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范疇專欄】面對台灣未來前途,台灣人不能只停留在「歷史論」與「宿命論」的邏輯思維裡

$
0
0

科學哲學家孔恩(Thomas Kuhn, 1922-1996)的科學史觀是「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 簡言之,典範就是一套自我邏輯連貫的概念框架,當一個框架無能解釋現實或者無法容納其他典範的時候,就會產生危機,經過激烈的辯證,典範之間就會產生轉移。

面對台灣的前途,目前社會上存在三種型態的典範,並已激烈交鋒;多數人稱呼自己的看法為「理念」,別人的看法則為「情緒」、「頑固」或「異端」,這很自然,因為在邏輯層次上,三種典範的內部邏輯都各自成理。三者我分別稱為歷史論、宿命論,及演化論。但名稱不重要,你也可以替它們取不同的名字,重要的是三者在本質上的差異,而這些差異反映出來的是不同的價值取向,甚至是不同的人格特質

首先談談歷史論,這個典範的基本命題是:台灣的未來定位,不能脫離歷史事件及經驗。因此,要為台灣的未來定位,必須了解原住民史、大航海時代的荷蘭、西班牙、葡萄牙來台史、鄭氏王朝史、康熙收服台灣史、日本在台殖民史、美軍轟炸台灣史、國民黨敗退台灣史、二戰後國際論述台灣的身份史、國民黨統治台灣史、黨外及民進黨抗爭史、台灣經濟(當年)發達史等等。課綱調整事件中,各方所依據的道理,其實都出於歷史論的本質。

宿命論思維典範的基本命題則是:台灣距離中國大陸塊不到兩百公里是地緣事實,四百年來,文化經濟上(除了日本殖民時代)都被中國的勢力氣場籠罩,至於台灣經濟高速發展的三十年,則是中國鎖國期提供的運氣,屬於歷史的「異態」,今天遭受到中國的強大政治、經濟壓力,只是回歸歷史常態。因此台灣遲早會被中國以某種嚴厲或者寬鬆的形式統一。此種邏輯把台灣的未來方向視為一種宿命,中研院社會所三個月前所做民調中也突顯出宿命論的吊詭:46.4% 人選擇「獨立」,但 49.7% 人預期未來被統一,而希望獨立的 46.4%的人群中,竟然有 37% 認為將來「會被統一」。

第三種看台灣未來的方式,也就是演化論,其實還不能被稱為一種「典範」,因為多數台灣人還沒有勇氣、信心和見識來思考「歷史論」、「宿命論」之外的可能性。這種連思考都不敢的狀態,凸顯了台灣已經落後於世界多遠,也間接證明了台灣社會,包括那些 46.4% 贊成「獨立」的人,其實在「典範思維」上還是非常中國的,因為,中國兩千年來的主流典範就是「歷史論」或「宿命論」。今天,「自古以來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份」論者,所依據的邏輯就是歷史論和宿命論。

演化論的核心命題就是:世間事物不論大小,都在不斷的演化(包括進化和退化),只是時間上的快慢罷了。從猿猴到人類,可能需要一億年,國家主權觀念從誕生到被質疑,花了四百年,但社會媒體(social media)改變全球人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只需要十年。過去,人在演化過程中是被動的,但今天,人已經可以是演化的主要推手(agent)。

若從演化論來看台灣的未來,台灣大可以教育每個人都成為某種改變現狀的推手,小至烤出讓世界驚艷的蛋糕麵包,大至改變台灣在地球上的地位,只要台灣能夠刺激出典範轉移。

在歷史論和宿命論之下,歐盟不可能,互聯網也不可能。我們可以說,如果人類嚴格的受限於歷史論和宿命論,我們今天可能還在部落式的生活狀態下;所有的改革者和創新者,從鄧小平到賈伯斯,都不是歷史論和宿命論的信徒。

面對吧!從過去的「反攻大陸」、「亞細亞的孤兒」、「龍的傳人」、「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民進黨執政對台灣是災難」,到今天的藍綠各種選舉悲情,都擺脫不了歷史論和宿命論的基調。

「自己的台灣自己救」這句話如果有任何真實的意義,只能來自於一場典範轉移,由歷史思維、宿命思維,轉移至演化思維。道理其實蠻簡單的,因為整個世界的典範已經在朝向演化思維快速轉移中,台灣還在歷史論和宿命論中繞不出來,遜斃了啦。

(本文為范疇授權刊載,粉絲專頁:范疇,原文刊載:中時電子報——范疇專欄-台灣三論:歷史論、宿命論、演化論,首圖來源:damonjah ,CC license,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相對剝奪感」吃垮台灣 

「人貴經濟」vs. 「人賤經濟」

十年後,台灣靠什麼「產品」吃飯?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