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第六屆共生音樂節】我們不要再紀念只有受難者的二二八,查不到加害者,要原諒誰?

$
0
0

【為什麼我們選這篇文章】

共生音樂節,由一群平均年齡恐怕不到 25 歲的年輕人,自發性組織起來,開始著手整理歷史資料,做各種活動,用自己的方式來紀念 70 多年前的 228 事件。

他們希望藉由每年舉辦的紀念活動,真正的達到修復社會裂痕的目標,因為大家都知道,避而不談只會讓傷口潰爛、讓真相缺角,正義在某些人的生命中將永遠缺席。

第六屆共生音樂節則是團隊有感於 228 事件總是缺乏加害者的身影,而將今年的主題設定為「查無此人」,期望讓社會大眾了解到,在向加害者追討正義之前,轉型正義沒有完成的一天。(責任編輯:高聖雅)

圖片來源:共生音樂節  影片截圖

文/ 共生音樂節

消失的加害者,缺角的真相

這次,共生音樂節的主題為「查無此人」。

今年,我們選擇著眼在加害者的角色。畢竟過了那麼久,離解嚴也過了 30 個年頭,受難者的身分也早已由補償改為賠償──但我們卻依然難以辨認出加害者的面貌,難以找到究責的對象。於是我們試圖強調這件事件的荒謬:為了不「撕裂社會」,因而選擇讓當年殺害、凌虐他人的那些元凶及幫兇依然逍遙法外、名利雙收,讓那些人的身分始終匿跡,徒留受難者與他的親友暗夜裡獨自神傷心碎。

我們認為,讓記憶存續是當務之急,而這背後最重要的元素是真相。可是,如果少了加害者,真相則永遠無法完整,我們以及下一個世代的人們,只會記得這是一個只有受害者的故事,而不是整個事件本身。而讓社會感受究責與轉型正義之必要,也是台灣邁向和解共生的前提。

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licensed

有時候我們不能追查真相,否則就是在「清算」

我們知道有人死了,卻始終不知道是誰殺的。

就算距離解嚴也有三十個年頭過去了,然而我們唯一知道的,卻依然還是:有個人在晚上被帶走了,然後好久以後他的家人多方打聽才得知,那個人死了,或者始終無從得知「他」的死活。誰誣陷他?誰帶走他?誰刑求他?誰將他判刑?誰處決他?這些匿名的「誰」,成為了歷史上的空白,成為了共犯結構下的一員。他們依然躲在暗處,表現的與常人並無二致,享受著天倫之樂,甚至還能獲得獎金。

從記得受難者開始,我們必須「發現」加害者。某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那個制度下的受害者,但這也無法抹滅了他們的犯罪事實,因為的確有為數更多的人因他們而家破人亡。這成為我們回過頭來仔細檢視的時候,必須正視的課題:那不是清算,而是對於黑歷史的檢討,以及對威權體制的反省。

圖片來源:wikipedia, CC licensed

1947年的那天發生什麼事?

如果你身處那個時代,一定會發現在「光復」後的兩年間,戰爭雖然結束了,但是一切只是變得更糟。已然習慣了的日文報紙,突然間就全變成了陌生的方塊中文字,還常常有「祖國」來的官員寫社論罵台灣人被「奴化」;自己卻只能眼睜睜看著生活被全盤打亂,那些「祖國」來的人完全不守規矩,坐火車不給錢、想要什麼就直接搶,而且軍警上街還隨身帶槍,還聽說有人一言不合就被擊斃。想找個好工作,可是就業卻需要受到多重限制跟審查,而且物價還一天一天漲,小老百姓常常連米都買不起。

在二月二十八日這天,這些壓力被一個小小的查緝私菸事件引爆,於是課本上的「二二八事件」發生了。然而課本沒說的是,在事件之後,蔣介石派來的大軍是如何地屠殺台灣人,在基隆登陸之後是怎麼樣無差別的見人就殺,高雄曾一度連地下道都塞滿了屍體;而相信政府的菁英,又怎麼會預料他們被信賴的祖國背叛,因而面臨死劫。而這一切,又是怎麼震盪了當時的台灣社會,進而成為後來「毋通去插政治」的「時代氛圍」。

這些往事,因為過去歷史教育的刻意淡化,使得我們和上幾代人的記憶徹底脫節,成為台灣現在的認同及集體記憶的混亂,甚至成了「撕裂社會」的說法。你的家族裡一定也有這種人,無論是祖父母或是身邊親友,一定也都有屬於他們的二二八故事,以及不願再提起的遭遇。

你有聽過共生音樂節嗎?

共生音樂節是由一群年輕人發起的活動,成員大部分也都還是學生。我們焦慮於島嶼上分歧的認同,以及威權時期受難者們的逐漸消逝、過往的逐漸被遺忘,於是希望能透過二二八,因為記得、被重新正視這個台灣近代歷史上最大的傷痛事件,進而使傷痛可以作為一個互相理解的契機、和解的可能。

會取名為「共生」,一方面是因為「共」這個字由二、二、八所組成,另一方面也是借用了南非的 ubuntu 概念,透過重新記憶先前所經歷的衝突與仇恨,反思其中的正義問題,進而找尋與思索擁有不同認同的人們得以共同生活的可能,進而與歷史、與眾多的他者共生。

第一屆共生在 2013 年開始,那年的主標語是「青年 x 超克 x 未來」。緊接著的幾屆是「毋通袂記」、「青年再起」、「我們在這裡」、「欲行ê路」,這不僅意味著我們這個世代對於二二八的理解,不同的詮釋方式。

今年,我們的主題就是文初提到的那個:「查無此人」。

第六屆共生音樂節活動

今年的共生音樂節,依然嘗試用更多不同的角度與形式,讓更多人可以接觸到傷痕歷史的議題,進而加以反思關於這座島嶼的不正義與可能性。於是舉辦了各種主題的講座、小旅行、影展、音樂專場、活動串聯等,並且試圖舉辦工作坊、撰寫教案,希望能向地方扎根、補足學校教育的不足,讓議題可以扎根,並傳遞給更多人。

除了普及教育之外,我們也希望聚焦二二八的歷史與轉型正義,發出我們這個世代的聲音以及論述方式,於是製作了一系列的史料展覽、懶人包等,並力求降低參與與閱讀的門檻,以更平易近人的方式讓人貼近轉型正義,讓更多人理解到轉型正義其實是與自己切身相關的,是修復被撕裂的社會的一項可能。

今年的活動有哪些呢?

11 月 25、26 日 跨校轉型正義串聯活動。

12 月-2 月 共生系列講座:「二二八事件與當代藝術的對話與反思」、「透過轉型正義,將台灣與世界緊扣在一起」等。

12/17 你現在在哪-共生音樂影像專場。

12 月 17 日–12 月 23 日 你現在在哪-共生影展。

12 月 3 日 二二八地景小旅行:「人在中途,何時止旅?」。

0228 共生音樂節:展覽、真人圖書館、音樂表演、攤位、絹印活動、神秘活動。

圖片來源:共生 fb 請勿轉載

共生音樂節已來到第六年,每年二二八當天的活動皆超過 6000 人次的參與,第三、四、五屆的參與人次更超過 10000 人,是台灣目前規模最大的 228 紀念活動。

迄今共生已舉辦超過 60 場的講座和影展,訪談、邀請了超過 30 位學者專家演講,串連超過 40 個 NGO 及學生社團。甚至在學測當天,發放附有二二八歷史介紹的考前猜題傳單,我們將二二八的議題帶入各式場合,讓社會大眾對二二八的注意,不再僅限於二二八當天。

「共生」音樂節,由一群平均年齡恐怕不到 25 歲的年輕人,自發性組織起來,開始著手整理歷史資料,做各種活動,用自己的方式來紀念 70 多年前的 228 事件,也許少了一些悲情,但更多的是他們對歷史的重視和對未來的關心,徐祥弼說,如果可以的話,他希望能一直做下去,串聯不同的人,創造更多對話的可能。

推薦閱讀

從悲情到共生,這是年輕人選擇延續思考 228 的方式:共生音樂節
【後太陽花的運動臉譜】就是他!讓太陽花運動在第一時間向國際發聲-專訪共生音樂節召集人葉俊廷
請政府勇敢揭露二二八真相,別讓全台這麼多追思活動淪為秀場

一起支持共生音樂節吧!

第六屆共生音樂節─查無此人

活動頁點我

(本文經 共生音樂節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第六屆共生音樂節─查無此人 〉。首圖來源: 共生音樂節  影片截圖)


【你想站在前線觀察 2018 大選嗎?】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政治觀察家開始!如果你熱愛政治、對編輯工作有興趣,想理解、參與新政治的形塑,你就是我們想找的夥伴!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社群編輯(或實習編輯):(您的名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