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則文
在漢語表述中,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以「民國」為國號,那就是中華民國跟大韓民國。這兩個國家,有非常複雜的愛恨糾葛。每到運動賽事,對上韓國時,台灣就會舉國沸騰。台北市長柯文哲說過,只要是能打贏韓國的項目他都看。然而這兩個國家曾經以兄弟之邦相稱,感情如膠似漆,是什麼讓兄弟鬩牆,讓這兩個歷史上沒有恩怨的國家有這樣複雜的故事?
作為漢文化圈的一部份,韓國也曾經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領土」,相傳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建立了古代朝鮮,漢代時今天的朝鮮半島是漢朝的四個郡。一直到明清,朝鮮都是中國的藩屬國。而大韓民國,更是在創建時就跟中華民國有分不開的關係。
民國 8 年時,為了反抗朝鮮半島的日本殖民統治,許多朝鮮志士在上海創立「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世界上沒有人承認這個臨時政府,但後來的國民政府秉持對韓國的歷史羈絆以及反日同盟的因素,積極支持這個大韓民國,大手筆援助,為她培訓地下組織幹部。
一直到國府抗戰撤退大後方到重慶,這個大韓民國政府都愛相隨跟著播遷。然而,很不幸不爭氣的國民政府在 1949 年敗退來台,就在中共整軍備戰準備跨海統一全中國時,朝鮮半島爆發的韓戰,讓美國介入台海,國民政府鬆了一口氣。這時的兩個民國,同樣面對國家因為共產勢力而分裂,受著美國的扶持。
蔣介石對這樣的兄弟之邦也大加支持,甚至認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主席金九之子為義子,冷戰期間,是這兩個民國最甜蜜的蜜月期。同樣曾被日本侵略,同樣因為冷戰而國家分裂,同樣都是美國小老弟,這兩個文化背景相融,處境相似的患難兄弟,大概永遠想不到今天其中一個民國對另一個痛恨至極。
很多人以為對韓國的仇恨是來自體育賽事韓國的舞弊,以及韓國宣稱許多中華文化事物源自韓國,其實這只是表象。造成今天台灣仇恨韓國的真正始作俑者,其實是盧泰愚這個韓國總統。在盧之前的韓國政局,十分動盪,多次的政變跟威權統治,讓韓國在發展初期甚至是落後於北韓的。1987 年韓國爆發類似野百合的民主運動,就像台灣一樣後來成為真正的民主國家。
盧泰愚這個首位民選總統,在冷戰結束的浪潮下,為了韓國自身經濟發展的利益,擺脫過去反共先鋒的形象,積極的跟共產陣營交好。而台灣就在這樣的形勢下被犧牲。當時台灣已經陸續失去許多邦交國,但沒有一個像跟韓國斷交這樣刻苦銘心,備感羞辱。
當時總統李登輝也感覺到台韓邦交可能動搖,積極派特使斡旋。告訴韓方:「我們並不在意韓國跟中共建立關係,只希望維持既有友誼。」對於台灣苦苦哀求,韓國也隨口敷衍說不會斷絕跟台灣的情誼。想不到就在 1992 年,在未告知台灣官方的情況下,韓國驅逐中華民國大使,將台灣政府在韓所有資產當天移交給中共。
這種羞辱更勝於與美日斷交,曾經國民政府一手扶植的大韓民國,曾經在冷戰時期相濡以沫,共患難的兄弟之邦,一夕翻臉不認人。讓台灣人深深記得這個忘恩負義,為了自身利益絲毫不顧江湖道義的嘴臉。台灣因為歷史因素一直以中原上國的角度看韓國這個小老弟,在冷戰時期的亞洲四小龍,排名龍首的台灣也遠遠超過韓國發展。
然而兩國在差不多時間民主化後,差距卻越來越大。這讓台灣人心裡很不是滋味,隨著時間的演進,台海問題變成燙手山竽,在國際議題的舞台上慢慢被邊緣化。同樣被共產親戚騷擾的南韓卻因此國際地位日益重要,而為東亞局勢的重點核心地帶。看著過去發展不如自己的小老弟不斷茁壯,台灣反而停滯不前,讓很多人心裡更是不平衡。
韓國在文化上透過影視對外輸出,變成一個國際注目的文化大國,甚至在許多西方國家人民心中與日本齊名。透過國家支持的巨型財閥不斷在世界各國展開經濟殖民。台灣卻不斷被邊緣化,被當成中國的一部份,跟許多西方講到台灣更誤認為泰國。加上韓國強勢且排外的民族性,更加深台灣人對韓國的厭惡。
但事實是,屏除韓國不講道義的背叛台灣,韓國二十年發展下遠遠超過台灣是不爭的事實。當台灣人談到韓國變聞之色變,勃然大怒時,韓國人心中已經完全沒有台灣這個小島。中日韓已經並稱成為左右東亞局勢的大國。為什麼台灣跟韓國會出現這樣巨大的差距?
1996 年台海飛彈危機時,有數以萬計的台灣人搶著要移民逃離台灣,但隔年韓國也遭遇國家危機,97 金融風暴時,卻是全國齊心,連老婦都捐金飾給國家,甚至外僑將畢生產業變賣匯回國家,共赴國難。為什麼同樣遭遇危難,台灣人選擇鳥獸散,韓國人卻像磁鐵一樣緊緊倚靠支持祖國?
問題就在國家認同,韓國自古就是獨立國家,雖然長期附庸於中國,但有自己的民族認同跟國王可以效忠。所以經過日本亡國後,成為歷史上奇恥大辱。台灣不一樣,台灣早期有自認是正統中國的幻覺,除了鄭氏王朝以外,台灣沒有過自己的政權。許多人國家的認同也不是台灣本身,韓國曾經亡國過,所以深刻之道國家民族之重在於團結。台灣雖然也被日本殖民,但只是從滿清換成日本,本質還是帝國的邊疆地域。
台灣因為不同族群的國家認同錯亂矛盾,導致二十年來的內耗,也因為許多人不認同這個國家,沒辦法形成愛國的意識。在韓國,不會有頂尖大學的教授因為國外高薪禮聘就跳槽,在韓國不會有梁孟松這種為了將國家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後的「務實豪傑」。韓國人千年來被鄰國欺凌的歷史雖然養成他們排外的性格,卻也成為韓國今天發展卓越的原因。
韓國仍是有許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他們的團結就是。因為他們認同自己的國家跟文化,所以能夠將他推銷到世界各地,且能夠以國家利益優先,這就是台灣缺乏的。有些國人不認同政府,卻很可惜的把這個上綱到整個台灣,動輒嫌惡自己的家園,稱之鬼島,卻也不願意為這片土地付出,甚至急於逃離,這是我們會輸給韓國的地方。
情感厭惡韓國並不會讓台灣更進步,事實是我們已經落後於韓國,人家根本不把台灣放在眼哩,只想超越日本。與其只能在體育競賽時希冀能贏韓國,不如深深思考是什麼讓曾經是四小龍前段班的我們今天整個國家形象跟品牌不如韓國耀眼。或許我們面對很多比韓國更多更困難的挑戰,但是我們曾經輝煌過,只要台灣人願意團結,願意認同這片土地,一定有機會再次展現光芒。
(本文由何則文授權轉載,未經允許,不得轉載。原文標題:從羈絆到怨懟:兩個民國的愛恨情仇;首圖來源:Republic of Korea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