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選這本書:《國家寶藏大解密》】
秦始皇兵馬俑的開挖,讓世人得以一窺秦朝的神秘歷史,但是,除隨著兵馬俑出土的文物仍有許多未解之謎外,尚未開挖的秦始皇陵則埋藏了更多具有高度考古價值的文物!在還沒有足夠的技術保存這些文物之前,歷史學與考古學家只能從文獻中推測,試圖解開關於秦始皇陵的種種謎團。
而本文除詳述秦始皇兵馬俑的文物之外,更依據目前考古的發現,帶領讀著一窺秦始皇陵的神秘面貌。(責任編輯:高聖雅)
文/胡楊
秦始皇陵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它南臨驪山,北依渭河,為坐南朝北的格局。從秦始皇成為秦國君主起,便計畫為自己修建一座浩大、奢華的陵墓。這座陵墓由秦相李斯負責規畫、設計,由大將章邯負責具體修建工作。
除此之外,他在統一六國後,還遣送七十多萬人前去為他修建陵墓。雖然為秦始皇修建陵墓的人很多,可是陵墓仍 修築了 38 年之久,直到秦始皇死後一年,他的陵墓才算正式完工 ;由此可見,秦始皇陵墓的工程有多麼浩大,氣勢有多麼宏偉,而 裡面想必埋藏了許多的寶藏 。
《史記》中記載:「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滿之。」可以說,秦始皇陵開創了中國歷代君主奢侈厚葬的先例,自他以後,絕大多數帝王都為自己修建奢華的陵墓。
不說秦始皇地宮中埋藏著多少寶藏,只說在他的陵墓周圍,那些地坑裡埋藏了各種陶俑,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甚至連它們的戰馬、戰車和武器,也極為精美、逼真。這些陶俑被世人稱為現實主義的完美傑作,歷史學家也認為它們具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因此,也難怪人們被其深深吸引而沉醉於其中。
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陵,青銅劍防鏽工藝震驚世人
秦始皇陵墓規模十分宏大,專家們估計, 秦始皇陵園總面積達 56.25 平方公里,相當於 78 個北京故宮的大小 。據資料記載,秦始皇陵上的封土,原本高約 115 公尺,然而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只剩 76 公尺,但仍有 22 層樓那麼高。
秦始皇為了陵墓的安全,命人在陵園內修建內、外兩重城垣,內城垣全長 3,840 公尺,外城垣全長 6,210 公尺,而內、外城垣高 8 至 10 公尺;雖然這城垣如今已沒有昔日的威風,但人們仍能看到它的痕跡。秦始皇陵的墓葬區在整個葬區的南邊,而寢殿和便殿(編按:正殿以外的其他宮殿,常為皇帝宴遊與休息之處)則建在北邊,形成坐南朝北之勢。
1974 年 3 月 29 日,西安市的農民在挖井時,無意中挖出一個陶製的武士頭,地點就在秦始皇陵墳丘東側 1,500 公尺處。這引起了專家的注意,後來在他們的倡議下,中國政府組織相關人員對此地進行發掘,接著震驚全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就此展現在世人面前。
為了進一步了解秦始皇陵的奧祕,中國政府決定再次挖掘陪葬坑,所以在 1994 年 3 月 1 日,考古隊正式挖掘秦始皇兵馬俑 2 號俑坑。這次挖掘出的 秦始皇兵馬俑坑,是 20 世紀以來最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它也因此被世人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既然 2 號秦始皇兵馬俑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裡面自然有很多珍稀的文物與難解的謎題。考古專家們到底在裡面發現了什麼呢?首先是武器,包括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除此之外,專家在俑坑裡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
這批青銅劍長約 86 公分,劍身上還有 8 個棱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仔細的測量這 8 個棱面,結果發現驚人的事實:這 8 個棱面之間的差異,甚至不足一根髮絲大,更讓人感到震驚的是,不只一把青銅劍如此,出土的所有青銅劍均是如此。
還有一點令專家感到奇怪,這批青銅劍的製作工藝極為優良,劍身光亮平滑,內部組織緻密,而劍刃部的磨紋也十分細膩,紋理沒有絲毫的交錯。另外,當考古專家將這批青銅劍從秦始皇陵發掘出來時, 它們就像新鑄般光亮鋒利,完全不像在黃土下埋藏了兩千多年 。
對於青銅劍仍如此光亮鋒利的原因,有關研究人員在對它進行科學鑒定後,發現在青銅劍表面,有一層大約 10 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正是這層薄薄的鉻鹽化合物,使青銅劍至今仍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除了防鏽工藝讓世人震驚外,考古專家在發掘秦始皇陵兵馬俑坑時,還有一個有關青銅劍的驚人發現。當考古專家清理 1 號坑的第一過洞時,發現一把青銅劍被 150 公斤重的陶俑壓彎了;專家們原以為是挖掘過程中陶俑倒塌,才壓彎青銅劍,感到很可惜,可是當他們移開陶俑後, 那把被陶俑壓彎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 ,恢復平直的形態。以當時的冶金技術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蹟。
透過對秦始皇陵的發掘,發現了許多謎題,而人們一直想透過科學來解釋這些問題,然而直到今日,仍有很多問題無法解決。
巨大陵墓 38 年還沒建成,墓中寶藏富可敵國
秦始皇如此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是因為自戰國時起,各諸侯國君主便有在生前為自己大造陵墓的習俗,如《史記.趙世家》記載:趙肅侯「十五年起壽陵」;平山縣中山國王陵墓,也是中山國王在他生前就讓人修建的。
作為戰國霸主的秦國自然也不免俗,所以秦始皇在剛坐上秦國國主的位子時,為了表明自己的王位正統,便下令展開修建陵墓的浩大工程; 這種剛即位便開始修建陵墓的做法,由秦始皇開創 。
秦始皇陵的修建,前後分成三個施工階段。第一階段從秦始皇登上王位時起,到他統一六國時止,這 26 年間是秦始皇陵修建的初期階段。在這個階段裡,工匠們主要完成陵園工程的設計、對主體工程的施工,以及初步奠基陵園的規模和基本格局。
第二階段是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到秦始皇 35 年(西元前 212 年),在這 9 年間,秦始皇意氣風發,秦國國力強大,加上戰俘眾多,在大批人力、物力的支持下,秦始皇陵進入大規模的修建時期。
對此,《史記》中有過記載:「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七十多萬人來修建秦始皇陵,修建進度怎麼會不快呢?所以雖然只有短短 9 年的時間,但秦始皇陵的陵園主體工程已大致完成。
第三階段是從秦始皇 35 年,到秦二世二年冬,這短短的 3 年,是秦始皇陵的收工時期,這一階段,工匠們主要從事陵園的收尾與覆土工作。
秦始皇陵的修建,雖然歷時 38 年之久,可是按照工匠們的規畫、設計來看,它並沒有真正完成,據說這與秦朝末年的農民起義有關 。
當時陳勝、吳廣的部下周文,率兵打到距陵園數公里的戲水附近(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秦二世和秦始皇一樣驕奢淫逸,卻沒有秦始皇的武功,面對起義軍,他驚慌失措、無計可施,便召集群臣參議對策。在其他臣子無更好方法的情況下,秦二世採納少府(職官名,秦漢九卿之一)章邯的建議:「盜已至,眾彊(強),今出兵近縣不及矣,驪山徒多,請赦之,授兵以擊之。」
秦二世於是命令正在修建秦始皇陵的七十多萬人放下工程,由章邯率領抵抗周文的起義軍。由於修建的民工都被調走,所以秦始皇陵的修建工程也只好中止;後來秦國形勢越來越危急,秦始皇陵的修建只能草草收工。儘管如此,它畢竟也經過 38 年的修建,裡面絕大部分工程都已完工,珍稀文物、絕世寶藏自然不會少。
工程如此浩大、投入人力如此之多的秦始皇陵,在選址時也是精心選擇。設計秦陵的人,不僅為秦始皇陵精心選了一處風水寶地,而且還對陵園總體布局進行了獨具匠心的設計。也因如此,即使幾千年過去了,長達 10 里的表裡夯土城垣已殘缺不全,秦始皇陵高大如山的封塚也由一百多公尺降到 76 公尺,但它仍牢牢的屹立於驪山腳下、渭水河畔。
雖然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築,焚毀於楚霸王項羽的手中,可是地下的宮殿與陪葬坑仍完好的保存下來。另外,在被項羽焚毀的秦始皇陵殘存的廢墟上,考古專家發現了陵寢建築群遺址;這些主要分布在封土北側、內城西半部的遺址,規模十分宏大。
除此之外,考古專家在秦始皇陵封土西北的表裡城垣之間,另發現一處地面建築群,清理後,專家們根據相關資料猜測,這三組房屋應該是飼官(編按:掌管飲食的官署)居住的地方。在飼官居住的遺址南北兩側,還有幾組規模相當可觀、但專家們還沒清理出來的地面建築。
在 1960 年代前,關於秦始皇陵的地點與寶藏的猜測,僅只存在於文獻記載與傳說中。後來因一位農民偶然發現,秦始皇陵才得以正式進入世人眼中,成為震驚世界的第八大奇蹟。
相信無論是誰,在秦始皇陵被發掘前,肯定想不到單單是陪葬的兵馬俑坑,就有如此大的規模。隨著 1 號俑坑被完全發掘,之後 2 號兵馬俑坑、3 號兵馬俑坑,以及一座甲字形大墓的相繼發掘,秦始皇陵神祕莫測的面紗漸漸被掀開,而裡面豐富的寶藏,也隨之呈現在世人面前。
其中, 僅兵馬俑坑占地就達兩萬多平方公尺,裡面與真人、真馬相仿的陶俑、陶馬就有八千餘件,青銅兵器更是多達數十萬件 。如此規模宏大的陪葬坑,不僅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的陵寢中,也是前所未見。
在秦始皇陵墓中,除了兵馬俑陪葬坑外,人們還陸續發現大量的陪葬坑、陪葬墓:考古專家在秦始皇陵區東側,發現百餘座馬廄陪葬坑、17 座陪葬墓;在陵園西側發現 31 座珍禽異獸陪葬坑、一座曲尺形馬廄陪葬坑,以及 61 座小型墓坑。
陵區北側發現一座較大的動物陪葬坑;在東表裡城垣之間發現鎧甲坑、百戲俑坑……除了這些陪葬坑、陪葬墓外,考古專家還在陵區地宮西側,發現十乘大型彩繪銅車馬、木車馬。 這些慢慢被人們發掘的陪葬坑、陪葬墓與大量珍稀陪葬品,都一再揭示秦始皇陵墓內,埋藏著富可敵國的寶藏 。
秦始皇陵還沒挖開,地宮謎團重重
秦始皇陵地宮到目前為止,仍沒有打開 ;不是掘不開,而是掘開後,裡面的寶藏無法保存,所以秦始皇陵地宮對人們來說,仍是一座充滿神祕色彩的地下王國。以現有的技術來說,人們仍無法用科學儀器,測量出秦始皇陵地宮的形制及內部布局。
在秦始皇陵地宮的寶藏傳說引誘之下,有許多人對地宮提出了猜測:地宮是什麼樣的布局?地宮內埋藏了多少奇器珍寶?地宮內防盜機關有多少?地宮挖了多深、多長、多寬?秦始皇的棺槨是銅棺、石棺,還是木棺槨?他的屍骨是否如傳說中那樣完好無損、栩栩如生?
許多的疑問一直懸在人們心頭,困擾著對秦始皇陵感興趣的專家、學者與研究人員。雖然現在科學技術有了很大的進展,可是對於秦始皇陵的種種謎團,仍無法找出詳盡的解釋,人們也只能根據目前發掘出來的文物、資料,以及流傳下來的歷史文獻,對秦始皇陵作初步的猜想。
謎團一:秦始皇陵地宮到底有多深?
秦始皇陵地宮在秦漢時期,便被公認為規模最大的地宮。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它「穿三泉」,《漢舊儀》也說它「已深已極」。可是秦始皇陵地宮到底有多深呢?古人並沒有給出準確的數字,所以這個問題至今仍困擾著人們。
對於秦始皇陵地宮的深度,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編按:1976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曾探索過。他運用當時所有的高科技儀器,對秦始皇陵地宮進行勘測,不過,他也沒有得到準確的數字,而是得到一個大概範圍, 即深約 500 公尺至 1500 公尺 。
丁肇中的這個猜測,如今已被完全否定了,因為如果秦始皇陵地宮深達 1000 公尺以下,那麼,它的地理位置將超過陵墓位置與北側渭河之間的落差,這樣地宮裡的水就很難排出去,容易造成渭河水倒灌地宮。不過,雖然丁肇中先生的這一猜測,與事實可能太過懸殊,但他卻開了運用現代化科技探索秦始皇陵地宮的先河,讓人們又多了一種探索手段。
對於秦始皇陵地宮的深度,不只丁肇中一人探索過,國內外文物考古、地質學界的專家學者們,也對此做過多方面的研究。根據考古學家最新的鑽探資料顯示,秦陵地宮實際上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深,它的實際深度,應該與芷陽一號秦公陵園墓室的深度接近,即從地宮坑口至底部,平均大約 26 公尺深,如果加上原本封土的厚度,最深的地方大概也就 37 公尺。
雖然這個數據是各專家學者,根據最新鑽探資料與相關文獻猜測出來的,應該不會有太大的誤差,可是秦始皇陵地宮畢竟還未打開,所以這也只是目前最有可能的猜測,事實究竟如何,只能等待秦始皇陵地宮重見天日的那一天。
謎團二:地宮有幾道門?
說起探測地宮中的門,不禁讓人想到 2002 年 9 月 17 日,考古學家用機器人探索金字塔的嘗試:沒想到將機器人放入第一道石門洞口後,它又被另一道石門擋住了。金字塔裡並不是只有這一道門,這使考古學家探索金字塔的計畫擱淺。自然,秦始皇陵地宮裡, 如果有門,也不會只有一道,那麼裡面到底有多少道門呢 ?
對於地宮門有幾道的問題,司馬遷在《史記》裡也有記載,只是當時學者們並未注意到。《史記》中記載:「大事畢,已藏,閉中羨門,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藏,無復出者。」
《史記》中所寫的意思是,秦始皇的棺槨和隨葬品全部放在中門以內,然而「閉中羨門,下外羨門」,使工匠「無復出者」,既保守了秦始皇陵的祕密,又成了秦始皇的陪葬品。既然《史記》中提到中羨門、外羨門,自然也會有內羨門,這麼看來,秦始皇陵地宮中,應該至少有 3 道門 。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司馬遷在《史記》中對中羨門的描述,用了一個「閉」字,而對外羨門,用了一個「下」字,這說明秦始皇陵地宮中的中羨門,應該是可以開合的活動門,而外羨門應該是由上向下放置的石門,可能是橫向鑲嵌在兩壁的夾槽中,無法再次開啟。至於內羨門,司馬遷在《史記》中沒有記載,人們猜測,它可能與中羨門一樣,是活動門。
謎團三:「上具天文」是什麼意思?
對於秦始皇陵地宮,司馬遷在《史記》中還寫過這樣一句話:「上具天文,下具地輿。」這是什麼意思呢?
考古學家夏鼐(1910–1985,中國科學院士、中國考古學奠基人)對此曾作過猜測,他說:「『上具天文,下具地輿』應當是在墓室頂繪畫或線刻日、月、星象圖,可能仍保留在今日臨潼秦始皇陵中。」夏鼐的這一猜測是否正確?之前人們可能還有很大的猜疑,可是近年來西安交大漢墓 (編按:位於西安交通大學校院內,為西漢晚期古墓)中的發現,為夏鼐的猜測作了證明。
據說,在發掘西安交大漢墓時,考古專家發現類似「天文」、「地輿」的壁畫。在地宮上部畫的是日、月、星象,而下部畫的是山川的圖案。
人們據此推測,秦始皇陵地宮的上部,應該 繪有更為完整的 28 星宿圖(編按:28 星宿是中國古代天文學家為觀測日、月、五星運行,而劃分的 28 個星區), 而地宮下部則填充了大量水銀,以代表山川地輿 。這種繪製,象徵著天、地均在秦始皇陵內,秦始皇死後,仍然可以「仰觀天文,俯察地輿」,統治地下的一切。
推薦閱讀
他用一秒拍下改變歷史的相片,卻花一生後悔做過這件事
「答應過說要讓我股間性交啊」博物館裡千年歷史的希臘古壺上驚見萌萌絕不能看的同性之愛!
歷史上用來詐財的禿頭偏方:真空吸力帽——這生髮概念現代還有!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國家寶藏大解密》由 大是文化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篇章為 〈秦始皇陵動員 70 萬人修建,寶藏深藏在進不了的地宮〉 首圖來源:大是文化。)
【你想站在前線觀察 2018 大選嗎?】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政治觀察家開始!如果你熱愛政治、對編輯工作有興趣,想理解、參與新政治的形塑,你就是我們想找的夥伴!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社群編輯(或實習編輯):(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