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篇文章】
一年一度的光復節又要來了,雖然這一天是國定假日,讓大家可以放一天假在家裡休息,但我們還是要思考,光復節之所以被「慶祝」的原因,到底是什麼?(責任編輯:黃靖軒)
文/台灣回憶探險團
1945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政權以代表盟軍身分前來臺灣接受日本投降,並進行軍事代管。臺灣人歡天喜地迎接,對未來充滿期待,卻不知道迎接來的,卻是疾病、貪汙、社會不公、經濟崩盤最後演變為暴動及228血腥屠殺。
到了1949年,代表盟軍接管臺灣的中華民國政權於內戰中徹底潰敗,選擇全面逃亡來臺並宣稱擁有臺灣主權長期佔領,臺灣也為此付出大量資源、金錢、人力去幫中華民國政權處理他的問題,並承擔戰爭威脅,以及不被全世界承認的命運。
結果他們中華民國說,這是「光復」,要我們臺灣慶祝,更要我們「感恩」。我們就來從各種面向,看他們口中的「光復」是什麼?
上圖為1946年6月的臺灣物價,時為中華民國代盟軍接管臺灣後約半年多,由於日本戰敗,原有貨幣管制措施結束,物價迅速恢復原有水位,大約漲了10倍,可視為戰爭時期通貨膨脹的影響(詳見:吳聰敏在《台灣戰後的惡性物價膨脹》論文),在這一年日本時代的臺銀券被強制兌換為臺幣後即脫鉤,這時的物價雖然已較終戰時漲了一截,但大致上看起來平時花錢大約還是幾十元的規模。
到了2年多之後,1949年4月,雞蛋一粒竟然要2800、豬肉一斤2萬、小罐裝(一磅)奶粉28萬!!而在這個過程中,中華民國政權每隔幾天一直不斷告訴大家「已經實施xx對策平穩物價」、「物價很快就會穩住」、「其他省都漲9千倍了臺灣才漲幾十倍」,一路鬼扯到1949年6月實施「四萬換一塊」,數不盡臺灣人畢生心血化為烏有。
延伸閱讀:國民黨不想告訴你的事:66 年前的現在,4 萬元只能換 1 塊新台幣
另外,上圖則為1946年9月民報報導「台灣社會病態報告書」「物價飛漲、失業成群、持槍行劫」,時為中華民國政權接管台灣約一年。文中提到了中產階級沒落、貧富差距擴大,大官奸商投機者大發「光復財」「接收財」,在花天酒池中奢侈度日。
另提到「復員的無計劃性造成無數失業群眾」「除了上吊跳水以外只能選擇男盜女娼」、「米價漲到一斤十五、六元」、文末質疑「這就是所謂的中國化嗎?」「光復帶來了什麼?」
作者無法想像的是,幾個月後全島就被大屠殺、兩年後一斤十五、六元的米已經漲到一斤七、八萬。
覺得民報有立場?是綠的?沒有公信力?那來看看同一年1946年4月,外媒如何報導臺灣的悲劇。
延伸閱讀:1946 年的一份報紙,揭開中華民國「光復」台灣的真相
請問發生這款代誌,臺灣人是該憤怒還是慶祝?
(本文經原作者台灣回憶探險團授權轉載,並同意BuzzOrange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物價篇、你好意思說這是「光復」?-社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