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縮工時、反過勞」短短六個字卻無比困難,難並非難在不可能,而在掌權者不願實踐。每次執政黨砍假、在野黨喊價,但都一副大義凜然——在工時鬥爭上藍綠的態度其實差異不大,換了位置都說一樣的話。
而這一切更讓人感嘆的是:那些阻擋的人、放任壓榨的人,總是義正辭嚴,宣稱他是你的盟友。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高若有
假日論戰其實是關於差異的論戰:台灣與國外的工時差異、台灣與國外的休假日數差異、勞工與軍公教的差異、新舊算式的差異、看得到與吃得到的差異、不同假種保障程度的差異、勞資雙方力量的差異…… 討論大多離不開這幾點。
今天來談談另一個向度: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差異。
折線圖是台灣勞工 1996~2022 法定工時演變史。
影響工時計算的因素很多:週工時、加班、國定假日、特休、責任制,還有檯面下的因素。此處為求簡單只計算「新進員工、不加班、無責任制」的法定工時。黑線表示實際施行的制度,綠線則是民主進步黨曾有過的主張。
明顯可見,工時變革史圍繞 2000 與 2016 兩次大選。2000 年仍是 48 工時的時代,明顯落後國際水準。當時扁、連、宋三組候選人皆承諾降到 44 工時,陳水扁更近一步主張 40 工時。
然而,陳水扁就職總統不到兩個星期,行政院就提出「44 工時法案」。勞團發起抗爭,立法院國民黨團則順勢提出雙週 84 工時法案,對此民進黨批評國民黨「討好勞工」。年底,國民黨團以優勢席次通過 84 工時法案、2001 年實施,這項制度直到今年元旦才走入歷史。
當時有一未竟之業,就是未將「一週一例假」改為「雙週三例假」,或可者以說勞工隔週休二日並未法制化,造成總工時填不滿上班日的怪現象(84 < 8*6*2)。許多企業,尤其是特別需要與政府、銀行打交道的企業,乾脆將七天國定假日分散挪移至部分週六,這就形成了「實質週休二日、國定假日上班」的 15 年慣例。
去年四月立法院通過修法,遲到 16 年的 40 工時制終於姍姍來遲。這本是歷史應有之趨勢,然而國民黨政府卻把它當作「給超過的恩賜」,幾個月後預告刪除七天國定假日,年總工時的調降幅度足足打了對折。
工運團體衝進勞動部、朱立倫競選總部、總統候選人與企業會談場合。經歷多次施壓與陳情,民進黨立委終於在今年 3 月宣告:退回勞動部砍假草案。
但是,民進黨不給國民黨砍假,原來竟是要留給自己砍。
蔡英文就職後不久砍假案重出江湖,勞動部再次展現馬政府時期的資動部本色。經歷林淑芬拒審拖案、928 曇花一現,今日在民進黨立委暗地換室、列陣防禦下,砍假案終於送進黨團協商。
也好,就讓我們驗證看看:黨團協商究竟是不是選舉期間柯建銘陣營大力宣傳的「小黨拚搏利器」;也讓我們驗證看看:國、時、親三黨給自己設下的制衡力量停損點究竟在哪裡,以及能耐在哪裡。這是一千多萬勞工用每人每年 56 小時換來的驗證。
歷史的更迭,其實是政治人物立場的翻盤。執政砍假、在野喊價,但都大義凜然。在工時鬥爭上藍綠三黨的態度其實差異不大。為何說藍綠三黨?因為在野的民進黨與執政的民進黨,就其所宣稱的立場觀之,儼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政黨。
縮工時,反過勞,短短六個字何其艱難。難並非難在人不可為,而在握大權者不願為之。人類追求合理工時、尊嚴勞動的歷史已逾百年,阻力從來都在人類內部。
最可嘆的是:那些阻擋的人、放任壓榨的人,總是義正辭嚴,宣稱他是你的盟友。
(本文經原作者高若有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