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紙錢小故事》清明節為什麼要燒紙錢?因為要讓祖先好「做人」啊!

$
0
0

8211903795_2012e5fa21_z

文 /jfsu

今天不講科普,應應景,重新小聊一下紙錢,算是舊聞重 po 囉。

紙錢的由來可追朔到魏晉南北朝,當時是用來祭祀鬼神。(蔡倫造紙在東漢,所以紙錢只會出現在魏晉之後,所以別被一些神棍給騙了。更早之前是用圭璧、幣帛、銅錢。)當時的紙錢應該接近真錢,但同樣都是埋在墓中。不過,價值上沒什麼重要性,早在之前,就已經有俑人與陶製品當陪葬,紙錢差不多與泥錢無異。

之所以到後代演變成文化意義,主要是:

  1. 不僅用於喪葬,連平時祭祀也要使用
  2. 不再埋葬,改用焚燒的方式。

這過程或多或少跟佛教的傳入與孝道有關。君不見,逢年過節大家不都會採買東西嗎?想起過世的親人,由於不好隨便打開墳墓給親人送點錢,於是發展出用焚化的方式供在冥間的亡靈使用

承上,所謂的「焚化」,不單單只是燒成灰,而是「化」為冥間的貨幣。不經過這道手續,亡靈是無法使用。然而就是因為這一化,之後的紙衣、紙人、紙房屋、紙手機、止兀 no 憂,通通也可以按照如此的方式。所以,如果你想要在身後以武力稱霸冥界,請告訴親人燒個紙軍隊。

 韓劇正夯,韓星宋仲基更是被印上紙錢送給祖先們(圖片來源:Nownews)

韓劇正夯,韓星宋仲基更是被印上紙錢送給祖先們(圖片來源:Nownews

關於紙錢的形式,並不一定是現在大家看到的那樣。古代大多是做成銅錢的模樣,即「剪紙為錢」。後來發現用剪的效率太差,只好改成「鑿紙」。在唐代,還有專門鑿紙的工人,甚至可以到府服務!紙錢也有用金箔或是銀箔(錫)製成,但那是折成元寶的形狀,通平民百姓是用不起的,多半是達官貴人用來充面子。至於折紙這費工的事,跟現代一樣,也是「家庭代工」!不過,這樣的工作是不能給孕婦做,也不能在晚上。理由是燒了之後,陰間的亡靈會拿不到。從保護孕婦的觀點來看,這相當合情合理,畢竟會做家庭代工的婦女,收入可能不好,晚上工作,不僅浪費油錢,也傷眼

另外,「紙錢在陽間燒一燒,冥間就會出現一模一樣的貨幣」,這樣一個過程其實是可以親眼看見,但有個先決條件,就是你得處於半死不活的彌留狀態。在唐代的《廣異記》與《河東記》這兩本書中就有記載這類的事。當然啦,一般正常的人是不會這樣嘗試的,畢竟,誰會想在這樣的條件下進行體驗!又不是每個人都是康斯坦汀。

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從剪紙變成鑿紙,每個人功力不同,鑿出來的紙形有大有小、有優有劣,總不能看不出個樣子吧!所以才會有陽間這邊燒,冥間就可以拿到錢的說法,意思就是要你認真點,別亂鑿一通。

如果不幸把這些有破損或是成色差的紙錢也燒了,那該怎麼辦呢?有人可能會告訴你,若是給祖先親人,那倒還好,但要是給冥間的官差或是土地爺,那可不成。甚至還說,不能把沾有油墨的紙燃當成引燒的紙(好比你烤肉習慣用報紙點火,在燒紙錢時,你覺得紙質太厚不好燒,習慣一來,也拿起報紙來引火…)這可是對那些官爺的不敬!關於這一點,你放心,中國人很聰明,這些不合格的錢全都會流向「破錢山」,也就是「陰山八景」中的其中一景。這些破錢只要經過冥司的烘爐一洗,馬上完完整整,就算是給玉皇大帝也不成問題。(對應到陽世,所謂的「洗錢」不也是這麼一回事嗎!)

(圖片來源:Flickr slayer CC Licensed)

(圖片來源:Flickr slayer CC Licensed)

從各種資料來看,冥間並沒有銀行、郵局、合作金庫、農會這類的單位,不過,也不全是沒有法規。要交給親友的錢,通常會在靈前焚燒,如果是在野外或是水邊,那就得叫著收錢人的名字,對方自然會派人來收。(想想這是不是跟官場收賄的情況很像,要嘛就當面收,不然就交給白手套。)有些人會把紙錢圍成一圈,另外在外頭額外再燒一小撮紙錢,說是給郵差的郵費。

最後,綜觀而論,紙錢的功用主要不是給親人買東西使用,而是用來送禮(x)、打點費(o),正如同幾年前某理事長說這種事情就是仲介費和鐘點費。

你可以大言不慚地說陽間的馬政府清廉不吃葷,但冥間可從不吃素!從亡魂一上路就要功德錢,所謂「人死三日,須焚上路錢」,那都是給鬼差。之後過通關,關關要錢,沿路有地痞路霸,亡魂不帶錢是要怎麼過?更別說之後升堂、審問、判決…等等,錢!錢!錢!錢!錢!何處不花錢!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會有個問題,這些官差收了那麼多錢是要怎麼花?對於相信鬼神一說的人,這些事情被說穿了,難免不悅,就算知道,也會當做沒看到、沒聽到。其實,古人儘管迷信,但會相信這些紙錢能送到親人的手裡的不會很多,不然就不會編出一堆故事。

說來說去,燒紙錢的真正意義是在於慎終追遠,畢竟,弔慰之情需要禮儀來實現,之所以能流傳下來,就是為了能有這類感情效果的展現。只是,這樣的習俗也可以把它廢了,一來燒得大家眼淚直流,哪有心情憑弔,二來會造成污染或是火災。

 燒紙錢是一種慎終追遠的儀式(圖片來源:Flickr Lordcolus CC Licensed)

燒紙錢是一種慎終追遠的儀式(圖片來源:Flickr Lordcolus CC Licensed)

最後,試想某場景:

a. 孝子 / 女一手拿著紙錢,撲上墳塚哭喊著:「爹、娘!孩兒給您送錢來啦!」

b. 藤雄一手提著現金,撲上辦公桌嬌喘:「世文!藤雄給您送錢來啦!」

這樣如此感人的古裝戲 vs 官場現形記,大家會選一部呢?5 樓當然是選前者嘛。

以上。

  • 參考資料:
  1. 百鬼夜宴 – 這些人那些鬼 柿子文化
  2. 觀落陰 at 臺北看守所

最後宣傳一下免費的線上科普漫畫:

物理萌史 

粉絲團 

(本文由jfsu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Blowing Puffer Fish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文化冷知識》生是廖家人,死是張家鬼 ─ 為什麼有人生前死後姓氏不一樣?

「閃靈」演唱會為何要撒冥紙?因為每首歌唱的都是台灣人抵抗霸權的血淚史


文化大革命結束 40 周年,這座「文革墓園」記錄下了中國政府的沉默與難堪

$
0
0

翻開歷史課本,我們都知道 1989 年 6 月 4 日發生在天安門廣場上的血腥鎮壓,但鮮少人知道,40 年前的 4 月 5 日,天安門廣場上也發生另一場極具歷史意義的抗議活動。1976 是什麼年代?那是中國延續 10 年的歷史悲劇結束的一年,是四人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的一年。而 1976 年 4 月 5 日發生在天安門的抗議,正是文化大革命畫上休止符的一個先聲。

40 年過去,文化大革命對台灣人來說很遙遠,對於中國來說,毛澤東的統治更是一段矛盾灰暗的過往。看到文化大革命,不禁讓人想起台灣的二二八事件。雖然背景相差甚遠,但都是政府因殘酷的治理手段造成的悲劇。只是相較於二二八,文化大革命顯得更扭曲。當我們還能在台灣高喊轉型正義,要求政府還原歷史真相時,文化大革命的受害者,大多卻自願選擇永久禁聲。而中國政府,則要人們淡忘這段傷痛。

102484785

翻攝多維新聞

根據近期一項統計,文革期間中國約有 150 萬人死亡,而隱藏在重慶的這座墓園,則是唯一一座保留至今的文革死難者大型墓園。一座座的墓碑上長滿雜草,文革已經結束 40 年,但對於這段清算歷史,官方的回應仍有如墳墓中永眠的死者,除了沉默還是沉默。

這座墓園中大部分死者,都是在進行武鬥時喪生。根據該市非官方歷史資料統計,1968 年衝突最激烈的時候,整個重慶有 1700 人死亡。死者很多為工廠裡的工人,有些是紅衛兵害的,另一些則是被誤殺的旁觀者。甚至有些受害者年僅 14 歲,還有資料說,一名死者只有 6 歲。

文革引發的階級鬥爭,在後期演變成嚴重的武裝衝突。1967 年在重慶,改革派分裂成「8·15」派和「反到底」派,兩方人馬不只動用步槍、機槍、迫擊砲、坦克,甚至還有三艘裝甲船炮轟江岸。埋葬在這座墓園中的大多是握有政權的「815」派,而「反倒底」派,則屍骨無存。曾親眼見識這場武鬥的人回憶,當時就和真正打仗一樣。

2014030921555051551399

翻攝多維新聞

如今,這座荒煙漫草的墓園,平常是鎖起來的,只有在清明節會開一扇門,讓死者進去守夜燒香。但今年官員們還採取了特別的防範措施,不僅在圍牆上加設鐵絲網,也安裝了監視鏡頭,並用中英文宣示:文物保護區域,禁止拍照攝影。這些舉措說明了一件事,中國政府始終想讓文革的扭曲悲劇,停留在歷史的陰影之中。

作家徐軍談起文革時,表示對文革保持沉默的人多是自願,而非被迫。因為那段歷史會讓受害者感到非常痛苦,讓施害者感覺羞愧。這種感情的複雜之處在於,很多人輪流扮演這兩種角色,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這讓上一輩不願和孩子講述這段經歷,許多時候,他們自己也模糊了,或換上歷史失憶症,不知道該站在什麼位置,描述曾發生在眼前的悲劇。

我們不知道,除了這座墓園外,中國還有多少地方埋著文革下犧牲的無名屍骨。在毛澤東去世後,重慶各地大約有 20 個墓園被夷平,據人類學者張躍宏 (Everett Yuehong Zhang)的說法,這座墓園能保留下來,部分原因是偏僻,加上 80 年代一位重慶市委書記比較寬容的原因。

中國並非不承認這段歷史,2009 年,重慶這座墓園就被劃為文物保護單位,但習近平對歷史的態度是不要抓住毛澤東和共產黨的錯誤不放,而他的作法,就是沒有作為。儘管習近平本人的家庭也在文革期間有慘痛經驗,但他寧願把焦點放在過去的輝煌。

2014030921560915059984

翻攝多維新聞

「頭可斷,血可流,毛澤東思想不可丟,」重慶墓園的一塊柱子上刻著這樣的碑文,如今看來格外諷刺。我們能檢討中國缺乏──甚至永遠不可能有──轉型正義,面對那道歷史傷疤嗎?不,我們不能。沒有一段傷痛和扭曲能拿來互相比較,1959 年,中國超英趕美的大躍進造成 3 千多萬人死於大飢荒,隨後一群手持毛語錄的紅衛兵,則徹底摧毀中國文化。

數不清的文物在這波「批鬥」中遭蹂躪,數不清的孩子能為保護自己,殘忍陷害父親,人倫道德在 50 年前的中國,蕩然無存。文化大革命離台灣人很遙遠,但對中國人來說,不只是歲月抹去記憶,還有一種灰暗的情感,讓他們不願意去觸碰那段經歷。或許,不是每一段悲劇歷史都能承受「轉型正義」,那些該被遺忘的人類黑暗面,就讓他們隨著這座被人遺忘的墓園,繼續沉睡在幽谷之中吧。

(本文圖片來源:翻攝多維新聞

「國民黨抓不住我的人,只能抓到我的屍體」──十二張圖帶你認識不一樣的鄭南榕

$
0
0

圖文/台灣人的故事

BO 導讀

鄭南榕無疑是開創台灣民主的重要人物,他是第一位公開主張台灣獨立的人,一生的目標是追求完全的言論自由,最後甚至因為這個目的自焚,葬身在火海之中。他說:國民黨抓不住我的人,只能抓住我的屍體。關於他的故事,就用這十二張圖讓你了解。

12592505_246451222371020_8604646525411193842_n

12974401_246451225704353_634094122039080770_n

12924602_246451229037686_3395956933575112430_n

12931066_246451252371017_97492121333758940_n

12938148_246451255704350_8029311912541563176_n

12919856_246607712355371_8812226487381877694_n

12495095_246451295704346_5379171500389137798_n

12923357_246451302371012_7368908107100627005_n

12936774_246451309037678_5968161869981300098_n

1916232_246451342371008_4835254299325506627_n

12670803_246451345704341_7537595559839638459_n

12920391_246628525686623_2042282690958165355_n

(本文、標題由台灣人的故事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自由的火,由我來點」閃靈樂團這一曲,正是紀念民主烈士鄭南榕

歷史課本不告訴你的事:今天是鄭南榕殉道周年,也是言論自由日

【夭夭專欄】「我是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這四本書就是衝著這精神來的

高雄如何成為軍事重鎮?三軍官校帶你重回國民黨初來台灣的蒼白歷史

$
0
0

b04a00_p_06_01

BO 導讀
PTT 上有網友提問,為何海軍、空軍和陸軍官校都是設立在高雄?空軍在岡山、陸軍在鳳山、海軍在左營。國軍的訓練中心也有一部份都在高雄。這背後有什麼歷史背景,使得高雄成為另類的軍事重鎮呢?

文 /cgi0911

其實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國民黨來台灣,一開始軍事設施大多是撿現成的、日本人蓋好的。而三軍官校需要很多的現成設施,又需要比較大的土地;這類型的軍事設施剛好都在高雄,所以三軍官校就都放在高雄了。

感興趣的不妨看看底下,由德州大學典藏的美軍軍用地圖:

鳳山 

左營(桃子園) 

岡山 

txu-oclc-6594432

鳳山美軍基地地圖(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Texas Libraries

  • 鳳山的部份

靠西邊那塊正方型的,被標示為「可能的軍事補給站」的是後來的衛武營;靠東邊縱貫公路(Jukando )附近的營區是今天的陸官,後面的U字型湖泊就是今天陸官裡面的黃埔湖。黃埔湖西南邊長型的軍事營區則是今天的步校與預校。根據考證,當時陸官、步校到預校之間這一大塊地方,主要是作為後勤補給基地使用。東北角那個大圓型區塊是日治時期的海軍電信所,後來成了海軍的「鳳山招待所」。雖然叫招待所,但是跟招待完全無關,而是海軍關押政治犯的秘密監獄(因為派系鬥爭的關係,海軍在國民黨政府的眼中一直被認為內部思想有問題)。又後來輾轉改組成所謂的明德訓練班。

順帶一提,最下面那個跑道,就是後來的小港機場。二戰以前日軍沒有空軍,而是海軍與陸軍兩個飛行隊。小港機場屬於陸軍的設施,但當時還只是緊急擴建的輔助機場;日本陸軍在南部最大的飛行基地是今天的屏東機場。

txu-oclc-6594558

左營美軍基地地圖(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Texas Libraries

  • 左營的部份

桃子園(Toshien )海軍軍區的佈局幾乎跟現在沒什麼兩樣。中間那個有個大圓環的地方就是今天的中正哨;北邊那個呈十一點鐘方向傾斜的營區是今天的海軍新訓中心;據說在日治時期那邊就已經是海軍新訓中心。右邊那個標示「可能是醫院」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國軍左營總醫院(以前叫海總)。醫院北邊那個營區就是今天的海軍官校,甚至很多建物似乎都留到了現在。右手邊很明顯可以看到半屏山,而半屏山北側的 Oil Refinery 就是今天的中油楠梓廠。

如果對照到今天的 Google 衛星地圖,不難發現現在國軍左營軍區裡面的很多建築物和營區內道路的格局,其實都是沿用當時日本人的設計來的。甚至神秘的海軍九洞高爾夫球場,也都是日本人留下來的綠地,後來迎合美國人的喜好改建成高爾夫球場的。

txu-oclc-6565881

岡山美軍基地地圖(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Texas Libraries)

  • 岡山的部份

日治時期的岡山飛行場是海軍的飛航基地,也是日本海軍在南台灣的兩大飛行基地之一(另一個是今天的台南機場)。圖中間偏下那一大塊四方型的區域,是今天的空軍技校,當時是飛機製造廠,也是日本戰前零式艦戰的重要生產基地。空軍技校左邊那塊五邊形的區塊就是今天的空軍官校,當時是海軍航空隊的電信設施。再旁邊就是今天的岡山軍用機場,不難發現當時是雙跑道設計,但是現在只剩下了南北向跑道。仔細看的話不難發現,跑道東北邊的油庫、碉堡機庫和通往機庫的滑行道現在都還被國軍使用中,東北邊的那個營區也被改成了現在空軍技校的巨輪校區。另外,今天國軍岡山醫院的位置也和當初空照的 Probable hospital 的位置一樣。眷村的位置也一致

總而言之,之所以三軍官校都放在了高雄一帶,當然因素不是只有一個;除了空軍考量到天氣因素陸軍則是因為孫立人的訓練司令部剛好被擺在了鳳山,而海軍則是因為左營是台灣本島唯一夠水準又有腹地的海軍設施。但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當時日本人在高雄剛好留下了這些堪用的軍事設施。國民黨政府只是剛剛好接收日產而已,甚至一直用到現在七十年了,基礎設計都沒什麼改變。

(本文由cgi0911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中時電子報


延伸閱讀:

高雄是怎麼崛起的?看日本人如何填海造陸,讓一條鐵路成為港都百年風華的起點

國民黨不想宣傳、但網友會宣傳的三個歷史事件

【你好臺灣】 第一份充滿「臺灣魂」的報紙──它的誕生,讓我們看見真正的「知識份子」

$
0
0
12961740_1230175503674435_5435248868884126070_n

此為大正年間,臺灣民報歡迎臺灣文化協會演講團所拍攝。2F 布條上第一行是〈臺灣民報〉的 Slogan「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

文/你好臺灣

回顧長達 50 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其實並非絕對的高壓管理。例如在大正年間(西元 1912 年到 1926 年)日治政府對臺灣的經營,就很大的程度尊重民族自決,不僅改由文官出任臺灣總督,也持平看待當時由臺灣仕紳所發起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等各項政治、社會運動,開始從城市擴展到鄉村,在島嶼各地萌芽。

乘著大正民主時代的浪潮,《臺灣民報》在眾多愛臺仕紳相繼募資,以白話文撰稿,在西元 1923 年 4 月 15 日於東京創刊。這些知識份子不分左右派,一齊投入文化啟蒙運動,希望藉由文化提升臺灣人的心靈,強調『啟發我島的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氣,以謀臺灣的幸福』。

當時臺灣報業發刊量最大的,為臺北《臺灣日日新報》、臺中《臺灣新聞》,以及臺南《臺南新報》。這三大報為日本政府御用媒體,曾被諷刺的統稱為「御用三紙」,由於大多數的臺灣百姓不識字,此時期的報紙消費者以官署、日人與部分臺人仕紳為主,文書宣傳仍集中在少數人的社交圈中。

為了將知識更廣泛、無隔閡地傳播,而非緊握在少數人手中臺灣文化協會便與各地仕紳合作,以《臺灣民報》做為協會宣傳工具,在臺灣各地設立十餘所「讀報社」,同時舉辦巡迴演講,傳播民族主義與對總督府施政的批判,以及各種有關歷史、法律、衛生等講習會,讓更多不識字的臺灣人接觸時事與民主理念,引起極大的迴響

一如被譽為「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吳念真先生曾說:『我定義的知識份子,是在一群人裡面,你的知識比大家多一點點,可是你會把多的那一部分奉獻給大家,那才叫知識份子。』

這句話,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 —— 醫界出生的蔣渭水先生的理念不謀而合。從其 1921 年發表的《臨床講義──對名叫臺灣的患者的診斷》:這位為名叫「臺灣島」的患者,因「智識營養不良」導致成為「世界文化的遲緩兒」,需要長期接受治療。所開立處方籤分別為:服用最大量的「正規學校教育」、「補習教育」、「幼稚園」、「圖書館」、「讀報社」。

台灣民報就如蔣渭水所說『是台灣唯一的言論機關』,備受肯定的不僅是它啟迪民智、成為臺灣人思想的先導。更可貴的是大量無法載入史冊的知識青年 —— 他們彰顯「知識份子」真正的定義:

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利用知識來掠奪知識相對不足的人,創造知識差距增加自我優越感‧‧。

求知不僅是追求以往人類累積的智識結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許我們亦能效法他們的胸襟,這是做為新一代臺灣人,無論史綱為何,也要視之為使命。

(本文、標題由你好臺灣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網路資料)


延伸閱讀:

【你好臺灣】一針一線養大臺灣囝仔… 最早 SOHO 族──台灣婦女家庭代工的故事

【你好臺灣】與自然相依存的風霜山城,九份「水金九」遺址記錄下沉睡的黃金夢

【你好臺灣】歷史課本不曾說的事:1946 年臺灣首批留中公費生失去名字的 40 年

歷史解密》古羅馬帝國是怎麼毀滅的? ─ 一切的源頭居然是開放公民權害的

$
0
0

BO 導讀:日本動漫題材無所不包,其中當然也包含了經濟金融。日前在 PTT 的西洽 (C_Chat) 版中,一群鄉民藉著輕小說在討論中古時代的金融體系還有劣幣如何驅逐良幣,結果釣出了一位大神!原來劣幣驅逐良幣不只發生在漢朝的五銖錢上頭,更是古羅馬滅亡的原因之一。但追本溯源之後更會發覺,導致羅馬帝國進行貨幣改革而滅亡的源頭,居然是因為公民權普及付不出退休金

文 / IMPMatthew

有個蠻有名劣幣驅逐良幣的例子發生在古代羅馬
先給個表格

奧古斯都 尼祿 卡拉卡拉 三世紀中期 戴克里先 君士坦丁
金幣 7.8g 7.3g 6.5g 6g 5.4g 4g
銀幣 3.9g(純) 3.4g(92%) 5.5g(50%) 3g(5%) 3.4g(純) 3.4g(純)

在這裡要先說明一下羅馬的貨幣。雖然上面只列出來金和銀,實際上他們也有銅幣。羅馬的經濟是銀本位,市面上交易的大多是銀幣和銅幣,金幣大多是拿來保存,比較少在市面上交易。

奧古斯都定出來的匯率是 1 金幣等於 25 銀幣,尼祿時期由於礦物資源不足而進行微幅調整,一樣抓住這個匯率。此後兩百年間匯率一直維持穩定。

卡拉卡拉可以說是羅馬衰亡的關鍵人物,原因太多了,包括軍隊改革、稅率改革等,不過這邊就注意貨幣就好了。因為稅率的改革,使得政府錢不夠,政府只好出此下策。從這時候開始,金幣跟銀幣的匯率就崩盤了。

到了三世紀中期,羅馬的財政已經十分困難了,連年戰爭導致軍費升高,戰爭的破壞導致農村生產力降低,再加上之前稅制改革導致的稅制崩盤,讓羅馬已經無力維持高品質的銀幣了。這段時間的銀幣已經變成鍍銀的銅幣,銅幣已經幾乎消失在市場上了。

進入四世紀後,可以算上中興之主的戴克里先開始對羅馬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他的改革基本上是毀譽參半,詳細的情形這裡就不說了,只談談經濟的部分。他決定把價值已經崩盤的舊銀幣和銅幣廢除,生產新的銀幣跟銅幣。但是新的銀幣一出來,就立刻從市場消失了。這就是所謂的劣幣驅逐良幣

為什麼會消失呢?主要原因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前面板友提到的被拿去融掉了。第二個則是因為大家認為新銀幣比較值錢,拿到新銀幣的人不想要脫手,而舊銀幣的持有者則非常想要盡快換成新銀幣,導致舊銀幣的價值如同自由落體一樣狂跌持有新銀幣的人就更不想要脫手了。那個年代是沒有中央銀行這種東西的,舊銀幣的持有者沒辦法直接拿去銀行換新的,銀幣進入市場是靠政府把新銀幣當成薪水發出去。因為這些因素,結果新銀幣發出去了卻立刻消失,導致戴克里先的貨幣改革失敗

  • 劃世代的貨幣改革,卻是壓垮羅馬帝國的稻草

最後是君士坦丁的改革。從表格看來,他的幣值沒有做調整。但是,他的改革卻是劃時代的改變。在歷史上有個說法,就是君士坦丁是古典時代跟中世紀的分界。在宗教上,他讓多神教走入歷史,基督教登場,而在經濟上,他徹底改革了貨幣制度。

他把羅馬傳統的銀本位改成中世紀的金本位。原本羅馬是把金幣當成收藏,政府定住銀幣的價值。君士坦丁改革以後,政府改成定住金幣的價值,讓金幣從收藏變成市面流通的貨幣,這才徹底解決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但是這個改革也有負面之處。銀幣和銅幣自此被政府放生,在羅馬末期的價值繼續探底。

實際上,這時候銅幣幾乎已經不見了。金本位的改革也導致羅馬社會財富的重新分配。那些領金幣當薪水的人變成社會上層,包括軍人、公務員、教會、或是一些經營軍需企業的人。而一般的老百姓就慘了他們辛苦的工作手上銀幣的價值卻還是不停跳水。更慘的是,每次徵稅的時候,他們得把手上價值跌個不停的銀幣換成金幣。

這導致羅馬的生產完全崩盤,小農完全消失,跑去投靠有靠山的大農莊。手工業者則紛紛轉去軍需產業,日常用品的生產也消失了。再沒辦法的人就會跑去教會當教會的佃農。這就是君士坦丁改革後的羅馬帝國:帝國人民如同銀幣一樣衰老疲憊剩下皇帝和金幣閃閃發光

(圖片來源:kBandara,CC Licensed。)


鄉民 A 提問:為什麼換金幣會導致這麼大的洗牌?

主要是因為換成金幣後放生銀幣了,導致銀幣的價值不停下跌,但是繳稅又規定繳金幣,所以那些平常收入是拿銀幣的商人、農人就慘了,手上的錢一直變少。然後這跟那時候的稅制也有關係。古代交稅通常都是官方規定你該交多少,因為古代沒有報稅這回事,所以羅馬帝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國勢調查,調查你有多少的資產、多少的年收入,藉此評估你接下來每年該交多少稅。

在帝國前期,公民是不用交直接稅的,只需要交商業稅、遺產稅這些間接稅。屬省人民所得稅是 10%。由於這個稅率不高,一般來說大家不太會逃稅。羅馬對於屬省稅的處理很彈性:假如因為災難造成某地生產力下降,羅馬會免除那個地方的稅金三到五年,讓他們慢慢重建恢復生產力。

從卡拉卡拉的改革後,稅制整個大崩盤(原因就不詳述了),加上戰爭變多,變成各種臨時稅橫行。到了戴克里先時代,他決定重新整頓稅制:所有人都得依據資產多寡繳納直接稅,每五年重新評估一次資產。而前述的彈性早已消失,因為戰爭頻繁,要減免的話,那麼有些地方永遠不用收了。然後所謂的五年評估一次資產,後來又變成十年、甚至是更長的時間。也就是這段期間就算你家被燒光,你的田地被蠻族搶走了,還是得乖乖交稅。

稅制的改變加上貨幣的改變,才讓金本位造成這麼大的衝擊。

鄉民 B 提問:感覺民間政務官不是不知民間疾苦就是都很草包啊?

倒也不見得是古代政務官草包啦,只是那時候的情況回不去了 XD

原本羅馬的徵稅策略是盡量壓低金額,然後鼓勵有錢人回饋社會。所以羅馬的一堆公共建設(會堂、廣場、道路)根本不是羅馬出錢而是有錢人捐獻的。但是到了帝國末期,因為公民權普及(對,你沒看錯,真的是普及),導致他們再也收不到 10% 的行省稅。打仗又要錢,只好直接課徵臨時稅了。所以戴克里先跟君士坦丁面對的是這個崩盤的結果,他們也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為放出來的權力是不能收回的,總不能回去把一百年前開放的公民權沒收吧。

講到公民權問題,真的讓人很佩服卡拉卡拉,帝國後期的問題一半是這個公民權政策造成的

羅馬公民權能夠免稅,是個很有魅力的權利,而且羅馬的公民權也不是封閉的:只要屬省人民自願從軍退伍後就能得到公民權,而全盛時期羅馬軍隊常打勝仗,活著退伍的機會很高,所以羅馬有著源源不絕的兵員。這群屬省人民組成的補助兵也是很強大的戰力。而公民組成的軍團士兵,則是在退休後有退休金可拿。羅馬士兵退休年紀是三十七歲,退休金不能讓他們爽爽過一輩子,不過夠讓他們到一個城市去開拓自己的事業,在是史無前例的制度

開放公民權後,所有補助兵都變成軍團士兵了,那麼問題來了:輔助兵變成了軍團兵,薪水提高,也有了退休金。那麼,這些錢要去哪裡找? 而且別忘了開放公民權已經讓羅馬稅收大減了喔 XD

所以卡拉卡拉的改革真的是導致後面軍隊崩盤、稅制崩盤、財政崩盤的原因…… 羅馬公民權失去魅力、臨時稅橫行、軍隊戰力下降,這些都是他造成的。這個在現代聽來無比合理開明,聽起來會被人權份子歌頌的政策,在古代竟然毀了一個帝國,真是不可思議 XD

(本文由IMPMatthew授權刊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首圖來源:**Maurice**,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歷史解密》為什麼中華民國的錢要叫「新台幣」?這是一段中國拖垮台灣經濟的故事…

【經濟冷知識】為什麼武俠片常看到大俠拿碎銀子結帳?這得要從明朝的官方紙鈔信用破產開始說起‧‧‧

歷史小百科來一發──原來早在宋朝,就有安樂死的例子了

葉永鋕逝世十六年》只要我們仍將「性別」當作玩笑的一天,就有更多「玫瑰少年」默默死去

$
0
0

376760-XXL

十六年前的今天,2000 年 4 月 20 日,是葉永鋕被發現倒臥在廁所血泊中過世的那一天。葉永鋕是誰?相信這個名字對一般人來說很陌生,但對關注過性別、人權議題的人來說,卻是心中永遠的痛。

當年葉永鋕就讀屏東縣高樹國中,他是個個性溫柔、細膩的男孩子。也因為這樣的「溫柔」,使得他成為被捉弄、霸凌的對象。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國中男生們不時較勁彼此的「陽剛」氣質,比誰比較 man,誰的老二比較大。對於「娘娘腔」、「陰柔」或是他們稱之為「不男不女」的男性,總是有更多的欺侮。每個人都爭著要脫下他們的褲子看到到底有沒有老二,或是趁著上廁所的時候從背後襲擊。葉永鋕就是在這樣競逐陽剛的環境裡,成為霸凌下的亡魂。

2000 年 4 月 20 日,葉永鋕在音樂課的下課前 5 分鐘去上了廁所,然後就再也沒有回來。被發現的時候,已經倒臥在血泊中,送醫後不治身亡。然而校方卻在警察、檢察官到場之前,就把現場清理乾淨。找不到任何證據,不知道到底是誰造成葉永鋕的死亡。學校幾名教職人員在一審時全部被判了無罪,經過上訴六年,僅有 3 人被判了「業務過失致死罪」,此案就草草了事。而葉永鋕的死亡,也促成了《兩性平等教育法》修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之中其中一條是:「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將性別多元納入教育中。

  • 然而在葉永鋕過世十六年後的今天,台灣的性別意識真的有進步了嗎?

我們必須很遺憾地說,沒有

校園霸凌的事件仍然頻傳,「娘娘腔」、「死娘砲」等污名仍在這些個性陰柔的男孩上成為鬼魅。種種的原因之一,除了父權結構的壓迫,也指向了整個社會集體的「厭女情結」。所謂的「厭女情結」並不單純只是厭「女」而已,還有對於陰性、陰柔的歧視、不屑。「娘娘腔」就是不正常的、「不男不女」的人就是變態。

lin

我們從前幾天羅瑩雪的事件來談吧。網路紅人林雅強在自己的臉書上發表一則公開貼文,內容是在說像羅瑩雪這樣的女生,一定沒有人要去彈她肩帶。是的,如果說被脫褲子、被「阿魯巴」是男性青春期的霸凌記憶,那被「彈肩帶」或許就是青春期女性的慘痛回憶。

林雅強這樣的言論引起了網路上連日的論戰,在這裡就不再贅述。這些「很 man」、很陽剛的男性似乎認為,他們仍夠支配女性或是這些「娘娘腔」男性的身體。「長那樣誰有興趣啊?」、「那麼醜貼錢給我我都不屑弄。」這樣荒謬、歧視的言論,至今仍普遍地存在社會當中。我們從一個允許男性騷擾女性,且不需要被指責的社會中成長,即使今天有人跳出來說這樣是不對的,還會被反嗆:「想太多了吧」、「開個玩笑而已」、「女權高潮喔」、「無聊」。

這個「開個玩笑而已」,這麼多年來造成了數不清的悲劇,這個「想太多了吧」讓多少受害者和恐懼共生直到死去?

說實話我認為這些男性某種程度上來說也非常可憐,因為父權結構的教育使得他們必須「成為」那樣愚蠢的人。「如果不讓自己變 man、變壯,就會被欺負吧!所以在別人欺負我之前,我要讓他們知道誰是老大。」這樣的獨白可能如同鬼魅一般存在於每個男性的潛意識裡,因而正當化了他們所有的行為。因為「我有陽具」,所以可以支配你們。女人就是「被幹的」,娘娘腔就是「被幹的」,同性戀就是「被幹的」。這些男性的陽具崇拜已經到了一個無可救藥的地步

但穩固這樣結構的絕對不只男性而已。在傳統教育的影響之下,許多女性會認為男性應該要 man、要當過兵才算男人、男生不准哭、能扛起一家經濟重擔的才是真男人。種種諸如此類的既定印象,更加深化了這樣男女二元對立的結構。女性更加被陰性化,要守「婦德」才是好女人。因此解構父權不只是要解放女性,更是讓男性從這些壓迫之中獲得自由。

「孩子們,你們要勇敢!天地創造你們這樣的一個人,一定有一個使命,讓你們去爭取人權。我救不了我的小孩,我要救跟他一樣的小孩。」

在 2010 年的同志大遊行上,葉永鋕的媽媽上台講了這段話。如今我們的社會當中,仍有非常多「葉永鋕」存在我們身邊。他們被霸凌、飽受歧視。但這個社會卻只教他們要勇敢,要堅強。一個活在絕望裡面的人,在整個結構都對他壓迫時,要如何逼著他看到希望

性別議題從來就不是一個附屬議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和性別有關係。同樣的,性別議題不只是被污名化的「女權主義」,而那些會說「女權高潮」的人說穿了就是長期受惠於父權結構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懂被壓迫的感覺。或者他們懂,但樂於成為這樣共犯結構的一員。

伴侶盟執行長許秀雯曾經說過一段話:「平等是一種,我站起來了,沒有人需要因此倒下的價值。」

當我們還在嘲笑馬英九和金溥聰之間的關係,當我們還只會用台灣像個受暴婦女被中國強暴的形象描寫兩岸關係,當我們還在嘲笑身邊每一個「娘娘腔」,當我們還會說出「長那麼醜貼錢給我我都不要」這種話,我們的社會就無法進步。

同樣的,也只會讓更多葉永鋕死在社會的角落裡。

(首圖來源:三立新聞網


延伸閱讀:

「我們不是針對女性,是針對羅瑩雪」 重點不是羅瑩雪「剛好是女人」,而是你為什麼一定要用性別嘲笑她?

這是輿論一片叫好,我卻對《丹麥女孩》深感失望的理由:吹捧偉大愛情,卻落入二元性別和新好女人的情慾箝制

蓄長髮就大逆不道?急著排除陰柔特質的警政系統,已洩露出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

又拆了一處歷史的痕跡──彰化農業倉庫在殘垣中的悲歌

$
0
0

chiu

位於彰化市辭修路將屆百年歷史的「彰化市農會倉庫」,17 日被路過的市民發現正進行拆除作業,於是透過網路號召關心文化資產的市民前往聚集,部份人士更以「肉身」擋下怪手巨臂。此一事件,透過媒體報導引起輿論嘩然,同日傍晚由縣府文化局、地方人士與彰化市農會等各界協調後達成共識,在未進行文資審查前,暫停拆除工程,所有廢棄物亦禁止外運

然而,原屬構造獨特且材質精緻的倉庫建築,已遭毀壞近半,令人噓唏不已。

我們可由 1935 年日治時期金子常光手繪的《彰化市大觀》橫幅圖中,縱貫鐵路外矗立二幢顯著的建築物,一為「扇形車庫」,另一為「振業農業倉庫」(即現今彰化市農會倉庫),兩者代表了交通樞紐與平原農產集散的重要地景,但其命運卻截然不同。

前者在九○年的鐵道文資保存運動中被指定為「縣定古蹟」,目前仍由台鐵機務單位使用運作,是一活歷史保存的典範代表。而後者在農業設施現代化過程中,逐漸被取代而喪失米糧倉儲功能,成為乏人問津的「閒置空間」。由目前可得的文獻記載、調查報告與產業口述資料裡,不難發現此一「農業倉庫」有著厚實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與磚牆、顯眼的圓弧形屋頂、優雅窗櫺比例與栱形門廊,具體象徵了日治時期羽翼漸豐的農業經濟基礎,巍峨聳立在廣陌平原裡,有著高辨識性的地標作用。

 日治時期《彰化市大觀》(1935) 可見農業倉庫的身影(圖片來源:原文)

日治時期《彰化市大觀》(1935) 可見農業倉庫的身影(圖片來源:原文

另外,在彼時產業發展需求下,透過務實的建築知識與技術,倉儲運作靠的是溫溼度自我調控物理環境的善巧設計,這也是人類共同智慧的結晶。再者,源於日治且形式相仿的新式農業倉庫約十多座,歷經二戰期美軍轟炸、八七水災、九二一大地震等天然災害或人為拆除,彰化農業倉庫是碩果僅存者,深具歷史稀有性

唯有召喚正視農業倉庫的歷史文化價值,才能鞏固其作為文化資產的保存意義,也才能在快速現代化過程中,慢慢找回或重建城市集體記憶的憑藉物。

此外,當今文化創意政策喊得震天價響之際,舉目可見各式文創園區或觀光工廠,但別忘了唯有反身求諸歷史文化,才能開展出「與眾不同」的故事性,保有產品的獨特性而不被取代。

我們認為,不必花費巨資營造與在地脈絡不同的「迪士尼(即興式)樂園」,透過保存與活化彰化農業倉庫正是切入文化觀光風潮的捷徑之一。簡言之,文化資產保存絕不是「反發展」,而是在地永續經濟發展的另類途逕

 秧苗田中的彰化農業倉庫全貌(圖片來源:原文)

秧苗田中的彰化農業倉庫全貌(圖片來源:原文

(本文由想想論壇授權轉載。原文標題:彰化農業倉庫的歷史正毀壞中。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原文


延伸閱讀:

新北市無預警挖去三峽老街石板路面,你能想像歐洲國家這樣對待舊城區嗎?

台中也「好好拆」?配地訴訟還沒打完就強制拆屋 ,台中自辦重劃區重演大埔事件


「讓我像個台灣人一樣站起來!」46 年前刺殺蔣經國被捕後,黃文雄吼出了台灣人的心聲…

$
0
0

BO 導讀:戒嚴時期,台灣受到國民黨特務嚴格監控,許多反對運動者被迫離開台灣,前往海外。在 1970 年的 4 月 24 日,康乃爾大學社會學博士生的黃文雄,於美國暗殺時任行政院長的蔣經國失敗,被捕入獄。這樣的舉動,不僅震驚戒嚴時期的台灣,也在國際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

文/WUFI-Taiwan(台灣獨立建國聯盟)

曾任國史館館長的已故台灣史學者張炎憲,評論四二四事件在台灣歷史的地位的看法:

「在台灣人長期反對外來政權統治的過程中,從日本時代到目前,可以說不斷有人在追求台灣獨立、台灣人能當家做主。我相信鄭自才、黃文雄在這個事件所表現的,正是台灣人的一種意志,一種對統治者的反抗,不管這個反抗成功或失敗,它都代表了當時一部分人的意志和想法。…… 我想,他們那一代的人為此可說沒有白活,他們在歷史留下一個紀錄,表明了台灣人為什麼要反抗蔣經國?為什麼反抗國民黨?為什麼有這樣的主張?我想後來的人都可藉此反省而把這些經驗變成台灣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1970 年 4 月 18 日,時任行政院副院長同時掌控國內特務系統,亦被視為蔣介石接班人的蔣經國,應美國國務卿羅吉斯之邀 ,以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委員身分赴美進行為期 10 天的訪問,以爭取美國對國民政府的援助。在蔣經國訪美之前,台獨聯盟主席蔡同榮即致函美國總統尼克森,並抨擊美國不該對「控制特務系統,同時打壓台灣民主發展」的蔣家政權援助。

圖片:蔣經國赴美訪問。/ 來源:互動百科

4 月 18 日蔣經國抵達洛杉磯時,台獨聯盟即揭開反對「蔣經國訪美的示威遊行」。20 日蔣經國到達華盛頓郊外的安德魯軍用機場時,60 位台獨盟員即手持「我們代表沈默的台灣人」及「台灣人要自決與自由」標語,並高喊口號。

4 月 24 日,蔣經國抵達紐約市廣場飯店,紐約區的台獨盟員再度舉行第四度示威遊行時,終於爆發黃文雄開槍刺蔣未遂被捕的事件。當日近中午時分,蔣經國的座車駛到廣場飯店參加美東工商協會的餐會,於蔣經國走向飯店旋轉門門口時,當時為康乃爾大學社會學博士生的黃文雄,突然從遊行隊伍跑出來衝向蔣經國,喊道:「我們是台灣,在這裡清算我們的血債冤讎!」黃文雄拔槍時,一位機警的美方人員迅速由下往上將黃文雄持槍的手托高,因此子彈於蔣經國頭上約 20 公分飛過,並沒有打到蔣經國,而是射向飯店旋轉門。黃文雄當場被制伏,被壓倒在地的黃文雄大喊: 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讓我像台灣人一樣地站起來!)見狀上前搶救的鄭自才也被警棍擊倒在地,頭部流血受傷而被送到醫院急救。兩人在被押進美國警車時,仍一直高喊:「台灣獨立萬歲!」。而蔣經國隨扈並未如當時國內所稱「保護蔣經國有功」。

12985522_1088597247850558_5120837097794004149_n

圖片:黃文雄被捕時大喊:「 Let me stand up like a Taiwanese!」/來源:台灣獨立運動聯盟

事件後,黃文雄、鄭自才兩人被送到紐約市西第五十四街區警局,並於 4 月 29 日被曼哈頓法院起訴。黃文雄被控殺人未遂、攜帶危險武器、妨害公務等。鄭自才被控幫助殺人未遂與妨害公務。四二四刺蔣事件,立即引起全世界對台灣獨立運動的注目,美國、日本、歐洲、加拿大各地的電台與各大報紙均以頭條新聞大幅報導,同時也掀起海外台獨運動的高潮。

424plazahotel

圖片:刺蔣案引起軒然大波。/ 來源:台灣獨立運動聯盟

為了救援黃文雄和鄭自才,海外同鄉設立「台灣人權訴訟基金」,於各地發起救援募款,籌措二人的保釋金共 20 萬美元,並分別在 5 月 26 日和 7 月 8 日將二人保釋出獄。後來保釋前兩人棄保逃離美國,鄭自才前往瑞典尋求政治庇護,後於 1972 年遭引渡回美國,並被判刑 5 年,在服刑 8 個月後獲得假釋,先後定居於瑞典與加拿大,1991 年偷渡回台灣;黃文雄則從此未曾露面,一直到 1996 年春季經過 26 年的流亡才偷渡回台灣公開露面。

事件後,因著該事件的影響,海外獨立與民主化運動遭致嚴重的打擊,國民黨政府同時也加大力道,監控與打壓海內外異議人士,以求政局的穩定。

原文連結:WUFI-Taiwan(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紀念】1970 年四二四刺蔣事件

歷史解密》別被鈔票上的嚴肅臉孔騙了…原來孫文革命救中國,全是靠「嘴砲」啊!

$
0
0

Sun_Yat-sen_1924_Guangzhou

不知各位是否有這樣的經驗?

在喜氣洋洋的新年,家中長輩會兌換紅色且嶄新的「孫文百鈔」並塞滿在給小朋友的紅包袋裡,或是收到塞進一枚光亮的孫文一元硬幣,代表「一元復始,萬象更新」的祝福。

在大家回憶新年的同時,不妨拿起你手邊的「孫文一元硬幣」以及最常見的「蔣介石十元硬幣」。好!你有沒有發現,一元硬幣中的孫文一臉嚴肅的神情?十元硬幣中的蔣介石像一位溫和的微笑老爹對著你笑,笑得你心裡發寒……

再仔細想想,咱們從小到大念書的學校禮堂中懸掛的「國父肖像」、「蔣介石肖像」,孫文總是有著「屎」一樣的表情,蔣介石則是笑容可掬;要是不瞭解他們兩人生平事蹟的話,各位會比較喜歡哪一幅畫像呢?這可是個歷史的「奧秘」!一個常見的圖像,卻被有心人士刻意設計,試圖渲染大眾的思想。

事實上,孫文並不嚴肅,還很親民。即使他老兄當上了臨時大總統,有一天,一個鄉下老農民闖進孫文辦公室,大呼小叫,孫文不但沒轟他走,反而請老農民一起吃飯,甚至聽他訴苦。至於硬幣上微笑的蔣介石,則是跟民眾保持冷漠的距離,除了設計好的公眾活動外,平常搭著黑窗總統車、住在幽靜私宅、身旁總是圍繞著一大隊特工。

  • 到底是誰親切?誰嚴肅?

不過當一九四九年,中國國民黨從大陸撤退來台,為了塑造「蔣總統」的崇高形象,當年的政府開始一系列有關蔣介石個人的「造神」工程。除了廣設中正路、中正國小、中正公園……這一系列的紀念建築外,還在各政府機關、學校、公眾場合,儘可能地擺放蔣公肖像或是雕像。而且這些肖像製作時還有規定:「神貌應充分顯示 蔣公慈祥、雍容之神貌,並含蘊大仁、大智、大勇、堅毅、樂觀之革命精神,與至誠、博愛、愉快、生動之神情。」

注意!重點是愉快生動!這樣才容易讓民眾產生親切感。至於孫文,則刻意塑造了嚴肅的臉孔,讓不知情的民眾產生隔閡感,進而增加對蔣總統的好感。

甚至以前的鈔票,孫文用一百元作為紀念,蔣介石就用五百及一千元作為紀念,硬是把孫文給死死地壓下去!而且舊版一百元上的孫文表情還是一臉嚴肅的討人厭模樣!

風水輪流轉, 自二○○○年開始通用的一百元紙鈔,孫文老兄換上了一副笑臉,至於老蔣則是二百元鈔票的紀念主角。這也是二○○○年後上台的新政府試圖隱晦傳達的「奧秘」!表面上老蔣仍然受到紀念,可實際上,由於二○○元鈔票印刷數量不多、平常很少有機會使用,所以老蔣的存在感,也在民間被淡化削弱。

我們可以從鈔票的演變, 看到歷屆政府透過多種方式,試圖影響甚至引導群眾相信他們認可的史觀。其實不只是歷史,政治意識、財經投資取向、對人的品評好惡……等等事務,都常有人試圖主導眾人的意見,所以當有人問我:「幹嘛一定要學歷史?那不都是過去的事情嗎?」我會回答:「學歷史不只是知道過去發生什麼故事,厲害的人可以從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對應到現在正在發生的事情,然後去因應。至於更厲害的人,會學到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此一來,不管是面對過去還是現在發生的事情,就不會那麼容易受到他人的操縱了。」

  • 課本裡沒說的孫文

由於本書部分內容曾在網路上刊載,所以當初在網路上看過黃興和宋教仁文章的讀者,也許會有這樣的想法:「金老師應該很討厭孫文啊。」

其實正好相反,我尊敬孫文,並認為他在整個革命過程中,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能被稱為「國父」可謂實至名歸 (不過我要強調的是,他只是「國父」之一,一個國家能創立絕非一人之功,而是有賴於眾人的群策群力)。

首先,他建立了革命學說,是提倡民主思想的早期先鋒。民主思想在現代社會稀鬆平常,可是在一百年前,大家滿腦子的流行思想還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若不是孫文首先提出一個比較完整的《三民主義》政治學說,當時眾多青年還搞不清楚努力方向,包括黃興,就是被孫文的學說煞到,才加入了孫文的革命粉絲團。

其次,他負責極為重要的使命就是籌措資金!革命畢竟不是幾個人喊喊口號就能成功的,而是要付出實際行動。舉凡:搞文宣、買武器、拉會員……哪個不要錢?那麼,請問:「到底要怎麼把錢弄到手呢?」

叫黃興拿起噴子,連開三槍!然後說:「同胞們!贊助我們吧!」

叫宋教仁開辦政治學課程,然後說:「請大家付我學費,資助革命。」

叫長得很帥的汪精衛出來說:「賣我個臉面,捐款搞革命吧!」

要這些人攢錢真是十足的不可靠!所以搞錢的重責大任基本上就交給孫文了。那孫文到底要怎麼掙錢呢?簡單來說,就是出一張嘴!

沒錯!正因為孫文擁有十足的嘴炮能力,能罵透敵人、鼓舞群眾、募款籌錢、提升組織知名度,時人給予孫文一個名副其實的稱號:「孫大炮」!而我有幸聽過孫文的演講錄音帶,雖然聽不大懂他的廣東話,可光憑著孫文說話時的抑揚頓挫、彷彿是用盡生命說話的力度、配上玉樹臨風的外觀,真給人一種「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權威感

本著「相見恨晚」的心態,我努力解析孫文的嘴炮心法,琢磨出了以下幾個原則。

  • 孫大炮的演說秘訣

嘴炮無敵第一式──即席反應

很多時候,計畫趕不上變化,一個好的嘴炮,在遇到臨時狀況下,就要依賴自己的想像力、應變力、創造力,或是靠著簡單幾句話來挽回整個局面。

話說本是熱血醫生的孫文創立了「興中會」搞革命,不過這個興中會實力實在弱得可以,搞了兩次起義(一次還沒發動就失敗,另一次被清朝狠揍了一番)之後就徹底歇氣。孫文自然不滿意這樣的結果,幸好之後在日本,他遇到革命時期的好戰友─「華興會」會長黃興。黃老兄也是兩次起義不成功後,逃難到日本。更巧的是,另一個革命團體「光復會」的領袖陶成章也來到日本。

這幾人湊在一起,得出「團結力量大」的答案,於是共同成立了強而有力的革命團體──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當天,所有成員一起窩在一個日本人家中開會。沒想到開會人數過多、重量太重,大家才剛激情宣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創建民國!平均地權……」

崩!地板給壓塌了!

這實在不是個好預兆啊!就在所有人臉色陰晴不定的時候,孫文突然放聲大笑:「各位!這就是滿清政府倒塌的前兆啊!

這話雖然純粹是嘴炮,還是個超級高射炮!偏偏大家就吃這一套,紛紛說:「孫先生說得好啊!滿清要倒了!」這就是他優良的即席反應,可以用幽默感凝聚團隊的向心力。

嘴炮無敵第二式──言簡意賅

好的嘴炮者,話不用多,一句就夠!要利用最短的字詞表達自己的處境,並且使他人認同自己的處境。

話說武昌起義成功以後,孫先生根本不知情!因為他當時不在中國,而是在美國。一直到湊巧看到報紙報導武昌起義的消息,加上黃興打電話通知,他才趕回中國,主持大局。

好不容易抵達中國,一群記者立馬團團包圍住孫文,直接了當地問道:「孫先生從國外趕回來,到底帶了多少錢?」

怎麼記者第一句話就談到錢呢?那是因為民國臨時政府雖然成立了,卻沒有國庫收入。而國家大事卻樣樣都要花錢,先不說經濟建設,光是那三十萬為革命黨效力且攻下南京的大軍,總要付薪水,才能讓他們上工啊!

此時的孫文處境可囧了!所有人都認為:「孫文在同盟會時期,就是專門募款的,現在應該是帶錢回來吧?」事實上,孫文根本就是個窮光蛋!甚至有位歷史學者唐德剛先生,透過訪問,竟得出「孫文在美國還當過『企檯』,也就是洗盤子的打雜工人」這種勁爆的史料。

跟孫文要錢?想得美!

問題是,眾人對他的期待這麼高,究竟要如何回應眼前的逼問?(先別偷看孫文的說法,自己先閉眼想套說詞吧!)

當時孫文只說了一句:「我沒有一文錢。帶回來的,只是革命精神!」

眾記者一時愣住,然後……鎂光燈四射!一旁觀民眾大喊:「孫先生說得好啊!」而這句話也堵住所有軍官的嘴,搞得當時三十萬大軍最高領袖、江蘇都督程德全,明明被底下欠薪的士兵罵翻,也只能說:「孫先生回來就好了。」

說真的,我沒看過有窮光蛋話說得這麼理直氣壯,並且還能夠名留青史的。孫文這張嘴太、厲、害、了!順帶一提,民國臨時政府缺錢的問題其實一直未能解決。根據孫文的助手胡漢民說法:「有一次我去國庫提款,國庫只剩下十元。」,由此可見臨時政府的財務窘境。

嘴炮無敵第三式──忽悠大法

所謂「忽悠」,就是唬爛。意指講的話讓人陷於一種飄忽不定、神志不清、喪失判斷力的狀態。

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後,為了宣傳民主思想,咱們的文哥可是每天不停地趕場演講。有一次當孫文講到:「所謂的民主,就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有一個人當場提問:「你說人民是主人有最大的權力,那政府呢?政府要是沒有權力,怎麼執行命令?政府要是有了權力,那人民的權力不就消失了嗎?」

這話問得刁啊!真要是認真解釋,足以在大學開個通識課程。但見文哥突然改變了語調,緩緩地說:

「我來這裡的路上搭了一輛計程車,由於快遲到了,所以我一搭上車就說:『司機!盡快到目的地!』話說完,司機立刻開車,但很奇怪的是,他都不走大馬路,反而走彎彎曲曲的小道。車開得很快,旁邊的道路又很陌生,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所以有些緊張。十分鐘後,我準時到達了目的地,問計程車司機:『為什麼你剛剛不走大路,而一直走小路?』司機回答說:『你剛剛說趕時間,所以我要盡快把你送到目的地,按照這個時刻,我走大馬路就一定會塞車。小路雖然彎曲而且距離較長,但卻可以全力加速,你看,我這不是把你準時送到了嗎?』

各位,乘客就是人民,有權力決定目的地;政府就是司機,可以決定用哪一種方式到達目的地。如果這個司機不能完成我的要求,甚至是胡亂繞路、損害乘客的利益,我們可以不搭這輛車!也就是我們人民可以罷免不需要的政府,這就是我要強調的:人民有權、政府有能!」

說實在話,這就是個有熟悉路況的運將在臭屁。但孫文竟然可以把這件事借題發揮、小題大作、離題萬里的跟政治學思想兜在一起,來解釋政府和人民權力衝突的問題,聽起來蠻順耳、又像有那麼一些道理。更絕的是,這段故事後來被編進了《三民主義》課本,成為我高中時期的考試教材,這演講的威力可見一斑。

看完我描述的孫文,不知各位有什麼感覺呢?

我在「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撰寫這個系列文的時候,很多人反應:「咱們的國父怎麼是個嘴炮?」

前面提到,革命不只是拚命那麼簡單,需要有實際的金錢,還有強而有力的宣傳管道,來獲得群眾支持。孫文靠著他驚人的演講力,使得無數青年,包括汪精衛、胡漢民,甚至日後的蔣介石,開始認識民主制度,並加入革命的行列。他還為各項革命工作募到大筆款項,比如黃花崗革命時,南洋富商就在孫文的號召下,捐款十多萬。

各位評評理:他的功勞大嗎?

如果大家對孫文感到失望,這反應其實極為正常。因為我開始接觸孫文的歷史文獻時也有一種被教科書欺騙的幻滅感。

為何我們理想中的孫文跟實際上的孫文有這麼大的差別?這其實是道德教育的盲點。以往的課本及教育總是告訴大家,孫文多麼偉大!他憂國憂民、堅忍不拔、見識超群,可是面對著孫文的缺點,例如:獨斷獨行、錯誤的革命策略、未能親自參與革命,咱們的教育卻選擇避而不談。總之,我們的教育似乎就是把國父神聖化、樣板化、不朽化,成為近乎完美的典範。

這樣的典範用來告訴單純的小學生還行,但到了國高中階段,我好奇的是:難道咱們的教育單位,面對已經十多歲、正需培養獨立價值觀的學生,還不願意真實呈現一個人的是非對錯,讓學生自己學習做價值判斷嗎?

所以,我寫下了我所認識的孫文。

他並不完美也並不全能;相反地,跟我們一樣是有其優缺點的平常人。如果在今天,他會是在你我身旁的王牌業務員、能言善道的醫生,甚至是購物台的主持人。這樣平凡卻又不平凡的「國父」,是不是真實得多呢?

book (8)

(本圖文為《平安文化》授權刊載,作者:  金哲毅 書名:國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歷史解密》你所不知的孫文:我們口中的國父,其實是曾與日本首相密謀賣國的「國賊」?

神格化的「國父」只是為了思想統治而形成,美國的例子告訴我們:沒有唯一國父,只有國父「們」

歷史課本裡沒有寫的孫中山:在把他當國父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歷史解密》敵人就在本能寺!來看豐臣秀吉如何成為日本第一個統一天下的人

$
0
0

  • 第一位最接近統一天下夢想的男人 – 織田信長

為數眾多的戰國大名之中,第一位最接近統一天下夢想的人是織田信長。他鎮壓族內的反叛勢力,甚至包含親弟弟在內,平定了尾張。一五六○年,駿河的今川義元從東方進攻,織田信長也在桶狹間之戰消滅了他。為了確保東方地區的安全穩定,織田信長與三河的德川家康結為同盟,再把目光放向北方,攻陷美濃的稻葉山城。

想要得到「天下人」(統治天下之人)的地位,就必須從日本的中心—京都發號施令,因此,織田信長擁立足利義昭出任將軍,進駐京都。歷時超過兩百年的室町幕府其實已經非常衰弱,織田信長這麼做,無非是為了維持幕府的形式,其實根本打從心底瞧不起足利義昭,只把他當成裝飾用的傀儡。等到表面的假象揭穿後,織田信長和將軍足利義昭自然勢不兩立。

當時,雖然足利義昭手裡沒有實權,竟然還能號令各方兵馬討伐織田信長,敵人四面八方而來,使織田信長陷入苦戰。但他仍在姉川之戰打敗淺井長政和朝倉義景的聯軍、和握有一向一揆勢力的石山本願寺展開十年征戰,還一把火燒了同樣靠著宗教勢力坐擁僧兵的京都延曆寺。

織田信長敵視握有傳統權威的寺廟和神社勢力,卻反過來庇護天主教。與織田信長非常親近的耶穌會傳教士路易斯.弗洛伊斯曾形容他:「不相信佛教也不迷信,極具榮譽感。」

  • 我家就是彈藥庫

一五七三年,織田信長流放足利義昭,室町幕府滅亡,正式進入安土桃山時代。與此同時,原本與織田信長敵對、位於甲斐的武田信玄病逝,繼任的武田勝賴將勢力擴展到三河國,卻在長篠之戰被織田信長和德川家康聯軍打敗。武田勝賴的騎兵隊雖然驍勇善戰,然而在織田信長的步兵火槍隊面前,卻不堪一擊。因為織田信長率先搶占槍械產地的國友和堺市,早已坐擁大量槍械,加上德川家康的領國三河盛產可當做槍械引信的原料木棉,更能輕易調度兵器材料。

第二年,織田信長在琵琶湖東岸建造安土城,這座天守閣是當時全日本最壯觀的建築物,可惜今天只剩下石牆遺蹟供後人憑弔。

  • 敵人就在本能寺!

繼織田信長之後,終於統一天下的人是豐臣秀吉。豐臣秀吉出身農村,後來成為織田信長的家臣,憑著過人的機智屢創奇功,漸漸嶄露頭角,被指派負責攻打中國地區的毛利氏。

一五八二年,織田信長在京都的本能寺遭到明智光秀暗殺(他那句 「敵人就在本能寺」堪稱歷史上最出名的臺詞)。明智光秀也是織田信長的家臣,而且深受重用,不料卻背叛了主君。此時豐臣秀吉和其他家臣都在不同的戰場上忙著打仗,根本抽不開身,只能說明智光秀叛變的時機實在太巧妙了。

一接到織田信長過世的消息,豐臣秀吉立刻與毛利氏議和,在本能寺之變發生短短十一天內就連夜趕回京都!這可把明智光秀嚇了一大跳,最後在山崎之戰中被豐臣秀吉打敗。雖然明智光秀的叛變算得上是驚世駭俗之舉,但政權太過短命,一下子就被推翻了,被後世形容為「三日天下」。

  • 要取得天下,光是報仇還不夠

雖然豐臣秀吉打敗了織田信長的敵人,但等著他的還有織田家家臣們的內部鬥爭。因為織田信長的嫡子也在本能寺之變被殺,因此家臣中勢力最大的柴田勝家,很有可能成為織田信長的繼承人。繼承人之爭引爆了賤岳之戰,豐臣秀吉消滅柴田勝家後,開始動手在石山本願寺的舊址上建造大坂城(注:也就是現在的大阪城,而「大」直到明治三年才更名為「大阪」)。

緊接著爆發的是小牧、長久手之戰。織田信長的次子織田信雄與德川家康聯手攻打豐臣秀吉。在這場戰爭中,豐臣秀吉一直無法擺平德川家康,最後雙方同意談和並交換人質,但從此之後,豐臣秀吉就對德川家康心懷芥蒂。好不容易擺平家臣們的豐臣秀吉,終於可以放手進行統一天下的大計了。首先擊敗長宗我部氏,平定四國,同時出任關白,鞏固公家社會的領導地位。

接下來,豐臣秀吉以關白的身分向各地大名頒布《惣無事令》。「惣無事」意味著為了維持和平而禁止戰爭,若有與領地相關的紛爭,則由豐臣秀吉出面仲裁。這道命令一出,薩摩的島津氏馬上起兵抗爭,豐臣秀吉則以不遵守關白命令為由,揮軍反擊,平定九州。第二年,豐臣秀吉在京都的豪宅「聚樂第」招待後陽成天皇和各大名,當著天皇的面前宣誓效忠。在這種場合裡,根本沒有任何大名膽敢違抗豐臣秀吉,只能說他真的非常懂得利用傳統的朝廷權威!

到了這種時候,還不肯服從豐臣秀吉的大名,只剩下關東的北条氏和奧州的伊達政宗。一五九○年,豐臣秀吉在小田原城包圍北条氏,而伊達政宗主動從奧州前來歸順臣服。豐臣秀吉消滅北条氏之後,終於達成統一天下的壯舉。

  • 這塊地,到底能收穫多少米糧呢?

以前的農業肥料有各種不同的來源,包括:把割下來的雜草鋪在田裡,任其腐爛的「刈敷」、燃燒草木而成的「草木灰」,或是人類排泄物的「下肥」等。出身於農村的豐臣秀吉深知,這些肥料能大幅提高農作物的生產量,於是很早就開始著手進行稱為「太閤檢地」的土地調查,仔細查驗各地的土地面積和稻米總生產量(稱為「石高」,「石」即測量米穀的工具),規定以「二公一民」的比例繳納年貢,也就是三分之二的收成必須充當稅收,用現在的話來說,所得稅竟然高達百分之六十六,這實在太扯啦!此外,豐臣秀吉還頒布《狩刀令》,沒收農民所有的武器,讓農民無力反抗。

另外,太閤檢地有項原則,就是「一地一作人」。在此之前,一塊土地的所有權可說是錯綜複雜,經常發生重複持有的情形。豐臣秀吉藉此大力整頓土地歸屬,明定一塊土地只能有一位耕種者。

不過土地的問題實在有點複雜。名主是一塊土地的所有人,必須向上位的國人等領主繳納年貢;而名主又有可能把土地租給別人,收取地租。土地的權利稱為「職」,藉由買賣土地權利,一塊土地可以讓許多人獲益。清查土地後,一塊土地就只能分配給一位農民,農民則背負著向大名等領主繳納年貢的義務。反觀國人或地侍之類的武士,原則上不准向特定土地收取利益,只能從自己侍奉的大名那裡獲得俸祿。

至於公家和寺廟、神社都擁有領地,該地的農民直接向他們繳納年貢。兵農分離,才能大權在握如此一來,武士們就不得不對主君百依百順,再也不能從自己的土地獲得收入,必須依賴主君發放的俸祿才活得下去,簡直就像從自營業者轉行成領死薪水的上班族一樣。

這種做法,造就了武士「擁有武器卻沒有土地」、農民「擁有土地卻沒有武器」的現象,這就是所謂的「兵農分離」。這種特徵也是屬於近代封建社會的特徵,所以才說豐臣秀吉是讓日本從中世進入近世的人。這套制度將立有功勳的武將,連同其家臣一起遷移到比較大的領地上,使豐臣秀吉更能輕易掌握大名,可謂好處多多。

舉例來說,豐臣秀吉一手帶大的武將加藤清正,人稱「賤岳七本槍」之一,在河內擁有三千石的領地,隨著不斷累積功勳,又獲得肥後國約二十萬石的領地。成了堂堂大名的加藤清正,在肥後建立了被譽為一代名城的熊本城。

相反的,被豐臣秀吉嫌棄的大名,不但會被削除領地,甚至可能慘遭「改易」,也就是沒收或改封領地,使得眾人無不戰戰兢兢地服侍豐臣秀吉。

  • 討厭是一回事,賺錢是一回事

相對於全面禁止天主教的江戶幕府,豐臣秀吉只頒布了《伴天連追放令》,將傳教士驅逐出境。頒布這個法令的原因,是因為擁有長崎港的大村純忠將自己領地的一部分捐獻給教會。豐臣秀吉得知此事後,雖然對天主教深懷戒心,卻沒有禁止一般民眾的信仰。另一方面,豐臣秀吉為了創造更多利益,因此鼓勵南蠻貿易;不過南蠻船上一定有傳教士,所以傳教士們還是前仆後繼地來到日本。

然而,當西班牙商船聖菲利普號漂流到土佐時,豐臣秀吉得知西班牙竟想藉由傳教,把日本納為殖民地,於是在長崎處死了二十六位天主教徒,包括二十名日籍教徒,其中還有三位未成年者。

  • 豐臣秀吉的夢越做越大

統一天下的豐臣秀吉,緊接著進攻朝鮮。他不僅想要拿下明朝,甚至考慮征服印度。第一步就是讓朝鮮臣服於日本。為了建造出兵的前線基地,豐臣秀吉修築了肥前的名護城,親自坐鎮。一五九二年,第一次征戰朝鮮,史稱文祿之役。日本軍雖然占領朝鮮首都漢城(今天的首爾),卻與李舜臣帶領的朝鮮水師陷入苦戰。覆蓋堅硬裝甲的龜甲船讓日軍頭痛不已,再加上日本的食糧補給路線遭到截斷,朝鮮的宗主國明朝也派出援軍,日本只好與明朝進行和平交涉。然而雙方交涉破裂,又重新開戰。這場慶長之役再度讓日本陷入苦戰,豐臣秀吉被迫於一五九八年撤兵。

日本兩次出兵朝鮮,雖然對朝鮮造成重大傷害,但出兵的大名把朝鮮的陶工帶回日本,也促進日本各地陶瓷產業的發展,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肥前的有田燒。另外,出征朝鮮也讓豐臣政權內部開始出現摩擦。無論古今中外,把失敗的原因推到其他人頭上可說是常態到不行的常態。也因此,負責從日本運送軍糧的石田三成,以及在朝鮮苦苦等不到軍糧的加藤清正,雙方之間的隔閡變得更深。

  • 來不及看兒子長大的豐臣秀吉

豐臣政權不像鎌倉幕府和室町幕府那樣,設置許多機關單位,只由淺野長政與石田三成等人擔任「五奉行」,共同分擔實務工作。豐臣秀吉到了晚年,與德川家康、毛利輝元等大名,以「五大老」的身分透過合議制度管理政事。由於豐臣秀吉的繼承人豐臣秀賴年紀尚小,因此他希望大老們能從旁輔佐,直到秀賴成年。而豐臣秀吉去世時,豐臣秀賴年僅六歲。

話說回來,德川家康消滅北条氏後,就被豐臣秀吉遷移至關東。豐臣秀吉從直轄領地內的礦山獲得鉅額收入,於是將把比自己直轄領地還大的土地—江戶賜給德川家康。雖然嘴上說著:「賜給你的土地比我自己的還大喔!」但當時的江戶到處都是溼地,簡直一片荒涼,而且距離豐臣秀賴居住的大坂城非常遙遠,讓豐臣秀吉感到十分安心。

沒想到豐臣秀吉死後不久,德川家康隨即出兵攻打收入不及自己十分之一的石田三成,於一六○○年點燃關原之戰的戰火。

history-japan

(本文由究竟出版授權刊載,全文摘錄自《2 小時讀通!用得到的日本史》。首圖來源:d’n’c  CC Licensed;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日本戰國史給我們的啟示:察言觀色很重要,但過分揣測別人,就會失去自己的立場

為什麼全日本人民都深深敬愛著天皇?你不可不知的領導人權力包裝學

【投票】蔣介石殺人又怎樣?國民黨嗆「不然拆中正紀念堂啊!」──你覺得呢?

$
0
0

Note: There is a poll embedded within this post, please visit the sit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ost's poll.

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在 2 日舉辦一場有關《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的公聽會。公聽會上,集結了學者以及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進行討論。關於促轉條例裡面,有四個方向是現階段必須進行的:,包含「開放政治檔案」、「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平復司法不法、還原歷史真相並促進社會和解」,以及「處理不當黨產」等四大任務項目。

關於第二點「清除威權象徵及保存不義遺址」,首當其衝的就是中正紀念堂。國民黨智庫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顧問李訓民表示:「如果蔣介石父子和陳儀是元兇,過了 60 年,那要怎麼樣?難道要讓中正紀念堂要整個拆掉?」

其實中正紀念堂的存廢早已是爭執不休的議題,即使在陳水扁任內將中正紀念堂正門上「大中至正」字眼拆除,更名為「自由廣場」,仍然無法解決這個空間的威權象徵。許多人認為硬是拆除中正紀念堂,會激起族群對立、更甚是被解讀為政治清算。即使蔣介石是威權代表,現在都已經是「民主自由」時代了,我們還需要採取如此手段「平反」歷史嗎?

2007 年以前,中正紀念堂上仍高掛著「大中至正」(圖片來源:Flickr Ik T CC Licensed)

2007 年以前,中正紀念堂上仍高掛著「大中至正」(圖片來源:Flickr Ik T CC Licensed)

  • 答案是要的。我們或許可以從空間的角度去談中正紀念堂的存在意義。

中正紀念堂設立之旨,就是要讓世人「永懷領袖」、「緬懷故土」。隨著民主社會的到來,許多人開始回頭檢視白色恐怖這段蒼白的歷史記憶。即使到了今天,仍然許多機密的政治檔案尚未公開,當時死了多人少、因為什麼而死到現在都仍是未知,國民黨卻打著「事過境遷」的名義認為《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的法案是「政治清算」,那請問那些真正被清算而死去的人呢

「中正紀念堂」這樣的空間是非常強烈的威權象徵。就如同矗立各地的蔣介石一樣,可能許多人認為他已經失去威權的意涵,畢竟現在也不會有人看見銅像就會立正敬禮(可能還是會有,但是少數)。因此這個象徵物已經融入生活中,成為「裝置藝術」一般的存在。但當這樣的象徵物固著於空間之中,並且逐漸失去拆除它的正當性,那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我們服膺於威權的產物,並且不介意與它共生共存。

然而儘管真實的歷史在今天能夠被提起,並且一再地轉述、公開,難道未來它不會有被竄改的一天嗎?我們都知道,無論是在日治時期或是戰後,台灣的歷史都是不斷被扭曲的。史觀會在政權的更迭中悄然被抹去威權痕跡,甚至曲解史實,這在去年爆發的反課綱微調運動中就可以看出。只要能掌握國家機器,就能夠掌握史觀的解釋

因此,只要這個威權空間被正當化,甚至被塑造成一個友善的「公共空間」,那麼我們連最基本的空間戒嚴都無法達成。這會有什麼後果?可能在幾十年後,下一個或是下下一個世代就會忘記蔣介石是誰,忘了他曾經直接、間接地濫殺幾乎一整個世代的台灣人。只要我們的轉型正義只停留在「清查不當黨產」,而不去追求歷史的轉型,根據現代人患有的歷史淺薄症,很快的蔣介石又會變為「民族英雄」、「精神領袖」。

 一個獨裁者仍被視為「民族英雄」、「民主先驅」,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圖片來源:Flickr Tadashi Okoshi CC Licensed)

一個獨裁者仍被視為「民族英雄」、「民主先驅」,是非常諷刺的一件事(圖片來源:Flickr Tadashi Okoshi CC Licensed)

  • 我們能保證國民黨不會再次執政,然後強行竄改史實嗎?

依照國民黨以及許多「藍營學者」的態度來看,蔣介石殺人又怎樣?陳儀殺人又怎樣?不都是因為這些人我們才能安身立命於台灣嗎?這是從戰後國民政府遷台後,一直強行灌輸台灣人的意識形態。因為這些「領袖」、「英雄」,台灣才免於淪陷。但其實正是因為這些「民族英雄」,才將台灣捲入數十年來和中國的緊張關係之間。沒有國民政府遷台,何來爭取「一個中國」的正統?然而,台北號稱台灣的「首善之都」,卻將殺人無數的獨裁者設立紀念堂,還定為古蹟保存,何善之有?

時代力量今天召開「中正紀念堂的轉型與改造」公聽會,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助理教授辛年豐認為,中正紀念堂的轉型應從父權到賦權,民主顛覆威權,落實都市計畫由人民參與決策的第一步,以審議深化民主。中正紀念堂富含高度公共性意涵,時間上作為公共使用具有延續性,在民主國家的公共空間中,這座建築物應屬於全台灣,要讓更多民眾共同來參與,成為更好的資產

因此,這座巨大的威權符號是否應該拆除,都看我們在往後幾年如何落實「轉型正義」。台灣人最憧憬的「國際化」,德國都在好幾年前就拆除希特勒銅像了,為何台灣要做的時候卻被說是政治清算呢?殺了人就是不可抹滅的事實,不管他是為了什麼「國家民族」的美好幻夢而殺。

Note: There is a poll embedded within this post, please visit the sit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post's poll.


延伸閱讀:

民進黨推轉型正義條例是「綠色恐怖」?陳文成命案告訴我們,國民黨的警總才是真正恐怖

《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復議表決,國民黨近 1/3 立委缺席,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假」級動員?

加拿大針對原住民歷史、德國針對獨裁政府的壓迫,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但台灣的轉型正義兩個都要做

十本歷史課教材繪本/畫冊 (上)

$
0
0

文 / 馬尼尼為

  • 一、Fireflies in the Dark── 一個在集中營裡教畫的故事

150515_FirefliesInTheDark01

Fireflies in the Dark: The Story of Friedl Dicker-Brandeis and the Children of Terezin (Susan Goldman Rubin)

弗莉德(Friedl)是二戰時期住在捷克的猶太藝術家、老師,對兒童美術尤其經驗獨到。希特勒開始迫害猶太人後,弗莉德和丈夫放棄布拉格又大又舒服的公寓,搬到一間鄉下的儲藏室,後來又搬到別人家的閣樓。1942 年 12 月,弗莉德和丈夫及該城的所有猶太人,都被送進 Terezin 集中營。納粹規定每人的行李重量最多只有 110 磅,弗莉德打包行李時,想到集中營的孩子們,知道他們一定深陷恐懼,所以帶了大量美術材料:顏料、畫筆、紙張、給小孩讀的書。那一年,弗莉德四十四歲。

DSC_0825

弗莉德引導孩子用畫畫從精神上逃離集中營相信他們會回到更好的世界,教年紀大一點的學生繪畫技法、改造大師作品,或者畫人像、拼貼、設計字母……也有很 多時候讓孩子們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自由發揮。每堂課結束,弗莉德會叫他們簽名、寫上日期,然後把這些畫作謹慎地收藏起來。如果被發現,她就難逃一死。

DSC_0826

(15,000 進入此集中營的孩子,只有 100 位倖存-你看的這些可愛孩子的照片,他們大部份只活了十歲)

納粹戰敗前一年,戰況吃緊,納粹加速送亡死亡的列車,弗莉德於 1944 年被送進毒氣室。戰敗後,弗莉德學生於該棟宿舍閣樓上發現藏得極隱密的五千張兒童畫作,混亂中她將此二皮箱交由管理員,沒想到作品卻被封塵了十年之久,重見光明後震驚全世界。

集中營裡的兒童畫作及詩作也被整理為 I never saw another butterfly 合集。

Butterfly-cover-large

  • 二、Erika’s story──往集中營死亡火車上從車窗抛下的倖存的嬰兒

 下載

Erika’s Story(Ruth Vander Zee/Roberto Innocenti)

往集中營死亡火車上被抛下的倖存的嬰兒,面對自己不明的身世揣測父母決定從死亡之旅中丟出她的心情──她站在火車中間嗎?她一直跟其它人說「借過、借過」才走到門口?父親有在她身邊嗎?他們說了什麽?她有親吻我、叫我的小名嗎、她有哭嗎?她有祈禱嗎?……

DSC_0830

最後一頁從前面的黑白跳成色彩,我們好像聞到剛洗好衣服的味道,小女孩看著遠方經過的火車,我們知道她一定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那一輩子都無法放下的父母謎團……

DSC_0833

  • 三、My secret camera: life in the Lodz Ghetto──集中營裡偷偷拍照的猶太人

51v4pCzWPvL._SX258_BO1,204,203,200_

My Secret Camera(Frank Dabba Smith/Mendel Grossman)

作者 Mendel Grossman 是在羅茲(波蘭第二大猶太區)土生土長的猶太人,德軍攻陷波蘭後,此地不久便淪為集中營,作者以攝影專業在營區的行政處找到拍猶太人工作證大頭照的差事。 這份工作讓他擁有相機、底片、進暗房沖洗的特權,他把相機藏在雨衣底下,偷偷紀錄營內勞役飢餓等慘無人性的畫面;他不敢把拍好的底片洗出來,一卷一卷偷藏在撿到的牛奶罐和箱子裡,藏進家裡的牆壁裡,期待上千卷的底片有一天能重見光明,公諸天下。他後來被送往德國戰俘營,不久後死於軍隊操練。納粹投降後,Grossman 的姐姐把這些底片送往以色列某地,沒想到該地正被埃及軍隊蹂躏,損毀了底片;但幸好 Grossman 有位留在營區的好朋友,收藏了另一部分底片,一直到二戰結束。

DSC_0829

(Nobody knows what will happen from one moment to next-內頁照片旁白為後來加入,每一頁都印上了一大顆淡黃的大衛之星)

四、Terrible Things: An Allegory of the Holocaust──大屠殺的動物寓言

51SZGvLjkqL._SX258_BO1,204,203,200_

DSC_0837

Terrible Things:An Allegory of the Holocaust(Eve Bunting)

恐怖東西(Terrible Things)先是帶走會飛的鳥,接著帶著有毛茸茸尾巴的松鼠……小兔子不停問大兔子「為什麼恐怖東西要把牠們帶走?」大兔子以一種事不關己、沒有理由的態度回答,一直到有一天,恐怖東西把兔子也帶走了……

(編按:寓意即德國神學家馬丁 ‧ 尼莫拉的詩〈懺悔文〉所指的納粹暴政)

DSC_0836

  • 五、The red piano──經歷文革鋼琴家朱曉玫的親身經歷

DSC_0843

The Red Piano(Andre Leblanc/Barroux)

少數提及中國文化大革命之繪本,文圖作者皆非中國人,作者以鋼琴家朱曉玫的親身經歷發想,雖非完全真人真事改編,但短短篇幅即可供讀者一窺文革對知識份子的迫害。故事非常簡單,隱藏暴力與血腥,敘述目前旅居法國的華裔鋼琴家朱曉玫小時候遭遇文革、被送到鄉下接受五年的「再教育」,她母親奇蹟式地替她找了一架鋼琴,秘密放在「同謀」家裡,小女孩天還沒亮就去練琴,白天下田工作;藏琴一事遭到舉發,女孩連累了房子的主人,鋼琴遭粗暴毁爛,兩人被叫到外面羞辱,脖子被掛上「音樂不過是狗放屁」、「革命不是請吃飯」的牌子。後小女孩被罰挑糞澆田,直到一年多後毛澤東過世,小女孩終於回到北京,結束文革惡夢。

DSC_0844

本書預告片:

the red piano 預告片

(另五本待續)

(本文由 FLiPER 授權刊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文化大革命結束 40 周年,這座「文革墓園」記錄下了中國政府的沉默與難堪

她用屍袋救出 2500 名猶太幼童,卻因為殖民政權而遭到迫害……

「既然是我們親手選出獨裁者、那就以我們一國身份受懲」檢討希特勒納粹,緩緩道出德國人的民族性格

【歷史解密】臺灣是何時開始被「中國化」?355 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個在臺政權誕生

$
0
0

歷史上的今天,1661.5.4 國姓爺大舉入侵,普羅民遮城 (fort Provintia) 淪陷。

1661 年 4 月 30 日,在中國戰事失利的國姓爺大舉入侵荷蘭東印度公司 (VOC) 控制下的臺南區域以尋求棲身的根據地,經歷了 5 月 1 日北線尾 4000 士兵 vs250 火槍手的大戰,VOC 方不敵人海戰術遭擊潰,隔日起嘗試和談也失敗,國姓爺勸駐守普羅民遮城 (fort Provintia,今赤崁樓所在) 的官員貓難實叮 (Valentyn) 投降,並以一萬人規模的部隊圍城。當時普羅民遮城內僅有士兵一百多名,糧食短缺,水源遭斷絕,於 5 月 4 日開城投降。

把屠殺當觀光、辦恐龍展叫轉型正義──國民黨:拆了中正紀念堂,觀光客看什麼?

$
0
0

3269656486_76a4755e70_b

今 (4) 日立法院司法委員會召開「促進轉型正義條例草案」第 2 場公聽會。根據民報報導,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陳清秀在公聽會上表示:「現在觀光客來台北不是去故宮就是中正紀念堂,把這些地方拆掉了要看什麼?」、「對歷史應該不增不減的還原其功過得失,不能只看其不當侵害人權的一面,當年因戰爭宣告戒嚴的緊急臨時措施,有不得已的苦衷,要全盤否定威權時期統治的合法性並不妥當。」一個由國民黨指派、堂堂法律系的教授講出這種話,我想也不需要對台灣的法律體制有太多期待。

在討論到中正紀念堂轉型正義的議題時,日前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副處長劉炯方表示,中正紀念堂其實很早就在做轉型,「從單一元首紀念館轉型為多元博物館」,並舉例中正紀念堂也有辦恐龍展和「冰雪奇緣」特展。

中正紀念堂是威權象徵,它背後代表著無數條人命的犧牲。幾萬個人在白色恐怖時期無辜受難、噤聲,對這些受難者家屬而言,這些威權時期的符號:中正紀念堂、蔣介石的銅像,就是無可抹滅的傷痕然而陳清秀居然說這樣的存在是為了「觀光」?民進黨立委顧立雄痛批,中國國民黨指派的代表竟然有這種言論,國民黨越杯葛,越會走向滅亡。

再者,要說中正紀念堂是古蹟好了,以它興建完成的時間來看,1980 年 3 月 31 完工,同年 4 月 5 日(也就是蔣介石逝世五週年)對外開放。他夠「古」嗎?如果不到 40 歲的中正紀念堂都可以當古蹟,全台灣大概有幾百萬個移動古蹟每天走在馬路上了

以歷史、文化意義來說,一個擺著(或說拜也可以)獨裁者的地方,怎能稱為「紀念」?它應該是用來提醒後人,勿再重蹈歷史威權的覆轍。今日的民主化得來不易,陳清秀卻認為「中正紀念堂」只是觀光財,這些話聽在受難者家屬的耳裡,是多麼巨大的傷害和諷刺。

陳清秀認為,國民黨保存、弘揚了中國文化,提高國民人文素養,也是不可忽略的貢獻,還有把中國幾百萬的傑出人才帶來建設台灣,繁榮經濟,功不可沒。他強調,在談功過時,不能只看缺點,優點也應一併考慮,這才是還原歷史真相的做法。現在把這些地方拆掉了,反而傷害國家財富和永續發展,而且撕裂族群,社會無法祥和

這麼說好了,撕裂台灣族群最大的兇手,不就是中國國民黨嗎?國民政府在遷台之後,濫殺了多少無辜的民眾,這其中並不只包含本省人,連外省人都是受害者。國民黨對於原住民族更是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消滅。台灣的省籍情結、族群仇恨,不就是在國民政府所實施的高級外省人優越政策下所產生的嗎?(記得,只有高級外省人)

今天你先濫殺了一輪,再說轉型正義是撕裂族群,這種說法不就是把國民黨所需要承擔的歷史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然後再裝無辜覺得寶寶好委屈?

(圖片來源:自由電子報)

(圖片來源:自由電子報

昨天所發布的「【投票】蔣介石殺人又怎樣?國民黨嗆「不然拆中正紀念堂啊!」──你覺得呢?」一文引起廣大的社群迴響,而反對者的回覆大多認為:蔣介石殺的人都是「該殺的人」,不然就是再將焦點轉移到日本殖民統治上,日本也有責任不要只怪國民黨。這就是台灣到民主化的今天,仍然無法破除對於威權領袖的崇拜與迷思。有讀過台灣歷史的都應該知道,白色恐怖的受害者絕對不只是「本省人」而已,連「外省人」也是被肅清的對象。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執行長葉虹靈表示,請陳清秀去 google 一下,蔣介石帶來的殷海光、雷震等人才,蔣介石是怎麼對待他們的?但長期的洗腦教育之下,都將這些人塑造成暴民應該被整治,正當化泯滅人性的屠殺,這就是被扭曲的史觀。因此陳清秀所言,「不能只看其不當侵害人權的一面」。那麼那些人就是該死、就是活該囉?

台灣的轉型正義不能葬送在操弄意識型態的對決裡,歷史真相必須被還原,正義才得以彰顯。而不是只是一味地拉成「藍綠對決」,或是用「撕裂族群」這種假議題來逃避。說實話,屠殺了無數的無辜人民,然後說不同族群要互相包容這種鬼話,誰要跟你同一個族群

(新聞參考資料來源:民報。首圖來源:Flickr 黃 zero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投票】蔣介石殺人又怎樣?國民黨嗆「不然拆中正紀念堂啊!」──你覺得呢?

加拿大針對原住民歷史、德國針對獨裁政府的壓迫,時代力量立委林昶佐:但台灣的轉型正義兩個都要做


【歷史課本沒寫的事】幾頁就寫完的民初軍閥大亂鬥其實比三國志還精彩

$
0
0

BO 導讀:三國演義第一回有云「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綜觀中國歷史,向來有「起事於南,成事於北」的說法。也就是革命都自南方爆發,但最終的統治者都是自北而南統一 ─ 蔣介石的北伐是少數的例外。然而,歷史課本上向來沒有詳細解釋北伐是如何完成的。今天,有被鄉民封為「北伐系」的網友整理了軍閥割據時期各方勢力的介紹。看完之後你會納悶,為什麼歷史課本把他們寫得像是跑龍套的一樣?

文 / sam09

如果只是要算由南往北反推成功的例子,其實劉邦就可以算了,下一個是朱元璋,國民政府應該可以排到第三,但也是從最南邊爬上來的一個。以中國的情況來看,從上古時期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都是黃河流域高於長江流域,更別提嶺南地區了。在近代之前一個統一北方且內部穩定的勢力長期來看都能壓倒南方能使南方取得優勢的狀況通常是北方陷入分裂或內亂,秦漢之交時有項羽分封六國的舊貴族,使中原地區缺乏足夠強大的力量;元末明初時北方也陷入內鬥,使朱元璋有時間鞏固南方的地盤。但即便北方大亂南方自身若不穩也未必能有效反攻,例如東晉。

(編按:作者後於推文中解釋,他僅強調劉邦如何從巴蜀攻三秦的部分,但主要推進的方向確實還是由西向東。)

  • 隱憂壟罩的北京

回到正題,1926 年的情況也差不多,控制北京政府的奉系控制了東三省、熱河與京津地區,奉軍雖然裝備精良,但在多次的擴軍中使戰力逐漸稀釋,成為一大隱憂;而周邊的其他勢力更不會坐視奉系獨大,當然會不斷的試圖牽制他們。

奉系比較靠得住的盟友以山東為地盤的直魯聯軍,他們是從奉軍分化出來的勢力,主要是張宗昌的舊部和山東本地的部隊 (可以追溯到清末的新軍第五鎮)。直魯軍在戰力和軍紀上都相當糟糕,總兵力大約 10 萬人,但卻任命了十幾個軍長,足見其浮濫;直魯軍中最能打的部隊可能還是要靠白俄鐵甲車這支傭兵。

在奉系的右翼閻錫山的晉系,晉軍以防禦戰著稱,在山西又有本土作戰的優勢,外敵不易入侵他的地盤;晉軍的裝備也因為境內有太原兵工廠的關係,可以達到水準之上,起碼不會有人比槍多的情況。儘管晉軍帳面上人數不多,但有較健全的後備役制度,在戰時可以快速擴軍。晉系的缺點有二,一個是不擅客場進攻性作戰,另一個則是閻錫山的用人圈太小,他只信任山西人,甚至只有他的同鄉 (山西五台縣)。

  • 爆發力驚人的西北軍

西北地區是馮玉祥的地盤,包括綏遠、陝西,後來又擴張到甘肅 (含青海、寧夏) 等省, 但在 1925 年當下,馮玉祥的主力仍在直隸,與奉、直、晉聯軍爆發南口大戰,兵敗後才撤 往綏遠重整,並向國民政府靠攏。馮玉祥原本的國民軍有主力三個軍 (曾擴大到五個),但只有第一軍才是嫡系,二、三軍已被打殘,不是投靠其他勢力,就是被一軍消化掉。馮玉祥西北軍的優勢是士氣高昂攻擊力強但資源十分有限無法持久作戰

馮玉祥後方的馬家軍此時力量較弱,是西北軍的附庸,後來才轉而依附國民政府。更遠的新疆楊增新則是保持中立,沒有參戰。

  • 危機四伏的中原地帶

中原地區此時是吳佩孚的地盤,控制河南、湖北兩省,另有湖南趙恆惕作為盟友。吳佩 孚的主力第三師在二次直奉戰爭中喪失殆盡,現在的部隊是以湖北直系部隊作為核心重建而來,加上在河南收編的大批雜牌軍 (鎮嵩軍、國民二軍殘部、一堆土匪),戰鬥力早已不如以往,而且他的主力又和奉系聯手與參加南口大戰了,後方只有三線部隊留守,完全就是塊肥肉。至於湖南的趙恆惕當初利用吳佩孚的勢力起家,趕走了譚延闓,結果卻被吳佩孚反將一軍,變成了直系的附庸;他旁邊還有個野心勃勃的唐生智隨時準備背刺。

長江下游是孫傳芳的五省聯軍所控制,孫傳芳是直系中的新秀,在 1924 年的江浙戰爭中崛起,後來在蚌埠之戰中打垮張宗昌的白俄鐵甲車隊而成名。孫傳芳雖然名義上控制了五 個省,但他的勢力基礎是來自湖北的北洋第二師一部,僅能控制江浙地區的重鎮,剩下的地方只在名義上服從他。江西鄧如琢是因為有國民政府的威脅,福建周蔭人曾與孫傳芳是同事,但兩人暗中競爭激烈,浙江夏超始終不滿孫傳芳,安徽王普、江蘇陳調元也都是牆頭草,當孫傳芳的主力被擊垮後,這些人隨即四散。

  • 內戰頻頻的西南地區

到西南地區,四川除了楊森明確支持吳佩孚外 (但他不會離開四川),剩下的劉湘、劉文輝、鄧錫侯、劉成勳、賴心輝、田頌堯、李家鈺等人一直都是各打各的,最多就是掛名而已。雲南唐繼堯雖然總是想當西南霸主,但此時他的地位已經岌岌可危,1927 年初就垮台 了,雲南隨即陷入內戰,最後由龍雲勝出。貴州方面有興義、桐梓兩系的內鬥,興義系領袖袁祖銘打算向四川和湖南發展;而桐梓系的周西成則伺機奪權。

在兩廣地區,國民政府在 1925 年完成了廣東的統一,起碼擁有了一個穩定的地盤,並爭取到了新桂系的支持,當時新桂系也才剛完成廣西的統一,也需要尋找盟友。

因為懶得重畫了,以下拿老圖來描述一下 1926 年北伐前夕的局勢:


001

(圖片翻攝自 PTT 原文。)


北伐軍的組成我也在這板寫過很多次了,一共八個軍:

第一軍 黃埔系,老蔣的嫡系部隊,軍長何應欽,轄五個師; 但只有第一師劉峙、第二師王柏齡是親信,其他三個師都是粵軍改編。

第二軍 湘系,譚延闓派湘軍,軍長譚延闓,轄四個師; 譚延闓在湖南失敗後帶槍投靠孫中山,也和老蔣關係不錯,算中央軍半嫡系。

第三軍 滇系,朱培德派滇軍 + 贛軍,軍長朱培德,轄三個師; 朱培德在護法運動時支持孫中山,部隊後來算中央軍半嫡系。

第四軍 粵系,李濟深的部隊,軍長李濟深,轄四個師,一半留守廣東; 原本是許崇智的粵軍第一師,是孫中山和陳炯明決裂後支持孫的一派。

第五軍 粵系,李福林的地方部隊,軍長李福林,轄兩個師,負責當預備隊; 這支部隊是土匪改編而來,沒啥戰力可言。

第六軍 湘系,程潛派湘軍,軍長程潛,轄三個師,也參雜粵軍、贛軍、舊桂軍, 原本是程潛在護法時從湖南帶來的部隊,1928 年時被李宗仁解散。

第七軍 新桂系,李宗仁的核心部隊,軍長李宗仁,轄四個旅; 這是新桂系發跡的老本,戰力較強。

第八軍 湘系,唐生智派湘軍 + 夏斗寅鄂軍,軍長唐生智,轄五個師, 雖然說是湘軍,但裡面一堆軍官是廣西人,後來被新桂系吃了。

  • 蔣中正朝向神奇寶貝大師統一的收服之旅

接著這些是在北伐過程中因各種理由被收編的軍隊,由上述八個軍擴編或改制的不算,其 中有不少番號重複,可能是因為存在時間不同,或是由武漢或南京政府各自任命。

第 9 軍 軍長彭漢章 (袁祖銘派黔軍),貴州派來增援的部隊,後被唐生智吃掉。

第 9 軍 軍長金漢鼎 (楊如軒部滇軍),流落江西的雲南部隊,後改稱第 31 軍。

第 10 軍 軍長王天培 (袁祖銘派黔軍),同彭漢章,但他後來被老蔣槍斃。

第 12 軍 軍長袁祖銘 (袁祖銘派黔軍),袁祖銘軍主力,後被唐生智消滅。

第 12 軍 軍長任應岐 (樊鍾秀部豫軍),河南地方部隊,與廣州政府親近。

第 12 軍 軍長孫殿英 (原直魯聯軍),山東的土匪軍。

第 13 軍 軍長樊鍾秀 (樊鍾秀部豫軍),河南地方部隊,與廣州政府親近。

第 14 軍 軍長賴世璜 (贛軍),夾在南北間的小軍閥,後來被新桂系併吞。

第 15 軍 軍長劉佐龍 (鄂軍),原依附於吳佩孚,在湖北投降後改編

第 16 軍 軍長范石生 (滇軍), 流落於廣西的雲南部隊,反對唐繼堯。

第 17 軍 軍長曹萬順 (閩軍),在福建倒戈,後來被陳誠吃掉。

第 18 軍 軍長夏超 (浙軍),原本打算背刺孫傳芳,被抓包後潰散。

第 19 軍 軍長陳儀 (浙軍),夏超的盟友,脫逃成功,不久後被縮編為師。

第 19 軍 軍長高桂滋 (陝軍),陝西地方部隊,後來改稱第 47 軍,又調給馮玉祥。

第 20 軍 軍長楊森 (楊森部川軍),吳佩孚失敗後改換旗號,沒參戰。

第 20 軍 軍長郭汝棟 (原楊森派川軍),由楊森手下分裂出來,共用番號。

第 20 軍 軍長賀龍 (黔軍),湘黔邊境的地方武裝,後來變成中共。

第 21 軍 軍長劉湘 (劉湘派川軍),掛名未參戰。

第 22 軍 軍長李家鈺 (李家鈺部川軍),四川的小軍閥,掛名未參戰。

第 22 軍 軍長賴心輝 (賴心輝部川軍),掛名未參戰。

第 23 軍 軍長劉成勳 (劉成勳部川軍),掛名未參戰,後來被劉文輝併吞。

第 24 軍 軍長劉文輝 (劉文輝派川軍),掛名未參戰。

第 25 軍 軍長周西成 (周西成派黔軍),留在貴州活動。

第 26 軍 軍長周鳳岐 (浙軍),夏超的盟友,同陳儀。

第 27 軍 軍長王普 (皖軍),由皖軍改編而來,張勳辮子軍的遺緒。

第 28 軍 軍長田頌堯 (田頌堯部川軍),掛名未參戰。

第 29 軍 軍長靳雲鶚 (直軍),在河南遭到國民政府與奉軍夾擊,投降南方。

第 30 軍 軍長魏益三 (奉系),郭松齡叛變後脫離奉系,曾投馮玉祥、吳佩孚。

第 33 軍 軍長柏文蔚,收編皖軍、魯軍一部而成。

第 34 軍 軍長阮玄武,原國民五軍。

第 37 軍 軍長陳調元 (蘇軍),江蘇部隊,五省聯軍崩解後轉換陣營。

第 38 軍 軍長龍雲 (滇系),唐繼堯垮台後分裂而出的滇軍,掛名未參戰。

第 39 軍 軍長胡若愚 (滇系),唐繼堯垮台後分裂而出的滇軍,掛名未參戰。

第 40 軍 軍長賀耀組 (湘軍),原趙恆惕派湘軍投降後改編。 第 41 軍 軍長段國璋,北方的雜牌軍,不久又投降奉軍。

第 41 軍 軍長鮑剛,原國民五軍。

第 42 軍 軍長馬文德,河南地方武裝。

第 43 軍 軍長李燊 (袁祖銘派黔軍),袁祖銘被唐生智幹掉後留下的殘部。

第 44 軍 軍長葉開鑫 (湘軍),原趙恆惕派湘軍,舊稱暫 5 軍。

第 45 軍 軍長樊鍾秀 (原本的第 13 軍),實際上沒就職。

第 48 軍 軍長謝文炳 (陳炯明部粵軍),原屬直魯軍,投降後改編,存在時間極短。

新 3 軍 軍長劉寶題 (蘇軍),江蘇地方部隊,不久即遭繳械。

新 5 軍 軍長賀國光 (鄂軍),湖北地方部隊,不久被唐生智吞併。

新 9 軍 軍長于學忠 (鄂軍),未就任,實際上接受奉軍控制。

新 10 軍 軍長夏斗寅 (鄂軍),依附在唐生智手下的小軍閥,後來改投中央,又稱第 27 軍。

新 10 軍 軍長袁英,收編河南、安徽雜牌軍而成。

暫 2 軍 軍長李紀才,河南地方武裝,後撥給馮玉祥。

暫 3 軍 軍長龐炳勳,原國民三軍一部,曾投降直系,後投馮玉祥。

暫 11 軍 軍長馬祥斌 (皖軍),原稱獨立第 5 師,馬祥斌戰死後又縮編回去。

暫 16 軍 軍長馬吉第,河南地方武裝。

以上這些只是蔣介石和李宗仁吃掉的部分,還沒算上馮玉祥與閻錫山。 願意接受改編的多半都是依附於大型勢力下的次級勢力,對他們而言,改編不過是換個旗號,能繼續保持對地方上的控制,掌握人、槍、錢才是重點名目並不重要,倒戈或接 受改編就像換衣服一樣容易,投降輸一半也算是贏。 教科書上所謂的「北伐成功」其實也不過是讓中原地區的軍閥勢力重組,換了幾個新面孔,形成新的勢力平衡而已,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藍色部分為北伐統一後國民政府控制力較高的地區。圖片來源:wikipedia。)

(本文由 sam09 授權刊載,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延伸閱讀:

教科書不會告訴你的事:誰是第一位登上 TIME 雜誌封面的華人?

這些歷史文件,揭開國民黨是如何「奪取」中華民國

【被抹滅的歷史】國父「們」的故事,你知道中山,中正,那克強是誰?

【新營系是你?】連台南人都不知道的新營歷史,別再把新營跟左營柳營搞混了!

$
0
0

17678027772_f43004560b_z

文 /ccheihw

我台中人,但搬來新營也有二十多年了。談到新營,就必須從地理及歷史談起,大台南地區凡是地名有「營」這個字的(EX: 柳營新營林鳳營中營後營舊營),多半與鄭成功時期的屯營開墾有關,也意味著這些地方的發展有相當長的歷史

此外,橫貫舊台南縣的河川,像是二仁溪、鹽水溪、曾文溪、急水溪、八掌溪,將舊台南縣切割成多塊天然的地理分區以及多處河港,台南縣在這種各區自己努力發展的狀況下,自然也有人口最密集、最熱鬧的區域,像是新營區的鹽水、曾文區的麻豆、北門區的佳里… 等。

而其中最大的天險 (?),莫過於曾文溪,直接將台南縣劃分為溪北與溪南,溪北離嘉義近了點,而溪南離舊台南市較近。

相信住在新營鹽水等地的鄉民,多少有聽說過龍脈的傳聞,本來鹽水在月津港的加持下,一直是這一地區最繁華的區域,後來日治時期,因為懼怕鐵路破壞龍脈,就轉彎到新營設站(類似的傳聞也發生在麻豆身上),同時月津港的淤積也加速鹽水的沒落,不知不覺,新營的發展竟然超越鹽水,成為地區的核心。

民國時代,新營糖廠、副產加工廠、紙廠持續扮演這地區的經濟命根子,當然,重要政府機關(縣治所在)及營區也帶來許多流動人口及就業機會,新營車站(及糖鐵)自然也是這地方的交通核心,當時的縣治設在這兒我想沒人有意見,有產業、有人口、有交通樞紐(甚至後來還有交流道)。

但隨著產業的轉型,農業化轉型為工業化時代,舊台南市周圍的鄉鎮(永康、仁德、歸仁)也隨之成長,反觀新營,沒了糖業,營區的裁撤,不知不覺中新營似乎只剩縣治的所在以及很多學校可以稱得上吸引力,雖說後來有新營工業區,近年還有柳營環保園區,但都沒辦法達到經濟火車頭、帶動地方經濟的功效,只能說勉強作為產業轉型的承繼。(甚至連紙廠也開始裁撤)

在早些年還吹過新營資訊暨管理學院、台紙購物中心之類的泡泡,但後來都只是泡沫:一吹即破。但畢竟新營相較於周遭鄉鎮,還是相對繁榮,就學就醫購物,生活機能稍微好一點的地方,(講直白些:相較於周圍的魯蛇,新營好像沒這麼魯)而且地理位置也讓新營人口不至於被嘉義市或台南市給吸走,反而是個獨立的生活圈,(雖然離嘉義比較近,但也不是立馬可到的距離)

這點跟岡山比較像,拿鳳山比(就在高雄市旁邊)好像有些奇怪,但岡山還有工業、軍校作為後盾,新營呢? 只有縣治及眾多學校所帶來的龐大公務員及教師,相對較高的收入,也讓新營的房價一直稱不上便宜,甚至還可以說莫名其妙地貴

但根本的問題:產業,也就是缺乏就業市場,讓新營一直處於這種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的尷尬狀態,人口也反映在這薄弱的產業結構上,多年來就是膠著在 78xxx 這數字上下。在縣市合併前,其實這種缺乏重大改變契機的狀態已持續多年,甚至後起之秀:永康(這比較像鳳山),還曾經吵著要縣治或政府機關轉移至永康,從縣政府一直到現在的市政府,不是沒努力,只是新營的體質實在不怎麼樣,地很貴,又沒有自己的特色,反倒是周圍鄉鎮建立起自己特色,新營反而是沾光的份,只因為新營佔有交通樞紐之利。(後壁的蘭花及稻米、白河的關子嶺、東山的咖啡、柳營的鮮乳、鹽水的蜂炮及意麵)

新營到底有甚麼? 講來講去,我竟然只想到新營火車站、新營交流道及和欣,喔!好啦,還有生達製藥、榮剛及帝寶……喔!想到了!太子宮!

 新營太子宮的八家將(圖片來源:Flickr Shih-Cheng Xiao CC Licensed)

新營太子宮的八家將(圖片來源:Flickr Shih-Cheng Xiao CC Licensed)

嗯…… 前面有人提到新營很多 8+9(編按:八家將),說實在話,我覺得沒說錯啊!甚麼電音三太子競賽,根本就是 8+9 大集合啊!而縣市一合併,頓時少了不少公務員,學校的規模也隨少子化縮減,以往新營經濟的主力頓時減少許多,但說也奇怪,衝擊好像也…. 沒想像中的大,或許拜曾經是縣治所賜,新營的環境還算是不錯,有許多綠地及運動空間,道路又大條,生活機能也 ok(底下細談),要逛街?不怎麼好逛,但平常要吃東西、買東西、求學就醫絕對可以滿足,加上步調緩慢(因為經濟不算發達啊…),所以可以看到鄉民們一致心得:

  • 超級適合養老的地方!

重劃區裡吸引了一堆退休人士,房價甚至還越炒越誇張… 卻也讓新營的商業機能很難有突破(店租都哭爸貴)。

其實新營市區的房價高得令人咋舌,除了人口結構有不少高收入族群(住了許多公務員,老師,醫師)也跟炒地皮有關,到底誰在炒?除了舊有的地主(新營精華地段有許多低調大地主)還有周遭鄉鎮及新營本身的有錢人。前面提到,與周圍相比,新營算是熱鬧許多,傳統觀念:有土斯有財

手邊閒錢較少拿來操作金融產品而是買地買店面,買自己鄉鎮的不動產?但怎麼看都不像會增值阿!反而是鄰近的新營「相對」熱鬧且有商機,自用出租投資三相宜。也許不能跟大都市那種豪門相比,但相較一般人已經是非常有錢,這些熱錢一投入,自然也養出高房價。而高房價相對應的是高房租,也影響到商業發展。

(圖片來源:Flickr billy1125 CC Licensed)

(圖片來源:Flickr billy1125 CC Licensed)

  • 此外,交通的進步也是一大衝擊。

我念國中小時,當時新營市區其實也沒說超熱鬧,只是店很多到處都有逛街人潮,近一點的嘉義,在心目中就如同現在去香港,要過海關(火車站),搭飛機(火車,還是平快車)才能到達。

台南市區就像日本,是出去更遠的外國這些地方一個月能去一次,已經夠你在班上說嘴跟炫耀。但後來台鐵通勤列車超方便,現在我看國中小的學生,要去嘉義台南都很方便呀,每周末跑去這些鬧區玩簡直是家常便飯。而且自用車及快速道路普及率越來越高以前全家有台車就不錯,現在搞不好一人開一台也是稀鬆平常。

既然交通這麼方便,反正都要出門,與其去新營市區,那乾脆花多點時間交通費,去絕對更繁華的嘉義台南不是更好?這也衝擊到新營的商機,尤其是以年輕人為主要對象的服飾店,講起來還真的讓人感嘆阿…… 好像扯太多?

來談談新營的生活機能。

  • 購物:

新營有四家全聯(包含一家由全買大賣場轉型的超大全買)、一家家樂福,一家頂好,中正三民路口附近多到讓我匪夷所思的運動用品店(粗估少說五家吧..)、(鄉民最愛的)義美:倒了

書局有家金石堂及金玉堂,中山路有家曬書店會賣些有趣的文青書,文具店到處都是,勝一、全勝、第一、博大、文化。

  • 該有的連鎖店新營不會少

寶雅(還兩家,好逛又好停車)、西提、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屈臣氏、多那之、85 度 c、奇美咖啡、康是美、爭鮮、異人館

  • 教育(這算新營最值得稱許的地方):

十家國小、公立國中有新東及南新(辦學都不錯)、私立中學有興國及南光、公立高中有新營高中(這三家高中部程度都不錯)、公立高職有新營高工及新營高中 (高職部)、私立高職有育德、甚至鄰近區域還有鳳和、新榮、敏惠、後壁、白商、明達、南榮(好像有危機?)

  • 醫療:

新營街頭有多到不可思議的診所(看三民路,新營國小到民生路這段…….)
開疝氣很有名的)榮輝
開關節很有名的)信一
新營醫院 (有點虛就是了)
(這區最強的)柳營奇美(一般急重症都可以搞定)
養護中心才是本體的)營新醫院

換言之,大部分醫療問題都可以解決

  • 交通:

火車(普悠瑪不可能停,但大部分自強會停,莒光必停)、客運有愛偷吃步的和欣、統聯,國光一天好像只有三班。和欣總公司在新營其實很方便 (?) 大家都曉得和欣的車,常常要下新營「休息」一下。

  • 吃:

新營的吃雖然比不上鹽水意麵麻豆碗粿學甲虱目魚這麼有特色,但真講起來也算豐富。

華味香(觀光客店)
清香鱔魚麵(嗯,粗糠很有特色,不過我都吃外面那家)
新營肉圓
中華路紅燒土魠
民權路中華路口果汁
輝旺牛肉湯
黃記牛肉湯
清華鴨肉麵
和誠鹽粿
復興路菜市場口米糕(我都叫他小氣鬼米糕)
榮昌雞肉飯
延平雞肉飯
太子路砂鍋魚頭 + 雞肉飯
阿忠雞肉飯
夏一跳蛋餅
包仔師胚芽意麵(康樂街老店及中正路新店)
金品(超高 C/P 值)
顏記(斷手)
洪家莊牛肉麵
老施牛肉麵(呃,還是吃底下他兒子的店)
老廣(比他爸的老店好吃)
老記
口福川菜(鵲巢蝦鬆)
鼎味(據說是上面那家的老師傅)
海口(老字號海產)
民雄(何首烏雞是招牌)
小確幸冰火菠蘿油
日光漫步(烘焙類不錯)
自來香餡餅
太子宮菜市場餡餅
小米蛋餅
峰泉虱目魚
磐石咖啡
葛利特
聖保羅
籃記東山鴨頭
陶之鄉炸雞
一品素食
新廣東燒臘
大八果汁(那個… 請問新店在哪?我只知道博愛街老店)
一品素食
上品素食
安和素食
佛光素食
文化街草莓蛋吐司(快去吃,記得開到兩點半)

其實我國中(新東)就搬去比較郊區,離下營跟柳營還比較近,所以新營市區的店,我還真的只有熟悉國中國小常吃的店,算來也十多年,高中又去念南一中,大學在台中,是畢業後才又回新營。

總之,新營就是個奇妙的地方曾經很熱鬧,如今感覺有些搖搖欲墜,卻又好像還過得去,每次回家都覺得:不管過了多久,新營就是這樣的新營,不怎麼熱鬧,卻還是足以讓人回味並生活的地方

(本文由ccheihw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billy1125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不准 Google】東山鴨頭去冬山河吃、竹南在新竹,對還是錯?

連台北人都不知道的歷史風貌!這位英國青年畫出台灣日治時期街景地圖

【歷史課本沒教的事】你以為「消費券」是近代才有的嗎?早在宋朝就曾經被玩到「通貨膨脹」了!

$
0
0

文 /Yada

先說結論,其實宋朝還滿會玩經濟的。透過經濟,宋幹掉了遼跟金,只是玩到最後就引火燒身然後 GG 惹。不然蒙古差點也被玩下去 DER。

要從經濟的觀點就要先了解一下宋朝的貨幣制度,這可以從唐朝末年開始說。唐朝末年主要流通的貨幣是銅幣,那時候唐憲宗開始開始亂打仗,政府很缺錢,跟歷年各國政府的作法差不多,政府要A錢最好的手段就是:「通貨膨脹」!但是那時候用的是銅板,不可能跟中華民國當年一樣開印鈔機亂印鈔票,所以他們就開始偷斤減兩

比如說以前一個銅板用1公克的銅,現在要通膨了,那就一個銅板用 0.5 公克的銅,這樣銅的數量不變,但是可以做的銅板就變多了。用這種方法通貨膨脹,就能夠開始掠劫資源。

當然物價上漲是必然的結果。但是老百姓也不是笨蛋,舊錢就是十足的銅板一定會收起來,拿去幹嘛都好,反正很值錢。新的錢就是那種摻假的銅板就會拿出來用,久而久之市面上都剩下垃圾錢幣劣幣逐良幣。後來中原地區剩下的都是這種垃圾錢幣。

唐朝末年就是酷炫的五代十國,三不五時就打個仗,也沒有誰想要貨幣改革,北宋就是在這種狀況下起來的。但是那個年頭大家雖然想要用銅板,問題是銅不夠啊!畢竟打了那麼多年仗,大家都把銅藏起來了。後來宋朝把四川的蜀國滅掉了,一方面當時蜀國就用鐵錢,而且四川相對中原安定。所以北宋聽說幹了不少銅回到中原,好像稍微緩解了一下銅不夠的問題。但四川的銅被幹走了,但是人家依然要買東西賣東西啊,所以宋朝決定四川地區不用銅錢,繼續用鐵錢。

可是那個時候鐵比銅便宜太多,購買力完全不夠用,交易產生很多崩潰的事情。比如說你要買一個雞排,卻要帶一個啞鈴的鐵去跟老闆買,肥宅都能變型男,好像看起來還不錯也就算了。五月到了要報稅,八卦年薪百萬溫拿要繳稅,你說甘霖老師要生出一噸的鐵來交,根本崩潰。

所以後來就發明了一個東西叫做「交子」,那是一個有點像是兌換券的東西。有點像是紙幣,只是有期限的。有點像是消費券,而且那時候政府很小心,存款準備率快 30%,比起現在台灣我記得大概 1X%,根本小心穩重的多。這個東西在四川那麼好用,後來就逐漸用到其他的省分,而且類似的票券也出來了。例如匯票、支票跟現在的金融工具有八成像的都跑出來。

 宋代商業蓬勃發展,《清明上河圖》即可看出一斑(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宋代商業蓬勃發展,《清明上河圖》即可看出一斑(圖片來源:翻攝網路)

  • 所以基本上在北宋初年,貨幣制度是相對穩定的。

後來北宋跟契丹開幹,但覺得開幹好像很不划算,所以決定簽訂一個澶淵之盟。很多鄉民說北宋喪權辱國很丟臉,問題是仔細看一下主要的兩個條約。就會覺得好像沒有甚麼問題啊!

條約一號:契丹要叫宋朝為大哥
條約二號:宋朝每年給契丹:十萬塊、20 萬匹布、自由貿易

十萬塊錢是什麼概念呢?宋朝有人算過好像一年大概賺一億元,跟老美買武器跟養廢材國軍,一年要付五千萬,你只要付個十萬元就搞定了。幹,有沒有那麼划算?更何況,契丹還跟你簽服貿。

  • 這個服貿有多威呢?

首先,契丹根本不用自己的貨幣了,完全都用宋朝的錢所以今天宋朝物價上漲,契丹物價也上漲;宋朝物價下跌,契丹物價也下跌,想要搞契丹的時候就印個鈔票。你拿了一堆宋朝的錢根本沒有用,最後還是要跟宋朝買東西,根本超級爽。弄到最後十萬塊錢根本不夠用(因為通貨膨脹),契丹還要倒賠,搞的契丹的經濟其實搖搖欲墜,間接造成後來被金滅掉的原因。

可是北宋的滅亡也是來自於發達的貨幣系統,這裡不得不說稍微說一下北宋的政治問題。

  • 北宋的政治問題

北宋前期,每天文官之間你搞我我搞你,大家搞得不亦樂乎,皇帝也沒有很大的權力。事情雖然很沒有效率,但是至少維持在一個還算過得去的狀態王安石變法之後,雖然好像變法失敗,中央權力卻開始增加,效率變高。但是出事情的問題也很大,後續的一系列的決策都是這個概念下的產物。

北宋後期出現了一個敵人叫做西夏,大概因為之前大家覺得簽了不平等條約很丟臉(雖然實際上削海了),所以皇權集中之後,覺得不能跟蠻族妥協,開始跟西夏打仗。從老爸打到兒子,哥哥打到弟弟。一打打了幾十年,花了超多錢,完全不夠用。

戰爭不夠用錢怎麼辦呢?就算到現在也還是狂印鈔票。那時候的皇帝是宋徽宗,算是個藝術型男,他把腦筋動到交子上,開始狂印交子。據說印了超過 20 倍,這樣搞雖然有用,但國內物價膨脹,老百姓根本就崩潰。

前面有說到其實交子有點像是消費券,所以消費券到期之後,宋徽宗開始玩四塊換一塊的政策(好像有點熟悉…..)四張舊的消費券換一張新的消費券,但是一樣擋不住貶值,大家對於紙幣快要沒有任何信心了。

宋徽宗大概是有時光機吧,開始參考布列頓森林會議的作法。除了把交子改名字叫做錢引,同時宣布以後 35 美金可以換一盎司的黃金… 一緍錢引可以換一千枚現錢,可以直接還錢。這時候消費券就不太像是消費券了,而是有點開始像是鈔票了。然而,國庫裡面根本沒有那麼多金屬,有一點虎攏人的感覺。所以錢引繼續貶值,對於結果似乎沒有太大的幫助。

後來沒辦法,好不容易決定不要亂印鈔票。最後花了 5、6 年,經濟秩序才逐漸穩定。

 完顏阿骨打(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完顏阿骨打(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本來以為這樣就可以幸福快樂的過下去了,這時候張無忌的師公的師公的師公…. 方臘,帶著明教的前身-摩尼教開始造反。宋徽宗沒有辦法,只能繼續打。打完了之後,又碰到完顏阿骨打跑去打契丹,宋徽宗只能參一腳。雖然打贏了,但是基本上經濟也被掏空了

完顏阿骨打的弟弟看到宋朝那麼弱,不滅白不滅,順手就把北宋滅了,剩下的人只能往南邊逃。開始南宋的生活……。

說了那麼多好像還沒有說到蒙古,有機會再說。不過基本上現在用的經濟政策,北宋能用的都用過,而且也沒有用的比較差,有機會再繼續說好了!

(本文由Yada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翻攝網路)


延伸閱讀:

【歷史課本沒寫的事】幾頁就寫完的民初軍閥大亂鬥其實比三國志還精彩

【歷史解密】臺灣是何時開始被「中國化」?355 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個在臺政權誕生

【歷史解密】民初也有諸葛亮!課本裡登場就被刺殺的宋教仁,原來是革命的第一智謀者

$
0
0

Sung_Chiao-jen

教育,是隨著時代改變的,我讀書的時候只有一種教科書,那就是「國立編譯館」編的課本!由於當時只有一種課本,而且使用時期頗長,所以對一些經典的課文,比如「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不同年代的學生卻有著共同的學習回憶。

不過礙於戒嚴年代的思想背景,國編版課本也會出現「某偉人從小(翹課)去看魚兒逆流向上」的故事,因此有人批評:「國立編譯館的歷史課本,完全是黨國體制下的精神催眠產物。」

關於上述批評,我同意。畢竟對任何一個政府來說,「歷史」往往是被刻意編改的宣傳工具,何況國立編譯館教科書的確受昔日政府頗多干涉。不過國編版有個優點,讓我給予它高度肯定,那就是課文厚實度。

對比篇幅一百多頁的國編版課本,現在篇幅只有六十多頁的教科書,不管是圖片的豐富度還是文字的充實程度,以前的國編版當真「完勝」現在的教科書。

而現在篇幅縮減嚴重的課本,為了精簡內容,只好刪減許多專有名詞。它具體表現在中國史上學期課本,幾乎只剩下以下幾種人的名字:

一、開國皇帝的名字,像朱元璋、趙匡胤等人。

二、亡國皇帝的名字。(還不是每個亡國皇帝都出現,例如唐朝和元朝的末代皇帝就被神隱了!)

三、比較有名皇帝的名字,比如:康熙、雍正、乾隆。可我很想吐槽課本的編輯:「怎麼沒把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名字寫上去啊!」

各位或許會問:「除了皇帝,難道沒有其他人名了嗎?」其實還是有的,某些歷史上的人物,憑著卓越的事蹟,在課本留下一席之地。比如說:明朝的大政治家──張居正!但很可惜的是,課本除了提到他創立「一條鞭法」外,對他的生平事蹟或是對一條鞭法本身都沒有更進一步的介紹。於是這位影響明清政治經濟極深的超級猛人,在學生心中,淪落為頂多只會被出到一則考題的打醬油腳色。

但還是有些歷史名人,學生在還沒上課前,就已經對他們的事蹟瞭若指掌。

最好的代表就是:諸葛亮!

說起諸葛亮的智謀者地位,那是無庸置疑的清晰。因為後世有無數多的粉絲,不斷尊崇或是美化他智慧超群的形象。包括唐朝杜甫為他寫詩無數,還有羅貫中在《三國演義》描寫的神鬼莫測,以及日本遊戲界給予他老人家的超高能力數值及開外掛般的特殊能力,真讓我感嘆:「孔明,你就算死,也死得夠本了!」

到了下學期的中國現代史,大量人名的出現,往往讓學生口吐白沫。尤其是民國初年,那一海票的政治家或軍事家,例如:張作霖、段祺瑞、曹錕、袁世凱、宋教仁……就讓不少學生抱怨:「老師!這麼多人怎麼記得住?」

好吧!為了讓學生能勉強記住一些人的重要事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按照課本的敘述,盡力簡化這些人的作為。所以,在學生以考試導向的認知中,這些人的角色定位應該是:

張作霖→被炸死的軍閥

段祺瑞→引起護法運動的軍閥

曹  錕→只會賄選的軍閥

袁世凱→開啟萬惡軍閥時代還被氣死的短命皇帝

宋教仁→被上面那位暗殺的打醬油腳色

這就是現在歷史教育的問題!

課本給予眾多人名之際,卻沒有給老師足夠的授課時間去講解他們的存在。

為了顧及教學進度,以上這些英雄豪傑就被概略化,甚至是被忽視。尤其是宋教仁,這位在歷史課本只登場過一次的角色,其實是真正影響清末革命的關鍵人物!

沒有他,革命無法成功!失去他,民國的政治完全改觀!接下來就來為各位介紹,

足以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的「民初第一智謀者」──宋教仁!

  • 革命時期的戰略籌畫者

宋教仁,字鈍初(或是遁初、遯初),外號漁父;自小天賦聰穎過人,一九○一年當上秀才、一九○二報考美國聖公會文華書院,錄取分數第一名,可謂真正的學貫中西!而在一九○三年的某一天,宋教仁遇到了黃興,兩人一拍即合、結為摯友,並在兩年後創立一個革命組織──華興會(黃興是會長、宋教仁是副會長)。

可是華興會的革命並不順利,策畫的兩次起義都是還沒實施就被清朝破獲,為了逃避清朝的追捕,黃興、宋教仁遠走日本。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後,黃興突然對宋教仁說:「我在日本認識一個人,這人不但革命的時間比我們早,而且你聽到他的言論後,一定會被他淵博的學識震撼!我帶你去見他吧!」黃興說的這個人,叫做孫文。他們在之後一起成立了革命團體「同盟會」,這一年,孫文三十九,黃興三十一歲,宋教仁只有二十三歲。

同盟會剛成立時,立刻面對一個很實際、但一直沒能定案的問題:「要在哪裡搞革命?」此時宋教仁立馬發表整理了「革命三大戰略」,分別是:

【戰略一】首都革命,就是直接在北京城發動起義。

優點:擒賊先擒王!首都一被占領,整個革命瞬間成功!

缺點:敢在慈禧老佛爺底下鬧革命,你還要不要命啊?

簡單來說,利潤高,風險也很高。

【戰略二】中區革命,在長江中下游重要城市發動起義。

優點:重要城市的宣傳度很高,占領成功後,可以號召其他地區一起跟進。

缺點:雖然防守沒有首都嚴密,但還是有正規軍隊隨時戒備。

簡單來說,風險程度中等,算是穩進型策略。

【戰略三】邊區革命,在中國沿海的偏僻地區發動起義。

優點:由於偏僻,所以軍隊防備很爛,很容易成功。

缺點:就算真的打下一小塊地區,由於太偏僻,無法吸引他人注意,進行響應。

簡單來說,就是打游擊戰,折騰清朝。

如果是你,會想要採取什麼策略呢?

提完三大戰略,宋教仁興匆匆地說:「我認為戰略二比較好,只要我們能成功堅守個幾天……」此時孫文卻說:「我倒覺得戰略三才是最好的策略。」宋教仁問:「孫先生可以告訴我們原因嗎?」孫文的理由是:「因為沿海地區,比較容易偷渡武器、方便接應啊!」

聽到這話,我怎麼覺得孫文像個海賊或是毒梟?雖然搞革命在當年本就是見不得光的事情,但這種思維也實在是太江湖豪傑了吧?

當宋教仁想要堅持己見時,黃興卻說:「唉!孫先生是有經驗的人(孫文的興中會曾經發動惠州起義跟清朝尬過一場),我們就聽孫先生的吧!」

老朋友都這麼說,宋教仁只能沉默表達支持,於是三人開始分配職務。

雖被後人稱為「同盟會三大首領」之一,但比起孫文高談闊論的嘴炮功力、黃興出生入死的熱血,宋教仁給人的感覺卻很低調,因為他的工作是:聯絡各地同志搞地下工作。而這段時間,宋教仁眼睜睜看著同盟會發動多次的邊區革命,結果是全、部、失、敗!

於是他再次向孫黃二人建議:「我們要不要試試看戰略二?換個方式也不錯吧?」孫文回答:「再試一次邊區革命!這一次我們在廣州將投入同盟會所有的力量,一定會成功的!」黃興則說:「這一次我將親自參與,我們一定會成功的!」

宋教仁無言了……於是他再度沉默,並且開始在日本進行一些聯絡工作。

孫文的這一次革命,叫做「廣州三二九黃花崗起義」,相信對歷史課本還有印象的人,都知道這次起義結局是:失敗!而且大部分的同盟會菁英,皆亡於此役!在這之後孫文變得很低調,黃興則跑到國外養傷去了。

當同盟會兩大領袖都沒有動靜時,宋教仁則在上海成立了「同盟會中部總會」。一直低調的智謀者出手了!他決定獨立策畫一次起義!

原來早在宋教仁居住日本期間,他就一直積極地和留日的中國學生聯絡;這票留學生,有些受到宋教仁的鼓舞加入了同盟會,有些回到中國後進入一個地方工作,那就是清朝的現代化正規部隊──新軍!這些留日的新軍,或多或少受到革命主義的影響,於是自行成立了一些讀書會,並和革命黨有著若有似無的牽連。

於是宋教仁開始運用以往建立的關係,逐漸和這些新軍團體搭上線,讓一些團體發出聲明: 「只要宋先生有起義計畫, 我們願意配合執行。」而在一九一一年十月,大量的湖北軍隊調入四川鎮壓當地的保路運動,剩下留守武昌的部隊,正好就是和宋教仁聯絡的讀書團體。

宋教仁知道是時候了!他決定就在十月十六日,讓武昌的新軍發動起義,然後號召同盟會的幹部迅速接應!

但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十月十日,因為一起士兵間的口角衝突,竟然促使武昌新軍譁變,提早發難舉事,也就是著名的「武昌起義」。結果新軍成功地占領武昌城,並且成功挺住了清朝的反撲,並在起義後短短四十一天內,就在全國引發連鎖效應,讓十五個省宣佈脫離清朝獨立!

雖然過程有點瑕疵,但宋教仁在戰略規劃上堅持較有效的中區革命,又花了兩年多的時間進行從日本到上海、再到武昌的聯絡及籌備工作,並在武昌起義後率先領導同盟會幹部加入戰局。可見「沒有宋教仁,沒有武昌革命」,這也是為何我稱呼宋教仁是「民初第一智謀者」。

  • 建國時期的政治指導家

雖然起義成功,可清朝在關鍵時刻決定派出他們最強的實力派官員袁世凱鎮壓革命,他的北洋軍一下子就把武昌打得即將破城。幸好,老袁是個野心家,他眼看清朝就要完蛋,於是開始施展兩手策略;一方面跟清朝要錢要糧好壓制革命行動,一方面卻又不聽清朝號令,跟革命黨展開協商。他表示:「如果要我支持革命,那我就要民國大總統的寶座!」

這時要稍微幫老袁澄清一下,他是很邪惡,卻也非常有能力及改革手段,使西方列強認定,只有袁世凱能穩定中國(孫文成立的民國臨時政府一直沒獲得西方承認,袁世凱一當上總統,各國立馬發電報承認民國的地位,表達支持)。尤其他的軍事實力,更讓清朝及革命黨雙方都意識到:這人惹不起!

所以袁世凱當大總統是遲早的事了。不過,就在黃興仍在戰場上奮鬥、孫文正在和袁世凱談條件之際,宋教仁則在跟一群人修法律。

要說修法律這事可難不倒宋老兄,他在日本不只是搞革命,還順便去法政大學、早稻田大學學習,當真是「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而這部被修出來的法律,叫做《臨時約法》,其中最重要的內容就是:中華民國以後要走「內閣制」。

智謀者又出手了!而且是一記絕殺!根據《臨時約法》,從此內閣總理掌管國家大權,至於大總統只是擺設,基本上只能等著領薪水然後洗洗睡了。更絕的是:袁世凱即將當總統前,宋教仁就在議會中通過《臨時約法》的正當性。所以等到袁世凱當上總統後,才發現,一、切、已、經、變、樣、了!搞得老袁當場咆哮:「革命黨不是個東西!」而且老袁覺得自己彷彿被宋教仁賞了一巴掌!

但老袁總不好直接用武力撕破臉,這樣會受到各方勢力圍剿,雖然未必會輸,但十分麻煩。於是只好退而求其次,組織一個親近袁世凱的政黨──進步黨,希望能夠贏得大選、主導國會,這樣他就能掌握國會,甚至想辦法把法律重新修改成總統制,好取回權力。

為了讓進步黨獲勝,老袁還找了一位超級名人來擔任進步黨黨主席助陣,並團結清末的立憲派人士,準備選戰。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飲冰室主人──梁啟超!

此時, 宋教仁也把同盟會改組成國民黨,並擔任代理理事長,準備迎戰。

梁啟超VS宋教仁、進步黨VS國民黨,最終結果是國民黨獲勝!贏得國會四十五%的議員席次,成為第一大黨!讓老袁感覺自己又被宋教仁賞了一巴掌!

這時有人說:「就算國民黨是國會第一大黨,但席次只有四十五%,並不占多數。反觀進步黨以及兩黨外人士幾乎都親近袁世凱,所以國民黨其實在國會算是弱勢。」

的確,從數據來看,國民黨沒占上風,甚至國民黨中不少黨員也加入進步黨(民國初年,加入多個政黨很正常,甚至還有人加入十多個政黨的紀錄)。不過各位有沒有注意到,我前面提到宋教仁是跟「一群人」制定出《臨時約法》,除了原本的革命黨同志外,還有一個人也參與其中,叫做湯化龍。

各位不知道這人很正常,我也是查了一下資料才知道這人的身分,他是進步黨的實質二當家!

也就是說,宋教仁已經滲入進步黨的內部取得支持,是國會兩大黨皆認同的聲望第一人!所以就算進步黨不甩他,和其他政黨一起團結反對國民黨,反對的也只是黨,而不是《臨時約法》(因為進步黨也參與了修法)。袁世凱這大總統仍然被架空!宋教仁又賞了老袁第三個巴掌!

從選戰、拉樁腳、甚至是搞法律,這一切全在宋教仁的掌握之中,而且面面俱到,難怪老袁會說:「我不怕孫文,最怕宋教仁!」

  • 令人扼腕的暗殺事件

當時三十歲出頭的宋教仁即將擔任總理,獲得執政大權。但早在國民黨獲勝時,已經有革命派人士譚人鳳告誡宋教仁:「內閣制現在實施的條件還不夠,你最好不要太招搖。」偏偏宋教仁對內閣制表現得非常積極,畢竟內閣制是他的夢想,革命已經成功大勢底定,而且他終於有機會不受孫文、袁世凱限制,得以一展長才!此時的智謀者鬆懈了,他或許忘了《史記》有言:「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更重要的是,有些人不跟你講道理,而是直接幹掉你!

一九一三年三月二十日晚上十點多,宋教仁準備從上海火車站出發前往北京,他站在火車上,與前來送行的黃興、于右任、廖仲愷等革命黨人士握手話別。

或許宋教仁心想:「此去北京,定能實踐我們長久以來建設新中國的夢想!」豈料……

嘣!一發子彈從宋教仁背後射入!

短暫的錯愕後,宋教仁只覺得背後一陣劇痛,他看著眼前驚慌的眾人正急著攙扶自己,摯友黃興則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並大喊:「快點保護遯初!趕快去追兇手啊!」

劇痛不斷蔓延,從後背擴展至前胸,宋教仁終於支撐不住,倒了下去!他下意識地抓住距離最近的于右任,掙扎地說:「吾痛甚,殆將不起……(我好痛,恐怕不行了!)」即便馬上被送入醫院,但到了三月二十三日,國民黨代理理事長──宋教仁依舊傷重不治,得年三十一歲。

宋教仁被刺殺了!就在他即將邁入人生頂峰的時刻殞落!究竟是誰殺了他?

為了避免模糊焦點,我無意在此為各位分析是誰殺死宋教仁,只能簡單告訴各位:「不一定是袁世凱!」如果宋教仁沒死,他的政治才華能不能進一步影響中國?

如果宋教仁沒死,他的事蹟應該不會就此被埋沒?

如果宋教仁沒死,二次革命不發生,之後的軍閥時代又會如何呢?

可惜,說一句很沒情調的話:「歷史是沒有如果的。」我只知道,孫文成為了國父,而黃興還有克強路留念(甚至還有人把他的事蹟畫成了漫畫),可是宋教仁的智謀者形象卻被掩蓋了。除了他在上海的墳墓,幾乎沒能在人們心中留下印象……

我在調閱資料時,看到一張宋教仁的遺體照。照片中他穿戴整齊,表情還算安詳,但我想,直至死前,他都是不甘心的!尤其後來我還找到他臨死前發給臨時總統袁世凱的電報。

電報內容為:

北京袁大總統鑒:仁本夜乘滬寧車赴京敬謁鈞座,十時四十五分在車站突被奸人自背後施槍,彈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勢必至死。竊思仁自受教以來,即束身自愛,雖寡過之未獲,從未結怨於私人。清政不良,起任改革,亦重人道,守公理,不敢有一毫權利之見存。今國本未固,民福不增,遽爾撒手,死有餘恨。伏冀大總統開誠心佈公道,竭力保障民權,俾國家得確定不拔之憲法,則雖死之日,猶生之年。臨死哀言,尚祈鑒納。宋教仁。

(電文翻譯)

袁大總統:我宋教仁本來要搭由上海開往北京的火車見您,但在晚上十點四十五分竟遭奸人從背後開槍暗殺。子彈從腰部上面進入到腹部下方,看來我是死定了。自從我受教育懂事起,就修身自愛,雖然不能說從來沒有做錯事,但是從未和人結過私人恩怨。當滿清政府腐敗,我投入革命,也注重為人處世的道理,謹守公理,不敢有任何私心及偏見。今天國家尚未穩固,也未能為更多民眾謀求福祉,就突然要離開人世,我死了也不甘心啊!希望大總統您未來能誠心真意地秉公辦事,全力來保障民權。為國家確立一部堅固不拔的憲法。那我雖死,卻如同活著。

這是我死前最後的衷心之言了,還希望大總統能夠接納。宋教仁。

他生前的夢想因早逝未能實踐,死後則少有人留念。不只宋教仁本人死有餘恨,身為後人的我對這位催生民國的智謀者「壯志未酬身先死」也深感遺憾……前有杜甫有詩嘆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今有老ㄕ改詩感嘆宋教仁:「出師已捷身卻死,徒留後人空唏噓……」

哀哉,遯初!惜哉,遯初!痛哉,遯初!

book (8)

(本圖文為《平安文化》授權刊載,作者:  金哲毅 書名:國父們,被遺忘的中國近代史,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歷史解密》你所不知的孫文:我們口中的國父,其實是曾與日本首相密謀賣國的「國賊」?

神格化的「國父」只是為了思想統治而形成,美國的例子告訴我們:沒有唯一國父,只有國父「們」

歷史課本裡沒有寫的孫中山:在把他當國父之前你必須知道的幾件事

【鄉民談歷史】歷史課本只寫到宋代,其實同時期「金朝」的貨幣政策才叫狂!

$
0
0

文 /Yada

前情提要:
【鄉民談歷史】你以為「消費券」是近代才有的嗎?早在宋朝就曾經被玩到「通貨膨脹」了!

話說剛才提到北宋被完顏阿骨打他弟幹掉之後,中原地區就變成了 8+9(編按:八家將)的天下。畢竟那個時候金雖然強盛,但是仍然是走原始的游牧制度,跟北宋的那種商業制度不太一樣。所以人力對他們來說就是拿來用的,拿去養馬或是做粗工之類的,用不了的就殺掉,不然還浪費糧食比如說像是我這種只會坐在 PTT 前面 KERKER 笑的,大概就 GG 惹。阿宅工程師很會寫程式的也 GG 惹,大概只有平常有在練身體的才比較有機會能當上低等下人。

 金宣宗和蒙古談和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金宣宗和蒙古談和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是這種亂殺的結果,造成中原的商業體系更加的崩盤。銀行在他們看來根本就垃圾,要吃東西用搶的就好了。所以金剛開始建國的時候,根本就不在乎三小貨幣,到最後市面上真的要交易的話,只能用之前剩下來的宋朝銅錢或是不多的遼國契丹銅錢

阿骨打的孫子有個叫做完顏亮,他幹掉了他的堂哥當上了皇帝。然後據說是一個亂搞妹跟亂花錢的王八蛋 8+9。據說有吃過姊妹丼、母女丼、蘿莉、人妻、孕婦,甚至連自己的妹妹跟姪女都幹過,還說喜歡被人看。根本 SOD 再現,雖然不知道真實狀況如何,畢竟他後來被黑的很慘。

他雖然看起來很王八蛋,但他至少敢把首都從台北搬到台南…. 應該是哈爾濱搬到北京。一方面是因為那邊都是他老哥的天龍舊勢力,再來也是因為畢竟幹掉了北宋,要管理那麼多的南部人,太天龍根本不知道南部人在想甚麼。

搬到南部後,這個加藤亮就開始每天跟南宋開幹,但畢竟隔了一條長江,打不下來。加上或許過太爽被肥宅部下看不下去,就被偷偷幹掉了。幹掉之後,就由他的另外一個堂弟當皇帝。

這個新堂弟金世宗雖然也算是篡位成功,但是發現這個金朝其實蠻崩潰的。首先他的加藤堂哥把之前搶來的東西都花在跟南宋打仗上了,然後這些南部肥宅殺的殺、當奴隸的當奴隸,根本就沒啥生產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錢」

倒不是說肥宅當奴隸就不能生產東西,畢竟本魯蛇肥宅還是會煮個泡麵加蛋的。但是問題在於你這個泡麵加蛋做完了,你要給誰ㄘ?又不是說過來的都是正妹都可以免費奉送。如果要跟你買,拿什麼買?悠遊卡嗎?不可能啊!一定是要拿「錢」。據說當時國庫裡面的銅準備有 200 萬貫,但是實際上的需求有 1000 萬貫,缺口超大。

但是別忘記了,北宋其實也很缺錢,所以要靠印鈔票幫忙。但是不管印多少也要有金屬當作準備金,你天龍人跑去南部亂殺就算了,也不重視貨幣政策,就算有銅錢也買不到東西,你有銅錢還不會往更南邊跑?

所以金世宗要做的貨幣政策的第一步就是要生「錢」,他一開始想到的方式是挖礦,畢竟自己如果能夠生產銅,那不就是要多少賺多少?根本削海。但是後來發現,銅礦都在南宋的手中,自己僅有的一些礦脈如果要開挖,技術不夠的情況下,開挖成本比銅礦的價值還低,這條路 GG。

後來他只能透過偷南宋的錢的方式來增加銅的準備,具體操作就是賣東西給南宋的時候收銅錢,然後跟南宋買東西的時候想辦法用別的東西來付。但是這種方法其實蠻蠢的,而且很沒有效率。後來他有用第二種方法,就是天龍人 + 新天龍人用銅錢,南部人用紙鈔的方式,這樣銅的需求就少了一半。

但這個方法一樣需要維持足夠的銅準備,所以金世宗透過南部人跟南宋之間的貿易,用紙鈔吸收南宋的銅錢。然後因為南部人不能用銅錢,所以只能把銅錢交給天龍人,天龍人再給南部人紙鈔這種複雜的交易方式,很辛苦的維持經濟的穩定。

當然南宋也是很機車的,當時看到這些女真人因為經濟焦頭爛額的時候,跑去偷拆…BTW 這個偷拆的建議是辛棄疾說的。但是金世宗還蠻猛的,打退了南宋的北伐不說,他沒有腦袋充血全面進攻,反而簽訂了停戰協議,好好的休養生息,不要打仗。

他兒子的兒子金章宗在位的時候,號稱是金國的經濟奇蹟。經濟繁榮、藝術文化都很興盛。這個章宗也是文青,每天在那邊寫詩作畫,日子一開始過的很爽,但是好臣又不長。這時候蒙古開始崛起,每天在那邊跟騷擾吵架連綿不絕,又加上黃河氾濫一發不可收拾,開始撐不太住。金章宗決定不要在分天龍人跟南部人了,開始全面使用紙鈔

 金朝和蒙古的戰役(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金朝和蒙古的戰役(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是別忘記剛才那個複雜的交換體制,原來金朝就是沒有那麼多銅,所以才一半紙鈔一半銅板,要維持金朝的紙鈔需要的是「銅」。但是南宋不是笨蛋,不會輕易的給金朝銅這個東西,而且當時主戰派三天兩頭也在跟金朝擾亂他們的視線,邊界很不安寧,根本無法從南宋那邊得到足夠的銅。但全面使用紙鈔意味著發行量大幅增加,銅的數量不變下,紙幣就開始貶值

於此同時,南宋看金朝好像很弱,決定再次去偷拆。這次分左路(四川)中路(襄陽)右路(淮河)全面偷拆。結果雖然蒙古突騎很厲害,但還沒有上城堡沒有用,金章宗還是把南宋幹掉,還簽了嘉定和議

條約一號:南宋是姪子,要叫金朝阿伯連喔喔爪爪都當不成惹
條約二號:每年要給金朝 30 萬兩「銀子」跟 30 萬匹布,外加 300 萬兩的賠款

這兩條合約第一條也就算了,第二條要注意的是,這裡是銀子而不是銅,因為當時銅真的都不見了。而且南宋也不是笨蛋,不會給金朝「銅」。但是金朝是「銅」本位制,你就算有銀子,也沒有辦法那麼直接的改善你的財政。更何況,這種招數之前在契丹的時候就用過了,金不是笨蛋,不會不知道這招很損。但也是被蒙古跟黃河弄到快爆炸了,也只能先拿著銀子救急。

金章宗也不是只有在那邊乾瞪眼,他先允許銀、銅幣、紙幣在市場上流通,再來限制紙幣的發行數量,希望老百姓對紙幣有所信任。但是老百姓又不是白痴,到最後銅都被收起來藏起來,因為當時銅比銀值錢,在市面流通的只有銀兩跟紙鈔。

後來金章宗也不得不妥協,反正你銅都收起來了,銀子還蠻多的,那麼我們就不要發銅的紙鈔,就來發銀子的紙鈔吧!

他開始勒令你要付錢就要一半銀幣一半紙鈔,超過 10K 的東西一定要用紙鈔,反正不管怎樣就一定要紙鈔就對了。但這種混亂的貨幣政策之下,金朝的經濟就開始不太行

金章宗掛掉之後,大概跟肥宅一樣沒有兒子 Q_Q,皇位只好給他叔叔。這時候鐵木真上場,開始狂打金朝。大概是因為郭靖有幫忙吧,也有可能是不小心就上帝王了,40 萬金兵被 9 萬蒙古兵幹掉,天龍國也被攻佔了。

金朝這時候只能放棄舊台幣,開始發行新台幣,並且禁止銅錢流通,因為要全部收歸國庫。但是金朝的財政真的爆炸到一種崩潰,這個新台幣一發行出來價值立刻變成千分之一,影印費都付不出來。這時候金朝只好發行新新台幣,用 1:1000 的比例跟新台幣兌換

雖然燕京被蒙古佔領、財政崩壞,但是金朝其實還有黃河一帶蠻大的土地。這時候南宋開始 KERKER 笑,跟蒙古聯手開始開幹金朝,金朝這時候都快哭了,新新台幣又開始貶值,他本來希望通過課重稅的方式回收紙幣。但是問題在於因為要打仗,稅率是提高了,但是回收的紙幣沒有印的快。這個新新台幣沒多久又崩潰了,這時候金朝開始發行新新新台幣,1:400 的方式回收新新台幣。

到最後這個新新新台幣也崩潰了,金朝在被滅亡前據說又發行了一次新新新新台幣,不過我有點忘記比例是多少,反正也不太重要。

金的滅亡跟遼的滅亡其實有些類似,但是本質上還是有些不太一樣。雖然他們都是被通貨膨脹搞爆掉,但是遼是沒有一個強大的法定貨幣,金是沒有足夠的發行準備。在崩潰的過程中,其實當時的政府都有做過很多嘗試,這些做法跟現在的政府沒有什麼差別,甚至有的還滿有創意的,但是最後結果都不太好。

(本文由Yada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鄉民談歷史】你以為「消費券」是近代才有的嗎?早在宋朝就曾經被玩到「通貨膨脹」了!

Viewing all 631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