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歷史 – BuzzOrange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台灣的地圖會說話】從消失四十年的國家公園開始說起

$
0
0

tw1

文/葉高華老師(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當我還是個國中生時,在地理課本上讀到:臺灣的第一座國家公園成立於 1984 年,不疑有他。直到我大學畢業後,偶然在一張 1930 年代的臺灣地圖上看到三座國家公園時,著實吃了一驚。

這三座國家公園(當時稱為國立公園)分別是大屯、次高タロコ、新高阿里山。大屯國立公園不僅涵蓋當今陽明山國家公園的範圍,還包含淡水河左岸的觀音山。次高タロコ國立公園 (次高山即雪山、タロコ即太魯閣) 除了涵蓋當今太魯閣國家公園的全部與雪霸國家公園的大部分,其西南角延伸至霧社。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 (新高山即玉山) 的範圍也比當今玉山國家公園大得多,將阿里山包含在內。

這三處國立公園於 1935 年被指定為候補地,於 1937 年正式成立。事實上,臺北帝國大學地質學教授早坂一郎先生主張再追加恆春半島為國立公園。他在 1936 年的論文中指出,國立公園的選定應著重地景之獨特性。他認為次高タロコ與新高阿里山的同質性太高,倒是恆春半島擁有當時日本國內唯一的熱帶雨林地景,不應成為遺珠。他的構想,直到 1984 年才由墾丁國家公園落實。不過,至少戰前臺灣已擁有三處國立公園,則是毫無疑問的了。

tw2-1 tw2

1941 年,日本郵便的國立公園系列郵票推出臺灣特輯,共計八張。第一組的二錢為大屯山、四錢為新高山(玉山)、十錢為觀音山凌雲禪寺、二十錢是從新高山頂瞭望南峰的風光。第二組的二錢為清水斷崖、四錢為次高山(雪山)、十錢為太魯閣峽谷、二十錢為太魯閣大山。

這三處國立公園不只是在紙上畫畫而已,也在現地打上界碑。從下面這張照片,就可看到「國立公園候補地」的界碑。

tw3

這張照片當中的景色令人感到似曾相識。沒錯,拍攝地點就是太魯閣口,後來的「東西橫貫公路」牌坊處。

(東西橫貫公路通車典禮)

(東西橫貫公路通車典禮)

當我還是個小學生時,國語課本中有一課是榮民辛苦開鑿橫貫公路的故事。我一直以為橫貫公路是戰後才開闢的。怎麼戰前的照片中,竟然出現這條公路的身影呢?這是怎麼一回事?開頭的地圖取自《臺灣國立公園寫真集》,出版於 1939 年。從這張地圖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當時臺灣已經存在好幾條「橫斷道路」了。其中,由霧社越過合歡山通往太魯閣的路線,正是當今 14 甲加上 8 號公路東段的前身(路線不完全相等)。那麼,榮民辛苦開鑿的公路在哪裡呢?

首先,由梨山到大禹嶺這一段公路,應為戰後開闢無疑。再者,比較上面兩張照片,我們不難看出戰後的隧道淨空比戰前還高。事實上,戰前橫斷道路的多數路段還不能通行汽車。而榮民在既有的路段上提高路線標準,使之可全線通行汽車。我們不應漠視榮民的努力,但也不該把開闢橫貫公路的功績全部放在他們身上。

回到國家公園的話題。隨著太平洋戰爭爆發,臺灣總督府擱置對於國立公園的經營。遺憾的是,臺灣的國立公園並沒有隨著戰爭結束而重新開張,就此消失四十多年。直到 1980 年代,臺灣再度把這幾處消失的國家公園喚醒。然而,這四十年正好是臺灣生態被快速破壞的時候。歷史沒有如果,但不禁令人遐想:假如國家公園沒有消失四十年,也許觀音山就不會變成亂葬岡、梨山也不會被開墾地滿目瘡痍了

延伸閱讀:
臺灣國立公園寫真集 (1939)

參考文獻:

早坂一郎 (1936) 臺灣の國立公園,臺灣博物學會會報,26 期。
1935 年 9 月 20 日敕令第 277 號:臺灣國立公園委員會官制
1935 年 10 月 20 日府令第 76 號:國立公園法施行規則
1937 年 12 月 27 日告示第 345 號:大屯國立公園指定
1937 年 12 月 27 日告示第 346 號:次高タロコ國立公園指定
1937 年 12 月 27 日告示第 347 號:新高阿里山國立公園指定

(本文為葉高華老師授權刊載,部落格:地圖會說話,原文刊載:消失四十年的國家公園,非經允許、不得轉載。)


延伸閱讀:

除了 228,歷史課本不提的森林史真相:國民政府才是掠奪資源的最大兇手

課本沒教、玉山國家公園也隱瞞的真相:原始巨木林其實是被國民黨政府砍光的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31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