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位最接近統一天下夢想的男人 – 織田信長
為數眾多的戰國大名之中,第一位最接近統一天下夢想的人是織田信長。他鎮壓族內的反叛勢力,甚至包含親弟弟在內,平定了尾張。一五六○年,駿河的今川義元從東方進攻,織田信長也在桶狹間之戰消滅了他。為了確保東方地區的安全穩定,織田信長與三河的德川家康結為同盟,再把目光放向北方,攻陷美濃的稻葉山城。
想要得到「天下人」(統治天下之人)的地位,就必須從日本的中心—京都發號施令,因此,織田信長擁立足利義昭出任將軍,進駐京都。歷時超過兩百年的室町幕府其實已經非常衰弱,織田信長這麼做,無非是為了維持幕府的形式,其實根本打從心底瞧不起足利義昭,只把他當成裝飾用的傀儡。等到表面的假象揭穿後,織田信長和將軍足利義昭自然勢不兩立。
當時,雖然足利義昭手裡沒有實權,竟然還能號令各方兵馬討伐織田信長,敵人四面八方而來,使織田信長陷入苦戰。但他仍在姉川之戰打敗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的聯軍、和握有一向一揆勢力的石山本願寺展開十年征戰,還一把火燒了同樣靠著宗教勢力坐擁僧兵的京都延曆寺。
織田信長敵視握有傳統權威的寺廟和神社勢力,卻反過來庇護天主教。與織田信長非常親近的耶穌會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曾形容他:「不相信佛教也不迷信,極具榮譽感。」
- 我家就是彈藥庫
一五七三年,織田信長流放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正式進入安土桃山時代。與此同時,原本與織田信長敵對、位於甲斐的武田信玄病逝,繼任的武田勝賴將勢力擴展到三河國,卻在長篠之戰被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聯軍打敗。武田勝賴的騎兵隊雖然驍勇善戰,然而在織田信長的步兵火槍隊面前,卻不堪一擊。因為織田信長率先搶占槍械產地的國友和堺市,早已坐擁大量槍械,加上德川家康的領國三河盛產可當做槍械引信的原料木棉,更能輕易調度兵器材料。
第二年,織田信長在琵琶湖東岸建造安土城,這座天守閣是當時全日本最壯觀的建築物,可惜今天只剩下石牆遺蹟供後人憑弔。
- 敵人就在本能寺!
繼織田信長之後,終於統一天下的人是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出身農村,後來成為織田信長的家臣,憑著過人的機智屢創奇功,漸漸嶄露頭角,被指派負責攻打中國地區的毛利氏。
一五八二年,織田信長在京都的本能寺遭到明智光秀暗殺(他那句 「敵人就在本能寺」堪稱歷史上最出名的臺詞)。明智光秀也是織田信長的家臣,而且深受重用,不料卻背叛了主君。此時豐臣秀吉和其他家臣都在不同的戰場上忙著打仗,根本抽不開身,只能說明智光秀叛變的時機實在太巧妙了。
一接到織田信長過世的消息,豐臣秀吉立刻與毛利氏議和,在本能寺之變發生短短十一天內就連夜趕回京都!這可把明智光秀嚇了一大跳,最後在山崎之戰中被豐臣秀吉打敗。雖然明智光秀的叛變算得上是驚世駭俗之舉,但政權太過短命,一下子就被推翻了,被後世形容為「三日天下」。
- 要取得天下,光是報仇還不夠
雖然豐臣秀吉打敗了織田信長的敵人,但等著他的還有織田家家臣們的內部鬥爭。因為織田信長的嫡子也在本能寺之變被殺,因此家臣中勢力最大的柴田勝家,很有可能成為織田信長的繼承人。繼承人之爭引爆了賤岳之戰,豐臣秀吉消滅柴田勝家後,開始動手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造大坂城(注:也就是現在的大阪城,而「大」直到明治三年才更名為「大阪」)。
緊接著爆發的是小牧、長久手之戰。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與德川家康聯手攻打豐臣秀吉。在這場戰爭中,豐臣秀吉一直無法擺平德川家康,最後雙方同意談和並交換人質,但從此之後,豐臣秀吉就對德川家康心懷芥蒂。好不容易擺平家臣們的豐臣秀吉,終於可以放手進行統一天下的大計了。首先擊敗長宗我部氏,平定四國,同時出任關白,鞏固公家社會的領導地位。
接下來,豐臣秀吉以關白的身分向各地大名頒布《惣無事令》。「惣無事」意味著為了維持和平而禁止戰爭,若有與領地相關的紛爭,則由豐臣秀吉出面仲裁。這道命令一出,薩摩的島津氏馬上起兵抗爭,豐臣秀吉則以不遵守關白命令為由,揮軍反擊,平定九州。第二年,豐臣秀吉在京都的豪宅「聚樂第」招待後陽成天皇和各大名,當著天皇的面前宣誓效忠。在這種場合裡,根本沒有任何大名膽敢違抗豐臣秀吉,只能說他真的非常懂得利用傳統的朝廷權威!
到了這種時候,還不肯服從豐臣秀吉的大名,只剩下關東的北条氏和奧州的伊達政宗。一五九○年,豐臣秀吉在小田原城包圍北条氏,而伊達政宗主動從奧州前來歸順臣服。豐臣秀吉消滅北条氏之後,終於達成統一天下的壯舉。
- 這塊地,到底能收穫多少米糧呢?
以前的農業肥料有各種不同的來源,包括:把割下來的雜草鋪在田裡,任其腐爛的「刈敷」、燃燒草木而成的「草木灰」,或是人類排泄物的「下肥」等。出身於農村的豐臣秀吉深知,這些肥料能大幅提高農作物的生產量,於是很早就開始著手進行稱為「太閤檢地」的土地調查,仔細查驗各地的土地面積和稻米總生產量(稱為「石高」,「石」即測量米穀的工具),規定以「二公一民」的比例繳納年貢,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收成必須充當稅收,用現在的話來說,所得稅竟然高達百分之六十六,這實在太扯啦!此外,豐臣秀吉還頒布《狩刀令》,沒收農民所有的武器,讓農民無力反抗。
另外,太閤檢地有項原則,就是「一地一作人」。在此之前,一塊土地的所有權可說是錯綜複雜,經常發生重複持有的情形。豐臣秀吉藉此大力整頓土地歸屬,明定一塊土地只能有一位耕種者。
不過土地的問題實在有點複雜。名主是一塊土地的所有人,必須向上位的國人等領主繳納年貢;而名主又有可能把土地租給別人,收取地租。土地的權利稱為「職」,藉由買賣土地權利,一塊土地可以讓許多人獲益。清查土地後,一塊土地就只能分配給一位農民,農民則背負著向大名等領主繳納年貢的義務。反觀國人或地侍之類的武士,原則上不准向特定土地收取利益,只能從自己侍奉的大名那裡獲得俸祿。
至於公家和寺廟、神社都擁有領地,該地的農民直接向他們繳納年貢。兵農分離,才能大權在握如此一來,武士們就不得不對主君百依百順,再也不能從自己的土地獲得收入,必須依賴主君發放的俸祿才活得下去,簡直就像從自營業者轉行成領死薪水的上班族一樣。
這種做法,造就了武士「擁有武器卻沒有土地」、農民「擁有土地卻沒有武器」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兵農分離」。這種特徵也是屬於近代封建社會的特徵,所以才說豐臣秀吉是讓日本從中世進入近世的人。這套制度將立有功勳的武將,連同其家臣一起遷移到比較大的領地上,使豐臣秀吉更能輕易掌握大名,可謂好處多多。
舉例來說,豐臣秀吉一手帶大的武將加藤清正,人稱「賤岳七本槍」之一,在河內擁有三千石的領地,隨著不斷累積功勳,又獲得肥後國約二十萬石的領地。成了堂堂大名的加藤清正,在肥後建立了被譽為一代名城的熊本城。
相反的,被豐臣秀吉嫌棄的大名,不但會被削除領地,甚至可能慘遭「改易」,也就是沒收或改封領地,使得眾人無不戰戰兢兢地服侍豐臣秀吉。
- 討厭是一回事,賺錢是一回事
相對於全面禁止天主教的江戶幕府,豐臣秀吉只頒布了《伴天連追放令》,將傳教士驅逐出境。頒布這個法令的原因,是因為擁有長崎港的大村純忠將自己領地的一部分捐獻給教會。豐臣秀吉得知此事後,雖然對天主教深懷戒心,卻沒有禁止一般民眾的信仰。另一方面,豐臣秀吉為了創造更多利益,因此鼓勵南蠻貿易;不過南蠻船上一定有傳教士,所以傳教士們還是前仆後繼地來到日本。
然而,當西班牙商船聖菲利普號漂流到土佐時,豐臣秀吉得知西班牙竟想藉由傳教,把日本納為殖民地,於是在長崎處死了二十六位天主教徒,包括二十名日籍教徒,其中還有三位未成年者。
- 豐臣秀吉的夢越做越大
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緊接著進攻朝鮮。他不僅想要拿下明朝,甚至考慮征服印度。第一步就是讓朝鮮臣服於日本。為了建造出兵的前線基地,豐臣秀吉修築了肥前的名護城,親自坐鎮。一五九二年,第一次征戰朝鮮,史稱文祿之役。日本軍雖然占領朝鮮首都漢城(今天的首爾),卻與李舜臣帶領的朝鮮水師陷入苦戰。覆蓋堅硬裝甲的龜甲船讓日軍頭痛不已,再加上日本的食糧補給路線遭到截斷,朝鮮的宗主國明朝也派出援軍,日本只好與明朝進行和平交涉。然而雙方交涉破裂,又重新開戰。這場慶長之役再度讓日本陷入苦戰,豐臣秀吉被迫於一五九八年撤兵。
日本兩次出兵朝鮮,雖然對朝鮮造成重大傷害,但出兵的大名把朝鮮的陶工帶回日本,也促進日本各地陶瓷產業的發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肥前的有田燒。另外,出征朝鮮也讓豐臣政權內部開始出現摩擦。無論古今中外,把失敗的原因推到其他人頭上可說是常態到不行的常態。也因此,負責從日本運送軍糧的石田三成,以及在朝鮮苦苦等不到軍糧的加藤清正,雙方之間的隔閡變得更深。
- 來不及看兒子長大的豐臣秀吉
豐臣政權不像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那樣,設置許多機關單位,只由淺野長政與石田三成等人擔任「五奉行」,共同分擔實務工作。豐臣秀吉到了晚年,與德川家康、毛利輝元等大名,以「五大老」的身分透過合議制度管理政事。由於豐臣秀吉的繼承人豐臣秀賴年紀尚小,因此他希望大老們能從旁輔佐,直到秀賴成年。而豐臣秀吉去世時,豐臣秀賴年僅六歲。
話說回來,德川家康消滅北条氏後,就被豐臣秀吉遷移至關東。豐臣秀吉從直轄領地內的礦山獲得鉅額收入,於是將把比自己直轄領地還大的土地—江戶賜給德川家康。雖然嘴上說著:「賜給你的土地比我自己的還大喔!」但當時的江戶到處都是溼地,簡直一片荒涼,而且距離豐臣秀賴居住的大坂城非常遙遠,讓豐臣秀吉感到十分安心。
沒想到豐臣秀吉死後不久,德川家康隨即出兵攻打收入不及自己十分之一的石田三成,於一六○○年點燃關原之戰的戰火。
(本文由究竟出版授權刊載,全文摘錄自《2 小時讀通!用得到的日本史》。首圖來源:d’n’c CC Licensed;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