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從男人變成太監的手術怎麼做?三天不能吃喝,陰莖和陰囊還要塗上辣椒水

$
0
0

【為什麼要挑這本書:《超級太監大歷史》】

大家都聽過一個老掉牙的笑話:「從前從前有一個太監……下面沒有了!」身體的下面沒有了,他們的人生卻還長得很,這本書就是要跟你說說中國歷代太監們「下面」的故事:太監是怎麼變成太監的?手術過程是什麼?

(責任編輯:余如婕)

太監是怎麼煉成的? 有關宮刑的歷史記載

古代的性壓迫歷史中,女性是最大的受害者,但男性往往也無法倖免。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太監。太監(或稱宦官)在人類歷史上出現甚早。古希臘、羅馬帝國、東羅馬拜占庭帝國、埃及、波斯、印度、土耳其、朝鮮、越南的宮廷裡都曾經有宦官。英語中 Eunuch(宦官)一字即由古希臘語而來,意指「守護床的人」,可見太監的存在本意就是為了保護後宮貞節、皇族血統。不過也有例外,日本天皇的後宮、德川幕府的「大奧」(後宮)就沒有太監,全由女官擔任。西方自基督教出現後,奉行一夫一妻制,太監這一行就消失了(儘管有男性歌者為了不受青春期變聲而影響清亮的高音,會接受閹割手術,稱為「閹伶」)。

中國古代稱閹割為「宮刑」。此刑何時出現已遠不可考,一般相傳在遠古的夏禹之前已經出現,最初是用來懲罰男女之間不正當的性關係。《尚書》中提到宮刑,為「五刑」中僅次於「大辟」(斬首)的刑罰。西漢大儒孔安國說:「宮,淫刑也,男子割勢,女人幽閉,次死之刑。」意思是說:「宮刑是跟出軌有關的刑罰。男子要去勢,女子遭到幽禁,僅次於死刑。」西漢《伏生書》記載:「男女不以義交者,其刑宮。」則是說:「男女通姦或發生非法性行為,就要接受宮刑。」由此可見,宮刑是一夫一妻制出現後的產物,目的是保護「私有的性財產以及後代血統的純正」。

中國的閹人歷史起源甚早(而且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初),最早可追溯到商朝武丁跟鬼方、羌方作戰之時。甲骨文裡有「凸刀」這個詞。「凸」是陰莖,「刀」意指切斷,其意義與後來的「閹」字相通。

甲骨文合集第一冊第〇〇五二五片記載:「庚辰卜,王,朕(凸刀)羌,不黹死。」意思是說:「庚辰這一天,卜了一卦,王希望測一下,如果把俘虜來的羌人男子閹割掉,他們會不會因傷口感染死掉。」這說明商代時中國就已經開始以閹人充當勞動力。戰俘是閹人的一個重要來源,但此時王宮裡是否有使用閹人,還不清楚。

最早有關宮內使用閹人的記述,出現在西周,史家亦普遍認為宦官制度出現在此一時期。《周禮》記載:「宮者使守內,以其人道絕也。」(讓受過宮刑的人守護後宮,因為他們無法人道)。當時的閹人數目不多且地位卑下,主要是負責雜役、傳令等工作。但隨著專政王權的發展,到了戰國時,受宮刑的人激增,在宮裡服務的閹人數目也跟著機構擴大而增加。

據最早記載,第一個在歷史上留下名字的宦官,是春秋時期齊桓公的臣子豎刁。《韓非子》提到,齊桓公熱愛性生活,但生性好妒,擔心「綠雲罩頂」。他的臣子豎刁為了表示忠心,自願閹割,為他管理後宮。此舉讓齊桓公很感動。儘管名臣管仲曾經勸告齊桓公:「這種不愛惜自己身體的人,是同樣不會愛惜自己君主的。」齊桓公因此一度將豎刁趕出宮三年,但最終仍沒有聽從管仲的遺言,又讓豎刁回來。後來,齊桓公病危時,豎刁作亂,堵住宮門,禁止外人進入,導致齊桓公活活餓死。

太監的各種稱呼

由於歷史源遠流長,「宦官」出現過許多不同的名稱,同義詞有寺人、閹人、內侍、中官、黃門、內豎、中貴人等。戰國時趙國有「宦者令」、秦國有「監」, 都是宦官領導的名稱。「宦官」一詞古已有之,本是統稱「為皇家服務」的官員(據說此名出自「天帝星」旁一個叫「宦者」的星座)。東漢之前,並非所有宦官都是「閹人」,宦官全面採用「閹人」是東漢之後的事。後來,宦官就等同「閹人」了。

至於近代流行的「太監」一詞,最早出現在遼國的史書,原意泛指「在政府機構裡工作的官員」,「閹人」只是其中一部分。到了明代,「太監」才變得跟「宦官」幾乎等同,不過之間還是有差別的。所有「太監」都是「宦官」,但並非所有「宦官」都是「太監」!

明朝「太監」原本是指「宦官」的上司:有一定品級、俸祿的高級宦官。但到了清代,兩者就混為一談了。原因不難理解,因為一些人為了討宦官歡心,通常都會以較高的職位來稱呼他們。這就好比一些商家喜歡把消費者稱為「老闆」(頭家),或是酒店業者習慣會把前來光顧的客人稱為「王董」、「李董」的道理一樣。

還有更有趣的呢,近代人俗稱丈夫為「老公」,但在古時候「老公」一度也可以指太監!清人筆記《棗林雜俎》記載,明末李自成大軍攻陷北京後,曾追打太監, 遂有「群呼打逐老公」之語。原因是明朝的太監經常仗勢欺人,萬曆年間任「礦監稅使」的太監屢屢欺壓百姓,造成人民極大反彈,所以才有「打老公」事件發生。

《紅樓夢》第八十三回寫道:「門上的人進來回說:『有兩個內相在外,要見二位老爺。』賈赦道:『請進來。』門上的人領了老公進來。」文中的「老公」即為宮中太監的意思。《官場現形記》第九回也寫道:「他就立刻進京,又走了老公的門路。」以上兩例的「老公」,都是指太監。

太監從哪裡來?手術怎麼做?

說到太監的來源,主要分為三大類,一是俘虜,例如明代的鄭和、汪直等。二,犯了罪的人,例如西漢時代的李延年。三,從民間招募的「志願軍」,例如明朝的魏忠賢、清代的李蓮英等。關於第三類,古代男子負有傳宗接代的重任,理論上來說,是沒有人願意接受閹割的。但古代農村及民間赤貧者極多。以前沒有節育觀念, 一個家庭裡子女成群的比比皆是。因此一些赤貧家庭往往會把長子以外的小男丁送上太監之路,期望有朝一日他能夠拉拔全家「翻身」。

清代之前,閹割本來是由宮廷負責,不允許民間自行閹割。但這項禁令從未認真執行。明代中葉,因為供過於求,民間曾經出現大批「自宮卻入不了宮」的人,稱作「無名白」。

古早的太監閹割手術,包括所謂的「繩繫法」與「揉捏法」,如今已不可考。現在人們知道的,都是來自清代的資料。其中一種手法,來自一本作者不明的《宸坦雜識》。書中記載,願意淨身入宮當太監的人,首先得找到有地位的太監引介。然後找來負責「切切」的刀子匠(淨身師)執行這項十分專業的手術。刀子匠會跟淨身者的家人訂合約(還要請來「三老四少」當證人)。合約上註明「自願淨身,生死不論」,以免一旦手術鬧出人命,淨身師會吃不完兜著走。

手術是不收錢的,淨身師這門差事就像是投資,為的是「許一個未來」:一旦這個被淨身的孩子未來發達了,他就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進行手術得先挑上一個好日子,接受「切切」手術的人會被關在一個密不透風的房間裡(古代稱「蠶室」),接著讓淨身者清理大小便。在禁閉期間,絕對不能飲食,免得排泄物汙染手術後的傷口,導致傷口惡化,危及生命。經過三、四天之後,才正式動刀。

被淨身者閹割時,需仰躺在炕上。一名助手固定其腰部,另外二人分別按住他的雙腿,用布綁緊他的腹部和大腿上部。陰莖和陰囊用辣椒水清洗後(麻痺加消毒),操刀者會最後一次問淨身者:「後不後悔?」當對方肯定說出:「不後悔」後,才可以動刀。手術刀是一種鐮刀狀的彎曲利刃,據說是用金與銅合金製成,可防止術後感染。但使用時並沒有特別的消毒措施,在火上烤一下就算是消毒了。

閹割過程分兩個步驟。第一,先割睪丸:在陰囊左右各橫向割開一道深口子, 把筋絡割斷、將睪丸擠出。第二步是割陰莖。這需要相當高竿的技術,切面需平整, 不能留下任何突起的肉。切面若不夠平整,可能會再長出來,未來就需要再手術一次。但也不可以切太深,否則將來傷口癒合,會往裡面塌陷,形成坑狀,尿尿就會變成扇面狀放射。

切完後,淨身師會拿來一付豬膽,在傷口上糊一糊,然後黏貼在上面,據說有消腫止血功效。最後,再插上一根大麥稈(也有一說是用白蠟針)。手術三天後, 傷口還不會好,但已結疤。這時把麥稈拔掉,尿液如果能夠排出,手術就算大功告成,「閹人」才可以下床,但之後仍需百日左右調養身體。

古代醫療技術相對落後,閹割手術死亡率很高。史載明朝英宗天順四年(一四六〇年)時,鎮守湖廣、貴州的宦官阮讓,有一次精選出俘獲來的東苗族兒童一千五百六十五人,將他們閹割後,準備送往朝廷為奴。但因為手術太粗糙及醫療設備太差,從阮讓閹割小童到奏報朝廷的這短短一段期間內,「閹童」死亡者高達三百二十九人。

據說,割下來的話兒,淨身師有權收起來保管,日後「待價而沽」。淨身者起初無權將這東西拿回去,但日後一定會出高價向淨身師贖回來,去世時把它跟身體縫在一起,這樣才算「完整」,否則六根不全,閻王爺不會收。

理論上來說,無論當上太監與否,「切切」之後就「不再有春天」了。但中國史上不乏有太監「二度發育」(陽具復起)的記載。最有名是東漢的欒巴。他的入宮之路比較特殊:是因為先天生理有缺陷或發育障礙,才當上宦官的。《後漢書. 欒巴傳》記載:「(後來)欒巴『陽氣通暢,白上乞退』。」意思是說他「恢復性能力」了,為了避嫌,所以向漢順帝提出辭職。後來他還結了婚,生下兒子欒賀。但古代科學觀念不發達,這項記述是否靠譜,令人懷疑。尤其是史書還記載欒巴「有道術,能役鬼神」(會驅使鬼神),更增加了這個人的神祕性。

多半史家認為,如果欒巴後來真的「陽氣通暢」,應該是當初發育不完全或閹割不徹底所致(當時的技術與過程今日已不可知曉)。後來明朝的魏忠賢,與清代的安德海,都傳聞因為保有性能力而淫亂後宮,這恐怕是傳說成分居多,因為明、清兩代的閹割手術更徹底、檢查更嚴格。清朝中葉時,有人向乾隆皇帝報告,許多太監被閹割後,那個地方還會「二度發育」,因此建議對太監全面體檢。後來更演變成一年要驗一次,如果真的長出來,就要「斬草除根」:再切!不少太監因為禁不起二度傷害,最後枉送了性命。

人,本質上是寂寞的。就算沒有性生活,也需要有個伴。所以,後來太監會跟宮女「湊成一對」是有其道理的。明朝時即有「對食」或「菜戶」的說法,兩者定義稍有不同,「對食」多指短暫的「交往」,「菜戶」則好比夫妻,關係比較穩定。

太監都有深藏不露的武功?

近代武俠小說、電影中經常出現武功高強的太監。這跟大家印象中他們被閹割後的「無性愛」狀態有關。道家觀念中,「童子之身」汙染較輕,所以練功才更容易成功。例如武當張三豐就是這樣一個被高度戲劇化的人物。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裡的東方不敗,因為實踐了《葵花寶典》裡「欲練神功,必先自宮」的指示,變身成絕世高手。以上都是把童貞、閹割跟練武功,甚至「好武功」劃上等號的例子。

同樣的,因為許多太監正好也是閹人,保有「童貞」的比例也很高,於是一些創作者就把他們想像成武功高強的人。當中,影響力最大的,當然是導演胡金銓在武俠經典《龍門客棧》裡,創造了東廠大太監曹少欽這個角色(原型可能來自明朝英宗時司禮太監曹吉祥的養子:昭武伯曹欽)。這部電影之後,太監就跟武俠片結下不解之緣了。

歷史上,有些太監的確會武功,例如明朝的鄭和,不過當然沒有電影中那麼誇張。後來,明朝設立了特務機關東廠,由太監領導。明熹宗時,魏忠賢在宮內成立一支武力,名曰「內操」。這些都是讓創作者把太監跟「武功」聯想在一塊的靈感來源。

成為一名太監之路,過程或許並不漫長,但需面臨極大的痛苦。若是一名太監希望變成絕世高手,那麼,除了痛苦和漫長的過程之外,可能還需要一點奇蹟。

( 本文書摘內容、圖片出自《超級太監大歷史 》由 好讀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


【你想站在前線觀察 2018 大選嗎?】

成為引領台灣正向改變的一份子,從成為政治觀察家開始!如果你熱愛政治、對編輯工作有興趣,想理解、參與新政治的形塑,你就是我們想找的夥伴!

準備好你的履歷自傳,以及政治公共類文字作品,寄至 jobs@fusionmedium.com, 來信主旨請註明:【應徵】BuzzOrange 社群編輯(或實習編輯):(您的名字)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