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擇這篇文章?】
美國 5/14 正式將 駐以色列大使館遷移到耶路撒冷 ,風光開幕之餘,加薩與以色列邊境卻有數千名巴勒斯坦人因抗議美國舉動,遭到以色列狙擊手槍擊,至少 60 名巴勒斯坦人喪生。
以色列雖然是美國的忠誠盟友,不過在結盟前早已被塗上恐怖主義的色彩,上個世紀前就有過猶太恐怖份子喬裝成阿拉伯人引爆炸彈的案例。而這個由猶太人為主體的國家,是如何開始與恐怖主義劃上等號呢?(責任編輯:黃梅茹)
文/易川;製圖者/孫綠
談及 恐怖主義 時,伊斯蘭、阿拉伯等字眼就會映入人們腦海之中,仿佛它們已經成為恐怖主義的代名詞。然而,阿拉伯人的死敵──猶太人歷史也並不怎麼光彩。猶太複國主義運動也在世界恐怖主義的歷史中寫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
1946 年 7 月 22 日, 20 名猶太恐怖分子偽裝成阿拉伯人 ,引爆了大衛王酒店南翼西側的幾個承重柱上、偽裝成牛奶罐的 350 公斤的葛裡炸藥和 TNT 炸藥。大衛王酒店南翼西側瞬間倒塌,最終造成 91 人死亡,46 人受傷。
研究恐怖主義的美國政治分析家布魯斯·霍夫曼博士在他的著作《Inside Terrorism》中寫道:「時至今日,這起爆炸案仍在 20 世紀最嚴重的恐怖主義案件之列 。」
而這起爆炸案的策劃者正是極右翼猶太複國主義組織伊爾貢。在希伯來語中,伊爾貢意為國家軍事組織。該組織的出現還要從猶太複國主義運動的開端說起。
回到以色列
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東歐人口暴漲,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問題,影響到俄國、羅馬尼亞和加利西亞的猶太人的生活。1881 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被刺殺,俄國當局認定兇手是猶太人。俄國猶太人受到的迫害也日益加重。
同時,主張返回故土的「熱愛聖山運動 (Hibbat zion)」在東歐猶太人中傳播,居住在奧德薩的猶太人猶大·勒布·平斯克發表了《自我解放》一文, 鼓勵猶太人追求自由,追求權利,回到以色列生活 。
1881 年到 1882 年 爆發了 第一次阿利亞(猶太移民潮),大批東歐猶太人移居巴勒斯坦。他們 遭遇了種種困難:惡劣的天氣和自然環境,奧斯曼帝國的橫徵暴斂,以及阿拉伯人的反對。
阿拉伯人強烈反對猶太人的到來,常常對猶太移民的農作物和財產的蓄意破壞。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中,猶太人伊紮克·本·茨維開始組織籌畫,一個 保 護猶太定居點的組織巴爾喬拉 (בר גיורא)在 1907 年秘密成立,他們雇傭年輕強壯的阿拉伯人來保護猶太定居點的安全。
猶太人自衛組織巴爾喬拉在下加利利地區逐步發展成為 守衛者組織 。隨著該組織不斷發展,它逐漸接管了加利利地區、猶地亞和撒瑪利亞的猶太定居點安保事務,在保護定居點的工作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由於財政基礎薄弱等原因,它的規模始終未超過 100 人。
1920 年 4 月 19 日,協約國 6 國 (英國、法國、義大利、希臘、日本和比利時)在義大利的聖雷莫召開會議商討與土耳其簽訂和平協定的事宜。大會決定 將約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交由英國託管 ,並要求英國負責落實貝爾福宣言。
會議期間,阿拉伯人發起暴動,但英國人無心處理阿拉伯人和猶太人的矛盾,對此事無動於衷。這更加使得 猶太人堅信,猶太人必須擁有自己的獨立武裝 。於是,澤維·賈伯京斯基被當時負責管理巴勒斯坦猶太事務的代表會議任命組建一個猶太自衛組織。
賈伯京斯基 是一戰中英軍猶太軍團的創建者之一。 在代表會議的支持下,組建了哈迦納,來抵抗阿拉伯人的攻擊 。
當時,賈伯京斯基創建的哈迦納中盛行著 左翼的克制政策 ,其核心原則以構建防禦為主,不主動進攻,不實施報復性反擊。猶太全國委員會的一項聲明中寫道:「潑灑無辜的人的血並不會使我們神聖的血液得到原諒。」
兩個武裝力量
然而並不是人人都認同這份克制。這種和平主義的政策引起了哈迦納中一些 右翼勢力的不滿 。比如,時任耶路撒冷的哈迦納的首席指揮官的 亞伯拉罕·特霍米 。
特霍米是烏克蘭奧德薩的猶太人,後來非法移民到巴勒斯坦。他思想激進,律令嚴苛,被哈迦納指責為「軍國主義」,「採取納粹手段」。他 堅持認為哈迦納應該成為一個軍事組織而不只是防禦 ,開始憑藉個人才能在耶路撒冷贏得了軍官和士兵們的尊重。
而與特霍米為伍的,還有一群來自奧德薩的猶太人,他們大多為巴勒斯坦各地的哈迦納的高級軍官,對於奧德薩猶太人團體十分忠誠,反對在猶太複國主義團體中流行的左翼和平主義思想, 推崇用軍事和武力解決問題 。
這種根本上的分歧最終導致了特霍米及其追隨者從哈迦納中分離。 1931 年 4 月 10 日 ,他帶領其支持者們脫離哈迦納,成立 了一個地下組織,即 伊爾貢 。
在分離之初的幾年內,伊爾貢尚未採取極端行動,而是 養精蓄銳 。他們繼續與哈迦納合作,通過分享情報等方式繼續保護定居點。成立之初的伊爾貢還從希伯來大學吸納了大量新成員。幾年內,伊爾貢逐漸在特拉維夫、海法與采法特等城市建立了分支, 發展成為了一個全國性的組織 。
1931 年到 1936 年間,猶太定居點規模再次翻了一倍。阿拉伯人要求英國委任統治政府禁止猶太人移民到巴勒斯坦,並且停止向猶太人出售土地,但是英國政府並沒有作出回應,這最終引發了 1936 年又一次阿拉伯人起義 。
起義爆發後,英國政府派出巴勒斯坦皇家委員會調查這次起義。定居點的一些領導人, 哈迦納和伊爾貢 的部分成員預計皇家委員會 將會提出巴以分治的提議,並認為猶太建國在望。
而建國後只能存在唯一的武裝力量,伊爾貢內部就是否保持伊爾貢獨立的問題產生分歧,這導致包括特霍米在內的大量高級軍官和核心成員離開伊爾貢重新回到哈迦納。
被官方支援的恐怖組織
選擇留在伊爾貢、支持伊爾貢獨立的多為年輕成員,他們大多是賈伯京斯基創立的修正主義猶太複國主義青年運動組織貝塔爾的成員。賈伯京斯基本人擔任最高領導。分裂後,賈伯京斯基對於伊爾貢的影響和控制是其他組織領導人不能比的。
1937 年 4 月,他在一封信中表示,要毫不遲疑地反擊阿拉伯人。在被稱為「黑色星期日 」的 1937 年 11 月 14 日 ,在 得到伊爾貢總部的批准後, 伊爾貢成員同時在巴勒斯坦各地發起了對阿拉伯人的反擊 。這是第一次在伊爾貢最高指揮官批准下的大規模報復行為,標誌著伊爾貢放棄克制政策,由被動轉向主動。
伊爾貢還開展了大量針對英國人的襲擊,以反抗英國政府對其進行的逮捕和鎮壓。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開頭提到的 大衛王飯店爆炸案 ,目的是為了報復英國委任統治政府在 1946 年一次對包括猶太事務局在內的猶太組織的大規模搜索和拘捕行動。而此次行動的 策劃者是以色列第六任總理 ,時任伊爾貢最高領導人的 梅赫納姆·貝京 。
伊爾貢的另一起臭名昭著的襲擊則為 代爾亞辛村大屠殺 ,發生在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前的巴勒斯坦內戰中。
1948 年 3 月,耶路撒冷幾乎被完全包圍。為突破封鎖,4 月 6 日,哈迦納發起了拿順行動,進攻了卡斯塔爾村。
緊接著,4 月 9 日,120 名伊爾貢戰士進攻了兩公里外的代爾亞辛村,並對村中的巴勒斯坦人進行了殘忍的屠殺 。此次屠殺共造成包括婦女兒童在內的 107 名阿拉伯人死亡。貝京稱讚此次行動為「堪為後世仿效的絕佳勝利」,甚至引起了哈迦納的譴責。
總統稱讚此次屠殺,國防軍譴責此次屠殺,國防軍的創始人還是伊爾貢的實際頭目,外人不管怎麼看,都是一出自導自演的好戲。猶太事務局致道歉信予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一世,但遭到了回絕, 堅定了阿拉伯各國干涉巴以衝突的決心 。
1948 年 5 月 14 日以色列建國後,以色列國防軍成立,而伊爾貢剩餘力量最終也被武力瓦解並吸收進以色列國防軍,至此,伊爾貢的歷史劃上了句號。從 1937 年結束克制政策而大開殺戒到 1948 年以色列建國,伊爾貢共計策劃了至少 60 場襲擊行動,造成至少 250 名阿拉伯人死亡 ,同時還有英國人,以及其他無辜受害者。
猶太事務局、哈迦納、《紐約時報》和英國政府紛紛譴責伊爾貢的行為為恐怖主義行為,以色列政府也在 1948 年 9 月宣佈伊爾貢為恐怖組織。以色列歷史學家湯姆·塞蓋夫還曾揭露伊爾貢的部分成員在 1940 年還曾與義大利法西斯取得聯繫,以對付他們共同的敵人──英國。
恐怖主義一直以來都是危害世界安全和和平的重要原因。無論出於什麼目的,恐怖主義都是不可取的,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而對於今天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來說也是如此。坐下來和談,儘早在兩國分治的方案上達成一致並付諸實踐,才是從根本上化解矛盾、解決巴以問題、促進巴以乃至中東和平的最佳方式。
好在 經過多年的征戰,阿拉伯各國其實也已經默認了以色列的存在,恐怖主義的行為也越來越難以起到作用了 。
延伸閱讀
台灣國際實力不如人怎麼獨立?巴勒斯坦被以色列打著玩,國際地位比台灣還高
沒有所謂的「沒大沒小」,以色列的孩子就該「凡事都很有意見」
面對中共黑手,為什麼台灣軍隊不學以色列「武裝到牙齒」?
(本文經原作者 地球知識局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以色列為什麼會輸出恐怖分子?〉。首圖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