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志銘
【愛國、愛國,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台灣雖已解嚴多年,在某些方面卻比三十年前的戒嚴時代還要戒嚴,令人除了悲哀,更感到無奈
根據媒體報導,憲兵單位遭魏姓民眾指控,日前違法搜索其住家,並查扣若干網拍購得、有關白色恐怖的相關文件,還用廂型車載到偵訊室裡質問,引發社會議論。
後來,國防部出面表示:「民眾販售所獲得公文檔案,尤其機密文件,有影響國家安全之虞,且有涉法之嫌,理當主動送交文檔產製單位或警方處理。公開上網標售之行為,極不足取,其動機、目的為何?社會應有公評」。
此言一出,不惟引發社會大眾一陣譁然,更把整個事件上綱到「國家安全」的層次。
這不禁令我想起了發生於三十年前(1985)的外交部「國書事件」。
- 國書流落民間,外交部重金購回
故事背景是這樣的:彼時進入 80 年代以降,島內台灣社會及整個黨政機關開始面臨世代交替,不少長年屯置的老舊資料因而有機會流入市面,由於物主身故而被子 孫賤賣的情況更是不計其數,其中有的被舊書商撿走,有的則不幸被送到紙漿廠銷毀,報章媒體也陸續傳出有某骨商董或舊書業者在廢紙場撿回一批機要文獻或者學界耆宿遺物之類的訊息。
(當年諷刺外交部論斤賤賣「國書」的新聞漫畫)
回溯 1985 那一年,當時外交部禮賓司辦公室正進行搬遷。但是萬萬沒有想到,一批未歸檔到任國書竟然就存放在盥洗室內的雜物櫃裡,長期以來無人過問,導致 負責清理工作的技工在未經通報之下,將這批國書連同過期雜誌一起當作廢紙廉價賣給信義路一家廢紙廠。後來監察院在事發後數月接獲檢舉,指外交部有重要檔案 外流到舊書攤去,整個事件才因此爆發開來。
當時《聯合報》上出現了如此斗大標題:
國書當廢紙,一公斤廿元賣掉
外交部奇聞,監察院通過糾正
事情就發生在某天下午,一家舊書攤老闆先是無意間在廢紙場發現了這批已經散落一地、看似留有日皇裕仁簽署文件的外交國書,於是趕緊拿出紙箱遍地蒐羅搶救, 並以每公斤 20 元代價購回。當他把這批國書帶回店內正準備要整理,碰巧就讓平日喜歡逛舊書攤的國立藝專教授鍾克豪給遇上了。
當時,鍾克豪發現到這批文件的重要性之後,依然神情自若﹕「我不動聲色,不表驚奇,也不聲張,以免書商索高價」(據當年《聯合報》記者報導所言)。於是,在佯裝鎮定、回去確認之後的幾個小時內,鍾克豪很快再趕到舊書攤以 4000 元代價購得國書。
之後,偶然的某一天,東海大學台北聯絡處主任周勵夫與鍾克豪在光華商場舊書攤相遇,鍾教授乃出示國書並表明欲出售。翌日,周勵夫即向校長梅可望說明此事,梅可望再電告當時的外交部長朱撫松。隨後朱撫松乃面囑禮賓司官員前往拜訪鍾克豪。經協商結果,外交部最後允諾:
(一) 外交部以 26500 元將這批國書贖回。
(二) 外交部向鍾克豪訂閱《時代生活》雜誌 50 份,為期一年。
(三) 外交部贈鍾克豪「義舉可風」銀盾獎牌一座。
(四) 外交部在台北市宜賓川菜餐廳席開一桌宴請鍾克豪。
(當年外交部頒發銀盾獎章給予鍾克豪教授的新聞照)
經外交部派員與鍾克豪交涉之後,一共追回了 292 件國書,但最後卻仍遍尋不著到任國書 32 件、辭任國書 34 件、國書副本 76 件等。至於其他遺落的資料文獻是否已落入紙漿廠或是被他人收購,則不得而知了。
- 今昔相映,國防部似乎仍不知戒嚴早已結束
嗚呼!此一事件出於 1985 年,當時台灣仍處尚未解嚴的戒嚴前夕,國家相關保防單位都還不敢以舊書攤老闆或買家所持有的文件「有影響國家安全之虞」為由、大張旗鼓假藉憲兵之手進行非法搜索,同時也由於外交部自知理虧,最後即以表揚、褒獎的方式作為和平收場。
而根據現行法律,沒有任何一條說民眾所持有的公文檔案,必須交給「文檔產製單位」(意指檔案管理局)或警方。如果有的話,那是道道地地的白色恐怖規定,牽涉到國家權力對於人民財產權、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侵犯。
豈料,三十年後的今天,我們的國防部及某些軍警單位人員似乎還沒有走出戒嚴的陰影,堂而皇之拿「國家安全」為藉口,用來掩飾憲兵侵犯人權的合理化行徑,目的可能是要掩蓋白色恐怖時代某些不可告人的秘密,誠不知今夕何夕!
圖片為當年外交部頒發銀盾獎章給予鍾克豪教授的新聞照,另一圖片為諷刺外交部論斤賤賣「國書」的新聞漫畫
(圖文由李志銘授權刊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