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過去課本從來不會提及在「中國歷史」裡,其實遊牧民族和海洋文化對於中原地區的安定有莫大影響,但即使當時所有政策都考慮周全,卻仍然遺留下充滿天朝思想的「中原史觀」,最後影響了台灣的教育——但最弔詭的還是莫過於,台灣人總擔心自己沒有國際觀,卻致力於用充滿「中原觀點」的地理歷史課本來洗腦自己的下一代。
(責任編輯:林芮緹)
文/天國讀書會
是說最近讀了日本學者杉山正明寫的「遊牧民的世界史」,作者嘗試從遊牧民族的觀點,重新詮釋世界史,這實在是非常有趣的角度。
因為活躍在歐亞大陸深處的遊牧民族,長期被主流文明視為是「邊陲」、「威脅」、「入侵者」,但無法否認的是,這些遊牧民族所建立的帝國,藉著牽徙、戰爭、貿易、宗教等,影響了整個歐亞大陸的歷史走向 ,而後世卻鮮少從他們的立場來闡述歷史,習於遷徙使他們自身存留的史料極為稀少,主流文明又蔑視其為「蠻族」,往往未給予公允的評價,這都讓這些遊牧民族蒙上層層的神秘面紗,或甚至被污名化。
只是在讀這本「遊牧民的世界史」時,發現起源於戈壁南北周圍的各遊牧民族,對中國歷史的影響其實非常深遠,而中國抵禦這些遊牧民族的軍事行動,也促使這些遊牧民族所建立的馬上帝國不斷向西方遷移,進一步影響了中亞與中東的樣貌。 中國各朝各代與遊牧民族的互相影響,真是千絲萬縷,深刻長遠,只是中國的歷史往往有意無意刻意忽略這一點,而只將他們視為「外患」。
這不禁讓人想到在閱讀曹永和先生的「中國海洋史論集」,也有一樣的感覺,因為明明中國歷史與海洋也有深遠的關係,但是在中國歷史裡,卻鮮少提及。
且先不談「中國」這個歷史概念到底什麼時候才出現,就以中原存續過的各朝各代疆域來說,絕大多數的朝代,北方與西方漫長的國境線都緊臨著遊牧政權,而東方與南方也擁有綿長的海岸線,直接面對的著海洋。
從曹永和先生的「中國海洋史論集」來看,中原政權對於海洋絕對不是一無所知的。在唐朝時,海上貿易就已經非常興盛,大批的阿拉伯人與波斯人乘船繞過麻六甲海峽以後北上,來到泉州、廣州等通商口岸進行貿易,最後甚至進一步定居下來。
黃巢之亂時,就曾經發生過數次屠殺阿拉伯人與波斯人的事件,其中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廣州,據信有數萬名阿拉伯人與波斯人遇害。若從有數萬名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在中國定居的情況來看,其海上貿易的規模肯定十分龐大,有理論甚至認為,因為阿拉伯人來到中國進行海上貿易的關係,連帶的也開拓了東南亞的航路,影響了往後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歷史發展。
但是我們卻很少讀到,這樣的海洋貿易對唐朝發生了什麼影響,在有關唐朝的眾多史料中,也鮮少看到唐朝海洋貿易的記載,我們所讀到的「唐朝史」是缺乏這一個片段的。
同樣的情況,在進入隋唐時期前,北方的遊牧民族突厥人就建立了突厥帝國,突厥是唐朝最大的外患,突厥與唐朝進行過很多次重大戰役,最後唐朝擊敗突厥汗國,並使得突厥一部向西遷移,這樣的結果使得中亞開始進入「突厥化」,並在突厥化以後進一步「伊斯蘭化」,形成現今中亞地區樣貌的雛形。
突厥人與其他遊牧民族也影響唐朝至深至遠,但是我們一樣在戰爭的記錄中才會見到這些民族出現,我們很少在史書上讀到,突厥與唐朝在各方面的互相影響,同時我們也完全不知道突厥被擊敗後,向西遷移發生了什麼事,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在唐朝之後的宋、元、明、清,也幾乎是這樣。
但是當我們在爬梳史料時,可以隱約發現,這些北方遊牧民族與海上貿易,其實深深牽引著整個中原帝國的發展,中原的歷史並不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而是同時受到東、南、西、北各方面,來自草原、來自海洋的各種拉扯,只是這在歷史上被刻意忽略了。
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證明草原與海洋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深遠,最好的一個就是忽必烈為什麼選擇定都北京,這其實與元朝的國家戰略從草原轉向海洋有關。
忽必烈因為爭取蒙古帝國大汗之位,與統治中亞地區的手足兵戎相見,結果往西的道路被阻斷,忽必烈因此將目標轉向東方海洋,除了開疆闢土,獲取經濟利益,更試圖由海路連絡阿拉伯地區。 這證明了當時的統治者,是有全局視野的。
而像明朝曾創下鄭和遠航的記錄,卻又是厲行海禁最嚴格的朝代,其決策其實都與北方遊牧帝國的威脅強弱有非常直接的關係,統治者在考量海洋政策時,絕對是與北方遊牧帝國的動態一起進行通盤思考。
但是很有趣的是, 雖然當代的知識份子與統治階層,都明白西北方草原與東南方海洋對中原社禝安定的影響,但是留下來的史料記錄與論述,卻都徹徹底底的忽略這一點 ,我們辜且先稱這種完全以中原為歷史中心的史觀視角為「大中原史觀」,這讓後世的讀史者,很容易產生中國歷史是一個完全封閉的系統,天下即是中原,中原即是天下的觀念。
這種「大中原史觀」的影響深遠,如國民黨政權已經潰敗到台灣,仍繼續維持著這種「大中原史觀」, 只要略為翻閱台灣以前的歷史、地理課本,何謂「大中原史觀」即可不言而喻,而課綱爭議,又何嘗不是「大中原史觀」的另一種反撲?
這種「大中原史觀」其實會讓人的思考變的很狹隘,讓我們對於歷史的認知只侷陷於宮庭鬥爭或血腥內戰,而那些中原以外的民族,陸地以外的海洋,整個世界史上的其他重要角色與龐大舞台,都被我們通通忽略。
台灣長期以來一直焦慮台灣人缺乏國際化的視野,但又企圖繼續維持「大中原史觀」,禁錮莘莘學子們的思考能力,豈不可笑?
(本文經合作夥伴 天國讀書會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昨天的山海之間】也談狹隘的中原史觀!〉。圖片來源:維基百科,By User:PhiLiP, base on ja:User:Kanbun’s work. – self-made, base on File:Asia terrain.jpg, File:Tenka Han.png, CC BY-SA 3.0)
延伸閱讀:
兩岸同屬中華文化?台灣漢文化發展時,「中國」根本還沒建國
戳破中華民族的神話──華人的概念不是自古就有,而是為統治方便被梁啟超「發明」出來的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少騙,真正的中華民族早在 3 千年前就被周武王給滅絕了
天朝自居的中華文化史觀,害我們從小就養成種族歧視的習慣
對課綱微調無感,就準備接受下一代被大中國史觀洗腦的事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