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選這本書】
人類的故事自1921年出版問世以來,毫無疑問是歷史上最成功、最多人閱讀過的世界通史。這本書從開天闢地講到茉莉花革命,將人類歷史盡收眼底。
本書的作者房龍說過,歷史就像一座巨塔,沒有電梯,但年輕的雙腿雄壯有力,一定能完成攀爬高塔的重責大任。他說:我在此將打開那扇門的鑰匙交給你們,等你們回來的時候,就會明白我心中的熱誠,究竟從何而來。
本文將擷取書中兩篇精采段落,以下就跟著BO的腳步,一起來探索這本磅礡的歷史巨作。(責任編輯:黃靖軒)
- 故事一:小布希決定入侵「邪惡軸心」伊拉克的結果
小布希總統要求過最大的擴權行為(也如願以償得到國會首肯),可能就是擴張了戰爭的目的。小布希主張,為了保護美國,必須提前攻擊其他國家,也就是採取「預防性的戰爭」。
從很久以前,在本書先前的幾個章節裡,就曾經談過中東地區因為國界問題出現不少爭議,還有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之間的抗爭、工業國家對石油的需求愈來愈大,這個地區一直飽受關注,許多外來因素使此地陷於無止盡的爭鬥之中。
小布希決定預先攻擊的國家是伊拉克,這個中東小國的領土只略比愛達荷州(Idaho)的兩倍多一點點,同時,它也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發源地之一。
二○○二年初,小布希總統指稱伊拉克、伊朗與北韓是「邪惡軸心」。美國人以往就習慣於將敵人描述為「邪惡的惡魔」,這會讓美國後續很難與該國打交道;例如,當大家都想要停戰的時候,該說什麼理由呢?
越戰就是很好的例子。但小布希還是這麼做了。他開始針對伊拉克進行預防性戰爭,指控該國的殘忍獨裁者海珊發展了可怕的武器,據信是威力強大的生化炸彈。布希與其副手錢尼共同指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WMDs)。
儘管負責檢查伊拉克軍備的國際團隊沒有找到大規模毀滅武器,但美國仍然堅持自己擁有特殊情報來源。雖然許多人對於美國的說法表示質疑,但一位《紐約時報》記者前往伊拉克之後,宣稱他確認此地存在大規模毀滅武器。
在總統記者會和一場充滿戲劇效果的聯合國演說上,美國人堅持海珊不只擁有大規模毀滅武器,還與攻擊世貿中心大樓的蓋達組織有合作關係。美軍攻擊了伊拉克,並且逮捕海珊,他隨即被殺死。
數千名美國人與伊拉克人死於這場戰爭,但從來沒有找到任何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布希底下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後來說這種武器不存在,也說海珊與蓋達組織之間沒有任何合作關係。
二○一三年,時逢美國出兵伊拉克十週年,《時代雜誌》發表了社論批評道:「伊拉克戰爭是不必要的,它讓美國付出了昂貴的代價,對所有方面都造成了嚴重的傷害。這場戰爭源自於受到意識形態扭曲操弄的假情報,過去十年蒙受的經濟與人命損失,證明了這種事情絕對不能再發生了。」
但是,就在入侵伊拉克之前,小布希總統曾在電視上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海珊與其黨羽在四十八小時內離開伊拉克。三天之後,即二○○三年三月二十號,美國與一些同盟國家入侵伊拉克,執行「預防性戰爭」。
但是,事態很快變得清晰,美國根本沒有準備好足夠數量的軍隊來控制伊拉克,無論美國士兵再怎麼努力,都無法管理好這地方、無法確保老百姓得到食物、飲水和生命保障。
二○○三年五月二日,海珊尚未遭到美軍逮捕,小布希穿著飛行服裝降落在美國航空母艦亞伯拉罕‧林肯號的甲板上,隨後換上西裝,站在一幅寫著「任務完成」的橫布條下發表演說:「美國以及我們的盟友,已經在伊拉克戰爭中取得勝利了。」伊拉克境內隨即發生內戰,美軍的戰鬥任務直到二○一○年都還在持續,此時仍然有將近五萬五千名美軍駐紮在伊拉克,小布希的下一任總統曾說那是「過渡期武力」,他們會一直待在那裡,直到伊拉克局勢改變為止。到了二○一一年才撤回所有美軍。
- 這個世界,就像一處非常繁忙且危機四伏的十字路口
我們可以把這世界想成一處非常繁忙且危機四伏的十字路口,而且,可以遵守的規則本來就不多。如果別人認為你是特別魯莽的駕駛,會讓這個路口更加危險,那麼,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甚至會無視那些少少的規則。
即使事實上你是個小心翼翼且非常尊重他人的駕駛,只要路上的其他人覺得你的存在令人擔心,甚至產生恐懼,也許還會開始認為你所做的事情對大家都不好,那麼,你就變成了非得處理不可的威脅,必須受到某些限制。
你是不是安全的?──對你自己本身以及身為國際社會之一員來說──深深受到其他國家對你的看法的影響。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伊拉克戰爭的正當性在二○○四年降到谷底,當時阿布格萊布監獄的虐囚照片曝光,在網路上到處流傳,全世界的新聞報紙與電視節目都報導了這件事。那些虐囚照片顯示出美軍使用了讓全世界都感到作嘔的方式──稍有良知的美國士兵也會這麼認為──折磨、虐待囚犯,有些甚至因此喪命。
虐囚事件確實衝擊了全世界每個國家的每個人,對於真正奉行穆斯林生活方式的人而言更是如此,他們反對恐怖分子以伊斯蘭教的名義去傷害無辜平民,這些人原本因九一一事件而同情美國,但虐囚事件曝光之後,就改變了他們的看法。美蘇冷戰結束之後,世界上只剩下美國這一個超級強權,人們現在開始擔心,這個超級強權會用預防性戰爭為名義,在任何他想要的地方、以他想要的方式發動戰爭。
- 故事二:美國的太空計畫,其實仰賴的是阿拉伯人的代數發明
讓我們把目光從歐巴馬總統身上移開,我想要簡短地提出一個關於道歉的主題。
雖然人們經常用輕鬆的態度討論這件事情,或者,當新聞提出時,只會一笑置之,但其本質卻相當的嚴肅。我之所以用「道歉」這個詞,是因為這起意外事件發生在歐巴馬任期的第一年。當時,歐巴馬在開羅進行演說,試圖與全世界的穆斯林進行和談。這場演說經常被稱為「道歉」,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歐巴馬的演說內容要求西方世界與穆斯林世界好好檢視彼此的關係。這份要求其實非常沈重。
「伊斯蘭與西方世界的關係,包括了幾百年來的共生與合作,但也有各種衝突以及宗教戰爭。」歐巴馬的演說內容在中東世界得到了相當溫暖的回應。「如果,我們只重視彼此的差異,就會讓那些眼裡只看見仇恨而不是和平、惡化衝突加劇而不是用合作來協助所有人追求正義與繁榮的傢伙稱心如願。西方世界與伊斯蘭世界彼此之間的猜忌與紛爭必須劃上句點。」
如果你仔細想一想,就會知道美國的太空計畫其實仰賴於阿拉伯人發明的代數——這就是兩個文明之間的關係。或者,正如美國的老總統華盛頓在羅德島捍衛猶太社群時所說的:「我們都是亞伯拉罕的子孫。」美國第四十五任總統歐巴馬則說:「我來這裡尋求全世界的美國人與穆斯林之間的新起點,其基礎是互利與尊重,還有美國與伊斯蘭並不相互排斥,也無需競爭的事實。」他繼續說道:「相反的,美國與伊斯蘭其實彼此契合,共享著特定的原則——那就是正義與進步,追求寬容以及全人類的尊嚴。」
我在這裡因為兩個理由才引述了歐巴馬的演說內容。第一,這段文字是一個例子,讓我們看見其中一方,或者說,其中一方的領導者,也就是美國總統,仔細地回顧了自己與另外一方的關係。他凝望著雙方之間的歷史關係。
第二個理由,則是在千禧年的第一個十年期間,全球各國突然更傾向於從事相似的行為,有些國家的腳步甚至更早。各國都想要回過過去發生的事情,以人類族群的角度理解自己。二零一零年時,英國政府為當年的「血腥星期天」事件道歉。
在那個悲劇的日子裡,英國士兵於北愛爾蘭殺害了十幾位信奉天主教的愛爾蘭公民。二○一三年,愛爾蘭政府針對過去曾經將一萬名婦女與女孩拘禁在天主教教會的洗衣工作間,並且對待其如奴隸般的行為而道歉。
一九九八年,美國政府對於二戰期間的日裔美國公民被囚禁在監獄而道歉。歐巴馬競選連任時,選戰對手曾經說歐巴馬的演講內容也是道歉,但實際上並非如此。然而,另外一個政府卻在相同的時間,做出了相當明確的道歉。
二○○八年,群眾流著眼淚,聚集在澳洲國會前,聆聽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向當地原住民道歉。當年,澳洲人鳩占鵲巢,奪走了原住民的土地。陸克文特別向所謂的「遭竊的世代」致歉。在當時,數萬名孩童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庭,因為澳洲政府試圖要讓他們與非原住民家庭進行同化,這種措施一直實施到一九七○年代。
「對於這群遭竊的世代,他們所承受的痛苦與傷害,他們的子嗣與被拋下的家庭,我們都必須致上歉意,」陸克文說:「對於為人父母者,為人兄弟姊妹者,對於所有被拆散的家庭與社群,我們深感抱歉。對於這群應該自豪的人民還有文化,我們所造成的污辱與貶抑,我們深感抱歉。」
(本文書摘內容摘錄自《人類的故事》,由合作夥伴聯經出版社授權轉載、編輯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Orin Zebest,CC Licensed)