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你好臺灣】 第一份充滿「臺灣魂」的報紙──它的誕生,讓我們看見真正的「知識份子」

$
0
0
12961740_1230175503674435_5435248868884126070_n

此為大正年間,臺灣民報歡迎臺灣文化協會演講團所拍攝。2F 布條上第一行是〈臺灣民報〉的 Slogan「臺灣人唯一之言論機關」

文/你好臺灣

回顧長達 50 年的日本殖民統治,其實並非絕對的高壓管理。例如在大正年間(西元 1912 年到 1926 年)日治政府對臺灣的經營,就很大的程度尊重民族自決,不僅改由文官出任臺灣總督,也持平看待當時由臺灣仕紳所發起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灣文化協會」、「臺灣農民組合」‧‧‧等各項政治、社會運動,開始從城市擴展到鄉村,在島嶼各地萌芽。

乘著大正民主時代的浪潮,《臺灣民報》在眾多愛臺仕紳相繼募資,以白話文撰稿,在西元 1923 年 4 月 15 日於東京創刊。這些知識份子不分左右派,一齊投入文化啟蒙運動,希望藉由文化提升臺灣人的心靈,強調『啟發我島的文化,振起同胞的元氣,以謀臺灣的幸福』。

當時臺灣報業發刊量最大的,為臺北《臺灣日日新報》、臺中《臺灣新聞》,以及臺南《臺南新報》。這三大報為日本政府御用媒體,曾被諷刺的統稱為「御用三紙」,由於大多數的臺灣百姓不識字,此時期的報紙消費者以官署、日人與部分臺人仕紳為主,文書宣傳仍集中在少數人的社交圈中。

為了將知識更廣泛、無隔閡地傳播,而非緊握在少數人手中臺灣文化協會便與各地仕紳合作,以《臺灣民報》做為協會宣傳工具,在臺灣各地設立十餘所「讀報社」,同時舉辦巡迴演講,傳播民族主義與對總督府施政的批判,以及各種有關歷史、法律、衛生等講習會,讓更多不識字的臺灣人接觸時事與民主理念,引起極大的迴響

一如被譽為「臺灣最會說故事的人」吳念真先生曾說:『我定義的知識份子,是在一群人裡面,你的知識比大家多一點點,可是你會把多的那一部分奉獻給大家,那才叫知識份子。』

這句話,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 —— 醫界出生的蔣渭水先生的理念不謀而合。從其 1921 年發表的《臨床講義──對名叫臺灣的患者的診斷》:這位為名叫「臺灣島」的患者,因「智識營養不良」導致成為「世界文化的遲緩兒」,需要長期接受治療。所開立處方籤分別為:服用最大量的「正規學校教育」、「補習教育」、「幼稚園」、「圖書館」、「讀報社」。

台灣民報就如蔣渭水所說『是台灣唯一的言論機關』,備受肯定的不僅是它啟迪民智、成為臺灣人思想的先導。更可貴的是大量無法載入史冊的知識青年 —— 他們彰顯「知識份子」真正的定義:

將自己的知識貢獻給知識比他低的人。而不是利用知識來掠奪知識相對不足的人,創造知識差距增加自我優越感‧‧。

求知不僅是追求以往人類累積的智識結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或許我們亦能效法他們的胸襟,這是做為新一代臺灣人,無論史綱為何,也要視之為使命。

(本文、標題由你好臺灣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首圖來源:網路資料)


延伸閱讀:

【你好臺灣】一針一線養大臺灣囝仔… 最早 SOHO 族──台灣婦女家庭代工的故事

【你好臺灣】與自然相依存的風霜山城,九份「水金九」遺址記錄下沉睡的黃金夢

【你好臺灣】歷史課本不曾說的事:1946 年臺灣首批留中公費生失去名字的 40 年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