照袁世凱的指示:逐項逐條商議,拖慢會議的節奏。每次當談判情勢不利,陸徵祥就說:

「唉呀,我身體不行啦!實在無法撐下去了,有事明天再商議吧。」搞得日本人十足鬱悶。

【策略三】反客為主,將戰場帶回日本

當國內談判展開之際,袁世凱展開了一系列的幕後運作,好削弱提出二十一條要求的日本大隈重信內閣的影響力。

首先,袁世凱派人赴日遊說和大隈重信立場相對的元老重臣;接著,收買日本浪人做間諜收集情報;最後,秘密支持四個日本議員競選,而這些接受十六萬日元選舉費用的議員,就在議會中彈劾大隈內閣。

這下大隈內閣囧了!

國內外都面臨強大壓力,談判又難有進展,為了趕快結束這場外交爛仗,日本大使決定對中國提出的條件妥協。

但是!他們也在五月七日下午三時,向中國提出接受二十一條的最後通牒:

「限於五月九日午後六時前答覆,不然日政府將採『必要』措施!」

所謂必要措施,其實就是不惜開戰,當時日本海軍巡弋於渤海一帶,陸軍則開往東北三省,面對結實的硬碰硬,袁世凱是再沒得取巧,他無奈地表示:

「我豈願意屈辱承認?但是對比中日國力,不得不委曲求全……」

於是在一九一五年五月九日,外交部的陸徵祥、曹汝霖將《二十一條要求》最後修訂本遞交日本公使,曹汝霖對此表示:「當時我心感淒涼,有一種親遞降表的

感覺……」

不過,袁世凱的招數還沒完啊!

【策略四】說一套,做一套

日本最終跟中國簽訂的要求中,第四、五大項沒簽訂,第三項要求則被刪除一條,至於被迫答應的第一、二項十一條要求,袁世凱這麼說:「購地租地,我叫他一寸地都買不到手;雜居,我叫他一走出附屬地,就遇到生命危險;至於警察顧問用日本人,我用雖用他,每月給他幾個錢罷了,至於顧不顧、問不問,決定權卻在我身上。其他各條,我皆有破壞之法。」

此後,在東北的日本人說:「我們日本人在東北被囚禁於附屬地界內,一步不敢出附屬地;至於向中國人購地、租地,更是談不上。」

日本顧問也說:「我等名為顧問,其實絕無人顧,絕無人問。」

簡單來說,袁世凱已將二十一條要求的傷害性降到了最低,整場外交戰役可說「雖敗猶榮」。而且袁世凱還在《二十一條要求》簽訂後,深刻體會國力不足只能被霸凌的屈辱,於是下令:「將五月九日列為國恥紀念日!」

又對左右說:「勾踐不忘會稽之恥,最後終於打敗了吳國,那些咄咄逼人的人終有肉袒牽羊之一日。」

這時我突然有個疑問:所謂五九國恥紀念日是由袁世凱親自訂下,表示有自我檢討的意味,結果現在教科書的筆法,卻把國恥日描述成好像是民眾對他不滿才諷刺制訂出來,真不知道當年編寫教材的人有何居心啊?

由上述事件看來,新成立的中華民國,真可謂命運多舛、風雨飄搖,甚至還面對外來的壓迫和亡國危機;但諷刺的是,後來滅亡中華民國的,不是外國人,反倒是它的建國者──大總統袁世凱!

unnamed (3)

(本文書摘內容摘錄自《野心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2》,由合作夥伴時報平安文化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wiki

延伸閱讀:
袁世凱才是中國近代戰神!在怎麼打都輸的清末,他靠4招打造清朝最強部隊
八國聯軍根本是慈禧剿匪不力,卻指控反抗義和團暴行的外國人侵犯中國
武昌起義的策動根本和革命無關,就連孫文也是「看報紙才知道」
民初也有諸葛亮!課本裡登場就被刺殺的宋教仁,原來是革命的第一智謀者

被扼殺的疆獨夢:走了國民黨來了共產黨,維吾爾人成為中國近代史中最慘烈的犧牲者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你或許聽過疆獨,但可能不了解新疆維吾爾人,這一路的獨立之路走的多辛苦。這篇文章告訴你歷史課本從來不說的事──在列強夾殺、國民黨和共產黨的陰謀下,維吾爾人其實才是中國近代史中最慘烈的犧牲者。(責任編輯:黃靖軒)

7272787622_8cf6879223_z

文/霍爾.唐日塔格(HÜR TANGRITAGH)

一八八四年左宗棠侵佔東突厥斯坦後,清帝國對這個國家進行了二十七年的殖民統治。

在此期間,維吾爾人民一天也沒有放棄獨立運動。

一九一一年開始,東突厥斯坦陷入地方軍閥統治時期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成功導致清朝的滅亡,中國人(漢人)獲得了獨立,在亡國二百六十年後終於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中華民國。

在這種形勢下,清朝末任新疆巡撫袁大化於一九一一年把寶座讓給了掌管軍權的屬下楊增新,自己帶著金銀財寶離開了新疆,東突厥斯坦開始進入地方軍閥統治時期。

一九一二年六月五日,楊增新剪去髮辮,脫掉清朝的五品官服,穿上民國督軍的禮服,爬上了統治新疆的寶座。隨後,他向北京政府和各省發出通電表示擁護共和。袁世凱復辟失敗後,中國境內出現實際脫離中央政府的許多地方軍閥政權,楊增新也是其中一個。

當時,中國內地的軍閥混戰,南北割據的局面對東突厥斯坦爭取獨立本是一個大好時機,但是楊增新更是清楚這一點,所以馬上採取了閉門鎖國、封鎖消息的政策,在當時的資訊條件下使得維吾爾人民無法瞭解到現下中國和國際局勢。

更何況,左宗棠和他的新疆巡撫在此前已經屠殺了幾乎所有的維吾爾商人、宗教首領、學者等有文化的維吾爾族菁英。當時的新疆已經落後到了與世隔絕的中世紀時代,維吾爾人民過著有史以來最愚昧無知的生活。因此,在那個時候沒有出現有號召力的領袖人物,來領導人民進行大規模的武裝獨立運動。

楊增新為了使新疆各族人民長期處於﹁渾噩﹂的愚昧狀態,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設在星星峽的關卡,不但阻止外省人員進入,就連內地寄來的書報信件也要嚴加檢查。此外,他還嚴密地控制通往中亞和南亞的邊境,禁止百姓自由出入。

一九一二年,哈密等地爆發了鐵木爾.哈立法為首的武裝暴動,但是規模比較小,只持續了一年就試圖和楊增新講和,結果被楊增新設計殺害。楊增新對鐵木爾起義軍首先採取安撫的措施,並利用宗教人士進行勸降。

他派回族營長李壽福率領伊斯蘭教代表團進山與起義軍談判,以《古蘭經》宣示保證起義者的安全。鐵木爾和他們協商後達成了協定,主要的內容是免除一切無償徭役;保證不殺害任何一個起義農民等的政府許諾。

一九一三年三月,鐵木爾及所部起義農民被誘騙至烏魯木齊,不久就被清算,起義者被一一殺害,鐵木爾也被楊增新處死,其屍首被懸掛在烏魯木齊城門示眾。

楊增新在統治新疆十七年後終於死於統治集團內訌。一九二八年,愚昧不堪的金樹仁繼任新疆都督,民族矛盾進一步加深。一九三三年末,金樹仁在一次政變後被迫出逃。陰險狡詐的軍閥盛世才接任都督,開始他對新疆長達十二年之久的黑暗統治。

一九三三年新疆的第一次獨立運動,僅三個月就被打垮

一九三一年,南疆爆發了聲勢浩大的獨立運動,穆罕默德.伊敏率領起義者解放了和闐地區,很快地又佔領了整個南疆。緊接著,哈密人民在和加.尼牙孜的率領下也發動了起義,佔領了東疆地區。不久,各族人民武裝起義的烽火幾乎遍及全疆,起義者控制了新疆八十%的土地。

一九三三年,以沙比提.大毛拉、穆罕默德.伊敏、和加.尼牙孜為首的獨立運動領袖以喀什為首都,在南疆建立了「東突厥斯坦伊斯蘭共和國」,並很快地組建了共和國政府和軍隊,準備進攻新疆首府迪化(今烏魯木齊),解放東突厥斯坦全境。

當時,與新疆為鄰的印度、阿富汗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和日本對這次獨立運動採取了積極支持的態度。日本當時正設法推行大蒙、滿計畫,該事件發生後,他們表示堅決支持新疆獨立,甚至收留了鄂圖曼帝國末代蘇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之子,擬讓他出任新疆獨立後的首腦。

但是,此時的蘇聯政府絕不希望在中亞地區出現一個獨立的伊斯蘭國家。原因很明顯,他們擔心新疆的獨立會引發蘇聯境內中亞突厥民族的獨立運動的連鎖反應。另外,他們還擔心英國的勢力會乘機進入新疆,從而威脅蘇聯在中亞的統治。

因此,蘇共從暴動發生一開始就決定幫助新疆軍閥政府鎮壓這次獨立運動。聯共中央政治局於一九三一年八月五日決定向新疆出售兩架飛機,飛機及兩名飛行員和機械師很快被派往新疆;按雙方的協議,蘇聯總共向新疆提供了八架飛機,還有空投炸彈、大砲、汽油等武器和戰略物資。

一九三三年,在新疆省政權岌岌可危的關鍵時刻,蘇聯又毅然決定答應盛世才的請求,派出紅軍全力支持他鎮壓這場民族獨立運動。

盛世才的蘇式武裝和蘇聯紅軍的強大攻勢,再加上青海土匪馬仲英部隊從背後攻擊,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政權因寡不敵眾,僅僅存在了三個月就被打垮了。

軍閥盛世才從共產黨倒戈到國民黨,成為殘酷的「新疆王」

此後,盛世才對南疆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清洗(編按︰整肅、肅清)活動,處死了獨立運動的首領,包括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總統和加.尼牙孜.阿吉、總理沙比提.大毛拉和無數參與者,把上萬名有牽連的維吾爾人打入了監獄。穆罕默德.伊敏率部分隨從撤退到了阿富汗。

盛世才鎮壓了這次獨立勢力後,為了譁眾取寵,於一九三四年四月提出了以「保障新疆永久為中國領土」為主要內容的「八項宣言」;同年九月提出了以「實行民族平等」、「發展經濟文化」為主要內容的九項任務,同時還提出「反帝、和平、建設」三大政策。

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國共產黨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同胞書〉,盛世才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和考慮,為順應當時的政治形勢,於一九三六年七月十四日發表了《七項救國綱領》,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同年十一月,張學良秘密派遣南向忱、董佩卿二人來到烏魯木齊,表示欣賞盛世才的抗日主張。

一九三七年初,盛世才與中共和蘇共達成協定,把他的施政綱領充實為「反帝、親蘇、清廉、和平、建設、民族平等」六大政策,開始在新疆推行「共產主義」。他將退居在星星峽的四百名中國紅軍接到烏魯木齊,並要求中共中央派遣幹部來到新疆協助他的工作。

一九三七年四月,陳雲擔任了中國共產黨駐新疆的第一任代表,負責對盛世才的統戰工作,這標誌著中國共產黨與盛世才統一戰線的建立。一九三八年正式成立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中國共產黨派了毛澤民等人來新疆活動。鄧發、陳潭秋先後擔任了中共駐新疆代表。

二戰後期,蘇聯無法顧及新疆,盛世才便投靠了國民黨,屠殺了自己請來的包括毛澤民、陳潭秋在內的大批共產黨人和當地的親蘇民眾。一九四二年七月三日上書蔣介石,表示歸誠。

為了對蔣介石表示忠誠之意,一九四二年十月五日,盛世才通過蘇聯駐新疆總領事普式庚,向蘇聯政府遞交了一份備忘錄,要求蘇聯政府從新疆撤走除了外交人員以外的全部蘇聯籍官員,其中包括軍事人員,且須在三個月內撤離。此後,盛世才取消了六大政策,六星旗也改為了青天白日旗。

盛世才把國民黨引進新疆後,國民黨很快地從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控制了他。盛世才為了維持他統治了近十二年的獨立王國,又開始玩弄花招。

他給史達林寫信,表示要痛改前非,把請求蘇軍援助的密件交給蘇聯駐迪化總領事。同時,他又炮製新的「陰謀暴動案」,一九四四年八月十一日他逮捕大批國民黨員,對蔣介石說這些人是「共產黨奸細」,對史達林說這些人是「托派」(托洛斯基主義者)。

為尋找退路,盛世才甚至致電史達林,要求重新加入蘇聯共產黨和將新疆劃為蘇聯的一個加盟共和國。但此時蘇聯政府已經對盛世才徹底失望。史達林拒絕了盛世才的要求,並把其電報轉給了蔣介石。

盛世才統治新疆的手段比前任楊增新更加殘酷,和蘇聯友好時期,他派大批維吾爾族青年去蘇聯留學。投靠國民黨後,他一次性地就屠殺了從蘇聯留學回來的維吾爾族知識分子三百多人。

一九四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國民黨南京政府任命盛世才為中央農林部長,宣布撤銷新疆邊防督辦公署,任命蒙藏委員會委員長吳忠信為新疆省主席。盛世才別無出路,他拿出五萬兩黃金賄賂蔣介石,然後帶著歷年搜括的大量財富,用三十輛大卡車裝載,離開了新疆。

盛世才的「倒戈」使蘇聯領導人極為惱火,從而放棄了從前的「支持新疆政府,打擊獨立活動」的傳統政策。史達林與蘇聯其他決策者們從盛世才的身上汲取了教訓,開始支持東突厥斯坦人民的武裝鬥爭。

第二次獨立運動:蘇聯支持下,東突厥斯坦共和國再次建立

一九四四年,在艾力汗.吐烈的領導下,北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區各族人民發動了武裝起義,在蘇聯的暗自幫助下迅速打敗了伊犁等地的國民黨軍隊,很快佔領了北疆大部分土地,同年十一月十二日以伊犁為首都再次建立了「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並成立了臨時政府和擁有來自蘇聯的飛機、坦克等先進武器、人數達三萬人的正規國家軍隊。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獨立運動的參與者不僅是維吾爾族,還有哈薩克族、柯爾克孜族、烏茲別克族、塔塔爾族等突厥民族,以及蒙古族和回族、錫伯族等其他民族。譬如,共和國總統艾力汗.吐烈是烏茲別克族,總參謀長伊斯哈克伯克將軍是柯爾克孜族,民族軍總司令達列力汗將軍是哈薩克族。政府官員和民族軍官兵都是由新疆各地方民族組成的。

新疆各民族在東突厥斯坦的旗幟下,為了祖國的獨立勇敢地與國民黨軍隊作戰,無數民族官兵獻出了生命。這說明新疆各民族都把東突厥斯坦作為自己的祖國,希望脫離中國而獨立。

一九四五年一月五日,共和國臨時政府委員會舉行第四次會議,會上通過了九項宣言。在宣言中宣布:「永遠消滅中國在東突厥斯坦領土上的統治」,「建立一個真正、自由、獨立的共和國」。

緊接著,全副蘇聯裝備的東突軍隊對國民黨駐軍發起了大規模的進攻,一直攻打到了首府迪化附近,並且越過天山佔領了南疆阿克蘇等地,民族軍佔領了首府之外的新疆大部分地區。國民黨政權被圍困在迪化,隨時面臨崩潰。

此時,正逢二戰剛剛結束,在雅爾達會議上,新疆的命運已被幾個大國定論。中國政府於此情勢下,承認了蘇、美雅爾達秘密協訂,同意蒙古「獨立」,答應了蘇聯在中國東北的特權要求,換取蘇聯方面放棄對東突厥斯坦政府的支持。

蔣介石要求蘇聯放棄支援新疆,換取外蒙獨立

一九四五年七月五日,蔣介石在一次關於中蘇會談的討論會上提出:「蘇聯政府如果能保證中國對東北和新疆的領土和行政主權,對中共和新疆變亂不再做任何支持,中國政府才考慮蘇聯有關外蒙的要求。」

會議後,蔣介石向在莫斯科與蘇聯談判的宋子文連發兩道密電,指示可以「允許外蒙戰後獨立」,但蘇聯必須承認「東北領土主權和行政之完整,對中共及新疆變亂不再做任何支援」。宋子文根據蔣介石的電令,向史達林提出,蘇聯政府如果能在幫助中國平定「新疆變亂」等問題上做出承諾,中國政府可以在外蒙問題上做出讓步。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同一天《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莫斯科簽字。《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簽訂後,一九四五年九月,莫洛托夫和中國外交部長王世傑在倫敦就東突厥斯坦獨立建國事件磋商時表示,這起事件是臨時現象,不久就可以平息。於是在得到蘇聯的保證後,蔣介石開始在公開場合表示「願意和平解決新疆問題」。一九四五年底,蔣介石派張治中將軍來新疆談判。

在一九四六年四月,中、蘇終於達成協議。雙方對新疆的前途私下達成了默契。

蘇聯開始停止軍事援助,阻止東突厥斯坦軍隊對國民黨的進攻行動並向東突政府施加壓力,迫使他們與國民黨和談。

不屈從於蘇聯的壓力,反對和談,主張繼續武裝獨立的臨時政府主席艾力汗.吐烈在一天夜晚被蘇聯駐伊犁領事請進領事館參加聯誼會,隨即被扣押並迅速送入蘇聯。

隨後,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召開了緊急會議,推選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為新的政府總統,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為政府總理。新政府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接受蘇聯的建議,答應和國民黨政府和談。

一九四六年六月,迫於蘇聯的壓力,東突厥斯坦政府與國民黨迪化政府簽署了《十一項和平協定》,成立了以張治中為政府主席, 包爾漢、阿合買提江為副主席的聯合政府。

此時,由伊斯哈克伯克將軍率領的東突民族軍已經佔領了帕米爾高原, 準備進攻莎車和喀什,以便南北夾擊迪化的國民黨軍隊。正當大功告成之際,由於和談原因,伊斯哈克伯克將軍率領的部隊返回了伊犁。北線民族軍也停止了對迪化的進攻而停留在瑪納斯河一帶等候進一步指令。至此,三區東突政府在新疆的軍事行動告一段落。

東突政府認識到,國民黨給的自治權是假的

雖然國民黨政府在協議裡給了東突人民相當大的自治權,但是東突政府認識到國民黨政府在玩弄政治花招。一九四七年,聯合政府破裂,東突方面回到伊犁恢復了自己的共和國政權。張治中辭職並返回南京,南京政府委任麥斯武德為新疆政府主席。由此,新疆出現了伊犁東突厥斯坦政府和迪化國民黨政府的兩個政權對立的局面。

當時的中共對新疆問題表示特別的關切,毛澤東在一九四九年初就對蘇聯特使米高揚談起新疆的重要地位,並有意地提到伊犁地區的獨立運動受到蘇聯支持,擁有蘇製的高射砲、坦克和飛機。

米高揚則明確告訴毛澤東,蘇聯不主張新疆各民族的獨立運動,對新疆也沒有任何領土的要求。毛澤東不放心,在一九四九年夏,劉少奇訪蘇之前又同科瓦廖夫談到新疆問題。最後,蘇聯答應放棄對三區東突厥斯坦政府的支持,幫助中「解決」新疆問題,但條件是:中共要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保障蘇聯對中國東北地區的鐵路、礦產和旅順港、大連港的特權。中、蘇兩國的共產黨就這樣秘密達成了交易。

此時,共產黨在與國民黨之間的內戰中已佔絕對上風。一九四九年,共產黨佔領了大部分的中國土地,彭德懷的軍隊開始攻打西北,國民黨軍隊節節敗退。

一九四九年九月,新疆的國民黨警備司令陶峙岳、新疆省國民政府主席包爾漢分別通電起義。接著,王震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二、六兩軍開始大舉進軍新疆。

毛澤東和史達林的陰謀,讓東突厥斯坦獨立最終成泡影

正是在這個時候,毛澤東和史達林秘密策劃了一場陰謀,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鄧力群帶領三名工作人員和一部電台取道阿拉木圖到達伊寧,經過蘇聯領事的安排與東突厥斯坦領導人會晤,把毛澤東發給邀請三區東突政府領導人去北京和談的電報交給了東突臨時政府。

史達林也派人表態,要求東突厥斯坦政府接受邀請去北京談判。東突政府經過討論後決定去北京,但是要求堅持獨立建國的原則,隨後把這個決定通報給了史達林。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是有去無回的政治謀殺。

當時,東突厥斯坦共和國臨時政府主席阿合買提江.哈斯木、總參謀長伊斯哈克伯克將軍、民族軍總司令達列力汗將軍、政府總理阿不都克里木.阿巴索夫等五人決定經蘇聯轉機去北京談判。但是,他們進入蘇聯境內後,就再也沒有音信了。幾天後北京共產黨政府發表聲明說「談判代表們乘坐的飛機在蒙古上空失事,機上人員全部遇難」,並表示「深切哀悼」。

直到上世紀九○年代初蘇聯解體後,KGB(國家安全委員會)公開了關於這一事件的秘密檔案,結果真相大白於天下,世界為之震驚。原來,這是毛澤東和史達林秘密策劃的一場陰謀,當時這幾個人到了蘇聯就被KGB綁架,帶到了莫斯科後遭秘密槍殺。

一位當時參與拷打這五人的KGB人員,在蘇聯解體後於一家雜誌上發表文章披露了這段秘密。根據這篇文章提到的線索,海外東突組織特意前往莫斯科,找到了當時參與這起事件的一位前克里姆林宮醫生,這位醫生說:「這五個人是被關在原沙皇的馬廄裡,在那裡被處決的。」

謀殺事件發生後,東突厥斯坦共和國政府群龍無首,陷入了混亂。阿合買提江總統臨走前曾委託當時的教育部部長賽福鼎全權負責政府工作,所以賽福鼎被視為是合法繼承人。毛澤東又邀請賽福鼎重新率代表團去北京完成談判大計。結果於一九四九年十月,賽福鼎率團來到北京參加談判,最終接受並簽署了《新疆和平解放共同聲明》。

由此, 東突厥斯坦又一次失去了獨立建國的大好時機, 年輕的東突厥斯坦共和國(一九四四∼一九四九年)就這樣被蘇聯和中國共產黨聯手扼殺了!東突厥斯坦從此進入了共產黨的恐怖統治時期。

9789578018075_b1

(本文書摘內容摘錄自《東突厥斯坦:維吾爾人的真實世界》,由合作夥伴前衛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La Priz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維吾爾族人問著我:你們台灣還有屬於自己的語言嗎?
「我們信仰不同、語言不同與漢人絲毫無關!」維吾爾人原本就該獨立
為了活得像個人!新疆維吾爾人逃到土耳其
齋戒月要穆斯林吃粽子!中國推行「吃喝運動」,測試維吾爾族被「洗腦」成功

別再怪鬼島小又悲慘:同樣走過獨裁和白色恐怖,智利的發展戰略值得台灣學習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智利人口比台灣還少,只佔拉丁美洲人口不到2%,卻成為拉丁美洲最富裕的國家。乍聽之下和我們沒有太多關係,但其實他們和台灣有相似的歷史。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同樣身為小國,這個南美洲的國家有許多值得學習得地方。(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蕭瑟寡人

在地球的彼端,有個形狀很性格的國家。該國面積約75萬6千平方公里,全長4,270公里,但是平均寬度卻只有117公里。這國家腹地雖較台灣廣,人口卻只有一千七百多萬人,而其中卻有超過三分之一分布在其首都 – 聖地阿哥。

此國經歷冷戰的政治角力,也曾承受白色恐怖的歷史傷痛。此國以紅酒、銅礦、鮭魚聞名國際,在其努力耕耘下,其金融、觀光業快速成長。此國佔拉丁美洲人口不到2%,卻是拉丁美洲最富裕的國家,其首都更是與巴西聖保羅市平起平坐的南美金融與科技中心。

這就是智利。

聖地阿哥:山線與海線之間的現代都會

智利的首都 –  聖地阿哥(Santiago),以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的聖詹姆士為名(註:詹姆士James在西班牙語中作Tiago、Thiago或Diego)。這座唯美的現代都市坐臥於智利正中央,往西兩小時車程便至智利著名的港都天堂谷(Valparaiso),往東兩小時車程便至南美雄偉的安地斯山脈,跨越後即至阿根廷。

聖地阿哥都會區之地中海型氣候恰似美國南加州,一年四季氣候溫和乾燥、豔陽普照,適合酪梨、葡萄等作物生產。冬天在聖地阿哥,可見白雪皚皚的安地斯山脈擁抱這座現代都會:

IM000387.JPG
IM000387.JPG

智利文化是由西班牙、美洲原住民以及其他拉丁美洲移民交融而成。多元文化傳承在聖地阿哥表露無遺。走過這城市特色各異的鄰里,恰似縮小版紐約市。

拉斯塔里亞 (Barrio Lastaria)為聖地阿哥的歷史街區,以歐式建築、餐廳與葡萄酒為重點:

Barrio_Lastarria,_paseo_peatonal

聖地阿哥室內有許多形形色色的藝術館與博物館,其中最富盛名的應該是這棟優美的國立美術館:

3_20

稍往南走,即來到聖地阿哥的市民廣場:

4_12

此市民廣場有將近五百年的歷史。在拉丁語系國家中,市民廣場為市長演講以及民兵集合的場所。

不遠處便是智利的總統府:

SAMSUNG DIGITAL CAMERA
SAMSUNG DIGITAL CAMERA

除了古色古香的歷史建築,聖地阿哥的金融中心與現代都會區在普洛威頓峽(Providencia)萌芽:

6_3

往北走些,來到了北亞威士塔 (Barrio Bellavista) ,這是聖地阿哥年輕人的西門町:

7_2

聖地阿哥年輕人鍾愛北亞威士塔的波希米亞式文化,除了餐廳、樂團外,此鄰里處處可見各具特色的街頭藝術:

8_0

最後來到城市西邊的金塔里 (Quinta Normal),這裡有被譽為 「聖地阿哥中央公園」的Parque Qinta Normal:

 

9_1

此公園也是智利人權紀念館、科學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等機構的所在地。

聖地阿哥的現代化建設使其居民享有與已開發國家不相上下的捷運系統、生飲水、高速網路等生活機能。其人口密度與台北相當,都會區總人口七百餘萬在拉丁美洲排行第七。智利的民主制度已實施百年。聖地阿哥的捷運系統為南美第一大、美洲第四大 (僅次於紐約、墨西哥市與聖保羅市),最早於1975年通車,比台北捷運足足早了21年。

10_0

全世界兇殺率(link is external)最高的拉丁美洲 (link is external)聖地阿哥不但是拉丁美洲治安最好,2013年其兇殺率每十萬人中僅有兩人,低於紐約的2.9人、台北的2.6人。拉丁美洲令人詬病的就是軍警的腐敗,而智利的警察是唯一不但嚴懲收賄員警,更會直接逮捕行賄者的拉丁美洲警政機關。

_MG_4789

十七年的白色恐怖,以及恢復民主憲政後的平反運動

在冷戰期間,智利與台灣有段共同的傷痛:獨裁與白色恐怖。

一九七零年,阿葉德 (Salvador Allende) 於該年大選擊敗保守派候選人亞力山德里 (Jorge Alessandri) 當選智利第二十八任民選總統。社會主義背景的阿葉德認為智利的產業應國有化,當他領導的智利政府拿下的智利的礦業時,對赤化深感恐懼的美國停止對智利的投資。少了美國的外資,智利轉向蘇聯。

一九七三年,共產古巴的卡斯楚造訪智利,此舉驚動了北約。當美國中情局仍在思考如何摘除智利的社會主義勢力時,智利軍方在保守派的支持下先發制人,仿效巴拉圭、巴西、波利維亞等國在六零年代推翻左翼政府的軍隊政變模式,包圍並對總統府進行轟炸。當日,阿葉德發表了最後演講表示絕不妥協、流亡,隨後在府內自盡。

12_0

成功奪取政權後,領導政變的陸軍總司令皮諾切 (Augusto Pinochet) 在同年九月十一日就職成為智利軍政府獨裁領袖。智利軍政府隨即斷絕與蘇聯與古巴的來往,並對國內左派組織進行取締掃蕩。為了對付國內大規模暴力示威,軍政府對示威者進行血腥鎮壓,嚴控國內媒體與集會,在智利展開為期17年的白色恐怖統治。一九七三至一九九零年,智利國內上千人失蹤、遭暗殺、流亡海外或被軍政府軟禁逼供。

一九八零年,智利國會依憲通過一案,予人民機會對軍方提名的領導人進行任命公投,用意在於鞏固皮諾切統治智利的民意基礎以和緩軍政府與「自由世界」盟國之間日增的的政治矛盾。

未料,一九八七年舉辦的公投人民以55.99% 對 44.01% 否決了皮諾切未來八年的任期。同年,智利國會解除黨禁。一九八九年,軍政府與反對陣營達到共識,如約將政權歸還給人民,智利終於回歸民主憲政。同年十二月十四日,艾爾文(Patricio Aylwin) 當選總統,於隔年三月宣示就職。

民選後的智利政府在隔年組成了 「真相與和解」調查委員會,志在為所有於軍政府非常時期中受害、喪生與失蹤的所有百姓平反。2010年,智利政府在聖地阿哥的人權紀念館落成,館內展示1973政變經過、白色恐怖之監獄設施以及軍政府殘忍的逼供手法。當筆者走入館內,映入眼簾的是一面貼滿受害者照片的玻璃牆:

DIGITAL CAMERA
DIGITAL CAMERA

此人權紀念館門票由政府全額補助,館內處處可見年幼的學童在閱讀這段血淚史。這段歷史使得智利人較其他拉丁人更有戒心(link is external)。回歸民主的智利,年輕人政治參與度高,以小黨組成之聯合政府執政。

與台灣經歷過同樣的白色恐怖,智利面對的方式之坦然,值得我們去學習。

未雨綢繆:轉投資金融、觀光以及科技創業以應對自然資源陷阱

智利向來是世界的重要礦藏之一,其供應世界超過1/3的銅礦。此外,智利亦出口金、銀、鐵、煤等礦產。智利漁業亦相當發達,供應世界超過1/3的鮭魚,另外亦出口生蠔、智利鱸魚經濟魚種等。除外,智利葡萄酒亦是世界聞名。

然而,智利的傳統產業有一大缺點:自然資源陷阱──當自然資源出口業過度拉抬國內生產毛額與國內幣值,國內使得服務業、製造業等其他沒能均勻發展的產業失去競爭力。

宏觀智利自六零年代的經濟發展,可看出些政府對智利經濟的弱點已小有對策。

自從一九七三年軍事政變摘除左派勢力後,智利政府積極推廣市場經濟。回歸民主後,智利更在九零年代末期進一步開放資本市場。相對於巴西與阿根廷兩大拉美經濟體的市場保護主義,智利的自由市場改革使得聖地阿哥成為拉丁美洲第二大商業都市,智利的外資規模(相對於GDP)更是全拉丁美洲最高。

智利是一橫跨三大洲的國家(亞洲、南美與南極洲),其地形之多變,從北端的沙漠,到中部地中海型氣候港灣與林立的酒莊,到南部的冰河,再到太平洋中央的復活節島,接陸續由智利政府開發成為觀光景點。

14

15_1

16

近幾年,智利政府開始投資軟體創業,其創業智利(Startup Chile)計畫每年吸引世界各地菁英來聖地阿哥創業。智利政府免費提供每個團隊上至四萬美金的資金,一來吸引創業人才進駐、二來提供給團隊的資金會間接注入當地經濟、三來吸引外國創投基金前來探尋投資目標。該計畫執行至今臨屆兩年,雖然還距離矽谷、紐約、倫敦、特拉維夫等創業中心還有段距離,但該計畫也已為智利在世界的科技創業舞台中爭取到了一席之地。

智利的經濟過去幾十年都維持穩定的成長,然而該國仍不忘開發其他產業以刺激產業多元化。同樣是相對小國,台灣的林業亂伐與電子業轉型失敗案例相較,或許我們若再用心些,我們也能以小博大、另尋契機。

在聖地阿哥外的天堂谷(Valparaiso)曾經是殖民時期的重要交通、行政與文化樞紐。天堂谷經歷歐洲各國的人文交流,整面山谷片佈形形色色的歐式平房,產生了如此的奇特景觀:

17

近年來,天堂谷的街頭藝術風氣旺盛,處處可見具文化創意的街頭彩繪:

18

由於天堂谷的建築與人文風氣保留了智利建國近兩百年來的新舊潮流,該地舊城區已在2003年申請成為聯合國文化遺產。經過智利政府的一番努力,天堂谷已蛻變成為南美一重點觀光景點。

充滿挑戰的未來

走訪智利與聖地阿哥,我個人感觸最深的即是這國度與台灣過去的同病相憐,而今卻又走出兩個截然不同的方向。面對產業,政府積極開放資本市場與扶植新興產業,走出被國際礦業興敗主宰的未來。 相對於巴西、阿根廷等拉美經濟強權,智利的金融與產業政策使其以小博大,在全球經濟波動拖垮巴西、阿根廷的同時,繼續維持穩定的經濟成長,鞏固了拉美第二商業重鎮的地位。面對政治,軍政府謀殺民主憲政的歷史反而刺激智利的民主政治,產生小黨聯合共治、互相監督的政治傳統。

走著,我想著,同為小國,我們台灣人常自貶為強權相爭下的犧牲品。然而這次在地球彼端這小國讓我看到,若人民細心監督、政府不遺餘力扶植,台灣久久不舉的觀光、文創、創業以致自己的文化定位,即便是小國也能有國際級的表現。

我,相信台灣也有相同的潛力,一切都不嫌晚。

(本文經合作夥伴想想論壇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小國戰略:我們如何向智利學習〉。)

【你所不知的二戰史】「瑞典辛德勒」拯救44萬猶太人,至今卻沒人知道他的下落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二戰時期其實有許多沒出現在歷史課本上的人物默默的為戰爭做出許多奉獻。瑞典就有一位外交官,在當時救人無數,卻至今都下落不明。最近,瑞典政府正式宣告他已死亡,也再次為世界喚醒他對二次大戰的貢獻。(責任編輯:黃筱雯)

20161101164153520628
瓦倫堡於二戰期間拯救44萬猶太人,受後人立象紀念。(維基百科)

一名在二戰期間拯救無數猶太人性命,後遭蘇聯秘密拘捕的瑞典外交官,經歷71年人間蒸發,終於在10月31日,正式由瑞典政府宣告死亡,長年的生死謎團因此被解開。

 

1944年,瓦倫堡(Raoul Wallenberg)受派瑞典駐匈牙利公使館,當時他利用瑞典中立國地位,替匈牙利的猶太人簽發護照,幫助他們逃離納粹屠殺。二戰期間,他共計拯救44萬猶太人性命,也因此被譽為「瑞典辛德勒」,故事為後人廣為流傳。

瓦倫堡的生死謎團

根據前蘇聯政府的官方說詞,瓦倫堡在1947年死於莫斯科監獄。但瓦倫堡的家人對此一說法持疑,於是花費數十年,試圖釐清真相。

 

為使瓦倫堡安息,他的家人去年要求瑞典政府提供死亡證明。負責生死登記的瑞典稅務官員表示,他在查明瓦倫堡死亡日期時發現,前蘇聯政府的官方說詞有幾處矛盾。

  • Smoltsov 報告指出:瓦倫堡1947年7月17日因心臟病發死於莫斯科監獄。
  • KGB文件指出:瓦倫堡1947年7月23日於莫斯科盧比楊卡( Lubyanka )監獄遭受拷問。

對於無法釐清死亡情形的死者,瑞典法律規定應自其失蹤日往後推算5 年作為死亡日期,因此將瓦倫堡的卒日訂為1952年7月31日,為這位拯救猶太人性命無名英雄的一生畫下明確句點。

二戰期間救出44萬猶太人的瓦倫堡。(美聯社)
二戰期間救出44萬猶太人的瓦倫堡。(美聯社)

(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救出44萬猶太人 「瑞典辛德勒」失蹤71年終被宣告死亡〉。)

課本中無聊的王陽明其實是個前衛的文青?蔣介石愛他愛到把山取做陽明山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此王陽明非彼王陽明,絕對不是演偶像劇的那個,而是課本超無聊的那篇《訓蒙》的作者。但王陽明真的不是那麼無聊的人,他其實也很感性、有很多很有趣的故事,今天想介紹的〈瘞旅文〉就是他走馬上任時的紀錄,也是一篇感人又悲傷的小故事。

(責任編輯:林芮緹)

圖片取自PIXABAY
圖片取自PIXABAY

記得不久前,才有網友寄信給我,說想請我有空談談王陽明。後來開始老課本調查,就找到了這篇〈瘞旅文〉。

這篇文章是早期國文課本的必選內容,在51課綱這一批課本中,就收錄於高一上第十二課。

不過,隨著時代慢慢推進,這篇文章消失了。為了讓大家看看這篇滿有意思的文章到底在說什麼,我這一篇先作個簡單的介紹。

關於〈瘞旅文〉一篇,究竟如何消失在時代洪流之中,老課本又是怎麼詮釋這篇文章的,我們下一篇再談。

王陽明是誰?

談到王陽明,現在的學生可能都比較陌生。

王陽明是明代非常重要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影響了整個近代。

陽明,名字是守仁,字伯安,陽明先生是世稱,因他在故鄉陽明洞築室之故。他是明中葉時期的人物,當時朱熹的思想是社會的主流,陽明學說出現,基本上是一個反傳統的姿態。

王陽明和許多文人一樣,被貶官到貴州,但他也在這裡完成他最重要的思想,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龍場悟道」。

他最有名的思想,就是提出「致良知」的說法,讓一切價值根源回到人的內心,而非朱子的「讀書窮理」。

陽明後學有很多比較激進的思想,跟現在的社會議題其實都大有關係,如兩性平權、情慾解放、經典去神聖化等等。

我常常覺得有點可惜,現在的教材不太選這些比較激進的文章。

其實這些文章都很有討論價值,比起一些強調人情世故的敘事、抒情文,這些文章或許更值得被放在國文課的選文之中。

王陽明跟台灣也有關?老蔣原來是王陽明粉

王陽明跟台灣的政治其實還有另一層淵源。

王陽明是蔣介石非常欽佩的思想家,據記載,老蔣熟讀王陽明的著作,並大力推崇他的《傳習錄》。

要知道老蔣有多愛王陽明,可以看看台北的陽明山就知道了。陽明山本名草山,後來才被老蔣改為陽明山。

一座山直接以王陽明為名,這是何等的推崇。山上的陽明書屋,號稱是老蔣的最後一個行館,也是以王陽明命名的。

張學良日記中也曾寫道:「我問蔣介石,我應該看些什麼書?蔣介石說,《大學》和《陽明傳習錄》很好。」

老蔣推崇王陽明,和當初他身邊的文人思想傾向也脫離不了關係。現在談起這一部份淵源,可能會讓人誤會蔣介石一生的所作所為,都與王陽明有關。但事實上,若陽明復生,必然會反對老蔣的種種集權作風的。

政治的議題談到這,有空細談。總之,老蔣推崇王陽明,比較接近一種「神主牌」式的標舉,並不是真的在思想內容上有多具體的體悟,這點必須釐清。

王陽明不是只會寫嚴肅的哲學文——〈瘞旅文〉一篇感人又哀傷的故事

談了這麼多,該回到今天的正題〈瘞旅文〉。

雖說王陽明最值得談的仍是他的思想,但〈瘞旅文〉其實和陽明的學說沒有多大的關係。〈瘞旅文〉是一篇簡單的記敘抒情小文,寫陽明在貴州遭遇到的一件人間慘劇。

這慘劇不是陽明自己的,是關於一個素昧平生的過路人的。

「瘞」是埋葬的意思,「旅」就是旅人、行人。這篇文章,述說了一個偶然路過陽明住所的行人,最後慘死路旁,陽明聽聞後趕去將他埋葬的故事。

當時陽明被貶官,在貴州這地方百死千難的熬下來了。當時交通條件不好、衛生環境也不好,被貶到這種偏遠地方,是很慘的事。

文章的開頭是這樣寫的:

「維正德四年秋月二日,有吏目云自京來者,不知其名氏;攜一子、一僕,將之任,過龍場,投宿土苗家。予從籬落間望見之,陰雨昏黑,欲就問訊北來事,不果。明早,遣人覘(讀沾,看的意思)之,已行矣。」

某一天,陽明發現隔壁來了個投宿的行人,帶著他的兒子與隨從。遽聞,是一個要去赴任的吏目(小官員)。陽明本來要去問他北方的事,後來沒有。隔天一早請人去看,他已經啟程了。

後來的故事急轉直下,陽明接連聽聞附近的山路「蜈蚣坡」傳來壞消息,聽說這旅人死了,兒子與僕從在旁哭泣,而後,兒子與僕人在一日內相繼死去。

想來這個旅人已經非常孱弱了,加上長途勞頓,可能染上的當地的什麼瘴癘疾病,早已是風中殘燭。終於,客死異鄉,曝屍荒野。

陽明不忍,找了兩個小僮僕,希望他們可以一起去葬了這三個人。童僕起初不敢,直到陽明說:「噫!吾與爾猶彼也。」,意思是我和你們,就和這個客死的旅人一樣啊,童僕才啟程。

在埋葬三人之後,陽明悲從中來,開始祭悼他們。

文章的後半段是陽明寫的祭文。一篇祭文,哭悼三個根本不相識的靈魂,本來很難以想像。但陽明此處的情緒,來自一種「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感觸。

一樣到了這麼偏遠的地方赴任,陽明好不容易活下來了,這個不幸的旅人,卻不幸身亡。陽明不知道他姓甚名誰,只能憑著種種猜測,想像這個人的境況。

但天底下的苦難大抵相似,不知為了什麼,這旅人為了少少的俸祿,跋山涉水,離鄉背井,最後慘死在異域客途。

就這樣,陽明埋葬了這個陌生的生命,卻觸動了自己的心事,悲慟不已。

這篇文章說來有點恐怖,但讀起來確實有些悲傷。

想想陽明學影響了整個時代,他心中的懷抱、志向,該當是何等遠大。但這些思想家們,即便在歷史上站上了那麼高的位置,卻連身邊的生命都無法安頓,甚至連自己都悽悽惶惶。

「吾與爾猶彼也」我們、你們、他們,到頭來都該是一樣的人。只是有人幸,有人不幸,有人特別不幸。旅人死在途中,陽明只能默默將之埋葬。

面對人間苦難,大思想家的無能為力,格外讓人感到挫折與諷刺。

不知是不是在面對更大的苦難時,人心中久藏的仁愛才會被挖掘出來。只是很多時候,畢竟都已經遲了。

今天先簡單分享〈瘞旅文〉的內容,過幾天來看看老課本的詮釋,進一步探討為什麼這篇文章終於消失在教材之中。

(本文經合作夥伴地表最強國文課沒有之一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時代眼淚消失的課文——王陽明〈瘞旅文〉(上)】〉。)

小熊隊破百年魔咒讓台灣超嗨,反觀台灣棒球卻只剩下「國球」的虛名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當小熊隊帶著百年歷史參賽,這份感動讓台灣也跟著熱起來。欽佩這樣的百年球隊重奪冠軍寶座的同時,我們不免感慨起台灣如今棒球已經漸漸只是名義上的「國球」了。

在簽賭、不斷轉賣之下,台灣棒球已經缺少了屬於自己脈絡的棒球歷史軌跡——甚至可以說,在許多事情上,台灣人似乎都缺少了那樣一個「歷史感動」的累積。

(責任編輯:林芮緹)

46845053
圖片取自中央社

文/楊照

有歷史,得以活在歷史記憶中,多好,不是嗎?

不就是因為有那一百零八年的歷史,才使得一場棒球賽多增加了許多意義與期待?一場棒球賽被放進了一個系列裡,就有了多一點的重要性;再放進歷史裡,尤其是長達百年的歷史裡,重要性就更不得了了!

多少人興奮地參與在芝加哥小熊隊打破百年魔咒的衝擊中,卻很少人問:為什麼興奮?到底在樂什麼?這一百零八年干你什麼事?一百零八年你都在哪裡?一直在芝加哥看小熊隊打球嗎?不然為什麼知道後面有一百零八年的等待故事,讓你那麼激動?

或許該這樣解釋吧,不管相干不相干,人本來就會被歷史感動,感覺到自己和久遠之前的人與事發生關係,讓我們得以超越自身小小、有限的現實,放大了經驗與感受。所以不需要活了一百零八年,不需要是芝加哥人,不需要確切經驗一個世紀的美國棒球史,我們都能體會這記憶的份量。

如果是這樣,那就不得不問下一個令人納悶的問題了:能夠如此感受遙遠美國職棒歷史分量的人們,為什麼絕大多數都不會有衝動,想要在台灣,自己的社會,去創造出這樣的歷史環境來?為什麼我們自己的棒球沒有歷史,大家能記得、願意記得的頂多只追溯到陳金鋒的生涯起點?陳金鋒退休了,我們也沒有把握缺乏歷史感的球迷還會記得他多久?

球隊賣來賣去,到後來都沒有歷史延續的認同了。各種不同制度辦法改來改去,使得球賽嚴重缺乏一致性,大家都不知該如何看待每一年的紀錄了。

今年職棒的打擊紀錄放在長遠的歷史中怎麼看啊?陳金鋒退休了,突然就冒出這麼多比他強的打者,打得投手野手滿地找球?今年球季創下的打擊紀錄,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的紀錄能放在一起比較、討論嗎?

這就是沒有歷史感的經營下產生的怪現狀,倒過來也就使得大家不能以歷史的眼光來享受台灣的棒球,就得不到因為歷史而增加的興奮與樂趣。

擴大來看,這當然也不是只發生在棒球場,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又記得多少歷史,又有多少機會因為將現實放入歷史脈絡中,而得到深刻的感動,增加了當下事件的意義,留下難忘的記憶?

尷尬啊,一個不重視歷史卻搶著去享受別人歷史的社會!

(本文經原作者楊照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延伸閱讀:

  1. 別被紅葉少棒的黃金時代騙了!現在才是台灣棒球最強大的一刻
  2. 不是「史上最強打者」、「台湾の英雄」……在我心中,陳金鋒就是無可取代的神!
  3. 【國民黨不告訴你的歷史】紅葉少棒隊的神話,其實是兩蔣主導的世紀大騙局
  4. 從日本少棒球員被教練禁賽來看,台灣人與日本人最大的不同

「土、度、回夫、買以、勿倫脫」是什麼?150年前,清朝人是這樣學英文的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成都商報報導成都民眾堯先生從舊書市場買回了本沒有封面的繁體書,內容讓他相當好奇,文獻修復專家表示這可能是晚清時期的英文教學書。書中以艱澀少用的文字標註了英文句子,讓人驚訝原來當初清朝人是這樣學英文的。(責任編輯:黃筱雯)

36435238

「托馬六、唵以、及夫、尤、唵五史為」;「土、度、回夫、買以、勿倫脫」,一本印有「咸豐」字樣的英語教材中,這些「亂碼」對應著英文句子,分別是「tomorrow i give you answer」,「to do with my friend」,讓不少人驚呼「原來大家都是這樣學英語的。」

這兩行無法湊出意思的文字,其實是晚清時代的英文音標。這本來自中國大陸成都的民眾堯先生所收藏的書,上面印有咸豐10年字樣的英語教材,根據文獻修復中心專家推斷,書籍的印刷、字體和內容,可能是屬於清朝晚期的英語書,由於暫時沒有看到實物,不能推斷出具體年代。

成都商報」報導,大約7年前,堯先生從重慶的舊書市場淘回一堆舊書,其中一本沒有封面的繁體字書籍引起他的關注,而「繁體字」下面竟還有英語字母。

堯先生表示,這本書共有40、50頁,從左往右翻,起始的頁裡還有「咸豐十年」的字樣;開篇「英話注釋目錄」後標注著「地理門」、「君臣門」、「師友門」、「宮署門」、「五金門」等門類,在書中,每個格子裡都是一句英語,最上面是漢語句式,中間為英語句式。

書中的例句還有像是,「減一半就是了」英文翻譯為「Less one half of your price」,漢字音標為「肋司、氓、哈夫、啞夫、尤、濮癵司。」

精通語言學的四川大學教授雷漢卿認為,這種漢字注音主要還是出現在不太正規的教材中,教的人會在聲調上進行指導,而教材的漢字主要還是給初學者的提示。他甚至推斷,因為定都北京的原因,當時的標準話應該接近北京話讀音,從一些溥儀講話的錄影也能得知,讀音差別不算大。

(本文經合作夥伴中央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清朝英語教材曝光 150多年前這樣學英文〉。)


【選川普不能救美國經濟】歷史證明他開的藥方,40年前就已經失敗過了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根據民調,川普這次勝選的原因被認為是成功煽動了受美國經濟失敗所害的族群。2008年的經濟蕭條更促成了狂人崛起。然而,川普的經濟政策卻是歷史上曾經失敗過兩次的凱恩斯主義,主張擴大政府支出刺激消費。

失敗的美國經濟催生了川普巨獸,而川普救經濟的政策若是失敗了,恐怕會讓美國陷入比現在更嚴重的危機。(責任編輯:黃筱雯)

24490979915_9cf22448ba_z

作者/王己任

川普勝選令全球大感意外與震驚,絕大多數民調看好希拉蕊,結果竟然是煽動仇恨與憤怒為選舉手段的極右派當選,川普勝選鼓舞了種族主義,美國各地歧視種族、宗教或性傾向的仇恨犯罪激增,亦引起了反川普當選總統的運動,連續數天全美不分東西岸,各大城市皆有抗議活動。

根據CNN出口民調,白人選民不分男女、年齡和教育水平,是川普勝選的主要票源。白人選民(佔全體選民69%),37%投給希拉蕊,58%投給川普;非白人選民(佔全體選民31%),74%投給希拉蕊,21%投給川普。按收入分類,年收入低於5萬美元(佔全體選民36%),52%投給希拉蕊,41%投給川普;年收入高於5萬美元(佔全體選民64%),47%投給希拉蕊,49%投給川普。收入較低者,較支持希拉蕊。另有其他出口民調顯示,川普獲得較高比率的低收入與低教育程度的選票

從這些數據可了解川普的選票主要來自兩類,一類是白人種族主義者,保守的、郊區、鄉村的中產階級與小業主等等,另一類是經濟受害者,工人、失業者、打工族等等,當然這兩個類別是緊密連繫的,愈重的經濟受害,會有更多的憤怒,就更傾向找替罪羊洩恨,經濟受害往往引爆醜陋的種族仇恨

奧斯卡獎導演麥可摩爾於投票前發表新片–「麥可摩爾在川普地盤」(Michael Moore in TrumpLand),他在觀眾面前演出,批評政治諷刺時事要「讓美國再度理智」,場景在俄亥俄州威爾明頓的墨菲劇院,那裡有25,000人註冊該縣的選民,只有500人是註冊民主黨人,是壓倒性的川普地盤。

麥可摩爾感受到川普的選民很憤怒現在的體系,他們是有正當理由憤怒–被這個體系傷害,失業、收入減少…,視川普作為他們的人體莫洛托夫雞尾酒﹙human Molotov cocktail﹚,因為川普告訴他們,他要把它炸了。用合法的恐怖主義行為,在投票所投人體汽油彈來炸毀體系以表達憤怒,得到享受。麥可摩爾認為對體系表達憤怒投票給川普,這是很可怕的想法,眾多的憤怒選民與廣大的川普地盤,讓川普勝選當總統。

川普能夠煽動出眾多仇恨種族主義者與憤怒經濟受害者的選票,美國的經濟失敗是根本原因,這是新自由主義盛行的惡果,醞釀了二次戰後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 2008 年大衰退危機與之後的長期蕭條,導致了主流的統治菁英的政治失敗,政權落入狂人無賴與極右派手中,美國有可能淪為專制政治,反川普當選總統的抗議標語:「不要川普 不要法西斯美國」。

新自由主義經濟製造了川普怪獸,川普馴服得了美國經濟向支持者履行承諾「讓美國再度偉大」嗎?

在假定經濟不衰退的情況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美國經濟今年GDP僅增長1.6%,美國聯準會經濟學家則預測未來每年僅增長1.8%,屬貧血般的經濟復甦。川普的經濟政策主要是擴大政府支出與減稅,這是凱恩斯主義刺激消費的處方。

凱恩斯主義的經濟思維–資本主義生產的目的是滿足消費,是為消費而生產,經濟之所以陷入蕭條,是由於消費不足,因此擴大政府支出來刺激消費,以復甦經濟。

然而凱恩斯主義經濟不僅在理論上是錯誤的,於1930與1970年代經濟蕭條時期其政策施行亦沒有多大療效,因此川普救經濟的政策失敗可能性居多。

再度失敗的經濟恐怕又加深白人種族主義者的仇恨,黑人、有色人種、回教徒、移民、同志等弱勢族群與團體將是報復的替罪羊,經濟的受害者發覺川普並不能改善他們的處境,當他們要發出怒火時,將面對專制政治的國家暴力,是選擇屈服呢?還是反抗?這一切都是可怕的。

川普時代的大幕已經拉開,烏雲密佈,山雨欲來。美國是全球最強的經濟與軍事大國,對這個國家未來的走向,以及它有可能給全球帶來的重大挑戰和衝擊,令人憂心。

(本文經投稿作者王己任授權刊登,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川普怪獸是新自由主義製造出來的〉。意投稿者可寄至:edit@fusionmedium.com,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首圖來源:Max Goldberg,CC licesed)

【百年磚瓦中不斷更迭的生活流轉】專職孵化文青前,她釀造日人難忘的台灣清酒

$
0
0

8689272452_2eb3221ebc_z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專題:百年磚瓦中不斷更迭的生活流轉】

我們去華山看電影、我們去華山聽表演、我們去華山吃小酒館、我們去華山辦野餐、我們去華山買手作、我們去華山逛書店……那以前的人去華山做什麼呢?

一百年前的人,去華山釀清酒。

一叢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佇立台北城一世紀,始終在孕育。以前她孕育酒,現在她孕育文青的夢。一個眨眼,她是古蹟;再一個眨眼,她是一百年來人們夢想持續起飛的地方。喜歡華山的你,這篇文章倒轉一百年,帶你回去看華山誕生的歷史。(責任編輯:鄒家彥)

文:朱詠真、林俊劭

一切,要從一瓶名為「胡蝶蘭」清酒的誕生說起。

一九一四年,日本統治下的台灣,從初期的粗暴忙亂,逐步趨於穩定,將台灣是為日本國土的延伸成了新的施政方針,即所謂「內地延長主義」。時任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決心要在台灣複製日本的產業鏈。

那一年,一個名叫阿部三男的日本人,在大時代的趨勢下嗅到商機。他找來了出生酒造世家、曾替日本政府推動酒造稅的藤本鐵治,飄洋過海來到了台灣。相中了台北市郊區一塊名為「三板橋庄大竹圍」的土地,創立了芳釀社造酒工場(按:「工場」為日治時期用字,直到1945年後才改「場」為「廠」。)

這一釀,不僅釀出了第一支台製日本清酒「胡蝶蘭」,也釀出了百年後台北市最珍貴的歷史文化創意園地:華山1914。

兩個釀酒師、一個資本家,開啟台灣酒的黃金年代

清酒,是日本獨步全球的飲食文化,除了釀造過程繁雜,技巧難度極高,更關鍵的是氣候。來自高緯度雪國的清酒,必須在日本每年最冷的十一月到四月釀造,而位處亞熱帶的台灣終年濕熱環境,並不適合生產清酒。

當時台灣最普遍的自產酒類飲品是米酒、蕃薯酒、紹興酒等,日本人則慣飲的清酒、啤酒、泡盛酒,隨著日人在台數量增加,對於日本酒的需求量也提高,除了進口外,許多台灣的酒商也開始試著釀造日本酒。

儘管如此,日本政府為了增加稅收,依舊希望台灣能增加日本酒的自產率,因此在1905年底委託財務局事務員藤本鐵治,詳細調查台灣酒商的製造和經營模式,替未來「酒造稅」的頒布打下基礎依據。

酒造稅針對的是民間的釀酒業者,目的在把釀酒的利益收歸國有。這使得家庭式製酒逐步被大型酒工場所取代,品質不一的私釀酒沒了,取而代之的是工場製造的統一口感,雖然少了過去的人情味,卻提升了當時台製酒的平均品質,改變了幾百年來台灣酒業的傳統生態。

阿部三男與藤本鐵治,正是看準了這個機會,除了大手筆建設工場之外,並從日本運來全台灣唯一一座專業冷卻設備,成功釀製出台灣第一支在地清酒,即胡蝶蘭,還兼做製酒的副產品:酒粕和燒酒(燒酎)的蒸餾。

胡蝶蘭的成功,除了替芳釀社帶來大筆的訂單和良好的聲譽,也吸引日本新資金的投入。隔年十月,日本資本家安部幸之助集資130萬日圓入主芳釀,將工場改組成立「日本芳釀株式會社」,成為社長。

充足的資金,加上最先進的設備,芳釀馬上成為全台灣規模最大的製酒工場。改組後的兩個月,中國福建省立甲種農業學校師生來台參訪,特別安排到此見習,足見芳釀已成為象徵台灣總督府殖民地治績的標的之一 。

改組後的芳釀,改變了原本專釀清酒的經營方針,新的米酒釀造工場在1917年完工,大幅增加其他酒品的研發。接下來的兩年內,「日本芳釀株式會社」的規模繼續擴大。

1918年,「日本樟腦株式會社台北支店」在芳釀酒工場西北側設立生產精製腦的「昇華工場」。1919年,社長安部幸之助在政府的鼓勵下,以當年同樣的募資手法,創設「高砂麥酒株式會社」,專製啤酒,並在芳釀的西側場區增建製瓶工場,來供應高砂麥酒的酒瓶需求,在極盛時期,芳釀僱用員工數高達四百多名。

乍看似乎風風火火,然而安部幸之助的投資,醉翁之意並不在酒。對一個資本家來說,能賺錢的劣酒恐怕比精心釀造的美酒更具有價值。

當銅臭取代酒香,理念開始變質,酒廠衰敗,周邊產業卻悄悄萌芽

在安部主導下的芳釀,銅臭取代了酒香,將本求利成了唯一的考量。清酒的製造方式開始偷工減料,「胡蝶蘭」被加入了添加物來降低成本,品質不如以往,甚至發生產品變質敗壞的情況。

以優質清酒起家的芳釀,反而開始靠著其他酒製品來賺錢。失去了當年的初衷,品牌聲譽開始下降,漸漸也發生財務不良的情況,衰敗的陰影已然浮現。

一次世界大戰間,市場對酒精的需求大增,許多製酒工場將酒精製造列入了產品項目。芳釀為了挽救財務危機,也跟隨潮流增設酒精生產區,在事務室周邊增設三間釀造室與一間實驗室。

然而失去靈魂的芳釀,就如同年輕時揮霍無度的遲暮老人,已無法再追回往日時光。隨著戰後帶來的經濟不景氣,酒精生產區僅止於試驗性的蒸餾,就不再繼續下去,年底所有的製造工場便停止運轉,只能將場內剩下庫存品的整理販賣,慘澹經營著,曾經是台灣第一的「日本芳釀株式會社」處於面臨倒閉的狀態 。

1922年,台北地址改用日式「町」名,日本芳釀株式會社酒工場所在地改稱「台北州樺山町80番地」,而「樺山」這個區名,是為了紀念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

此時的芳釀雖已衰敗,但當年那瓶胡蝶蘭清酒流出的甘洌酒香,卻如一道清泉般滋潤了這塊荒地,吸引樟腦會社、日華紡績、麥酒工場、工業學校等陸續在此地設立,創造了大量的工作機會,人群、貨物與商品川流不斷,商業開始蓬勃發展。

為了增加便利性,政府決定在此地興建貨物車站、開通台北與基隆間的縱貫道路。這個位處台北城郊外數町之遙的樺山町,不再是過去那個荒涼的城郊小地方,因著交通上更具優勢和極高的生活機能性,成為當時重要的生活工業區。

專賣制度引進革新,鍋爐煙囪帶來新動能,酒場再創新高峰

戰後日本政府在台灣實施專賣制,雖然芳釀財務狀況嚴重,但地處便利且廠房設施齊全,幾經考量後仍決定租用,拆掉老招牌,改名「台北專賣支局附屬台北造酒場」。經營者放棄了已經酸腐敗壞的清酒,改製造配給米酒、紅酒、泡盛和藥酒等。兩年後,組織調整改由專賣局直轄,並更名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場」。

在租用酒場七年後,專賣局於1929年收購芳釀株式會社所有之土地與建物,在租借時期,雖陸續增建設施和倉庫,但大部分仍是使用芳釀的設施。正式歸為國有後,專賣局才著手進行大規模的改建工程。

鍋爐和煙囪等「現代化」的工業新動能,取代了舊有的釀酒設備。芳釀的年代自此正式告終,台北酒工場的時代來臨,

有了新的動力來源,重要的釀造設施也在兩年後完工。酒品的增加和品質的精進,讓台北酒工場的角色越來越重要,除了釀造日本酒外,更是當時唯一能製造洋酒的工場,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中日戰爭爆發,日本的國際關係趨於緊張,自製洋酒取代了舶來品,替政府賺進大量稅收。

不論戰爭與否,人們酒精的需求是一直都存在的,台北酒工場就這樣運轉著,直到1945年由國民政府接收,開啟了下一段篇章。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tenz1225, CC Licensed)

【百年建築—華山】除了大草皮和 Legacy,七個你該開著 IG 去拍的華山角落

$
0
0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專題:百年建築—華山】

華山那一叢叢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佇立台北城一世紀,始終在孕育。以前她孕育酒,現在她孕育文青的夢。一個眨眼,她是古蹟;再一個眨眼,她是一百年來人們夢想持續起飛的地方。

現在,我們去華山看電影、我們去華山聽表演、我們去華山吃小酒館、我們去華山辦野餐、我們去華山買手作、我們去華山逛書店......你還記得你在華山的「哪些地方」做這些事情嗎?這篇文章帶你看完七個華山角落,看她佇立在那一百年的面貌。(責任編輯:鄒家彥)

文:朱詠真、林俊劭 / 攝影:朱詠真

東西文化交萃的新古典美學:日治時代的華山建築

華山雖然建造於日治時代,其建築特色卻帶有濃濃的西洋色彩。原因,要從十九世紀的歐洲開始說起。

當時的歐洲正挖掘出許多古希臘羅馬時期的建築遺址,加上社會動盪,革命風潮爆發,促使了新古典主義抬頭。在精神思潮上,歌頌古希臘羅馬時期公民尚武的精神;在藝術美學上,崇尚古典時期的題材與風格,強調均衡、節制、對稱。而當時的藝術家和建築師也融入了過往流行風格的特色,形成一種全新的復古風潮。

這股風潮從歐洲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地,正處於維新時期的日本,迫不及待的擁抱了西方文化潮流。

古典與現代碰撞,西方與東方交匯,一種全新的建築美學於焉誕生,無法用過往西方學者的名詞予以分類,知名建築學者傅朝卿稱之為「西洋歷史式樣建築」。並在甲午戰後隨著日本流傳來台。

而當時台灣的「西洋歷史式樣建築」風格可大略分為四種:

一、來自於歐陸的古典風格建築,包含了巴洛克與新古典兩種風格。

巴洛克的特色在於利用幾何構圖與具有動感的曲線創造出繁複的裝飾,此見於台灣部分建築樑柱上精緻的雕刻,以及瓷磚牆上幾何圖樣的排列。

新古典在式樣上遵循西方古典系列建築標準之作法,包含圓弧的穹頂、拱形窗、三角形的山牆及底下支撐的圓柱,其特色為結構均衡、對稱且不帶有過多的裝飾。在建材上以石料為主,仿造歐洲神殿、教堂的莊嚴,台灣博物館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二、來自於英國維多利亞時期風格建築。

日本因著明治維新,向各歐洲國招聘建築師和技師,也派遣優秀學生留洋學習。當時擔任東京帝國大學建築系第一任教授的孔德(Josiah Conder)就是英國人,而第一代建築師辰野金吾也是留學英國,因此在日本掌握造專技術後,維多利亞時期的磚造建築便在日本風行,辰野今吾甚至將之與古典建築的元素融合,創造出一種新的「自由古典風格」,亦被稱為「辰野風格」。

三、中世紀風格建築,特色為哥德式的尖塔、尖房頂與繁複的玫瑰花窗,台灣部分小教堂帶有此風格。

四、異風風格。

指的是埃及、印度、馬雅、拜占庭等非西方主流文明之建築。通常是將其部分特色融入建築中,異風風格的建築在構成上較自由,應用較多的是銀行與宗教建築。

這樣將各式風格揉雜而成的建築,除了在視覺上帶來不少趣味外,也因此帶動了台灣建築技術和產業的發展,如造磚業的發達和「洗石子」技術的引進,華山建築的特殊性,也由此而生………

清酒工坊:行政大樓,1914

01

清酒工坊落成於1914年,為芳釀社最早期的建築。

清酒工坊的外觀格局方正,二層樓高,採用厚磚建造來隔絕外部溫度,內外牆均厚達一米。立面採用大量的開窗,窗戶的設計為拱形,承襲了西方的新古典建築風格。內部空間配置以各式機器為主,整體建築構造和當時日本的清酒工場相當類似。

較為特殊的是它的牆面,厚磚外部有一層名為「洗石子」的「仿石粉刷 」,敷料以水泥漿、石粒、石灰混合,這項新技術由日本人所引進。當時日本流行西式古典風格,其模仿對象就是歐洲國家的石造建築,而「洗石子」在保護建築結構同時,在視覺上還具有良好的仿石材建造效果,成為日治時期廣為使用的表面裝修材料。

1922年芳釀株式會社因財務問題改由專賣局經營,清酒停產。在短暫作為紅酒、米酒的釀造儲藏空間後,經營者因為此建築的大量開窗,採光充足,加上它的厚牆構造堅固耐熱,冬暖夏涼,便改為總辦公室。1966年改建過後留存至今,成為今日樣貌。

樟腦工廠:紅磚六合院(市定歷史建築),1918

02

樟腦昇華工場為「日本樟腦株式會社」的台北支店,落成於1918年,位在芳釀酒場的西北側。

昇華工場由多棟一層樓的紅磚建築構成,格局採長方體規劃,因使用功能的緣故,建築立面採大量的開窗設計,以便工場作業時通風散熱,建築規格樣式統一。

明治維新後,日本首屈一指的建築師辰野金吾從英國引進維多利亞時期的技術,以紅磚與木材為主要材料。當時在台灣的日本建築師,有不少人師承於辰野,而昇華工場的建築風格就是他自創的「自由古典風」。

此風格主要特徵為紅磚外貌和橫貫立面的白色水平裝飾,從窗框、門框和屋簷側邊,可看見特意塗上的白漆和古典風格的浮雕裝飾。這樣的浮雕一般多當作柱飾,但辰野給予建築師更大的揮空間,屋頂也沒有一定的形式要求,但基本上採用古典元素,如圖中所見的三角斜式屋頂。在昇華工場關閉後,後人稱此建築群為「紅磚六合院」。

紅磚六合院的外部保存完整,為華山園區歷史第二悠久的建築,還在2007年被台北市文化局列為歷史建築,見證台灣樟腦產業發展的一頁。

高塔區(市定古蹟),1914、1920

03-2

高塔區由兩種不同年代的建物所組合成,分別是1914年建造的事務室和1920年增設的酒精工場。

灰色部分的建物外牆為洗石子,落成於1914年, 由三層樓、二層樓和一層樓的三棟相連建築所組成,形成一個L型的配置,作為當時的事務室。因其辦公用途,立面用大量開窗來增加採光,空間結構也較為複雜,不同於其他的工場簡單方正。

和園區內其他建築相比,高塔區的外觀相對活潑。特別是在窗戶的設計上,每扇窗都有精緻的凹槽和裝飾邊,在比例的安排上也經過精算。以最高的建築為例:一樓為優雅的大型拱窗,二、三樓則是較小的長方形窗。

而在建築的側邊,四扇長方形窗則集中在一個大的拱形凹槽中,雖然花樣多變,卻因著建材簡單的配色和其嚴謹的對稱安排,使視覺上有整齊統一的效果,讓人不至於因為窗戶的大小和形狀不同而眼花撩亂。從這樣精緻卻內斂的設計和其斜屋頂、簡約的拱形窗戶,可判斷此為建築為古典風格。

03

1920年芳釀為了挽救財務危機而增設酒精生產區,在最低成本花費的情況下,經營者將事務室改建,並在旁邊加蓋一棟由紅磚構成的單層建築,酒精工場就此誕生。

加蓋的紅磚建築格局簡單方正,為配合事務室的設計,屋頂同樣為斜角鋪上瓦片,窗戶也採取拱形與方形交錯。在顏色上,正面則是採用辰野風格的配色,磚紅的牆面配上白色的水平裝飾。側面則同樣為洗石子的灰色牆面,方形窗鑲嵌在拱形凹鑿中。整體組合雖然紅磚顯得特別醒目,但從建築師異中求同的設計,可看見其中的巧思。

煙囪:最高建築(市定古蹟)與鍋爐室,1931

05隨著日治時期工業技術的進步,鍋爐和煙囪在1930年代前後陸續在全台各地發展,台北酒工場在1931年亦新增了這項「現代化」的工業新動能。

鍋爐室為鐵骨屋架,挑高一層樓的磚造建築,結構方正,牆面塗上水泥,整體呈現灰色,建築外被配有樓梯。由於鍋爐運轉時酷熱難當,因此斜面的屋頂上有著大大的天窗,牆上亦開了多個排列整齊的方形氣窗,以利通風。鍋爐室是當時造酒的主要動力空間。它將蒸氣供應到各個製酒場,再把廢氣排向煙囪。

日治時期的鍋爐室造型皆類似,然而被保存下來的卻很少,華山的鍋爐室外型完整,替後人留下了日治時期的工業美學。

04

煙囪是配合鍋爐的設置,由當時的專賣局委託日本東洋壓縮會社建造,初建高達50公尺,煙囪底部內徑2.5公尺,頂上內徑1.2公尺。當時這個高度僅次於台灣總督府,從遠方望去,兩棟高聳的建築遙遙相望,使煙囪一度成為台北工業化的象徵地標。

1970年代因為鍋爐燃料從煤炭改燃重油,便截短3公尺,目前全長為47公尺,依舊是園區最高的建築物,並於2003年由台北市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貯酒庫」:烏梅酒廠(市定古蹟),1931

06

烏梅酒廠建於1931年,一開始的設置目的為「貯酒庫」,存放由台北酒工場自行生產的各種酒類產品。

「貯酒庫」的外觀在經過幾十年的風吹日曬下,其牆面的塗料早已斑駁脫落,現在呈現出帶橘色調的磚紅色,由於作為倉庫的緣故,其窗戶的設計偏小且數量少,也沒有多餘的裝飾。其山牆上的拱形窗和白色的水平裝飾,帶有西方建築色彩。

「貯酒庫」為獨棟式單層廠房建築,矩形狹長格局,這棟倉庫有兩個特殊之處:

其一為建材,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造成大量傷亡,其中以紅磚造建築損害最為嚴重,引起當時建築學家的熱烈討論。在一片檢討聲浪下,鋼筋與混凝土建築材料的風潮興起。同時期的台灣也開始討論磚造的穩定性, 然而台灣人對磚仍懷有一種信賴感,因此在1920年代,多數建築仍為磚造,台灣的煉瓦場(造磚廠)依舊生意紅火,直到1930年代才開始加入了鋼筋與混凝土。

「貯酒庫」就是一列,在紅磚之外,加入了鋼筋混凝土柱樑系統、與屋架相接的托樑石和大跨距的鐵骨屋架,以加強結構。

其二為門窗的設計,倉庫的四個方向皆有二個出入口,均使用鐵捲門,各出口皆設有遮雨棚。 窗戶方面,每一扇窗子都設有窗柵,這項靈活的裝置可避免陽光直射,使倉庫存物具備防曬功能。

這些特色展現了1930年代台灣工業建築的技術水準,建築的構造越來越複雜且穩固。

紅酒倉庫:四連棟(市定歷史建築),1933

07

四連棟建於1933年,主要目的為「紅酒貯藏庫」,為四棟樣式統一的獨棟式單層建築。當時的建築多採用磚與鋼筋混凝土搭配,下方鋪有卵石,使其更加穩固。

而在倉庫的設計配置上,以下幾項共同的機能需求,決定了大部分的形式:包括矩形平面的結構、進出口的鐵捲門、窗口的直柵、屋頂的避雷針等,可看出在工業發達的背景下,許多新功能設計開始逐漸普及化。

本建築的特殊處在於入口的山牆,上方開有四個氣窗,形狀排列成拱形,並配有拱頂石裝飾,窗櫺為洗石子,並在屋簷的兩側帶有水平裝飾。

1981-1987年為因應金山北路拓寬的政策,紅酒貯藏庫棟從原本長度一致的規格,被改造為四棟連續但長度不一的建築。現在外牆種滿爬牆虎,用滿面的綠意擋住原本斑駁的灰。

米酒作業場(市定歷史建築)1933

08

建於1933年的米酒作業場,在當時為台北酒工場內最重要的製酒場,一次掌管著工場兩項重點產品的命運——米酒和紅(露)酒的製造。

作業場由三棟南北向的矩行雙層建築和其兩側的造酒場組成,建材採用磚造鋼筋樑柱結構,牆面為洗石子,設有方形窗和拱形窗,窗櫺為木造,帶有一點英國的維多利亞風情。斜式的屋頂有銅製通風換氣塔,又俗稱「太子樓」,外牆邊緣特別以北投窯業會社的未上釉陶磚做裝飾。

10
圖片來源: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官網

建築物內部挑高近十米,目的是替二樓加上隔間,其主要功能為米酒和紅(露)酒的製造,在二樓的地上有許多當年為設置發酵槽而留下的圓形穿孔,直徑約五米。從現代的角度來看,這樣特殊的設計,意外讓陽光成為一、二樓視覺連結的重點。

米酒作業場因其釀酒而遺留下的特殊建築設計和完整的外貌,在2003年被台北市政府定為歷史建築,也成為現今華山的重要展示間。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你不知道的台灣民間英雄】比起「黨國英雄」蔣介石,他們對台灣的付出才該被記得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說到台灣的民間英雄,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是義賊廖添丁。PTT鄉民就舉出了幾個不為人知的台灣民間英雄,雖然從不曾被記錄在課本裡,但他們做的事絕對值得被每個台灣人記得。(責任編輯:黃筱雯)

2530044890_a3949d8818_z

小弟讀過一點書,雖只是塵世中迷途小書僮,但知台灣英雄絕不只是「義(?)賊」廖添丁。

要論台灣英雄,過去現在未來之三世、諸佛、為台灣人之幸福而打拼的每個人都有資格,不過在PTT有限的篇幅裡, 我們仍可以先挑幾位來當作尚未開始的 「台灣英雄傳」序章前的序章。

故事從台澎諸島歷來皆是殖民政權說起, 這句話當然破梗了,此乃開門見山破題法, 小書僮在下小弟我偷學竹野內桑的: 是說,國民(黨)政府也是殖民政權, 而時值公元1947年, 亦即麥帥一般命令第一號頒布後蔣政權代管台澎的第三年, 嘴皮上宣稱不揩油的「祖國」 政府總是能讓日本移交的財產清冊與經費都快速耗損消失 (這是火耗是火耗!絕不是貪腐,貪腐只會發生在非國民黨身上)。

更因米糧各種物資大量輸出到中國支援國共內戰而經濟敗壞, 台島熱血青年壯年乃至中年們都無不既憂心又憤慨, 在這大時代裡的台灣英雄們已紛紛在歷史舞台的位置上standby, 且讓我們隨意地抽樣幾個真台派:

王育霖

在東京大學法學科畢業後參加日本司法人員考試, 取得司法官員資格,是日殖時期第一位台籍檢事。 戰後,王育霖回台擔任新竹市檢察官,積極打擊囤積走私等案件, 在偵辦「粉蟲」案的過程中,發現貪汙救濟奶粉案的主謀根本是新竹市長郭紹宗少將。屢次傳喚郭卻不到之後,王檢帶著警察去市府捉拿郭,豈料,警察到達市府後竟聽命於郭, 反包圍王育霖並搶走他手上的證據!二二八事變爆發,王育霖預料將會遭受報復而試圖逃跑, 但最終失敗被捕並囚禁於西本願寺, 三月底即被處死、棄屍淡水河,未能尋獲屍首。(日劇HERO利久生公平都沒做到送命的程度呢!)

附帶一提,其弟王育德是東京大學語言學博士, 專研台語、客語、(中國)閩語, 現在不時有人說台語之稱是福佬沙文, 或者台語=閩南語的說法,在王育德博士的著作都可以找到反駁的參考資料。

湯德章

年幼時很困苦,因此在年齡不足時就去報考警校(台北警察練習所), 雖條件不符但成績太優異而被破格錄取, 任職後最高升到警部補, 此期間曾偵辦日本醫師開車撞死台灣人的案子, 且力主追究到底, 造成幫日本醫師脫罪的日籍上司不斷打壓,於是辭職並考入東京中央大學,之後通過日本文官行政科與司法科考試, 1943年回台灣擔任辯護士(執業律師)。

國民政府代管(所謂光復)後曾邀湯德章律師進入政府體系, 湯說:『當中國官,在心理上要做貪汙準備,我不願埋沒自己的良心。』湯律師積極宣揚民主思想、保障(一般人民)人權, 為了實踐理念甚至親自入政參選候補參議員, 被推舉為1947過渡期三位台南市長候選之一。「國軍」21師清鄉進入台南時立刻就要逮捕湯德章, 但是湯仍有警察時期的武功底子,一方面頑強抵抗(「我要打十個!」乘以三), 一方面爭取時間銷毀台南市菁英與學生名冊,因為當時國民政府認為參與治安維護工作的民間台灣人都有叛亂嫌疑。

湯律師被捕之後,被倒吊刑求到肋骨全斷, 再經歷遊街示眾、 公園槍決、子彈爆頭、 曝屍三日。

簡吉

思想左傾,被後人稱為「帶著小提琴的革命家」。 他在1925年的佃農爭議事件後辭去教職,為組織鳳山農民組合奔走,之後與楊逵、趙港合作組織「台灣農民組合」, 向日本眾議院遞交抗議書。

於’26~’29年間設立「社會科學研究會」,教育民眾關於土地與改革的相關知識,並與謝雪紅等台灣共產黨員來往。一九二九年被捕,服刑出獄後繼續抗爭,三一年再度被捕判刑十年。

國民政府代管台灣時, 簡吉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高雄分團書記」,但是在四七年二二八之後,與共產黨員組織反抗國民政府的武裝民兵,原稱「台灣民主聯軍嘉南縱隊」(其下有八個支隊),後改為「台灣自治聯軍」,前述的「國軍」21師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圍剿自治聯軍。一九五零年簡吉被捕, 最後於台北馬場町(青年公園旁邊)槍決。

高一生

是鄒族人,原名Uyongu\’e Yatauyungana, 其生父過世後被日籍警部收養,改名矢多一生,是鄒族第一位接受高等教育(保送臺南師範)的學生。矢多一生讀普通科與演習科期間展現很高的文學與音樂天分,甚至在俄國語言學家聶普斯基來台期間協助田野調查, 之後編寫台灣鄒族語典。

日殖時期在達邦教育所任教同時兼任巡查的矢多一生努力改善族人的公共衛生、推廣新知、培育鄒族人接受高等教育。戰後,他擔任國民政府的首任「吳鳳鄉(現在的阿里山鄉)」鄉長。 二二八後,率領原住民組成高山部隊守護家鄉, 一邊維持嘉義市區治安, 一邊與嘉義民兵合作對抗軍隊。與民兵合作時曾圍堵水上機場四天阻止軍隊增援,但是其後與民兵「主和派」不合退出,原住民退回山區。

之後由於樂信瓦旦(漢名林瑞昌)的力保免於被捕,但是1952年時與雅巴斯勇優路拿納(漢名湯守仁)、 樂信瓦旦等多位原住民領袖一起被國民政府以叛亂罪名槍決。 高一生的長女高菊花女士,也因黨國權貴的各種壓迫(含性)而經歷苦難的一生。

相對於課本上,蔣介石蔣經國孫運璿等「黨國英雄」的清廉、勤政、愛民與天縱英才無所不能,上述隨意抽樣的台灣英雄似乎顯得很「失敗」,尤其是相信國民政府卻被國民政府奪命最為諷刺,但在下小書僮認為台灣英雄不必是完美神人, 只要台灣人能夠基於事實知道,某位英雄在何時何地何事有所貢獻,其他方面雖有缺憾, 但後世應透過省思以避免重蹈覆轍, 這才是「真相使人自由」的深意。

推薦:《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簡吉台灣農民運動史詩》

(本文經原作者MrVector (向量先生)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問卦] 台灣除了廖添丁外還有其他英雄嗎?〉。首圖來源:Mike Ensor,CC Licensed)

蔣中正沒來,台灣就沒有今天?這批解密文件揭開國民黨令人震驚的暴政紀錄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那一年,帶著大批軍隊從對岸撤退到台灣的蔣中正,到底對這座島做了什麼?

這批來自美國的解密文件,揭開國民黨令人震驚的暴政紀錄…..(責任編輯:黃靖軒)

6203935518_9c934bb3fb_z

文/danecla(洛月)

關於「蔣中正沒來、台灣就沒有今天」這個問題的討論串,真多9.2在帶風向誤導人,感覺像是有集團在操作。

閱讀本文前,可以先來看這篇:《蔣經國在史實上有多壞?台灣人又怎樣被中華民國在經濟上排擠到只能吃噴?》來稍稍了解一下這個中國民國是怎麼回事,有多爛又可惡。

美國解密檔案:不除掉中華民國,台澎必將失陷於中共

有人說,國民黨在中國的失敗,與台灣並不能相提並論。但真的是這樣嗎?我們來看美國人怎麼說。

根據以下這份美國解密檔案,1949年時一直將中國與台灣的失敗,當作同一件事,並積極談論「武力推翻」或「政變」中華民國,以保全福爾摩沙與澎湖。

美國「官員」認為,若保存中華民國政權,則即使美國全力軍援,也只能延後台澎一年淪陷時間,且代價極高。

U.S. POLICY TOWARD FORMOSA, TAIPEI MAY 19, 1949(美國解密檔案,以下為本文作者翻譯解讀,僅翻譯紅框)

BHi35zi

 

 

福爾摩沙人現在對中國統治者「非常的憤恨和焦躁」,他們現在只能寄望在武裝抗暴上且註定會很快被中國人血腥鎮壓肅清,福爾摩沙人哭求獨立就好像小孩子哭求糖果一樣,他們對美國的公正有一種天真幼稚的情感,當他們認為統治者陳誠將會把一切帶向毀滅

在過去的六個月福爾摩沙的經濟迅速惡化(請注意這是1949年,228之後,已經史上最重大飢荒、金融破產之後「又再」迅速大惡化),因為他們的人口急遽上升了10~20%而這些

新來的(外省)人並無經濟生產力」(阿不是說中華民國人對台貢獻很大?騙多久了?)因為這些情況變化,原本頻率的ECA美國援助方案已經無法再幫助當地人的生活。

綜觀這一切,我們發現這和我們在一年前在「中國大陸面對的情況」非常相似,該政府深陷權力腐敗且不適任…….被該政府統治的人們將會憎恨任何援助該政府的外國。至今尚無希望發動政變推翻之,讓現有的(中華民國在台)政府被取代並開始走向自由的政治和明智的經濟行動。

順便說,中華民國「教育」我們說,失去中國是因為「蔣中正」在美國大選中押錯寶。

國民黨的土地改革,靠的是血腥鎮壓和洗腦

另外,有人說國民黨在台灣的土地改革成功了,也依靠美援穩住了金融秩序。但事實上,台灣人在1940年代末期遭受財產毀滅,僅存的中產階級(多為地主,也是1947年台灣人抗暴的領袖產生階級,所以9.2很愛醜化這階級)財產在在1950s被徹底消滅,轉移給外省人。

換句話說,與其說土地改革成功,不如說是靠血腥鎮壓和洗腦壓住。

例如:

早年「肥料換穀」,國際行價稻穀與肥料為3.5:1,ROC / KMT卻強逼台灣農民用
1:1來交換,賺取3.5倍暴利來扶植「公營」的肥料工廠(員工多為「外省人」),而徵收的穀物則給外省人軍公教低價食用。

據李登輝1972年估算,僅1952年 (赤貧年代) 就藉此剝削了台灣農民4.2億台幣。

事實上來自中華民國的新迫害,導致台灣農民的生活並未「實質」改善,這些史實一般人卻不知道,還在那歌功頌德,表示這不是「德政」,而是上段美國解密檔案提到的「血腥鎮壓」,和之後的「洗腦」發揮的效果。

而這些人很多並不是農民,而是「原」台北人,在1945~1949年的經濟大毀滅時,加以中華民國對台灣人的排擠(比如留美歸來並「娶白人女子為妻」的「一流人才」如廖文奎、廖文毅都被中華民國排擠),很多台灣人被迫從都市搬往鄉下務農 (本段來源為《被出賣的台灣》,美國前駐台副領事George H. Kerr著)

這些人「本來」應該是今天的台北「天龍人」,機會卻被中華民國在幾十年前剝奪並分給外省人了,這就是為什麼台北市有「外省人的群聚效應」。

中華民國將台灣人從都會逼往鄉下,仍不滿意,繼續啃食他們新身分「農民」的鮮血。

解密文件形容老蔣帶來的人才,是「Pigs just eat」

現在最多人討論的觀點,就是國民黨若國民黨沒來台灣又沒有美援,台灣獨立建國癟不會好到哪去,情況可能會類似現今東南亞的國家,如菲律賓一樣。畢竟台灣當時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高等人才也不足。

然而會說這些話的人,顯然歷史沒讀好。

台灣在日治後期已經是南進的大本營,有龐大的現代化設施,工業化程度或高等
人才遠優於你中國民國。

1938年台灣「平均每人真實國內支出毛額」已經達到日本本土57%,1980年代台灣這點是日本的20%~25%;1943年台灣每人平均發電度數是中國人的233倍;1945年飽受美軍轟炸發電廠受損,此數字仍為中國人的50倍(1943全年總發電量達1,195,326,828KWH,尖峰負載為十七萬餘瓩,1945全台發電能力僅是32000瓩)

這份外文新聞報導說,日本訓練的「福爾摩沙人」醫師,比整個中國(中華民國)的醫師還要更多。

ncT4Jn7
「Pigs just eat」,這就是再說你中國民國帶來台灣的「高等人才」。

要說國民黨帶來高等人才,真的笑死人。根據聯合國善後救濟總署工業官員Allan J. Shackleton的紀錄,你的「高等人才」如數學教授,甚至不會基本的代數方程式,在中學課堂上教「椅子有幾隻腳」的問題,當場被台灣學生電翻。

這並非特例,你的工程人才絕大多數也是這樣,「無能」,掛個虛名頭銜來台吃
空一切而已。

他們能來台灣也僅僅是因為台灣被美國繳械了而已,1945年台灣有17萬全副武裝日軍,當美軍船隻載著中華民國國府軍來受降時,中華民國軍人嚇到縮在船上不敢上岸,因為畏懼日軍,要美軍先派出偵查隊,但船隻仍要進行其他任務,美軍怒了下令他們立刻上岸。(資料來源:《被出賣的台灣,美國駐台副領事著》)

所以9.2也不用腦補說「中華民國至少沒讓中共拿下台澎」了,史實是你中華民國軍隊都嚇到不敢上岸,然後美國解密檔案說「不除掉中華民國,台澎必將失陷於中共」(直至韓戰爆發,救了躲在台澎的中華民國一命)

再來看看這份1949年美國解密檔案,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Formosa and the Pescadores,代號PPS53:

Fg5GJOq

YYsUs4M這份文件是由美國國務卿Acheson發送給美國駐台領事館,以下翻譯:

很明顯,唯一保存台澎不陷落於中共的機會,就是除掉中華民國…..難處包括島上有30萬中國大軍….最終我們可能必須武力強制遣返大量中國軍隊與中國難民(Chinese refugees),並造成美國政府與人民間的人道衝突……非正式試探菲律賓、澳洲等國的意向……聯繫所有與日本作戰過的國家……

中華民國在島上過去四年來令人震驚的暴政紀錄…..過去4年來本(美國)政府允許中華民國統治福爾摩沙的結果導致福爾摩沙人受難……用多國聯軍來執行武力進攻台澎的軍事任務……並立刻發起讓台灣人民族自決的公投,包括(a)獨立建國?(b)聯合國託管 (c) 給中國大陸無論任何政權統治?……

會議結束後必須立刻用空中和海上巡邏來阻止大陸對島上的入侵……拉攏孫立人將軍可以在島上得到現成的軍隊……..蔣大元帥若同意可以以政治難民身分留在島上….

以上看出,美國國務卿本人親自發送多國聯軍武力推翻中華民國的計畫書給美國駐台領事館,這是什麼意思?預作準備了?(很可惜,韓戰…中共真的超白癡….)

解密檔案告促我們,美國從來沒有要放棄台澎,放棄的是中華民國。1949年有很多「NSC」 (美國國家安全議會,主席為美國總統)的方案,是專門在討論台澎,美國國務卿Acheson親口說,不是放棄台灣,而是代價極高。(他們一直在尋求政變機會,蔣匪介石1950s表面上說是防共諜,實際上更大向著美國)

Chiang was suspicious that covert oper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plotted acoup against him. In 1950, Chiang Ching-kuo became director of the secretpolic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and Statistics), which he remained until1965.

以上這段話來源英文WIKI,說蔣匪介石一直懷疑美國秘密行動局要發動政變推翻他 (即是台獨),然後蔣經國直接「變成」是祕密警察首領。(當然中華民國不敢明說「美諜」,美國處理美援的懷特工程顧問公司都曾發現過蔣經國派駐的間諜)

中華民國害台灣今天沒有國家,只是個流亡政府,全世界皆知,只有台灣人不知。

16berwD (1)

幫台灣人復仇是我們這代人的責任,沒有人可以對我們這樣,因為我們是台灣人。

(本文經原作者tigertanktwo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Re: [問卦] 蔣光頭沒來台灣、台灣能有今天嗎〉,本文相關資料出處:danecla的小屋。首圖來源: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你所不知的孫文:我們口中的國父,其實是曾與日本首相密謀賣國的「國賊」?
【歷史解密】沒有老蔣帶來的黃金,就沒有今日的台灣?
好意思說是「光復」?兩篇報導揭開國民黨71年前來台造成的傷害

【長國際觀惹】愛 C 羅,因為他是神!葡萄牙為這位足球明星瘋狂是有歷史典故的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C羅魅力無法擋,每當世界盃就能看見迷哥迷妹們為他的肌肉和臉蛋瘋狂。然而對葡萄牙人來說,愛這位足球明星可不只是因為他帥,事實上背後還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典故……(責任編輯:黃靖軒)

5432614970_5ac0da5091_z

文/offlame

說到葡萄牙,台灣人最熟悉的是C羅(葡萄牙知名足球明星),蛋塔和福爾摩沙;就從這些為起點,東拉西扯葡萄牙的八卦吧!

C 羅不是葡萄牙本地人,他的老家離葡萄牙千里之外的馬得拉(Madeira,靠近非洲、位於大西洋的群島)這個群島的概念有點像澎湖之於台灣,不少葡萄牙人甚至一輩子沒有去過,比起葡國首都里斯本,其實離非洲更近。

C 羅黝黑帥氣的肌膚,媒體愛說是帶了 1/8 黑人血統,但事情不是我們歪果人想的那麼簡單。C 羅的長相可以說是葡萄牙人的一種典型,跟其他歐洲國家的帥哥是不一樣der。

簡單來說,葡萄牙人的長相 =明顯的拉丁民族 + 淡淡的阿拉伯/非洲血統。

這是什麼意思呢?

基本上就是,膚色小麥色、眼髮褐黑、五官深邃、個子矮小(葡萄牙男人平均身高是歐盟倒數的172左右,跟台灣男生差不多;對平均180+的荷蘭,愛沙尼亞來說應該算半殘無誤,C羅185的確算例外了)。

葡萄牙的ㄈㄈ尺風潮也逐漸改變了他們的長相。

由於葡萄牙長年經濟不振,全國平均月薪約1000歐,35K台幣,大學生起薪略低於22K,學校內到處都貼滿了去到歐洲有錢國家英、法、德打工的廣告。

許多可憐的葡萄牙人一去就落地生根了,又葡萄牙跟台灣一樣允許雙重國籍,很多年輕人就跟這些日耳曼血統更重的外國人結婚,新一代的混血葡國人眼珠顏色多帶有藍 綠 灰等原本比較少見的顏色,所以在葡萄牙肉眼就能看出大家是否帶有國外血統。

回到 C 羅身上,C 羅從小也因為他的鄉下離島口音被里斯本人嘲笑,但大家都沒有想到,這個鄉下小孩成為了葡萄牙最有名的人、世界最有錢的運動員、世界最多鄉民愛戴的人(唯一超過一億人追蹤動態的名人)

這種尊爵不凡,讓 C 羅在葡萄牙的地位,不是王建民這樣的國民英雄而已,甚至媒體愛用一個奇妙的單字形容:「SEBASTIANISMO」意思有點接近救世主,或是偉大榮光的復興者。

這聽起來簡直有點感恩Seafood、讚嘆Seafood,或是宇宙第一翩翩美男子的味道。啊不就是個足球員,有那麼誇張嗎???

那是因為多數人不知道葡萄牙曾經有多強。

葡萄牙曾在近代史上兩度很中二地自稱$$$$$$$ 歐洲最強的國家 $$$$$,但由於統治者的愚蠢,這兩次的強盛都太過短暫,甚至撐不過50年好景。

葡萄牙第一個所謂超強的時期,是航海大發現時代的1498年,簽訂了一個史上最囂張的條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內容就一句話──把地球平分,一半是我葡萄牙 der
另一半施捨給西班牙~

像是漫畫裡8+9魔王總說要征服世界,雖然通常都不會成功但還是很酷炫啊!而這也是為什麼巴西今天說葡語,其他南美國家說西語,就是因為教宗當年這一刀把南美洲切成兩半,巴西以東的世界都是葡萄牙的(印度的果亞、東帝汶、澳門也因此落入葡萄牙的勢力範圍)。

第二個時期是1693年,葡萄牙在巴西挖到超大量的金礦,讓葡萄牙瞬間變成超級有錢的國家。這時候就不得不介紹葡萄牙的好朋友出場了。

你知道世界上哪兩個國家最要好嗎?台灣和日本??肥宅國和魯蛇國??

都不是。

答案可能是:葡萄牙跟英國。

兩國是世界上第一對建交的現代國家 1373 到現在,整整當了600年的好朋友,猛吧!(雖然曾經為了在非洲南部當老大吵架)

英國在歐陸是個人人賭爛的國家,但葡萄牙就是愛他支持他,重要的國際戰爭中,兩國總是互相支援。

現代的英國老人家如果日子混不下去,很多人就會帶著退休金到葡萄牙養老。葡萄牙南部的別墅,很多都是針對英國客戶在賣der。

英國魯蛇到葡發展最有名的例子就是JK羅琳。羅琳的第一個丈夫是葡萄牙人,當年的羅琳又窮又魯,只好到葡萄牙當英語老師。

她自己承認,霍格華茲的許多設定都參考了葡萄牙元素,像是哈利波特的黑長袍即為葡萄牙大學生制服「Traje Académico」,有去過葡萄牙玩你就會知道根本一模一樣。

這也是葡萄牙人很愛說嘴的「沒有葡萄牙、哪來的哈利波特!!!!」

同時,倫敦南部的小葡萄牙區,以及英國留學生都吃過的Nando’s葡式烤雞,也可以做為兩國友誼的證明。

然而,商業競爭是不談感情的。英國的競爭,某方面促成了葡萄牙的衰落。葡萄牙從極強盛到變成魯蛇國,繼起成為超強國的也正是亦敵亦友的英國。

當年的葡萄牙人口只有一百萬,只有英國的四分之一,稀少的人口是無法管理廣大的殖民地der。英國看到好朋友突然變有錢,又不會用錢,就說:嘿嘿,我們一起來賺錢吧!

儘管遠東航線很多是葡萄牙開發的,但英國更具備擔任血汗老闆的條件,在競爭中漸佔上風。

當時葡萄牙有個厲害的國王「 Sebastião I」(塞巴斯蒂昂一世)。
他在非洲打仗戰死後,葡萄牙從此一路魯掉。葡萄牙的鄉民很崩潰,無法接受事實,
哭喊 不!!!這一切都是幻覺!!!偉大的葡萄牙終將在起!!! 塞巴斯蒂昂一世總有一天會回來拯救我們的!!!!!

這種傷懷,不是加了洋蔥,而是剛剛提到的葡萄牙人特有的救世主情節 「SEBASTIANISMO」。

對悶了很久的葡萄牙人來說,C 羅就是那個國王,為葡萄牙重新帶來了全世界的榮光,拯救了國家的驕傲。

(本文經原作者offlame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請見:連結1、續集請見:連結2〉。首圖來源:Ludovic Péron CC licensed)

【百年建築—華山】原來我每次在那唱啊跳啊都不會壞的華山 Legacy,已在那 80 多年

$
0
0
【我們為什麼製作這個專題:百年建築—華山】

華山,我最常去的就是 Legacy 了。都市女聲我去聽了好幾場,韓國的獨立樂團來我也衝,每次在那邊跟著唱啊跳啊不怕像 XX 展覽館場地一樣地板會晃(難道音浪太強)——沒想到  Legacy 那棟建築居然是 1933 年就存在的古蹟!

一叢擁有百年歷史的建築,佇立台北城一世紀,始終在孕育。以前她孕育酒,現在她孕育文青的夢。一個眨眼,她是古蹟;再一個眨眼,她是一百年來人們夢想持續起飛的地方。喜歡華山的你,這篇文章倒轉一百年,帶你回去看華山誕生的歷史。(責任編輯:鄒家彥)

文:朱詠真、林俊劭

日據時期的華山: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專製清酒

1914年(大正3年)

04月,芳釀社造酒工場開始籌建於台北市三板橋庄大竹圍,水井、貯藏庫落成。
06月,造酒工場新建工程之事務室落成,此即為今日指定古蹟的「高塔區」之一。

01
攝影:朱詠真

同年,清酒工坊(今行政大樓)落成。
同年,芳釀株式會社酒造廠,專製清酒、蝴蝶蘭、人參酒

1915年(大正4年)
10月,安部幸之助集資130萬圓,改組成立「日本芳釀株式會社」。

1918年(大正7年)

02
攝影:朱詠真

02月,「日本樟腦株式會社台北支店」在芳釀酒工場西北側設立生產精製腦的「昇華工場」(今紅磚六合院)。

1920年( 大正9年)
11月,品管試驗室(今高塔區)建造。因分別於不同年代逐次修建而成,呈現不同時代的工法及建材特性。

1922年( 大正11年)
04月,台北地址改用日式「町」名,日本芳釀株式會社酒工場所在地改稱「台北州樺山町80番地」。 由台灣總督府實施專賣制度予以收買,改稱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廠,以製造米酒及各種再製酒為主。

06月01日,台北專賣支局於租用日本芳釀株式會社的造酒工場,成立「台北專賣支局附屬台北造酒場」。同年,清酒工坊(今行政大樓)改為總辦公室。

1924年(大正13年)
12月25日,專賣局組織調整,裁撤台北專賣支局,由專賣局直轄,並更名為「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北酒工場」。

1925年(大正14年)
車庫工坊建造,由北至南依序原為「消防車庫、蒸餾室、酒槽及休息室」使用。

1929年 (昭和4年)
07月10日,專賣局收購先前租用之芳釀株式會社所有之土地與建物,正式收歸官有官營。

1931年(昭和6年)
03月,鍋爐室、煙囪新建完工,高50m,是當時台北市最高的建築物。「貯酒庫」(今烏梅酒廠)建造。

04
攝影:朱詠真

11月,維修工場建造。同年,包裝作業場(今光點華山)落成。

1933年(昭和9年)
03 月:紅酒貯藏庫(今四連棟)建造。
11月:米酒作業場建造,內部主要分為米酒及紅(露)酒製造場兩大空間。
同年:再製酒作業場(今Legacy「傳」音樂展演空間)、蒸餾室 建造。

1944年(昭和19年)

米酒作業場附屬倉庫建造。

國民政府接收時期的華山:生產價格低廉且受歡迎的「太白酒」

1945年(昭和20年/民國34年)

二次世界大戰後由國民政府接收,改名為台灣省專賣局台北酒工廠。

1946年(民國35年)
11月,由臺灣專賣局接收,定名「臺灣專賣局台北酒工場」。

1947年(民國36年)
01月,專賣局改制設立酒業有限公司,改為「臺灣專賣局酒業有限公司第一酒廠」。
06月,臺灣省政府成立,專賣局改組為菸酒公賣局,酒廠改稱「臺灣省菸酒公賣局第一酒廠」。

1949年(民國38年)
因台灣省專賣局改制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改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生產價格低廉、以樹薯為原料的「太白酒」,成為一般民眾日常消費的最愛。

黃金年代的華山:研發「水果酒」傲視台灣

1957年(民國46年)
03月,改名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第一酒廠」。配合政府政策,研發各種水果酒,開啟黃金年代。

1959年(民國48年)
水果酒大樓建造,一樓原為水果酒倉庫,二樓為酒廠禮堂。

1961年(民國50年)
06月,樟腦廠停產,廠房租給台北第一酒廠當作倉庫使用。

1966年(民國55年)
清酒工坊(今行政大樓)改建為今日樣貌。

1967年(民國56年)
12月,樟腦廠土地及廠房移交給台北第一酒廠。

1975年(民國64年)
02月,改名為「臺灣省菸酒公賣局台北酒廠」。

1987年(民國76年)
04月01日,因地價昂貴及台北水污染問題嚴重、不利釀酒,台北酒廠正式結束作業,遷廠至林口工業區,舊廠現作為華山文化園區使用。

攝影:凌宗魁
攝影:凌宗魁

華山被稱為「華山」:「簡單生活節」出現了

1992年(民國81年)
04月,立法院圈定本廠原址為新立法院用址,稱「華山特區」,並公告為「機關預定用地」。

1997年(民國86年)
06月, 金枝演社在華山演出舞台劇《古國之神-祭特洛伊》,遭警方以刑法竊佔國土罪逮捕,此事件也促成了華山藝文特區的建立。

1998年(民國87年)
10月,「中華民國藝術文化環境改造協會」成立,受省文化處委託,負責華山藝文特區營運管理業務。

1999年(民國88年)
06月,台北酒廠正式更名為「華山藝文特區」,其名來自此區原為日本時代的樺山町,為紀念日據時代首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而來。精省後,華山轉由文化部經管。

2002年(民國91年)
05月,文建會為解決華山長期藝術表演權與公民使用權之間的爭議,整併為「創意文化園區」。
06月,因藝術活動「火鼓會」遭影射疑似舉辦搖頭派對而聲名大噪。

2003年(民國92年)
台北市政府公告指定台北酒廠之高塔、烏梅酒廠、煙囪為市定古蹟,米酒作業廠、四連棟建議登錄為歷史建築,「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正式設置。

2006年(民國95年)
12月,統一集團在華山創意文化園區舉辦簡單生活節,兩天帶進3萬人潮、營收超過1200萬,奠定日後商業化基礎。

華山進入 ROT:3 億元重新打造華山

2007年(民國96年)
11月,台灣文化發展公司取得ROT經營權,該公司由資深出版人王榮文的遠流出版社、國賓飯店與仲觀設計三家公司共同組成,由王榮文負責整體規劃,國賓飯店出資,仲觀設計主導未來修建、設計,全案總投資額高達3億元。園區總面積共3.5公頃,共有13棟建築須重新整修。

simple
圖片來源:Simple Life 簡單生活粉絲團

2009年(民國98年)
平均每月舉辦四至六場展演活動,開始有商家入駐。

06月,華山創意園區,正式定名為「華山1914」。成立第一個自有品牌:「1914 Connection」,與三十六家工作室合作,輪流展出三百多位台灣本土設計師的作品。

12月, Legacy「傳」音樂展演空間開幕。

legacy
圖片來源:Legacy 傳音樂展演空間粉絲團

2010年(民國99年)
07 月11日,華山文創公司取得華山創意文化園區「文化創意產業旗艦中心BOT案」經營權,該公司由遠流出版集團、永豐餘集團與友信投資等組成。

2011年(民國100年)
維持各項大小活動展演,一年約60場。

2012年(民國101年)
6月,「千層野台」啟用,打造無障礙空間。
11月,好樣思維入駐、光點華山開幕。
12月,遠流別境 libLAB開幕。

2015年(民國104年)
01月,披頭四特展、藤森照信的望北茶亭–茶屋365創意計劃
04月,台北市都發局長林洲民點名華山1914被餐廳與財團進駐,商業化氣息過濃失去藝文本意。

攝影:朱詠真
攝影:朱詠真

延伸閱讀

原來華山是釀出全台第一支清酒的地方,難怪去那都想喝醉
除了大草皮和 Legacy,七個你該開著 IG 去拍的華山角落
窮到只剩藝術的華山,如何從破敗古蹟變成「小確幸」聖地?

(資料來源 :華山1949官方網站閱讀華山、陳柏森-市定古蹟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內高塔區、煙囪、烏梅酒廠修復之調查研究。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


入獄十年仍相信民主未來——雷震獄中家書:「大家應該珍惜,台灣有自由」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1960年9月4日清晨,臺灣警備總司令部以「涉嫌叛亂」為由,拘捕《自由中國》的發行人雷震、編輯傅正、經理馬之驌,以及離職員工劉子英,也就是著名的「雷震事件」

在雷震的家書中,我們看見他在獄中仍然堅持自己的理想、絲毫不願意被打擊垮下的堅決和樂觀,也看見他與家人之間的細膩的感情——這樣一位人物著實令人景仰。

(責任編輯:林芮緹)

雷震是上個世紀5、60年代台灣島上爭取民主自由的領軍之人,10年牢獄也沒有令他低頭屈服。(翻攝自雷震研究中心紀念館)
雷震是上個世紀5、60年代台灣島上爭取民主自由的領軍之人,10年牢獄也沒有令他低頭屈服。(翻攝自雷震研究中心紀念館)

文/傅國湧  (自由撰稿人)

去歲訪台,到過國立政治大學為雷震先生建立的紀念館,門口就有一雷震的銅像,讓我想起胡適當年的那句話:「雷先生為民主自由而奮鬥,台灣人應該給雷震造個銅像。」銅像的周圍,我看到許多五顏六色的小紙片,寫滿了年輕人對於這位先驅者的敬意,即使在「雷震先生,謝謝你」、「雷震你好棒」、「雷震帥」這樣簡單的話語中,我也感受到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踏實,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喜悅。

是的,雷震帥,不僅是帥氣的帥,上個世紀 5、60年代他是台灣島上爭取民主自由的領軍之人,10年牢獄沒有令他低頭屈服,他知道自己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台灣有今天,他的貢獻自然不容忽略。

雖然他在有生之年並沒有看到轉型的奇蹟,但他付出的代價,卻成為後人享受基本人權的起點。有張紙片上就是這樣寫的:「『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謝謝您,種下這棵民主之樹。」

我讀他的獄中家書,敬佩他在那樣的困境中依然讀書、筆耕不輟,每天讀書和寫文章不少於8小時。1961年1月8日,他在信中告誡子女要用功讀書:

知識即權力,多有一份知識,即將來到社會多一份用處。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

5月8日,又在信中說:盼望孩子好好讀書。書要多讀,光靠基本教科書是不夠的。

胡適去世後,他要子女看報紙上關於胡適的種種,學胡伯伯的為學和為人,胡伯伯的修養都是從做學問來的,可以說是「手不釋卷」,希望他們多多讀書。

母親對我坐牢引以為榮

他是1897年生人,當1960年鋃鐺入獄之時,已是63歲,10年牢獄,一天不少地坐下來,這是多大的煎熬啊,好在有書讀,他堅持下來了。他當然也有沮喪的時候,不時有病痛折磨,那時他就無比眷戀自由之可貴。

一度他深感自己在世來日無多,更用功地寫作,每天寫3000多字。有些天,他每天能寫5000多字。刑期未定之前,他就意識到坐牢將是長期的,並不抱多少幻想。他想起母親:

我12歲起,她就守寡,抗戰中被日人燒死,我一生中覺得親恩未報,今日坐牢,祭她都不可能,心中更難過。母親一生望子成龍,對我坐牢,一定引以為榮的。

因為他清楚自己對國家、社會和人類問心無愧。他在獄中,竟然說:「台灣今天有一件寶貝,大家應該珍惜它。就是台灣有自由。」

1962年3月24日,他在家書中說,夜裡做夢和胡適談得很久,胡適勸他今後消極,不要過問政治,連談也不要談,餘年從事著述,擺脫烏煙瘴氣的政治。胡適去世的消息給他帶來極大的悲傷,每天一看報紙,他就淚流不止,想到他與胡適的關係,連最後一面也不可得,更是淚如雨下。

他說自己的回憶錄是一份給子女的好遺產,不比金錢差。他一度想按照胡適給他的吩咐,放棄政治,從事憲法著述,1962年4月2日的家書中囑夫人宋英將參考書給他帶來。1967年4月17日,他在家書中還要她們把彭學沛的《政黨論》和《大英百科全書》中有關政黨的部分摘譯帶來。他也曾產生過寫一部「胡適傳」(或「胡適研究」)的念頭,至少30萬字,三年完成。

患難中保持著盼望

這些書最終沒有完成,其實,就是他留下的這些家書也都已無比珍貴,不僅是他在患難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樂觀、淡定,和對自己理想的堅守,就是他給子女的那些瑣碎的叮嚀也是,1962年1月6日,他對孩子們說的:「一個人養成一個好習慣,則一生受用不盡。要從小時養起。」

小女兒美琳探監時就不解地問:「為什麼世界上有許多不公平的事,使好人受難?」又說:「儘管他的工作結果,後世受惠無窮,而他本人則是受難。」當時他聽到女兒有此發問,甚得安慰。

不知道耶穌在十字架上的受難,有沒有觸動過他的心?他入獄後,不僅收到過美國加州寄來的英文《約翰福音》一章,還收到了東吳大學校長端木愷贈他的全本《聖經》,他從《舊約》讀起,沒多久就已讀了290頁。

端木先生跟他說,這是自己多年來,每天必讀的,「送給儆寰兄在苦難中閱覽。」還特意把新約的《羅馬書》第5章2到5節抄在封底上: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的。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明理(盼望),明理(盼望)不至於羞恥…」他在家書中說,「這給我很大的安慰」(只是他寫信時把《新約》記成了《舊約》,「盼望」都寫作「明理」未知是否譯本的問題。)

10年牢獄不尋常,他讀《聖經》,讀各種舊書、新書,文星出版林語堂的新書他也會叫家人去訂。他在患難中始終保持著盼望,是因為他樸素地相信,「我們的努力,絕對不會白費一點。」今天,在他銅像周圍那些彩色小紙片證明,他付出的代價確是值得的。

(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傅國湧專欄:謝謝您種下這棵民主之樹—讀雷震獄中家書〉。)

【遲來的正義】冷眼看著30萬名猶太人遭屠殺,95歲集中營戰犯將在監獄度過餘生

$
0
0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二戰結束許久,至今仍在進行戰犯審判。而現年已經95歲的葛洛寧,以屠殺多達30萬名猶太人的罪名遭審判為謀殺從犯(幫助犯),遭判4年有期徒刑。有人認為這是遲來的正義,這場潑及全球的戰爭也該畫上句點了。(責任編輯:黃筱雯)

20161129132945152165
高齡95歲的葛洛寧出庭資料照。(美聯社)

一名前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黨衛軍因其在大屠殺時期的特殊身份被控有罪,經上訴後仍遭德國聯邦法院駁回,此判決未來將影響到許多納粹大屠殺時期的罪犯。

葛洛寧(Oskar Groening)現年高齡95歲,於2015年7月以屠殺多達30萬名猶太人的罪名遭審判為謀殺從犯(幫助犯)。法官認為他在知道猶太人正遭殘酷對待的情況下,仍選擇支持屠殺行動,因此判處4年有期徒刑並移送至德國呂納堡(Lueneburg)監獄服刑。

聯邦法院在決議納粹黨衛軍有罪後,也使得與納粹屠殺的相關案件及嫌疑犯不斷增加,甚至提出要深入調查當初曾於納粹集中營服務、現仍倖存的民眾。

西蒙維森塔爾中心(Simon Wiesenthal Center)納粹戰犯搜捕中心的朱諾夫(Efraim Zuroff)表示「這真是令人振奮的消息!又開啟了一扇新的門!」

奧斯威辛的帳房

葛洛寧被稱為「奧斯威辛的帳房」,當年他負責管理囚犯的隨身物品,並將現金、值錢的物品分類再送往柏林。他坦承確實目睹不少冷酷的暴行,但自己卻從未參與其中。

法官康碧許(Franz Kompisch)去年的審判中提出,葛洛寧確實身處在這樣的「死亡機器」中,並協助集中營的管理、營運,甚至把受害者帶來的金錢拿去幫助納粹,確實可以算是幫助謀殺的從犯。

駁回葛洛寧的上訴後,聯邦法院特別提出他的責任還包含監視他的獄友並且不要抵抗或試圖以武力逃跑。此外,還有許多倖存者的上訴也同樣遭到駁回,有些甚至還被判處更重的罪行。

這也是首次法院裁定「參與納粹集中營、在集中營服務、協助營運」有罪,且是以謀殺罪的從犯(幫助犯)來判刑,但其實並沒有實質證據能說明他們曾參與殺人、虐待等暴行。

納粹罪行特別檢查辦公室的負責人隆梅爾(Jens Rommel)說:「如果以其他方式來判刑,將會越來越難找到這些罪犯,也更難將他們定罪,這麼多年過去,要拿出實際的犯罪證明是非常困難的事。」

隆梅爾身處的聯邦機構也無法順利讓每個案件起訴,經常需要找國家檢察官來處理,許多案件就是因此才得以進入法律流程。

而隆梅爾的辦公室也正著手進行12-15個不同的案件,有些發生在奧斯威辛,有些則是在布痕瓦爾德(Buchenwald)、伯根貝爾森(Bergen-Belsen)、拉文斯布呂克(Ravensbrueck)等集中營,關係牽扯到上萬名亡魂。

晚了,但還不算太遲

在一份聯合聲明中,3名律師代表50個大屠殺倖存者和他們的家庭宣告,對此上訴的判決感到非常欣慰,並說「雖然來晚了,但還不算太遲。」

「我們和我們的委託人相信,所有參與系統性謀殺猶太人的集中營、黨衛軍,不管是不是納粹的黨羽,都是協助他們謀殺。」

2011年,俄亥俄州的汽車工人迪曼祖克(John Demjanjuk)成為首位沒有證明直接參與大屠殺卻被判定有罪的相關人士,當時他否認自己是索比布爾(Sobibor)集中營的守衛,在最終判決出來前就因年邁過世。

葛洛寧在上訴結果出來前還是自由之身,他的律師霍特曼(Hans Holtermann)表示,希望庭上能多顧慮他的身體狀況,再考慮是否執行羈押,另外他也正在準備是否繼續上訴至最高法院。

 

(本文經合作夥伴上報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95歲納粹戰犯葛洛寧上訴失敗 集中營被害者家屬欣慰〉。)

【國際觀測驗】給西元 2066 年學生寫的歷史考題,10 題中你能答對多少?

$
0
0

7275748044_7b19ba7dc3_z

我們常常聽到有人說台灣新聞少報國際事件、台灣人缺乏國際觀,不過具體來說,國際觀是什麼?有人認為常出國就代表有國際觀,有人則認為時常閱讀外媒新聞就會有國際觀。而這篇則是有一份寫給西元2066年學生寫的歷史考卷,想試試身手的人,不妨做個參考。

英國財經時報(The Financial times)的專欄作者吉迪恩•拉赫曼(Gideon Rachman)是一位國際時事評論專家,曾擔任《經濟學人》亞洲版主編。今年九月,這位專家寫了一份給西元2066年學生回答的歷史考題,內容包羅萬象,一路從美國總統談到歐盟、日本的經濟政策。

這篇考題的寫作出發點,是設想未來歷史專家如何看待現在發生在我們周圍的一系列政治事件。

由於考題有點多,且大多數偏向學術,所以本篇文章為各位從中精選出了十題。雖然你我不是2066年的學生、也不是歷史專家,但我們或許可以從專家設計的問卷中,得知自己到底多有「國際觀」。

題目如下:

1. 為什麼布希家族和柯林頓家族,對美國政治有如此大控制力?
2. 對「衰弱的有效管理」是哪一位美國總統的外交政策?他的原因是什麼?
3. 英國為什麼脫歐?對你有什麼影響?
4. 請問歐元制度對南歐造成哪些衝擊?
5. 土耳其國父的「凱末爾主義」是什麼意思?土耳其政府現在對凱末爾主義的態度又是什麼?
6. 阿拉伯之春為什麼爆發?又為什麼失敗了?
7. 為什麼中國在習近平的領導下威權主義提升,而非減少?
8. 什麼是安倍經濟學?對於日本的影響又是什麼?
9. 巴西被評為「未來之國」,請問這是誰多的?你同意嗎?
10.什麼是「民族主義」?他和全球化之間的關係又是什麼?

這十題中,你答對幾題呢?

事實上,這份考題不只是這位國際專家的突發奇想,而是財經時報的一個徵稿策略。他們邀請讀者回覆考卷中的問題,打算從中挑出最有意思的答案刊出。有許多充滿創意的文章已陸續po在網路上,包括「普丁給俄羅斯帶來的災難」、「若川普成為總統」…..

有興趣的讀者,不妨也來看看這些鍵盤歷史學家寫的有趣答案吧!

(本文提供合作對象轉載。首圖來源:Hernán Piñera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要培養國際觀,我建議開始學習東南亞語言──給年輕世代5個如何「國際化」的建議
培養國際觀不只為了瞭解世界歷史,重點是能夠拿來「撈錢」
出國就能增加國際觀?這位馬來西亞華僑說出真相:台灣人幾乎對世界漠不關心

中國台灣史沒說的事:民族英雄鄭成功登台,中部原民部落被屠殺到僅剩 6 人

$
0
0

【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從小讀的歷史課本告訴我們,拿台灣當反清復明據點的鄭成功是「民族英雄」,然而若從當地原住民的角度來看,鄭成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劊子手,就像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當年對美洲原住民做的事情一樣。

歷史,一直都是被撰寫出來的,而這些是中國台灣史永遠不會說的事。(責任編輯:黃靖軒)

Surrender_of_Zeelandia-720x340

文/張麗盆、王商益、蘇莘

歷史是被撰寫出來的,撰寫者不同的位置和目的而造就了不同的「史觀」與「史實」。

永曆十五年(1661年,清順治十八年)4 月 30 日,鄭成功由鹿耳門水道入台江內海,並於禾寮港登陸,隨後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今年 4 月 30 日臺灣部分地區因而舉行鄭成功來臺 355 周年紀念活動,然而對於許多平埔原住民來說,鄭氏軍隊曾屠殺部落剩 6 人,等同劊子手,而非民族英雄。

明永曆二十四年(1670年)爆發大肚王國戰役,鄭氏王朝為了擴張領土,以武力侵略大肚社、沙轆社、斗尾龍岸社等巴布拉族、道卡斯族部落,規模之大,連鄭經都親征。鄭氏部隊先後於沙轆社屠殺了數百名原住民軍人和平民,全社只剩 6 人倖免於難。(《臺灣通史·卷十五·撫墾志》,連橫)

台灣歷史是由歷代殖民統治政權所詮釋,使原住民族歷史在漢人筆下的「台灣 400 年史」中,一直扮演著卑微、無聲且奴子不如的角色,不是一筆帶過,就是被以刻板、汙名的角度描寫、傳播。

近年來,美洲原住民族開始有機會向全世界講出他們眼中的哥倫布,他們控訴哥倫布不是偉大的航海探險家,更不是發現新大陸的英雄,而是對美洲原住民族開啟一連串殘酷侵略行動的殖民者。

回顧台灣史,我們來審視一下至今仍廣被當成神祇崇拜的鄭成功,他的作為和形象如何?讓我們來聽聽台灣中部平埔原住民族眼裡的鄭成功吧!

1024px-Zheng_Chenggong
廈門市鼓浪嶼的鄭成功雕刻。(圖片來源:Wikipedia,CC Licensed)

平埔原住民:鄭成功非民族英雄

鄭成功在史實上對待底層漢人民和原住民族十分殘酷無情,今日卻因殖民者的意識形態而被過度神化……

從平埔原住民的角度來看,鄭成功是劊子手,不是民族英雄。

他趕走荷蘭人,延續荷蘭人的殖民壓迫,甚至更加殘暴。他一路從台南西拉雅族殺到中部的巴布拉族、道卡斯族,太多原、漢人民遭其毒手,然而這樣的史實,歷史課本只是一筆帶過。

鄭成功在史實上對待底層漢人民和原住民族十分殘酷無情,今日卻因殖民者的意識形態而被過度神化,長年來一直被我們的歷史教育譽為民族英雄。今日在台灣各地都還矗立著鄭成功的廟宇、雕像,倍受歌功頌德;卻鮮少人注意到當年被壓迫、屠殺的原住民族心中的怨恨不平。

歷史不應單方面呈現史觀

歷史,不應只是單方面詮釋歷史人物的殖民目的性表象,應該客觀地從不同族群的角度去審視,客觀定義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究竟對我們生長的這塊土地帶來了什麼,也就是他真實地對台灣島嶼造成什麼影響。

歷史尤其應該讓我們學習更真實宏觀的視野,借鏡前人的錯誤而避免重蹈覆轍,不應在歷史長河裡一再重犯前人的謬誤。

台灣 400 年殖民政權一再壓迫平埔原住民族,即使到了今天,我們期許、信賴應會保護我們的政府,竟從未思考為我們平反;已被迫害 400 年的平埔原住民族,至今仍在殖民政權操弄的國家暴力下,嘶聲吶喊要求政府歸還原住民身份

面對漢人史觀的歷史撰述及瀕臨滅族的困境,當「轉型正義」變成台灣社會的流行語時,平埔原住民族群不禁要問:過去 400 年來,不斷遭受殖民迫害的平埔原住民族轉型正義在哪裡?國家暴力為什麼對平埔原住民族這麼無情?

鄭成功的歷史定位,中部原住民青年怎麼看?

(本文經合作夥伴Mata Taiwan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4/30鄭成功登台,中部某部落被屠殺僅剩6人!族人:期待臺灣人用不同角度看400年歷史〉。)

延伸閱讀:
用一句話形容偉大航海家哥倫布,美原住民:他不是發現新大陸,是來消滅我們的惡魔
【國慶你個頭】從鄭成功到中華民國,怎麼台灣人都在慶祝別人的生日?
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出爐啦!你知道鄭成功每天都是被自己帥醒的嗎?

國民黨不讓你知道的故事:一本國民黨政府派職業學生從圖書館偷走的書

$
0
0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這是一本外國軍官在台灣考察三個月後所寫的白色恐怖小說。乍聽之下似乎不令人抱期待,但這本書竟然是國民黨政府時期明令的「禁書」——因為描寫的太「政治不正確」又太寫實,甚至有謠言國民黨政府派遣學生間諜到美國各大圖書館「偷書」呢。

(責任編輯:林芮緹)

 《一桶蚵仔》(來源:Camphor Press網站)

《一桶蚵仔》(來源:Camphor Press網站)

文/王思捷

A Pail of Oysters」《一桶蚵仔》這本書儲存在Kindle Voyage閱謮器的「希望清單」裡已有一段時間。當初會找到它是搜尋Kindle電子書裡有關「台灣」的主題,文字說明寫著:「以台灣為主題的史上最重要英文小說」,描寫1950年代台灣的白色恐怖故事,就把它暫存起來,直到不久以前才下手購買並讀了。

由於從未聽過本書和作者Vern Sneider,加上自忖著對228、白色恐怖的經過和故事都具備一定的閱讀量和了解,「一本外國人寫的白恐小說」恐怕也無法帶來任何更超越性的理解,所以在開始閱讀前其實並不抱太大希望,心想大不了就是浪費5.99美元。

但是我錯得徹底。

Sneider是個精彩的說書人,對台灣人而言並不特殊的故事情節,在Sneider筆下讓人欲罷不能,到最後甚至差點為書中主角掉淚,而且深深體會到台灣人在白色恐怖時期是如何哭不出聲,生活在彷彿無邊無境、無處可逃的戒嚴深淵。

閱畢,本書在台灣幾乎沒有知名度的事實令我感到震驚。

隨著後來尋找本書資料的腳步,我了解到這在國民黨政府時期成為禁書,由於它對國府的負面形容、白色恐怖手法的描寫是如此真實,甚至有國府要求海外職業學生、學生間諜赴美國各圖書館中偷走這本書的傳言,作者Sneider也在反共的冷戰時代氣氛下擔負極大壓力。

後228時期的1950年代台灣速寫

本書時空背景設定於1950年代初的台灣,也就是1947年的228事件與1949年國府帶著150-200萬軍民撤退來台之後的幾年。故事有四個主角:

李流(Li Liu):19歲的平埔族/客家血統青年,來自二十餘人的大家庭,一家人在彰化海邊以養蚵為生。

寶玉(Precious Jade):20歲女子,被生父母賣給台北家庭王家,後又被此人賣為娼妓。

弟弟(Didi):寶玉的弟弟,19歲,同被賣入王家,想進入大學的高中畢業生。

巴頓(Ralph Barton):約40歲上下的美國記者,來台尋找故事題材。

作者筆下的台灣彰化沿海,平埔族居住於海邊養蚵,再往內陸一點才是以務農為生的福建人村莊,平埔族人和福建人在此時還會以物易物,平埔人以蚵向福建人交換米、藥物等生活必需品。故事就從海邊採蚵的李流和二哥(Second Eldest Brother)開始。

《一桶蚵仔》(作者提供)
《一桶蚵仔》(作者提供)

這群台灣平民的生活模式與詳和,在國府來台後遭到打破,駐紮海岸負責衛哨任務的救國軍(Save-the-country Army)與流竄在外的逃兵三不五時公開搶劫平民。有一天,李流在換來白米返家後,家中遭持槍士兵闖入洗劫,士兵不只搶米、要求李家女人作飯,最後還把李家最大的信仰灶神的神像畫都搶走。李父對此極為介意,叮囑最小兒子李流,一定要找回灶神像。

出外尋找灶神像的李流,無意間遇到在政府發言人陪同下出外取材的巴頓,並陰錯陽差的和他們到了台北。

與此同時,再也受不了風塵歲月的寶玉,逃出娼寮返家,和弟弟一同逃出王家。莫名其妙到了台北的李流和害怕被王家找到的寶玉姐弟倆,在躲入廟宇過夜時巧遇。李流和同齡的弟弟一見如故,雖然寶玉極力反對,最後三人在中華路鐵道旁租了一間破屋同居,並打算各找工作以維持生活。弟弟告訴對台北完全陌生的李流,灶神像最後應該會流入由來台中國難民經營的中華路商場,可以花錢買回。

又在巧合之下,弟弟在專門服務外國人,尤其是訪台外籍記者的「中國之友俱樂部」找到了服務生工作,負責的態度和對於西方文化、英語的強烈求知慾,使他頗得巴頓信任。

一個神秘組織三番兩次從巴頓門下偷偷塞入紙條,要求和他見面。接觸之後,巴頓才得知這是一個號稱為國民黨內「民主派」的組織,有別於當權的國民黨「共黨派」(因為統治手法與共產黨無異),他們希望巴頓能夠寫出台灣故事,爭取美國理解,進而打倒共黨派。

巴頓和立場偏向同情國府的老記者希勒(Mike Hiller),合作打造了一個類似記者俱樂部的場所,讓此處成為記者發稿、休息之處。他找來弟弟,並藉此也引進了寶玉和李流為服務生,會讓三人有較好薪水。此外,他也理解到李流對國民黨民主派一名建築公司老闆周先生的女兒情有獨鍾,準備湊合兩人見面。

就在弟弟和周小姐見面前一晚,保警突襲三人居住的破屋,並帶走寶玉和弟弟。李流則因剛好前往中華路查看準備買回的灶神像而逃過一劫,流落街頭。

巴頓等待終日不見弟弟,只好委託周先生透過他們的地下組織打探兩姐弟下落。周先生花鉅資才從政府單位買到情報,原來是寶玉行蹤已被王家得知,並密報舉發兩人為共產黨,不到一天後即將在未經審判下逕行執行槍決。

巴頓瘋狂奔走,但台灣政府不予協助,求助訪台的美國參議員亦碰壁,兩姐弟終被押至淡水附近行刑場槍決。拿回灶神像在外逃亡的李流,完全狀況外,只得返回中國之友俱樂部接觸巴頓。李流完全不懂英文,在巴頓比手畫腳之下才得知兩姐弟遭殺害一事,痛徹心扉。

巴頓最後駕車將李流送回彰化老家,一度想要馬上離開這個骯髒國家的心意也有所改變,矢言留在此寫出台灣人的悲苦故事。李流也在距老家數步之遙時心智動搖,他知道自己返家將害了所有家人,於是將灶神像燒毀,自己則奔入山林,回到那片原本就屬於原住民的天地,故事在此結束。

Sneider 其人其事

讀完本書,就知道作者絕非只是憑空想像;相反的,他對台灣社會,例如宗教、政治、經濟和建築各方面有一定的觀察。什麼樣的人能夠寫出這樣一本書?

Vern Sneider(1916年10月6日─1981年5月1日)出身於美國密西根州的Monroe市,1940年聖母大學畢業後,於1941年從軍加入二戰,派駐太平洋戰區。

他在1944年曾前往設於普林斯頓大學的「軍事政府學校」(Military Government School)研究台灣民情,係為配合當初盟軍有可能入侵台灣的「堤道計畫」(Operation Causeway),但後來盟軍決定進攻菲律賓,計畫作罷。

1945年4月盟軍結束血腥的沖繩攻防戰後進佔沖繩,Sneider在沖繩軍政府底下擔任一個5000人小鎮Tobaru的軍政長官。1946年,他擔任駐韓美軍的軍政總督兼福利官,並於該年退役。

《秋月茶室》(來源:goodreads.com)
《秋月茶室》(來源:goodreads.com)

Sneider後來利用自己在沖繩的經驗,於1951年寫成小說《秋月茶室》(Teahouse of the August Moon)。這本書名列紐約時報暢銷書,並改編為舞台劇,1954年贏得普立茲獎戲劇項目,也在1956年拍成電影,由馬龍白蘭度主演。

《一桶蚵仔》其實比《秋月茶室》更早,它的原始版本是1950年一篇發表於雜誌上的短文。後來Sneider在出版經紀人要求下來到台灣,蒐集更多資料以寫成一部完整小說。於是他在1952年來台待了三個多月,多數時間待在台北,但也曾到中南部參訪。

Sneider的妻子June表示,Sneider在台灣認識並訪問了當時的省主席吳國禎。後來吳不見容於國民黨當權派,前往美國尋求政治庇護,也曾和Sneider一家人保持來往。我想,Sneider書中描寫的「國民黨民主派」,就有吳國禎的影子。

Sneider在台期間也透過翻譯,訪談了包括三輪車伕、西方傳教士在內等民眾,蒐集報章雜誌資訊,並勤作筆記,訪談內容從宗教、建築形式、命名方式、教育制度、習俗、農業和養蚵方法等極為廣泛,事涉敏感的政治內容也少不了,這造成他後來在離台時,必須將筆記偷偷摸摸帶出境。

從本書的內容來看,很難相信他只在台灣停留三個月,而且大多在北部,就能累積出這麼豐富的成果。

《一桶蚵仔》在1953年出版,然而在美國政府選擇與蔣介石政權合作的時代氣氛之下,本書內容實在是很不政治正確,因此招來官方批評為「共黨同路人」,亦不如《秋月茶室》受矚目。

《一桶蚵仔》作者Vern Sneider(作者提供)
《一桶蚵仔》作者Vern Sneider(作者提供)

自此,《一桶蚵仔》幾乎就在公眾的眼光中消失,至Sneider於1981年逝世之前,只在少數社群中流傳,都沒能引起公眾討論和肯定。直到2002年,草根出版公司(現前衛出版社)出了由洪湘嵐翻譯的華文本,2003年再出版由五分珠(吳英資)翻譯的台語本。

今(2016)年2月,位於台灣的英文出版社Camphor Press (link is external)決定重新發行英文電子版與紙本,並特別選擇在2016年2月28日的228事件69週年紀念日上架,獨具意義。

(本文經合作夥伴想想論壇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書評書介】《一桶蚵仔》(上):國民黨政府派職業學生從圖書館偷走的書〉。)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